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類實習報告四篇

來源:文萃谷 2.33W

在生活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類實習報告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類實習報告四篇

美術類實習報告 篇1

為期兩週時間的藝術寫生結束了,在這當中,我們品嚐了辛苦,領悟了生活;走過了艱辛,思考了人生。疲累與我們為伴,快樂與我們作友。記憶中留下的許許多多,令人回味,讓人沉思。仍然難忘石板巖的那一草一木,大自然的天然氧吧;山裏人的純樸、善良、厚道,感覺一下子從車來人往、擁擠喧鬧的城市,迴歸到了寧靜、安詳、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那種心情無以言表。同學們依依難捨,一句話:“石板巖的景色好,石板巖的人更好。”。

在石板巖寫生的日子是美好的日子,也是我難以忘懷的日子;它將時刻提醒我在以後的人生路中要正確地對待任何一件事物,也使我的心境逐漸平靜,也再次學到了,思考到了以前並不知道的東西。

7月8日早我們整裝出發,坐北上的車,心中有許多説不出激動,許多的憧憬。當到林縣境內,看到那一座座連綿的山,那綠色,那天然的成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們。有些同學就開玩笑説,我不會回去了,這裏真是世外桃源,我打算好了,就在這邊找個人嫁了,以後你們來看我哦!一路説説笑笑,六,七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下午到達石板巖,稍作休整,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寫生了。這裏到處是大大小小的石板,人們住的房子也都是由石板蓋成,這樣的房子結實耐用。山裏空氣清新涼爽,不僅適合寫生,也是避暑的好地方。林州市石板巖的自然風光很美。這裏獨特的居民也堪稱一景,它非常自然、和諧地融進了太行大峽谷的山水之中,令遊客們讚歎不已。

石板巖的居民有什麼特色?當地流傳着這樣的民謠:“石梯、石樓、石板房,石地、石柱、石頭牆,石街、石院、石板場,石碾、石磨、石谷洞,石臼、石盆、石水缸,石桌、石凳、石鍋台,石廟、石爐、石神像”即使你從沒有到過石板巖,也可以從民謠中聽出來,石板巖的民居是由石頭組成的。在太行大峽谷裏,你不管走到哪個村,見到的都是石頭房。關於這種房子,散文作家唐興順在散文《石板巖之韻》中寫道:“此間人家所居之屋在全國乃至世界居民中也有異常特色,一律用石頭建造。一座房屋只有門子、窗櫺是木頭的,像童話中的建築一樣美麗。”

對牆的內壁,山裏人先用麥秸泥泥一層,然後再泥上一層白灰泥,屋內便變得整潔、亮堂。這種房住進去冬暖夏涼。就地取材成就了富有特色的石板巖居民。古時石板巖山道崎嶇險峻,交通運輸極為不便,人們進山出山運點兒東西都是靠肩挑手抬,山下的磚瓦是很難運到山裏的。再者,石板巖是個非常貧瘠的地方,多數村民沒有財力到山下買來磚瓦建房,即使有的人有財力,勤儉的人們也不原意花那冤枉錢,眼前、身邊、腳下,那塞滿天地間的石頭就是最親切、最經濟、最順手、最理想的建築材料。

他們只需要花些力氣把這些石頭開出來,再根據自己的需要鑿成形,就可以建成一座稱心的房子。這種房子在發展旅遊業的今天,形成自己獨有的地方特色,形成一種極富地方文化魅力的建築。一開始同學們看到這麼多的石板、房子有點手足無措,不知從何畫起。於是老師就耐心地講解並親自作範畫給我們看。按照老師的講解,先構圖,注意疏密關係,畫多了自然就好了。

在這裏,大自然的絢麗壯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惡劣和險峻的路途,艱苦的歷程,都強烈地吸引和刺激着同學們的感官,激勵求知探索的慾望,喚起強烈的畫畫衝動。這種被真實所打動的激情所迸發的創造活力,又使筆下的作品隨情感的湧動而產生激動人心的視覺效果、生命力與凝聚力。一週的寫生活動中,我們的凝聚力得到了煅造,行走在不平的山路上,相互關照、互相提醒,同學情誼、師生情懷,無一不顯示在山谷中、懸崖邊、飛瀑旁。

晚上,我們進行討論和總結,老師點評。由於畫的是速寫,對於收集素材和鍛鍊手繪能力很有幫助。在這裏,我們看到了很多名家作品,知道速寫非常嚴謹,線的虛實、畫面的疏密、線條的美感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僅增長了專業知識,而且陶冶了情操。那種迴歸自然的恬淡心境,真是無法用確切的、精美的詞句去描寫,太美了。校外寫生,讓我們學到了如何思考以前不知道的東西。聽到的是山民的歡歌笑語,感受到的是山民的熱情厚道、真誠好客。

