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環境實習報告彙總5篇

來源:文萃谷 1.39W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環境實習報告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環境實習報告彙總5篇

環境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概況

1.實習目的: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同當地居民或公園遊客的交流,增進我們對於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城市人與環境關係的認識,以及瞭解人們對於環境的真正需求。

2.實習路線及內容:XX年4月5日,早八點,在北大逸夫二樓前集合出發,經圖書館至燕南園,停留進行觀察調查;經靜園至翻尾石魚;從北大西門出至蔚秀園及承澤園,解散進行調查;在海淀公園調查後,經六郎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京密引水渠,從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沿昆明湖南岸、頤和園北岸、萬壽山北坡一路觀察,聽取老師講解;約14:30實習結束。

3.實習達到的目標:通過老師的講解以及自己的觀察,將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同實際聯繫起來,發現原來我們身邊有許多細節都被我們忽略了,一些習以為常的事情背後還有大文章。通過實習,也認識了一些動植物,增加了知識。

二、分析與討論

注意到這次實習中不論是老師的講解,自己的觀察還是進行訪問的過程中,都提到了不少關於植物的問題,因此這一部分想着重探討周圍環境中植物的選擇,以及對實習過程中想到的問題進行解答。

1.關於居民對周圍植被看法的問題

在調查中,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應該對環境進行修理,而對野生的植物則有一些深惡痛絕,這與老師的一些觀點有些背道而馳。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自然環境能讓人覺得舒服,使人產生深刻的體驗呢?研究表明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對自然環境感興趣;其次,要看自然環境的物理特徵。例如,一片矮樹林旁邊是一片綠草如茵的草地,人們從矮樹林中一條小路穿過,坐在草地上玩耍,會產生一種擺脱都市枯燥、乏味、緊張工作壓力的感覺,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種情況下,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無法通過的灌木叢,這類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對人類的吸引力。

因此,我想整齊修剪過的草地,花園,還是有它們存在的心理基礎的。我們在學這門課之前不也是對一些人工修剪,設計過的園藝作品讚不絕口嗎?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們不能完全否定人類對環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壇,綠地,在心理學上,能夠有較高的清晰度,更能夠吸引人。當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個限度,適可而止。

老師是從生態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的,自然生長的植物有諸如,種類豐富,無需太多人工管理等優點。從城市整體的角度來講,還是要以自然植物為主,這樣對資源和環境都有益處。但處處都是這樣,未免讓人產生荒蕪雜亂的感覺。居民的不滿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

當然這又引出另一個問題,是人們的心理需求重要,還是環境生態重要?設計要以人為本,又要以環境為基礎,兩者兼顧似乎很有難度。如何處理,改變人的觀念?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尋求一種合適的立足點,將二者有效的調和起來。但,這立足點在哪裏呢?

2.關於路邊種植杜仲樹的問題

前面提到,在去往頤和園的路上,對路旁種植穿“鎧甲”的杜仲樹不理解,回來後特意查了一下該樹的特徵,發現自己當時的看法過於簡單,是錯誤的。

當時看到的樹,因為是剛移植過來的,樹幹很細,也沒有枝葉,再加上那圈鐵衣,覺得不是很美觀。其實,據查得的資料②,杜仲幹形直,枝繁葉茂,樹冠多呈圓形或圓錐形,遮萌面積大,且樹體抗性強,病蟲害很少,不需噴灑農藥,是城市園林綠化非常理想的樹種。北京、南京,杭州、洛陽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樹或進行公園、庭院綠化,均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而且由於杜仲根系發達,耐乾旱瘠薄,也是廣大山丘地區理想的水土保持樹種。杜仲樹耐旱,耐寒,耐鹼,卻不喜濕熱,在北京種植非常理想。

杜仲樹的藥用價值也很高,可以説渾身都是寶,尤其是它的樹皮,這也是給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閲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杜仲樹的樹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對主幹某一區段樹皮進行全部環剝,只要及時採取保護措施,短期內在剝掉皮的木質部上又可長出新的樹皮,3~4年後即可趕上未剝皮部分樹皮的厚度。通過環剝皮還可以促進樹株直徑的生長。杜仲不管幼樹或老樹都存在樹皮再生能力,但其中以幼、壯齡樹再生能力最強。所説的保護措施,簡單來説就是用有網眼塑料薄膜包裹樹幹。

我想,既然剝皮不會給樹造成太大的損傷,反而在一定意義上説還對樹有好處,何苦要把樹圍起來呢。而且我看那鐵圈很小,沒有給樹留生長的空間,不如沒有。希望這是因為樹還沒完全長好,進行保護的緣故,以後能看到小樹解脱枷鎖。

那我們要怎樣選擇種植的植物呢?

