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素質提升方案15篇

來源:文萃谷 1.71W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麼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全民素質提升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全民素質提升方案15篇

全民素質提升方案1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xx—2035年)〉的通知》(國發〔20xx〕9號)、《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雲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xx—2025年)〉的通知》(雲政發〔20xx〕29號)和《文山州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文山州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xx—2025年)的通知》(文政發〔2022〕31號)精神,明確“十四五”期間我縣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的目標和任務,結合硯山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主動融入、服務國家和全省、全州發展戰略,緊扣縣委、縣人民政府中心工作,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為主線,以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為重點,着力打造社會化協同、智慧化傳播、規範化建設和國際化合作的科學素質建設生態,營造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着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科教興縣戰略、人才強縣戰略深入實施,為硯山縣建成中國綠色鋁谷核心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範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

到2025年,我縣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2%,力爭超過全省平均水平,與發達地區的差距逐步縮小。全縣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狀態明顯改善,科普供給側改革成效明顯,科普資源進一步優化整合,科普組織與人才隊伍不斷髮展壯大,科普工作與科研、教育、文化等事業聯合協作機制不斷完善,科普示範縣、鄉(鎮)、村、學校創建取得新成效,科普研學基地建設取得新突破,科普活動質量明顯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機制不斷創新,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社會文明程度普遍提高。

二、提升行動

緊緊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培育公民理性思維,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科學生活方式,提高勞動、生產、創新創造技能,重點開展5項提升行動。

(一)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完善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提高學校科學教育質量,着力提升中國小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中國小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與興趣。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和社會實踐,引導未成年人樹立科學意識,崇尚科學精神,養成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

提升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水平。深入開展省級科普示範學校建設工作,打造硯山縣青少年科技教育示範點,鼓勵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實踐和動手製作等方式提高科學素質。加強農村中國小科學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備,加大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向農村傾斜力度。推進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場景式、體驗式、沉浸式學習。完善科學教育質量評價和青少年科學素質監測評估。(縣教育體育局牽頭,縣委宣傳部、縣財政局、縣農業農村科學技術局、團縣委、縣婦聯、縣科協、縣社科聯配合)

實施科技創新人才培育計劃。建立科學、多元的發現和培育機制,對有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進行個性化培養。將科學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作為重要內容,加強新科技知識和技能培訓。拓展青少年科技活動交流渠道,大力開展中國小“五項”學科競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學表演大賽、機器人競賽和校園科技節等活動,組織參加全國、全省科技競賽活動,不斷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縣教育體育局牽頭,縣工信商務局、縣農業農村科學技術局、縣婦聯、縣科協、縣社科聯配合)

實施提升教師科學素質行動。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加強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切實提升教師的科學素養。加強中國小科學教師和科技輔導員隊伍建設,加大科學教師的培訓力度,整合各部門培訓資源,培訓中國小骨幹教師10名,培訓科技輔導員50名以上。(縣教育體育局牽頭,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委黨校、縣科協、縣社科聯配合)

建立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機制。實施館校合作行動,引導中國小充分利用科技館、圖書館、科普教育基地、流動科技館、農村中國小科技館、科普大篷車、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資源,開展青少年科普活動。廣泛開展科技節、科學營等活動,提升學生創作科技小論文、小發明、小製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強對家庭科學教育的指導,提高家長科學教育意識和能力。加強學齡前兒童科學啟蒙教育。推動學校、社會和家庭協同育人。組織科研機構、醫療衞生機構、企業等開發開放優質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積極鼓勵基層組織、民間公益組織、社會團體等開展普及性科技活動,擴大參與面和影響力。(縣教育體育局牽頭,縣委宣傳部、縣發展改革局、縣工信商務局、縣自然資源局、州生態環境局硯山分局、縣農業農村科學技術局、縣文化和旅遊局、縣衞生健康局、縣應急局、縣財政局、團縣委、縣婦聯、縣科協、縣社科聯配合)

(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為重點,推動農村科普資源不斷豐富,科普公共服務能力和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提高農民文明生活、科學生產、科學經營能力,造就一支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要求的高素質農民隊伍,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以實施“一二三”行動、打造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六個百萬”產業示範基地建設為引領,面向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構建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新需求。依託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涉農科研院所、農函大、農技協等平台開展農民教育培訓,組織科技人員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實用技術培訓;依託農廣校等平台,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大力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服務農業產業化、農村現代化。開展農民職業技能、農村電商技能人才培訓,引導農民參加技能大賽、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等﹐開展農民教育培訓5000人次以上,培育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200人以上。(縣農業農村科學技術局牽頭,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林草局、縣鄉村振興局、縣婦聯、縣科協、縣社科聯,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圍繞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行動”“科技專家下鄉助推產業提升行動”,推廣科技小院、村會合作等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模式。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選派農村科技特派員50人以上、科技特派團1個以上。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通過建立示範基地、示範協會、田間學校等方式開展科技示範,引導專業技術協會等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設施引入農户,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縣農業農村科學技術局牽頭,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林草局、縣鄉村振興局、縣科協、縣社科聯,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提升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鄉村振興重點地區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開展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科普示範創建等科普活動,提高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鄉村振興重點地區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農村低收入人口職業技能,積極推廣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扶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增強農民發展能力,實現農村產業興旺、收入增加。開展“鄉賢智力服務文山”活動。繼續推進民族科普工作,在少數民族聚居的行政村、較大的自然村,以開展民族科普為抓手,積極培養少數民族“雙語”科普人才,以點帶面開展精準科普培訓。(縣科協牽頭,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農業農村科學技術局、縣文化和旅遊局、縣林草局、縣鄉村振興局、縣民族宗教局、縣社科聯,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三)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重點圍繞硯山縣“三個定位”發展要求和目標,以提升技能素質為重點,提高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更好地服務產業強縣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開展“中國夢·勞動美”、最美職工、巾幗建功等向新時代產業工人典型代表學習活動,持續開展“勞動者風采”宣傳、勞模工匠先進事蹟巡迴宣講等,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和勇於創新的文化氛圍。(縣總工會牽頭,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財政局、縣工信商務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文化和旅遊局、團縣委、縣婦聯、縣融媒體中心、縣社科聯配合)

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在全縣職前教育和職業培訓中進一步突出科學素質、安全生產、衞生健康等內容,構建職業教育、就業培訓、技能提升相統一的產業工人終身技能形成體系。支持建設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支持技工學校提升實訓能力。通過開展基本權益保護、安全生產、健康生活常識、勞動技能等知識培訓和科普活動,提高職工安全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深入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求學圓夢行動等,增加進城務工人員教育培訓機會。深入推進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完善產業工人技能評價方式。(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縣委組織部、縣工信商務局、縣教育體育局、縣農業農村科學技術局、縣衞生健康局、縣應急局、縣林草局、縣鄉村振興局、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縣科協、縣社科聯,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發揮企業家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示範引領作用。弘揚企業家精神,提高企業家科學素質,引導企業家做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推動者。鼓勵企業積極培養使用創新型技能人才,引導、支持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職業能力水平評價。發揮“科創中國”“學習強國—國家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服務平台”“技能強國—全國產業工人技能學習平台”等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的雙促進機制。加強產業工人隊伍網絡平台建設,推動做好快遞員、網約工、互聯網營銷師等羣體科學素質提升工作。(縣農業農村科學技術局牽頭,縣委組織部、縣工信商務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財政局、縣林草局、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縣科協、縣社科聯配合)

(四)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堅持傳統服務與智能創新相結合,線上服務與線下渠道相結合,深入推進“智慧助老”行動,以提升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為重點,提高老年人適應社會發展能力,方便老年人融入智慧社會,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強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依託健康教育系統,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機關、進養老機構、進家庭,每年組織開展老年健康宣傳週、健康講座等活動,利用傳統和新型媒體,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體育鍛煉、合理用藥、疾病防控、應急處置等健康知識,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優化互聯網醫療服務平台功能,充分利用社區老年人服務設施、科普園地、黨建園地等陣地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務。(縣衞生健康局牽頭,縣委宣傳部、縣委老幹部局、縣文化和旅遊局、縣科協、縣融媒體中心、縣社科聯,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實施銀齡科普行動。組建“七鄉銀髮”志願服務隊伍,組織開展“銀齡科普”行動,引導老科技工作者協會、老科技工作者聚焦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和“三個定位”發展目標獻智出力,貢獻“銀髮力量”。(縣委組織部牽頭,縣委宣傳部、縣農業農村科學技術局、縣衞生健康局、縣民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科協、縣社科聯配合)

(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進一步強化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對科教興國、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等戰略的認識,提高科學決策能力,樹立科學執政理念,深入開展“萬名黨員進黨校”活動,堅持黨員領導幹部理論宣講制度,強化學習教育培訓,推動全縣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進一步增強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領,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

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圍繞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建設目標,認真貫徹落實《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公務員培訓規定》,在學習強國雲南學習平台、雲嶺先鋒、雲南省幹部在線學習學院等平台學習科學素質課程,在黨校培訓課程設計中,常態化加強前沿科技知識和全球科技發展趨勢學習,突出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培養,增強把握科學發展規律的能力。大力開展面向基層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特別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鄉村振興重點地區幹部的科學素質培訓工作。(縣委組織部牽頭,縣委宣傳部、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科協,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在公務員錄用中落實科學素質要求。在公務員管理工作中落實科學素質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將科學信息、重大科技新成果等內容納入考核錄取體系”的要求,不斷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在公務員培養鍛鍊和任職考察中,強化科學素質、科學思維等要求並有效落實。(縣委組織部牽頭,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配合)

三、重點工程

圍繞硯山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提高供給效能,着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主體多元、手段多樣、供給優質、機制有效的全域、全時科學素質建設體系,實施四項重點工程。

(一)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不斷增強科技創新主體科普責任意識,充分發揮科技設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專項行動。支持和鼓勵職業學校、科研機構、企業等開發科普資源、開展科普工作。拓展科技基礎設施科普功能,鼓勵科研院所、職業學校、企業等開發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科普功能,鼓勵科研院所、職業學校實驗室等創新基地面向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鼓勵企業設立向公眾開放的科普場館或設施。(縣農業農村科學技術局牽頭,縣委宣傳部、縣工信商務局、縣教育體育局、縣財政局、縣科協、縣社科聯配合)

強化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完善硯山縣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表揚辦法。支持有條件的院士專家工作站、科技專家服務站、科普教育基地等機構打造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展示科技界優秀典型、生動實踐和成就經驗,激發社會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深入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堅守社會責任、自立自強、建功立業,成為踐行科學家精神的表率。增強科技人員科普能力,針對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科技創新方面熱點焦點問題,主動、及時、準確發聲。組建科普專家庫,引導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發揮自身專業優勢,面向社會開展科普創作和科技傳播。支持科研工作者將最新研究成果轉化為科普產品。(縣科協牽頭,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教育體育局、縣農業農村科學技術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衞生健康局、縣融媒體中心、縣社科聯配合)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優質科普內容資源創作和傳播能力,推進科普信息化建設。

實施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提升計劃。與推動全縣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同頻共振,在加大主流媒體宣傳的同時,全力探索“融媒體+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宣傳工作模式,大力發展新媒體科學傳播,加大科技宣傳力度,增設科普專欄,拓寬科普內容,通過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短視頻等方式向社會、向羣眾進行推送。有效整合傳統宣傳媒介,鼓勵在户外廣告、公共交通、景區景點、單位部門等宣傳欄、電子屏等各類宣傳媒介上增設增加科學傳播公益廣告,實現科普內容多渠道覆蓋傳播。(縣委宣傳部牽頭,縣農業農村科學技術局、縣文化和旅遊局、縣科協、縣融媒體中心、縣社科聯,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實施智慧科普建設工程。加強“科普硯山”建設,推進科普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強化需求感知、用户分層、情景應用理念,推動傳播方式、組織動員、運營服務等創新升級,利用現有資源構建科學傳播網絡平台。推動“科普中國”優質資源落地應用,完善電子科普櫥窗、科普e站等科普信息化載體建設,與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等深度融合。推動科普信息員隊伍建設,強化科普信息精準推送服務,依託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手段,採集和挖掘公眾需求數據,強化科普需求跟蹤分析,做好科普知識定向傳播。推動優質科普資源向邊遠少數民族村寨、鄉村振興示範村重點地區傾斜。(縣科協牽頭,縣委宣傳部、縣委網信辦、縣發展改革局、縣工信商務局、縣教育體育局、縣農業農村和科學技術局、縣民族宗教局、縣財政局、縣林草局、縣融媒體中心、縣社科聯,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三)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政府引導、多渠道投入機制,實現科普資源合理配置和服務均衡化、廣覆蓋。

加強對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統籌規劃。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使科普基礎設施建設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加大科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申報工作力度,不斷改善科普設施供給水平。建立完善科技館、科普基地、科普示範學校、科普e站等管理制度。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多元主體參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運行機制和模式,構建科普基地動態管理和長效激勵機制,提高科普服務質量和能力。推進符合條件的科技場館免費開放。(縣發展改革局牽頭,縣財政局、縣教育體育局、縣農業農村科學技術局、州生態環境局硯山分局、縣科協、各鄉(鎮)配合)