寫生使我對《色彩》這門基礎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不再單純的認為只是學校開設的一門填充學時的無關緊要的課程了。色彩課的學習使我們對色彩的認識不再停留在色相方面,對色彩的明度純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提高了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有些平凡的事物,儘管平凡,但它是美的,用我們的眼睛去發現美,用我們的觀察力和感受力去對自然風景和環境進行美的提煉,不再漫無目的的去做一件事情,像老師説的那樣,即使一天也不畫一幅畫,也不要抱着單純為了完成任務的心態去畫,因為那樣作出來的東西只能算是一張作業,而不能説是一張作品。那它就無疑要被專業的稱作“狗屎”的。當然在別人看來這樣説很不文明,但要想自己的東西不被輕視,首先自己是要用心去作的,不自己看輕自己,不看輕自己作出來的東西。在寫生期間天氣變化很大忽晴忽雨,這就為我們深化對光和色彩的規律認識,鍛鍊掌握視覺色彩和運用色彩的能力,培養表現色彩的能力和對技法的掌握能力提供了條件。老師教會我們理解因環境,氣候,季節,時間等條件變化而產生變化的自然景色的色彩調和,體會到事物總會不斷變化的。隨時空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説藝術也是一門哲學,從中可以體會人生的哲學。

當然,寫生完後,我對寫生作為教育社會實踐,其意義也做了總結和思考。學校所安排的社會實踐教學,學生是主體,老師是核心,在許老師和其他兩位老師幫助啟發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找準定位。一般結合專業訓練的特殊性,多選擇偏遠地區、有特色的地域或原生態保存較好的地區做社會實踐教學基地,儘可能讓學生接觸更多的人和事。往往這些地區的偏僻或交通不便,每次都能使大家克服極大困難,團結合作。

外出社會實踐教學,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同學們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讓同學們從書本的圖片所獲得的文化傳統中走出,進入壯美河山的實地藝術考察,教育同學們對中國文化從瞭解、接受,直至喜愛。每去一地都有目的地引導同學們注意觀察當地文化演進,民俗、民間藝術和歷史文化遺存。觀觀賞錯落有序的山裏建築、收集地方民間特色形象資料,注意研究不同地域的、民居生活、傢俱的風格樣式,為今後藝術創作積累形象素材。這一切都極大地豐富同學們文化修養和審美趣味,拓展視野和獲取知識的渠道。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十幾天同學們先後到過的林濾山王相巖,桃花谷瀑布羣、太極冰山,桃花仙子洞等地方,體會連山人的熱情好客,這種社會實踐的文化體驗無疑是感受“美的歷程”。

總之,我們學校這次社會實踐教學對培養創造型藝術人才具有十分必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這也是藝術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因為藝術離不開生活,豐富的社會生活造就德藝雙馨的藝術家。要努力使自己在生活中陶冶心靈,善於瞭解普通民眾,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成為普通大眾的代言人。要培養學生有豐富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堅韌的毅力,將全身心實踐體驗及豐富熾熱的想象和創造真正融入到具體的、生動的、個性的、人的內心世界,從而確立正確的人生觀、藝術觀和美學觀。創造出能反映時代,體現主旋律的力作和產生良好社會效果,激動人心的優秀精品。

寫生實習結束,我們回到校園中,對以後的學習目的我們更加明確,對美的感受更加深刻,對人對物有了許多新的認識,不同角度去觀察,不同位置去分析,得到的就不同,要多角度的看問題,進而更好的解決!

我們的寫生目的是:

一、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

二、深化對光和色彩的規律認識,鍛鍊掌握視覺色彩和運用色彩的能力,培養表現色彩的能力和對技法的掌握能力

三、培養對自然風景和環境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選材取景構圖和深入加工能力

四、理解因環境,氣候,季節,時間等條件變化而產生變化的自然景色的色調和,這些的目的在我們努力下基本達到了。但我們也有好多的不足,適應能力,應變能力等有待提高。

寫生結束了,學校給了我們這次外出實習的機會,把握這次機會我們學會了,懂得了很多,包括專業和專業之外的許多事情,在石板巖……留下的是思考,待續的是行動。

美術類實習報告 篇2

一、實習時間:20xx年5月18日——20xx年5月30日

二、實習地點:蘇州、杭州、上海

三、實習形式:專業考察

四、實習目的: 本次寫生實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對實體建築的感知和認識,結合平時在學校學的理論知識,通過對不同風格和時代的建築的觀察和理解,來更好的學習設計和創造出新的設計。

