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最,長城簡介

來源:文萃谷 2.18W

每當想起中國之最,無論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絕大多數人第一時間肯定會想到長城,下面本站小編為您介紹長城。

中國之最,長城簡介

  長城簡介:

長城始建於周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最早的關於長城的典故。早在公元前7世紀的春秋時代,楚國最早修築了防禦別國入侵的"楚方城"揭開了中國歷史上記載的長城修建的帷幕。 長城修築的歷史悠久,工程雄偉浩大,是世界少有的奇蹟。長城東西南北交錯,綿延伏於我們偉大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羣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的沙漠,奔向蒼茫的大海。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現在我國新疆、 甘肅、 寧夏、 陝西、 內蒙古、 山西、河北、北京、 天津、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峯火台的遺蹟。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的長城就達3萬多裏。

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關”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折向東北,經來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而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內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內邊”長城並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里。除此以外,還修築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一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蹟。自秦始皇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除運土、運磚可以用毛驢、山羊能爬山的.牲畜外,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見,沒有大量的人羣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萬里長城的工程量,據粗略估計,僅以明朝修築為例,若將其磚石、土方用修築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牆,可環繞地球一週有餘。如果用來鋪築一條寬5米、厚35釐米的馬路,那就能繞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 總計10萬里來計算,則這道長牆可繞地球十幾周,這條馬路,可繞地球三四十週。

“因地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有是沿着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 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説是巧奪天工了。

長城,作為一頂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