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師讀書筆記

來源:文萃谷 6.83K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教師讀書筆記

教師讀書筆記 篇1

讀了《國小數學教師》這本書,體會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是怎樣讓學生感受數學之美,同時我又能感受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又是怎樣讓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數學知識,怎樣幫助學生活學活用,學以致用。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國小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國小數學教師》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認識和了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從他們的教學中學習先進的教育手段,慢慢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我們總是把數學和枯燥聯繫在一起。其實,數學也是一門藝術,也具有種種美感。興趣可以孕育願望,可以滋生動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廣大數學教師必須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對於學習興趣的培養應當滲透到每個教學環節,貫穿於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數學教師在平時要多找學生談心,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經常與學生進行一些集體活動,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親和力,這樣學生才能喜歡這位教師,進而喜歡數學這門課程。特別是在低年級,教師應該循循善誘,要經常運用表揚、獎勵的手段鼓勵學生,特別是那些基礎較差成績落後的學生,只要有進步,那怕是微小的進步,教師也要及時表揚,這樣才能使他們從怕上數學課直至愛上數學課,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新知識教學之初,創設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能被整除的數的特徵時,向學生介紹説: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只看數的個位,那能被3整除的數也看個位行嗎?然後驗證發現,3的倍數的個位數各種情況都有,顯然不能再用看個位的方法來判斷,再告訴學生老師有一個判斷的法寶,隨便哪位同學站起來説一個任意數也能迅速判斷出能否被3整除,可請同學説出大一點的數考考老師,看是否有效。老師這麼一説,同學爭先恐後出題考老師,老師立即報出答案,並請同學加於檢驗,結果準確無誤,這時教師再把話鋒一轉,進入新課,同學們一定會興趣盎然地進入新知的學習。因為大家都想得到這一法寶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學生數學學習十分重要,是學好這門功課的重要前提。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數學教師應當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學好數學,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教師讀書筆記 篇2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它們分別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這些文章分別圍繞教師自身的不同角度,如胸懷、態度、修養等方面,使教師的形象更為豐滿和實在。

每每看完一個故事,我就會對照自己,自己是不是這樣的,或者自己沒在意這些,而忽略了。

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一文中,吳非老師第一句就指出:“為了讓學生胸襟開闊,你應先做個有胸襟的教師”。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遠。作家柏楊早《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中説: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會“有窩裏鬥”。都在社會,到處都看到不如意的事,有時不敢“冒尖”,有時不得不藏拙;工作上取得一點成績,免不了要看小雞肚腸們的臉色……追根原因,教師對自身的作為對每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們面對的是一張白紙般的孩子,如何看淡事情、處理事情,孩子們都默默地看在眼裏。年齡越小的孩子,對教師的信任度就越高,所以自己的每一個動作和反應無不影響着孩子。看來,把自己的胸襟放開,合理處事,揚長避短。我們真是處處該為孩子着想了。

在《老師,你最看重的是什麼?》中,吳非老師寫到,學生在學校學習,接觸新的知識,每個人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不一樣,用同一種考試標準,當然會有差距。學生在校通過學習獲取能力,他在以後的歲月中要持續發展這種能力,僅僅用幾次考試的成績衡量學生,是不準確的,也是沒有必要的。最好是全面看待學生,綜合地評價學生,學校教育要為人的終身發展奠定人格基礎。有時班級裏看到孩子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我們會為之大為着急。其實沒有一個孩子是一樣的,我們不能一刀切,用一個標準去評價不同的孩子。在幼兒階段,應該讓孩子在快樂中生活和學習,才是首選。

