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實習報告(精選12篇)

來源:文萃谷 1.66W

一段辛苦的實習生活已經告一段落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讓我們好好總結一下,寫一份實習報告吧。現在你是否對實習報告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實習報告(精選12篇),歡迎大家分享。

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實習報告(精選12篇)

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實習報告1

社區養老,主要是面向家庭日間暫時無人或者無力照護的社區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具有就近、專業、便利和成本低廉的優勢。進一步完善社區養老,發揮社區養老的優勢和作用,對於構建完整的養老服務體系,真正全面實現“老有頤養”的社會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XX區社區養老現狀

截止20xx年底,XX區户籍總人口為93萬人,老年人口為20.2382萬人,佔總人口的22%。近年來,XX區社區養老工作積極推進,老人們不同程度都享受到了社區養老服務。

1、基礎設施建設情況。XX區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在街道層面有6家,社區層面有118個社區設立了養老服務站。其中,符合XX市標準的有98個,a級(50 平方米以上)66個,aa級(面積100平方米並擁有5張牀位)16個;aaa級(面積150平方米並擁有10張牀位)16個。77個社區養老服務站由社區自己運行;19 個社區養老服務站是由街道社區提供用房,交給社會組織運行;2 個社區養老服務站是由社會組織租賃,街道提供一半租金。有78個社區養老服務站的裝修費用由街道出資,20個由社會組織出資,通過申請公益創投予以補貼。

2、服務項目開展情況。XX區各社區養老服務站根據老年人的需求,積極開展照料和託養服務、就餐服務、康復服務、心理關愛服務及文體活動、保健、培訓等綜合養老服務30餘項。金陵六村等37個社區開展日間照料服務;南秀村、大方巷等11個社區開展短期託養服務;工人新村等19個社區開設了“銀髮餐桌”。 38個社區能夠開展康復訓練;41個社區建立“心靈茶吧”;依託“心貼心”修腳網,建立了16個固定點,成立了14個上門服務組,為1萬多名老人開展低償修腳服務。大方巷社區開展音樂照顧服務,與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師生深入養老機構及社區開展活動96場次,服務3000人次。

3、社會資源利用情況。近年來,瑞海博老年康復中心、鶴顏養老服務發展中心、青春助老驛站、朝夕相處養老服務中心等一批社會組織陸續進入社區,開展社區養老服務。目前,全區參與社區養老服務的社會組織共有39家,其中專業負責社區養老服務站運作的有21家。在區政府提供租賃房屋的基礎上,引入了“心貼心老年人服務中心”,設立老年茶社、老年影視廳、老年照相廳、老年網吧、免費講座、老年大學等,服務隊伍人數已從最初的30多人發展到400多人,95%以上的人員經過考試獲得初級護理員證書,其中30%的人員擁有中級證書。

二、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

1、基礎設施薄弱,專業人才匱乏。《XX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實施辦法》要求每個社區40%的辦公用房用於提供養老服務,但在目前社區自身辦公用房都沒有完全達標的情況下,很難真正執行。有些社區由於用房緊張,1a級養老服務站(50平方米)至今未能落實到位,只能一房多用,社區養老服務站的設施、功能、標準、供養水平都比較低。另外,有些社區養老服務站沒有專職人員,就算有一般的工作人員,也大多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崗位培訓,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2、服務水平不高,標準缺乏統一。由於專業人才的匱乏,導致目前從事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的很多是下崗職工,其中,又以年齡偏大的下崗女工居多,雖然他們經過短暫的服務技能培訓後能夠上崗,但是服務的專業化水平並不高。而且,由於缺乏統一標準,再加上條件限制,各個社區在服務項目的提供上水平參差不齊,有的社區服務項目較多,有的社區服務項目較少,有的服務質量較高,有的服務質量較低。

3、依靠社會偏少,資源利用率低。由於社區養老具有公益性和非營利性的特點,社會組織不太願意參與進來。目前XX區參與社區養老的社會組織共有39家,其中負責社區養老服務站運作的只有21家,而且運作情況大都比較艱難。就算有社會組織參與進來,政府培育也不夠,沒有統籌利用好社會組織的各種資源,如醫務人員、志願者隊伍等,要是沒有更好的補貼政策,就會留不住項目,也留不住人,社會組織最終只能是自拉自唱,自生自滅。

三、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思想認識不到位。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4+2+1”的家庭結構與“老有所養”的需求,要求政府承擔更多的養老責任和義務,而我們的思想認識仍停留在只重視gdp和傳統的家庭養老理念上。一些職能部門和社區管理與服務部門對開展和加強社區養老服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足,觀念落後,沒有把社區養老服務事業提高到反映一個社會文明進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保持社會穩定的高度來認識,服務意識較差,導致老年人沒有享受到普惠的社區養老服務。

2、體制機制不健全。目前,社區養老在總體上仍屬於政府推動型,帶有濃厚的行政管理色彩,部分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存在上層弱、中層空、基層虛的現狀,機制運行缺乏統一標準,社區權、責、利不一致。同時,政府職能在社區養老中存在缺位現象,政府對社區養老服務的支持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對非營利社會組織的培育不到位、投資社區養老服務的民間資本所應享有的相關優惠政策不完善等。

3、財政投入偏低。據統計,XX區20xx年可用財政收入為49.58億元,其中用於養老服務的財政投入總額為2898萬元,佔區財政收入的 0.58%。扣除機構養老的投入,用於社區養老的投入及補貼為463萬元,僅佔區財政收入總額的0.093%,與機構養老的財政投入比為1:5.26。由於資金投入和扶持不夠,社區養老服務站等基礎設施破舊更新不及時、建設不到位,服務項目也難以拓展,有些老年飯桌由於虧本無法長期運作。

四、關於完善社區養老的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及原因,參考有關政策文件,學習借鑑其他地區經驗,現就進一步完善社區養老提出以下建議:

1、轉變觀念,增加投入,強化政府主導作用。要充分認識發展和加強社區養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把社區養老作為迎接人口老齡化挑戰,滿足老年人需求和促進老齡工作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戰略措施,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進一步加強對社區養老工作的組織領導。建議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逐年提高社區養老財政投入佔財政收入總額的比例,保證每年給予財政上的支持,撥專款用於社區養老的發展和相關設施的建設。

2、統一標準,建設隊伍,強化社區依託作用。區政府對社區養老的領導體制要有明確分工,在民政部門指導下對老齡委機構獨立強化,成立“關心老一代協會”;在街道建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統籌社區養老事務;在社區設立社區養老服務站,具體承擔社區養老的服務和管理,最終在全區實現統一服務設施、統一服務內容、統一服務質量的“三統一”標準。每個社區明確1名專職社工,專門從事養老服務工作,每個社區養老服務站配備不少於3名的服務人員,並分批選送他們到高校或培訓機構學習老年服務知識和技能,提高做好養老服務工作的能力水平。

3、完善機制,激發活力,強化市場主體作用。儘快建立“黨政主導,民政部門組織領銜,相關部門協助,社會廣泛參與”的領導體制,充分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社區養老提供菜單式訂製服務項目,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增強社區自籌、機構投資和社會捐助,實現多方位、多層次的資金籌集方式。積極引入社會組織,開放社區養老服務市場,支持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管理運營社區養老服務,開展養老教育培訓、諮詢評估、標準制定、質量監督以及第三方認證等服務,逐漸將升級後的社區養老服務站交由社會組織運作,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

當前我國正在經歷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和最快速的人口老齡化過程。有關資料顯示,目前6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1.85億,約佔總人口的13.78%,老年人年均增長率達3.28%。西方國家是“先富後老”或“富老同步”,當社會進入老齡化的時候,已經有了很強的經濟基礎,實現社會化養老的能力已經具備。而我們國家則是“未富先老”,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實力還比較薄弱,社會化養老準備不足。作為我國老齡人口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離退休幹部隊伍自身發生着深刻變化,特別是隨着“兩高期”的到來,高齡、空巢、獨居以及生活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老人將越來越多,給服務管理工作帶來許多新的課題。為落實國管局的工作要求,探索提高離退休幹部工作科學化水平的新途徑新辦法,我們對離退休老同志關心的機構養老服務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拜訪國家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國資委(機械)、國家安全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等部委離退休幹部局、廣電總局機關事務管理局以及XX市民政局老齡辦、XX區民政局,參觀XX市第一和第五社會福利院、匯晨、東嶽、香山、蓰贏、曜陽國際、太陽城銀齡、燕達國際等老年公寓及北京壽山福海養老服務中心、金夢圓老年樂園,到海南實地考察XX市委招待所、武警三亞療養院、三亞鑫源和愛馨兩個老年公寓,向第三協作組各單位發函,同部委機關老同志進行座談和開展問卷調查等,在對機構養老相關政策、發展現狀等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完成了本報告。

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實習報告2

近期,國家統計局保定調查隊就我市社區養老問題隨機抽取市區內6個社區的老年人進行了專題調研: 只有48%的老年人對所在社區為老年人提供的養老服務感到滿意,40%的老年人認為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服務專業。老年人對我市社區養老滿意度不高顯示出我市社區養老事業發展緩慢,基礎薄弱。

1、受制因素過多、缺乏專業化是社區養老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市的社區養老服務還處於初級階段,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制約着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

(一)社區積極性高,但受到場所、經費、人員等因素制約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所調查6個社區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開展養老服務,例如開展衞生講座,文娛活動等,但均表示對於社區老年人養老服務提供能力遠遠小於社區老年人需求,社區僅靠自身能力很難開展水平更高、服務更廣的養老服務。

(二)缺少專業化服務隊伍,老年人精神方面需求難以滿足

6個社區中只有兩個社區有鬆散的社區養老服務志願者隊伍,且志願者中40-50歲僅佔25%。

由於提供養老服務面臨收入低、環境差、風險大等困難,很難組織出一支具有專業醫療、護理、衞生等知識的服務隊伍。另外,在調查中有48%的老人感覺急需休閒娛樂活動和心理護理,有28%的老人希望社區養老服務人員具有心理護理技能。