完善現代科技館體系。優化縣科技館展教設備規劃佈局,逐步提升縣科技館展教功能,構建服務科學文化素質提升的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以實體科技館為依託和基礎,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農村中學科技館為拓展和延伸,輻射基層科普設施的現代科技館體系。整合各級各類科普場館資源,支持開展科普活動、科普展教品創新研發,打造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體驗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學教育資源彙集的數字化科普平台。(縣科協牽頭,縣財政局、縣教育體育局、縣文化和旅遊局、州生態環境局硯山分局、縣社科聯配合)

大力加強科普基地建設。深化全國和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創建工作,對已有的省級科普基地進行分類提升或淘汰,推動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具有產業或學科特色的專題科普基地,鼓勵和支持各有關行業和部門建立科普研學實踐基地。開發和充實圖書館、文化館、地質公園、主題公園等場所的科普內容。(縣農業農村科學技術局牽頭,縣財政局、縣教育體育局、縣文化和旅遊局、縣應急局、州生態環境局硯山分局、縣科協、縣社科聯配合)

(四)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應急科普協調聯動機制,顯著提升基層科普工作能力,基本建成平戰結合應急科普體系。

建立應急科普宣教協同機制。建立橫縱全覆蓋的`應急科普宣教體系。完善硯山縣應急科普宣傳體系,組建專家委員會。推動各級各部門建立應急科普部門協同機制,有效整合各級宣傳資源融入,堅持日常宣教與應急宣傳相統一,納入各級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整體規劃和協調機制。提升媒體和媒介宣教能力,強化與相關部門合作,儲備和傳播優質應急科普內容資源,常態化開展傳染病防治、自然災害應急避險、自採誤食有毒野生菌、食用毒性中藥材的科學預防和應急處置等主題科普宣教活動,全面推進應急科普知識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機關。突發事件狀態下,各級各部門密切協作,統籌力量直達基層開展應急科普,及時做好政策解讀、知識普及和輿情引導等工作。提升應急管理人員和媒體人員的應急科普能力,將科普與輿論引導、政策措施宣傳結合,規範發聲渠道,闢除虛假信息,減少信息過載。及時跟進媒體輿論,圍繞公眾關切和突發事件,針對謠言快速發聲、澄清事實,正確引導輿論,維護社會穩定。(縣應急局牽頭,縣委宣傳部、縣工信商務局、縣教育體育局、縣農業農村科學技術局、縣衞生健康局、縣林草局、縣氣象局、縣科協、縣融媒體中心、縣社科聯,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健全基層科普服務體系。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羣服務中心(站)、農村科技活動室、中國小科技活動室等為陣地,以基層科協“三長”隊伍為骨幹力量,以志願服務為重要手段,組建縣級組織落實的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基層科協組織力提升改革,推動科協組織向基層延伸,分類推進企業、園區、社區等基層科協組織建設,擴大對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完善科技志願服務管理制度,推動學校、醫院、企業和社會組織等組建科技志願服務隊,推進科技志願服務專業化、規範化、常態化發展。深入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組織符合條件的鄉(鎮)積極申報實施科普示範社區、社區科普學校等建設,探索建立基層科普展覽展示資源共享機制。(縣科協牽頭,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工信商務局、縣教育體育局、縣農業農村科學技術局、縣文化和旅遊局、縣衞生健康局、縣應急局、縣林草局、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縣紅十字會、縣社科聯,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深入開展重點科普活動。圍繞“三個定位”、“六大戰役”、生物多樣性、碳達峯碳中和等知識宣傳普及,積極開展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科技活動周、雙創活動周、食品安全宣傳週、全國科普日、防災減災日、公眾科學日等活動。充分發揮各級文藝小分隊、科普工作隊、志願服務隊、宣傳媒體等資源力量,融入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注入現代氣息和時代元素,努力創新科普活動形式,注重活動互動性與實效性,推出更多接地氣有人氣受歡迎的科普活動,增進公眾對科技發展的瞭解和支持。(縣委宣傳部牽頭,縣發展改革局、縣工信商務局、縣教育體育局、縣農業農村科學技術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民族宗教局、縣公安局、縣民政局、縣司法局、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自然資源局、州生態環境局硯山分局、縣文化和旅遊局、縣衞生健康局、縣應急局、縣林草局、縣氣象局、縣婦聯、縣科協、縣社科聯,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加強科普隊伍建設。建立科普人才培養、使用和評價機制。大力發展科普場館、科普基地、新媒體科普、科普研究等領域科普人才隊伍。支持年富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科技人才從事科普工作,打造一支科普兼職隊伍。面向城鎮、社區、農村、學校、企業等領域,廣泛吸納科技工作者加入縣科普志願服務隊。不斷鞏固基層科協組織力“3+1”試點工作成果,把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副主任)、學校校長、醫院院長、企業負責人等吸納進基層科協組織兼職、掛職。(縣科協牽頭,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發展改革局、縣工信商務局、縣教育體育局、縣財政局、縣農業農村科學技術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社科聯,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

四、組織實施

(一)組織保障

縣人民政府領導《硯山縣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xx—2025年)》(以下簡稱《科素實施方案》)落實工作,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將《科素實施方案》有關任務納入本部門本系統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結合工作職能職責,明確一位領導主抓,一名相關業務人員負責日常工作,確保涉及本領域的全民科學素質工作任務落到實處。縣科協要充分發揮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綜合協調作用,做好溝通聯絡,會同有關方面共同推進全縣科學素質建設工作。

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領導當地全民科學素質落實工作,要把科學素質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本鄉(鎮)總體規劃,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各鄉(鎮)科協牽頭推進《科素實施方案》落實工作,完善科學素質建設工作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全面推進科學素質建設工作。

(二)機制保障

完善目標責任機制。縣考核辦將科學素質建設納入目標責任考核,形成逐級負責、層層落實的工作局面。縣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會議,協調推進工作落地見效。

完善表揚激勵機制。根據國家和省、州有關規定,對在全民科學素質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揚,積極舉薦優秀科普組織和科技工作者參與國家和省、州科技、科普獎項評選。

完善監測評估體系。健全完善我縣公民科學素質工作年度考評制度和考核細則,確保工作任務和目標落實。

(三)條件保障

加強政策支撐。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州有關科普專業技術職稱評定的政策要求,探索將科普人才列入各級各類人才獎勵和資助計劃。

加強經費保障。將科普經費按照標準納入縣級財政預算。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統籌考慮和落實科普經費。提倡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等設立科普基金,資助科普項目,開展科普服務。

五、工作進度

啟動實施。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做好《科素實施方案》的宣傳、落實工作。

全面實施。2022—2024年,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力度,抓好監測評估,針對薄弱環節,解決突出問題,着力推進各項重點任務全面完成。

總結評估。2025年,組織開展終期檢查,對“十四五”期間科學素質建設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和評估。

全民素質提升方案2

全面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xx-2035年)》(國發〔20xx〕9號)《江蘇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20xx-2035年)》(蘇政發〔20xx〕75號)等文件精神,根據《泰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立足泰州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十三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開展情況

“十三五”以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深入實施《泰州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xx-20xx年)》(泰政發〔20xx〕124號),緊扣“強富美高”總目標,積極推動公民科學素質提升,圓滿完成了“十三五”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機制不斷健全。定期召開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強化責任落實,積極推進工作。加強公民科學素質監測評估,20xx年全市具備基本科學素質公民比例達12.6%,較2015年提高4.6個百分點。將科普專項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並穩定增長,20xx年全市人均科普經費達3.8元,較2015年提高59%,有力保障了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深入實施。

重點人羣科學素質行動有力推進。舉辦機關幹部高端科普報告會10餘場次,對近2萬名公務員進行在職培訓,公務員網絡培訓覆蓋率達100%。開展“科普惠農”“送科技下鄉”等科技服務活動,培訓農民技術骨幹和職業農民6萬多人;組織600多名農技專家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累計惠及農民20餘萬人。開展城鎮職工幫扶就業技能培訓,培訓人數5萬多人;積極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15萬人取得資格證書或晉升高級職稱。組織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20餘萬名青少年學生參加科技創新大賽、“金鑰匙”科技競賽、高校科學營等活動;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評選表彰活動,將科創類特長生納入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範圍。

科普示範體系持續完善。“十三五”期間,創建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2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4個、省級37個、市級88個,市級科學教育綜合示範學校46所,市級科普惠農服務站56家。泰州市科技館建成並對公眾免費開放,成為全市開展科學素質提升工作的主陣地,累計接待羣眾超90萬人次。

科普供給能力明顯提升。拓寬科普傳播渠道,推進“科普中國”APP應用,開辦《科普新説》科普欄目,依託“微泰州”“我的泰州”等新媒體平台推送科普知識,不斷滿足羣眾個性化科普需求。豐富科普活動載體,以科普宣傳週、科普日、全民閲讀日等為契機,廣泛開展羣眾性科普活動,推動科普活動進學校、進社區(村)、進機關、進企業、進軍營。提升應急科普能力,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新形勢,開展“防控疫情、科普先行”系列活動,科學宣傳防護知識。壯大科普服務隊伍,成立了“市—市(區)—鄉鎮(街道)”三級科普志願者服務組織,全市科普志願者達1.8萬人。

當前我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與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全市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與省內其他發達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二是推進重點人羣特別是婦女、兒童和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的工作方法有待進一步創新;三是科學素質工作投入和保障力度不足,各類人才從事科普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科普活動品牌影響力和創新性有待提高,科普專項經費保障仍待加強;四是社會化科普工作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優質科普資源有效供給不充分,科技資源科普化方式有待拓展,存量優質科普資源社會化服務動力不足,科學理性的社會氛圍還不夠濃厚等等。

二、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為主線,以深化科普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着力構建社會化協同、智慧化傳播、規範化建設的公民素質建設新生態,積極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努力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為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泰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二)總體目標

2025年目標:圍繞“致力民生、聚力轉型”兩大主題,做實“富民、惠民、安民”三篇民生文章,全面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城市轉型提級”兩大行動,擦亮“健康名城、幸福泰州”城市名片,力爭到2025年,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組織實施、體制機制、條件保障等體系更加完善,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的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公平普惠,科學家精神在社會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發展更加協同,公民科學文化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達19%,全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

2035年遠景目標: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水平全面提高,城鄉、區域之間發展差距顯著縮小,科普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科普服務社會治理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科普公共服務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提升,科學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創新生態建設實現新發展,全面構建起開放合作、共建共享的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新格局,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泰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三、重點任務

“十四五”時期,突出“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工作主題,以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老年人以及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等人羣為重點,着力實施五大提升行動、推進五項工程建設,推動科普理念、科普內容、傳播方式、服務模式等方面全面創新,構建完善主體多元、手段多樣、供給優質、機制有效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體系。

(一)實施五大提升行動

1.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堅持立德樹人,將科學精神弘揚、科學素質培養貫穿中國小校育人全鏈條。激發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強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育一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羣體,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市夯實人才基礎。

(1)提升學校科學教育水平。加強學齡前兒童科學啟蒙教育,在幼兒園保教工作中融入科學啟蒙和生活技能教育內容。深化義務教育階段科學課程教學改革,引導變革教學方式,倡導啟發式、探究式、開放式教學,保持學生好奇心,激發求知慾和想象力。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在內的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將綜合實踐能力納入學生學業質量標準進行考核。在普通高中科學與技術領域課程標準中明確學科和學業質量要求,普通高中要開齊通用技術課,開設科學教育選修課,廣泛開展科學創新與技術實踐跨學科探究活動。完善科學教育質量評價和青少年科學素質監測評估,將中國小校科學教育活動納入學校工作考核內容。推動科學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加強農村中國小校科學教育設施建設和配備。到2025年底,扶持建立10個引領全市青少年科學教育的'“名師工作室”、命名60所“科學教育特色學校”、培育100箇中國小“優秀科技社團”。推進高等教育階段科學教育。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加強中高等職業學校科技創新教育,支持在校學生開展創新型實驗、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項目,大力開展各類科技創新實踐,增強學生創新能力、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團市委、市科協等;各市(區)人民政府,泰州醫藥高新區管委會,以下均含、不再重複列出)

(2)推進校內外科學教育合作。實施館校合作行動,引導中國小校充分利用科技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科普陣地,廣泛開展各類科學教育實踐活動。充分利用中國小課後服務,廣泛開展科技類實踐活動,鼓勵學校邀請家長共同參與、協同育人,豐富課後服務的形式與內容,探索利用校外資源開展實踐研學活動的新模式;培育一批“青少年科普研學基地”,促進校內科學教育與校外科普活動有效銜接。廣泛開展科技專家進校園、科技館資源進校園、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科學調查體驗、少年科學院等活動,普及科技創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地質礦產、防災應急、身心健康等知識。(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團市委、市科協等)