我覺得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以及當地的環境,因地制宜。不能將人的意志強加給環境。正如在實習中看到的,針葉樹的落針有一定酸性,會使周圍的土壤酸化,因此樹下的植被很少,我們強種上草也沒有用;還有在頤和園山坡上看到的側柏,它本是一種耐旱,耐鹼的植物,所生長的地方往往植被不多,公園如果片面的追求綠化效果,,鋪上草坪,為保養草坪又澆灌很多的水,反而會對側柏的生長不利。還有前幾年,北京提出要給楊樹做“節育手術”,因為每年一到春天,楊絮就鋪天蓋地,無孔不鑽,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不便,這是當初種植時所沒想到的。這些都是由於設計者不瞭解植物的習性造成的。形式不是我們追求的一切,和諧才是基礎。

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鄉土植物的應用。所謂“鄉土植物”是指未經人類作用引進的那些植物。“在鄉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材料,它們生長繁茂,管理粗放,無需對土壤作特殊的處理,可供選擇用於公園、娛樂場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噴泉花壇等處的鑲邊栽種。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研究課題。”(williamrobinson)。應用鄉土植物種植可為城市居民區提供一個近似於自然林地和開闊田野的環境。孩子們在這裏可以自由地攀爬樹木,摘取花朵和進行其他活動,而這正是現在很多設計沒有考慮到的。鄉土樹種還可以真實地反映出當地的季節變化,而引入的外來樹種卻不能反映季節的特點。在當前迅速發展變化的世界中。鄉土植物以其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持久的風貌,也許更能引起人們對過去的懷念從而增強對生活的信心。

尤其是在土壤和其他條件不良的地段,鄉土植物可以依靠其較強的抗性來維持正常生長。在不具備表土的地段,更可顯現出其特殊的栽培價值。許多鄉土植物並不需要優良的表土。貧瘠的土壤反而可以防止其過量生長,並減少相應的管理問題,而且這些植物在貧瘠土壤中生長的壽命往往比在優質土中更長。燕南園中幾乎遍及各處的二月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牆角,土坑都成為它生長的場所。

前面也有提到關於人們對修剪得很好的花壇,綠地的需求。鑑於以上所説的鄉土植物的優點,我們可以考慮以其作為園林設計,城市美化的主要原材料。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生態和人們心理需求的統一。

最後,我想到靜園被砍掉的蘋果樹,也想到高中校園裏的那排柿子樹,那是我們學校的一道風景,一到秋天樹上掛滿了柿子,但沒有人去摘它。長滿果實的樹木能給人一種成就感,一種滿足與欣喜。在校園等地種植一些適宜當地環境的果樹,讓人有一種迴歸自然的感覺,應該被提倡。

三、收穫與問題

實習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環境的機會,在實習的過程中,經老師的講解,我體會到“生態無處不在”這句話。同時通過提出與解決問題,增進了知識,加深了理解,糾正了自己的一些錯誤認識。

在這次實習中,我感覺的最大的困惑就是,人們的需求或者願望與生態的矛盾。要改變人的認識,但這絕非我們短暫的一生所能實現的,我們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糾正人的意識上面,還要努力去尋找協調二者的方法,而這個方法,應該就是我們要探索的問題。

與之相關的還有植物選擇,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問題,這雖在前面有所討論,但由於缺乏足夠的植物知識,顯然還是不全面的,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討。

在海淀公園發現樹少反而成為人們放風箏的好地方,所以不應該僅僅以樹木的多少來衡量公園的好壞,還要看植物的分佈以及其在人類活動中所起的作用。但究竟應該怎樣安排園中的植物,當然最好應該沿用其原有的狀態,減少對自然的破壞,再根據不同地方的特點來設計。而究竟具體應該怎樣做,還待討論。

環境實習報告 篇2

為了更好的掌握土木建築與環境專業認知,使自己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中,對本專業從事的領域和業務,本專業的工程情況建立一定的感性認識,明確自己的專業範圍,瞭解專業一些簡單的設計、施工、維護管理、調試等方面的知識。為以後的專業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我利用暑假時間到xx學院為期一個星期的實習!現對本次實習報告:

建築物除了新穎美觀的外形外,尚需有舒適的內部環境,而室內的舒適環境關鍵是建築設備的配置,高新技術的應用,又使建築向着智能化方向發展。隨着我國工程建設項目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工程質量有了顯著提高,特別是國家對建築施工管理體制的改革,使國有建築施工企業真正成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建築行業的機械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機械設備在施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顯著和重要,在大大促進了建築施工企業本身的發展同時,也為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我這次實習的看懂實習工地的建築類型,瞭解工程的性質,規模,建築結構特點與施工條件等內容,瞭解不同機械設備的操作範圍和規程。我去了解或者熟悉工地上常用的機械設備的性能。嘗試瞭解常用的機械設備。

經過實習我瞭解了許多建築設備的知識,使我在社會實踐中接觸與本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增強認識,培養和鍛鍊我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去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為我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一定的基礎,為自己能順利與社會環境接軌做準備。

這次寶貴的實習基本上達到我制定的目標,使我原本掌握的書本知識能轉化到實際中,不但更好的消化了知識,而且還激發了我對本專業的更大的興趣,更好的投入下面的學習中!

環境實習報告 篇3

時光荏苒,瞬間即逝。轉眼間大學生活已剩最後一年。然而一切如夢初醒,揉揉眼就面臨着要離開生活學習了四年的母校,踏入社會接受社會考驗的時候了。為增加實踐經驗,我在20xx年09月08日至20xx年10月08日期間由福建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安排下到了福州北環環保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實習。我很感謝福建師範大學與材料學院以及福州北環環保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給我這樣的難得機會,同時由衷地感謝所有為我的實習提供幫助和指導的福州北環環保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及我的老師,感謝你們為我的順利實習所做的幫助和努力。

  實習單位介紹

福州北環環保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研究開發、工藝設計、生產施工、設備製造和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環保企業。具有工程專項設計資質和施工資質,已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是福建省環保產業骨幹企業、中國沼氣學會團體會員、福建省環保產業協會優秀會員單位、福州市環保產業協會理事單位、福州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學實習基地。

福州北環環保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秉承產品精益求精,服務盡心盡力,致力環保,科技創新,誠信進取的經營理念,在引進消化國內外先進工藝和技術的基礎上,研究開發出一套新型實用三段式紅泥塑料沼氣工程的工藝設計、設備製造和施工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技術七項。公司整體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轉化技術實力位於國內領先水平。針對畜禽養殖及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糞便、污水、沼氣、糞渣、污泥”具備了完整的處理方案和技術。已完成兩百多項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程,遍佈福建、廣東、廣西、浙江、湖北等二十幾個省(市),公司依靠專業、專注、專一的優質服務,獲得環保、農業部門和用户的高度評價。

  實習概況

為增加實踐經驗,同時對學校理論知識的補充,也為我們儘快的融入社會,福建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於20xx年09月08日至20xx年10月08日安排我到福州北環環保公司為期五週的實習。

  實習具體內容

辦公室文祕類工作

由於第一次較正式的步入社會,走進公司上班,加上領導對自己的具體工作能力等方面不是很確定,所以在福州北環環保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實習的第一週裏,公司並沒有分配什麼重要的任務給我,僅僅是一些辦公室裏雜亂的工作,比如:取文件,送文件,打印,接電話,打掃衞生,整理辦公室,倒開水等。雖然這些只是雜亂的小事,但我並沒有抱着隨意的態度,而是對每件事都很認真的去處理,我個人覺得連小事都不能做好的人,就別提做什麼大事了!

項目報告書的編寫

在公司實習期間,我有幸得到了一次實踐性地編寫沼氣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書,真是興奮之極。在編寫整個過程中,我表現得相當活躍與積極。編寫前期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查找,以及編寫統籌,很多觀點還得到了上級和同事的認可與讚許。編寫中期,也就是正式項目的編寫,我和同事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按區域分配,我所在的小組負責土地、規劃和環保這一塊。最後我們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CAD作工程設計圖

