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交易機制分析法

來源:文萃谷 1.4W

導語:期貨交易除了傳統的基本面和技術面分析方法以外,還應有第三類分析方法,那就是交易機制分析法。下面本站小編帶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期貨交易機制分析法

一般投資者根據其喜好或特長不同,或重技術,或重基本面,或兼收幷蓄,但很多人並未特別重視交易機制分析法,期貨交易理論上也未對此進行系統闡述。其實,交易機制分析法在期貨行情的研判和操作上大有用武之地,完全可以作為第三類完整的期貨交易分析手段。

交易機制分析法是指通過研究構成或影響期貨交易行為模式的各個方面或因素,以獲得市場內在結構上的諸多信息,從而為交易決策提供依據。交易機制是由一系列具體的分析手段構成的,主要包括如下幾類:

  1.持倉結構分析。

通過觀察持倉結構及其變化,可以獲得市場資金的配置、主力動向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持倉結構分析可以細分為如下幾種:

(1)不同合約的持倉量分佈。持倉分佈體現了市場資金和多空能量在不同合約及不同時間段上的分配。期貨近、中、遠期合約的持倉分佈是有一定規律的,分佈的失衡或畸形化,很容易為技術性擠倉或逼倉提供條件。而近期向遠期合約間的遷倉交易也是存在時間規律的,可以成為價格波動的誘因,並提供相應的交易機會。

(2)主力持倉變化。主要用來觀察市場各個交易側面,尤其是機構主力的造勢動向。我們每天關注國內交易所每天公佈的多空持倉排名、CFTC每週公佈的分類持倉報告(我們最關注的是基金淨頭寸變化)以及LME公佈的期貨大頭寸報告等等。

  2.基差結構分析。

理論上來講,期貨合約間的基差結構是由持倉費來決定的,一般的正向市場基差結構體現為近低遠高,越遠的合約因持倉費高而基差越大。但在現貨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可能導致期貨合約間基差倒掛,即出現逆轉市場結構。同時,持倉結構的失衡等因素也可能導致合約間基差結構分佈的不平衡,即中間個別合約基差排列不正常,甚至嚴重扭曲。基差結構的異常,可以為交易提供很多獲利機會,LME就有專門的基差交易。而合約間基差(升貼水)的變化,也為跨期套利交易帶來機會。甚至同一品種在不同市場之間的升貼水差異,也是跨市套利交易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同時,基差的結構性變化,可以為判斷價格趨勢提供線索。在價格週期性循環的不同階段,基差結構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在熊市狀態下,基本體現為正向市場基差結構,但在多頭市場中,尤其是牛市末期(包括熊市初期),通常體現為典型的倒基差結構。

  3.倉單與庫存分析。

交易所倉單和庫存實際上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倉單的變化最終體現在庫存的變化上。庫存變化是影響價格波動的因素之一,但庫存變化並非我們所見到的數量增加或減少那麼簡單。除了隱性庫存外,可見庫存也與倉單的性質及其變化密切相關。如果倉單作為融資工具,或者為大的機構所控制,那麼可見庫存的可獲量就是不確定的。因此,有時侯庫存本身不過是主力調控市場價格的一個工具。我們除了關注每天交易所公佈的庫存動態外,還留意如下幾個方面:(1)註銷倉單數量的變化,因為註銷倉單的多寡反映了庫存下降的未來趨勢。(2)LME定期予以公佈的'大倉單報告,反映倉單的集中程度。如果倉單集中在少數大機構手中,市場被人為操縱的可能性就增加了。(3)庫存的地區分佈以及出入庫變化。庫存地區分佈的不均衡或不合理,容易造成現貨供應的局部緊張與失衡。而有時庫存集中在某個註冊倉庫增減,也影響到庫存增減對價格波動的有效性。

交易機制分析在基本金屬市場上的重要性是最為顯著的。在長期的金屬交易歷史中,全球三大交易所都形成了各自獨特的交易機制,併發布不同特色的交易信息供市場參考。其實,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銅市在歷史高價區域的巨幅波動,為交易機制的分析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間。市場往往沉湎於從基本面和技術面尋找牛熊轉換的依據,其實,交易機制分析才是最為有效的工具。無論是處於歷史低位的庫存、合約間基差的巨幅倒掛,還是持倉結構的異常變化、基金的動向,都為我們開啟了把握行情脈動的大門。無論是基於基本面分析的趨勢追隨者,還是基於技術面分析的投機者,有幾個不是傷痕累累?而那些簡單地根據滬銅合約間的巨幅倒基差緊抱多頭不動、那些根據比價關係變化以及LME和滬銅兩市間升貼水結構的差異進行跨市套利的,以及賺取滬銅合約間基差不斷變化的跨月套利者,或許才是最後真正的贏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