整本書中,吳非老師多次提到,教育是一件“慢”事,不能心急,要學會等待學生明白道理,要等待學生豐富知識,要等待學生髮展能力,決不可一味地要求學生一下子就掌握我們所教授的東西。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家庭,都不要揠苗助長,急於求成。同時,他也説青年教師自身專業的發展也是件“慢”事,要通過不斷的閲讀、實踐、反思,才能真正地得到發展和提高。可見,雖然發展是一件“慢”事,但我們仍然要抓緊每分每秒,多學習、多實踐、多思考才能真正地發展,如果一味地貪圖“慢”字,那麼,可能花費我們的一生,我們的專業水平還是得不到發展。

一遍遍品讀《致青年教師》,深深感到吳非老師是富有智慧的老師,總是在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他深感在“想到”與“得到”這間必須加上兩個字“做到”。因而,我們作為年輕的教師都更應該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者,要在工作中不斷反思,不斷實踐,不斷創新,那樣才能不斷進步,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教師讀書筆記 篇3

寒假中,我讀了《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這本書,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論述教師專業化的論著,它對當前我國教師的改革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作者不僅僅從教師專業化事實的角度來理解教師羣體的專業化問題,而且還高屋建瓴,視角廣闊,從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的高度來看待教師的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隊伍整體質量提高三者間的辯證關係。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和造就能夠滿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是關係到能否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實現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教師專業化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髮展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本質上是個體成長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直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於其中,熱愛於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起創造於其中,並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的;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置,面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為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只有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師才能始終站在社會進步的前緣的。

其次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帆風順的嗎?

20世紀80年代以後,世界上形成了一場教師專業化的運動。要求高質量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從目前看,教師的專業性發展遇到這樣幾個問題:教師只專注於自身專業的侷限思考;在觀念和經驗上有錯覺的;將質量問題歸因於學生、同行乃至外界;處理問題時專注於個別事件,缺乏整體、動態的思維方式的;文化水平高,比較主觀,滿足於現狀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努力克服。

那麼怎樣有效實施教師專業化?

學校應為營造“學習化、專業化”的教師羣體而努力,將教師發展列為重要議事日程,營造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的互學互助氣氛,改善教師的心智模式。形成師帶徒、聽課指導,示範課與研究課的教研製度。有組織地開展教科研活動。

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自己。作為一名優秀教師,要做到將教學生涯視為生命歷程的重要部分,增強使命感,不斷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三種教學生涯觀: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自我反思、博採眾長,形成風格,爭做專家。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了教師專業化的方向和主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提高教師專業地位的有效途徑是不斷改善教師的專業教育,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使教學工作成為受人尊敬的一種專業,成為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的一種專業。

教師讀書筆記 篇4

翻開《致青年教師》這本書,我不禁被他的目錄吸引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不要因為這樣的話而自得”、“我是來欣賞同行的”“愚蠢者的“苦幹””……一個個獨特的標題就這樣把我帶進了這本書裏。書中平實的語言,真實典型的案例,非常貼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讀後感覺受益匪淺。

讀完後,就如同説的是自己的事一樣。同時也為我們指出了許多誤區和錯誤。讀完這本書後,讓我明白了教師的胸襟能夠影響學生的氣度,也讓我明白了我們現在從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徵是慢。同時我也知道了如何讓學生喜歡我的課,課前緊張是正常的……等等許多往日困在我心裏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讀着這本書我也時常反思我過去的教學生活,現在想想當時的我除了缺教學經驗外我還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幹”。再想想我現在的教學我更重視學生了,教學過程也流暢了。這些經過挫折而得到的經驗跟書中所説的不謀而合。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當我們碰到難教的學生時會急,當孩子聽寫詞語老是錯誤時,我們也會急,甚至有時會責罵他們。在《不要急》中,吳非老師告訴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我們經常説:“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教師的習性會不自覺的影響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行為直接對學生起了一個示範。就像吳非老師在《不能忽視的教育細節》中指所説:因為工作繁重,事務龐雜,許多教師的案頭總是堆滿了各種東西。如果擺放有序,關係不大;如果既雜且亂,學生看到了,他對自己的雜亂無章也會變得無所謂。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教師常常是榜樣。看到一些青年教師注意辦公桌的整潔,書本擺放整齊,私人物品和辦公用品位置安排恰當,學生對他們的教學自然會多一份責任感。所以 作為一名教師,決不能在教學的同時忽略了一般的細節,特別是作為一名特教教師更是如此,因為聾啞學生的模仿能力更強,我們特師的`教養對聾生的影響力會更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碰到難教的學生時會急,在我們面對聾生聽不懂、學不會的時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吳非老師告訴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是呀,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羣殘疾的孩子,我們不能看到他們未來的樣子,但是我們可以想象,我們能給他們的只有愛心,耐心,對我們的孩子實施持之以恆的教育。