(3)拓展青少年科學教育方式。構建完善新時代科學教育培養機制,持續開展“泰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評選,積極組織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金鑰匙”科技競賽、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賽和“領航杯”教育信息化應用能力提升實踐活動,擴大活動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引導全市青少年心懷科學夢想、樹立創新志向、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辦好“名師空中課堂”“雲上科學課堂”等在線教育平台,引導青少年正確合理使用互聯網信息資源。推動科學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加大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向農村的傾斜力度,面向農村特別是農村青少年兒童開展科普教育、科技創新指導、心理疏導、應急避險技能培訓等科普志願服務。加強家庭科學教育傳播渠道及方法創新,把科學家教納入“五好家庭”等評比標準。(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應急局、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等)

(4)提高教師科技創新教育能力。將科學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作為教師培養重要內容,加強新科技知識和技能培訓。在中國小校教師年度培訓中融入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提高中國小教師科學素質。舉辦高校青年教師學術沙龍,助力青年教師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提升。規範科技教育輔導員培訓、管理,每年培訓科技輔導員200人,每年評選表彰“中國小優秀科技輔導員”20人。加大對學校專兼職科技輔導員的支持力度,在職稱評定、待遇享受、評價考核、激勵獎勵、外出培訓、繼續教育、帶隊參加活動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等)

2.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提升科學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能水平為重點,提高農民文明生活、科學生產、科學經營能力,培育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1)完善農村科普服務體系。建立完善以家庭農場主、合作社帶頭人、農村實用人才、鄉土人才為主體,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為主導,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技協等社會組織為重要力量的新型農村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全面推進科普助力鄉村振興,培育發展一批科普惠農服務站、科技推廣示範基地、科技服務超市等農村科技社會化服務載體平台,整合涉農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社會優勢資源,組織動員農業科技工作者為基層農業生產、農村發展提供指導和支持,有效打通技術應用“最後一公里”。支持農技協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社會化組織融合發展,推廣科技小院、專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模式。充分發揮“科技鎮長團”的作用,支持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技協等通過建立示範基地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科協等)

(2)實施農民職業技能培訓。面向服務農業農村的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農技推廣人員、農技協領辦人、家庭農場主、合作社帶頭人、農村實用人才、鄉土人才等羣體,分類分層次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學歷教育和小農户科學素質培訓,提升農民科學素質與生產經營能力,每年培育高素質農民1.2萬名,其中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800名。實施農村婦女科學素質提升計劃,重點開展農村電商技能人才培訓,幫助農村婦女參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婦聯、市科協等)

(3)加強農村科普與科技服務。在全國科普日、科普宣傳週、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院士專家科普行”等科普活動中,充分發揮各級學會(協會)等社會組織的作用,普及綠色環保、衞生健康、防災減災、應急避險、移風易俗等科學理念和科技知識,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推動農民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實施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組織農技推廣人員包村聯户,每年組織400名農技員進村入户開展技術指導,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完善移動端傳播體系,開發創作一批通俗易懂、適合農民生產生活需求的科普作品,加強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持續提升農村基層科普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衞生健康委、市應急局、市氣象局、市科協等)

3.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提升技能素質為重點,提高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更好服務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1)構建科學教育培訓體系。按照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建設要求,加快推進職業培訓市場化、社會化、多元化改革,建立各類主體平等競爭、產業工人自主參加、政府購買相關服務的技能培訓機制,形成覆蓋廣泛、形式多樣、運作規範,企業、院校、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職業培訓和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在職前教育、職業培訓、考核鑑定中融入綠色發展、安全生產、防災減災、心理健康等科學素質內容。引導支持企業、社會組織等加大職業教育和培訓投入,發揮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泰州技師學院、泰州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主渠道作用,培養高技能人才,提升技師學院教學質量和水平,打造校企發展共同體。(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衞生健康委、市應急局、市總工會、市科協等)

(2)實施產業工人科技教育培訓。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完善繼續教育制度,提升綜合素質和創新創造能力。免費為產業工人中低收入羣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脱貧服務,每年培訓新生代農民工1000人。加大進城務工人員職業培訓力度,深入推進“求學圓夢”行動,每年幫助1500名農民工和一線產業工人提升學歷等級,促進進城務工人員提高科學素質、增強就業本領、提升生活品質。深入推進“公益培訓企業行”活動,支持技工院校面向企業職工、就業重點羣體大力開展技能培訓,加強校企合作,高質量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強化高危行業和中小企業一線作業人員以及農民工的安全培訓。(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應急局、市總工會等)

(3)提升產業工人科學操作技能。全面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促進職工賦能成長,廣泛開展羣眾性職工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打造“技能泰州”競賽品牌,組織開展“百行千企”職工崗位練兵競賽、創新創業大賽、巾幗建功、創新方法大賽等技能競賽,組織開展泰州市技能大師工作室、企業首席技師評選活動。每年培養培訓6萬名技能勞動者、6000名高技能人才,評選20名企業首席技師,建設5個技能大師工作室。(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應急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等)

(4)營造崇尚創新創造的社會氛圍。深入開展“中國夢·勞動美·幸福路”主題教育,在產業工人中大力宣傳新發展理念,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提高企業家科學素質,引導企業家踴躍探索引領創新發展、推動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探索建立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的共贏機制。(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市科協等)

4.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提升老年人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為重點,提高老年人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增強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1)提高老年人科技素養。按照個體互助與組織推進相結合、自發分散與統一集中相結合、基本保障與按需服務相結合的原則,向老年人普及智能技術知識與技能,讓廣大老年人更好更快適應並融入智慧社會。推動“百姓社區科普大學”品牌建設,依託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等社會組織,壯大“科普講師團”“科普藝術團”隊伍,按需設課、互動教學,提升老年人科學素質,到2025年各地實現“百姓社區科普大學(老年科技大學)”全覆蓋。(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科協等)

(2)加強健康生活科普服務。加大對老年人科普宣傳力度,針對醫療健康、心理輔導、智能信息、應急處置、反網絡謠言、反詐騙等專題開展科普活動,各級各類媒體有針對性地加強宣傳,引導老年人科學健康生活。組織各類科技志願服務團隊深入社區(村),加強老年常見病和慢性病健康防治、反詐騙等科普知識宣傳,常態化開展助老類科技志願服務活動,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衞生健康委、市體育局、市婦聯、市科協、市廣電台等)

(3)實施銀齡科普行動。發揮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等基層“五老”的智力優勢,堅持自願參加、就地就近、量力而行、主動作為的原則,組建理論宣講、文化服務、科技科普等志願服務隊,以講座報告、技術服務、技能培訓、健康諮詢等形式開展科普活動,持續放大“名老專家科普講壇”品牌效應,打造富有特色、喜聞樂見的科普志願服務活動品牌。(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衞生健康委、市婦聯、市科協等)

5.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進一步強化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對建設科技強國、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的認識,提高科學決策能力,樹立科學執政理念,增強現代化治理能力,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

(1)拓展教育培訓內容。把提高科學素質作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規劃的重要內容,市、市(區)兩級黨校、行政學院要將科學教育的內容列入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班次和課時,突出科學理論、科學方法、科技知識培訓以及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的培養。在學習型機關建設中注重培養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將新發展理念、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思想、國家科技發展中長期規劃等內容作為重要內容,切實增強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科學決策的能力。(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市科協等)

(2)創新學習平台載體。用好“學習強國”“科普中國”“泰州市幹部在線學習中心”等平台,創新開展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教育培訓,擴大優質科普資源覆蓋面,滿足多樣化學習需求。深入開展科技科普教育,通過科學家精神宣講、院士專家科普報告以及實地考察科技場館、科研場所、企業等多種方式,鼓勵引導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積極參與科普活動、參加科技志願服務,帶頭講科學、學科學,弘揚科學精神。(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科協等)

(3)強化考核激勵措施。健全乾部考核評價機制,在黨政領導幹部、企事業單位負責人選拔任用和公務員錄用考試中增加科學素質內容,引導激勵其學習科技知識、提升科學素質。發揮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在提升全民科學素質中的引領示範作用,對有突出貢獻的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予以適當獎勵激勵。(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科協等)

(二)推進五項工程建設

1.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不斷增強科技創新主體科普責任意識,充分發揮科技設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1)健全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加大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推進力度,優化整合科技資源,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以及社會團體之間聯絡協作,促進科技資源更好轉換為科普產品資源進行推廣和使用。建立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協調機制,支持科技人才參與科技資源科普化工作,引導各行業科技人才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公共科技資源、開發優質科普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協等)

(2)推進科技資源科普化建設。遵循應享盡享、優質高效、安全有序的原則,拓展科學儀器設備等科技條件資源和科技創新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科技載體資源的科研科普功能,支持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社會研發組織將大型實驗室、科研設施設備轉化為科普設備和科普基地,面向社會開放。實施學術資源科普化工程,提高非涉密科技成果、學術交流成果向科普資源轉化的效率。鼓勵相關單位設立科普工作崗位,增強科研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科普產業發展,開展“產業+科普”行動,注重培育和壯大本土科普產品研發生產企業。(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等)

(3)增強科技工作者社會責任。引導各行業科技工作者開放公共科技資源、開發優質科普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加強科研誠信和科技倫理建設,深入開展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等主題宣傳教育、榜樣示範活動,打造一批科學家精神家園培育基地,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弘揚科學精神、堅守社會責任。加強科學傳播專家隊伍建設,培育高層次科技志願服務者和組織。鼓勵支持高端科技人才開展高新技術科普報告,加強科普方法和科學傳播能力等培訓,培育更多優秀科普創作者和科普傳播者。(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協等)

2.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優質科普內容資源創作和傳播能力,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建設即時、廣泛、精準的信息化全媒體傳播網絡,服務數字化社會建設。

(1)加大科普創作支持力度。加大科普創作人才培養,支持科研人員開展科普創作,鼓勵文藝工作者跨界從事科普創作,圍繞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題材和重大科技成果,以科幻、動漫等形式開展科普作品創作。組織開展優秀科普作品評選、科普公益作品創作大賽等活動,到2025年,評選20部優秀科普公益作品。繁榮科幻創作,推動有條件的高校和中國小校成立科幻創作社團組織。開展優秀科普作品全民閲讀活動。(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團市委、市科協、市廣電台等)

(2)提升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進一步推動建立科普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加大科普資源集成、開發和配送力度,推動“科普中國”等優質資源的落地運用,切實提升科普資源科學性、趣味性、體驗性。加強科學傳播載體建設,推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實現跨媒體、跨終端科學傳播。組織開展媒體從業人員科學傳播能力培訓,提升大眾傳媒從業者的科學素質和科學傳播能力。(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衞生健康委、市應急局、市氣象局、市科協、泰州日報社、市廣電台等)

(3)推進科普數字化發展。強化科普信息落地應用,與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深度融合,鼓勵扶持新建科普基礎設施搭建5G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化平台,重點佈局人工智能、遠程醫療、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普場景應用;鼓勵支持已有科普基礎設施積極融合應用新技術手段,開展科普需求感知分析、用户分層、情景應用,針對不同區域、行業、年齡人羣開展科普資源內容精準推送、智慧服務,推動傳播方式、組織動員、運營服務等創新升級。(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科協等)

3.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政府引導、多渠道投入的機制,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服務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

(1)統籌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按照普惠共享、分類施策、精準泛在、協同增效的要求,構建以綜合性科技場館為龍頭,專業科普場館、數字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為骨幹,各類科普教育基地為支撐,基層科普設施為補充的科普基礎設施體系。政府在切實履行科普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兜底責任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建立健全市場化運行的多方參與、多元投入、上下聯動的保障體系。(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體育局、市氣象局、市科協等)

(2)加強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提升泰州市科技館運行質態和社會效益,推動有條件的市(區)建設綜合性科技館。支持實體科技館提升服務水平,匯聚科學教育、科學家精神教育、前沿科技體驗、公共安全健康教育等功能。常態化開展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農村中學科技館等科普場館內的展品更新、巡展換展,持續推進數字科技館建設迭代升級,突出服務便捷可及、優質普惠,與實體科技館差異互補、協同增效,提升“全天候”科普服務能力。鼓勵有條件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社會組織興建各類專業科普場館,完善科普服務功能,提供分眾化、特色化科普展教服務。(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協等)

(3)加強科普教育基地建設。研究制定《泰州市科普教育基地認定管理辦法》,鼓勵支持自然資源規劃、生態環境、水利、衞生健康、應急、市場監管、住房城鄉建設、氣象等部門(單位)建立專業科普教育、研學基地,加強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情教育、人類社科等各類科普基地間交流協作。推進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規劃館等公共科學文化設施拓展科普服務功能、豐富科普活動內容。引導促進公園、車站、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強化科普服務功能。利用既有工業遺產和閒置淘汰生產設施,開發建設科技博物館、工業博物館、安全體驗場館和科普創意園。到2025年,新認定市級科普教育基地30家以上,爭創一批國家級、省級科普教育基地。(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衞生健康委、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氣象局、市科協、市社科聯等)

