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自信的方法有哪些

來源:文萃谷 1.07W

3—6歲的孩子處於詢問期”,最愛問些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的問題。其實,幼兒什麼都問,卻不一定是真想知道什麼,有時他們也會利用問問題的方式,來確定大人(尤其是母親)對自己的反應、感受是如何?他們可從大人愉快的態度中感到安心,也會從厭煩、否定的態度中,對大人失去信賴感,造就陰暗的性格,並減少了對未知事物探索的自信心。因此,大人應答的態度將深深影響孩子的情感發展。孩子提出問題,要耐心回答,並且要及時回答,實在有事回答不了,也要用心記下,儘快給寶寶答案。3歲前的寶寶,對事物往往是從具體的、自身的、直觀的角度來認識和理解的,因此回答時要儘可能地簡明、準確、淺顯易懂。如果回答不了,也要老實告訴孩子,讓寶寶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對別人的敬畏心理,增加自信。

培養孩子的自信的方法有哪些

面對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長應該“有求必應”:但這並不是説孩子説什麼你都要滿足他,而是當你的孩子提出要求時,你要對他的要求給予迴應。迴應孩子,不管你是否答應他的要求,讓孩子感覺到,你是在關心他,愛着他的。不要以敷衍塞責的態度去對待孩子的要求,如果經常忽視孩子的需要,會讓他因不被重視而失去信心。如果不能滿足孩子的願望,就應該明確地告訴孩子為什麼,也可以通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別的物品替代來達到拒絕孩子要求的目的。如果向孩子許下了承諾,就一定要遵守。這樣才可以讓寶寶在被拒絕的時候仍然感受到父母的愛,自尊和自信心不會受挫。

要想讓孩子擁有自信,就需要父母經常從孩子的觀點上來思考,從孩子的角度來觀察、決定事情,讓孩子在被尊重中獲得自信。無數事實也表明,父母以居高臨下的命令姿態來跟孩子説話,反而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大多數做父母的`看見小孩子玩骯髒的東西,就不期然而然的去把他奪過來,而且還要罵他,甚至於還要打他,這樣會挫傷孩子探索的信心,而且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怨恨之心。父母經常用命令的方式支配孩子,孩子一直處於被動服從的地位,時間長了,就會形成退縮的性格,依賴性強,缺乏主動性和自信心;也有可能走上另一個極端,孩子經常與父母頂嘴,逆反心理增強,走入社會後也會具有反社會性。

適當的表揚確實有助於寶寶的健康發展,增強孩子的自信,而不當的表揚卻對孩子有害無益。表揚應對事不對人。像“勤勤真是個好寶貝”的表揚方式並不能讓勤勤明白收拾好玩具這種行為是好的。類似於“勤勤真棒!”這樣的籠統表揚,雖然暫時也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到底好在哪裏,為什麼受表揚,就容易養成驕傲、聽不得批評的壞習慣。表揚應具體,表揚越具體,孩子就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準努力的方向。當然,誇獎勤勤比以前進步,也是鞏固孩子的好行為,形成良好習慣,增加寶寶自信的重要手段。

批評就是一種立竿見影的教育手段,但如果運用不當,就可能極大地挫傷寶寶的自信。批評一定要注意方式。首先,不要當着別人的面,尤其在客人和小朋友面前批評孩子,這會大大地損傷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失去信心。其次,批評要就是論事,不要是東拉西扯算舊賬,這樣就沖淡了要批評過失的主題,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總是有缺點,容易使孩子產生消極情緒,失去自信;再有,不要拿寶寶和別人比較,如此強調他的不如人,當然會挫敗孩子的自信。另外,囉嗦式批評及無法實現的威嚇式批評,都不是糾正孩子錯誤的好辦法。尊重孩子,給孩子申辯的機會,批評後給予適當的鼓勵,這樣的批評才能在不傷害寶寶自信及自尊的前提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