2、獨子養老趨勢明顯,負擔過重

生育政策實施30多年後,4+2+1的家庭結構已經成為常態化,絕大部分的養老負擔,將會由獨生子女承受。調查結果顯示:有80%的老人日常生活起居靠自己,有45%的老人同時依靠老伴照顧,能受到兒女子孫或其他家屬照顧的僅佔16%。獨子養老而又獨木難支,獨生子女一比二的面對長輩家庭成員養老問題,負擔沉重。另一方面,無論是經濟來源、生活照料、特別是親子交往、精神慰藉,老年人能從孩子身上得到的都非常有限。傳統家庭養老功能日趨弱化,家庭養老資源日漸不足,靠傳統家庭養老模式,很不現實,社區養老是一種必然選擇並將成為趨勢。

3、改善我市社區養老服務的建議

(一)加大社區養老服務資金投入和政策執行力度

政府應對社區養老服務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傾斜,如建立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對於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失能等養老困難老年人,採取政府補貼的形式。

同時不斷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還要做出更細緻具體、積極可行的實施方案。加大對政策執行的力度監管,使惠老政策真正能夠落到實處。

(二)鼓勵社會資源進入

鼓勵社區養老服務引入社會資源,在社區建立託老所和醫養結合式的綜合型居家養老服務機構。

對於正規的社區養老機構,給予財政支持以調動社會力量投資的積極性。鼓勵和引導慈善捐贈資金投向社會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於開展養老救助項目。

(三)建立專業人員與志願者相結合的社區養老服務隊伍

倡導養老服務隊伍實行專業化、職業化和志願者相結合,對專業人員定期進行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培訓。對志願者進行統一登記、組織,充分發揮社區養老服務志願者的擅長和服務熱情。

(四)改變傳統養老理念,營造敬老、愛老的社會風氣

倡導老人接受社區養老的新觀念,社區工作人員對於本社區老年人進行詳細登記,瞭解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吸引更多的義工、志願者參與到社區養老之中。

4、過半老人不滿意目前社區養老,最關注身體健康

本次調查的6個社區中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佔66.67%,為高齡、失能低收入等特殊老年羣體提供服務的佔83.33%。

調查結果顯示:只有48%的老年人對所在社區為老年提供的養老服務感到滿意,40%的老年人認為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服務專業。老年人對我市社區養老滿意度不高顯示出我市社區養老事業發展緩慢,基礎薄弱。

養老問題中,96%的老年人認為平時生活急需醫療保健、身體鍛鍊和緊急救助三項養老服務,60%的老年人希望居家養老服務人員具有醫療保健指導這項技能,有48%的老年人希望社區可以增加並及時維護健身器材。

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實習報告3

近日,市政府辦公室會同市民政局等有關部門,對《安丘市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執行落實情況進行了評估,結果如下:

《方案》實施以來,注重建設以家庭為核心、社區為依託、信息化為手段、專業化為支撐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我市對養老服務重點進行了調整,明確了社會化、信息化、專業化、體系化發展思路。通過政府購買養老服務,促進了家庭、社區、機構養老服務向融合狀態發展的新局面,《方案》的實施,充實了各部門職責,強化了各部門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過程中的統籌協調作用。

一、決策執行情況

(一)責任分工

適應落實《條例》和促進全市養老事業發展協調要求,自《條例》實施以來,民政局主動協調推動相關部門加強對《條例》落實工作的指導,按時會同各鎮街區、老齡、衞計等部門通過定期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安排和檢查落實《條例》執行情況,各部門主動作為,形成了分工有序、職責明確、共謀發展的良好工作態勢。目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組織體系和責任分工體系已初步建成,為下步工作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推進措施

1、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認真落實x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十三五”x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及x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x省養老服務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推進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建設。

2、完善和落實扶持政策,積極落實照料護理補貼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抓好農村特困人員和城市特困人員能力評估,由政府購買照料護理服務。

3、通過推進“互聯網+養老”、醫養結合等方式,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

二、落實結果情況

(一)一是繼續抓好城鄉日間照料中心三年行動,堅持“村級主辦、社會參與、政府支持、互助服務”的原則,採取利用閒置房屋進行改造的方式,為農村老年人提供生活居住、日間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務,今年建成並投入運營的農村幸福院x處,全市農村幸福院達到xx處,在農村社區覆蓋率達到xx.x%。全市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覆蓋率已於xxxx年底達到xxx%。二是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xxxx年,依託xxx河旅遊開發區xxx社區建成和甫養老服務中心、依託市社會福利院建成民生養老服務中心兩處社區示範性養老服務中心。

(二)目前,我市對集中供養特困人員按照不能自理每人每月xxx元、半自理每人每月xxx元、自理每人每月xxx元三個檔次標準,將護理補貼費發至了特困人員供養機構。

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的照料護理,下步將按照以上三個檔次標準向有資質的居家養老服務組織購買照料護理服務,目前,此項工作正在進行招標籌備中。

(三)為指導和推進我市醫養結合工作的開展,我市不斷完善醫養結合建設整體規劃,先後出台了《xx市醫養結合發展規劃》、《xx市醫養結合工作方案》和《加快推進醫養結合工作的實施意見》。各市直醫院和鄉鎮衞生院全部為老年人開通就醫綠色通道,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院均已開設老年病科。為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滿足老年人就地就近養老的願望和需求。同時,不斷推進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並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抓手,探索建立居家醫養體系。同時,狠抓醫養結合項目建設,統籌城市和農村養老資源。我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促進城鄉養老服務均衡發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南、北城區和各鎮街區“三位一體”的醫養結合養老格局,實現醫養結合全覆蓋。

三、居家養老服務取得新成效

(一)由政府購買服務,以招標方式,通過第三方“安丘市誠信評估中心”對全市所有居家城鄉特困老人身體狀況按照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三個等級進行了能力評估。目前,評估工作已全面結束。

(二)計劃根據實際情況適時為居家城鄉特困老人按照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分類提供不同的居家養老護理服務。依託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及時為社區居家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居家上門醫療查體和送餐等服務,進一步提升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

(三)加快推進“xxxxx”居家養老服務平台建設。由安丘市和甫養老服務中心為依託的“xxxxx”居家養老服務平台,於xx月份正式啟動,建立了全市xx週歲以上老年人信息數據庫,近期將以大汶河旅遊開發區為試點,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內容,着力構建多層次、智能化、廣覆蓋的社會化養老服務網絡

四、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二)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單一,主要提供照料護理服務。

(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供者缺乏專業化。

(四)缺乏政府充足的資金投入。

(五)缺乏專門針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法律法規。

五、下步推進建議

(一)強化服務培訓,提升服務隊伍整體水平,並不斷強化服務的多元性。

(二)加大政府補貼力度。

(三)整合社會養老資源,鼓勵有意向的養老服務組織投入到社區居家養老。

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實習報告4

社區養老是一種新型養老形式,由於中國的家庭觀念比較重,傳統思想觀念、文化觀念對老人的生活習慣有較為深刻的感染和影響,結構複雜,醫療水平的進步使人口壽命增加,又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老人人口眾多,家庭服務業不發達,社區養老成為將來的養老主流成為必然,社區養老的市場開拓勢在必行。但是由於目前全國還沒有一個較為完整的可供參考的社區養老方案,因此,目前開辦這一形式的養老服務站的我們還只是在一個摸索的創業初期,路漫漫而修遠。

在實習接近20天的時間裏,本人親眼見證了聚福園的一點一滴的變化與成長。由於老年人的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弱,知識水平、思想觀念相對比較落後,因此對社區養老服務的開展認識不清,致使我中心剛開始的工作進度就受到了阻礙,在對小區的老人進行動員初期,效果不是很理想。後來在鼓樓區民政局、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的幫助下,通過多方努力,完善信息傳播網。通過對外娛樂的免費開放,先吸引一部分較為開明的老人的注意,然後逐漸深入宣傳。兼以室內佈置的完善,空調、吊扇、日光燈、員工守則、條例以及各種登記表的製作完成,使工作走上正軌化。現在,我中心每天都會有老人前來娛樂,接下來是制定收費計劃以便爭取更多的老人的活動參與(很多老人不收費不願意來中心活動,覺得比較難為情)。老人定餐也開展起來了,每天都會有老人來我中心定餐,並且人數逐次增加。員工的熱情服務的態度也得到了前來我中心參觀的老人們的好評。

在實習期間,同伴們互相幫助,相處和諧融洽,共同努力,都為銀杏樹作了力所能及的事。吳院長不僅給大家以工作上的指導,還給予生活上的關心。院長工作很忙,每天來回奔波勞碌後,還會與大家探討問題,與大家分享她以前的工作經驗,有一次還差點出了車禍!在這裏,我們感謝吳院長,謝謝你能夠給我們提供一個這樣的學習機會和在工作上、生活上的關心。

問題:

1,和同伴做過一次關於老人主要活動場所----棋牌室娛樂調查。結果顯示,現在市場上老人娛樂收費比較亂,沒有一個統一的收費標準,而且消防衞生服務差,有的烏煙瘴氣。棋牌室僅僅只為老人提供麻將這一項娛樂活動,這嚴重影響着生命安全及精神文化生活。因此,關於棋牌室的市場整頓迫在眉睫,有關部門應當給予及時的有效的關注。這同時也説明一個問題:目前市場上或者説老人們身邊很少有適合老人的娛樂場所。説到這裏就有人就會質疑了:認為廣場、公園不是很適合老人活動嗎?而且確實可以看到每天有很多老人在那裏活動。但是,這樣的事一般是在好天氣的早晨或者傍晚,老人用於晨練或者散步。能夠實實在在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這還要社區養老服務站的支持,加大社區服務力度,不僅要對老人的物質生活給予積極關注,更要積極開展適合老人的文化生活。

2,本人在實習的近20天裏,最大的感觸就是:老人活動場所太狹窄!由於建設初期,我中心資金不足,現在是租的2室2廳的房子,可供老人娛樂的場所僅僅只有一個客廳,面積大概30平米。平時老人來一桌麻將一桌棋還可以,要是來的人多了,都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每天下午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幕幕:

好幾十老人只能在室外的背陰場所娛樂,這不是這一個小區的實景,是中國社區普遍存在的問題。社區娛樂場所的建設迫在眉睫!有關政府職能部門需要積極改善老人的娛樂場所,即擴大社區服務站活動空間,以社區服務站為背景基礎,讓社區提供軟件活動資源,政府出資進行硬件設施建設帶動養老服務的發展,既能夠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減輕政府壓力,又能夠促進社區服務的發展,更能夠滿足老人的養老需求,從而實現三贏!

