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方案集錦九篇

來源:文萃谷 1.6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紮實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技術方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技術方案集錦九篇

技術方案 篇1

在施工縫的位置要按照以上的順序進行留設,同時在模板安裝之前,要使用清水將處於施工縫當中的渣土清理乾淨,在澆築砼之前也要先潤濕表面,使用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漿鋪設大概55mm到100mm厚度,進而進行澆築,從而能夠保證砼之間的接觸沒有縫隙。要控制出模的強度。通過調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例,調整施工的速度,加入適量的添加劑,從而保證混凝土的出模強度。在組裝出膜機具的時候,首先要形成以開字架,圍圈,三腳架,內九角撐架,中心盤拉桿,內外連圈,液壓系統為主體的系統架構。然後測量防線彈出開字架的位置,根據測量的位置安放開字架,並進行找平,依次安放三腳架,圍圈,這些裝置要緊密連接,在連圈安裝完畢之後要安裝內撐架,節點的連接要牢固可靠。由於滑膜結構採用混凝土施工,因此滑生距離一般為3M,在預應力鋼筋安裝完成之後,為了防止外層塑料瓶被刮破,需要用幾根鋼絲事先穿完與定位支架綁牢,然後連接其他鋼絲。在滑膜的過程中要儘量採取微調以及中調,要將偏扭控制在額定範圍之內,避免因為長時間工作而導致滑膜不順直等情況[3]。

土方工程

對於土方工程,由於基坑的深度較淺,因此要採用機械挖掘為主,以人工挖掘為輔助手段,為了防止在挖土,運土等施工過程中對工程樁產生破壞,需要合理的考慮分層以及挖掘方式順序。在土方挖掘之前,要由測量工人在基坑中確定好基礎邊線的具體位置以及工作面放坡寬度,在邊線處使用石灰粉做出記號,在遇到破壞之後要及時修補。為了防止邊坡鬆動而引起塌方,所有的邊坡施工在挖掘之後需要由人工修正一次性完成。材料的運輸需要搭設專門的運輸通道進入到基坑當中,不能夠踩踏邊坡的鬆土。這樣容易引起塌方。

混凝土工程

原煤倉為儲煤建築物,採用空間網架結構,取煤設備為堆取料機,原煤倉下面佈置輸煤廊道。原煤倉的內徑在100~120米左右,壁厚在800mm左右,混凝土的強度等級為C30,倉體的總高度大約40m左右。在澆築的過程中,需要專業技術人員監督檢查模板,木盒以及鋼筋等裝置是否變形移位。為了保證混凝土的高度密實性,構件能夠正常使用,在澆築混凝土的過程中要避免出現離析現象,避免有人移動或者踩踏鋼筋,保證承受負彎矩的鋼筋正確位置。在對混凝土澆築的施工要使用插入式振動器,在振搗的過程中要遵守快插慢拔的施工原則,振動棒每個插點之間距離要均勻,不能超過振動棒的有效半徑範圍。

滑膜裝置施工

這種滑膜裝置是混凝土製材,外壁較厚,為了防止滑膜裝置沿鍋爐的外壁垂直方向發生變形,需要通過精確的計算得出開字架的垂直高度,同時為了進一步約束變形,要比以往的裝置增加一道圍圈,也就是説模版的系統要採用3道圍圈。原煤倉大直徑的柔性滑膜裝置會引起滑膜的偏扭變形,因此要增加5個抗偏扭防變形的構造設施,每隔4個開字架就要設置一組抗扭爬杆以及前既定,而千斤頂要按照三角形的形狀進行佈置,倉壁的開字架通過設計組合沿模版方向設置成三道圍圈,以防垂直方向變形。由於在施工過程中,原煤倉的直徑相對較大,因此為了防止混凝土在澆注過程中由於區段過長而出現温度應力問題,要對振動方向以及澆注方向按照兩個垂直的對稱軸將一個圓周分為16個區域,然後對每組進行相對澆注,同時還要在每組澆築中進行均勻的分層澆注,如果在施工的時候温度很高,就要嚴格的控制每組澆注的厚度,澆注的厚度不應該超過倉壁的厚度,這樣才能使得澆注過的倉壁能夠有效散熱,保證倉壁的混凝土澆注的質量,進一步提高原煤倉的受力,提高了原煤倉的工作效率,也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確保了原煤倉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裝置的使用壽命。同時這種智能化裝置的應用也能輕鬆應對反覆無常的天氣,變化不定的空氣濕度等一系列複雜環境,保證了機械部件可維護性以及使用壽命[5]。對於鋼筋工程,首先要對將各類型號的鋼筋半成品,按照相應的型號,規格以及品種擺放蒸汽,並且放置標誌牌,將堆放鋼筋的地方用遮蓋物進行遮蓋,防止雨淋日曬。

結語

對原煤倉倉壁需要採用滑膜裝置,在滑膜施工的過程中中,要針對以下方面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控制。第一就是自制的內外模板要在提升過程中保持足夠的穩定性和整體性,只有保證模板良好的穩定性能,才能夠使原煤倉的倉壁承受足夠的應力。第二就是倉壁要通常採用跳段施工,防止温度效應產生不良影響。在對倉壁澆注的過程中,要提前對原煤倉的倉壁進行合理的分層分組,以此保證澆注效果。第三就是明確滑膜裝置的傳行走路線。合理的滑膜裝置的行走路線能夠保證在行走的過程中受力合理,從而提高原煤倉倉壁的施工質量。這種裝置的設計不僅可以應對惡劣的天氣環境,同時也節省了人力物力,延長了原煤倉的使用壽命,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術方案 篇2

摘要 :本文介紹電力電子技術實驗教學內容,闡述實驗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分析該類問題出現的原因並提出解決方案。改進電力電子技術實驗的教學方法,主要目標是為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掌握實驗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電子技術論文

摘要:本文介紹電力電子技術實驗教學內容,闡述實驗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分析該類問題出現的原因並提出解決方案。改進電力電子技術實驗的教學方法,主要目標是為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掌握實驗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踏實嚴謹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電力電子技術;實驗教學過程;問題和解決方案