“教育無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不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能教給學生比知識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氣質,還有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了,我現在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教師讀書筆記 篇5

耐心等待,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一個學生在學習上後進了,是因為以前的學習問題如雪球越滾越大,日積月累形成的,哪麼化雪過程當然也需要一個時間。耐心指導,給孩子搭梯建橋。

對學生要有耐心,首先要對學生有信心。知識的積累和思想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育好學生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教師需要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樹立信心。有些老師面對學生總是唉聲歎氣,卻不知道自己已經放棄了成功。成功是由反覆的失敗組成的。轉化差生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我們對差生失去信心,失去興趣,失去耐心。作為教育工作者,這無疑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對學生沒有耐心,失去耐心就等於失敗。所以,耐心需要自信和堅定的`信念。

其次要有責任心。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陽光下最純潔、最偉大的、最光榮的職業,這是世人對我們的尊重,同時也是給我們的一種壓力和責任。倘若一個教師的工作不負責任,對學生沒有負責任,也就很難做到耐心細緻的教育工作。

教師讀書筆記 篇6

在這短暫的一個假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假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假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就應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我。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我。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到達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能夠幫忙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我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我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説“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完美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情緒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我的學生,首先務必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就應學會的`,更就應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向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務必做到:

一、説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説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帶給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能夠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取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我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持續一顆好奇心,想一想這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這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我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着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慶幸自我是一名教師,我也期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在讀書中自我提高,走近學生,我們都將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師讀書筆記 篇7

讀了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論》,文章比較深奧,站教育的高度上去剖析社會問題,覺得這樣的理論離自我很遙遠,但文章中提到的有些觀點還是值得我思考的。

尤其學生觀方面,過去的傳統教育是教師説什麼是什麼,而如今,想當然的做法只能激起學生的反感和牴觸。但從學生髮展來看,從人的內心境感來看,他們需要教師的關愛。捫心自問,我沒做到。實際上,任何一個人的成才都是發揮了他個體的優勢而成才的。仔細想想,學生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於別人頭腦之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無論你是否喜歡他,他都會以自我的方式存,學生到學校學習是要以學習為主,但也不是抽象的學習者,他們會帶着自我的情感世界來學習。他們渴望得到好成績,更渴望友誼、健康、提高、放鬆。然而傳統應試教育下,繁重的學習壓力,把許多時間都擠佔了,只留下了學習、學習這無形中違背了學生成長的規律。學生要有完整的生活世界,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要有展現個性力量的時間和空間,他們是有血有肉、充滿智慧和活力、富於想象和情感,集生活、學習、審美為一體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不從學生成長需要出發,不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又談何發展呢?

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最關注的就是生命的整體性和人的發展的能動性。可反思自我的教學,我是把學生當作一個生命體了嗎?我尊重孩子們的個體差異了麼?我給孩子們自信和賞識了麼?沒有。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很不合格,我始終都是把學生看作認知體,只要讓他們各式各樣的考試中有一個好成績就行了。不研究教育對於學生和教師生命成長的意義是什麼。葉教授的文章讓我真正開始認真思考怎樣的教育活動是最利於生命成長的?

