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新產品發行最大難題是 “去庫存”

來源:文萃谷 2.36W

導語:在市場低迷、渠道擁堵的雙重打擊下,基金發行異常艱難。數據顯示,今年4月共新發基金58只,募集規模合計335.71億份,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下滑。我們一起來看看相關內容。

公募基金新產品發行最大難題是 “去庫存”

去年以來大行其道的委外定製基金,也因監管新規遭遇困境。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監管力度的加大,基金行業依靠委外資金而大肆擴張已成為過去式,未來一段時間擺在公募基金面前的最大難題仍是去庫存。

  基金髮行陷入“冰點”

在迎來久違的“小陽春”行情後,A股自4月上旬開始掉頭回落,“股債雙殺”行情令本就低迷的新基金髮行市場越發艱難。

根據國金證券(600109,股吧)最新發布的基金行業月度報告,今年4月共新發基金58只,募集規模合計335.71億份,與上月及去年同期相比,新發基金在數量及平均募集規模上均有所下滑。

一組數據或許更能直接反映今年基金募集情況的窘迫。東方財富(300059,股吧)Choice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2017年以來成立、募集時間為3個月的基金高達30只;而正在發行的基金中,直接將募集期“頂格”定在90天的基金也有數十隻。這一情況自2011年以來非常少見。歷史資料顯示,除2016 年有2只基金頂格發行之外,自2011年以來的.其他年份均沒有基金的募集時間達到3個月。

“一方面,今年新發了大量同質化基金,嚴重堵塞銀行渠道;另一方面,去年大量債券基金到期,而收益情況又不理想,導致客户不願意再繼續投資。”滬上一家公募基金的銷售部負責人坦言。

而多家基金公司則表示,此時發行新基金主要是為了消化此前積壓的未募集產品,以滿足監管要求,實屬無奈之舉。

根據去年12月監管層發佈的《關於公募基金產品募集情況的通知》,自2017年1月起,對於超期未募集的基金產品數量達到或超過已批覆未募集基金產品總數60%的基金管理人,再次申報基金產品的,證監會將委託相關派出機構對基金管理人有關情況進行現場核查。這刺激基金公司不得不努力“去庫存”。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市場上仍有375只基金“超期未募集”。

  委外定製基金擴張受阻

事實上,今年3月出台的委外基金監管新規,也是近期新基金髮行形成“堰塞湖”的重要原因。

去年下半年開始,銀行等機構資金大舉進軍公募市場,一時間“披着公募外衣”的委外定製基金大行其道。公募基金髮行數量不斷刷新歷史紀錄的同時,委外基金給投資者帶來的潛在風險也開始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

今年3月,委外定製基金監管新規《機構監管情況通報》正式下發。根據新規要求,3月17日後成立的新基金需滿足“基金單一投資者持有份額超過50%,應採用封閉式運作或定期開放運作,其中,定期開放週期不得低於3個月”。這項規定成為限制委外定製基金規模進一步擴張的最大掣肘。

“今年成立的基金很多都是去年委外盛行時期的遺留產品,也就是機構客户定製基金。但是委外基金新規出來後,有很多基金備案不成功,只能重新對外公開募集,以湊齊200人和2億元的成立門檻。”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嘉合睿金定期開放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於4月29日發佈公告稱,由於未達到成立條件,基金合同暫不生效,便是第一單受委外新規影響直接暫停成立基金的案例。此外,還有基金本來要提前結束募集,但後來又發佈公告稱延長募集期,也很有可能是在新規之下不能滿足相關成立條件而需要繼續募集。

“新規規定單一客户佔比要低於50%,所以就要找人‘拼單’,但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很難找到合適的資金來完成匹配。另外,封閉運作會提高傳統委外業務的成本,本來行情就一般,成本上去了,更沒得賺,銀行興趣也就小了。”滬上某基金公司人士坦言。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監管力度的加大,行業依靠委外資金而大肆擴張已成為過去時,未來一段時間擺在公募基金面前的最大難題仍是去庫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