(4)推進科普基礎設施普惠開放。構建“館校結合”長效機制,推動科技館和科普基地的優質科普資源、活動、項目與學校科學教育雙向互通。加強公益性引導,支持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科技社團的科普場館面向公眾有序開放,鼓勵經營性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面向公眾優惠開放,節假日期間對中國小生免費開放。支持開展關愛弱勢羣體的公益科普活動。推動科普展陳資源、科教活動、數字科普資源入駐各級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場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衞生健康委、市應急局、市氣象局、市總工會、市婦聯、市科協等)

4.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應急科普協調聯動機制,顯著提升基層科普工作能力,基本建成“平戰結合”應急科普體系。

(1)建立應急科普聯動機制。將應急科普宣教納入各級政府突發事件應急工作體系,構建應急科普部門聯動機制,建立應急科普宣教資源數據庫。提升應急管理人員和媒體人員的應急科普能力,對突發生態環境、衞生健康、防災減災等重大事件社會輿情進行智慧化、網絡化監督引導,及時做好政策解讀、知識普及和輿情引導等工作,引導公眾科學認識和積極防範突發事件。有效開展防災減災、應急避險等主題科普宣教活動,統籌各級各類資源和力量直達基層。(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衞生健康委、市應急局、市氣象局、市總工會、市婦聯、市科協等)

(2)健全基層科普服務網絡。健全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基層科普組織,切實發揮各級教育、醫療衞生、農業技術推廣等領域的機構負責人和企業家在基層科技工作者隊伍中的引領作用。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羣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站)等場所建設科普陣地,推廣科技志願服務、主題科普活動等科普服務“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推動科普資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依託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科技媒體、社會組織等組建科技志願服務團隊,大力發展科技志願者和科普信息員隊伍,加強基層專兼職科普人員能力培訓,推進科技志願服務專業化、規範化、常態化發展和精準化對接,完善科技志願服務表彰激勵等制度。(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科協等)

(3)提升基層科普供給能力。積極推進國家、省級科普示範市、區創建,紮實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創新基層科普支持方式,加大資金統籌,合理保障基層科普公共服務有效投入。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和生活生產技能,持續廣泛開展全國科普日、科普宣傳週、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公民科學素質大賽等各級各類主題科普活動,大力培育各領域特色科普品牌活動,年科普活動覆蓋面達到常住人口的85%以上。(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市衞生健康委、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體育局、市氣象局、市科協等)

5.科學素質開放合作工程

拓展科學素質建設交流渠道,搭建開放合作平台,推進科技科普交流合作。

(1)拓展合作空間。充分調動社會各方積極性,聚焦科技賦能產業、科普惠及民生等重大議題,促進科學技術與人文文化相互滲透、協調發展。推動科技場館、科技志願服務、青少年科技創新等方面的交流,構建多層次、寬領域、廣範圍科普合作模式。主動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積極舉辦“科技·人才活動周”等重大科技交流合作活動,以科技創新合作的高水平促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邁上新台階。(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科協等)

(2)實現共建共享。加強區域科普資源協同發展,在創新方法、科普資源共享、科普人才交流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常態化的區域科普合作交流機制。深化與省內其他地區的合作交流,依託省內場館體系資源,在共建共享中提升科普資源供給能力。聚焦國內其他地區的優秀科普項目、科普活動和科普資源,做大做強“院士專家泰州行”“鳳城科技大講堂”等高端科技交流與學習活動品牌,助力公民科學素質有效提升。(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科協、市廣電台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將本方案有關任務納入相關工作規劃和計劃,認真履職、協同配合。各地負責本地區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組織實施,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定期研究部署,提供支持保障,強化監督檢查。

(二)注重監測評估。完善全民科學素質工作評估機制,落實國家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標準,定期開展公民科學素質監測評估、科學素質建設能力監測評估,把監測和評估結果作為提升科普事業發展的重要依據。強化督促檢查與工作交流,查找薄弱環節,解決突出問題,全面推進各項重點工作。健全分類指導機制,指導各地強化組織、機制和條件保障,立足實際開展社會化、信息化、規範化、特色化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三)保障經費投入。各級財政按照規定安排經費支持科普事業發展,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科普經費保障機制。市各有關部門統籌考慮和落實科普經費。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通過捐款捐贈、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投入,促進公民科學素質發展資金來源多元化。

全民素質提升方案3

根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xx-20xx-20xx)》和省、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政策法規、隊伍建設與檢測評估實施方案》,按照《武義縣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意見》的要求,“政策法規、隊伍建設與檢測評估”工作由縣科技局會同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發改局、縣教育局、縣財政局、縣人勞社保局、縣農業局、縣文廣新局、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縣科協等單位共同推進。為了做好該項工作的實施,在徵求相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提出如下方案。

一、總體目標

根據“政策法規、隊伍建設與檢測評估”工作的任務和要求,結合武義實際情況,期間主要推動的工作包括:

1、促進科學發展觀在全縣的樹立和落實。結合武義實際,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明確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及公民在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建設中的職責定位。倡導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2、推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以重點人羣科學素質行動帶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高,營造有利於科學素質行動建設專、兼職人才和志願者隊伍發展的良好環境。

3、做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建設監測指標建立工作,並按此指標對有關工作開展評估。

二、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研究提出促進科普事業發展的政策。

1、完善有關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政策,明確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及公民個人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的責任、權利和義務。貫徹落實《科普法》,穩定和加強專業科普隊伍建設;繁榮科普創作和加強科普讀物的出版發行;鼓勵和扶持公益性科技服務事業發展;打擊封建迷信和偽科學犯罪活動。做好科普政策研究。(縣科技局、科協牽頭,各成員單位參與)

2、制定科普工作表彰獎勵制度。對在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可與晉升工資、評定職稱、授予榮譽稱號等掛鈎。(縣委組織部、縣人勞社保局、縣科協、縣財政局)

3、加強新時期的科普理論研究,建立調查研究制度,提高科普水平,對科普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特點,進行認真研究,提出相應的對策。(縣委宣傳部牽頭,各成員單位參與)

4、提出加強科普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和措施,包括繁榮科普創作、提升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強化科技工作的公共服務職能、加強重大科技成果的科普宣傳、建設科普人才隊伍等,全面提高我縣的科普能力。(縣委宣傳部、縣科協牽頭,各成員單位參與)

(二)推動高水平的科普人才隊伍建設。

1、培養專業化人才,發掘兼職人才,加強科普相關理論研究,為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提供專業知識及理論支撐。(縣人勞社保局、縣科技局牽頭,有關成員單位參加)

2、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和進修活動,加強業務學習,全面提升在職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人員的科學素質和業務水平。(縣科協牽頭,各成員單位參與)

3、建立有效激勵機制和相應措施,充分調動在職科技工作者、大學生、研究生和離退休科技、教育、傳媒工作者等各界人士參加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專業和技術特長,形成一支規模宏大、素質較高的兼職人才隊伍和志願者隊伍。(縣科協、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

4、對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組織予以表彰和獎勵。增強科技界的責任感,支持科技專家主動參與科學教育、傳播與普及,促進科學前沿知識的傳播。(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人勞社保局、縣科技局、縣科協、縣教育局、縣財政局)

5、建設一支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宣傳在內的具有一定專業知識水平和科普工作能力的“三下鄉”科普人才隊伍,以適應新時期農村對於科普知識的新需求。(縣科技局、縣科協牽頭,有關成員單位參加)

6、各專業學會建立加強各自科普隊伍建設,落實任務,積極開展以本學科專業的科普活動。(縣科協)

7、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發揮其在技術培訓、示範推廣、技術服務等方面的科普功能。積極發展農函大和成人的文化技術學校教育,組織開展農民科技培訓。(縣農業局、縣科協)

8、繁榮科普創作。廣泛組織科普創作隊伍,着力撰寫、編輯、製作一批高品位的科普作品。(縣文廣新局、縣教育局)

(三)建立和完善科普監測評估體系。

1、根據國家《公民科學素質基本標準》,結合我縣縣情和我縣的實際情況,借鑑周邊縣(市)的相關經驗和成果,圍繞公民生活和工作的實際需求,提出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科學素質內容,為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導。(縣科技局、縣科協牽頭,有關成員單位參加)

2、推動我縣公民科學素質狀況和《科學素質綱要》實施的監測指標體系的建設工作,委託有關監測評估機構對我縣公民科學素質狀況和《科學素質綱要》實施情況進行試評估。(縣科技局、縣科協牽頭,各成員單位參與)

3、認真開展我縣的科普統計工作。準確地掌握我縣科普資源概況和配置狀況,為政府科普管理工作提供基礎性數據。

全民素質提升方案4

為進一步做好“十四五”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1〕9號)(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安徽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皖政辦祕〔2021〕121號)以及《阜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阜陽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的通知》(阜政辦祕〔2022〕20號)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十四五”時期全區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年均增長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到2025年力爭達到12.5%,公民科學素質在城鄉、人羣等方面存在的差異進一步縮小。科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科普為民惠民助力基層社會治理能力進一步增強,協同推進的社會化科普格局基本形成,尊重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

二、重點任務

(一)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培養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將科學精神融入中國小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大力開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活動。深入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提升中學生五項學科競賽水平。拓展青少年科技活動交流渠道,大力開展機器人競賽、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高校科學營等各類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擦亮潁東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品牌。廣泛開展科技節、科技小發明(小製作)等科學教育活動,打造一批科技創新教育優秀學校。實施館校合作行動,引導中國小充分利用科技館、博物館、創新館、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場所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鼓勵高專(職)院校學生開展創新型實驗、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項目,積極參加各類科技創新創業賽事。(區教育局、區科技局、區科協、各鄉鎮街道負責)

2.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將科學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作為重要內容,加大對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的培訓力度,深入開展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和“送培到基層”活動。充分發揮區科協所屬學會(協會)作用,加強科技輔導員隊伍建設,探索建立科技輔導員專業水平認證機制。(區教育局、區科協、各鄉鎮街道負責)

(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3.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等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訓計劃和農村婦女素質提升計劃,培養一批經營管理型、專業生產型和技能服務型高素質農民。舉辦面向農民的技能大賽、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知識競賽等。(區委宣傳部、區科技局、區農業農村局、區婦聯、區科協、各鄉鎮街道負責)

4.助力鄉村振興。推深做實農業領域“雙招雙引”,積極引進農業農村科技、生產經營等方面人才。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開展科技示範。引導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社會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設施導入小農户經營,助力“兩強一增”行動。(區科技局、區農業農村局、區鄉村振興局、區科協、各鄉鎮街道負責)

(三)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5.實施技能創新行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開展最美職工、巾幗建功等活動。建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統籌利用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公共實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等,發現、培養高技能人才。組織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等羣眾性技術創新活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區人社局、區科技局、區總工會、區婦聯、團區委負責)

6.提升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加大對農村轉移勞動力技能培訓力度,提升就業能力。(區人社局、區教育局、區科技局、各鄉鎮街道負責)

(四)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7.開展老年人科普宣教活動。實施智慧助老行動,普及智能技術知識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獲取、識別和使用能力,有效預防和應對網絡謠言、電信詐騙等。開展健康大講堂、老年健康宣傳週等活動,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機構、進家庭,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合理用藥、應急處置等知識,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區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鄉鎮街道負責)

8.實施銀齡科普行動。積極開發老科技工作者人力資源,發展老年協會、老科協等社會組織,充分發揮老專家在諮詢、智庫等方面的作用。發展壯大老年科技志願服務組織,吸納更多優秀老專家加入科普宣講團、科普中國信息員隊伍,在社區、農村科普中發揮積極作用。(區科協、區民政局、區衞健委、各鄉鎮街道負責)

(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9.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把科學素質教育納入黨校(行政學院)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學習強國”“安徽幹部教育在線”等學習平台,打造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提升科學素質的“身邊課堂”。(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區科協負責)

10.落實公務員考核錄用科學素質有關要求。不斷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在公務員錄用考試和任職考察中,強化科學思維、科學素養、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鼓勵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帶頭參與科普活動,宣傳國家科技政策,為推動形成崇尚科學、鼓勵創新的社會文化氛圍作出積極貢獻。(區委組織部負責)

(六)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

11.促進科技資源向科普資源轉化。支持引導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利用科技資源開展科普,及時普及重大科技成果。拓展科技基礎設施科普功能,推動各類創新基地面向社會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探索建立“產業+科普”模式,推動科普事業與科普產業融合發展。(區發改委、區經信局、區科技局、區教育局、區科協、各鄉鎮街道負責)

12.強化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深入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創新爭先行動等。鼓勵各類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承擔單位和人員加強科普工作。落實將科普工作實績作為科技人員職稱評聘條件等要求,開展科學傳播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工作。(區科技局、區人社局、區科協、區委宣傳部、各鄉鎮街道負責)

(七)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13.實施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提升計劃。鼓勵公共交通、户外電子屏、樓宇電視等各類媒介增加科學傳播公益廣告內容。鼓勵團隊及個人利用自媒體平台開展專業科學普及。加大對優秀原創科普作品的支持力度,吸引和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科普作品創作。(區委宣傳部、區科技局、區文旅體局、區科協、各鄉鎮街道負責)

