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小報簡單

來源:文萃谷 5.49K

中秋節不是專為年輕人過的,它是為一個家庭、一個家族過的。它的核心主題就是寄託中國人的期盼團圓的家庭情感和民族情感。那麼你瞭解中秋節小報簡單圖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小報簡單圖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秋節小報簡單圖片欣賞

中秋節小報簡單

中秋節小報簡單圖一

中秋節小報簡單 第2張

中秋節小報簡單圖二

中秋節小報簡單 第3張

中秋節小報簡單圖三

中秋節小報簡單 第4張

中秋節小報簡單圖四

中秋節小報簡單 第5張

中秋節小報簡單圖五  中秋節簡單內容資料1:中秋節的意義

中秋之夜,從前家家户户於庭中設供桌,擺放月餅、藕、菱、西瓜、石榴、毛豆等節令食品祭月。清代顧祿《清嘉錄》載吳地百姓中秋“每户瓶蘭、香燭,望空頂禮,小兒女膜拜月下,嬉戲燈前,謂之‘齋月宮’”。本世紀初,我到松江農村作民俗調查,村民告訴我,直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每逢中秋之夜,他們都會設供桌,置香斗供品,以祭天齋月。這些習俗,反映了人們對月亮、對自然的敬畏,這種敬畏中又滿含對月亮、對自然的親近與喜愛之情。這不是十分難得的麼,這不是人們追求人與自然共處與和諧的表徵麼?同時,暫時放卻勞作,闔家男女老少,歡聚賞月,一邊嘗食月餅、節物,一邊談談家常,這圖景似乎是普通平淡的,但我們也可以在其中體味到庶民生活的趣味與美,體味到我們中國人的人情之美。

中秋節賞月等習俗的形成同樣耐人尋味。中秋之夜,人們親朋相攜,步出户外,賞明月,嘗節物其樂融融。除了賞月,南方不少地方有觀潮之俗,唐宋之時,錢塘江觀潮就盛況空前,蘇東坡出知杭州期間,曾多次觀潮,還寫下《中秋夜觀潮》的一首七律。另外,揚州之曲江也是觀潮的好去處。中秋前後還是金桂飄香的時節,賞桂之風也久盛不衰。中秋的存在,讓人們自覺地去體驗、感受圓月、月下境界與各種風物之美,這時,大自然的生命氣象與人們的內在情感體驗之間會相應相合,人們對月亮,對月下境界的美的感受力於是變得靈敏,賞月之際,每每使人逸興遄飛,形之歌詠,豈是偶然!迷人的.月光大大激活了人們的想象力,月中蟾蜍、月中兔,嫦娥奔月以及月桂,吳剛的神話傳説,讓這個節日充滿了神祕氣息,使很多中秋詩文呈現瑰奇幽麗的面貌。中秋詩文之多,真可謂不計其數。有的作品,甚至唱徹中華大地。然則中秋節的節俗,不僅讓我們在自然之中,月光之下,獲得審美享受,而且它還不斷地在陶冶着、提升着我們的審美趣味。

中秋是全民的節日,但從前有的地方婦女在中秋有她們獨特的節俗活動,如“拜月”,俗傳中秋是月亮生日,月亮被稱為女神。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説。吳地有“走月亮”之俗,婦女盛裝出遊,互相往還,直到天明雞唱,猶婆娑月下。近日蘇州民俗博物館中,就有一組大型羣雕,形象地刻畫了吳地“走月亮”的場面。婦女拜月之俗的形成,可能和古代月亮主生育的民間信仰有關,有些地方拜月活動結合求子儀式,是其證明。閩南及台灣地區的婦女,中秋節有“聽香”之俗,聽香人燃香禮拜後,或靜立或出遊,注意竊聽別人語言,以占卜吉凶。