剛進入公司時,經理就建議我自學CAD軟件作圖。在經理的鼓勵和劉小麗學姐的支持下,我自己自學完了CAD。學完後,學姐就把公司裏的工程設計草圖讓我照着用CAD軟件把它畫出來。因為實際畫的工程圖是很複雜的,因此那次的實戰讓我在CAD操作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新型三段式紅泥塑料污水處理沼氣工程的學習,新型三段式紅泥塑料污水處理沼氣工程是公司的一大特色工程,它能“變廢為寶”,生產的沼氣可以作為燃料,沼渣可以作為肥料用於農業。該工程可謂節能環保啊!因此我不得不對它進行學習和了解,知道了它的工藝流程,儀器設備和運作程序。

環境實習報告 篇4

首先,我們來到了從屬福州市西區自來水廠的污泥幹化廠。福州市西區自來水廠承擔着福州市西區的供水任務,每天供水400萬噸。這家污泥幹化廠的工作目的是處理自來水廠排出的污泥。在老師的講解下,我們瞭解到,在制定處理方案時要根據處理對象的性質和處理目標的不同來制定出不同的治理方案。在處理這些污泥時,我們首先是要降低污泥的流動性,也就是降低它的含水率,使之從流動變為不流動,最後變為固體,然後進行填埋或進行再次利用,比如作化肥。在處理污泥時主要的工作目標是將泥水分離,其中水分為遊離水、表面水和毛細水三種。未經處理的污泥含水率為99%,一般情況下處理完的污泥含水量降為55%-60%,只有經過焚燒後的污泥含水量才會降至10%,而剛開始的污泥所含的水分中,有10%是遊離的,有20%-30%是表面水,其餘大多數為毛細水。考慮到治理的目標、成本和治理對象的性質,這裏只要求祛除污泥中的遊離水和表面水,使固廢不流動就可以了。根據污泥的性質,這家幹化廠制定了這樣的工藝流程:污泥從淨水廠產生並被運輸到幹化廠後;首先,向污泥中投加混凝劑,這是一種混凝工藝,這是為了使表面水遊離出來;然後污泥被運送到高密度澄清池,在這裏污泥的遊離水被分離出來,澄清的水將被直接排放入閩江,這是因為這些澄清水是沒有被再次污染的,而被分離出來的沉澱污泥中,大部分是被運送到幹化牀利用蒸發原理進行幹化,在幹化後的污泥被外運填埋處置,還有一小部分被分離出來的污泥則經過污泥迴流重新進入高密度澄清池再進行處理。在經過這一系列的介紹後,我們開始了參觀認識實習。首先,我們來到了加藥間。在這裏我們看到了一種叫聚丙烯酰胺(PAM)也叫絮凝劑,這種絮凝劑主要起架橋作用,是一種有機的絮凝劑,有機的絮凝劑根據分子量的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這些絮凝劑首先要進入溶解溶藥器用攪拌器使之溶解,然後這些藥通過加藥泵進入到高密度澄清池中,在此過程中,要應用柱塞原理實現保持穩定的流量,並採用循環方式進行調節,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溶解溶藥器周邊必須配有梯子和清洗池,這就是對環境工程的要求。從加藥間出來之後,我們進入了另一間操作室,在這裏有許多的閥門和泵,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提升泵了,它通過閥門的開關來控制污泥的提升和迴流,同時污泥的濁度和PH值也由在線監控設備進行監督和控制。接下來,我們來到了高密度澄清池,這裏有一台攪拌機是用來促進泥藥接觸的,在這裏還有斜管沉澱池,而懸浮的污泥層會形成過濾網,它與污泥的迴流保證了高密度澄清池的結構,這也是有考慮到經濟問題的。最後,我們來到了幹化牀,這是污泥幹化的地方,污泥從斜管沉澱池經過排泥管的運輸最後來到了幹化牀,幹化牀的設計與地區的氣候規律有關,當蒸發量大於當地的降水量並有足夠的.面積時,則可以不考慮降水因素,由於幹化牀也會產生澄清水,所以幹化牀的周圍設有起壁機,通過起壁機來調節池中水面的高度,沙層過濾的澄清水也將被直接排放入閩江。