14.推進智慧科普建設。加強“數字科普”建設,開展科普數字化賦能,提升科普服務精準度。加快科普信息化終端設備佈局,與智慧教育、智慧城區、智慧社區等深度融合。(區數據資源局、區教育局、區民政局、區科協、各鄉鎮街道負責)

(八)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15.創新現代科技館體系。推進校園科技館、鄉村社區科普活動室建設,鼓勵企業、行業部門建設主題科普館。探索建立區域範圍內科技館展教資源共享機制,提升科技館服務功能。開展科普大篷車巡展活動不少於12場次。(區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鄉鎮街道負責)

16.加強科普基地建設。開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省科普教育基地、市科普教育基地創建工作。完善科普基地動態管理機制。推進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設施開展科普活動,拓展科普服務功能。引導和促進公園、景區、車站、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強化科普服務功能。(區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鄉鎮街道負責)

(九)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17.強化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建立應急科普宣教協同機制和應急科普專家隊伍,開展傳染病防治、防災減災、應急避險等主題科普宣教活動。完善科技志願服務體系,動員學校、醫院、企業和社會組織等組建科技志願服務隊。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為陣地,深入實施科技志願服務“智惠行動”,推進科技志願服務專業化、規範化、常態化發展,培育科技志願服務先進典型。(區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鄉鎮街道負責)

18.夯實基層科普服務能力。加強基層科普隊伍建設,組織動員教育、醫療衞生、農技推廣等領域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工作。積極開展全國科普示範區創建工作。深入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每年開展“科普為民惠民鄉村行”“智愛媽媽行動”“農村少兒愛科學”等活動不少於9場次。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防災減災日、食品安全宣傳週、公眾科學日、世界地球日等科普宣傳活動。廣泛開展碳達峯碳中和科普宣傳。(區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鄉鎮街道負責)

(十)科學素質交流合作工程

19.助力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積極參與長三角科學素質建設區域交流,加強與長三角地區科普合作,融入區域科普共同體,推進科普資源共建共享。(區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鄉鎮街道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街道要建立完善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實施協調機制,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列入年度工作計劃,落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要求,加強督促檢查。區直有關單位要根據自身職責,將《科學素質綱要》和本實施方案的重點任務列入年度工作計劃,推動工作落實。區科協要發揮綜合協調作用,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構建與新發展階段要求相適應的.科學素質工作新格局。

(二)保障經費投入。各鄉鎮街道要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逐步提高科普經費投入水平。各有關部門要按照預算管理規定和現行資金渠道,統籌考慮和落實科學素質建設所需經費。大力提倡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等採取設立科普基金、資助科普項目等方式為科學素質建設投入資金。

(三)加強宣傳引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科學素質綱要》及本實施方案的學習宣傳,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着力打造社會化協同、智慧化傳播、規範化建設的科學素質建設生態。積極宣傳在科學素質建設中湧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典型經驗,營造更加濃厚的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全民素質提升方案5

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黑龍江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xx—20xx年)》,對全省“十四五”期間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到20xx年,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2.5%,各地、各人羣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明顯改善”的目標。

《實施方案》提出圍繞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五大重點人羣開展“五項提升行動”。

在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面,將弘揚科學精神貫穿於育人全鏈條,實施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提升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各階段科學教育水平;實施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育計劃;建立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機制;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每年培訓1000名科技輔導員。

在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面,開展農民職業技能鑑定和技能等級認定、農村電商技能人才培訓,舉辦面向農民的技能大賽、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等,開展農民教育培訓100萬人次以上,培育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5000名以上;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推廣科技小院、專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模式,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通過建立示範基地、田間學校等方式開展科技示範,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在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面,開展“中國夢·勞動美”、最美職工、巾幗建功等活動;開展多層級、多行業、多工種的勞動和技能競賽,建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發揮“科創中國”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的雙促進機制。

在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面,實施智慧助老行動;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機構、進家庭,開展健康大講堂、老年健康宣傳週等活動;實施銀齡科普行動,充分發揮老專家在諮詢、智庫等方面的作用,發展壯大老年志願者隊伍,組建老專家科普報告團,在社區、農村、青少年科普中發揮積極作用。

在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面,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發揮“龍江發展講壇”“龍江講壇”、龍江干部教育網絡學院等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平台作用,提升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在公務員錄用考試和任職考察中,強化科學素質有關要求並有效落實。

《實施方案》要求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構建主體多元、手段多樣、供給優質、機制有效的`全域、全時科學素質建設體系,實施五項重點工程。

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鼓勵科普工作指標與科技獎項評定、科技創新基地考核、科技人員職稱評聘結合,開展科普學分制試點;支持和指導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科學共同體等利用科技資源開展科普工作,及時普及重大科技成果,建設科學傳播專家工作室,拓展科技基礎設施科普功能;開展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打造科學家博物館和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

實施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實施繁榮科普創作資助計劃,支持優秀科普原創作品,開發各類科普作品,扶持科普創作人才成長;引導主流媒體加大科技宣傳力度,大力發展新媒體科學傳播;加強“數字科普”建設,構建科學傳播網絡平台和科學闢謠平台,強化科普信息落地應用。

實施科普基礎設施工程,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各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和評價標準;構建服務科學文化素質提升的現代科技館體系,推進數字科技館建設;深化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創建活動,鼓勵和支持各行業各部門建立科普教育、研學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務能力。

實施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建立應急科普宣教協同機制和應急科普專家隊伍;健全基層科普服務體系;開展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創建活動,拓展各平台科普服務功能;加強專職科普隊伍建設。

實施科學素質國際交流合作工程,拓展國際科技人文交流渠道,開展青少年交流培育計劃;深入開展科學教育、傳播和普及雙多邊合作項目,促進科普產品交流交易;加強青少年、婦女和教育、媒體、文化等領域科技人文交流。

全民素質提升方案6

一、正確認識實施“女職工提升素質建功立業”的意義

實施女職工提升素質建功立業工程,是學習實踐十八大會議精神,展示女職工的時代風采、促進女職工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是工會女職工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開展女職工提升素質建功立業活動,有利於進一步促進女性人才的培養,提高女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在推動醫院全面建設中,充分發揮女職工的“半邊天”作用。

二、實施“女職工提升素質建功立業”的目標

通過開展女職工“提升素質,建工立業競賽”活動,使女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能力進一步提高,以便更好的指導今後的工作和生活。

三、實施“女職工提升素質建功立業”的主要內容

1、網絡課堂

通過下載學習課件,進行集中放映學習。

2、專題講座

選取一個學習主題,請校內或者校外的專業學者或知名人士開展一次專題講座。

3、知識競賽

通過知識競賽的形式來增強大家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四、實施“女職工提升素質建功立業”的工作要求

1、切實加強領導.各級工會女職工組織負責人組織職女工提升素質建功立業活動領導小組。在工會的領導下,創新工作思路、活動內容和形式,把握活動規律,堅持分類指導,提高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突出工作特色。針對本院女職工隊伍的新特點,針對不同女職工羣體的實際需求,因地制宜,吸引女職工廣泛參與,推動活動向全體職工羣體拓展;活動內容要突出主題、體現特色,增強吸引力和凝聚力;完善工作運行機制,加強規範管理,督促檢查落實

3、健全激勵機制。激發女職工創先爭優的積極性,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和評先表彰活動;注重發現、培養和選樹典型,每兩年評選表彰一批在提升素質建功立業活動中湧現出的先進女職工集體和個人。

全民素質提升方案7

一、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教育“三個面向”的指示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20xx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圍繞“一切為了學生明天”的辦學理念,面對新世紀新課程改革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動向,立足本校實際,借鑑兄弟學校成功的經驗,堅持面向每一個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培養特長,訓練能力,發展個性,努力構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素質教育新模式,為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素質教育的內容和目標

1、素質教育的內容

基礎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既要為提高廣大勞動者的素質打基礎,又要為培養各級各類專門人才打基礎。我國教育工作的重點應該是加強基礎教育。因此,中國小要由“應試教育”模式,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和諧地發展。可見,素質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內容:

(1)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對學生進行政治觀點的教育,思想觀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道德意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教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以及道德評價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

(2)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對學生進行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和技能、技巧的訓練,促進學生智力的開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勞動技能素質教育:對學生進行生產、生活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的教育,進行勞動觀點、勞動習慣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4)身心健康素質教育:對學生進行體育知識、技能的教育,良好的自我健身習慣的培養,教育學生樹立“全民健身”和“終身鍛鍊”的體育新理念,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自尊自愛、自立自強、開拓進取、堅毅勇敢”等良好的心理品質。

(5)藝術審美素質教育:對學生進行審美觀點、審美情趣、審美能力以及藝術鑑賞、藝術表演和美的創造能力的培育。

大量的事實説明,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等要求,已經成為新世紀青年走向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的基礎條件。那種有知識缺文明、有學問缺教養、有理論缺實踐、有能力缺合作的'人,顯然無法獲得社會的認可和歡迎。可見,在人的基本素質中,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學校要教會學生學知識、學科學,更要花大功夫教會學生學做人,做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人。

2、素質教育的目標

素質教育的總目標是在注重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突出人的基本素質培養,着眼於人的全面發展,努力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具體目標如下:

(1)逐步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瞭解歷史、瞭解國情,擁護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高尚情操、法制的自覺意識、良好的社會公德和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

(3)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適合自己的科學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能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獲取、分析、組織、加工和使用各種信息,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

(4)具有創新精神和探究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掌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進而解決問題的本領,具有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善於向實踐學習,善於在社會實踐中增長自己的才幹,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養成自覺的勞動習慣。

(5)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對待生活積極主動,樂觀向上,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有迎接挑戰的勇氣,不怕困難和挫折,具有適應各種生活環境的能力。

(6)能有效地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團結協作,主動參與社會活動,勇於承擔責任,具有關愛和尊重他人的意識和能力。追求高尚的生活方式和情趣,積極保護自然環境和美好事物,具有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7)具有在“地球村”中發展良好合作關係的意識,既能尊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又善於保持和發揚祖國和本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

三、實施素質教育的保障措施

1、加強學校管理工作。

學校管理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要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通過指揮、計劃、協調、組織等管理職能的發揮,調動校內外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組織人力、物力、財力滿足素質教育目標的需要,保證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具體要求:

(1)領導幹部要努力學習新理論、新理念、新課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確立並強化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形成“學校一切工作有利於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的氛圍。

(2)處理好管理改革與管理常規的關係。在繼續抓好常規管理的基礎上,深化管理改革,做到穩中求變,穩中求新,促進學校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特色化和現代化建設。

2、嚴格執行教育法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素質教育的落腳點就是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使他們能夠輕鬆愉快地、生動活潑地、主動和諧地發展。具體要求:

(1)嚴格執行教育部、省教育廳制訂的新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進一步完善學科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地方與學校選修課程的“三板塊”課程體系,開齊、開足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必修課、選修課,做到培養能力開發智力、培養特長髮展個性、培養興趣優化品質。

(2)加強教學常規管理,認真落實《蒼南中學教學規範》和《蒼南中學關於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若干意見》,認真抓好教學“五認真”和“四控制”的常規管理工作,認真做好減負增效工作。

(3)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實踐與研究工作,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3、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羣體文化活動。

豐富多彩的校園羣體文化活動是中國小德育的重要載體,有助於增加學生的道德體驗。具體要求:

(1)每年舉辦四大節活動,即上半年的藝術節、科技節和下半年的體育節、英語文化節。

(2)發揮各種學生社團、興趣小組的作用,如文學社、藝術團、體育訓練隊、學科興趣小組、攝影協會、記者團、集郵協會等,引導他們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3)開展以行為規範達標為主要內容的各項競賽評比活動,以班級為單位繼續搞好三項紅旗循環競賽,日常行為規範班和班級命名活動、行為規範十佳學生的評選活動以及文明班級、文明寢室的評比活動等。

4、加強學校硬件建設,實現設施現代化。

學校設施現代化是保障素質教育順利實施的物質條件。具體要求:

(1)按全國1000所示範性高中的評估標準配備教育教學設施,如電教設備、計算機設備、實驗器材設備、體育器材設備、音樂美術器材設備、勞動技術教育裝備、圖書裝備等。

(2)提供足夠的學生勞動場所和勞動工具。

(3)合理佈設校園的樓、閣、庭、苑,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和育人環境。

四、建立素質教育評價體系

1、教育評價決定着教育的導向。不同的評價目標、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將引導教育向着不同的方向發展,因此,建立一套適合於素質教育的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2、學校各職能部門要繼續做好教育教學的評價工作。要做到不斷健全和完善《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考核評價辦法》、《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評價辦法》、《班集體建設的考核評價辦法》、《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評價辦法》、《教研組1000分競賽的考核評價辦法》等評價制度,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3、要充分發揮這些評價與獎勵及其它有關獎勵的導向機制作用。要通過建立素質教育評價體系,旗幟鮮明地引導教師開展素質教育,並積極實施新課程改革試驗,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