特別指出的是,從前中秋節,更是兒童的節日,這天兒童的民俗活動很為豐富,從前有些地方,兒童要行拜月之禮。北方兒童,每於中秋之夜,拿着大餅邊吃邊唱:“唱月來,唱月來,來年日子好過來;唱月餅,念月餅,明年是個好年景。”安徽中秋,小孩們有“摸秋”之俗,孩子們手拿火炬,結隊到田野間,摘取果豆等物,就叫“摸秋”。江西、安徽有些地方,中秋還有兒童“堆寶塔”的習俗:在野外拾取舊磚瓦,堆成七層寶塔狀。塔前置小桌一張,上供果子餅餌。至夜間,塔之內外點上燈燭。胡樸安先生於記載此俗後讚歎:“一片光明燦爛,直與天上明月爭輝。兒童則坐於塔前賞月,並作種種遊藝,以表示其歡娛,實一幅天真爛漫兒童行樂圖,惜無人繪之耳。”(《中華全國風俗志》下篇卷七)廣東兒童中秋夜有“提燈之會”,孩子們提着燈籠,沿街遊行唱歌,興高采烈。廣西中秋的兒童燈會更具特色,孩子們用竹篾紮成蜻蜓、蝴蝶、蝦公、兔子等,塗色插燭,持燈上街,相互比美。燈與丁諧音,中秋節的這些關乎燈的習俗,所寄寓的是人們對家族繁衍、人丁興旺的祈願。從前中秋節的兒童習俗,很多並未得到傳承,這是十分可惜的。在日益重視傳統的當今時代,如何挖掘傳統節日的內涵,如何讓兒童也在傳統節日中盡享遊娛之樂並受到有益的薰陶,無疑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問題。

最後談談關於月餅的一個民間傳説:元朝末年,統治集團為了維持其搖搖欲墜的腐朽統治,不準民間私藏鐵器,規定十家共用一把菜刀,百姓怨聲載道。張士誠為了號召人民起義,中秋節前,在每個月餅中夾一字條,約定起義時間。中秋之夜,人們掰開月餅,見到傳單,紛紛揭竿而起。明清時代吃月餅之風興起,就是為了紀念反元的人民起義。此傳説的真實性不得而知,但它讓月餅及中秋節包含了反壓迫、反暴政的內容,當然也是極有意義的。

  中秋節簡單內容資料2:看中秋節日的內涵被吃掉

對於正在努力“向前走”的國人來説,遵循“傳統”似乎不是什麼好事,至少説明你不夠積極。但是對於節日來説,國人普遍認為還是“傳統”的好。

一項調查表明,92%的被訪者認為,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應該延續下來。雖然有超過九成的人認為傳統節日應該延續下來,但是當問到受訪者更看重哪些傳統節日時,所有給出的節日獲選率均不太高,最高的是“春節”,獲選率也只有27%,其次是“中秋節”,獲選率是22%,“端午節”(15%)、“清明節”(14%)、“元宵節”(14%)、“重陽節”(5%)和“七夕節”(4%)的獲選率均不足兩成。這種結果與每年2月14日“情人節”時,全城搶購玫瑰花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也就是説,公眾普遍認為傳統節日應該延續下來,但是實際生活中這些節日卻沒有得到大家足夠的重視。

分析發現,對傳統節日的重視度普遍偏低可能與公眾對它們的理解有關。傳統節日往往都趕在平時的工作日,忙碌了一整天,過節就真的成了吃頓飯了。於是,中秋節成了“月餅節”、端午節成了“粽子節”,“元宵節”就更不用説了,名字裏就帶着吃的。這一現象在中秋等傳統節日成為法定假日後,仍未出現根本性的改觀,不過是變成了放假加吃飯。這也難怪一些受訪者(8%)覺得“各種各樣的‘節’太多了,沒什麼特別意義”。

有專家認為,一些節日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每個節日背後都有着很深的文化淵源。據瞭解,光是中秋節全國各地就有多種不同的習俗。有人呼籲,要還傳統節日的本來面目,讓每個節都過得有文化些。


猜你喜歡:

1.中秋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2.國小中秋手抄報圖片大全

3.又簡單又漂亮以中秋節為主題的手抄報圖片

4.關於中秋節的手抄報

5.2017中秋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6.又簡單又漂亮的中秋節手抄報

7.中秋節話團圓手抄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