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有哪兒些

來源:文萃谷 2.95W

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取得了四項非常重要的發現:脈衝星、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星際有機分子,被稱為“四大發現”。這四項發現都與射電望遠鏡有關。下面由小編為你介紹相關資料。

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有哪兒些

 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在中國,它厲害在哪裏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由我國天文學家於1994年提出構想,從預研到建成歷時22年,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藉助這隻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員可以窺探星際之間互動的信息,觀測暗物質,測定黑洞質量,甚至搜尋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眾多獨門絕技讓其成為世界射電望遠鏡中的佼佼者,這也將為世界天文學的新發現提供重要機遇。

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主動反射面是由上萬根鋼索和4450個反射單元組成的球冠型索膜結構,其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鍋,接收面積相當於30個標準足球場。

利用天然的喀斯特窪坑作為台址,窪坑內鋪設數千塊單元組成冠狀主動反射面,採用輕型索拖動機構和並聯機器人實現接收機高精度定位,這是中國‘天眼’的三大自主創新。

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天眼”的靈敏度提高了約10倍;與美國阿雷西博350米望遠鏡相比,“天眼”的綜合性能也提高了約10倍。“天眼”能夠接收到137億光年以外的電磁信號,觀測範圍可達宇宙邊緣。

測試三年後 誤差不超1毫米

不同於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只能通過改變天線饋源的位置掃描天空中的一個帶狀區域,“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的創新在於利用球冠反射面在射電電源方向形成300米口徑瞬時拋物面,更便於追蹤移動的天體,與“阿雷西博”相比,其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

另一大創新在於採用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網結構。據FAST工程總工藝師王啟明介紹,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題貫穿索網的設計、製造及安裝全過程,僅以高應力幅鋼索研製為例,從2010年開始,歷經上百次拉索實驗,才滿足了FAST工程對拉索疲勞性能高於國際標準1倍的要求。

所有的報道都在説FAST宏偉、壯觀,其實FAST最震撼人心的是精準。饋源艙運行和反射面變型,如果沒有同樣的參考,不能在共同的時刻達到相同的位置,很難談精準。經過3年的測試,我們的基墩穩定性很高,誤差不超過1毫米。

FAST的靈敏度號稱是“在月球上打手機都聽得清”,而其要聆聽的'射電微弱得好比“雷聲中的蟬鳴”。

全球最大望遠鏡有多大?

世界最大望遠鏡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主體圈樑合龍,這標誌着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全面進入設備安裝階段。1995年,我國天文學家提出了在喀斯特窪地中建造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設想,並選址於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的大窩凼窪地。2007年,該項目獲得國家審批立項,成為我國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 FAST項目具有三大自主技術創新:一是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天然地貌建設巨型望遠鏡;二是採用主動反射面技術,整個反射面由4600多塊可運動的等邊球面三角形葉片組成;第三項創新是輕型索拖動饋源支撐技術,將萬噸平台降至幾十噸,實現了毫米級的動態定位精度。世界最大的望遠鏡將在2016年9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屆時將向全世界開放。已經有多個國家的天文學家提交了研究觀測計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