龍潭大峽谷導遊詞-解説詞

來源:文萃谷 1.31W

龍潭大峽谷,以它罕見的地質構造,奇特的地形地貌和清麗的生態環境,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天然地質博物館”。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龍潭大峽谷的導遊詞,歡迎閲讀

龍潭大峽谷導遊詞-解説詞

  一、峽前景點

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前段路上,有幾處景點,各具特色。它們依次為仙人指路、“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紅孩兒山、紅孩兒寺和千年古檀。

仙人指路:右邊石崖上有尊象形石人頭像,惟妙惟肖,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路上,像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一般。這是由白雲質灰層巖沿裂隙溶蝕和崩裂塌陷風化而殘留的地表剩餘物。

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此處是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入口。牌坊前、後各有坊聯。

前聯為:八里迷谷,樁樁迷景逗客佇;千尺險峽,步步險象着人驚。

後聯為:關峽相望,嵐為輕雲繞;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

兩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峽谷內天造地設的雄奇景觀,這就是我們要遊覽的世界地質公園——龍潭大峽谷風景區。

紅孩兒山: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幾間紅房子後邊的山就是紅孩兒山,雄偉挺拔,峯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龍潭大峽谷的水為青河的主流),右邊為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並與黛眉峽谷風景區連接;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接。山上有石洞,洞內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觀音老母三尊神像,是當地人祈財邀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

紅孩兒寺:緊挨着紅房子的這幾間看似年代比較久遠的建築就是紅孩兒寺。相傳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在附近一帶吃人,被觀音老母治服,收入一瓦罐之中,壓在紅崖寺下(當地人稱紅孩兒寺)。據證此處確有一座紅崖寺,始建於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曾經名播四方,香火極為旺盛;到了唐武宗時期,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曾一度被毀。宋、元時期,更名為“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師住持,還是這條古道上聞名遐邇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毀於戰火。明正德年間由法師宗璽主持重修,到嘉靖龍飛甲辰歲秋仲月由淨恩法師主持續建竣工。後來,隨着時勢的發展,這條古道逐漸被廢棄,寺院也隨之蕭條。現只剩下遺址。。

千年古檀:這棵樹就是千年古檀樹,它高約30米,冠幅約40米,樹冠碩大,枝葉茂密,遮天蓋地;樹幹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圍6.5米;大家再看一下檀樹的根,裸露抓伏在巖石上,縱橫交錯,如盤龍卧虯,僅靠吸收白雲質灰巖和石英砂巖之間的水份生長,這簡直就是生命的奇蹟,因此這棵樹也被當地人視為吉祥樹。民間有選老樹認“乾孃”的風俗,認為有老樹庇佑,可保大吉大利、富貴平安。樹下設有祭壇,每年農曆三月三,有許多善男信女誠心前來焚香許願。

  二、龍潭水峪景段

本景段從走進紅石峽、五龍潭至青龍關處,主要景觀是赤壁丹崖形成的窄谷與充沛的水流及繁盛的植物交相輝映,到處高崖凌蹭,飛瀑流泉,滴水不斷,霧氣蒸騰。共同組成一幅龍潭水峪的絕佳畫卷。主要景點有“五龍潭”、“五龍瀑”、“五龍洞”、“龍涎潭”“鋸齒崖”“降龍棒”“階瀑潭”等。

歡樂天地水上娛樂項目:相信許多朋友早已急不可待想趕快過把癮吧,千萬別急,導遊提醒您還是先仔細閲讀一下注意事項及安全提示,再玩也不遲。這幾個遊樂項目自南向北依次叫做:三級跳繩、鋼絲橋、圓木蕩橋、腳環吊橋、方板蕩橋、鐵索蕩橋、雙層鋼絲橋。

景區標誌碑:這塊巨石就是景區的標誌碑。它高5.4米,寬2.8米,厚1.5米,重約60噸,矗立於1米高的基座之上。碑體為景區內典型的沉積構造和地質剖面景觀,碑面為景區地質遺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波痕和泥裂現象,左上角圓形的圖案是國家地質公園的標誌(現已為世界地質公園),中間“龍潭峽景區”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選用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字體。