養老是一件事,是一件實事,是一件大事,是一件將來的老人為現在的老人服務的有關國計民生的事,是我們能夠終身從事的事業。通過這次實踐,我們加深了對養老行業的瞭解,認識了養老行業市場行情,體會到了養老行業的發展趨勢勢不可當,更加堅信養老事業前景大好。

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實習報告5

市政府林濤副市長帶領各區分管區長,市、區民政局負責人,部分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和民辦養老機構、社會組織負責人,先後到xx市、xx市、xx市,學習考察了社區建設、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先進做法。就加強我市社區建設、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了認真思考,現報告如下:

一、呼包鄂各地的社區建設工作經驗

(一)xx市社區建設工作

1、穩步推進社區管理體制改革

推進社區幹部職業化進程,穩定社區工作隊伍。社區專職幹部一般配備6-10人,到20xx年每個社區配備1名負責社區黨建工作的專職副書記,招聘的大學生社區工作人員已3年為一個聘期,連續工作滿2個聘期後可轉為長期聘用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社區幹部實行“區街共管”調整或調動社區幹部,要經區組織部、民政局(社區辦)同意,社區幹部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由街道負責。推進“政民工評”,績效津貼、崗位津貼與社區居民滿意度掛鈎。

規範社區財務管理制度,推行“居財區管”。各區在會計核算中心成立由財政局、民政局(社區辦)共同監管的社區專户,將預算內的辦公經費和專項工作經費劃撥到社區專户,實行專款專用,分賬核算。各區民政局(社區辦)建立社區工作用房產權管理檔案,進行統一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其使用性質。

理順社區工作運行機制,推行社區公共服務事項准入制度,實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清理、整合在社區設立的各種工作機構,規範政府部門面向社區開展的檢查評比達標活動,壓縮針對社區的各種會議、台賬和材料表表。

2、推進社區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

建成在社區信息化系統、三級公共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台,實現市、區、街道、社區四級網絡平台互聯互通。既能準確掌握社區的基本情況、及時瞭解居民的需求,又能減輕社區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為有針對性地開展社區服務提供信息支撐。

3、提升社區自治能力

健全社區自治體系,建立有效承接社區管理和服務的人民調解、治安保衞、社會救助、環境治理、公共衞生、羣眾文化等下屬委員會;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居民自治組織,從退休老幹部、老黨員、老居委會主任和熱心人士中選強配齊居民小組長、樓院門棟長,建立一支居民廣泛參與的網格化服務隊伍。

規範社區民主管理制度,規範社區民主選舉程序,深入開展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創新網上論壇、民情懇談、社區對話等民主形式;建立社區工作人員錯時上下班、節假日輪休等工作制度;建立社區與駐區單位定期議事協商制度。

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改革管理登記體制,對暫不具備條件、但有發展潛力的社會組織,提供幫助。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培育社區志願者服務類、慈善公益類、生活服務類、家政服務類文體活動類社會組織,為居民提供各種形式的服務。

(二)xx市的社區建設工作

1、推進精街道強社區的管理模式

xx市對街道辦事處進行精簡,每個辦事處的內設科室由原來的7-8個減少到4個,工作人員由原來的45-50人減少到18人左右,領導班子成員由原來的6-9人減少到4人。並重新對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社區的職責作了界定,街道主要行使社區建設統籌規劃、協調資源、監督管理、指導服務和綜合治理職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以及相關事務性工作下放到社區。建立“一委一站一居”三位一體的社區工作格局,區域性社區黨委對轄區內地域性、社會性、羣眾性工作負全責,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統籌區域的領導核心作用;社區服務站全面承接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社會治安、城市管理、勞動就業、醫療衞生、計劃生育、社會統計等12類64項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原來街道12類64項服務下沉到社區,通過機關選派和社會招聘專業社工補充基層工作力量,社區人員增加17人,每人既承擔社區管理服務站的公共管理與服務事項,又承擔網格內居民各類事務的服務職責,充分履行“一人雙崗”職能,實現了精細化、無縫隙服務;居委會迴歸本位。成立了各類議事委員會、監督委員會等社區自治組織,加強自治工作,做到“貼身貼心”式服務。

2、注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制定了《關於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深化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和示範創建工作,促進社會工作及社工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職業化、專業化發展。以社區、社會組織、社工“三社”融合為目標,以培育社工機構推進社工服務專業化為依託,以社工、助工、義工良性互動為平台,從培訓上強化人才,從管理上優化結構,從經費上保障發展,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主導推動、民間組織運作、公眾廣泛參與”的社會工作發展格局。在xx市民政局設立了社會工作科,在自治區率先成立了社會工作者協會。各旗縣區、街道、社區分別相繼成立了社工辦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會工作者協會和社會工作服務所、社會工作服務站。推動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政府先後投入l60多萬元,以項目招標、委託等多種形式,購買專業社會工作機構為老人、青少年、家庭等提供服務,並逐步建立完善政府向民辦社工機構購買服務機制,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果。

xx市民政局與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範學院簽訂了“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和實踐基地協議”,引導現有社工運用社會工作理論和實務方法做好社會工作,並印發了《xx市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教育培訓“十二五”規劃》等相關文件。通過多種形式,舉辦各類培訓班25期,參訓人員達3500人次。共有 1556人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

xx市xx區建立了“以社工為引領,以助工為主體,以義工為輔助”的“三工”聯動模式,在社會福利機構、社區、學校、醫院、企業等重點領域開展了各具特色的社會工作實務,打造了“民政社工服務”、“司法矯正服務”、“為老服務”、“社區殘疾人康復服務”等各具特色的社會工作實務示範點,採用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來開展社會工作實務。

xx市投入100多萬元向能夠承接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民間社工機構購買服務。從深圳引進首家民間社工機構——德緣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依託內科大、包頭師範學院成立三家本土化社工機構,並與xx市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婚姻家庭服務中心等機構合作,為專業社工機構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資源。

(三)xx市社區建設工作

xx市的.社區建設工作的主要特點就是起點高、投入大、服務設施完善、亮點突出。推行社區黨組織360精細化服務,開展三級聯建,實現組織全覆蓋,成立“暮光之春”等社區特色黨支部,運用社區黨員隊伍拓展社區服務;建立社區“愛心聯盟站”,由社區鄰里中心聯合周邊的理髮店、糧油店、餐館超市、診所等商家組成的服務團體,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服務;以聚心、孝心、舒心、貼心、暖心和樂心“六心”為載體,開展為老特色服務。

二、呼包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xx市的主要做法

1.搭建了社區便民服務信息平台。xx市家庭服務網絡中心,是由政府主導建設的一站式家庭服務便民項目,通過“95081”(叫我來幫你)24小時服務熱線,為家庭客户提供家庭服務預訂、家庭信息服務、居家養老服務、家庭購物配送、家庭交互溝通等公共服務內容。同時,搭建了“一鍵通”緊急救助居家養老服務平台,開通社區服務熱線8989966和社區服務網站,使用“一卡通”便民服務卡智能結算系統,推進了居家養老產業化。

2.重視少數民族養老機構建設。在市政規劃改造的拆遷區,保留了xx區穆斯林養老院,區政府又投資新建了多功能的養老公寓樓。

(二)xx市的主要做法

1.居家養老服務

從20xx年開始探索居家養老服務,基本上構建起居家養老服務網絡。一是20xx年,昆區民政局、中國移動包頭分公司、河北朗天科技發展公司合作,投入690萬元建成覆蓋昆區的“12349”居家養老呼叫中心,平台由最初的10個坐席增加到20個,在網用户由10000户發展到 30000户,有近400家有資質的企業為老年人提供家務勞動、家庭保健、精神慰藉、緊急救援、送飯送醫等上門服務。二是建立社區養老服務站。全市在城市和農村社區建立近170個居家養老服務站,累計培訓300名養老護理員。昆區、xx區等投入專項資金為70歲以上低收入的鰥寡及“空巢”老人近千人購買服務。

2.社區養老服務

從20xx年開始建設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現已建成42個,牀位設置均在10張左右,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在舊小區以整合社區辦公資源為主,新建小區規定其必須配備日間照料中心設施。老人到中心主要是開展活動,休息和就餐的人員較少,個別開展的鍼灸、拔罐、火療等項目,深受老年人歡迎。

3.機構養老服務

全市共有養老機構39家(其中,公辦養老機構3家,民辦養老機構36家),民辦養老院的數量居全區第二,牀位數和入住人數居全區第一, 養老牀位數總計1.1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牀位數25張,各類養老機構收養老人近8000人,基本上滿足了老年人機構養老的服務需求。養老機構的經營方式有公建公營、公建民營、民營、民辦公助等。養老機構收養對象人數以高齡、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人為主(90%),政府供養對象人數僅1800人左右,佔機構供養人數的22%左右,大部分養老機構配備了用餐、如廁、洗浴、康復護理、室內外活動功能用房。特別是xx區長勝養老院的裏外套間、帶衞生間的房屋佈局深受老年人喜愛。

4.養老服務體系機制建設和實施保障

制定了《xx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xx市民政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xx市老年人保護條例》、《xx市老年人優待規定》、《xx市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全市老齡工作的意見》、《關於未參加我市養老保險統籌的企業退休(退職)人員發放養老生活補貼實施方案》、《關於加快社會福利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xx市社會辦養老機構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採取各種形式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財税減免優惠;用水、用電、用氣優惠;為養老院老人協調辦理老人意外傷害保險等;就業、工會、婦聯等部門協助建設教育培訓基地,免費為護理人員崗前培訓,提高持證上崗率;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志願者隊伍積極參與為老服務,為養老服務實施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三)xx市的主要做法

在xx市,有四點深刻感受:

一是市委、政府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高度重視,地方財政投入力度較大。各級財政累計投入5.2億元,帶動社會力量投入5.2億元,共建成 102所養老福利機構,牀位總量12977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機構牀位61張,提前超出了民政部“十二五”規劃目標。市政府先後出台了xx市《加快推進敬老院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意見》、《社會養老機構管理暫行辦法》、《社會養老機構資金資助實施細則》等配套政策文件。對新建、擴建的社會養老機構,給予每張牀位7000元、3000元的一次性建設補貼;投入使用的牀位,每張牀位每月補貼300元。