一、引言

電力電子技術是一門進行電能變換的技術,在工業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如高壓直流輸電,變頻器,不間斷電源等。因此,在各高等院校中開設電力電子技術課程有助於工科專業學生今後在電氣實踐領域中的發展。但近年,許多學生出現理論與實踐脱節,難以實現學以致用等問題。為解決這類問題,除了理論課程外,我院開設電力電子實驗課程,希望通過實驗教學將抽象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驗中,進一步提高學生在工科實踐方面的能力。但由於實驗教學的時間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最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在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點。本文將從三個部分探究電力電子實驗教學的方案改進。第一部分分析現有實驗教學的情況。第二部分分析現有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主要從教材性質,學生特點等方面引出。第三部分針對所遇問題,對於如何進行教學方案改進進行探究,並依據具體實例對方案進行分析。期望通過實驗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提高學生在工學實踐方面的綜合能力,為今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基本思路

(一)實驗教學平台我院電力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採用THPDC-1型電力電子及電氣傳動實訓裝置。通過使用該實訓裝置,可完成三相橋式整流電路、逆變電路、直流電機調速等環節的實驗,提高學生對課堂講授知識的理解程度。

(二)實驗環節電力電子技術實驗課程設置五項具體實驗內容,共18個學時,如表1所示,該五項實驗可劃分為兩個模塊。第一模塊為驗證性質實驗,主要包括生成鋸齒波電路及使用晶閘管的橋式整流電路實驗,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生成相應的電壓波形,通過將示波器測量出的實際波形與書中繪製的波形進行對比,不僅限於學習書中較為抽象的波形圖分析。第二模塊則實現電機速度方面的調控,主要包括:單閉環直流調速,雙閉環直流調速及使用變頻器對電機進行調速實驗,將電力電子技術課程與電機拖動課程相結合,實現多門課程知識交叉學習鞏固,使學生的知識面不僅限於一門課程,從而實現了培養過程中的全面發展。表1電力電子技術實驗項目及學時分配

(三)基本教學方式

1.講練結合。實驗過程中教師向學生講解實驗所需掌握的理論知識,示範實驗操作。學生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實驗要求,進行線路連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於課堂中所講授知識的理解程度。

2.獨立操作。為了培養學生獨立的動手能力,實驗時每位學生操作一台電力電子實訓裝置,獨立完成教師所提出的實驗要求。獨立操作使每位學生的能力都得到鍛鍊與提高,防止出現在實驗過程中過度依賴他人的情況。

3.設置提問環節。教師講解電力電子實驗項目的原理並示範接線控制操作後,對相應原理進行提問,並將學生的回答情況計入實驗評分中,使學生不僅掌握如何接線,更要求能夠理解接線的原理。

三、所存問題

電力電子實驗的基礎思路為教學的一個大致框架,在實際教學環節中,雖有基本框架支撐,但仍顯現出幾點待解決的問題,如教材準備,學生基礎等方面。(一)教材匹配度不高理論教學教材對於實驗模塊介紹不夠充分,不能較好地適應實驗教學需求。在轉速單閉環直流調速系統實驗教學過程中,用到THPDC-1型實訓裝置的三相全控整流,PI調節器,直流電動機等模塊。而使用的理論教材僅對三相全控整流部分作詳細介紹,當教師提出關於給定電壓模塊在單閉環直流調速系統中的作用等類似問題,有部分同學一知半解,不能較好地闡述原理。(二)學生基礎不同學生理論基礎參差不齊,對於實驗操作流程掌握程度不同。電力電子技術實驗開設於電氣自動化專業的第六學期,優勢是學生對於電氣專業的知識有較多瞭解,對基礎較好的同學無需過多地對某一原理進行詳細解釋,但三年的學習拉開了差距,造成不同學生對實驗原理理解掌握速度不同。如在進行單閉環調速系統實驗時,對於比例調節器,比例積分調節器的對比過程中,部分基礎紮實的同學能夠回答出其功能特性,但基礎相對薄弱的同學理解實驗就存在一定難度。(三)難以提升創新能力電力電子實驗內容主要為驗證性實驗,如在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實驗中,學生在理解理論教材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線路連接,並不存在進行創新的過程。而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更傾向於嘗試未知結果的試驗。此類模式不利於學生學習本課程興趣及創新能力的提高。

四、改進方案

(一)根據實驗要求,編寫實驗教學手冊課堂所使用教材更偏重於整流、逆變等理論知識介紹,如波形繪製,計算電壓平均值及有效值等。為將理論知識結合實踐,編寫電力電子技術實驗指導手冊,圖文結合講解實驗環節,同時手冊後附有需學生課後完成的實驗報告,鞏固課堂知識,加深對實驗過程的理解。(二)分組實驗,以強帶弱為了使每位學生動手能力都能得到鍛鍊和提高,電力電子技術五次實驗過程中規定一人獨立使用一台THPDC-1型實訓裝置。但由於學生在電路實踐方面的基礎不同,對於實驗操作的理解程度不一,故每8位同學為一組,每組選出一位基礎紮實,對實驗原理理解程度較好的組長,在實驗過程中當教師無法兼顧每位提出問題的學生時,小組組長對本組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以分組的方式,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幫助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提高實踐操作能力,最終達到提高電力電子實驗教學效率的目標。(三)提交電力電子興趣製作電力電子技術知識點綜合性強,較抽象,而實驗教學環節主要目標是驗證書中已有的結論,使得部分學生在進行實驗時僅僅照搬連線,這不利於興趣以及創新能力的提高。故為了提高學生對於課程的興趣,發現所學知識能夠學以致用,額外設置了興趣製作的提交環節。學生可根據交流調壓電路知識點,設計、製作調光燈、調速電機等產品,並書寫使用説明書。

五、總結與展望

電力電子技術是電氣自動化專業的核心課程,而實驗課程則是將理論付諸實踐。為了使學生能熟練掌握實驗的方式方法,必須根據學生特點進行教學方案的改進,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與效果。本文從實驗教學手冊、提問複習、分組教學等方面探討了如何改進教學方案,但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仍需不斷思考不斷探究,以期獲得更良好的教學效果。

技術方案 篇3

【摘要】近些年來,隨着我國通信技術的發展,各大運營商開始建設“全光網絡”,力求用最低的成本構建一個從電信機房到用户的全光網絡,在該網絡中光纖接入是最引人關注的問題。在用户駐地網建設過程中,各種新型綜合接入技術開始嶄露頭角,並逐漸發展成為人們普遍青睞的技術,本文將會對PON技術的特點、優勢及在FTTx網絡建設模式中的特點給予介紹,以更好的推動駐地網綜合接入技術的發展。