目前城市淨水廠污泥處理處置發展概況如下:在過去的城市淨水廠建設中,污泥處理一直被忽視的一個環節,人們更多的關注於工業生產的排污治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各國建設的淨水廠排泥水處理設施,多是沿用污水處理廠的污水和污泥處理方法進行設計和應用,主要採用污泥塘與幹化場處理和污泥。隨着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六十年代,研究人員工着手認真研究淨水廠排泥水處理和污泥處置工作,調查了淨水廠的排泥與淨水廠淨水工藝間的關係,探討了淨水廠排泥與污水廠排泥的異同,七十年代頒佈布《水污染控制法》,要求各州制定標準,水廠污泥必須經處理再行排放;並且擬定了一個污泥處理髮展草案。其發展目標是:到七十年代末,應用可實行技術合理進行污泥處理,並要求各類水廠排除污水的pH值及總懸浮物達標。到八十年代初,必須考慮污泥處理工藝的經濟性,要求對污泥處理後的析出液或濾液回用;到八十年代中期,在全國範圍內消除污泥排放造成環境污染。日本於1975年也頒佈布了《水質污濁防止法》,規定沒有沉澱池和濾池的淨水廠,其排出水必須經處理至符合水質排放標準。近年來,美、俄、日、英、法等發達國家的各大、中城市新建的淨水廠中均設置了較為完善、自動化程度高的污水和污泥的處理設施。離心脱水、加壓脱水等機械脱水方法應用普遍。歐洲有些淨水廠,由於原水中的懸浮物含量低,濁度小,水廠排水中泥含量少,往往將排泥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理,輸送到就近的污水廠統一進行污泥處理,據有關資料,歐洲許多國家淨水廠經過濃縮和脱水處理的污泥量,佔全部淨水廠污泥量的70%。污泥脱採用的具體技術,因各國的自然條件和習慣,有明顯差異。然而近年來的總體趨勢是,幹化聲和幹化塘的使用減少,離心與壓濾脱水逐漸佔統治地位。

我國的淨水廠污泥處理和處置工作起步較晚,由於淨水廠的排泥,在過去一般均認為其組成與水體的原有固體組分相當,只增加了處理過程中的一些絮凝劑,對環境害影響甚微,因而,目前為止絕大數淨水廠的排泥還是直接排入水體,但隨着我國對水資源保護工作的日益重視,特別是城市規模的不斷的擴大,淨水廠的排泥逐漸突出,據粗略統計,我國最大城市,上海市各淨水廠每年能過排泥進入水體的懸浮就達30萬tds(噸幹固體),有機物按10%含量,可達3萬tds以上。淨水廠的排泥正受到有關部門的密切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水資源保護法律法規的頒佈實行,我國在八十年代淨水廠排泥被提上議事日程,對水廠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已成為目前國內城市供水行業的重要任務。

淨水廠是水源污染的直接受害者,由於原水污染給淨水工藝在技術上帶來許多困難造成淨水成本的不斷上升,保護水源,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淨水廠的排泥要首先做到達標排放是責無旁代的。

離開了污泥處理廠,我們的下一站就是福州市豐泉環保集團。

到了這裏,我們第一步是先參觀固廢熱處理和尾氣處理裝置垃圾焚燒尾氣淨化裝置,在這裏我們所參觀的是醫療垃圾熱解爐,它主要是對醫療垃圾進行熱解焚燒。首先,垃圾先進入熱解爐,在熱解爐裏有1200攝氏度的高温對垃圾進行缺氧燃燒,這樣會產生大量的有機氣體,其尾氣中主要含有HF、HCL、二厄英、和一些有機氣體。在此之後,這些氣體從熱解爐中進入到二燃室和三燃室中,這些氣體進入二燃室後會被加料助燃,然後再進入三燃室進行進一步的燃燒,在這一系列的燃燒後,氣體中的有機成分就被徹底燃燒了,剩下的就是一些酸性氣體和二厄英。而後這些氣體將進入急冷塔,在急冷塔中,這些氣體的温度將急劇降低,從750攝氏度以上被冷卻至200攝氏度左右,其中有氣液兩向噴嘴可除去HCL並避免二厄英的再生成。接下來,從急冷塔出來的氣體將進入半乾法除酸塔,在這裏,酸性氣體將被NaOH、Na2CO3或Ca(OH)2中和而被去除,而且在這個半乾法除酸塔中的所有水分會被煙氣的温度蒸發,從而是進入的液體只剩下固態,這就避免了廢液的處理,在其中還設有旋轉噴霧裝置,轉速達到了16000轉/分,這又使得尾氣的處理更加完全。接下來尾氣進入的是布袋除塵器,此時的尾氣的成分主要是粉塵、二厄英和少量有機氣體,在布袋除塵器中有活性炭噴粉裝置,它用活性炭層處理淨化氣體污染物和粉塵,這就使得尾氣中的有害物質進一步減少。從布袋除塵器中排出的尾氣,下一步就會進入活性炭吸附房,在這個活性炭吸附房中有大量的活性炭纖維,它可以進一步將沒有被處理轉化的有害氣體淨化吸收,以達到尾氣排放標準。在此之後,尾氣就可以進入排放系統,這個排放系統應根據尾氣的温度、特性來設計排放裝置,並排入到外部環境之中。此外,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氣體所經的管道都是繞彎的,這是為了延長氣體停留的時間,這就是工程設計過程中所要考慮的細節了。以上就是醫療垃圾熱解爐的工藝流程原理了,它的圖示如下:

熱解爐

二燃室

三燃室

急冷塔

半乾法除酸塔

布袋除塵器

活性炭吸附房

排放系統

在這裏我們還看到了另一套裝置,這是一套用於處理生活垃圾的這也是一個焚燒爐,它主要包括旋轉爐窯、旋風除塵器、吸收塔,其中旋轉爐窯是用於燃燒垃圾,而旋風除塵器則是用於除粉塵,最後的吸收塔是用於除酸的。這就是生活垃圾焚燒爐的大致工藝流程。從這裏,我們看得出來,醫療垃圾的處理工藝相對於生活垃圾的處理工藝複雜一些,這是由於醫療垃圾的有害成分較多而且成分也較複雜。

參觀完了一系列的固廢熱處理和尾氣處理裝置,我們來到了下一個參觀對象——搪瓷拼裝罐式污水處理成套裝備的所在地。

這是一套生物污水處理系統,它的工作機理是利用微生物來降解有機物。首先,污水會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可對污水的水量和水質進行調節,然後由水泵控制進入裝置的水量將水送入裝置中。之後,污水就會進入兼氧池,在這裏,兼氧菌起主要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外界並不對污水進行充氧,其目的是消耗污水中的有機物,水解酸化有機物,處理率達50%以上。接着,污水將進入第一接觸氧化池,在這裏主要是好氧微生物起作用,所以要對其進行充氧,在此之後,污水將進入第二接觸氧化池,在這裏,水裏大部分有機物將被分解掉,在第一接觸氧化池和第二接觸氧化池中都要採用暴氣的方法使得氧氣、微生物、污水得到充分的接觸和反應。從第二接觸氧化池出來的污水下一步要進入二沉池,在二沉池中,懸浮物和水將被分離開,從二沉池中排放出的水就是達到排放標準的水了。在老師的介紹下,我們還了解到,污水還可以通過砂濾器來淨化懸浮物,但由於使用砂濾器裝置要反覆沖洗,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污水,所以這種處理方式不常被採用。除了這套裝置所採用的這種生物淨化法外,還有其他的生物淨化法,如接觸氧化法、活性污泥法等。

通過了一個學期的導論學習,我們對環境工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環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前提,而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是無所不在也是舉足輕重的,所以身為一個地球人,我們應該儘自己所能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保護環境也就是保護了人類自己,要做一名合格的環境工程師更要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要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是多麼重大,我們有必要認真學習專業知識並掌握好所學的專業知識,並通過不斷的實踐來磨練自己,使得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可以融會貫通,懂得學以致用,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環境工作者、一名合格的環境工程師!

環境實習報告 篇5

從20xx年7月16日開始,我和另外兩位同學來到廣州市農科院進行暑期實習。我們所在的部門的全稱是農業環境與農產品檢測中心。我們被安排到楊敏老師身邊,負責食品、土壤、水等的重金屬(主要是Hg和As)的檢測工作。正常上班時間為8:00~12:00a。m。;14:00~17:00p。m。,我們的實習到了20xx年8月27日圓滿結束。

如今翻開筆記本,裏面滿滿的記着好幾頁,那都是我這一個多月以來的工作,幾乎每天都有事做,每都有樣品要檢測,這讓我感到很充實,學到不少東西,雖然每次下班都挺累的。

過量的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重金屬在人體中累積達到一定程度,會造成慢性中毒,所以對於與人生命息息相關的物質,都要經過嚴格的檢測通關,才能放行於市場,得到使用於生產生活的批准。這些檢測的物質一般有食品、土壤、灌溉水、飼料、肥料等。