五、實習報告內容:

(一)蘇州藝術考察

1、蘇州園林

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此次實習我們去了古典園林中的拙政園和獅子林。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遊,可居,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

“中國園林之母”——拙政園

拙政園是江南園林的代表,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中國四大名園之一,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拙政園分為東、中、西和住宅四個部分。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佈局的山島、竹塢、鬆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典範”。拙政園的佈局疏密自然,其特點是以水為主,水面廣闊,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為中心,樓閣軒榭建在池的周圍,其間有漏窗、迴廊相連,園內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構成了一幅幽遠寧靜的畫面,代表了明代園林建築風格,把風景詩、山水畫的意境和自然環境的實境再現於園中,富有詩情畫意。淼淼池水以閒適、曠遠、雅逸和平靜氛圍見長,曲岸灣頭,

來去無盡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勝;通過平橋小徑為其脈絡,長廊逶迤填虛空,島嶼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鬆散的園林建築各具神韻。整個園林建築彷彿浮於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產生不同的藝術情趣,如春日繁花麗日,夏日蕉廊,秋日紅蓼蘆塘,冬日梅影雪月,無不四時宜人,創造出處處有情,面面生詩,含蓄曲折不愧為江南園林的典型代表。

獅子林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72年的歷史。獅子林假山,羣峯起伏,氣勢雄渾,奇峯怪石,玲瓏剔透。假山羣共有九條路線,21個洞口。橫向極盡迂迴曲折,豎向力求迴環起伏。遊人穿洞,左右盤旋,時而登峯巔,時而沉落谷底,仰觀滿目迭嶂,俯視四面坡差,神妙奪天工。

2、 山塘街、平江路

山塘街東起閶門渡僧橋,西至蘇州名勝虎丘山的望山橋,長約七裏,所以蘇州俗語説“七裏山塘到虎丘”。山塘街歷史悠久,它始建於唐代寶曆年間,至今已有一千一百餘年。據傳説乃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建。山塘街一直被譽為“姑蘇第一名街”。

800多年來平江路依然在原址保留了它河路並行的格局、肌理和長度,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房屋的體量、街道的寬度和河道,比例恰當,顯示出疏朗淡雅的風格;平江路兩邊小巷特別是東邊,還較好地保留了多條水巷,很有水城味道。

3、 蘇州博物館

坐落於蘇州名園拙政園和太平天國忠王府之間的蘇州博物館,是由世界著名建築師、美籍華人貝聿銘所設計建造的,由於新館的地理位置特殊,同時又考慮到蘇州作為一個文化古城,博物館不能夠太過沉重,不要粗重高大,而是要輕巧,靈便,精緻,這樣才會和蘇州整體的風貌比較統一,但是又不能完全相像。因此,貝聿銘為新館確定了一個叫做“中而新,

蘇而新”的設計理念。以及被稱為“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設計原則。形態上,色彩的把握,和周圍建築保持一致。

在庭院的處理上,保留了很多和蘇州過去的園林相似的地方。但在反映園林文化的同時,但又並不是照搬過去的形式,而是將許多蘇州傳統的東西,通過一種新的方式來表達出來。在新館建築的構造上,大量使用玻璃,和採用開放式鋼結構,現代的鋼結構替代了蘇州傳統建築的木質材料,由幾何形態構成的坡頂,既傳承了蘇州城內古建築縱橫交叉的斜坡屋頂,又突破了中國傳統建築“大屋頂”在採光方面的束縛,充分體現了“讓光線來做設計”的理念。此外,中央展廳頂部是以米字形鋼結構構成,完全沒有任何支撐,然而嵌在結構中的石材,每塊重達三四百公斤。這些都完全是通過現代的技術手段來實現的。

面對像拙政園、獅子林這樣的蘇州園林經典,不僅在建築上超越是一種挑戰,而園藝上更是無法超越。貝聿銘認為,傳統園林的假山已經做到了極致,後人是無法超越的,為此,他則選擇了另闢蹊徑。以和拙政園相鄰的一面白牆為背景,在前面以石片作為假山。“以壁為紙,以石為繪”,在朦朧的江南煙雨籠罩中,將其喜愛的米芾山水畫加以立體呈現,遠遠望去就像連綿不絕的山巒將新館與拙政園相連。

4、 同裏古鎮

同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典型水鄉風格的古鎮。同裏風景優美,鎮外四面環水,鎮內由15條河流縱橫分割為7個小島,由49座橋連接。鎮內家家臨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鱗次櫛比;宋元明清橋保存完好。它以小橋流水人家的格局贏得“東方小威尼斯”的美譽。