二是公辦養老福利機構充分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各級財政累計投入5.2億元,共建成公辦養老機構82家。特別是位於xx區養老產業園區的xx區民政福利中心,是集老年養護中心、光榮院、敬老院、兒童福利院於一體的綜合性福利機構,配套設施完善,節約了管理成本。

三是民辦養老機構推行不同特色的精細化服務,推進老年人醫養結合。xx區鑫海頤和院設健康療養牀位1000張,“候鳥式”養老牀位 1000張,房內佈局設置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生活的各個細節,院內建有2400平方米的封閉式四季花庭,導入日本先進的精細化介護服務理念,實現服務流程標準化。xx區中華情國際健康養生院集老年公寓、糖尿病醫院、失能老人康復醫院於一體,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開放養老牀位200張,依託雄厚的醫療力量,為老年人提供標準化的醫養結合服務。

四是政府購買服務,帶動社會組織提供多方位的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服務。如:xx區興勝街道辦事處,引進的仁愛華養老服務公司、春暉社區家庭服務中心,開展了“愛晚居”日間照料、“一米陽光”精神關愛、“愛是春天”失能關懷、“康樂之家”殘疾人關愛和金牌家政等服務內容,通過街道社會組織培育評估中心審定1a--5a的服務績效,分別支付不同比例的購買服務費用,20xx年興勝辦事處為2家社會組織購買養老服務119.6萬元。

三、加強我市社區建設的建議

結合我市爭創全國和諧社的和區建設示範城市的工作實際,重點做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是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抓緊出台《xx市進一步加強和諧社區建設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完善我市社區建設工作管理體制,規範社區組織設置,強化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用,積極開展社區自治活動,發揮社區社會組織社區管理社區的作用,建立社會參與的社區管理機制,建立市黨政領導和各相關職能部門聯繫社區制度,增強社區的服務功能,切實做好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變管理為服務,社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管理。還原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自治功能。

二是發揮社區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整合社區資源,建立社區與駐社區單位共同建立的非建制黨委,定期協商社區事務,發揮統籌區域的領導核心作用,對轄區內地域性、社會性、羣眾性工作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發揮黨組織的凝聚作用和黨員模範帶頭作用。

三是完善社區工作機制。健全工作經費納入預算的經費保障機制,各級政府要加大社區建設經費投入,納入財政預算,依法採取“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管理等多種形式,委託社區組織承擔從政府職能轉變交由社會的服務。增加經費投入,在進一步完善社區硬件設施的同時,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培育社會組織、購買社區社會服務;完善隊伍培養機制、評價機制、激勵機制。

四是加強隊伍建設。建立本地教育資源的專業教育、社工崗前培訓教育、繼續教育等多種社區工作者教育培訓體系,推進社會工作職業化和專業化進程,為社區配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全面落實自治區關於社區工作者待遇的文件精神,提高待遇標準,建立培養選拔優秀社區工作者進入街道領導班子的激勵機制,增強崗位吸引力。儘快啟動為每個社區招錄至少一名專業社會工作者工作,制定社區工作者培訓計劃,提高服務居民、治理社區的能力。

五是完善服務功能。加強社區服務站建設,對其功能進行統籌規劃,將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與居民的需求有機結合,集中向居民提供文化教育、社會治安、司法援助、人民調解、就業、社會保險、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廉租住房保障、醫療和教育救助、優待撫卹、人口和計劃生育和居民互助等方面的服務。建立孤、老、病、殘及其他困難羣體的社區救助機制。社區文化服務站,為居民開展文化藝術、教育科技、廉政文化、體育健身、休閒娛樂等活動提供場所,結合書法城建設開展書法輔導、創作指導。社區衞生服務站,在為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康復服務,方便居民小病救治的同時,為殘疾人康復訓練,恢復功能提供方便條件,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輔助服務。

六是培育社會組織。全面落實《xx市關於鼓勵扶持社會組織發展的意見》,發揮xx市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的作用,大力培育和扶持社會組織,尤其是社區文體類社會組織,如社區秧歌隊、武術隊、健身隊、夕陽紅合唱隊、門球隊、曲藝隊等社區文藝組織。扶持社區組織舉辦居民普法、文明道德、家庭健康、花卉知識、書畫、橋牌等講座以及京劇票友沙龍等活動,豐富居民生活,增進社區居民間的聯繫,融洽鄰里關係,增強認同感、歸屬感和榮譽感,增強社會活力。

四、推進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建議

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xx]35號)和全區養老服務體系現場推進會精神,學習借鑑先進地區經驗,建議在社區養老服務方面積極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和社區養老服務的有機結合。將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功能定位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目前已確定4個試點社區,從福彩公益金中安排了試點補助資金;鼓勵社會辦養老機構和家政公司、餐飲企業等社會組織通過市場化管理模式,參與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和運營,上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等定製服務,重點支持有實力的社會組織提供社區養老服務;建議市、區財政從20xx年起,為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按比例安排運行補貼資金。

二是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與社區服務設施的功能銜接。發揮社區養老服務功能,社區配備的圖書閲覽室、心理諮詢室、矛盾調解室、電腦室、健身房等功能設施及室外活動場所,應全部面向社區老年人免費開放;建議在棚户區、採煤沉陷區搬遷和保障性住房建設中,綜合配套建設為老服務設施設備,為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運行提供便利條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和運行中,應特別注重做好與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的功能銜接,配合社區醫院與老年人建立家庭醫療契約服務關係,開展上門診視、健康查體、保健諮詢等服務,提高社區為老服務設施的利用率。

三是加強養老服務隊伍建設。建議市、區財政安排必要的培訓經費,依託政府主辦和社會興辦的專門培訓機構,分批次對全市從事養老服務的職工、義工、社工人員,免費進行系統的養老服務專業培訓,首先保證養老機構從業人員持證上崗,提高服務層次,推進為老服務人才市場的發展。依託xx市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健全市場規範和行業標準,積極培育和發展養老服務行業協會,發揮行業自律作用。依託社區服務平台,將全市社區服務志願者按區域、專長分別組成專項服務隊(組),引導他們從事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服務工作。

四是探索推開政府購買社區養老服務補貼。20xx年,逐步推開政府購買服務,建議將政府購買社區為老服務列入各級財政購買服務範圍,市財政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區財政補足不足部分,做好四個試點工作;支出形式主要通過發放老年人居家照料、社區養老補助代金券,由社會組織、社區商業網點提供服務。

五是健全社區為老服務信息平台。建議市、區財政按比例安排“12349”為老服務信息平台建設資金,藉助xx市“12345”城市管理數字化網絡,推廣xx區海北辦事處為每户老年人家庭配備“一鍵通呼叫器”的做法,20xx年全面延伸,構建完善的市、區、鎮(辦)、社區四級助老服務信息網絡。

在機構養老方面, 按照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公眾化、運行機制市場化、服務方式多樣化、服務隊伍專業化的要求,扶持推動養老機構的健康發展。

一是加強尊老助老宣傳教育。充分利用新聞媒體主渠道和社區宣傳載體,使社會辦養老機構的優越性得到全社會的關心和認可;開展“敬老孝星”評比活動,努力營造社會關心支持、個人積極參與的敬老助老氛圍。

二是完善養老機構扶持政策。宣傳貫徹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xx-20xx)》,民政部令第48號頒佈的《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辦法》,xx區《社會辦養老機構管理辦法》,建議市政府出台《xx市大力扶持發展社會辦養老機構的意見》,明確最新的扶持優惠政策,對自治區確定的養老機構建設補助資金、運行牀位補貼,我市應按要求落實地方配套資金。

三是積極探索政策創制、管理創新。在建立養老機構保險制度、爭取低息貸款、實行政府購買養老服務、落實養老護理員特殊津貼制度等方面,申請納入自治區試點,保持上下扶持政策銜接到位。同時,繼續認真實施示範老年養護院“陽光計劃”、市區綜合老年養護院“月光計劃”、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星光計劃”、農牧區五保供養“霞光計劃”、老年人康復輔具配置“助康計劃”和民辦養老院“愛心護理工程”等重點為老工作。

四是堅持社會福利機構設置規範。加強對現有養老機構規範化建設,強化飲食、消防、安全管理,堅決取締未經批准的不合格民辦託老機構。認真組織開展養老機構升級達標活動,提高專業為老服務水平。20xx年,堅持政府投資主渠道,新建西部地區上檔次的示範養老院---xx市老年養護服務中心;堅持政策扶持重點民辦養老機構,啟動xx區宜和老年公寓二期擴建、新建xx區愛心老年公寓和xx區東興老年公寓項目,引導養老機構設立老年人喜愛的居住佈局,配置更具人性化的服務設備。通過以上項目的實施,到20xx年,全市養老機構牀位計劃達到2500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機構牀位達到35張, 形成層次搭配、功能完善的養老機構佈局。

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實習報告6

實踐單位:

任務:探訪養老院中的老人、查看養老院的服情況。

總的來説,老人們的情況還是比較好的,每個人都過得很積極樂觀,大家的情緒也比較穩定。生活很不錯,只要300一月。在老人的臉上也都洋溢着一種笑容。我認為價格很合理。

我剛剛跨進敬老院,它給我的感覺是平靜安寧的,在和煦的陽光下,老人們三三兩兩的在曬太陽,安安靜靜的,他們沒有孩子臉上的天真,青年臉上的憧憬,中年臉上的忙碌,他們像是在思索着什麼?或許是對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懂得回憶吧。天空偶爾有兩三隻小鳥,但是他們也絲毫不感覺這氣氛被小鳥的吵鬧聲打擾到,只是默默地低着頭,沉溺於自己的幸福回憶裏。院子裏沒有太多的綠化,只是一些古樹,如同老人經歷的一個世紀的洗禮,沉積了一百多年的歷史。我觀察了敬老院的生活,他們的生活是井井有條的,每天7點半就會起牀吃早餐,早餐很是清淡,只是一些稀飯和饅頭,但是他們卻露出滿意的笑容。我聽敬老院的阿姨説:“我們養了很多頭豬啊,一個星期就殺一頭的,老人們吃得很好,肉也絕對放得心。”這雖然是幾句普通的話語,我卻感覺温暖人心,現在還有誰不覺得健康才是最重要啊。他們還會評選文明老人,這是我們始料不及的,我覺得這樣的規則會讓敬老院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更加規範。思想也會更加上進。敬老院裏面還有個寬敞的活動室,平時老人們還可以在裏面聊天,打牌,他們也其樂融融。