走進紅石峽: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紫紅色石英砂巖沉積於距今12億年前後的濱海地帶。260萬年以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又叫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強烈抬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切割,形成高達百餘米的丹崖長牆和寬僅數米至數十米的碧水丹峽景觀。峽內瀑布飛瀉,溪潭珠串,漫步崖壁棧道,您儘可領落丹崖、碧水、藍天構成的一幅幅精彩畫卷,還可欣賞砂巖層內的交錯層理、層面波痕以及山崩所造就的崩塌奇觀。

有的遊客問什麼是節理?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巖石上所見的裂縫。在後面的講解中我會經常提到這個詞。

五龍潭: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個寬闊的水潭叫五龍潭,它因周圍有五條山脈環繞猶如五條巨龍環抱着一泓清水而得名。傳説盤古開天闢地時,有黑、白、青、黃、赤五條龍因造設山河有功,被玉皇大帝封到黃河岸邊荊紫山下一處極其幽靜的山林裏休養。天長日久,它們化作五條山脈,圍清潭而卧,於是這裏便有了“五龍潭”之説。其實它是第四紀深切峽谷經人工堵截而成的水體景觀。潭面長300m,寬50~150m,南側為高百餘米,長達150m的赤壁丹崖,龍潭河水在此跌落而下,形成五龍瀑和懸溝,赤壁丹崖之上有兩座孤峯,其造型酷似兩隻猩猩在俯瞰瀑布,名曰雙猩觀瀑。

請大家隨着我的手勢看,可以看到潭中央有一塊石頭浮出水面,看起來就像一隻烏龜在潭中渙遊,因此得名“靈龜巡潭”。五龍潭右側上方的亭子為龍亭,左側的為鳳亭。龍亭的後方有一處裸露的石塊猶如一尊佛像,名為石佛。

五龍瀑:對面赤壁丹崖上的瀑布叫五龍瀑。龍潭峽谷的河水從五龍潭後的絕壁懸溝口處跌落而下,轟然作響,猶如虎嘯龍吟,聲震山谷,形成一條壯觀的瀑布,人們稱之為“五龍瀑”。

五龍潭隧道: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五龍潭左邊的山上有一條台階路,以前的遊客進峽谷走的就是山上這條路,體力消耗很大,後來景區為了遊客進入峽谷方便,人工開鑿了一條隧道,它長61米,寬2米,高2.5米,冬暖夏涼,是一個天然的空調。洞內雖然安裝有燈,但我們由明處進入暗處,眼睛一時適應不了,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12億年前形成的紫紅色石英砂巖:我們現在所看到這種巖石叫紫紅色石英砂巖,巖石呈紫紅色是因為裏面含有三氧化二鐵等礦物質。它沉積於距今12億年前後的海濱地帶。主要為紫紅色、灰白色薄~巨厚層狀中~粗粒石英砂巖,紫紅色、灰白色細粒石英砂巖,少量紫紅色薄~中層狀含礫石英砂巖和紫紅色泥巖組成。巖層中不同形狀的波痕、層理髮育極具觀賞性。

龍涎潭:大家在經過這座關隘時可以看到右側崖壁間有泉水湧出,形成連珠不斷的滴水景觀,如青龍吐涎,其下有潭,傳為龍之涎水匯聚而成,謂之龍涎潭。

黃龍峪:進入黃龍峪,我想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地勢比較平緩的黃龍峪是進入大峽谷的緩衝地段。在開闊的峽谷中溪水淙淙,兩側懸崖上怪石嶙峋。這裏水草豐美,植被茂盛。主要有鱗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朴、天麻、百合、海棠等植物,林林宗宗。龍潭大峽谷處地偏僻,受人類生活幹擾較少,生物物種豐富,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清新,水質潔淨,生態環境優美。植被主要有天然次生林——櫟樹林、雜木林、側柏林、刺槐林構成,主要風景樹,有青檀、白蠟和三葉槭等。

羽狀交錯層理:解説碑上所説的羽狀交錯層理,就在路邊這塊斜伏着的石頭上面。它是指巖層內的細紋層有規則地與巖層面斜交所表現的層紋構造,是沉積巖的一種基本構造形態。12億年前後的中元古代時期,這裏是濱海沙灘環境,潮漲潮落產生的雙向水流,使此時沉積的石英砂巖細紋層方向正好相反,形成了十分優美的羽毛狀和人字形的層系。

