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族團結手抄報圖片內容

來源:文萃谷 1.09W

只要民族之間團結一心,祖國的明天才會更加美好,民族團結手抄報提高我們的團結意識。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的民族團結手抄報素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漂亮的民族團結手抄報

關於民族團結手抄報圖片內容

  民族團結手抄報內容:民族大團結一家親

60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民族地區處處呈現經濟繁榮、政治安定、文化發展、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的喜人景象。經濟實現歷史性跨越,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民族地區社會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羣眾綜合素質明顯提高。

60年來,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級各類民族學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體系,培養了大批各級各類人才。民族地區醫療衞生事業成就顯著。城鄉基層衞生機構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數民族醫療衞生人才得到積極培養,民族醫藥得到重視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現全面覆蓋,各族羣眾健康素質不斷提高。傳統民族文化得到保護和弘揚,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各民族大團結日益鞏固。長期以來,黨和政府一貫重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改革開放以來,羣眾性創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活動在全國各地蓬勃開展,“三個離不開”思想和民族團結觀念逐漸紮根千家萬户。少數民族幹部和人才培養選拔工作紮實推進。少數民族幹部隊伍日益壯大,結構不斷改善,素質不斷提高,一大批少數民族幹部被選拔進縣級以上各級領導班子,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基本特徵和核心內容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所追求的目標。社會主義社會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是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黨的團結為核心的,是以社會主義制度和祖國統一為基礎的。作為中國民族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幾方面的含義: 1、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2、維護促進民族團結。民族團結包括不同民族之間的團結,也包含着民族內部的團結。3、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發展繁榮。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進步的必要前提。4、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是社會安定、國家昌盛和民族進步繁榮的必要條件。中國的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有着內在的聯繫。民族團結的原則要求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維護統一,反對一切破壞團結、分裂祖國的活動.

  民族團結手抄報資料:維護民族團結的事例

張騫

張騫, 漢中 城固人。他是一個意志力極強、辦事靈活而又胸懷坦蕩、善於待人處事的人。他出使中途即被匈奴截留下來,在匈奴生活十多年,始終保持着漢朝的特使符節, 匈奴單于 硬叫他娶當地人作妻,已經生了 兒子 ,也沒有動搖他一定要完成任務的決心。他住在匈奴的西境,等候機會。

張騫終於找到機會率領部屬逃離了 匈奴 。他們向西急行幾十天,越過葱嶺,到了大宛(今 烏茲別克共和國 境內)。由大宛介紹,又通過 康居 (今哈薩克共和國東南),到了大夏。大夏在今 阿姆河 流域。張騫這才找到了大月氏。十多年來,大月氏這個“行國”已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在 伊犁河 畔受到 烏孫 的攻擊,又一次向西遠徙。烏孫,63萬人,也是個“行國”,曾在敦煌一帶遊牧,受過大月氏的攻擊。 後來 匈奴支持烏孫遠襲大月氏,大月氏被迫遷到 阿姆 河畔,而烏孫卻在伊犁河留住下來。自從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還由於這裏土地肥沃,逐漸由遊牧生活,改向農業定居,無意東還,再與匈奴為敵。張騫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結果,只好歸國。回國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內亂,張騫乘機脱身回到 長安 。

張騫出使時帶着100多人,歷經13年後,只剩下他和 堂邑父 兩個人回來。這次出使,雖然沒有達到原來的目的,但對於西域的地理、物產、風俗習慣有了比較詳細的瞭解,為漢朝開闢通往 中亞 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張騫回來以後,向武帝報告了西域的情況。這就是《 漢書·西域傳 》資料的最初來源。之後,由於張騫隨 衞青 出征立功,“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被武帝封為“博望侯”。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這時,漢朝業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積極進行武帝時對匈奴最大規模的一次戰役。幾年來漢武帝多次向張騫詢問大夏等地情況,張騫着重介紹了烏孫到伊犁河畔後已經與匈奴發生矛盾的.具體情況,建議招烏 孫東 返敦煌一帶,跟漢共同抵抗匈奴。這就是“斷匈奴右臂”的著名戰略。同時,張騫也着重提出應該與西域各族加強友好往來。這些 意見 得到了漢武帝的採納。

張騫率領300人組成的使團,每人備兩匹馬,帶牛羊萬頭,金帛貨物價值“數千鉅萬”,到了烏孫,遊説烏孫 王東 返,沒有成功。他又分遣副使持節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國。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張騫回來,烏孫派使者幾十人隨同張騫一起到了長安。此後,漢朝派出的使者還到過安息(波斯)、 身毒 (印度)、奄蔡(在鹹海與裏海間)、條支(安息屬國)、犁軒(附屬大秦的埃及亞歷山大城), 中國 使者還受到安息專門組織的二萬人的盛大歡迎。安息等國的使者也不斷來長安訪問和貿易。從此,漢與西域的交通建立起來。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張騫回到漢朝後,拜為大行令,第二年死去。他死後,漢同西域的關係進一步發展。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烏孫王以良馬千匹為聘禮向漢求和親,武帝把 江都公主 細君嫁給烏孫王。細君死後,漢又以楚王戊孫女 解憂公主 嫁給烏孫王。解憂的侍者馮鐐深知詩文事理,做為公主使者常持漢節行賞賜於諸國,深得尊敬和信任,被稱為 馮夫人 。由於她的活動,鞏固和發展了漢同烏孫的關係。神爵三年(公元前60年),匈奴內部分裂,日逐王先賢撣率人降漢,匈奴對西域的控制瓦解。 漢宣帝 任命衞司馬鄭吉為 西域都護 ,駐守在烏壘城(今新疆輪 台東 ),這是漢朝在葱嶺以東,今巴爾喀什湖以南的廣大地區正式設置行政機構的開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