我首先要做的就是進行自我反思,就是針對課堂中出現的`種種弊端進行思考,出了問題,我不能只是一味的尋找學生的問題,也要反思自我。例如課堂上學生思想注意力的不集中,紀律的渙散,不能僅僅從加強學生的行為規範教育這個方面去反思,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難道不應當從教學方法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直觀性,教育理念的先進性上去反思研究嗎?再例如學生成績考得不夢想,就責怪這些孩子學習不努力,智力落後;學生課間吵鬧,就批評他們不能遵守紀律,調皮搗蛋。簡單粗暴的處理問題會嚴重的挫傷孩子們的自信。如

此一味地強調學生方面的原因,而忽視了自身的原因。我覺得首先應當改變的就是自我。

“以學生髮展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不是一句簡單的話。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啊!

教師讀書筆記 篇8

本書提到了77個經典的圖畫書故事,梅教授對每個故事都發表了自我獨到而經典的解讀。很慚愧,這些故事我只讀過一小部分,而且對於故事的明白也僅限於表面,在給孩子們講述時也是蜻蜓點水,照本宣科。有時自我也想思考:這個故事是不是還有更深刻的資料呢?它還想向我們傳達一種什麼思想呢?但是好像總是尋找不到答案,因此漸漸的我也對圖畫書失去了原有的興趣。(爆笑谷聊天記錄)

這些天,當我讀過梅教授的《閲讀兒童文學》之後,我才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覺,原先平時被我忽略的圖畫書中竟有着如此豐富、精彩的生活,這些生活無處不影響着、改變着孩子們,從而讓他們更加的熱愛生活、珍惜生活。

讓我印象頗深的是,此書中梅教授解讀的《爺爺務必有辦法》。這個故事在大班上學期的教材中也有,配合圖畫書來講解,孩子們十分喜愛。在聽完故事後,老師按照慣例又進行了總結,如廢舊物的利用啊,發展創造力啊,培養環保意識啊等等,這個故事就算完成了。而在梅教授的解讀中,這但是一個十分奇妙的故事啊。

這本書寫的不僅僅僅僅是爺爺。如果約瑟同意把又破又舊的毯子丟了,而不是拽住了不放,那麼爺爺有辦法又有什麼用?毯子就沒有機會在爺爺的手中變成外套,直到漸漸地變成鈕釦。故事寫了約瑟的愛惜。寫了一個孩子對於長輩的禮物和愛的珍視,這不是很多孩子都有的感情。恰好是孩子的幼稚,他們會沒有珍惜的意識,一條毯子被扔棄是童年很慣見的事,直到中年和晚年才悔惜,但是毯子不可能回來。品味着這些話,我被梅教授的獨特見解深深折服。而這樣一個珍重的教育契機,卻被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忽視掉了。

梅教授還提醒我們,在和孩子們分享這個精彩、奇妙的`故事時,務必別放下了欣賞每一幅圖裏的普普通通的温暖生活,屋裏的情景、街上的快樂,很多的眼神、很多的笑容。看見了約瑟的小妹妹了嗎?他還有一個小妹妹呢。看見面包圈和那張開了嘴巴在説話的鸚鵡了嗎?它們是這個社區裏的每一天的聲音和快樂,是孩子們每一天的太陽光和一輩子的惦念。看見屋頂上最樸實的瓦片和路上最經走磨的石頭了嗎?它們不聲不響地許多年地保護了温暖,別處的人喜悦地走進那裏,也把那裏的期望帶去天下。他們(它們)是這個故事的環境,也是這個故事的原因,要不,這樣的奇妙故事就不會得在這兒出現了。

梅教授説:我們都是點燈人!,其實他就是一位最好的點燈人,點亮的不僅僅僅僅是孩子的心靈之火,還有我們教師和所有關心孩子的人。我想這就是梅教授對自我的要求,也是對我們所有教師的最親切的期望。這樣的期望是送給老師最真誠的祝福,也是送給孩子最精美的禮物。這是一本凝聚着深情和智慧的書,期望作為老師的我們,能把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我們也能把它帶給孩子。