全民素質提升方案8

一、主要目標

到2025年,我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5%,力爭與全省同期平均水平持平。科普有效供給顯著增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提升,科普資金投入逐步增加。“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為銅川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奠定堅實社會基礎。

到2035年,我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25%,與全省同期平均水平持平。城鄉科學素質發展差距顯著縮小,科普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科普服務社會治理的體制機制基本完善,科學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為我市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任務

(一)開展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重點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營造創新氛圍,以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為主要目標人羣,在“十四五”時期開展5項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激發青少年好奇心和求知慾,樹立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激發科學興趣,增強創新意識,培育一大批崇尚科學的青少年羣體,夯實我市創新驅動發展的人才基礎。

將弘揚科學精神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以學校為主戰場,實施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充實豐富科學教育資源,將科學精神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讓課堂成為滋養科學精神的沃土。到2025年,建設10箇中國小德育工作示範基地、20箇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20箇中國小家校共育創新示範基地。開展“大手拉小手”系列活動,組織院士專家走進校園,通過宣講、輔導等多種形式,開展主題科普活動。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西遷精神”“照金精神”等偉大精神,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激勵青少年樹立科學思維和創新志向。

提升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水平。引導變革教學方式,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倡導啟發式、探究式、開放式教學,激發學生好奇心、求知慾和想象力。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在內的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引導有創新潛質的學生個性化發展。加強農村中國小科學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向農村傾斜力度。推進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深度融合,每年開展“科學實驗秀”10場次,推行場景式、體驗式、沉浸式學習。

推進高等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深化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科學基礎課程建設。深化高等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支持在校大學生結合各自專業特色開展創新、創業訓練,創業實踐項目和科普宣傳活動,大力開展“創青春”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各類科技創新實踐活動。

實施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育計劃。建立科學、多元的發現和培育機制,對有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進行個性化培養。每年組織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幻繪畫大賽、人工智能、機器人和無人機大賽等不少於5場次。每年組織我市中學生參加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

建立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機制。實施館校合作行動,加強青少年科普志願者隊伍建設,充分利用科技館、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場所,引導中國小廣泛開展各類學習實踐活動,不斷提高科普場館和科普設施利用率。組織高等職業院校、科研機構、醫療衞生機構、企業等單位開發開放優質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鼓勵科學家、工程師、醫療衞生人員等科技工作者走進校園,開展科學教育和生理衞生、心理健康、自我保護等安全健康教育活動。廣泛開展校園科技節、科技創新大賽、機器人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等科學教育活動。加強對家庭科學教育的指導,加強學齡前兒童科學啟蒙教育,在“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中融入家庭科學教育內容,提高家長科學教育意識和能力,推動學校、社會和家庭協同育人。

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將科學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作為重要內容,加強新科技知識和技能培訓,培養廣大教師的科學精神。加大對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的培訓力度。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到2025年,重點培養2800名骨幹教師、建設1個市級教師示範性培訓基地和10個教師教育實踐基地。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開展鄉村教師全員科學素養提升培訓。實施城鄉科學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計劃。加大科學教師線上培訓力度,深入開展“送培到基層”活動,“十四五”期間,培訓科學教師和科技輔導員200名以上,打造10個“互聯網+教育”創新應用示範案例。

2.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提高農民文明生活、科學生產、科學經營的能力,造就一支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需要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實現鄉村振興目標,奠定人力資源基礎。

推進農村樹立社會文明新風尚。開展“科技之春”宣傳月、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活動,傳播相信科學、反對迷信的觀念,推進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文明。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實施“鄉村秀美”工程,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廣泛利用新媒體、融媒體宣傳節約資源、綠色生產等生態文明理念,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升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到2025年,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和污水有效治理行政村比例分別達到100%和80%,衞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0%以上。

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組建高水平農業科技創新智庫,探索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決策諮詢服務供給體系,助力鄉村振興。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健全科技特派員服務體系,服務縣域經濟發展。優化農村實用技術師資隊伍結構,打造“手機學校”“指尖微課堂”等先進適用的精品教材,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講師。鼓勵高等職業院校和科研機構開展鄉村振興智力服務,促進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融合服務“三農”。在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星創天地,打造農業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平台,鼓勵企業、職業院校、科研機構、農技協、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單位和組織創新推廣方式,探索開展市級現代農業智慧園、市級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建設,積極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服務。

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聚焦“3+X”現代特色產業發展,完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大力開展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提高農民生產、經營和創業技能,提高新產品、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應用。積極打造鄉村勞動力培訓品牌,以農廣校、農學會、職業農民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為依託,大力培育高素質農民。“十四五”期間,培育高素質農民2000人,引進高層次人才100名,建設實訓基地5個。積極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大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農民科學素質競賽等活動,傳播先進生產經營理念和農村服務信息。

加強農村科普服務平台建設。引導社會多元主體積極參與農村科普,“十四五”期間,每年開展鄉村公益科普活動20場次以上,受益羣眾逐年增加。不斷提升革命老區農民科學素質,放大“紅色照金”文化品牌價值,吸引組織科技專家深入革命老區農村、企業、學校及幼兒園開展科學普及、技術指導、示範推廣等志願幫促活動,讓老區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鞏固科協組織“三長制”建設成果,提升農村科普供給能力。支持區(縣)創建省級科普示範區(縣),鼓勵有條件、基礎好的區(縣)爭創國家科普示範區(縣)。加強農村科普示範基地建設,帶動農村科普能力整體提升。

持續做好農村婦女科學素質提升發展工作。加強政策宣傳和教育培訓,充分發揮各級“巾幗宣講團”作用,深入農村面向婦女羣眾開展集中宣講,提升農村婦女科學素養。開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實施“萬企興萬村”行動,持續深化各級工會、婦聯的專項幫扶行動。開展“三秦母親健康行動”等活動,加強健康保健、疾病防治知識宣傳,提高農村婦女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數。鼓勵發揮個人才能,開展技能培訓,到2025年,建成10個“手工藝助力鄉村振興”特色村,幫助農村婦女在生產生活中感受創造美、享受美的生活樂趣。

3.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提升技能素質為重點,提高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更好服務銅川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

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持續開展“銅川工匠”等主題宣傳活動,樹立新時代勞動者的標杆旗幟,“十四五”期間重點宣傳100名左右的勞模工匠先進典型,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通過拍攝專題片、舉辦報告會等形式,講好勞模故事、勞動故事、工匠故事,傳承工匠精神。開展全市職工優秀創新成果評選交流活動,鼓勵和支持產業工人展示創新成果。

實施科技人才託舉工程。圍繞着力打造科創轉化高地,聚焦創建國家高新區和秦創原銅川創新谷建設,強化對科研生產一線富有創新精神和較強科技創新創業能力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力度,依託在銅院士專家工作站、科技創新服務站等創新賦能組織,培養造就一批青年科技領軍人才和一批進入全省乃至國家科技前沿的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對接省內外優質科技資源,柔性引進汽車裝備、光電信息、數字經濟等重點產業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和專家團隊,支持相關企事業單位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全市每年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不少於5家。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激勵機制,實施科技創新團隊、科技新星興銅行動以及“銅川工匠”特色化培養人才計劃、“傳幫帶”人才薪火計劃及青年人才託舉計劃,加大對青年人才的激勵和支持。

實施技能創新行動。鼓勵和支持企業建立以創新技能為導向的激勵機制,探索建立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的雙促進機制。依託銅川創業大街、大學生孵化園、創業服務中心等平台,創新服務模式,致力為創業者打造優質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到2025年,建成省級職業技能大賽實訓基地1個,建設市級職業技能大賽實訓基地10個。統籌用好示範性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與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培養高技能人才。力爭2025年底建設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市級勞模、工匠人才等各級各類創新工作室50家。組織企事業單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參加省創新創業大賽、創新方法大賽、“五小”競賽、“三新三小”創新競賽、一線工程師創新方法培訓、先進操作(工作)法總結命名推廣等羣眾性創新活動,展示和交流企事業單位創新實踐成果,引導科技工作者積極創新創業。鼓勵企業進行數字化、智能製造實操培訓,積極培養使用創新型技能人才,在關鍵崗位、關鍵工序培養使用高技能人才。圍繞碳達峯、碳中和目標,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組織職工開展節能減排競賽。實施銅川全面轉型科學素質能力提升工程,提高生產資源利用效率,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

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圍繞產業鏈部署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深化技能人才職業資格制度改革,提升銅川技能人才水平。圍繞“陝西製造、銅川配套”“西安研發、銅川轉化”,深化校地、院地合作,建立園區(企業)、產業鏈、職工培訓中心,在全市形成互相交織、互為依託、相互補充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十四五”期間,培訓高技能人才8000名,產業工人20000名。推動建立小工種、特殊工種、服務行業技能人才評定製度,為特殊工種人才搭建成長平台。

提升進城務工人員科學素質。深入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和求學圓夢行動,實施職工書屋“百千萬”提質工程,增加進城務工人員教育培訓機會,“十四五”期間,培訓農民工5萬人次。開展“安全生產月”等安全知識普及活動,深化“安全生產示範崗”創建活動,大力普及職業病、傳染病防護知識。

發揮企業家的示範引領作用。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鼓勵企業家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不斷提高科學素質,努力成為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加強銅川企業家隊伍建設,不斷增強企業家愛國情懷、創新精神、責任意識、生態意識、國際視野,努力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和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推動者。

4.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圍繞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以提升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為重點,提高老年人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倡導積極老齡觀。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各類媒介,積極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鼓勵老年人積極面對老年生活,主動融入社會、參與社會發展。積極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為有能力、有意願發揮餘熱的老年人提供平台,為老年人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創造條件與環境。注重發揮離退休幹部作用,為銅川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加油助力。

實施智慧助老行動。聚焦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融入智慧社會的需求和困難,依託家庭和社會協同,提高老年人信息素養,提升老年人適應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社會發展的能力。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日常就醫的困難,維護老年人健康權益。依託老年大學、社區科普大學、養老服務機構等,健全科普活動陣地建設,面向老年人開展宣傳,普及智能技術知識,提升老年人信息獲取、識別和使用的能力,有效預防和應對網絡謠言、電信詐騙。

加強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依託健康教育系統,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機構、進家庭。通過健康大講堂、老年健康宣傳週等活動,利用各類媒體普及膳食營養、健身活動、心理健康、合理用藥、應急處置等知識,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充分利用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科普園地、黨建園地等陣地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務。推進老年健康宣傳週暨老年健康促進活動。開展養老服務人才科普培訓行動,在養老院院長和養老護理員的培訓內容中增加衞生、保健相關的科普知識,“十四五”期間,培訓10名養老院院長,養老護理員200人次。

實施銀齡科普行動。積極發展老年協會、老科協等社會組織,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銀髮人才”專家信息庫,充分發揮老專家、離退休幹部在諮詢、智庫建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推動老年志願者隊伍建設,鼓勵支持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科學普及等志願工作。發揮老專家科普團體的作用,組織老專家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進機關,開展科普宣講工作。發揮農村老年人“土專家”“田秀才”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

5. 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持續深化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認識,提高科學決策能力,樹立科學執政理念,增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領,更好服務銅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鼓勵開展學術研究,切實找准將新發展理念轉化為實踐的切入點、結合點和着力點,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履職水平。強化對科學素質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提升協同推動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的意識和能力。

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認真貫徹落實《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公務員培訓規定》要求,突出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培養,開展面向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培訓工作。圍繞信息化發展要求,開展數字銅川戰略相關培訓,提升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服務政府數字化轉型的能力。發揮“銅川講壇”作用,加強對科學方法、前沿科技知識、全球科技發展趨勢以及銅川國家高新區創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建設等重點工作任務的輔導學習,增強領導幹部把握科學發展規律的意識,提高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在公務員錄用中落實科學素質要求。不斷完善幹部選拔任用機制,在公務員錄用考試和任職考察中,強化科學素質有關要求並有效落實。

(二)實施科普服務重點工程。

深化科普服務供給側改革,推動科普產品供給和科普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培養科普理論研究和科普傳播人才隊伍,營造全社會崇尚科學的氛圍,着力提升應急科普能力,構建完善的科學素質建設體系。“十四五”期間,實施4項重點工程。

1.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不斷增強科技創新主體科普責任意識,充分發揮科技設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鼓勵國家、省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承擔單位和人員,結合科研任務加強科普工作。推動將科普指標列入相關科技獎項評定中,推動將科普工作實績作為科技人員職稱評聘內容。推動將科普工作納入秦創原銅川創新驅動平台建設中,打造體現銅川地域特色的“航天科普”“新材料科普”“中醫藥科普”“能源科普”和“生態科普”。