(二)杭州藝術考察

1、 浙江美術館

浙江美術館是中國工程院程泰寧院士的代表作,是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美術館之一,毗鄰西湖。分為四層的現代建築,採用全玻璃頂的優質採光。

2、 西湖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依杭州而名,杭州因西湖而盛。自古以來就有“天下西湖三十六,此中最美是杭州。”西湖四周,綠蔭環抱,山色葱蘢,畫橋煙柳,雲樹籠紗。西湖不僅獨擅山水秀麗之美,林壑幽深之勝,且更有豐富的文物古蹟、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説,把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為一體。

(三)上海藝術考察

1、 上海外灘及南京路步行街

上海作為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國大陸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外灘位於上海市中心區的黃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風景線,是到上海觀光的遊客必到之地。外灘又名中山東一路,全長約1.5公里。東臨黃浦江,西面為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52幢風格各異的大樓,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羣”。而外灘夜景卻是絕不可錯過的。

南京路是上海最繁華的街區,素有“中華商業第一街”之譽,東起外灘,西至靜安寺與延安西路交匯,全長5.5公里,兩側商廈鱗次櫛比,雲集着約600多家商店。商業繁榮是南京路永恆的主題

2、 中華藝術宮

中華藝術宮場館原是由何鏡堂先生主持設計的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表現出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中國文化精神與氣質。值得一提的是:中華藝術宮的館標基本延用世博會中國館館標的主要元素和設計理念,包含了繁體的“華”字,同時勾勒出世博會中國館“東方之冠”的形象外觀,顏色則選用東方紅。

在中華藝術宮欣賞了《海上生明月——中國近現代美術的`起源》、 “名家館”首批將推出賀天健、滑田友、關良、謝稚柳、程十發、吳冠中等七位藝術大師的作品,還有上海攝影家爾冬強的《一個人的絲路:爾冬強視覺文獻展》,對第一部分:聆聽之旅印象

深刻,頭頂上做成極具地域特色的建築屋頂的發生裝置與放出的極富民族色彩的音樂讓我感受到了建築與音樂課堂上講的場的概念。

實習總結體會:

通過這10天的學習和考察,還有對建築的親身體驗。通過對古典的蘇州園林和蘇州博物館的觀察理解,對蘇州博物館與浙江美術館的對比,對中華藝術宮的理解與體會,對建築與音樂的切身感受與認識,更深刻的理解了理論知識。收穫頗多,在這裏按以上幾個部分簡單的做一下闡述。

(一) 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作為中華建築藝術之瑰寶竟如此超前的體現出當前建築設計師所提倡的“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交流。“十分值得學習。其中體現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正成為當今建築界研究的熱門。這裏的天人合一,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為與大自然的和諧統一,在蘇州園林的設計建造過程中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先堆山、理水,隨機種植花木構成園林之基礎,而後再順應自然地勢增加建築,開合相適,講究自然情趣的不對稱。

在空間劃分中,蘇州園林在面對實際面積狹小與意境寬廣的矛盾中運用以小見大擴大視覺空間的手法。園與園之間以牆分隔,又藉以花窗相互滲透,一步一景。

蘇州園林中的將藏與露,疏與密,虛與實,迂迴曲折的空間變化,相互滲透的空間層次發揮到了極致,詩情畫意盡在這灰牆黛瓦圍合的小小空間裏。我們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

(二) 蘇州博物館與浙江美術館的對比

07年建成的由程泰寧先生設計的浙江美術館與06年建成的由貝聿銘設計的蘇州美術館在先天條件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一個位於西湖之畔,另一個與蘇州拙政園僅一牆之隔,設計者分別是建築大師程泰寧和名滿天下的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在浸潤着江南文化的蘇杭,兩頓建築都探索了中國傳統美學在當代建築中的延續問題。

美術類實習報告 篇3

今天是我們整個實習出發的第一天。

在此之前,老師已給我們簡略的介紹了這次寫生的地點——安徽古徽州聚居地(包括宏村西遞南屏等地),並交代了各項注意事項。

在網上查閲了相關資料後 我對古徽州也有了一定的瞭解。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宏村西遞有着江南水鄉特有建築風景。從圖片上觀看的馬頭牆也終於讓我決定這次的速寫主要用鋼筆和水性筆描繪。至於色彩,我認為水彩比水粉更適合表現出古徽州水鄉的風景。

