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低碳生活手抄報內容

來源:文萃谷 1.18W

你知道低碳生活手抄報是怎樣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們整理的六年級低碳生活手抄報的相關內容,希望你們會喜歡!

  六年級低碳生活手抄報圖片欣賞
六年級低碳生活手抄報內容

  六年級低碳生活手抄報圖1

六年級低碳生活手抄報內容 第2張

  六年級低碳生活手抄報圖2

六年級低碳生活手抄報內容 第3張

  六年級低碳生活手抄報圖3

六年級低碳生活手抄報內容 第4張

  六年級低碳生活手抄報圖4

六年級低碳生活手抄報內容 第5張

  六年級低碳生活手抄報圖5

  一等獎低碳主題作文

近年來,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轉變傳統高能耗、高污染的經濟增長方式,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以低能耗、低排放為標誌的低碳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正在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共同選擇。

作為發展中的大國,中國能源環境方面的問題尤其突出。2007年,覺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的理念,為可持續發展指明瞭方向,也使人們更加關注低碳經濟的崛起。

低碳經濟實質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唸的根本性轉變。

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為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操作性詮釋,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節約型社會的綜合創新與實踐,完全符合十七大報告提出的發展思路,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球性革命。

馬學祿指出,應注重資源、能源、環境三要素的邊界效應。他説,面對能源和環境的雙重威脅,必須深刻反思西方科學理性主義背景下的消費拉動需求、推動經濟增長的理論的弊端。尋找出一條更加註重資源、能源、環境邊界效應的經濟增長方式、探尋新經濟理論的時代已經到來。

人的生存過程,就是消費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環境物質的過程。二氧化碳是人類消費能源、資源的必然產物,也是造成温室效應、環境問題的罪魁禍首。隨着人口數量的增大和活動能量的急驟膨脹,人類的活動已經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礎。

有資料顯示,作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國,美國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國的單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國的好幾倍,按照這種發展模式,我們缺乏持久的創新能力,環境惡化和能源短缺將是今後50年我國發展過程中最大的瓶頸。實行節能節排,實現低碳發展,構建生態文明社會,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由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牽頭的《斯特恩報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將來每年GDP5%~20%的損失,呼籲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2007年7月,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表明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有望成為美國未來的重要戰略選擇。德國則希望在2020年,國內的低碳產業要超過其汽車產業。向低碳經濟轉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

作為一個高能耗國家,我們需要從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的內在規律出發,找到我國巨大社會浪費和環境污染的本源。必須摒棄只關注諸如建築節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層面的具體技術問題,而忽視“體”的層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理論的負面影響,城鄉空間佈局、國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費等。因此,創新思維、改變觀念,堅持體用結合,從全局觀、系統論的角度出發,才能正確認識並加快低碳經濟發展。

1、倡導形成綠色消費、綠色經營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須轉變公眾和社會的觀念,做任何事都要適度適宜、合理節約。對於個人,要培養節約是美德的觀念,徹底改變諸如餐飲浪費等與節能減排背道而馳的陋習;對於企業,則要推行綠色經營的理念,建立清潔生產機制和精益生產方式;國家引導企業將環保成本計入企業生產成本,幫助企業樹立企業公民意識,解決節能減排沒有效益的錯誤認識。

2、解決潛藏在空間格局和社會發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費問題。有效的節能減排必須以工業相對集中為前提,工業相對集中才能產生專業化分工,提高效率,節省能源;同時催生集羣創新,不斷產生新技術、新工藝,從而減少物質消耗。

3、培育靜脈產業,建立完備的工業化體系。民眾對循環經濟體系的理解目前還處於表層,基本理解為廢渣利用、尾氣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環經濟體系應如同人體系統一樣,如果把工業製造系統比作人體的動脈系統,那麼,我們使用過的工業製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則應如人體的靜脈系統一樣。工業品的回收再利用———“靜脈”產業應該是一個巨大的產業。

4、大力發展低碳技術,解決自主創新成果和人才的匱乏問題。低碳技術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開發的有效控制温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必須強化自主創新能力,鼓勵企業開發低碳技術和低碳產品,整合市場現有的低碳技術,加以迅速推廣和應用。

低碳經濟的加快發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與科技成果支撐。以新能源領域人才現狀為例,目前,我國風電產業當中受到長期專業技術培訓的人不超過50個。在中國《可再生能源法》實施兩年後的今天,全國僅有華北電力大學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學院。另外,傳統的創新成果評價認證體系,存在對某些現有科學體系不能解釋的.成果無法認定的尷尬現實。未來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來自自學成才的科學工作者,面對現有科學體系不能解釋的成果,應當採取“非共識性原則”結合實證的方法加以認定。

5、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建設。文化創意產業處於技術創新和研發等產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是一種高附加值的產業和低碳消耗的綠色產業。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服務業,能夠為社會創造巨大的財富,同時避免了能源過度消耗和環境污染問題。

6、從我國能源結構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節能減排的效率。中國能源消耗形式主要為動力消耗、農村採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費、電能消費3種,其中大約有68%的能源是由各種能源轉化為電能後被消費的。而我國電力系統普遍存在着低效率運行和嚴重能源浪費問題,尤其是在配電和用電兩個環節,節能潛力總計為1。2億千瓦,佔中國電能的20%。重點推廣配電用電領域的重大自主創新項目,可極大提高節能減排效率。

7、從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問題。我國的縣級城市基本沒有雨污分流的設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設施雖然投資量很大,實施卻不夠徹底,造成大量污水處理廠的勞動成果被不能徹底實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決”。

8、低碳經濟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國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統,最終實現由“高碳”時代到“低碳”時代的跨越,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