促進科技資源向科普資源轉化。圍繞銅川建設西部產業轉型示範城市,着力打造先進製造高地、科創轉化高地、紅色教育高地、生態康養文旅高地等開展科普工作。在高新技術應用產業平台建設中提升科普資源利用水平,帶動我市科普水平提升。鼓勵職業院校、科研機構等具備條件的實驗室面向青少年及社會公眾開放,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加快健康銅川建設,實施健康銅川17項行動,推進8類健康細胞示範建設,強化衞生健康、疫情防控知識普及,提升公眾健康素養水平。

強化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西遷精神”,講好科學故事、科普故事、科技工作者故事,深入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通過宣傳教育、專題培訓、典型示範等方式不斷提升科技人員的科普能力和開展科普工作的積極性,提高社會對科普重要性的認識。

強化科普推廣能力建設。發揮各類學會、協會、研究中心作用,積極支持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活動,鼓勵其結合本職工作進行科普宣傳。充分發揮各類主流媒體作用,廣泛運用新媒體傳播渠道,強化“科普e站”等陣地建設,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運用市場機制推動科普產業發展。引導和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及個人創作更多、更好的科普產品。推動建立扶持科普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完善資源配置機制,促進科普產業健康發展。

2.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優質科普內容資源創作和傳播能力,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建設即時、泛在、精準的信息化全媒體傳播網絡,服務數字社會建設。

實施繁榮科普創作資助計劃。支持優秀科普原創作品,加大對優秀科普原創作品的扶持和獎勵力度。支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題材開展科普創作。大力宣傳、推廣優秀科普作品,提升科普作品價值。

實施科普科幻影視(短視頻)創作扶持計劃。發揮市屬有關文化企業和市級媒體平台作用,針對疫情防控等公眾關注的`熱點事件、科學現象,鼓勵更多的科普科幻影視(短視頻)創作,加強科普作品在社會公眾間的傳播。鼓勵科技工作者將科學的專業性、嚴謹性和藝術傳播的生動性、趣味性相結合,開展科學解讀,詮釋科技問題和科技現象,提高公眾科學素質。

實施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提升計劃。創新科普方式方法,推動科普多元合作,推進報刊、音像、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實現科普內容多渠道全媒體傳播。引導各類媒體增加科普內容,增設科普專欄,加強科普宣傳報道。鼓勵公益廣告增加科學傳播內容,提高科普內容的接受度。促進媒體與科學共同體的溝通合作,增強科學傳播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大力發展新媒體科學傳播,擴大科普傳播速度與範圍。

實施智慧科普建設工程。推進科普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實現傳播方式、組織動員、運營服務的創新升級,推進科普服務的精準化實施。推動“科普中國”科普信息落地應用。推動科普信息在社區、學校、農村的傳播和普及,構建省、市、區(縣)聯動的科學傳播和科學闢謠網絡平台。依託科技館、“科普e站”等,推動優質科普資源向基層傾斜。

3.科普基礎設施強化工程。

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和完善現有各類科普基礎設施的功能,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科普服務的廣覆蓋和均衡化,滿足公眾參與科普活動的需求。

加強對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統籌規劃與宏觀指導。積極推進科普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支持傳統科普基礎設施迭代升級,加大對公益性科普基礎設施經費投入。加強公益性引導,支持園區、企業、高等職業院校、科技社團的科普場館、展覽館、實驗室、標本室、陳列室等科普基礎設施面向公眾常態、定期、優惠開放。實施學校教育裝備提升計劃,推動中國小校“創新實驗室”建設。

推動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按照“實現設區市級科技館全覆蓋”要求,2022年,啟動銅川市科技館建設項目,“十四五”時期,建成市科技館並實現對外開放。支持王益區、宜君縣科技館不斷更新完善,提高服務功能。加強科技館信息化建設,推動科技資源共享,提升科普服務能力。推動科技館與博物館、航空航天、生態環境等科普展館融合共享,服務公民科學文化素質提升。

大力加強科普基地建設。鼓勵和支持各行業各部門建立科普教育、研學基地。推進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設施開展科普活動,拓展科普服務功能。引導和促進公園、植物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車站、服務區、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強化科普服務功能。鼓勵依託現有工業遺產和閒置淘汰生產設施,建設科技博物館、工業博物館、安全體驗場館和科普創意園。

4.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創新應急科普方式,建立健全應急科普協調聯動機制,提升應對突發緊急事件的能力,形成平戰結合的應急科普傳播和服務體系。

提升應急科普協同能力。堅持經常性宣傳教育與集中式應急宣傳相統一,將各類應急科普宣教平台納入應急工作整體規劃,建立應急科普的部門協同機制。構建市域統籌協調、區(縣)資源集散、鎮(街辦)組織落實的多級聯動協作機制。突發事件狀態下,統籌各級各類資源和力量開展應急科普,及時做好政策解讀、知識普及和輿情引導等工作。建立應急知識平台,針對不同人羣儲備應急科普內容資源,提升應急管理人員和媒體人員的應急科普能力。

提升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推動實施科普服務全領域、全地域、全媒體、全人羣覆蓋的全域科普行動,深化共建共享機制,提高基層科普水平,增強科普信息傳播能力,擴大科普公共服務受益面,促進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完善科技志願服務管理制度,推進科技志願服務專業化、規範化、常態化發展。動員學校、醫院、科研院所、企業、科學共同體和社會組織等組建科技志願服務隊,形成1000人左右的科普志願者隊伍,每年開展科普志願服務活動50(場)次以上。

加強日常科普宣傳教育。利用全國安全生產月、119消防宣傳月、全國防災減災日、全國低碳日等時間節點,針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食品安全、生態保護等羣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和突發事件,組織開展系列專題科普活動。圍繞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世界氣象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世界森林日等,開展生態公益科普活動,加強環保知識科普工作。以世界衞生日、世界無煙日等為契機,開展健康知識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加強專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大力發展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等領域專職科普人才隊伍,鼓勵職業院校、企業等設立科普專崗。

三、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全民科學素質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方案實施工作的組織協調。聯席會議召集人為市政府分管副市長,成員由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衞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林業局、市鄉村振興局、銅川職業技術學院、市氣象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有關負責同志組成。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科協,辦公室主任由市科協主要負責同志兼任。聯席會議每年至少召開1次,研究促進方案實施的政策措施,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要充分履行工作職責,共同推進方案的實施。

加強考核督促。各區縣政府要建立相應協調機制,負責制定本級《實施方案》,把科學素質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本區縣總體規劃,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市科協定期委託第三方機構評估各區(縣)科學素質發展目標成效,加強對方案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

(二)機制保障。

加強與其他相關工作的有效銜接。將全民科學素質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精神文明建設中,與文明城市、衞生城市鞏固提升及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動等有效銜接,形成共建共享機制。

完善表彰獎勵體系。按照國家和省市評比達標表彰工作有關規定,對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有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獎勵和表彰。加強對科普類成果的獎勵,發揮獲獎優秀成果的帶動作用。

(三)條件保障。

完善法規政策。完善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體系,加強科普法治建設。根據相關規定,積極探索科普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工作。將科普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全市“十四五”人才發展工作中,健全培育、使用、激勵機制。

加強研究交流。完善市、區(縣)兩級公眾科學素質研究教育(培訓)體系,支持市、區(縣)科學素質平台開展科學普及和研究教育(培訓),加強工作交流;深入開展科普手段和方法研究,圍繞新科技、新應用帶來的科技倫理、科技安全、科學謠言等風險防範開展科學素質建設理論研究與實踐。

加大經費投入。市級財政要統籌考慮和落實科普經費,保障科普經費投入,並按照省政府有關規定逐年增加。各區縣政府要依法加強科普工作,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大力提倡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採取設立科普基金、資助科普項目等方式為科學素質建設投入資金。

全民素質提升方案9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xx-2035年)的通知》(國發〔20xx〕9號)、《江西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xx-2025年)》和《吉安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xx-2025年)》,為實現20xx年我縣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目標,助推泰和縣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前言

科學素質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是指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想,掌握基本科學方法,瞭解必要科技知識,並具有應用其分析判斷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科學素質,對於公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於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和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面向世界科技強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需要科學素質建設擔當更加重要的使命。一是圍繞在更高水平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需要科學素質建設彰顯價值引領作用,提高公眾終身學習能力,不斷豐富人民精神家園,服務人的全面發展。二是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科學素質建設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以高素質創新大軍支撐高質量發展。三是圍繞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需要科學素質建設更好促進人的現代化,營造科學理性、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四是圍繞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需要科學素質建設更好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深化科技人文交流,增進文明互鑑,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及省委、市委、縣委歷次全會精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聚焦“作示範、勇爭先”目標定位,按照市縣黨代會的部署要求,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為主線,以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為重點,堅持協同推進,擴大開放合作,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二)工作目標

到20xx年,全縣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力爭達到14%。全縣各人羣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明顯改善,科普供給側改革成效顯著,科學素質建設開放合作取得新進展,跨區域、跨部門協同聯動機制逐步健全,“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

三、聚焦五大重點人羣,實施五項提升行動

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科學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科學思維,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科學生活方式,提高勞動、生產、創新創造的技能,在“十四五”時期實施五項提升行動。

(一)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激發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培養青少年愛國情懷、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羣體,讓更多的青少年心懷科學夢想,樹立創新志向,厚植創新土壤,為加快創新型泰和建設夯實人才基礎。(牽頭部門:縣教體局、縣科協)

1、將弘揚科學精神貫穿於育人全鏈條。高度重視科學精神的重要性,堅持立德樹人,將科學精神貫穿於教書育人全鏈條,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將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激勵青少年樹立投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遠大志向,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縣教體局、團縣委、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2、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科技創新活動。組織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大手拉小手科技傳播行動”“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月”,青少年空模、海模、車模、建模競賽,青少年創意編程與智能設計大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競賽,青少年無人機大賽等系列科普活動。開展“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應急避險”等宣傳教育活動。加強“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和“崇尚科學文明、反對愚昧迷信”的宣傳教育。(縣教體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工作。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在內的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引導有創新潛質的學生個性化發展。深化中等職業學校中等教育課程改革,推動科學教育與專業教育同步發展。推進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深度融合,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推行場景式、體驗式、沉浸式學習。完善科學教育質量評價和青少年科學素質監測評估。開展中國小生心理健康科普教育,加強中國小校心理諮詢室建設和心理健康教師配備。(縣教體局、縣工信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4、開展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育計劃。建立科學、多元的發現和培育機制,對有科學志向、有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進行個性化培養。深入實施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完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積極對接廬陵英才計劃,建設泰和縣“青年人才儲備庫”,優先推薦參評國家級與省級、市級人才項目、青年科技創新獎、吉安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教體局、縣科技局、團縣委、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5、提升農村青少年科學素質總體水平。加大農村中國小科學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設計開發適合農村青少年的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滿足農村青少年個性化需求。推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等活動對農村青少年傾斜,依託鄉村學校少年宮、農村中學科技館、科學工作室、團屬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等設施組織開展各類校外活動。(縣教體局、團縣委、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6、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將科學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作為重要內容。加大對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的培訓力度。持續實施“特崗計劃”等項目,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加大科學教師線上線下培訓力度,深入開展“送培到基層”活動,每年培訓30名科技輔導員。(縣教體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7、打造多方參與的科學教育模式。實施館校合作行動,支持中國小利用博物館、青少年宮、科普教育基地、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等科普場所廣泛開展各類科技學習實踐活動。實施校企合作行動,鼓勵科研機構、醫療衞生機構、企業等開發開放優質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鼓勵科技工作者走進校園,廣泛開展科學教育活動和生理衞生、自我保護等安全健康教育活動。擴大普惠制學前教育資源有效供給,重視學齡前幼兒科學啟蒙教育。加強對家庭科學教育的指導,提高家長科學教育意識和能力,推動學校、社會和家庭協同育人。(縣生態環境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應急管理局、縣文廣新旅局、縣林業局、縣自然資源局、縣科技局、縣教體局、縣衞健委、團縣委、縣婦聯、縣社聯、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實施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質為重點,提高農民文明生活、科學生產、科學經營能力,造就一支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要求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牽頭部門:縣農業農村局)

1、樹立相信科學、和諧理性的思想觀念。重點圍繞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綠色生產、防災減災、衞生健康、移風易俗等,深入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活動,提升農民應用科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縣委宣傳部、縣生態環境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應急管理局、縣文廣新旅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業局、縣自然資源局、縣衞健委、縣融媒體中心、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2、實施農業從業人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依託各類培訓平台,大力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科技文化素質。通過舉辦農村婦女科學素質專題培訓班等方式,有效提升農村婦女的科學致富能力和科學文化素質。開展農民職業技能鑑定和技能等級認定、農村電商技能人才培訓、林農培訓,舉辦面向農民的技能大賽、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等。(縣農業農村局、縣林業局、縣婦聯、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3、實施科普助力鄉村振興行動。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鄉村振興智力服務,推廣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科技小院、院(校)地共建等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模式。深入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新時代贛鄱鄉村好青年選培計劃”、“‘三定向’培養基層農技人員計劃”等,高質量建設鄉村振興實用人才隊伍。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開展科技示範,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引導專業技術學(協)會等社會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服務,鼓勵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户共建利益聯結體,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縣委組織部、縣教體局、縣科技局、縣農業農村局、團縣委、縣氣象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4、提升脱貧地區農民和少數民族農民科學素質水平。圍繞農民生產經營實際需求,開展科學普及和實用技術培訓等活動,提高農民勞動生產和創業就業能力,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着力提升農村低收入人口職業技能,增強內生髮展能力。(縣委統戰部、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縣科技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實施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加強價值引領和技能素質培養,提高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更好服務工業強縣戰略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牽頭部門:縣總工會、縣人社局)