大約早上7點鐘,大家齊聚崇文廣場。半小時後,我們便起行了。對於長達8小時的車途,除了激動期待的心情外,更希望能有一些其他收穫。藝術的培養是一個一點一滴積累的過程,更是一個綜合審美包括感官欣賞上的提高。即使是在旅途中,也會有收穫,也會有成長,絕對不會是到了目的地才算學習的開始。

我坐在靠窗的位置 ,大巴特有的超大車窗和乾淨的玻璃更讓窗外的風景一覽無餘。綠色的稻田,遠方的農家的屋舍以及淡藍色的天空組成美麗的構圖,從華中的武漢到偏華東的安徽,建築風格也在變換中,九江以後,屋舍的牆就面漸漸就變成白色了。我的家鄉在太行山腳下,習慣了北方山的險峻挺拔後,華中等地山更給我一種柔美的感覺,連綿不絕的綠色依然使人驚喜。相機拍攝的同時,我也和同學相互交流了拍照經驗,提高了快門速度捕捉畫面。對於風馳電掣迎來的汽車及公路,重新放慢了快門體現運動中的效果。

下午四點鐘左右,我們終於到達了安徽宏村。

今天是正式實習的第一天,地點定在宏村。

一早天氣還下着濛濛細雨,由於不方便帶色彩工具,只帶了速寫本。

雖然之前有看過照片和相關文字介紹,真正的宏村展現在眼前還是給我帶來了強烈的震撼。

在皖南眾多風格獨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它背倚黃山餘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常常雲蒸霞蔚,時而如潑墨重彩,時而如淡抹寫意,恰似山水長卷,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聽導遊的介紹,整個外觀上説,宏村是古黟桃花源裏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鄉風貌,素有“中國畫裏的鄉村”之美譽。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連,汩汩清泉從各户潺潺流過,層樓疊院與湖光山色交輝相映,處處是景,步步入畫。閒庭興步其間,悠然之情濃烈得讓人心醉。然而,這卻讓我更加不知所措,除了不斷在激動中用相機來記錄這一切以外,我都忘了自己還附有寫生任務。這處處皆景反而讓人難以選景,哪裏都想畫。

一個上午我連一張速寫都沒有完成,中午平靜下來以後,下午我終於開畫了。先選了一處延伸的小巷,周圍還有房屋和流水小道。在完成這張速寫的時候,我遇到了一些阻撓,對於流動的水竟然不知道如何去概括。一番思考後 我決定用周圍的石板和植物來表現,最終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趁勢,我又畫了一幅的小橋的速寫並結束了當天的寫生。

今天的寫生地點依然是宏村。

在眾多景緻中,我認為南湖和月沼兩處水景最為詩意。

月沼,老百姓稱月塘,就是所謂"牛小肚"。月塘水色碧綠,塘面水平如鏡,塘沼四周青石鋪展,粉牆青瓦整齊有序分列四旁,藍天白雲跌落水中。塘中鵝舞紅掌,鴨戲清波,岸邊可以看到婦女在浣紗洗帕,實際上,月塘四圍成了人們的共享空間,“風俗民情“的露天舞台,

村民自發地聚會期間。

南湖位於宏村南首,始建於明萬曆年。後來由於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夠用,又將村南百畝良田鑿深數丈,周圍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樣,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古樹參天蒼翠欲滴,軀幹青藤盤繞,禽鳥鳴唱,還有岸邊垂柳,枝葉婀娜。湖面綠荷搖曳,還可以在荷葉下看到鴨羣戲水,另有一番景緻。整個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遠峯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樹蔭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協調,動靜相宜,顯得幽深、雅靜、清新、明麗。我認為如果説畫色彩的話,這兩個地點都應該是首選。 考慮到此,於是我將畫架架在了南湖湖邊。

畫水彩的時候,岸上的風景刻畫的還是比較成功的,可惜在描繪水中的倒影時卻把顏色畫花了。其實應該保持正常的心態將畫面一氣呵成的。之後我又完成了兩幅速寫。

晚上老師依次點評了大家的作品,並指出我速寫的缺點。首先是徽派建築的表現,應該將馬頭牆這一細節刻畫出來,才能體現出體積感和建築特色;其次是牆面的刻畫,應該有取捨,儘量不畫磚為好,過多刻畫反而有畫蛇添足之感。第三點就是我的色彩缺乏顏色對比,這些意見我都將在今後的作畫中注意,去彌補不足。