輕輕合上書的最後一頁,我暗下決心:從此刻開始,梳理那些以前讀過的兒童文學名著,靜下心來品讀那些還沒有讀過的圖畫故事,做好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點燈人。

教師讀書筆記 篇9

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它非常適合我們從事學前教育的老師,裏面有很多內容對我以及對孩子都有實用性,以下是讀《給教師的建議》片段有感。

孩子們之間有個體差異性,因為人類的思維,有兩種基本類型:一種邏輯分析思維,一種藝術思維。這兩種思維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應該瞭解在每個兒童身上哪一種類型佔優勢!具有數學思維的兒童,容易發現事物的因果關係和依賴關係,瞭解一連串事物和現象之間的聯繫。他們容易進行抽象思維,喜歡研究數學和其他精密科學,他們對抽象概念的邏輯分析,很感興趣。而藝術思維表現的很明顯的`兒童,有興趣學習文學,喜歡讀書,熱衷於詩歌創作,他們學習數學時,常常會碰到很大的困難,這門課一般都學不好。

我們做教師的要了解這兩者兒童,教他們學會思考、發展思維。兒童的思維也有速度上的區別,可以説思考的快慢不同。智力活動遲緩,不論是具有形象思維的兒童,還是邏輯分析思維表現的明顯的兒童,都是常有的事。我要多加關注兒童的行為,在平時的一日活動中,對幼兒的行為活動加以分析,把每個孩子的智力發展引導到最符合其天資的軌道。

讀了這本書我常常這樣想,這本書在我上學的時候有一個好的契機,被普及了該有多好。在我上學的那段時間,父母和教師注重的是邏輯分析思維比較明顯的那類孩子,理科學習的好的就是成人眼中的“天才”或者説是“清華大學的苗子”,而文科學習的好,通常周遭的光芒都是暗淡的。一些藝術思維的孩子常常被埋沒,他們只是關注的點不同,並不是不優秀。

現如今好書開闊我們的視野,幫助我們瞭解孩子。我們做教師的要多讀書、多瞭解,多加以分析孩子的行為與思維習慣,不讓閃光的星星蒙上世俗的灰塵。

教師讀書筆記 篇10

今天,當我站在書香伴我成長的演講台上時,我雖然沒華麗的詞藻去讚美書籍,沒有動聽的語言去訴説讀書的快樂,但我深信,在往後那伴有書香的日子裏,我會過得更充實,過得更愉快。讓書與生命融為一體,以書為伴,相信明天會更好!

最早了解小張局長是去年在《山西教育》讀過他為“視點”欄目所作的文章《辦好學校,教師第一》和《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一種信念》,深深被這位書生局長新鋭的觀點所觸動。寒假時間充裕,幾乎每天行走於網絡論壇中汲取營養;不經意間,“教育在線”小張的主題帖子“理想與行動”躍然跳入我的視線。認真讀之,就像孫明霞老師所描述的那樣“簡直就是一座豐富的寶庫,讓我欣喜若狂,喜形於色,終於找到了這樣好的學習地方”。激動之情溢於言表,不斷的關注、回帖、交流,並進駐到了他的博客“秋水共長天一色”,深深被他的激揚文字所感動。這些精妙之言,給人以啟迪,助你以行動,激起了讀者對教育的熱情與追求。我還注意到了小張局長已有兩部隨筆著作《且行且思——基礎教育工作收集》和《求真與創新——寫給中國小教師》問世初,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向張局長求取那座深藏經典的“藝術寶藏”。

