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銀行從業風險管理考點:風險偏好概述

來源:文萃谷 3.2W

導語:風險偏好是商業銀行在追求實現戰略目標的過程中,願意且能夠承擔的風險類型和風險總量。下面一起來看看風險偏好概述的內容吧。

2017銀行從業風險管理考點:風險偏好概述

  第二章 風險管理體系

  第一節 風險管理

  考點:風險偏好概述(★★★)

風險偏好是商業銀行在追求實現戰略目標的過程中,願意且能夠承擔的風險類型和風險總量。這一概念來源於風險管理實踐活動,也可以翻譯為“風險敞口”。例如,風險管理能力較強的商業銀行可能對風險的承受能力較大,將資產更多地投資到高風險領域(如新產品、新興行業等),從而追求較高的收益;風險承受能力較小的商業銀行,為了防止出現重大風險或損失,將資產重點投入到低風險領域(如成熟的市場、高信用等級的客户、低風險產品等),從而獲取較低但穩定的收益。

風險偏好是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定為銀行戰略層面的內容,是董事會在考慮利益相關者期望、外部經營環境以及自身實際的基礎上,最終確定的風險管理的底線。制定明確的風險偏好,有助於商業銀行更清楚地認識自身能夠承擔的風險,明確表達對待風險的態度,同時也有助於在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形成一個共同交流的基礎。如果沒有明確的風險偏好,商業銀行可能盲目追求財務利潤、發展速度和經營規模而過度承擔風險,導致經營發展不可持續;也可能過於謹慎保守,片面規避風險而只能獲取過低的.收益,甚至喪失發展機遇;或者在銀行內部造成董事會、管理層、不同業務領域、分支機構對風險的“胃口”迥異,各自為政,從而使銀行經營管理處於“混亂”狀態。

商業銀行一般採用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標相結合的方式闡述風險偏好。

常見的定性描述有:達到或超過目標信用級別、確保資本充足、對壓力事件保持較低的風險暴露、維持現有的紅利水平、滿足監管要求和期望等。定量指標通常包括資本類指標、收益類指標、風險類指標及零容忍度類指標。資本類指標反映銀行希望維持償付能力、維持持續經營能力的資本水平,主要有: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等;收益類指標反映銀行收益水平,主要有:收益波動、經風險調整後收益、每股收益增長率等;風險類指標一般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聲譽風險等各類型風險指標,反映銀行對不同風險可以接受的水平或程度;零容忍度類指標反映了銀行對某些經營活動範圍或風險類型的接受程度為零。

風險偏好指標選取需要體現全面性和重要性。全面性是指指標設置要反映銀行主要利益相關者的期望,並覆蓋銀行經營中面臨的主要風險。重要性是指風險偏好重在明確需長期堅持的重要目標、方向,重點突出核心指標、關鍵指標。

風險偏好指標值的確定要體現穩定性和合規性原則。一是穩定性原則。風險偏好指標是銀行經營管理中的關鍵核心指標,指標值應保持相對穩定,不宜頻繁調整,以保證銀行業務的平穩發展。二是合規性原則。銀行的外部利益相關者中,監管機構對銀行有明確的監管要求,風險偏好至少不能突破監管機構的要求,因此在風險偏好指標取值方面,銀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監管標準作為目標值的下限或上限。

建立有效的風險偏好框架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從我國商業銀行建設情況來看,雖然大型商業銀行基本從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對風險偏好進行了闡述,但由於受限於數據支持、計量模型的不足,各行主要是借鑑監管要求,設定一些整體層面、綜合性較強的指標,具體指標值的設定一般以最低監管要求為基礎,參考同業水平設定。此外,將風險偏好分解落實到業務部門和分支機構,對於大部分商業銀行也仍是一項艱鉅的挑戰。從國際商業銀行建設情況來看,國際金融協會的調研報告顯示僅26%的機構將風險偏好真正落實到業務條線,37%的機構能將風險偏好與日常決策相聯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