【關鍵詞】駐地網;綜合接入技術;方案設計論文

前言

隨着我國通信網絡的發展,根據接入物理媒介的不同可以將其劃分為無線接入和有線接入兩種主要的模式,而後者又可以劃分為銅纜技術和光纖技術。目前,我國大部分接入網絡媒介還在沿用銅纜技術,但是隨着新型綜合接入技術的不斷髮展,主幹網開始朝着光纖化、數字化、寬帶化的方向發展,而且銅纜技術逐漸被PON技術所取代,有效的推動了我國駐地網技術的發展。

1PON技術基礎

目前,電信運營商為了為了用將少的運營成本來達到預期的效果,從而有效解決“最後一公里”的接入問題。無源光纖網絡(PON技術)是1987年由英國電信公司提出的,該設計的提出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網絡的靈活性。PON技術中不包含任何有源器件,從而具有安裝維護方便、價格低等特點,已經逐漸發展成為駐地網綜合接入技術的首選,圖1描述的是PON技術結構流程圖。

2PON技術的類型及優勢

2.1PON技術的類型PON技術的類型是指藉助光配線網(ODN)中不含有電子電源及任何電子器件的網絡。ODN內部全由光分路器(Splitter)等線纜及無源器件組成,而一般不會採用有源電子設備,因為他們的成本相對較高。常見的PON技術類型主要包括APON、BPON、EPON、GPON、WDM-PON等。目前,APON/BPON、E-PON、GPON開始在我國商用化,而且他們具備各自的優點,通常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差異表現在二層技術的差異。2.1.1APON/BPON技術APON又被稱之為ATMPON,其一般是由FASN機構制定的PON規範,在該技術中所採用的二層信令協議為ATM。隨着APON技術的發展,FSAN又將APON改稱為BPON。此時的APON/BPON均是以ATM協議為主要載體,並藉助下行622M或155M等速率來對ATM單元進行持續性信息發送,同時也可以將專用物理層OAM信元輸入到相關數據流之中。而上行一般依藉助突發的ATM信元進行數據流的傳播,而且任何一個53字節長的ATM信元都要求在其開頭增加一個3字節的物理層,以實現突發接收和突發發送等功能。但是APON/BPON技術在運用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現為技術複雜、寬帶不足、承載IP業務效率低、價格高等問題,從而在市場上未得到廣泛的應用,並開始慢慢的淡出人類的視野。2.1.2EPON技術EPON技術主要是藉助光纖PMD和無源分光器來實現無源光纖傳輸和點對多點技術。EPON技術具有的特點包括:在鏈路層引入了以太網協議、在物理層引入了PON技術,而且能夠藉助PON技術所具備的拓撲結構來實現以太網的接入。EPON技術對同城廣域網和城域網的連接性及操作性進行了優化,而且又引入了以太網和無源光網絡等技術來實現低成本運行,因此逐漸發展成為廣大用户比較青睞的一種駐地網綜合接入技術。2.1.3GPON技術GPON技術又被稱之為ITU-TG984,該技術具有效率高、帶寬高、覆蓋範圍廣、用户接口多等特點,因此開始被運營商廣泛應用。GPON技術是用於實現綜合接入網技術綜合化、寬帶化比較常用的一項技術。GPON技術是20xx年9月FSAN組織提出的,並於20xx年3月在ITU-T基礎上制定出了I-TU-TG984.1和ITU-TG984.2。20xx年2月和6月又實現了ITU-TG984.3標準化,從而形成了一系列的GPON技術標準。2.2PON技術的優勢隨着我國光纖網絡技術的發展,PON技術在業務承載、帶寬升級和無源網絡維護等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優勢。在接入網層面,由於不同類型客户所承載的業務量存在較大的差異,而且目標客户分佈較為分散,導致光纖和銅線技術無法得到有效的應用。雖然有些企業相對較為集中的工業園區、商業街預先配備了光纖和管道鋪設,但是在進行光纖調度、光纖建設和業務配置時往往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從而導致無法為客户提供及時、有效的網絡資源。而PON技術在上述方面具有非常獨特的優勢:①PON技術中的分光器技術確保網絡本身就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網絡,而樹型拓撲是其中比較典型的網絡拓撲,其不僅能夠有效節省接入段光纖資源,而且還能還可以為運營商大面積佈網提供一定的便利,從而使網絡資源快速接入新客户。②PON技術技術具有多業務支持功能,其可以更好的滿足不同企業的業務需求,而且PON技術還能夠為用户提供目前比較流行的業務接口,從而更好的實現與廣大用户的無縫對接。PON技術是一種統一的、完善的接入平台,並逐漸發展成為接入層的主要技術。