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看起來並不起眼的老人,當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一個人孤單的低頭坐在一個角落裏面,我們走了過去,給了一些水果給他,他竟然簌簌的流下了眼淚,那是感動的淚水還是什麼,一滴滴落在了盛放水果的塑料袋上面,沒有絲毫的掩飾,那樣的真真切切,一直以來,我總是認為這些沒有接受過多少教育的老人們是膚淺的,沒有涵養的,不了他是那樣的出眾,一位叫董鳳清的老奶奶,平時省吃儉用,在臨死前,把1000元的積蓄,全部捐贈給了敬老院,,她不是求名利,只是求於今生無悔,終於在前幾天安心的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我想她一定是快樂的飛向天堂的。

我還採訪了院長。院長是一位50多歲的中年男人,很是和藹,他説這裏的老人收入主要有三大塊,村裏,財政撥款,每個人每年500元,街道每人每年180,民政局每人每年2400元,老人生病時敬老院會報銷醫藥費,政府提供老人的飲食起居等等,生活狀況較好。但是我也發現了一些小小的問題,這裏個別的服務員雖然接受過工作專業培訓,但是他們並沒有完全掌握社會工作的理念精神和工作技巧,不能滿足老人的心理需求。尚且沒有把助人自助和服務為人的理念融入到工作當中,更加沒有定期開展一些活動來提高老人們的精神生活。除了以上問題,還存在着敬老院的管理制度不規範等等,有點點內部矛盾,也就是不和諧。這些都將成為敬老院進一步發展的障礙,需要進一步解決,而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社會工作者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介入敬老院,通過開展老年社會工作,將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融入院內服務人員的工作,使院裏的管理工作更具人性化,老人的能力得到提升。

老年社會工作的理論主要包括:社會撤離理論、符號互動理論、社會交換理論、連續性理論和活動理論等。在老年個案工作中需要堅持的原則包括:從價值觀上尊敬並接受老人、建立相互信賴的關係、有耐心、多鼓勵、讓老年案主自我選擇、自我決定以及個別化的原則等。技巧主要有懷舊與生命回顧。懷舊是老人回顧他們過去生活中最重要、最難忘的事件或時刻,從回顧中讓老人重新體驗快樂、成就、尊嚴等多種有利身心健康的情緒,幫助老人找回自尊和榮耀。而生命回顧是指通過生動緬懷過去一生成功和失敗的經歷,讓老人重建完整的自我。鼓勵老人將整個人生的經歷儘可能詳盡的傾訴出來,以達到內省的目的。與懷舊不同的是,它是對整個人生的回顧。因此,它更系統詳細,也更能讓老人面對自己的人生境遇,體味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老年社會工作的工作技巧主要有以下技巧:

1、溝通:

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與老人的溝通,另一方面是與院方服務人員的溝通。與老人的溝通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小組開展前的個案階段,與老人談心,進行傾聽,建立情感;二是活動進行中,不斷徵得老人們的迴應,並在每次活動結束後,詢問他們的意見,以便及時調整與完善活動。與院方的溝通則一直要貫穿整個實習過程的始終,不斷聽取他們的意見與建議,使我們開展的活動不斷完善。除此之外,還要促進小組成員間的溝通,即老人與老人和老人與院方的溝通。

2、同理:

在每次活動方案設計後,我們都將會親身將所設計的活動體驗一下,以觀察其效果,體會老人們在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感受,這也是同理心的一種表現形式。除了自身體驗老人的感受外,我們也力求讓服務人員能有所體驗。

3、觀察:

工作人員要能夠靈敏、細緻的觀察和判斷每個人所面臨的環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以便得以確定適合的小組目標和解決問題的方案。由於老年羣體的特殊性,觀察在小組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包括觀察老人的身體適應狀況、對活動的參與情況、老人的情緒狀態等各方面。

4、其他技巧:

建立關係的技巧,組織和介入的技巧、運用社會資源的技巧、評估技巧等等。

在敬老院開展老年社會工作,其對象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及敬老院裏的服務人員,他們彼此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案主羣體,其中包括:

1、院內老年人。

他們是敬老院的主體和服務對象,更是老年社會工作的主要對象。老年人自己、老年人與老年人之間的關係以及老年人與服務人員的關係都是敬老院社會工作的重點。這三部分的關係處理和協調好了,老年人在院裏生活就會比較開心快樂,產生幸福感,同時對院形成較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敬老院變成老人温暖而幸福的家,從而實現構建和諧敬老院的目標。

2、院內服務人員。

院內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是老人在院內生活幸福與否的關鍵。院內服務人員的服務理念和技巧直接關係到在院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幸福感,也是構建和諧敬老院的關鍵。

感悟與收穫:收穫最大的是與老人們交心了。雖然他們面對坎坷總是笑着度過,但是從他們的言語裏面我還是體會到了他們生活的艱辛。一路走來有着太多的悲歡離合,有着太多的辛酸,是啊,他們已經很累了,他們需要休息了,但是他們仍然需要大家的關愛,我也希望們個人都能去關愛老人們,讓他們體會到世間的真情,感受到温暖。我也同時感謝社區的敬老院,是這個地方成了老人們的港灣,給了他們依靠。真心祝福老人們在以後的日子裏能繼續快樂。

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實習報告7

“積極老齡化,養老新轉型”調研團團隊就現階段養老服務模式的調研,在社區和老年活動中心周圍的地區,對廣大中老,年人展開了問卷調查。

下午四點,團隊乘車前往山大宿舍公交站附近的生活小區,這裏聚居着多數老年人,他們有些是山大退休職工,有些在此地買房養老。團隊每位成員進入小區後,便開始分頭髮放問卷。老人們多數都很熱心積極地配合問卷調查,有一些還和成員分享他們的經歷。由於很多老人聽力能力欠缺,所以成員們都是將問卷讀給老人聽,再親自填上老人的回答。一個小時後,團隊順利回收了二十份問卷。

晚上六點,此時太陽已下落,正值很多老年人外出散步、鍛鍊,團隊趁此良機繼續開展問卷調查。所有成員先在蒙牛廣場集合,隨後分散成兩波,一波負責在校園內發放問卷,另一波負責在學校外的沿海休閒區域發放問卷,這樣就能使調查的範圍更加廣泛。問卷調查中團隊注意到,為了提高問卷的普及性,調研的範圍不能總是集中於學校周圍區域——聚集着以知識分子為主的老年羣體,而應該擴展到各類型的老年人。在這次的問卷發放過程中,團隊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老人,有退休的老教授,有從外地前來居住的老人,有還在教會工作的教徒,有互相扶持的老伴······從他們的回答中,成員收穫的不僅是問卷裏的答案,更是豐富多樣的人生經歷,世間百態。此行確實讓團隊成員受益匪淺。晚上八點,團隊順利回收四十份調查問卷。

通過這次調查問卷的正式發放,團隊成員從實際經驗認識到問卷的可行性高、成效高,也積累了一定發放的經驗,增加了團隊繼續開展調研的信心,同時,這些問卷數據也從老年人這個角度為“積極老齡化,養老轉新型”調研提供了寶貴材料,接下來,成員們還會繼續走進社區、養老機構、其他休閒場所分發問卷,多方面收集材料。相信團隊能收集到豐富的調研數據,為調研團今後分析整理打下基礎。

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實習報告8

摘要:

目前,集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優勢於一體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已成為一種必然發展趨勢。但作為一種新生事物, 它尚存在許多問題與不足。

關鍵詞:

老齡化;居家養老;社區服務;

一、調查背景

隨着我國老齡化情況的日趨嚴重,養老工作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採取更好、更便捷的養老方式,是各級政府,特別是社區必須面對的課題。而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在目前的條件下,較符合國情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長沙開福區居民小區是一個典型的城市居住區,老年人占人口的比例,達到了30%以上,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和街道的指導下,我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發展,並形成了以志願服務為特色的醫療保健養老服務。為了進一步追蹤瞭解近期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現狀,特別是老年居民的需求,長沙開福區居民小區開展了一次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問卷調查,現將有關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1.調查對象:

依據目前居家養老工程的定義,本次調查的重點對象為:

(1)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確需幫助的老人。

(2)70週歲以上的低收入家庭老人、80週歲以上的“空巢”老人。

(3)70週歲以上需要社區、服務機構和服務人員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的老年人。

(4)少部分70歲以下的老年人。

為了便於抽樣操作,同時也兼顧廣大老年人的需求,我們將“老年人”操作性定義為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其中居家養老工程的對象佔多數(約70%),另有30%為60-69歲老年人。

2.抽樣方法

本次調查採用隨機抽樣、入户填答問卷的方式進行。抽樣框架以各社區計生名單為基礎,在70歲以上老年人中隨機抽出70%的樣本,然後再抽30%的60-69歲老年人,在抽樣中兼顧居家養老的重點對象。

3.調查內容

老年人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這是本次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 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社會交流、精神慰籍。

二、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以長沙市第一批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14個試點社區為抽樣總體,將社區類型分為:城市社區(含“村改居”社區)、農村社區二種,從14個試點社區共隨機抽取120份樣本,調查對象基本情況見 。

1、調查對象的年齡分佈集中在60-80歲

在448位老年人中,調查對象的年齡多數介於60-80歲,是未來社區居家養老的潛在需求者。具體來看,年齡在60-69歲的老年人佔41.8%,70-79歲的老年人佔33.5%, 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相對較少,僅佔24.7%。從性別比例來看,男性被調查者所佔比重為46.4%,女性被調查者佔53.6%,以女性老年人居多。

2、調查對象未與子女同住現象比較普遍

在448位被調查的老年人中,99.5%的老年人擁有一個及以上的子女,其中一個子女的佔34.6%,兩個及以上子女的佔64.9%,無子女的情況較少,僅為0.5%。但是調查顯示,老年人由於多種原因未與子女同

住現象比較普遍,如64.3%的調查對象表示未與子女同住,僅有35.7%的調查對象與子女同住。從調查對象的身體情況來看,健康狀況良好,68.7%的調查對象生活能夠自理,28.4%的調查對象表示生活部分可以自理,僅有2.9%的調查對象生活不能自理。

