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語文文言文教學設計注意事項

來源:文萃谷 2.36W

在科目三語文教師資格證考試試題中會出現文言文教學設計,那麼考生在進行答題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下面是小編提供的文言文教學設計注意事項,大家可以參考閲讀,更多詳情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教師資格考試語文文言文教學設計注意事項

在教學設計時注意到了以下幾點:

  一、聽

1、聽示範,這包括聽錄音示範、教師朗讀示範等。標準規範的朗讀不僅可以達到正音、斷句的目的,而且也是初步瞭解課文語言、感情的過程。因為作為示範性朗讀特別是一些播音藝術家的朗讀,都是字斟句酌,深入領會文章主旨進行的二度創作。聽高質量的示範朗讀,可以讓我們在還沒開講前就記住文言文中的一些經典句子。

2、聽講解,就是聽老師上課講解。老師的講解會讓學生更快速更準確的理解文字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理解了、就會喜歡和愛好。

  二、讀

重視誦讀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其實我們想想古代孩子上學主要就是同學在下面讀,先生在講台上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對於現代教學,也是同樣的`方式。

1、讀熟,即“使其言若出於吾之口”。按照朱熹的説法達到這樣的程度: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他要求學生不可牽強暗記,多讀自然上口,將會永久不忘。

2、讀精,即在重點文言文學習中不要放過每個字。比如國中階段以文言實詞積累為主。積累實詞我們通常用以下辦法(以八年級課文為例):

a.温故而知新。在理解27課“夕日欲頹”的“欲”時要聯想到21課的“欲窮其林”,自然實現加強記憶和知新。

b.比較中鑑別。這又包括三點:首先古今字詞意對比:在學習《桃花源記》時要注意妻子、交通等詞意的古今變化。其次,同一字詞的不同義項如《三峽》中三個“絕”字的不同意思。還有同義詞的積累如《核舟記》中的“了了”和“歷歷”都是清清楚楚的意思。

c.趣味古文翻譯。這要求學生更好的聯繫已有知識。比如《三峽》中有“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你就可以用國小時背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來理解。

3、猜讀,指在讀書中根據已知內容推測未知內容。比如,指導學生看到標題,猜正文;看到上段或句猜下段或句等。猜讀把讀和思聯繫了起來,是閲讀變成一次探險,變成樂趣。這特別適合基礎較好的同學預習時用。 熟讀,幫我們理解;精讀,叫我們深化;猜讀,讓我們探索。誦讀確是學好文言文的絕招!

  三、寫

1、改寫,即在保持原作思想內容,只把文言文改成白話文。切忌不是翻譯,比如還可以改文體、改結構、該人稱等。例如我們熟知的《公輸》就被魯迅改寫成小説《非攻》。可見成功的改寫正是對文言文最深入的理解。

2、擴寫,就是對原文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之上的擴展補充,使之充實具體。

  四、演

將故事性強的文言文,和學生一起改編成課本劇,充分利用學生好動、好表現的特點,讓他們在快樂中參與文本、參與創作、參與課堂、參與學習,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們曾將《孫權勸學》、《狼》、《唐雎不辱使命》等多篇文言文改編成課本劇,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供大家商討。

比起其他的文體,文言文是教學設計當中最考驗教師的知識素養和教學技能的,而我們的考試,尤其是教師資格考試,常常考文言文的教學設計,考生們需要對這部分內容着重練習,攻克難關,才可能得到較為理想的成績。

希望以上內容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