今天的寫生地點有所變動,一大早我們便乘車趕往西遞了。

大約半小時後,便到達目的地。西遞和宏村雖同為皖南古村落,風景上還是有很多差異的。西遞並不像宏村一樣四處環水 但牌坊和祠堂卻多很多,牆面略灰。西遞村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築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築佈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築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傑出才能和成就.西遞村已開放的保存較好的古民居有十二三個,已開放民居中的村民照常過着自己的生活,只是在有人蔘觀時輔助做些講解並推銷其旅遊商品。

在昨天接受了老師的意見以後,我在這次的速寫上有很大改動。首先我選中了幾個較為代表性的西遞屋舍,基本上達到高牆組合錯落有致。又重點刻畫了馬頭牆,把它的厚度表現了出來。至於瓦片的排列,雖然畫起來麻煩了點,還是非常有效果的。這應該就是線描課老師以前強調的“疏可跑馬,密不透風”吧。看到一些失誤的速寫後,我認為結構和透視的重要性也明顯在此體現出來。速寫雖然不像素描那樣嚴謹,也應該有正確的透視的。

由於暫時沒有其他出行活動,我們還是在宏村寫生。

上午我來到了月沼,四周已經圍坐了很多學生。

月沼雖然風景漂亮,卻並不好刻畫。首先一個問題在於透視不好表現,容易出問題,再一個就是水的倒影。因為第二天在南湖畫色彩時出了差錯,所以更希望能把這幅作業做好。經過仔細的起形後,我便上色了。即使牆體大眼一看為白色,也不為純白。建築本身還是有色彩偏差的,比如有的偏土黃 有的偏冷灰 。找到差別後,色彩隨之越來越有感覺。一個上午後,終於完成了水彩。下午,我在大橋下畫了一幅速寫。隨後,又深入巷子,畫起房屋。 除了建築風景外,順便值得一提的是這裏的風土民情。宏村村民到現在依然過着自己的生活,儘管現在已經有了自來水,他們還是會用天然的泉水洗浣。那些手工藝品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走在巷子中便可以看到當地人直接嫻熟的在竹片上刻風景。等到再次路過的時候,筆記本大小的竹雕畫便已完成了。還有蠟染的民族服飾,古老的裝飾卻有着現代的時尚韻味。我也明白了藝術家攝影家們迷戀這個地方的原因。此外還有一些意外收穫,比如在小店中買到的一些有關皖南民居等地的攝影集和明信片,讓我懂得了攝影選景的一些技巧和竅門。

上午我又再次來到了宏村。

必須承認,宏村的風景讓人百看不厭。南湖雨後荷葉使其顏色更為鮮豔,所有的植物都顯出勃勃生機。遠處的山和天自動連成一體,真可謂世外桃源。之後,我又畫了有關荷葉的速寫。

下午我們輾轉到南屏。南屏素有“中國影視村”之稱,眾多名導演在這裏創作出享譽國內外的影片。當年拍攝時的花絮劇照及搭制的場景和道具都留在了這裏,成了南屏誘人的另一景。南屏最具特色的建築應屬祠堂羣。南屏至今還保留着八座祠堂,大多坐落在村前橫店街長約兩百米的一條中軸線上。南屏村大姓葉氏宗祠“序秩堂”是一座佔地兩千平方米,歇山重檐、端莊軒敞的古祠。大門上端懸掛着的金字匾額,顯示着先祖的勛業。祠堂門前照壁矗立,門樓高大,一對一人多高的大石鼓,雕刻十分精緻。廳內張貼着張藝謀導演的《菊豆》劇照,堂中擺放着染布、曬布的台架、絞車、染池等,“老楊家染坊”的橫匾也高懸在序秩堂大門上方。整個祠堂建造高大、寬敞、華美、氣派,與各宗族在祭祀上追求隆重的場面相適應,使人在它面前產生肅穆和敬畏之情。

在參觀了南屏的街巷魚塘等其他景緻後,我們便離開了。

今天是所有行程中最豐富的,先後去了三個地方。

大早的第一站便是漁梁。漁梁是古徽州昌盛數百年的水路碼頭,交通要塞,至今仍保持着古代街區 水埠和碼頭的風貌。漁梁老街一公里有餘,用清一色鵝卵石鋪成,舊式店號 莊好依稀可辨。而這裏的漁梁壩,更為安徽省歙縣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唐宋年代,人們就曾在此壘石為壩,現在的古壩為明代重建。整個壩長128米,氣勢恢宏。我們跟隨導遊參觀完老街後便集體坐上了遊船,直到壩端結束,岸上青山綠水,如詩如畫,整個漁梁風景一覽無餘。

