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蛇

來源:文萃谷 2.61W

蛇是可怕的動物,它有毒,它可以吞下比自己身體大好幾倍的動物。那麼這世界上最小的蛇是哪一種呢?鈎盲蛇,非它莫屬。

世界上最小的蛇

鈎盲蛇(學名:Ramphotyphlops braminus)又名入耳蛇,是蛇目盲蛇科下的一種無毒蛇種,主要分佈於非洲及亞洲,不過現在鈎盲蛇的分佈已推廣至世界各地。鈎盲蛇是棲息於地洞的蛇種,由於體型細小,加上善於掘洞,因此經常被誤認為蚯蚓,唯一分別就是鈎盲蛇的'身體並沒有分成明顯的段節。鈎盲蛇的學名,是由印度教名詞“Brahmin(婆羅門)”拉丁化而來的。目前鈎盲蛇下尚未有任何被確認的亞種。

體小,圓筒狀,似蚯蚓,是中國已知蛇類中最小的一種,全長84~164毫米。頭小,半圓形,頭頸無區分; 吻端鈍圓;尾很短,末端鈍。鼻鱗被鱗溝分成前後兩半,鼻孔位於其間; 上脣鱗 鈎盲蛇 4枚,第一枚最小,末枚最大。背鱗和腹鱗分化不明顯,通身覆大小一致的圓鱗,環體1周20行。背面棕黃色、棕色、藍灰色或黑褐色或褐色,腹面色較淺,吻、肛部及尾尖均雜以白色。

生活於海拔300~800米的山區,棲息於泥土中,營穴居生活,常棲於枯木中、落葉堆、石下、巖縫中,或潛伏於園田土裏、住宅區的磚縫泥土中、缸缽下等潮濕陰暗處,夜間或陰雨時到地面活動,行動敏捷。食白蟻或其他昆蟲、蟲卵、蛹、幼蟲等,亦食蚯蚓。卵生,每次產卵2~7枚,卵大小為13毫米×4毫米。據報道,此種是蛇類中惟一能孤雌生殖的種類。分佈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

鈎盲蛇體型細小幼長,平均體長約只有6至17 釐米。它們的頭部與尾巴兩端外表是一樣的,身體上也沒有明顯較為幼細的頸部,雙眼已經退化成兩顆小圓點。頭部的鱗片非常細碎,而且與身體其它部位的鱗片大小相同,而尾巴末端則有一枚很細小的尖鱗。成年的鈎盲蛇身體呈亮灰色或紫色。鈎盲蛇的細小眼睛上蓋有一片透明薄膜,顯示其雙眼已經失去視能。它們的眼睛並不能構成影像,不過仍有一定的感光能力。

鈎盲蛇是棲息於地洞的蛇種,由於體型細小,加上善於掘洞,因此經常被誤認為蚯蚓,唯一分別就是鈎盲蛇的身體並沒有分成明顯的段節。

鈎盲蛇經常在市區及農地出沒,它們生活於地下,並居於螞蟻或白蟻的巢穴中。盲蛇小時候吃螞蟻蛋,大了吃螞蟻。它們亦會生活於潮濕森林中的樹木內。鈎盲蛇的生息地帶主要取決於濕度及温度。鈎盲蛇以螞蟻及白蟻為食,亦會進食它們的卵及幼蟲。鈎盲蛇在土壤中主要捕食蛆蝴、多足類、白蟻和其他昆蟲卵、幼蟲、蛹,無疑對農作物是有益無害的蛇類。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