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簡筆畫圖片

來源:文萃谷 1.04W

粽子是端午節必吃的食物之一,也是大家非常喜愛的食物哦!那麼小夥伴們會畫粽子的簡筆畫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粽子的簡筆畫圖片!

粽子的簡筆畫圖片

粽子簡筆畫圖片

粽子的簡筆畫圖片 第2張

粽子簡筆畫圖片

粽子的簡筆畫圖片 第3張

粽子簡筆畫圖片

粽子的簡筆畫圖片 第4張

粽子簡筆畫圖片

粽子的簡筆畫圖片 第5張

粽子簡筆畫圖片

粽子的簡筆畫圖片 第6張

粽子簡筆畫圖片

粽子的簡筆畫圖片 第7張

粽子簡筆畫圖片

粽子的簡筆畫圖片 第8張

粽子簡筆畫圖片

【粽子簡介】

粽是一種傳統節慶食品,有着悠久的歷史,廣泛傳佈於中國及漢文化圈國家。粽子古稱“角黍”、“裹蒸”、“包米”、“粽”等等,發展到現今,無論是粽葉的選材還是餡料的搭配等都更加豐富多彩。現代的粽是指用粽葉包裹糯米或黏黍,經過蒸煮而成的食品。 [1] 自古至今,每年農曆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的種類繁多,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

上古至春秋戰國時代,用黍來祭祀祖先和神靈這種現象,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之前就已經有了。據在山西、河北、東北、甘肅等地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的碳化了的黍粒、黍穗,以及甲骨文、卜辭上的“黍”字,《詩經》中多次提到“豐年多黍”的詩句,可知黍不僅是當時華夏先民的主食,而且在他們的飲食生活中佔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因而,人們由對黍的依賴產生了對農作物的'崇拜,於是每年舉行祭黍儀式以祈求來年豐收。《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日在東井,昏亢中,旦危中。……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谷實。農乃登黍。是月也,天子乃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以及《詩經·小雅》的《信南山》《甫田》等篇,都是祭祀先祖和祈求豐年的樂歌。由此可見黍是華夏先民祭祀祖先和社神的祭品。到了漢晉時,人們以黍做粽子便是上古風俗的沿襲。

漢晉時所謂的“角黍”,即現今所説的粽子,之所以要做成角形而不是圓形或其他形狀,主要是因為周代先民盛行用牛或牛角祭祀天地社神或穀神的流風遺俗。古人常以宰殺牛作祭品,從《尚書·周書·泰誓上》所載:“犧牲粢盛,既於兇盜。”《周禮地官牧人》:“凡祭祀,共其犧牲。”可見一斑。《詩經周頌良耜》︰“殺時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續,續古之人。”又《詩經國風豳風七月》︰“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這説明牛角杯在商周時期為人們盛裝美酒的器具。隨着生產力的發展,耕牛的重要性愈發突出,如若還像以往那般宰牛祭祀,必將影響生產力的發展。於是人們便用牛角替代全牛作為祭品,或用牛角製成酒杯,盛美酒以祀祖先和社神。漢晉時期的角黍的形制,當是對牛角形狀的模仿。粽子(角黍)是華夏先民祭祖和祭穀神求豐年的兩種原始崇拜的產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