3基於PON技術的FTTx網絡建設模式研究3.1FTTx的定義

FTTx技術在接入網絡光纖化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應用範圍逐漸從區域機房的端設備逐漸發展成為用户終端設備,在實際應用中,常見的用户端設備為光網絡終端(ONT)或光網絡單元(ONU),而局端設備為光線路終端(OLT)。通常情況下,根據用户與光纖之間的距離大小,可以將FTTx技術分為光纖到路邊(FTTC)、光纖到大樓(FTTB)和光纖到用户(FT-TH)技術,現對其進行一一的介紹。(1)光纖到路邊(FTTC)。目前,該技術主要是為住宅區用户提供相應的服務,通常需要將OUN設備安裝到路邊機箱,藉助OUN中的同軸電纜來實現雙絞線或CATV信號的傳送。(2)光纖到大樓(FTTB)。其一般是在目標樓層的合適位置安裝ONU設備,藉助ONU設備來向用户提供電子商務、高速數據、視頻會議等服務。(3)光纖到用户(FTTH)。ITU-T認為光纖到用户(FTTH)技術的應用範圍一般是從光電轉換器到用户桌面之間低於100m的範圍,並未廣大用户提供相應的寬帶服務。但是在FTTH中引入WLAN技術,可以更好的實現網絡技術的應用。3.2FTTB典型線路段模型及建設模式FTTB典型模型構建主要目的是以最少的網絡單元來更好的滿足廣大用户需求,而網絡單元一般包括無源和有源設備。但是在實際工程中,用户與運營商直接的網絡單元比較多,這樣就無形之中增加了網絡的故障節點,導致網絡安全性變差。從目前的市場駐地網綜合接入技術發展情況來看,FTTB現在偶爾在商業樓宇使用,新建樓宇及住宅基本都用使用FTTH模式。而FTTB和FTTH的主要區別在於光纖與用户之間的距離不同,FTTB模式一般是在樓道內作為終端,而FTTH是用户家中或用户門口作為終端。FTTB(光纖到大樓)主要是指外線光纜從駐地網機房開始被引入到用户所在的梯位配線箱中,並連接至箱體內的ONU。接下來,又從ONU開始逐漸傳輸至各樓層配線箱中,然後達到用户室內信息面板,該過程中的傳輸介質均選擇了五類線。需要注意的是,對於用户密度較大或者較高的樓層,一般需要安裝多台ONU或多個梯位配線箱,FTTB典型建設模式如圖2所示。3.3FTTH典型線路段模型及建設模式FTTH(光纖到用户)通常是直接將OUN放置到桌面上,而且在OUN上行側的全過程均選擇光纖作為傳輸媒介,FTTH(光纖到用户)的建設模式圖如圖3所示。在此模式圖中,梯位配線箱選擇了分光型配線箱,其多用於分光器的安裝、外線光纜的溶接與成端等。在FTTH中,因為不需要配備OUN等有源設備,從而避免設置保護接地、設備引電等措施。FTTH模式下的梯位配線箱要按照要求對箱體內部線纜的線路走向進行搭配,並適當的留出分光器擴容空間。在對梯位配線箱進行安裝時,要對其後期佈線進行綜合性的考慮,同時還需要考慮溶接與冷接的操作空間等因素。在FTTH模式下,樓層配線箱主要目的是對線纜實施管理。如果將皮線光纜應用到垂直部分,此時的樓層配線箱就好比一個過線箱,其只具有線纜固定及預留的效果,但是如果將常規型號的光纜應用到垂直部分時,則樓層配線箱不僅具有線纜固定及預留的效果,而且還能夠用於入户皮線光纜與常規光纜的接續作業。

4光配線網(ODN)網絡模型規劃

ODN網絡一般是指位於ONU與OLT之間的無源光纜網絡,其一般是由不同類型的光纜配線設備、光纜媒介及分光器組成。ODN網絡的主要組成要素包括:①FP點:其屬於主幹光節點,主要是配線光纜與主幹光纜之間的交接點。②AP點:其屬於用户光節點,主要是入户光纜與配線光纜之間的交接點。③DP點:其屬於配線光節點,主要是引入光纜與配線光纜之間的交接點。無源器件是ODN網絡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分光器設置的好壞將會直接對網絡的性能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需要對光分路器的覆蓋範圍及帶用户數進行綜合分析和考慮,根據實際用户數量、引入光纖數量及單用户帶寬為依據,來對分光器的位置及範圍進行有效的設置。通常情況下,當駐地網內部潛在用户低於100户時,往往不需要安裝分路器,當用户在101~600户,需要安裝一個光分路器;當用户超過600户時,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安裝多個光分路器。

5結束語

在通信網絡的發展過程中,需要根據市場需求,來選擇針對性的駐地網綜合接入技術,並根據用户與光纖之間的距離大小,來選擇與對對應的建設模式和設計方案,從而為每位用户提供所需要的網絡資源,以推動我國通信網絡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威.駐地網綜合接入技術研究及方案設計[J].無線互聯科技,20xx,6(8):102~103.

[2]温偉軍.淺談光纖駐地網的發展與應用[J].科技與創新,20xx,2(11):54~55.

[3]賈明.零星駐地網小區DP點設計優化思路探討[J].電信快報,20xx,3(1):167~168.

技術方案 篇4

各學院、全校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以及國務院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面向全校師生宣傳信息化和創新化,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推動學生外科技創新和創業活動蓬勃發展,經研究決定,在全校開展第四屆“信息技術化節”活動,現就活動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科技化活動,展現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增強學生科技創新的意識,培養實際應用技能,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倡導科技化創業,譜寫當代大學生青春華,營造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氛圍,打造我校科技化活動品牌,推動校園化事業蓬勃發展。

二、活動主題

擁抱大數據雲享新時代

三、活動時間

20xx年11月日-20xx年12月8日

四、參與對象

xx科技學院全體師生

五、組織領導

本屆信息技術化節由教務處主辦,信息工程學院承辦,宣傳部、校團委、研究生處、學生處、招生就業處、網絡信息中心等單位協辦。成立xx科技學院第四屆信息技術化節組委會,組委會辦公室設在信息工程學院。

六、活動內容

1信息技術化節開幕式

2信息技術圖片展及校園DV展播

3義務維修計算機

4信息技術系列講座

5創意創新創業與就業大賽

6信息技術化節閉幕式及頒獎晚會

具體安排見附。

七、活動要求

1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和協辦單位要認真做好組織和協調工作,確保信息技術化節各項活動圓滿成功。

2各學院要高度重視,把信息技術化節活動作為改善學風建設的重要措施,精心組織,認真參加。要充分利用網站、宣傳欄、電子大屏幕、主題班會等多種載體和形式加強對信息技術化節的宣傳,努力營造良好的化氛圍。

教務處

20xx年11月1日

技術方案 篇5

我校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有關師資培訓工作的實施方案的有關精神,做到保質保量對本校教師實行信息技術的校本培訓,通過信息技術培訓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升教師隊伍綜合素質,把學校建構成學習型組織,實現學校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我校信息技術培訓圍繞“關注教師需求,促進教師進步,推進學校發展”的目標,以“教育教學工作需要、教師成長需要”為重點,努力使一線教師應用網絡、遠程教育資源和多媒體教育技術的水平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一、培訓目標

1、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能熟練運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軟件,更新信息技術觀念,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效果。

2、中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能運用網絡資源、遠程教育資源,擴充信息知識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培養高素質的學生,優化教育教學工作的效果。

3、認識到信息技術這個平台在教師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豐富教師信息技術理論,培養教師樹立起自我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

二、培訓對象和內容。

(一)培訓對象:全校所有教師。

(二)培訓內容:

1、掌握Word20xx中文處理軟件。

2、瞭解Excel製表的方法,會簡單製作表格,會常用的功能。

3、掌握powerpoint製作方法,熟練製作ppt,會在課堂教學中常態使用.