波痕路:請大家觀察一下腳下的路,看有什麼特別之處。不難發現石頭表面的形狀極像水紋,它由水流沖刷和風化作用形成,在地質學上叫“波痕”,像這樣的波痕石在景區內隨處可見,因此龍潭大峽谷被有關專家譽為“波痕博物館”。

階瀑潭(又名蒲草潭):磨盤在現代社會已經很少見了,在龍潭大峽谷你卻能輕而易舉地見到。我們眼前水中這條路就是由一扇扇磨盤疊加而成,從遠處看極像飄浮在水面上的片片荷葉,人走其上猶如蜻蜓點水,妙趣無窮。磨盤旁邊的水潭叫階瀑潭(又名蒲草潭)。因潭下有階梯狀的順水坡,水流其上形成疊瀑景觀故名。又因潭內長滿蒲草而得名蒲草潭。蒲草,南方沼澤地內很常見的水生植物,因葉內纖維特別密集,非常有韌性,經常被用來編草鞋。

黃龍峪的其它景觀尚有:鎮山虎、鋸齒崖、降龍棒等,都是根據巖石形象而命名的象形景觀

幽谷海棠:走進黃龍峪,我們會發現一種草本植物特別茂盛,那就是城市居民家裏陽台上、書案上喜歡擺放的四季海棠。它肥厚的桃形葉子,有嬰兒巴掌大小,葉面嫩綠,葉背泛白,葉邊和葉脈淡紫,開着粉紅色的花朵,在或直立或掛伏的肥嫩紫莖上,婀娜多姿,顯得特別精神。尤其在高峽內立陡的石壁上,幾乎不見水土,它也能生長得那麼旺盛,更顯得這看似柔弱的小草有着頑強的生命力。

  三、高峽甕谷景段

走過黃龍峪,突然高峽聳立,雄關擋路。放眼峽谷上空,嵐煙四橫,猶若淡雲薄霧在輕舒曼卷。這就是本景區內最具代表性的紅巖嶂谷羣地貌。由於地殼運動和長時間的水流沖刷切割作用,形成了峽谷內絕妙的奇景。潭前有關峽,潭後有飛瀑,關峽相望,潭瀑聯珠,瀑布連疊,飛練懸空,溝深谷狹,令人望而卻步,真可謂“樁樁迷景逗客佇,步步險象着人驚”。本段峽谷內的主要景點有青龍關、“之”字型峽谷、青龍潭、黑龍關、飛龍潭、飛龍瀑、陰陽潭甕谷、壺穴谷、石龕、水往高處流、佛光羅漢崖等。

青龍關:這座關隘就是青龍關,下邊的潭叫青龍潭。來過龍潭大峽谷的遊客都説走到青龍關,才算真正進入了龍潭大峽谷景區,因為精華部分才剛剛開始。大家請看這兩側崖壁上有許多綠色植物倒映水中,青光溢滿水面,看起來就像一條青龍在此浮動,因而得名青龍潭。

“之”字型峽谷: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水流的走向,看會發現什麼現象?哦,這位先生説得非常對,流水順着崖壁成“之”字形流動,非常有意思吧!它的形成原因是構成龍潭大峽谷的這套紫紅色石英砂巖中,有兩組相互直交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比較發育,流水追蹤這兩組垂直節理切割,在兩組節理交匯的部位形成“天井”,在一組節理髮育的部位形成隘谷(一線天)。如此便形成了這種天井,一線天呈“之”字形分佈的紅石峽谷景觀。

黑龍關(及黑龍潭):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座比較狹窄的關隘就是龍潭大峽谷著名的黑龍關,又稱一線天。大家一定很難想到這兩座崖牆在12億年前後是連在一塊的,後來隨着地殼運動,形成崖牆的中元古界紫紅色石英砂巖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發育了兩組相互直交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流水沿節理密集的部位強烈下切,形成兩側峭壁直立,長20 m、寬僅1~3 m、深達50 m的隘谷(一線天)。通俗地講就是流水切割把一座山體切開成了兩座山體。黑龍關下的水潭深4~5m,由於兩側崖壁之間的間隙比較小,狹窄封閉,太陽光很難照射到,使整個潭水顏色看起來深遂發暗,猶如一條黑龍盤踞在此,故而得名黑龍潭。潭上關隘被稱為黑龍關。