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實習報告9

一、基本情況

望湖社區隸屬於望湖街道,成立於20xx年10月,是以省直機關住宅為主的純居民類的新興社區,轄區約1平方公里,含6個生活小區和2所中國小校,91幢樓房,現入住居民4893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429人。自20xx年9月11日開放“居家養老食堂”以來,現已辦理食堂飯卡的有298人。

食堂為社區自辦,位於社區二樓的活動中心。社區一次性投入8萬元,為食堂配備了灶台、冰箱、消毒櫃、不鏽鋼灶具、桌椅等設施,食堂操作間面積約15平方米,餐廳面積約45平方米,可容納40來人同時就餐。社區聘用2名工作人員,每月工資1700元。食堂只供應中餐,有三種價格共選擇,一葷一素一炒一湯8元,一葷兩素兩炒一湯10元,兩葷一素兩炒一湯12元。自開放以來,每天約有30-40人就餐,最多時有近70人就餐,中青年及學生居多。

二、主要做法和特點

通過走訪座談,調研組認為社區食堂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為民服務。社區興辦食堂,在合肥地區也不多見。望湖社區雖然承擔着食品安全、輿論評判、羣眾認可度及資金補貼壓力等風險,但仍立足為民服務,把辦食堂視作便民利民的突破點、結合點,作為為民服務的疊加載體,積極籌辦了社區食堂。

2、公益屬性。社區把食堂定位為非盈利的公益性質,初衷是解決老年人吃飯不便問題,兼顧其他羣眾,落腳點是方便於民、讓利於民,所以取名為“居家養老食堂”。食堂在經營中,雖然葷素炒湯齊全,價格低廉,場所免費,但由於我國老年人的傳統生活習慣,不願過多外出就餐,平常老年人光顧較少,大多為中青年及學生。食堂運行8個月來,由於飯菜售價便宜,多數月份為微虧經營(平均月虧約550元左右)。

3、管理精細。社區從設備的配製,到員工的聘用,都進行了精細的考量,不願多閒置一項資源;從食材的訂購,到就餐的人數,每天都有專人精確統計,不願多浪費一分錢;從飯菜湯的調配,到食品安全、場所的使用都明確專人管理,並注意收集各方面的意見,及時加以整改。由於管理精細、價位低廉、環境整潔,受到了社區居民的歡迎。

4、盤活資源。望湖社區活動中心配套有閲覽室、健身房、保健室、室和室外封閉的活動場,都是由健身骨幹自我管理,全天候免費開放。這些場所可一場多用,能容納百多人同時就餐。這既可讓喜愛運動的人就餐後連續活動,也可讓中午不便回家的年輕人和學生飯後自我選擇運動項目、休閒娛樂。使食堂與活動場館互為補充,相互利用,做到了資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最優化。

三、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調研組認為,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小區已不僅是個住所的概念,人們普遍希望所居住的社區能夠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構建成一個包容和諧的“大家庭”。社區食堂的誕生,作為創新服務的載體,已贏得了居民的歡迎。如何將社區食堂作為社會管理創新的一個探索,保證食堂能長期正常運營,還需要作深入探討。

第一,從政府層面來説:一是可把望湖社區食堂作為全區為民服務、居家養老服務的一種類型、一個品牌加以總結宣傳,以堅定社區的信念和決心,擴大社會的影響面,把這顆明珠打造更鮮更亮。二是在經費上給予獎補。社區食堂功能定位為公益性質,一直在微虧經營,對無固定資產、缺少資金來源的望湖社區,應給予以獎代補(每年約上萬元);對長期在食堂就餐或訂餐的老弱病殘人員可給予適當補貼。三是對有條件有積極性的社區,願意辦的,政府應予鼓勵。

第二,從社區層面來説:一是適時調整服務對象。現階段小區入住率不高(只佔四分之一),食堂可面向社會開放。但隨着省行政辦公中心的啟用、高鐵站投入運營等,小區人口將會有大幅攀升,僅憑社區食堂現有的容量是很難滿足需要的,食堂功能定位應迴歸到居家養老服務上,以解決小區老年人吃飯難問題,重點是保證高齡、獨居、孤寡老人和病殘人員等特殊羣體的就餐問題。二是測算經營成本。如果食堂長期虧本經營,社區沒有較好的財力支撐,將很難為繼。在目前老年人就餐不多的情況下,食堂可考慮改變純公益性服務,實行保本或微利經營,實現自負盈虧的良性運作。三是注重學習外地經驗,嘗試多種經營模式,增加服務內容(如開啟早餐等),實行多元化運營。四是加大宣傳力度。據瞭解,小區還有不少居民不知社區辦食堂,更不知食堂的定位,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區食堂的知曉率和社會影響面。五是要以“居家養老食堂”為項目由頭,善於策劃包裝,積極向上爭取政策資金獎補。

第三,從食堂層面來説:一是要保證食品安全。要進一步規範管理,嚴把食材質量關、餐具消毒關和場所潔淨關等,真正讓社區食堂成為放心食堂。二是要提升服務質量。要注意瞭解不同人羣的口味要求,不斷調整葷素菜花樣、粗細食搭配,做到營養均衡、數量滿足、價格合理,真正把社區食堂辦成居民滿意食堂。三是要擴大服務範圍。重點要了解掌握小區老年人羣的結構、狀況、需求。調理好膳食結構,逐步探索對有需求的高齡、孤寡、獨居、病殘人員提供訂餐、送餐等服務,以精細化的就餐照料,不斷提高社區食堂的滿意度、知名度。

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實習報告10

為進一步深入把握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情況,助推和提高養老社會化程度,促進昆明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社法委於20xx年4-6月間對我市不同類型、各具代表性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服務體系的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我市老年人口和養老服務機構現狀及工作成效

(一)我市老年人口的基本狀況

按照國際標準,一地區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7%即為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誌。我國於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至20xx年底全國老年人口達1.94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4.9%。我市1991年有老年人口36.25萬,佔總人口比例的10.09%,標誌着我市進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xx年底,我市户籍老年人口達87.264萬,佔全市户籍人口的16.06%,較1991年增長了1.41倍,年平均增長率為7.32%。目前我市有空巢老人23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26.36%;失能老人19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21.77%。在全國31個省會城市中我市老齡化程度排第9位,在雲南16個州(市)中排第1位,是人口老齡化較為嚴重的城市,具有高齡化、空巢化的特點,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劇增。

(二)我市養老服務機構現狀

我市目前具有一定規模的老年人活動中心4所,各類養老服務機構119所,總計擁有牀位數1.6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牀位18張,已建成投入運營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72個,市級層面成立了XX市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協會、XX市養老產業協會,全市95%的城市社區和85%的農村社區(村)均成立了老年人協會。

(三)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情況及成效

1、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情況

根據省、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相關要求,我市於20xx年啟動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工作,當年省下達我市建設任務為60個,20xx年為80個,到目前為止已有72個建成並投入使用。

——建設方式及規模。我市因建蓋較早的城市老舊小區難以找到800平米的場地,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採取新建、改擴建、租賃場地整合資源等方式進行建設,有的中心功能較為齊全,有的採取多點建設彌補或達到功能相對齊全。

——服務內容。目前根據我市不同社區老年人的需求,在個別“中心”四項基本服務已得到拓展,如XX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示範點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增加了情感關懷、養老機構外展、小家庭結對等服務。

——服務對象及方式。服務對象為本轄區內60週歲以上老年人,具體根據老年人的實際情況分為無償、低償和有償服務,無償服務的對象為具有本轄區户籍的城市“三無”和農村“五保”老年人;低償服務對象為具有本轄區户籍老年羣體中的高齡老年人、特殊羣體的老年人;有償服務對象為有經濟來源並有服務需求的老年人。

2.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營情況

我市積極探索不同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營方式,按管理主體和經費來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類。一是由政府全額負擔運營經費的,如XX區長壽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於20xx年,與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合用,結合“4050”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招聘工作人員,成立至今已為12.9萬人次提供服務,每年投入65萬元用於政府購買服務。二是由集體經濟承擔運營經費的,如XX區中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於20xx年3月,新建小區預留用地建蓋,每天為150餘位老人提供用餐服務、為80餘人提供康體娛樂活動。三是社會力量興辦、民營經濟補貼。XX區916社區養老示範基地,成立於20xx年4月,由愛心企業家免費提供場地,成立至今已為3.6萬人次提供服務,愛心企業每年提供運營經費120萬元。四是大型工礦社區,由單位與社區共建的,如XX市新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於20xx年,與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合用,與單位離退休人員工作相結合,成立至今已為3萬人次提供服務,至今投入運營經費70萬元用於政府購買服務。五是市婦聯探索的“三工”協作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即市由婦女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和義務工作者三者結合,由市婦聯組織牽頭,引入南鑫家政服務公司提供社會工作者服務,招募志願者參與,共同為社區居家養老提供服務和幫助。

3.取得的工作成效

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至今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xx年的“星光計劃”,即20xx之後的2-3年,通過發行福利彩票籌集的福利金,約40-50億元用於資助城市社區的老年人福利服務設施、活動場所和農村鄉鎮敬老院的建設;第二階段是20xx年的“163”計劃,即給予每個社區5萬元啟動資金,建立“1個”老年服務中心,針對社區內的特困老人、殘疾老人、高齡老人、獨居老人和患病老人,開展温情、援助、醫療、教育、康樂和維權“6項”服務,實行領導、標準和標識“3個”統一;第三階段是當前開展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即建立健全縣(市)區、鄉鎮(街道)和社區(村)三級服務網絡,城市街道和社區基本實現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全覆蓋,80%以上的城市社區和20%以上的農村社區建立包括養老服務在內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站點。

目前已逐步探索出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資源為依託,社會力量參與的新路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西南地區處於中上水平。通過實地走訪與瞭解,截止20xx年3月,我市72個建成投入運營的“中心”,獲得省、市、區三級財政撥付建設補助資金累計達4900萬元(具體補助標準見表五),其中申請省級財政補助2300多萬元、市級財政配套投入1600多萬元、縣(市)區級財政配套投入1000萬元左右,為近萬人次老年人提供了服務。

二、我市目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不平衡。一是各縣(市)區之間呈現不均衡發展。二是各社區之間發展不平衡。

(二)缺乏市級層面的政策支撐,各職能部門之間難以形成合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涉及規劃、土地、住建、專業人員培訓、政府購買服務、志願者服務管理等多方面工作,需要多個職能部門的協同推進。