4、熟悉現代網絡溝通使用的常用方法,收發郵件的使用、QQ通訊及羣通訊的方法。

5、熟悉學校網站的使用,會使用電子備課平台,掌握fttp資源庫使用方法.

6、瞭解博客、微信、微博等網絡平台的作用。

三、培訓方式和方法

1、課堂培訓方式:利用校本教研時間,組織教師集中培訓。

2、利用視頻、幫助文檔組織教師自學。

3、利用QQ羣組織教師討論學習。

4、組織相關競賽,促進教師積極參加培訓。

四、措施:

1、學校建立培訓領導小組,安排相應負責老師,選拔優秀教師擔任培訓教師。建立培訓方案、管理辦法、考核辦法、獎勵辦法。

2、根據教師年齡,把教師分成老中青三個層次,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

3、加強過程監控管理和考核評價工作,做好相關紀錄,認真落實培訓方案。

4、在培訓過程中的優秀教師要在教師績效考核中予以獎勵。

五、培訓組織管理

1、文峯國小信息技術培訓領導小組

組 長:呂祝娟 成員:邵詠春 郭雲喜 高銀慶 塗聚明

2、文峯國小信息技術培訓指導小組

組長:郭雲喜 成員:塗聚明、周菲菲、俞曉東

3、文峯國小信息技術培訓考核小組

組長:邵詠春 成員:郭雲喜、高銀慶

六、培訓的具體安排

序號 時間 培訓內容 培訓教師 培訓範圍

1 第2周——第4周 Word20xx中文處理軟件 周菲菲 全體教師

2 第6——7周 Excel簡單使用 俞曉東 全體教師

3 第8——10周 powerpoint 郭雲喜 全體教師

4 第11周 電子郵箱、QQ羣的使用 郭雲喜 全體教師

5 第12周 博客、微信、微博等簡單實用 塗聚明 中青年教師

6 第13周——16周 學校網站、電子備課平台、fttp資源庫使用 塗聚明 全體教師

7 第17周 考核:製作電子小報、課件製作比賽、教師博客評比 周菲菲、郭雲喜、塗聚明 全體教師、中青年教師、全體教師

七、信息技術培訓的保障機制

1、營造濃郁的信息技術培訓氛圍,讓教師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創設良好培訓條件,在經費、設備、設施、時間安排等方面予以保證。

2、評價與考核。教師參與信息技術培訓、投入程度、提高幅度作全程記錄,作為教師工作考核的一個極其重要方面,與教師職務晉升、評優、目標管理獎發放掛鈎,投入信息技術培訓的過程,使每位教師朝着既是教育者、更是學習者、實踐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方向努力。

技術方案 篇6

摘要:現如今我國高等教育在不斷的加快發展進程,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也在迅速擴大,且取得了較為矚目的成績,當前的高等職業教育通過不斷的實踐獲得了豐碩的成果。我國的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也隨着信息技術和高職教育的發展而取得了較為長遠的成果。它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和自我完善,並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計算機專業是一門技術滲透到各個社會領域的課程,而且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對於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提升,其不僅僅只滿足於會應用計算機操作計算機的人才,而且更要求有專業的應用型人才應用到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的管理當中。所以本研究主要就基於項目課程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的設計進行簡要分析,希望所得內容能夠為相關的教育領域提供可行的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項目課程;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

我國社會的各個領域對於計算機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斷的提升,所以需要計算機專業的人員能夠更好地應用到各個行業當中,因此需要充分的對計算機的開發和利用進行開發,同時不斷地對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進行維護。基於以上情況,在對計算機進行應用的時候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需要實行平台聯合崗位,並且將工作過程作為導向,設計以專業技術為主要的課程目標,以課程設置為主體的計算機開發模式的探索實踐,不斷地適應社會各個行業對計算機相關行業人員的需求,以此來促進計算機行業的發展以滿足各個行業對於人才的需求。

1基於項目課程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設計研究

在當前社會背景之下應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綜合的促進教育理念和教育工作,不斷地符合課程開發的理論指導,並且在此根據之下提出以平台聯合崗位,以工作過程作為嚮導,並將項目課程作為主體的課程開發模式。平台聯合崗位主要是指在確保學生綜合能力的前提之下,通過開設多個崗位方向的培訓課程來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能夠儘量地確保學生做到一專多能。這樣能夠有效地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和就業能力,其中平台主要是對計算機應用的技術專業學生進行行業通用技術和智能的培養,可以有效地確保專業素質的提升,也能夠更好地使學生達到專業的基礎人才的要求[1]。崗位主要是按照相關的崗位設置嚮導的方向,嚴格的圍繞着技術智能的培養,提升學生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達到專業的應用人才的要求。這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相關崗位和畢業生就業狀況以及學生的能力分析,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和學生的能力等諸多情況,都為我們將專業方向設置為軟件開發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化辦公技術的三個方面。在工作過程當中,做過程導向主要是在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範圍之內做好計算機課程的開發,同時根據相關崗位的職業能力進行有效分析,並且不斷地整合相關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工作的過程作為一項基礎射擊訓練項目,並且建立起工作任務和工作支持以及工作技能的聯繫,有效地增強學生的主體和直接體驗,同時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以教學內容為工作過程的導向,不斷地促使學生完成工作任務,同時積極地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的工作過程和學習機會。項目課程主要是一種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和組織學習為主要工作知識的課程模式,這種工作是典型的產品生產以及服務等項目為載體的設計。所以它具有明確的工作任務,也能夠有效地將工作內容和理論知識進行合理的整合[2]。所以這和企業的生產過程具有直接的聯繫,學生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和一定的範圍之下,有效地組織自己的學習行為,能夠明確的制定相關的學習計劃,收穫到較為有效的學習成果。高職計算機的應用技術專業課程,能夠理解成一個企業網站的建設和管理,它可以當做是一個信息系統的軟件的開發過程,可以當做是一次會議材料的準備。