古海沉船:這艘人工仿造的古海底沉船古色古香,惟妙惟肖,和周圍的環境相映成趣,也使峽谷顯得更加神祕,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壺穴(王母池):這個小水潭看起來就像一個浴池,傳説王母娘娘曾在此潭沐浴,所以又被後人稱為王母池,聽當地老人説在這個水潭裏洗把臉會使皮膚變得細膩光滑,大家不妨來試一試!至於它其形成的原因請大家看一下解説牌。(壺穴是急流中夾帶砂礫石磨蝕河牀而產生的凹穴,因急流中常有渦流伴生,礫石便挖鑽河牀,形成壺穴。該處的王母池就是一處典型的壺穴景觀。)

飛龍潭(又名卧龍潭)及飛龍瀑: 別看水是柔性的物質,流水沖刷巖石“以柔克剛”的力量卻讓人不可小瞧,這個水潭旁邊的崖壁比較光滑就是由流水沖刷旋蝕形成,致使水潭形狀成圓形。此潭直徑約25米,深10米。潭後有15米高的瀑布飛瀉而下,猶如一條巨龍插入水中,氣勢壯觀,因此被稱為飛龍瀑,其下潭水稱為飛龍潭。

陰陽潭:這兩個水潭銜接一起,像一個卡腰寶葫蘆,水深約12米。其中大的叫陽潭,小的叫陰潭,因高峽內陽光照射不勻,明暗有別,所以有“陽潭”、“陰潭”之説,這與中國古代哲學中對“陰陽”學説的闡述也是極其吻合的。(在中國哲學概念裏,陰陽指兩種既對立又相聯的力量,存在於世界上一切事物裏。陰代表被動、陰暗、女性、夜間;陽代表主動、明亮、男性、日間)

陰陽潭甕谷:甕,是我國北方農村一種用來盛米的容器,它的特點是口小肚大。在龍潭大峽谷的陰潭和陽潭上方,就有兩個形狀像甕的峽谷,稱之為“甕谷”。甕谷也是由流水衝涮旋蝕形成。以陽潭處的甕谷最為典型,直徑達20 m,弧度270°;陰潭處的甕谷經流水的切割貫通成嶂谷。

串珠潭:這三個近似圓形的水潭連在一起,看似串珠,所以故名串珠潭;跟王母池一樣也是壺穴的體現,三潭之間,串珠潭溪水相連,清澈見底的河牀上有一朵朵紅色圖案,豔若桃花,所以又叫“桃花聯珠潭”。

神奇河蝕地貌—壺穴谷:距今大約260萬年以來,區內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地殼強烈上升,加之區內雨量充沛,地表徑流發育,湍急的水流受節理和層面傾向控制,形成擾流和螺旋狀渦流,帶動砂石在不平坦的河牀上如旋渦般鑽挖形成一系列壺穴。相鄰壺穴不斷擴大,周邊貫通聯合形成今天我們在谷底和崖壁上所看到的磨蝕光滑、成羣分佈的壺穴壁與壺穴谷景觀。

佛光巖:此處崖壁因水流打磨顯得非常光滑,經水濕潤後像鏡子一般反射光線,在黑暗的峽谷內如發銀光,故名。

石龕:“滴水穿石”貴在水的執著,眼前這個洞再次讓我們見證了流水的偉大力量,在絕壁的底部由於水流長期的衝涮旋蝕形成了一個頂部小、肚子大的洞,在地質學上叫石龕。説到這兒大家肯定疑惑了,這個洞怎麼會升到那麼高的位置?這就又要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神奇了。後來由於地殼運動的抬升,水流的不斷下蝕,才把石龕抬升到陡崖的中間。

蘆葦灘:走了這麼久,大家肯定累了,我們在這裏稍作休息,我給大家朗誦一首詩《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許多朋友都知道,這是《詩經》裏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詩,那大家知道詩裏所説的“蒹葭”指的是什麼呢?這位朋友真是博學多才,蒹葭指的就是蘆葦。在我們面前就有一片蘆葦灘。蘆葦,多年生禾本科蘆葦屬植物,古稱蒹葭。蘆葦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是温帶濕地的主要植被。當然它的用途也是非常大,除了能做手工藝品外,還有淨化污水的作用呢!