(三)工作開展過程中“三難”問題突出。一是“中心”用房選址難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二是各級配套資金落實有困難。三是運營難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

(四)服務項目有待擴充,充分發“中心”養老服務功能揮。由於“中心”的建設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與“中心”建設的基本功能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另外,一些“中心”由於缺乏宣傳,雖然具有較為齊備的設施和配置,但呈現出服務量不飽和的狀況,“中心”難以真正發揮養老服務的功能。

(五)社區功能不健全,社區內資源整合利用率不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支撐在社區、根基在社區、服務對象在社區,需要社區內每一個組織、每一個家庭的參與協作,需要整合社區內各種資源,納入整個社區的發展建設統一規劃之中。但調研中瞭解到,許多現有社區資源還處於“分離”狀態。一是社區內的基層組織未能實現有效聯動。二是“中心”與小區物管沒能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三是社區內公共單位、組織擁有的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引入不夠。

(六)“中心”責任主體要不夠明確,助老服務隊伍建設有待加強。一是“中心”責任主體不夠明確。二是助老服務隊伍力量薄弱,專業養老護理員緊缺。

三、對策和建議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國際上一般都是在人均gdp達到10000美元以後才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中國在3000美元的時候就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未富先老”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調整帶來巨大的衝擊和挑戰。XX市作為省會中心城市,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對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新昆明的重要意義,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我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切實增強做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緊迫性和責任感,結合社會管理工作創新,建立“政府投入主導化、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公眾化、運行機制市場化、服務隊伍專業化”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大格局;要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績效考核體系;要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投入、搭建平台、培育機構、典型示範、服務監管等途徑,切實加強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領導。

(二)加快制定有利於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一是按照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抓緊對《XX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進行修訂,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寫入地方性法規條例中。二是制定完善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根據我市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老年人口分佈和老年人的需求,科學謀劃、高位統籌,做頂層設計。三是市政府要加快出台《關於加快推進XX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要認真總結試點經驗,深入調研,摸清情況,學習借鑑省內外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明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指導思想、目標任務與階段性要求,以及各職能單位的具體職責,進一步規範“中心”的建設、運營,通過建立長效性的運行、管理、保障機制,逐步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

(三)建立健全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體制機制。一是強化市、(縣)區兩級老齡部門養老行業主管部門的責任,負責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行業管理和業務指導;強化縣(市)區、街道(鄉鎮)兩級政府為“中心”建設的主體責任,負責具體承建“中心”項目;強化街道(鄉鎮)、社區屬地管理主體的責任,在“中心”項目建成後,交由社區、社會組織及企業等管理運營,由街道(鄉鎮)、社區負責日常監管。形成“條抓塊管、條塊結合、以塊為主、非營利性組織負責“中心”營運”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管理體制。二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打破行業界限,放開社會化養老服務市場,採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小額貼息貸款等多種形式,引導和培育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具有一定資質的、專業性較強的非營利性機構,尤其是社會工作機構進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可學習上海模式,建立公益招投標平台,設立養老服務專項,通過市場化的引入激發行業的活力,實現運行機制市場化。三是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的工作機制,制定“普惠+特惠”的政策,優先向需求最迫切的老年特殊羣體提供服務,將城市“三無”老人、農村“五保”老人、80歲以上獨居、空巢、失能、半失能的高齡老年人列為政府購買服務的對象,為其提供無償或低償服務;通過市場運作,不斷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為具有服務需求和一定經濟能力的低齡老人提供有償服務,逐步實現服務對象的公眾化。四是建立健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經費保障機制。老齡工作是關係到千家萬户的民生工程,且養老產業屬於微利或無利行業,建議政府通過財政撥付、政策傾斜、税收減免等形式給予一定的扶持,要,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助老員”工資、日間照料牀位、老年飯桌、場地租賃等方面給予補貼扶持。

(四)進一步完善社區功能,夯實居家養老的硬件基礎。一是將“中心”建設納入社區配套服務設施統一規劃建設,作為“和諧社區”建設不可或缺的內容進行考核。二是加強社區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將“中心”建設用地納入新建小區的建設規劃,在開發時預留小區總面積的5%或8%,作為養老設施用地,規劃、土地、住建、民政等部門要在立項、規劃、用地、工程許可、小區命名等各個審批環節嚴格把關,形成政策合力;加大對老舊小區硬件設施的修繕和改造,充分利用有限空間,以改擴建的方式逐步加強“中心”硬件建設。三是加強對社區資源的整合利用,社區“兩委”應重視和支持“中心”建設,加強老齡、民政、衞生、工青婦等基層組織的.協調配合,充分依靠和挖掘社區內公共單位的力量,調動小區物管的積極性,共同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

(五)加強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社區養老服務隊伍。一是進一步理順老齡工作管理體制,整合老齡辦與市委老幹局的資源,以適應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對老齡工作提出的新挑戰和新要求。二是與“4050”人員再就業工作相結合,參照社管綜治“協管員”的方式,在每一個“中心”設立2-3個“助老員”的公益崗位。三是加強養老服務人員的培訓,與勞動就業部門配合,定期對專職人員進行康復、護理、心理學等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培訓,實行“助老員”持證上崗和定期星級評定,提高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四是注重發揮“養老服務志願者”隊伍的作用,開展“以老養老”、“銀行式儲蓄養老”,調動志願者的積極性,特別是一些低齡老年志願者的參與積極性。

(六)加大宣傳力度,引領社會化養老新風尚。社區居家養老在全社會的認知度和認同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要以新修訂的《老年法》普法學習宣傳為契機,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加強宣傳,發揮輿論引導和推動作用,強化“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老”的意識,形成全社會關心、關注養老服務事業的濃厚氛圍。發揮好新聞媒體的作用,通過開展各類活動,集中宣傳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背景、內涵和意義,通過對“中心”養老服務實際效果的提升和宣傳,釋放敬老、愛老、養老的社會“正能量”,以提高社會關注度;要針對老年人做好細緻的宣傳講解工作,逐步改變老年人傳統的生活觀念、消費觀念和養老觀念,接受這一新型的養老方式,引領社會化養老的新風尚。

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實習報告11

區作為XX市的中心城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起步比較早,成效顯著,不僅榮獲全國唯一的居家養老示範區稱號,也獲得了第四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優勝獎。為了進一步追蹤瞭解XX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現狀及需求情況,區社會經濟調查中心於20xx年8月開展了XX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問卷調查,現將有關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樣本的分佈和調查方法

根據XX區社區總數及分佈情況,本次問卷調查共抽取了有代表性的9個社區,被抽中社區內的50歲及以上居民作為調查對象。本次調查採用上門訪問、當場填報的方式,實際有效調查300位老年居民。

1、調查樣本均衡分佈於9個典型社區

從轄區實際情況出發,根據社區規模及老年人分佈狀況,本次問卷調查遵循科學的抽樣原則,主要選取了天一家園社區、馬園社區、新高社區、平橋社區、芝紅社區、秀水社區、徐家漕社區、汪弄社區、北郊社區等9個社區。為了確保調查樣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汪弄社區、天一家園社區和徐家漕社區分別調查40位老年人,其餘6個社區分別調查30位老年人。

2、調查對象的年齡分佈集中在50-70歲

在300位老年人中,調查對象的年齡多數介於50-70歲,是未來社區居家養老的潛在需求者。具體來看,年齡在50-59歲的老年人佔30.3%,60-69歲的老年人佔33.3%,70-79歲的老年人佔21.0%,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相對較少,僅佔15.4%。從性別比例來看,男性被調查者所佔比重為33.7%,女性被調查者佔66.3%,以女性老年人居多。

3、調查對象未與子女同住現象比較普遍

在300位被調查的老年人中,98%的老年人擁有一個及以上的子女,其中一個子女的佔42.3%,兩個及以上子女的佔55.7%,無子女的情況較少,僅為2.0%。但是調查顯示,老年人由於多種原因未與子女同住現象比較普遍,如64.0%的調查對象表示未與子女同住,僅有36.0%的調查對象與子女同住。從調查對象的身體情況來看,健康狀況良好,82.3%的調查對象生活能夠自理,僅有2.7%的調查對象生活不能自理。

4、調查對象對養老費用的心理承受能力較高

調查顯示,城區居民收入水平較高,人均月收入高於20xx元的老年人比重達到31.0%,在1000-20xx元之間的比重最高,達到58.7%,低於1000元的僅佔10.3%,而且80.3%的人以退休工資或養老金作為主要經濟來源。由於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對養老費用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對較高,分別有21.7%、53.0%的調查對象認為可以接受每月20xx元以上和1000-20xx元的養老費用,僅有8.6%的調查對象只能承受每月不超過500元的養老費用。

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情況

為了進一步掌握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現狀及覆蓋程度,我們特別設置了關於知曉度及滿意度的相關問題。調查顯示,XX區社區居家養老的發展潛力巨大,但知曉度和滿意度均有待進一步提高。

1、六成以上調查對象偏好於家庭養老

調查顯示,在目前的各類養老模式中,大多數調查對象傾向於選擇家庭養老。其中,46.0%的調查對象選擇由子女負責的家庭養老,18.7%的調查對象選擇社區居家養老,兩類家庭養老的比重合計達到64.7%,超過六成。其次,機構養老模式比較受歡迎,分別有13.7%和10.0%的調查對象傾向於福利院或者老年公寓。相比之下,眾多調查對象不願意選擇聘請保姆或投親靠友的養老模式,選擇這兩類模式的調查對象分別僅為2.3%和0.7%。

2、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知曉度不高

雖然XX區社區居家養老模式較好,但這次調查顯示知曉度仍然不高,僅有半數以上的調查對象瞭解社區居家養老這一養老模式,知曉度較低。具體來看,2.7%的調查對象表示“很清楚”社區居家養老模式,19.0%的調查對象表示“知道”,28.7%的調查對象表示“瞭解一點”,三者合計比重達到50.4%,超過五成;仍然有49.6%的調查對象表示“不瞭解”社區居家養老模式。

