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四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來源:文萃谷 2.53W

春節終於在我們的期待中,緩緩走來了,四年級春節手抄報在風中飛舞着,似乎也感受到了春節的到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春節手抄報圖片,希望對你有幫助!

  春節手抄報圖片賞析

關於四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關於四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2張

關於四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3張

關於四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4張

關於四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5張

關於四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6張

關於四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7張

關於四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8張

關於四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9張
 

關於四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10張

  春節手抄報資料:春節的來歷

農曆正月七年級是春節,又叫陰曆(農曆)年,俗稱“過年”。這是中國民間歷史最悠久、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漢族和滿、蒙古,瑤、壯 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的共同節日。漢族過春節,時間較長,一般從農曆臘月初八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為止。春節大約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原為農曆的元旦,即人們通常説的過年。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 祭神祭祖活動。有關年的傳説也很多。古代的春節叫“元日”、“新年”、“正旦”、“歲首”、“三元”、等。1911年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七年級稱“春節”。

據考證,春節成為正式冠名就是在辛亥革命以後。1911年10月武昌起義,12月31日革命黨人的湖北軍政府在發佈的《內務部關於中華民國改用陽曆的通諭》中,明確的將(農曆的)年節稱為“春節”。1949年9月27 日,新中國正式成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七年級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七年級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進一步明確了農曆正月七年級稱為“春節”,“春節”之名正式列入中國節日法典,真正被廣為流行至今。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年俗活動內容變得異常豐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內容,已逐漸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像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等則流傳了下來。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過年對中華民族可以説源遠流長,有了數千年的歷史。

而“春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密不可分,大約在新石器時期,先民們根據農作物的生長週期發現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規律,由此有了“年”的概念。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年”的甲骨文寫法為上面部分為“禾”字,下面部分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與甲骨文相同也從禾、從人。小篆的“年”寫作“秊”,《説文解字·禾部》:“秊,谷熟也。從禾,從千聲。”小篆將“人”字訛變為“千”了,因而許慎用了此説,而“千”字本為有飾的人,此解也並不矛盾(見陳初生《金文常用詞典》)。“禾”是穀物的總稱,不能錯解僅為“小麥”。年成的好壞,主要由“禾”的生長和收成情況來決定,而現在已發掘出來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幾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壓彎了腰,可見它象徵着取得穀物生產的大豐收。“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釋呢?從甲骨文看,“年”字好象是人頭上頂着沉甸甸的穀子的樣子,象徵着人們豐收後的慶祝。

  春節手抄報內容:春節習俗週記

一年一度的春節到了,到處都揚溢着歡聲笑語。

除夕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在門上貼上了一個大大的“福”字,代表新的一年福氣能到我們家。

貼完了福字,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外公外婆給了我一個紅紅的壓歲包。他們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崇,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一歲。”

除夕那晚,我們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全家一起吃年夜飯。我問媽媽:“媽媽,為什麼過年要吃年夜飯?”媽媽説:“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有家庭親情、充滿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時我們不僅享受到滿桌的佳餚,更享受到了濃濃親情和節日喜慶。你現在知道為什麼在外地打工的遊子在春節之際,一定要回家和家人團聚了吧!“我使勁地點了點頭。

吃完飯,我們又去湖邊放鞭炮。我又問姐姐:“姐姐過為什麼要放鞭炮?”姐姐説:“放鞭炮這個習俗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荊楚歲時記》曾記載過。 正月七年級雞叫第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牀,在自家院子裏放爆竹,當時沒有火藥,也沒有紙張,人們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烈發聲,以驅逐瘟神,但這只是個迷信,去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心願。”

原來熱鬧的春節還有這麼多習俗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