一、從愛生入手,感悟“教育的真義”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從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到當代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始終以“愛生”為主線,來詮釋教育的真諦。教師只有自發成為播撒愛的使者,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用愛造句,用愛生活,才能“奏響愛的旋律”和教育最強音。當一名好教師,要關心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這五個方面詮釋教師的的標準——就是愛,進而達到師生心靈共呼應,奏響教育主旋律。“學會關心,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尊重每一個學生”“補上感恩教育這一課”等緊緊圍繞一個“愛”字,從每一個細節中洞悉教育之事,感悟教育之真,在點點滴滴,潤物無聲的教育中塑造孩子。讓教師們都知道,擁有一可愛學生的心是當一個好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但願我們的每一位教師不在做陶行知筆下的“糊塗先生”,希望大家領悟愛的真諦,感悟教育的真義。

二、從課堂切入,挖掘“教育的智慧”

課堂是教師演繹人生的舞台,是教師成長的生命綠洲,更是教師展現教育智慧的平台。教育是藝術,是追求,需要教師智慧來表現,它正是教師在處理日常教育問題所表現出來的機智、技巧和藝術所在。德育專家王曉春的《教育的智慧從哪裏來——點評100個教育案例》一書,給出了詳盡的答案。作為教師,應該時刻研究課堂,梳理課堂,精心打磨每一課,醉心錘鍊每一句語言,讓課堂因生成而更精彩,讓教育的智慧盡情構建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温馨課堂。大量讀書,深入實踐,及時總結,積極科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向名師學習,學他們的奉獻,學他們的敬業,學他們的創業精神,不斷完善自己,讓課堂扮演好教師演繹人生的舞台,展示挖掘課堂中教育的智慧。

三、從成長入手,培養“教師的精神”

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保鮮劑”。教師的成長關係着課堂教學的成敗。激情與理想並存,在學習中成長,在反思中感悟,突出教師專業的自主成長,讓教師有意願和能力進行教育教學的實踐性探究,實現自我發展的成長。這樣教師應做好“讀書、反思、寫作”三件事,堅守自己的個性,“不跪着教書”,堅持求真與求實,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在逐漸反思中成長,書寫精彩的人生。學校的發展,學生主體的凸現,依靠教師來推動和實現,因此,“辦好學校,教師第一”。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思想,具備獨立思考的精神,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善於學習,勤于思考,勇於實踐、敢於超越,一次次用心點燃校園裏每一個幼小的心靈中渴望知識的火焰。

沒有付出,哪來成功,沒有積累,哪來精彩!讓我們的每一位教師都用終生的時間來備好每一節課,在反思寫作中引領成長,執着的培養教師的精神。

四、從行為入手,提高“教師的素養”

北師大教授肖川認為“教師的素養包含三個層面:文化底藴、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筆者理解為教師的素養包含的範疇很廣泛,素質、人格、禮儀、健康和習慣等等,而這些都涉及教師的行為藝術。但目前中國小教師中普遍存在的“人文知識缺少、文化底藴不足,藝術修養膚淺”三大問題是困擾着教師的人文素養,學校必須下大力氣、通過多種途徑提升教師的自身修養,書中提出的“讀名著、拜名師、遊名勝”“三名”策略,不失為好方法,從中汲取經驗,品嚐教育的力量,提升教育的智慧。陶行知“四塊糖的故事“作為教師我們耳熟能詳,就在於陶老有一顆寬容的愛生之心,善於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站在學生的立場多想想,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期待與信任。教師要有學習的習慣,從書中學,從網絡中學,在工作中學,在反思中學,在寫作中學,做一個學習型、反思型教師,遨遊書海、衝浪網絡,架構教師成長的“立交橋”,讓博客為教師成長“添翼”,讓寫作為教師成長“催化”、“助推”,讓教師的一切行為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努力提高教師的素養。

五、從校園切入,散發“書籍的芳香”