在漁梁吃完農家飯後我們便驅車開往呈坎。呈坎一地比起其他村落來説,最大的特色是集宋、元、明等朝代古建築羣體為一體,更具有歷史研究價值。呈坎整個村落按《易經》的八卦風水理論選址佈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宮。人文八卦與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佈局,使呈坎在中國古村落建設史上獨樹一幟,歷來被視為徽州的風水寶地。通過導遊的介紹,我也明白了明清建築的一些區別。比如明代的紋飾較為簡單,注重大方簡潔;而清代的裝飾則較為華麗,崇尚繁複的工藝。這裏的古建築彙集了徽派不同風格的亭、台、樓、閣、橋、井、祠、社及民居,精湛的工藝及巧奪天工的石雕、磚雕、木雕,把徽派建築藝術體現的淋漓盡致。

第三站是潛口民居,包括清園,明園兩個部分。潛口民宅又稱“紫霞山莊”。整座山莊,採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將散落在各地的10座典型明代建築集中一處,亭、橋、樓、閣、廳及內部陳設俱全,重現了明代山莊之風貌。山莊把徽州區和歙縣各地數百座明代建築中精選集中。有方氏宗祠石牌坊、善化亭、曹門廳、司諫第、方文泰宅、樂善堂等著名建築。依勢坐落在山坡之上,錯落有致。現建為潛口民宅博物館。

今天一早,我們來到了屏山。

與以往看到的皖南村落相比,屏山一地的風景並不算突出。但在途中會看到一種特別的石階。這種石階是用單個較大的石塊依次插在石岸堤上的,遠看很像騰空的梯子,別有一番情致。在通往小巷的叉口處,我們看到古老的水井。有別於其他水井,它還蓋着一層石蓋,只在中間有兩個直徑三十公分的圓洞,剛好夠水桶放下。我想這樣的設計可以保證水源更加乾淨吧。在大菩薩廳的屏障上,我們可以看到彩色的裝雕,藍黃紅三色突出主人的貴氣,綠松下棲息着兩隻仙鶴,寓意高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裏的植物特別豐富,有很多形態顏色各異的花種。其中有一種藍紫色的小花,只有指甲蓋大小,碾碎後顏色入膚,應該是天然的

色彩原料。

離開村子的時候恰逢一位爺爺趕鴨歸來。整個鴨羣足有上百隻,壯觀而又有趣。和這山山水水共同組成了一幅樸實的民間風情畫。讓人感到大自然的愜意。

後來基本上就是就是自由整理畫作了。由於所住的旅館望月樓後面就是宏村,在樓頂天台可以縱觀宏村之景。下午我便將工具轉移到天台,完成了最後一幅色彩。

早上六點半,我們便要乘車返回了。

經過這些天的寫生,我的感受絕不是一兩句能説清的。對這個地方竟也有了留戀。剛來的時候大家還叫嚷着食宿條件不好想傢什麼的,想不到寫生這麼一眨眼就過去了。路上我們繼續用相機記錄着最後的畫面。

説起這皖南古居,不論是小橋流水還是青苔石板都給人一種喜悦舒適的心情。正是因為景區如此吸引人的緣故,每年在這裏寫生的學生特別多,隨處都可以看到畫畫的學生。當然,這同時也是個很好的交流的機會。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同樣的風景,人們的解讀方式卻不同,讓我更看到了不同的繪畫以及相關的表現手法。原來在一旁觀看也可以學到了不少東西。

綜合説起來,我認為自己已經在速寫上慢慢找到感覺,不像開始一樣猶猶豫豫,下筆不肯定了。至於色彩上也有了很大提高,希望今後的還有機會去寫生,取得更大的進步。

美術類實習報告 篇4

一、實習目的

練習色彩的運用,構圖,瞭解徽派建築。

二、實習時間

20xx年9月5號——20xx年9月16號

三、實習地點

安徽省黃山市黟縣

四、實習單位

河北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

五、實習內容

色彩

徽州的九月,山清水秀,稻香點點,絲毫沒有讓人察覺秋已臨近。金黃的稻田,翠綠的桑葉,清零的池水,加之徽派建築特有的黑白相見,徽州呈現出她特有的秋的韻味。豐富的色彩,恬淡的景緻,想把這些畫面準確的表現出來,需要我們對色彩的高度把握。

首先要來了解我們經常運用的幾大色系,紅色系:深紅、大紅、硃紅、玫瑰紅、肉色、橙紅,棕色系:赭石、熟褐,黃色系:橘黃、土黃、中黃、檸檬黃,綠色系:深綠、橄欖綠、中綠、粉綠、淡綠、黃綠、翠綠、草綠、等,藍紫色系:普藍、羣青、湖藍、紫羅蘭、青蓮, 灰度:煤黑、鈦白、培恩灰 。