蘆葦潭:蘆葦灘旁邊這個水潭就是蘆葦潭,又叫伊人潭。上面這個僅一尺寬、一尺長的瀑布,名為一尺瀑,呵呵,這可是龍潭大峽谷裏袖珍型的瀑布哦。

花瓶峽:請大家轉身向後看,可以看到眼前這個峽谷口小肚大,形狀酷似花瓶,所以美其名曰“花瓶峽”。

宇宙石(又名星辰石)我們在這裏做個小小的遊戲,請一位朋友幫忙在這塊石頭上澆些水,看會出現什麼現象?(澆水後)石頭上出現了象形的太陽、地球、月亮、星星及銀河等圖案,惟妙惟肖,非常逼真,這就是一塊典型的黃河奇石。

巷谷:有位老大爺跟我説,來龍潭大峽谷旅遊,一點都不累,因為路修得好,不用爬山爬坡。這段峽谷谷底比較平直,兩側崖壁直立,長達百餘米,寬十餘米,而且路也修得非常平整,谷內行走猶如穿街過巷,所以此段峽谷被稱作“巷谷”。

水往高處流:常言説:“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但此處峽谷的水卻是由低處往高處流,大家不妨猜測一下是什麼現象?這是一個自然之謎,專家們也是眾説紛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回家研究一下,沒準兒呀這個謎就讓您破解了。

佛光羅漢崖:平時對佛教有所研究的朋友都知道,在我國許多廟宇裏都有五百羅漢,諸如蘇州西園寺和寒山寺、北京的雍和宮碧雲寺,鄭州的少林寺等,特別是昆明的筇竹寺,以五百羅漢的塑造工藝高超,在中國首屈一指而聞名中外。不過這些羅漢都是人工所為,那大家有沒有見過天然形成的五百羅漢?見過的朋友很少吧,來到龍潭大峽谷會讓你大飽眼福,請大家向對面山崖上看,崖壁上分四層整整齊齊排列了五百羅漢,這些羅漢是石英砂巖層內柱狀節理十分發育,形成了垂直巖層的一根根石柱,砂巖的球狀風化作用,使石柱酷似羅漢造型;那為什麼又稱它們為佛光羅漢呢?光線的折射作用,使羅漢身上發出閃閃金光,猶如佛光顯靈,形成這一處罕見的自然奇觀。

  四、山崩地裂景段

該段峽谷比較開闊,兩側崖壁直峭,斷層新鮮,河牀及兩側水流打磨痕跡淺淡,谷底佈滿巨石,足見這裏曾發生過崩塌地質災害。因該段峽谷兩側石英砂巖的底層有一層比較鬆軟的泥質砂巖,水流下切至該層面,鬆軟的泥質砂巖被沖刷剝落流失掉,使兩側的崖壁懸空,當支撐不住時就會發生坍塌和滑坡,巨石堆積于山谷中,就形成今天的山崩地裂奇觀。該景段內的主要景點有石上檀、指紋石、仙女出浴,竹節巖、天書石、山崩地裂、五代波紋石等。

石上檀(又名石上春秋):剛剛我們看了許多象形石頭都是由自然風化作用形成的,而我們眼前這一景卻是由生物風化作用形成的,生物活動導致巖石的機械破碎過程稱為生物物理風化作用,常見的一種形式就是根劈作用。樹木在生長過程中,隨着根系的變大,對巖石的裂隙壁產生極大的作用力,就像楔子一樣會將巖石沿裂隙劈開,引起巖石最終崩解。此處的檀樹生長已將一塊巨石沿層面劈成數塊,形成了罕見的樹闢石開景觀。