2項目化教學模式之下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踐以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程序設計是主要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這也是一個以工程實踐為主的專業。在項目化教學當中,它需要必要的工程應用項目作為支撐,同時也必須促使企業積極參與其中,不斷地發揮出企業的重要作用。要制定項目化的教學模式,促進人才培養,需要將企業因素和企業的相關方案實施並考慮進去。在制定項目化教學模式的人才培養方案的時候,其所涉及的問題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2.1課程體系的建立在建立課程題的時候,製作過程需要有項目化課程程序的參與,同時這又和其他的學科以及傳統課程具有一定的差距。在傳統的課程方面,因為知識點存在着相對獨立的情況,所以課程體系的設計只考慮知識點在內的邏輯先後關係,但是項目化課程卻主要以主線項目為主,而這有可能是跨學科系的[3]。舉例來説,比如説,一次為主的程序設計課程,它的課程主要是通過網頁設計和數據庫設計為主,同時也涉及,對於軟件工程和軟件測試等多個學科都有所涉獵,通過這些學科綜合組成一門課程,而且在項目進度和客廳之間沒有嚴格的先後順序。因此怎樣合理的優化其,促使他能夠更好地符合項目教學,這是課程體系制定的基於項目化人才培養的方案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的問題。2.2企業的參與項目化教學需要將項目作為載體,同時將工作任務作為驅動,這樣以項目的完成情況作為對教學模式進行考核的一個基礎點,那麼項目的目的就是將校學理論進行職業化,並做好相關的培養。企業是人才培養和質量效果評價的最終評價方,而企業的真實項目是項目化教學的項目基礎,因此制定項目化教學的人才培養方案需要有企業的參與,那麼企業需要採用什麼樣的教育途徑實現人才培養方案,那麼就需要充分的對培養效果進行優化,這也是本研究所要研究的一些問題。2.3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項目化教學的人才培養方案主要應該以項目作為主線,傳統意義上的教學主要是學科課程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去按照徐其先後的分散形式進行設計,不能更好地滿足教學的跨學科形式,對於企業來説也不無法做到企業的共同參與。所以研究合適的基於項目化教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項目。

3項目化教學模式下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的問題研究

3.1基於工作過程構建項目化教學人才培養方案工作過程指的是個體完成一定工作任務而所需要的一個時間,它是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分析工作過程的着力點,不能夠完全等同於工作過程本身,而需要採用一定的技術和手段來對工作過程進行包裝與設計。這能夠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教學的需求,有時也可以使課程內容更好地和工作過程相統一。對IT軟件進行開發可以研究企業的調研,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主要涉及需求分析、UI設計、數據庫設計、代碼編寫以及軟件測試等典型的工作。從從業人員具有能夠確定的網站功能和風格來分析,它可以根據網站需要來進行內部或外部的CSS樣式的UI設計,也可以根據網站功能進行相關的數據庫表的創建,通過對客户的需求進行分析完成相關網站的開發和設計,可以根據所掌握的網站測試工具的方法以及核心工作的能力來進行。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專業主要需要依據基於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對其課程進行領域的劃分,主要可以劃分為公共學領域,專業學領域和拓展學習領域等。這門課程需要和項目關係的課程劃分為外延輔助課程與及核心課程[4]。外延輔助課程主要是通過外延來提升網頁設計使得整體技能,拓展,其專業的就業出口。比如説photoshop的平面設計,比如説flash動畫的設計等等,核心課程主要是專業課程的核心,比如説php程序設計,數據庫的建模以及數據庫程序設計等等。在其構建工作過程當中需要做好課程體系的構建工作,需要明確企業參與以及研討和設計等。3.2需要不斷地強化校企合作的效能企業主要是項目的來源,而且一般都是為了謀求利潤的最大化,所以在進行項目設計的時候要兼顧企業的利潤,同時也要提升教學的最大效果。所以基於這個過程可以完成一個完整的任務,同時與企業產生相關的共同點,又有效地促進企業生產效益,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分析能夠得出,當前計算機應用專業主要是課堂聯合工作室模型出現兩者相結合的,而課堂的教學主要採用了真實項目進行分割,它是一種有效的仿真教學。企業在共同的參與下進行項目的外包服務,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經驗,也可以在這種教育模式之下為學校提供有效的項目化實踐平台,促使企業的利潤最大化,有效地提高了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同時需要兼顧人才培養,傳統的人才培養主要是通過課程設計實施有效的並形式的開課方式進行教學。比如説photoshop平面設計和網頁設計進行共同的開課。這種開課主要是並行時的開口方式,它能夠有效地將知識點進行分散,同時將完整的項目集中在某個階段進行更好的知識點的支撐。通過不斷的實踐研究可以看出,計算機應用專業技術通過對分段式的教學進行應用,可以採用模塊涵蓋知識點多少的形式,安排多名教師和設計人員共同參與,它能夠有效地集中分段式教學,這也可以使其教學更加地貼近生活場景,和工作任務的融合,也有利於學校以及企業之間的更好對接。3.3特色人才培養方案的創新分析需要通過對職業能力進行分析,以此來形成提升階段性的課程內容,並且不斷地進行分解和重構,這能夠有效地實現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融合,最終形成項目化的課程。要不斷地和新興的產業緊密相掛鈎,實際不斷地形成一個“一主線二融合三階段”的課程體系,不斷地構建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要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平台。要不斷地深化改革,以能力特點為主要特徵,通過項目實踐聯合崗位就業,做好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並且將項目課程作為核心載體,一課程實施作為重點,將校企合作作為校內外實訓的主要工作平台。在此基礎上要不斷地健全評價體系,因為考核評價和定性定量相結合,需要重視考評的過程,在量化評價過程中不斷地對作品評價和競賽評價進行突出,以技能考核作為主要的考核方式。

4結語

高校的教育主要是階段性的職業教育,它主要需要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具有大學知識能力,而且具有專業素養的人才,需要確保這批人才能夠將其知識體系合理地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所以具有實踐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基於項目課程為主的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的培養,它能夠有效地幫助社會培養出各類的適應性人才,也能夠更好地提高人才的質量,使人才更好地適應社會,可以對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了調整,也搭建了合理的課程結構體系,所以需要不斷地發揚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鄒華福,周楊萍.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J].科技信息,20xx,21(21):54-55.

[2]王自榮,焦阜東.能動就業型高職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探析[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20(2):487-488.

[3]程真啟,高峯,倪偉.高職船舶電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20(3):572-573.

[4]李俊秀,馬應魁,王瑾,殷培峯,李泉.基於工學結合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xx,13(17):535-536.