莎士比亞説:“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沒有書,不能稱其為校園”。讓師生多讀書、讀好書,書香定會綻放在校園,散落在每一個角落,滋潤着校園裏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田。我們可以想象,師生生活在書籍的世界裏,通過多種途徑,補充精神元素,在閲讀中快樂成長,師生時時,處處充滿着閲讀的`喜悦,一個個故事讓我們醍醐灌頂,一則則哲理讓我們豁然開朗。讓我們的每一位教師學生都把捧讀書籍作為一種生活習慣,讓校園裏的每一個角落見證師生讀書的熱情,我想我們的校園定會書香滿園,處處散發書籍的芳香。

六、從成果切入,展示“讀書的收穫

“讀書,讀書,再讀書!——這是教師教育素養這個品質要求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任帕夫雷什中學校長時,就規定了教師讀書是“金科玉律”。讀書讓我們聆聽大師們的教誨,飽餐大師們的智慧,它猶如指路明燈,為我們指明瞭教育的方向,點亮了心中的希望,領略從大地深部湧出卻向着理想的天空升騰的“行知合一”的教育著作,享受着千姿百態、營養豐厚的“教育大餐”,伴隨着一部部追尋新理念,探求新實驗的教育大作,走進一個個智慧的世界,讓精神食糧滋潤我們的心田。

讓讀書成為可能,讓讀書成為習慣。當一名讀書校長、教師,感悟人生,捕獲理想,是我們大家共同的理想。閲讀它,走進它,讓我們放飛理想,走向輝煌!用閲讀滋養心靈,用讀書豐厚底藴,使我們內心開放、鮮活、細膩和温和,從雲中漫步到日常教育中的潤物無聲,從理論延伸到實踐,我們深深的感受到讀書給我們的不只是啟迪,更是一種享受。書籍是無價之寶,讓我們用心領略、觸摸教育的風景,展示讀書的收穫。

從小張局長的書中我們看到的是張局長的成長過程,他用心書寫的那些真實的、求真的、創新的激揚文字,不僅是寫給我們廣大中國小教師的,更是寫給他自己的,這不僅是對廣大中國小教師的殷切期望,更是他自己工作的真實寫照。讀着他,品着他,我們更加真實的感受到了這位讀書局長——小張!

教師讀書筆記 篇11

學習時間:9月4日下午4:50

學習地點:多媒體教室

參加人員:全體教師

學習內容:支部召開“學身邊道德模範,塑良好師表形象”師德建設大會

 一、學習區委宣傳部下發的《關於深入開展向身邊道德模範學習活動的通知》

為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充分發揮道德模範的榜樣作用,目前,徐州市文明辦、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徐州日報社、徐州廣播電視台等單位在全市開展徐州市首屆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經過自下而上、層層推薦和市評委會評選,我區的趙廣太、王洪鵑、侯敬軍3位同志入圍徐州市道德模範侯選人。為充分發揮典型的示範引導作用,通過身邊的典型教育廣大幹部羣眾,在全區上下形成知榮辱、樹正氣、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區文明辦決定在全區開展向身邊的道德模範學習的`活動。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1、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好學習活動。

2、廣泛宣傳,興起學習身邊道德模範的熱潮。

3、點面結合,聯繫實際,注重學習實效。

4、豐富載體,切實推進道德實踐活動。

5、切實關心、愛護身邊的道德模範。

 二、學習市教育局【20xx】80號文件《關於開展徐州市“中國小校及其在職教師違規有償補課、辦班”專項整治活動的意見》,傳達徐州市民主路國小落實徐教[20xx]80號文件的實施方案

1、成立由校長、書記任組長的落實《關於開展徐州市“中國小校及其在職教師違規有償補課、辦班”專項整治活動的意見》工作領導小組。

2、制定徐州市民主路國小落實徐教[20xx]80號文件的實施方案(本實施方案)