檀樹,豆科植物,落葉喬木,樹冠呈傘狀延伸,多被用作觀賞樹種栽培,因其材質堅韌,古代常被用作車軸和裝裱書畫的卷軸。檀樹皮也是製作宣紙的絕好材料。《詩經》曾説:將種子兮,樂彼之園,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

該檀樹以其頑強的生命力,紮根於石縫之中,直立於巖石之上,寒暑易節,蓬勃向上,真是“青青數株檀,虯根盤石巖,千磨萬擊處,傲立年復年。”

回望“寶塔鎮山”處:站在指紋石旁的台階上,回望左側的崖壁,可以看到一座垂直孤立的山峯,如一座寶塔矗立於此。名為“寶塔鎮山”。

指紋石:請大家伸出手指看一下我們的指紋,然後我們再看一下這塊石頭上的紋理,兩者相比紋理造型很相似,但我們的指紋非常細小,石頭上的紋理卻很粗大,恐怕只有巨人才能留下這麼大的指紋,所以稱這塊石頭為“巨人指紋”。這裏的波紋屬於一處典型的平涉波痕,巖石表面的沉積物在水或風的作用下,發生遷移,留下遺蹟附著在層面上,形狀極似水的波痕。在龍潭大峽谷長達3㎞的紅石峽谷內,分佈了大量的崩塌巨石,在這些巨石的層面上,可以看到上面有各種不同類型的波痕,是國內罕見的“天然波痕博物館”。

仙女出浴:這塊石頭表面有一個朦朧如仙女的圖案,像剛剛從水潭中沐浴而出一般,所以叫仙女出浴。

竹節巖:此處巖石跟我們剛剛經過的佛光羅漢崖一樣,都是石英砂巖內柱狀節理髮育的體現,不過與佛光羅漢崖不同的是,此處巖石造型是由於受到流水的沖刷打磨,逐漸剝落形成一派如竹節一般的構造,所以稱之為竹節巖。

波痕崖:在龍潭大峽谷有許多形態各異的波紋石,它們都可以拿來當搓板用,不過我們身旁這塊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搓板了。這幢波痕崖高度達10米,寬約15米,是由崩塌作用形成的。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搓板,而且也是最美的天然搓板,鮮豔的色澤,優美的紋理,再加上有翠綠的植被點綴,組成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圖畫。

喜鵲迎賓:老人們常講:“早上喜鵲叫,一天喜來到”。所以許多人都非常喜歡喜鵲這種鳥類,現在我們頭頂就有一隻喜鵲,大家趕快抬頭看呀,右側崖頂上這塊迎面突出的條形石塊,形狀不正像一隻喜鵲嗎?而且這隻喜鵲的姿態猶如在迎接來龍潭大峽谷旅遊的客人一般,所以叫喜鵲迎賓。

貴人彎腰洞:前方有一個長約10米的洞,叫貴人彎腰洞,所有的人經過這個洞時都必須彎腰,不彎腰的話就過不了這個洞,但是一旦過了這個洞我們就是貴人了,是貴人就能看到天書,大家肯定特想看天書吧,那就只好先委屈一會兒了。

天書石:現在我們終於從洞中走出來了,大家現在明白必須彎腰的原因了吧?這個洞由幾塊崩塌巨石隨意堆積形成,洞內平均高度不足1米,出口處僅有四五十公分高,所以只有彎腰才能通過。好了,咱現在都是貴人了,那就能看到天書了,它在哪兒呢,請看這塊巨石,在這塊石頭表面天然形成許多圖案,最典型的要屬“一人一石”和“工”這幾個字了,“石”也讀諧音“dan ”,在古代皇帝發給臣子的俸祿,就是以“石”作重量單位,“一人一石”恐怕是上天要求我們平均分配財產的警示。這塊石頭被當地人視作“神物”,他們説只要以虔誠的心輕輕摸一下這塊石頭,來年就一定能走好運。另外,這塊石頭上還有許多少數民族文字呢,大家感興趣的話不妨找一找。

五代波紋石:這塊就是龍潭大峽谷著名的“五代同堂波紋石”,它因巖石表面有五層不同形狀的波紋組成而得名。它是地質年代沉積物在水或風的作用下,發生物理遷移而形成的波痕層面遺蹟,後因沉積環境變化形成幾層不同形狀的波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