3、享受過社區居家養老的調查對象滿意度較高

調查顯示,享受過社區居家養老的調查對象對這一養老模式比較滿意,僅有8.7%的調查對象選擇“不滿意”。具體分類來看,有10.9%的調查對象持“很滿意”的態度,31.5%的調查對象表示“比較滿意”,兩者合計比重達到42.4%,超過四成。但是由於多重原因的影響,仍然有48.9%享受過社區居家養老的調查對象對這一養老印象不深、滿意度不高,選擇了“一般”的選項。

4、社區提供的養老服務形式缺乏多樣性

調查顯示,社區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多元化、綜合性的服務。具體來看,選擇所在社區僅提供一項服務的比重為58.4%,提供兩項服務的為29.2%,三項及以上服務的僅為11.9%。從服務形式來看,主要集中在層次較低的服務上,分別有35.8%、28.4%、28.0%、27.2%的調查對象表示社區提供了“健身保健”、“鐘點工”、“休閒娛樂”和“日漸照料”服務,僅有11.5%的調查對象認為社區提供了“知識講座”服務。

5、老年活動中心成為社區精神文化服務的主要載體

目前,社區越來越重視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精神文化生活服務成為社區老年服務的重要內容。調查顯示,79.3%的調查對象表示所在社區以各種形式提供過這一服務。其中,61.3%的調查對象表示“老年活動中心”是所在社區提供精神文化生活服務的主要平台,另外分別有27.3%、13.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文藝活動”、“興趣班、培訓班”等形式。

三、居民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意願情況

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區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這也意味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將日益增多。為了準確瞭解實際需求,我們對300位老年人進行了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意願調查分析。

1、近四成調查對象願意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調查顯示,調查對象選擇社區居家養老的意願程度一般。其中,39.3%的調查對象表示十分願意選擇社區居家養老,而26.7%的調查對象不願意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此外,34.0%的調查對象表示未考慮是否採用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主要原因是這部分調查對象的年齡普遍不高。

2、地理優勢成為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在願意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調查對象中,地理因素成為影響他們選擇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老年人普遍希望生活在熟悉的環境中,分別有59.3%、44.1%的調查對象認為選擇社區居家養老就“可以不離開熟悉環境”以及“作為家人照顧不到的地方的補充”。另外,分別有31.4%和28.8%的調查對象認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服務多元化”和“費用較低”是他們選擇這一養老模式的重要因素。

3、服務內容不全成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短板

調查顯示,不願意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重要原因是這一模式的服務內容不全,服務水平不高,形式不夠多樣性,無法滿足不同調查對象的各類需求。在不願意選擇社區居家養老的調查對象中,選擇“無法滿足需求”佔83.8%,超過八成;選擇“所在社區無此服務”的比重佔43.8%,選擇“服務質量不好”的佔32.5%,選擇“經濟負擔不了”的佔22.5%。

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情況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產物。深入瞭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實際需求,有助於我們彌補當前發展中存在的不足,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1、醫療保健、家政服務成為需求最大的項目

調查顯示,調查對象對於社區居家養老的預期較高,希望能夠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務項目。具體分類來看,選擇醫療保健及家政服務的調查對象最多,均超過了四成,分別達到52.3%和45.7%;其次是要求提供方便營養的餐飲服務,所佔比重為31.3%。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希望提供聊天、健身、娛樂等精神文化服務內容的調查對象越來越多,所佔比重分別達到26.3%、25.3%和24.7%。

2、居家養老服務人員需要具備“多面手”特質

調查顯示,調查對象對於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的技能要求較為“苛刻”。其中,分別有56.0%和47.3%的調查對象認為服務人員應具備“醫療保健指導”及“家政服務”等各項技能。而且老年人需求已經不僅僅滿足於物質層面,有40.3%的調查對象希望服務人員具備聊天解悶、心理輔導等“心理護理”的技能。此外,18.7%的調查對象希望服務人員能夠幫助老年人進行“日常生活理財”。

3、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期待高質量的發展

調查顯示,調查對象認為目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偏低,希望今後不斷完善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斷前進。具體來看,53.0%的調查對象希望社區能夠“完善服務項目”來滿足調查對象的各類需求;其次41.0%、38.3%的調查對象希望能夠“健全服務設施”、“提高服務人員素質”,分別從硬件、軟件兩方面對社區居家養老提出了殷切希望。此外,24.3%的調查對象認為社區可以通過“增加服務活動的頻率”來提高社區居家養老的服務水平。

綜合上述分析來看,近年來XX區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勢頭良好,養老服務的體系不斷完善、內容不斷增多、水平不斷提高,這一模式深受老年人的歡迎。但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XX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覆蓋面、知曉度、滿意度有待進一步加強、服務內容有待進一步完善、服務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高,需要今後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服務內容、強化培育專業隊伍、提高服務質量、健全養老保障機制,形成良好的發展氛圍。

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實習報告12

一、社區志願服務實踐內容與目的

1、社區志願服務不論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從其創立之初就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和作用,其發展程度也越來越成為判斷一個社會文明程度之一。我在自己家鄉的社區裏做了幾周的志願服務與調查,收穫頗多。

2、經過:在與社區內獨居老人面對面的交流中,老人對我們講述了她的生活和家庭。從談話中我瞭解到老人幾十年的生活裏,幾乎都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過,她的兒女常年在外,幾乎從不回家。老人很孤單,和物質需求相比,老人更加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滿足。通過調查與研究我們發現社區大部分老人的境遇是相似的,我僅僅只是傾聽他們的生活瑣事,他們就表現出莫大的高興與滿足。當我在傾聽老人述説的過程中,老人對她的孤單找到了一種寄託,有了生活下來的力量。志願者的精神一步步傳遞,或許我們做的不多,但卻給予了老人們精神上的慰藉,我們所傳遞的那份愛心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關懷,減低彼此間的疏遠感,促進了社會的和諧。

3、目的:首先是讓更多人瞭解到老年人這一社會羣體,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其次是通過調查來深入瞭解社區養老服務這一構成的優缺點;最後是以調查研究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對社區養老進行剖析。

二、社區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

1、法律法規不健全

當前我國處於經濟體制轉軌的階段,且我國是在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我縣由於物質基礎比較薄弱,許多地方需要承擔扶貧與養老助老義務,轉變了傳統的養老方式。由家庭養老轉變為社會養老,相關的法律法規並無例可循且還未健全,家庭養老職能的退化,社會養老壓力不斷加大,種種問題擺在眼前,而我國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才剛剛起步,還處於初級階段各項職能還不完善。

2、觀念認識不到位

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我縣一些社區管理服務部門、職能部門對開展和加強社區養老服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足,觀念落後,沒有意識到養老職能已經由以家庭為主轉變為以社會為主。沒有把社區養老服務事業提高到反映一個社會文明進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保持社會穩定的高度來認識,服務意識相對薄弱。

3、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夠完善,專業化水平低

我縣的社區養老服務還只是剛剛起步,工作機構尚未形成一定的規模,基礎設施較差,配備較單一。而社區專職服務人員主要是下崗、

失業和中老年人,針對老年人服務的專業化知識和技能比較缺乏,不能充分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務需求。

三、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老年人生理機能的衰退和晚年的孤獨感已經嚴重影響到老人的日常生活,年齡的日漸增加,使他們不得不依靠別人的幫助才能正常生活。據調查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養老中主要存在的困難有以下幾個方面:

1、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困難

就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的調查發現,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具體日常生活中的燒菜做飯、外出活動、打掃衞生、洗衣疊被等都成為困難。

2、生理機能的衰退影響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隨着老人年齡的增加,其生理機能開始衰退,記憶力下降、視聽障礙、手腳不方便以及其他健康問題出現。這種生理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行為,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的老年人存在至少兩種以上的症狀。

3、老年人日常生活輔助設備缺乏

各種老年健康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妨礙了老年人的活動能力,許多老人需要藉助各種輔助設備來維持正常的生活中的活動。經調查瞭解,老年人中視力和聽力有問題的高齡老人人數是最多的,而這類的輔助設備的需求也是最多的,但市場上目前這類老年輔助生活設備並不多,給老年人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四、社區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

我們在調查中得知,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服務、生活照料和醫療健康上的需求是相對較多的,而這三項中又以醫療健康為最,對精神文化的需求相對較低。

1、老年人對社區日常照料的服務需求

在調查中我們瞭解,社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主要還是子女,但由於老年父母對子女照料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妨礙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且所帶來的照料成本很大,這讓子女很為難。所以,正常情況下老年人對社區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務需求就更加強烈,如果有合適的照料人選,情況就會得到很大改善。經過調查發現總結老年人希望社區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務有:小時工上門服務、日常登門巡視、上門做飯、代理購物、家庭修理、送貨上門、郵寄等。

2、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的需求

精神文化服務是老年人對社區居家服務要求的重要內容,有超過半數的老人存在各種內容的社區精神文化服務需求,包括文體娛樂、繪畫、讀書、表演展示、法律和心理諮詢等。老年人因日常閒暇時間較多,對精神文化需求增加,他們在物質生活滿足的情況下更加註重對精神上的需求。

3、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需求

經調查發現,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成為老年人就醫的首要選擇,而上門服務或者居家護理是老年人接受衞生健康服務的另外一種方式,這種方式也是絕大部分老年人願意接受的。調查研究發現,老年人中慢性病較為普遍,而大多數老年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經走訪得知,老年人對健康講座和陪同看病的服務需求最高,其次是急救服務及專業健康護理。在我看來,發展社區健康服務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五、 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建議

1、充分認識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社區養老助老服務是面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及滿足老年人需要和促進老齡工作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社區應樹立正確的觀念,加強對社區養老服務重要性的認識,理解其對和諧社會、和諧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深入老年人家庭生活了解他們的迫切需求,加大宣傳力度,在社區養老服務事業的實踐發展中對社區加以監督。

2、規範行業發展秩序

設立相關的政策法規來規範養老行業的發展,對社區從事養老服務的相關人員進行嚴格的專業培訓、體檢、考核、服務質量的跟蹤等,並對其頒發由權威機構授予的正規結業證書。而對於服務人員低劣的行為應及時查處,必要時要處以懲治,管理者需承擔相應的義務與責任。

3、提高養老服務質量

首先在人員的來源方面來説,應該要求相關高校設立專門的老年服務專業,提供專業的養老服務型人才,例如設立老年人心理學、護理學等專業。在管理方面,應由社區統一招收服務人員進行登記、管理、培訓,然後再分配到老年人居所。並通過社區走訪和發放問卷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