我們剛開始接觸的時候,老師只讓我們做預處理的部分,包括土壤的研磨,隔水消解、食品的微波消解、灌溉水的加酸處理等。其中,土壤的前處理,主要是將各地的土樣先經過研磨,按20目和100目的規格分裝到播磨薄膜袋中,接着就是消解的部分,一般土壤稱量0。2g左右,加5mL硝酸和5mL鹽酸,過夜預消解,待到第二天再進行水浴消解3小時,然後就是定容,這樣在靜置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上機測汞,而測砷就要從定容液中取5mL加5mL5%硫脲,再定容上機;食品的消解不同於土壤,它一般是使用微波系統來消解。它的預處理相對麻煩點,要用消解罐裝好放於微波系統中消解半個小時。灌溉水的處理相對簡單多了,汞直接就可以上機,而砷就要加(1+1)HCl和硫脲。

在日常的工作中,楊老師經常會跟我們討論實驗中的問題和操作規範,這讓我們獲益匪淺,學習到了不少新知識,也改正了一些不良的實驗習慣。而我們也在日常中,經常觀察老師對原子熒光光度計的操作,並通過詢問和查看書籍,慢慢學習該儀器的使用方法,這樣之後,在第二週,我就有機會自己參與儀器的操作。而且在星期五開始獨立負責整個實驗,雖然有點緊張,但還是自信地做完了。AFS—9130原子熒光光度計的原理是氣態自由原子吸收光源的特徵輻射後,原子的外層電子躍遷到較高能級,然後又躍遷返回基態或較低能級,同時發射出與原激發波長相同或不同的發射即為原子熒光。原子熒光是光致發光,也是二次發光。當激發光源停止照射之後,再發射過程立即停止。儀器的操作比原理簡單多了,因為是全自動的,所以我需要做的也就是操作軟件。

原子熒光光度計由於所檢測的濃度小到ppb,所以靈敏度要求很高,稍微點風吹草動,對儀器的測量結果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短短的一個多月裏,我們基本都是在研究它,由於問題不斷出現,麻煩不斷,我們沒少花精神在上面,但是最終問題都被我們的團隊給解決了。這讓我感受到,探索的過程,探索的過程,戰勝困難的過程是多麼讓人難忘。

在這次實習經歷中,一項工作讓我感受深刻,那就是出報告。別小看它,它裏面卻是充滿學問。從第一天我最開始接觸,到最後一天,我都有做出報告的工作。在這一個多月的實習裏,在我手裏出錯的報告已經不計其數。其實所謂的出報告,也就是實驗完之後的項目,是每一次檢測的最終體現。樣品是否合格,食品是否在該項目是安全的,這都是報告的內容。出報告也就是將數據抄寫到實驗報告紙上,交付於領導蓋章。而出報告的過程需要非常細心,這裏面要考慮的東西很多,不僅要書寫工整,而且要涉及到環境條件,格式要求,數字的修約,數據的歸類等,稍不注意,就會出錯,一出錯,就必須重寫。第一次接觸我還不以為然,結果當我花了一個上午才勉強完成任務的時候,我才知道我錯了。不斷地反省自己,粗心和驕傲是多麼的要不得。我感覺作為一名工作者,不管從事什麼工作,一定要認真細心,任何工作都不分輕重,要一視同仁,認真對待。

實習結束了,在這短短的時間裏,我接觸了很多人和事,謙虛好學,平易近人的楊老師、率真爽朗的周師姐、憨厚老實,吃苦能幹的謝師傅、還有負責洗具,嘮叨善良的潘阿姨,從他們身上,我看到的是普通平凡工作者的認真,善良還有敬業。特別是楊老師,在跟她接觸的這段時間裏,我從她身上看到的是一種樸實和真誠,她毫不保留地跟我們交流她的經驗和所知。把我們當成她的弟弟般看待,這讓我們很感動。她雖然是一位工作經驗豐富的工作者,卻沒有高人一等的架子,她喜歡和我們討論問題,對我們的意見和建議都非常重視,這讓我們有種被重視的感覺。讓我們工作起來也更加主動和自信,她總是不斷地鼓勵我們,當我們有不懂的地方,她總能夠不厭其煩地教導我們,直到我們完全弄懂為止,這真的很讓我們感動,我們感謝她。

實習,不僅僅是將理論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不僅僅是在專業的領域擴充自己,不僅僅是體驗工作的感覺,更是學習跟社會的人和事打交道,學習做人。只有知識和精神都得到全面的提高,才能真正達到實習的目的。我想這份寶貴的經歷對自己以後的學習工作都會是一份財富,我會好好珍藏着,希望未來的路我會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