技術方案 篇7

(一)教學策略的特點

1、明確的針對性。策略化的教學是依據教學目標,針對學生實際、教材特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教學程序等教學諸因素和諧統一的最佳設計。

2、典型的靈活性,即不具有規定性和刻板性。為了目標的實現可以採用各種可供使用的教學組織形式、方法、程序、手段等,在教學過程中,還將根據需要不斷改變和調整。

3、沒有任何單一的策略能夠適用於所有的教學情形。

4、教學活動程序、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都是教學策略的載體。沒有教學方法、教學形式以及教學活動,教學策略只是空中樓閣。選擇、調節、監控、創造等都要依據這些因素。所以有效的教學需要提供可供選擇的多種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等,以便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完成不同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策略的種類

1、主導式教學策略

教師給學生提出教學目標,組織、提煉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順序,指導學生學習,替學生處理教學信息。這種教學策略在傳統教學中比較常用。

優點:

(1)教師能在教學中隨機增刪、調整教學的內容和節奏;

(2)教學校率高,能使學生在短期內學習較多的教學信息;

(3)對知識儲備有限和學習策略不佳的學生來説,可以獲得成功的學習。

不足:

(1)學生自身智力投入相對少,信息處理的深度不夠,因此,學習效果不好;

(2)教學安排過於周密,學生在學習時較為被動,因而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制約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自學式教學策略

學生自己產生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安排學習順序等,並鼓勵學生從教學中建構具有個人特有風格的學習。也就是説,學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處於主動地位。

優點:

(1)可以積極地把信息與他們自己的認知結構聯繫起來,對信息的處理過程主動深入,因此,學習效果較好;

(2)允許學生自主地設計、實踐和改善他們的學習策略,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產生式教學策略主要出自學生自己,因此,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任務和學習過程、學習策略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等。

不足:

(1)往往可能對自身的學習能力估量出入太大,導致認知超載或情緒低落,或是花費太多的時間。

(2)學習的成功與否太多依賴於學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識和學習策略的廣度,對差生的學習不利。

(三)、教學策略的載體教學活動程序、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

1、常用教學活動程序有:

傳遞――接受(激發學習動機――複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運用――檢查),它在教學實踐中經久不衰,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地掌握較多的知識,但學生在此教學活動中是被動接受、教師灌輸。

引導――發現(問題――假設――驗證――結論),教師為學生創設一種認識上的困難情境,使學生產生解決此困難得慾望,然後主動去思考面臨的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行方案,產生假設,獨立運用各種思維操作驗證假設正確與否,得到正確結論。此活動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也“會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但學生需有一定的先前經驗儲備,即我們常説的“基礎”要好。

示範――模仿(定向――隨從練習――自主性練習――遷移),這種教學活動歷史久遠,是教學中最為基本的程序之一,適用於動作技能領域的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在“定向”階段要向學生演示學生要掌握的行為技能的具體動作及操作原理,在“隨從性練習”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做動作分解,學生作模仿練習,在“自主性練習”階段,學習者反覆練習,使技能達到熟練。在“遷移”階段,學生利用已經熟練掌握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這一教學活動程序是我們現在應用較廣泛的。

情境――陶冶(創設情境――參與各種活動――總結轉化)。教師給學生創設一個形象的場景,可通過語言的描繪,也可實物演示,用音樂來渲染,來激勵學生的情緒,然後教師組織學生加入活動,使學習潛移默化地進行,最後學生在教師的啟發總結中領悟到所學內容的情感基調,達到陶冶情操、培養人格的目的。

2、常用的教學方法有:(把它分類,是為了使各類教學目標都能有相應的教學方法保證其得以實現,而不至於某些目標在教學設計中被忽視)

與認知目標有關的:講授法、演示法、談話法、討論法、練習法、實驗法、實習法等。

與獲得動作技能有關的:示範――模仿;練習――反饋等。

與情感領域有關的學習:強化法、情境教育法等

面對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應當如何選擇和如何將它們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是我們設計教學策略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各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使用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學組織形式:是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組織方式及教學時間和空間的安排方式。採用合理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助於提高教學工作的效率,並使種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手段得以在相應的組織形式中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手段只有運用於相應得教學組織形式中,才能充分發揮其效用。常用形式有:集體授課式、小組學習式、個別化教學。

技術方案 篇8

為進一步提高我校廣大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踐教學實施能力,進一步推動我校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特制定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與考核校本培訓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堅持自培、自修為主,集中培訓為輔,做到集中培訓、校本培訓和自學提高相結合,真正把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工作落到實處,使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真正得到提高,為教學服務。

二、工作目標

(一)通過集中培訓,促使教師基本掌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基本理論與技術、課堂多媒體操作、課件製作等信息化教學基本技能。

(二)通過集中培訓和日常研訓,促進教師熟練掌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的教學設計、課堂信息化教學基本技術應用技能等,並能熟練運用博客、QQ羣、校園網站等網上教研方式與專家、教師之間進行研討交流。

(三)建立全校信息技術教學在課堂日常教學應用管理評價機制,促進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推進課堂信息化教學班班通。

(四)建立全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骨幹教師人才隊伍。

三、培訓對象:

我校全體在職在崗教師全部參加培訓

四、培訓及內容:

1.信息技術基礎部分:教師能夠對計算機進行必要的維護,能較熟練地使用辦公軟件進行文字處理、素材加工,能利用電子表格進行公式運算。

2.信息技術應用部分:掌握多媒體課件設計基本知識,熟練運用網絡教學資源和資源庫管理系統,能夠製作多媒體電子教案。

3.多媒體教學設備操作使用:能規範操作液晶投影機、視頻展台等多媒體設備,能規範操作卡座、功放等教學音響設備,能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教學音響設備開展教學活動,並掌握一定的多媒體設備與教學音響系統的日常維護知識。

五、培訓方式及時間

1、分散自學:教師要通過自學,基本瞭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培訓的內容。

2、集中培訓:根據課程內容及參訓教師的實際,採取集中講授、操作練習、小組研討、互相交流等方式,保證培訓的實效,切實提高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

3、培訓時間:

20xx年4月—5月,雙週四下午三節課下。

4、學校考核時間:

20xx年6月上旬

六、培訓成果

(一)在集中培訓期間,每名教師高質量嚴要求完成培訓學習任務,並寫好一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的教學設計、基本技術技能培訓測試達到合格以上水平。開學兩個月內完成一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彙報課。