3、召開全體教職員工會議,向全體教職員工傳達徐教[20xx]80號文件,學校和每位教師對照徐教[20xx]80號文件所列問題開展自查自糾。

4、在學校內懸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主題的宣傳橫幅,積極營造專項活動氛圍。

5、向學生、家長髮放及學校聘請的教育行風義務監督員發放“師德師風建設”情況的調查問卷,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公開“師德師風建設”的監督電話:83723842、83752185、83700266,在學校的網站上設立“師德師風建設”專欄,在學校大門外設立“師德師風建設”意見箱,

6、學校與每一位教師簽定《“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樹立良好師表形象”目標管理責任狀》,年終從《目標管理責任狀》落實好的教師中評選出學校的級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先進個人給予表彰。

7、結合“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每一位教師撰寫一篇學習心得體會或總結。

8、在學校原有的師德師風建設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制度,加強對教師的規範化管理。

教師讀書筆記 篇12

《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百讀不厭。怎樣的教師是最好的,怎樣做才是最好的?其中的一段話,讓我茅塞頓開也許你不是最聰明的,可是最勤奮的,也許你不是最富有的,可是最豐盈的,也許你不是最美麗的,可是最可敬的……“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能夠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能夠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能夠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能夠最樂觀――――――所以,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職責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户,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能夠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裏最好的那一個!”“做最好的自我’,便意味着要儘可能自我的職業中到達自我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這是《做最好的教師》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句話。

那麼什麼樣的教師才是最好的教師呢?從成為教師的第一天我就探尋標準,但一向都沒找到一個最佳的答案,直到我讀到李鎮西教師所寫的“‘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這句話時,頓時豁然開朗。“做最好的自我”,強調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斷地超越自我。李鎮西教師説“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遺憾,但每一天都這樣自我和自我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那裏,我想到了自我,説實話,我對自我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我與一個好教師的差距實太遠了。應對有着同樣的問題李教師卻是這樣想的“既然只能當教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天天開心呢?所以不如就學李教師這樣想多想學生們可愛的地方,比如整日整潔的教室、節日時温馨的信息、課外活動矯健的身姿、藝術節上精彩的演出;儘量讓學生課堂上多學點東西,無論這些東西是課內的還是課外的,只要對他們今後的發展有益處就好,而不是僅僅注重他們的考試成績;儘量和他們成為朋友,多從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

的言行舉止,使學生能“親其師信其道”,而不是一個高高上的“獨裁”,讓學生陽奉陰違、避而遠之。這樣每一天生活一個令人有所期望的環境中,又怎樣能不高興呢?

這本書的全部文章中《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這個章節給我的觸動最大。當時看到這句話,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震撼,第二感覺是認同。回想自我的教學生活,當我擺出“師道尊嚴”嚴厲地去批評學生的.時候,我並沒有感受到他們的心悦誠服。反而,只是一個充滿鼓勵的眼神,一個充滿温情的動作,一個微不足道的幫忙,卻使他們更靠近我。正像李教師書中所講“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

反思後我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到達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此刻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讓我們滿懷信心、滿懷活力,新課改的藍天下,做最好的教師,做最好的自我。

教師讀書筆記 篇13

在《愛的教育》中又記錄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讓人讀了之後,會情不自禁的流下淚水,內容是這樣的:。一位十三歲的男孩馬可,他為了找尋在南美洲失去訊息的母親,而展開尋找母親的旅途。

在崎嶇的`路途中,馬可曾多次放棄希望,但他還是不放棄,最後終於找到了病重的母親,而母親也肯接受手術了。在這麼艱難的環境中還能繼續堅持下去,很多人是做不到的,但馬可做到了,我們為何不反省自己呢?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馬可一樣,那世界上就不會出現那麼多貪得無厭的人了。

我們應該向馬可學習,做一個從不輕易説放棄的人。也許你會説:“我已經做得很好了!”但你錯了,沒有人可以和馬可相比,即使品德再好的人也一樣。

讓我們一起改變自己,從現在做起,一道難題一定要對自己説:“堅持下去,就是勝利!”如果每個人都能像這樣做,那麼,世界上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