瞭解水粉色彩的特性,水粉顏料大部分顏色是比較穩定的,如土黃、土紅、赭石、桔黃、中黃、淡黃、橄欖綠、粉綠、羣青、鈷藍、湖藍等等。但是,深紅、玫瑰紅、青蓮、紫羅蘭等顏色就極不穩定,容易出現翻色,不易覆蓋。水粉顏色的透明色彩種類較少,只有檸檬黃、玫瑰紅、青蓮等少數幾種顏色。而且,水粉在濕的時候,它顏色的飽和度很高,而幹後,顏色失去光澤,飽和度大大降低,這就是它顏色純度的侷限性。 水粉明度的提高是通過稀釋或含粉質顏料較多的淺顏色來實現的。它的乾濕變化非常之大,往往有些顏色只加少許,在濕時和干時,其明度就表現出或深或淺的差別。

當地色彩豐富,如何進行色彩的組合,不僅要有色彩的感覺,還要清楚色彩的組合搭配規律,瞭解色彩的性格。

構圖

這次實習過程中還嘗試了多種構圖方式。垂直式構圖,南屏的水車和樹林強調豎向線條,充分顯示出了樹木的高大,同時增強了畫面的深度感,更體現出了樹林的蒼幽。水平式構圖,南屏的河岸,更多的是強調水平線條,以及水面,給人以平靜,舒緩穩定之感。交叉構圖,巷子的刻畫,兩側的房屋,所有的線條向巷子的中心收縮,強調出其透視感,把人們視線引向深處。 應用的最多的應屬三角形構圖,主要在刻畫建築單體時,為了保持畫面的平衡。S形構圖,對田間小路的刻畫,S形的道路將大片的黃色稻田分隔開,將景色引向深處,看上去更有韻律感,產生優美、雅緻、協調的感覺。

建築

徽派建築給人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應該是白牆黑瓦,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不論是村鎮規劃構思,還是平面及空間處理、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都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南屏的倚南別墅,葉氏宗祠,西遞的牌坊。馬頭牆,小黑瓦,加上石雕、磚雕、木雕更加顯現出了徽派建築獨有的古雅,簡潔中不乏富麗。

以山為屏,建築聚集,高低錯落,青山綠水間,黑白點點,如詩如畫。徽州古民居受文化傳統和優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形成獨具一格的徽派建築風格。粉牆、瓦、馬頭牆、磚木石雕以及層樓疊院、高脊飛檐、曲徑迴廊、亭台樓榭等的和諧組合,構成徽派建築的基調。

徽派古民居規模宏偉、結構合理、佈局協調、風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裝飾在門罩、窗楣、樑柱、窗扇上的磚、木、石雕,工藝精湛,形成多樣,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民間故宮”之稱的宏村承志堂前廳橫樑上的“唐肅宗宴客圖”和“漁樵耕讀”、“琴棋書畫”等木雕精品,每每令旅遊者驚歎不已。徽州民居講究自然情趣和山水靈氣,房屋佈局重視與周圍環境的協調,自古有“無山無水不成居”之説。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依山傍水,與亭、台、樓、閣、塔、坊等建築交相輝映,構成“小橋、流水、人家”的優美境界。宏村,背靠古木參天的雷崗山,前臨風光旖旎的南湖,傍依碧水縈迴的浥溪河,整個村落設計成牛形,景色極為秀麗,有“中國畫裏的鄉村”之稱。徽州古民居,多為三間、四合等格局的磚木結構樓房。兩層多進,各進皆開天井,充分發輝通風、透光、排水作用。人們坐在室內,可以晨沐朝霞、夜觀星斗。經過天井的“二次折光”,比較柔和,給人以靜謐之感。雨水通過天井四周的水梘流入陰溝,俗稱“四水歸堂”,意為“肥水不外流”,體現了徽商聚財、斂財的思想。民居樓上極為開闊,俗稱“跑馬樓”。天井周沿,還設有雕刻精美的欄杆和“美人靠”。關麓的“八大家”就是由八個兄弟的20幢民居屋舍相貫、院庭聯幢而成。

徽派民居在室內裝飾和擺設方面也極為講究。正堂掛中堂畫,兩側中柱上貼掛楹聯透出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徽商賈而好儒、崇文重學的思想。廳內陳設條桌,桌上東邊放一花瓶,兩邊擺一古鏡,中間是時鐘,寓意徽商在外永遠平安。走進徽州,人們可以從眾多鱗次櫛比的古民居中看到“東方文化的縮影”。

南屏,關麓,屏山,宏村,西遞永遠的徽州記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