(二)日常教學工作期間,學校把信息化教學設計、信息技術在日常課堂教學應用的普及率作為評價學校和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每週定期組織各學科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教學典型課例的研討交流培訓活動,教師運用博客、QQ羣、校園網站等網上教研方式與專家、教師之間進行研討交流形成習慣,研訓成果能及時發佈到網站上共享。

七、組織領導

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蘆蒲國中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與考核校本培訓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小組,由教導處、德育處、總務處等相關人員組成,具體負責我校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校本培訓工作。

組 長:陰子紅

副組長:盧乃二

成 員:楊兆寶 王甫石 張其剛

八、培訓具體要求

1、制定相應的培訓工作實施方案,成立領導小組,建立切實可行的各種應用培訓管理與評價機制。

2、在培訓之前進一步檢查、維修培訓硬件環境和網絡,確保順利開展培訓。

3、將認真組織、嚴格管理,將日常研訓納入學校教研計劃,切實保證培訓時間。

4、建立完備的培訓人員考勤和監督檢查制度,保證參訓人員數量(要求全體在職在崗教師全部參加培訓),確保提高本次參訓教師課程整合技術應用水平。

技術方案 篇9

摘 要:針對傳統警用裝備管理在效率和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種基於 RFID 和人臉識別技術的警用裝備管理解決方案。結果表明,該管理系統能夠實現警用裝備的自動識別和使用者自動匹配,有效提高了裝備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從而實現裝備管理智能化。

關鍵詞:RFID 人臉識別 裝備管理

RFID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無線電射頻識別,是在無線傳感網的基礎上延伸擴展而來的。動態人臉識別技術是一種以人臉為識別特徵的身份鑑定技術。將RFID和動態人臉識別技術用於警用裝備的管理和維護,有效地消除人為差錯、簡化業務工作流程、健全監管流程,提升警用裝備的保密性和可用性。

1 加強警用裝備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警用裝備越來越豐富,呈現出種類多,數量大等特點,加強裝備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對管理方法上要求越來越高;二是綜合指揮對技偵裝備的信息化程度要求越來越高;三是處理突發事件對警用裝備的可用性要求越來越高;四是對警用裝備的保密性要求越來越高。

2 系統總體設計

2.1 系統組成

RFID和動態人臉識別技術的裝備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為RFID系統)由電子標籤、管理終端、讀寫器、手持 RFID 終端、裝備門禁管理終端、人臉抓取識別前置、報警器、紅外探測器等8個部分組成。RFID電子標籤貼於裝備上,讀寫器、天線安裝和人臉抓取識別前置安放在倉庫大門或者門禁處;錄入每位使用者人臉照片和身份信息;當該使用者持有設備通過門禁時,人臉識別前置拍取人臉照片並和設備信息進行關聯;紅外探測器探測裝備通過RFID門禁是否違規, 併發出報警。管理員可以通過終端獲取比對結果和裝備的狀態、位置等信息,實現對裝備的閉環管理。

2.2 系統功能

2.2.1 實時記錄裝備狀態,提高裝備可用性水平

裝備自採購入庫就植入一張獨一無二的標識碼伴隨該裝備的整個壽命週期,明確裝備的狀態、位置等相關信息,記錄可用性以及相關的維修狀況。

2.2.2 簡化業務工作流程,改善清倉查庫的質量

裝備每次出庫、入庫以及使用者都能在終端有效的反應出來,維修情況的等級和管理通過終端系統進行,提高了清倉察庫的效率。

2.2.3 明確界定責任歸屬,提高裝備保密性水平

實現裝備的閉環管理,明確“誰取出、誰使用、誰維護、誰歸還”,做到每個使用者對設備全程負責的前提下,將使用者和裝備進行信息匹配和歸檔,避免相關裝備的濫用和私用。

3 系統硬件模塊設計

RFID管理系統硬件包含RFID電子標籤、信息採集模塊、手持RFID終端、RFID管理終端、門禁管理終端6個模塊組成。

圖 1 RFID 系統硬件模塊組成圖

3.1 RFID電子標籤

製作個體所屬的電子標籤,將數據信息寫入其相應的電子標籤,每個電子標籤都是獨一無二的,將伴隨該裝備的入庫、使用、維護、報廢的整個生命週期;電子標籤由集成電路芯片和天線組成,芯片內部有存儲器,通過電感耦合和電磁反向散射耦合與讀寫器通信[1],電子標籤按供電形式可分為有源標籤和無源標籤,按照工作方式可分為主動式、被動式和半主動式,按工作頻率可分為低頻、高頻、超高頻和微波[2]。

3.2 信息採集模組

該模組包括兩部分,其中數據讀寫器要對出庫的設備上的RFID進行讀取,獲取該設備RFID標籤的數據,並將該數據回傳到後台數據庫;同時,向人臉抓取比對前置發出信號,攝像機在收到信號後要對該使用者進行面部抓取,將人臉圖像轉化為人臉特徵碼回傳後台人臉信息數據庫。人臉抓取比對前置採用Neoface的API開發接口進行開發。讀寫器由射頻通道模塊、控制模塊、天線和I/O 接口模塊組成[3]。讀寫器完成射頻處理功能,產生射頻能量,激活無源標籤;射頻通道模塊中一般由2個分隔開的信號通道組成, 發送通道和接收通道, 分別用於向標籤發送、接收數據。通過將發射命令調製到讀寫器發射的載波信號上,形成發射信號,經讀寫器天線發送,信號經過空間信道傳送到電子標籤上,RFID標籤收到射頻信號並做出響應,形成反射回波信號;將回波信號進行加工處理並解調,提取回送的數據。

3.3 手持 RFID 終端

手持RFID終端主要是為設備管理員設計,該終端以PDA為平台進行開發,作用距離小於等於0.3m,具有手寫功能,Window CE或者android 系統,支持應用程序的二次開發,具有嵌入式數據庫,能夠通過USB、WIFI等方式和管理終端進行同步。可以識別在管理系統各種註冊過的電子標籤,同時也可以將採集到的裝備信息通過USB、WIFI等方式傳輸到RFID終端並存入數據庫。

3.4 RFID 管理終端

RFID 管理終端是裝備管理系統的核心,硬件平台為一台連接局域網的服務器,裝有 RFID 管理系統軟件以及人臉識別引擎。通過USB口連接讀寫器和人臉採集器,對電子標籤進行操作,建立相應的RFID-裝備數據庫,以及偵查員人臉信息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