1、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以“中國夢·勞動美”、“青年崗位能手”、“巾幗建功”等活動為載體,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職業理念,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和勇於創新的文化氛圍。(縣委宣傳部、縣人社局、縣融媒體中心、縣總工會、團縣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2、實施技能中國創新行動。積極對接“技能中國行動”,開展多層級、多行業、多工種的勞動和技能競賽。支持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實施新時代技工教育強基工程,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推動完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組織參與“贛鄱工匠”、“江西省能工巧匠”評選活動,打造一支有特色、素質高的技能人才隊伍。組織“五小”(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等羣眾性創新活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縣人社局、縣總工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在職前教育和職業培訓中進一步突出科學素質、安全生產等相關內容,構建職業教育、就業培訓、技能提升相統一的.產業工人終身技能形成體系。通過教育培訓,提高職工安全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持續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活動,增加進城務工人員教育培訓機會。(縣教體局、縣人社局、縣衞健委、縣應急管理局、縣總工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4、發揮企業家示範引領作用。弘揚企業家精神,提高企業家科學素質水平,引導企業家做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推動者。鼓勵企業積極培養使用創新型技能人才,在關鍵崗位、關鍵工序培養使用高技能人才。發揮學會、協會、研究會作用,引導、支持企業將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與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技能培訓等活動相結合,建立與薪酬、崗位晉升相銜接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發揮“科創中國”平台作用,支持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推動相關互聯網企業做好快遞員、網約工、互聯網營銷師等羣體科學素質提升工作。(縣工信局、縣人社局、縣總工會、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5、鼓勵支持成立企業科協。發揮企業科協在推動技術創新、促進科技交流、提高員工科學素質、舉薦創新人才、激發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等方面的作用。(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實施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提升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為重點,提高老年人適應社會發展能力,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牽頭部門:縣衞健委)

1、開展智慧助老服務。結合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運用智能技術的需求和困難,依託老年大學(學校、學習點)、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互助養老機構等,普及智能技術知識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獲取、識別和使用能力,有效預防和應對網絡謠言、電信詐騙。(縣委宣傳部、縣民政局、縣衞健委、縣工信局、縣科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利用現有健康教育系統和網絡,推動開展健康講堂、老年健康宣傳週等活動,推動老年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機構、進家庭。鼓勵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開設老年科普專欄,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體育鍛煉、合理用藥、應急處置等知識,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整合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科普園地、黨建園地等現有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務。(縣民政局、縣衞健委、縣應急管理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教體局、縣融媒體中心、縣科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3、實施銀齡科普行動。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大力發展老年協會、老科協等組織,充分發揮老專家在諮詢、智庫等方面的作用。發展壯大老年志願者隊伍。組建老專家科普報告團,在社區、農村、青少年科普中發揮積極作用。(縣委宣傳部、縣民政局、縣衞健委、縣科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實施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進一步強化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對科教興國、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的認識和理解,樹立科學執政理念,提高科學決策能力。(牽頭部門:縣委組織部)

1、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切實找准將新發展理念轉化為實踐的切入點、結合點和着力點,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與科學履職水平,強化對科學素質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提升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推進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的意識和能力。(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2、強化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教育。貫徹落實《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公務員培訓規定》、《20xx-20xx年江西省幹部教育培訓規劃》有關部署,加強前沿科技知識和全球科技發展趨勢學習,突出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培養,增強把握科學發展規律的能力。開展面向基層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培訓工作。(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委統戰部、縣委黨校、縣教體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3、在公務員錄用中落實科學素質要求。不斷完善幹部評估標準與考核評價機制,強化落實基本科學素質要求。加強對公務員報考人員科學素養、科學思維、科學決策的測查,並在公務員錄用考察中,注重科學素質有關要求並有效落實。(縣委組織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突出供給側改革,實施五項重點工程

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提高供給效能,着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主體多元、手段多樣、供給優質、機制有效的全域、全時科學素質建設體系,在“十四五”時期實施五項重點工程。

(一)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不斷增強科技創新主體科普責任意識,充分發揮科技設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牽頭部門:縣科技局、縣科協)

1、深化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改革。促進科研與科普深度結合,鼓勵各級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承擔單位和人員,結合科研任務開展科普工作。推動將科普工作業績作為科技創新創業基地考核、科技人員職稱評聘、科技獎評定的要素之一。探索“產業+科普”、“旅遊+科普”發展模式,在產業鏈中融入科普元素,豐富旅遊內涵,推動科普事業與科普產業融合發展。(縣科技局、縣人社局、縣文廣新旅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2、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專項行動。鼓勵學校、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利用科技資源開展科普工作,加強與傳媒、專業科普組織合作,推動最新和重大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科普文章、科普圖書、科普視頻、科普展品、科普遊戲、科普報告等科普作品。拓展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創新中心等科技基礎設施科普功能,面向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縣發改委、縣工信局、縣科技局、縣高新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3、激勵科技工作者的科普使命擔當。講好科學家故事,弘揚科學家精神,探索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等場所中增加反映科技進步和科學家精神的相關展項。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成為踐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表率。通過開展“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設工作,增強科技工作者的科普服務能力,鼓勵他們針對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主動、及時、準確發聲。(縣委宣傳部、縣科技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文廣新旅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4、發展泰和特色科學文化。充分挖掘泰和地域文化中的科學元素,總結新時代泰和發展實踐中的科技內涵,發揮科技在泰和特色文旅產業上的作用,提升科學文化引領力。增強科技社團的科技文化創造力,拓展科學文化建設的深度和廣度。(縣文廣新旅局、縣科技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優質科普內容創作能力,加強科普傳播的信息化建設,推動形成即時、泛在、精準的科普內容多渠道全媒體傳播網絡。(牽頭部門:縣科協、縣委宣傳部)

1、加大科普創作資助力度。扶持科普創作人才成長,培育科普創作帶頭人,支持科普創作人才開展科普創作。積極組織參與“江西省科普微視頻大賽”、“江西省大學生科普動漫創作大賽”等相關活動,鼓勵科技工作者創新科普創作手段和作品形式,開發動漫、短視頻、遊戲等多種形式科普作品。大力支持全縣文學界、藝術界與科技界創作人員的交流與融合,提升科普創作人才的跨界創作能力。(縣委宣傳部、縣教體局、縣文廣新旅局、縣科技局、縣融媒體中心、團縣委、縣社聯、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2、提升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推進傳統媒介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實現科普內容多渠道全媒體傳播。引導縣融媒體中心等官方媒體增設科普專題,及時發佈社會重大事件和公眾關注熱點專題科普知識。依託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科技資源,加強媒體從業人員科學傳播能力培訓,全面提升兼職科普人員的業務水平。加強科技領域與新聞媒體的互動合作,推動實現優質科學文化資源的跨平台、多渠道良性互動。(縣委宣傳部、縣文廣新旅局、縣融媒體中心、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智慧科普建設。深化科普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等技術深度融合,推動科普傳播、組織動員、運營服務方式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推動科普信息化落地應用,探索將“科普中國”、“科普江西”、“科普吉安”和“科普泰和”嵌入縣融媒體中心,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平台,實現優質科普資源的全區域落地、全領域應用。(縣委宣傳部、縣科技局、縣工信局、縣融媒體中心、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優化科普基礎設施建設佈局,強化科普基礎設施服務功能,促進科普資源合理配置和服務均衡,夯實科學素質建設可持續發展基礎。(牽頭部門:縣科技局、縣科協)

1、加強對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頂層設計。落實國家科普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完善社會資金投入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優惠政策。(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統計局、縣科技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推動縣級主題科普館與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融合共享,構建服務科學文化素質提升的現代科技館體系。統籌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農村中學科技館、主題科普館建設與管理,提高其服務質量和能力。(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教體局、縣文廣新旅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3、強化科普基地建設。建立健全科普基地動態管理和長效激勵機制,推動江西省“科普小鎮”建設。鼓勵和支持各行業各部門建立科普教育、研學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務能力。推進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設施開展科普活動。引導和促進公園、風景名勝區、機場、車站、電影院等公共場所拓展科普服務功能。(縣發改委、縣工信局、縣自然資源局、縣生態環境局、縣文廣新旅局、縣科技局、縣衞健委、縣應急管理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教體局、縣林業局、縣氣象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應急科普協調聯動機制,打造平戰結合的應急科普體系。推廣全域科普模式,加大優質科普資源下沉力度,促進基層科普能力提升。(牽頭部門:縣科協)

1、完善應急科普宣教協同機制。構建應急科普聯動機制,堅持日常宣教與應急宣傳相統一,納入各級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整體規劃和協調機制。加強資源整合和應急宣傳教育陣地建設,推進應急科普知識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突發事件狀態下,各地各部門密切協作,統籌力量直抵一線開展應急科普工作。建立應急科普專家庫,充實應急科普工作隊伍,提升應急科普能力。(縣委宣傳部、縣衞健委、縣應急管理局、縣氣象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2、完善基層科普服務體系。構建“縣-鄉-村”三級協同參與,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羣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站)等為陣地,以志願服務為重要手段的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加強科技志願者隊伍建設,動員學校、醫院、科研院所、企業和社會組織等組建科技志願服務團(隊)。推進科技志願服務專業化、規範化、常態化發展,推廣羣眾點單、社區派單、部門領單、志願組織接單的訂單認領模式。積極宣傳舉薦優秀科技志願者、優秀科技志願項目,打造泰和特色科技志願服務品牌。(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科技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3、提升基層科普服務能力。積極創建國家級科普示範縣。加強基層科普設施建設,提升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的科普服務功能。深入開展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雙創活動周、知識產權宣傳週、社科普及宣傳週、防災減災日、食品安全宣傳週、全國低碳日、贛鄱科普大講堂等活動,增進公眾對科技發展的瞭解和支持。(縣發改委、縣科技局、縣文廣新旅局、縣衞健委、縣應急管理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快培育專職科普隊伍。大力發展科普場館、科普基地、新媒體科普、科普研究等領域專職科普人才隊伍。鼓勵企業設立科普崗位,培養一批涉及科普場館、科普基地、新媒體科普、科普研究等領域的專職科普人才隊伍。(縣教體局、縣科技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科學素質對外交流合作工程

拓展科學素質建設交流渠道,搭建開放合作平台,豐富交流合作內容,實現科學素質建設互鑑、互促、互惠。(牽頭部門:縣科協)

1、加強對外科技人文交流。圍繞提升科學素質、促進可持續發展,推動各地各部門增強與國內外同行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碳達峯碳中和等關鍵領域的交流合作。探索與長三角、粵港澳等發達地區合作共建城市科普聯盟,推動科技專家、活動資源、場地資源等科普資源的互聯共享。積極開展與國內發達地區相關學校、教育機構、知名公司等合作,實施跨地域的青少年科學交流培育工程。(縣教體局、縣科技局、團縣委、縣科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2、豐富對外科技合作內容。圍繞科學教育、傳播和普及,積極與國內外科技組織、科技聯盟等開展項目合作,促進科普產品交流交易。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進一步加強科技人文交流。(縣科技局、縣自然資源局、縣生態環境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文廣新旅局、縣衞健委、縣應急管理局、縣氣象局、團縣委、縣婦聯、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一帶一路”科技人文交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創新實施“遠航工程”、“海智計劃”等人才國際交流合作工程,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組織的交流合作,實現雙方交流互鑑、合作共贏。(縣委組織部、縣教體局、縣科技局、縣生態環境局、縣衞健委、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強化保障措施,確保全面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縣人民政府負責領導全縣公民科學素質工作,將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本地區總體規劃,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納入縣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評價,加強對《實施方案》實施的督促檢查。縣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將《實施方案》有關任務納入部門相關規劃、計劃。縣科協認真履行縣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做好綜合協調和溝通聯絡工作,統籌安排各成員單位年度科學素質工作任務,並會同有關方面共同推進科學素質建設。

(二)完善機制保障

1、完善表彰獎勵機制。20xx年對“十四五”期間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縣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有關規定宣傳受表彰的集體和個人。

2、完善監測評估機制。完善全縣科學素質工作評估考核制度,加強對科學素質工作的監督檢查。開展全民科學素質模擬測評活動,加強公民科學素質監測評估和科學素質建設能力監測評估。

(三)完善條件保障

1、完善政策體系。進一步健全全縣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配套政策,適時推動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納入縣委、縣政府對縣直單位、各鄉鎮的績效管理考核評價體系,落實有關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的税收優惠等相關政策,將科普人才列入各級各類人才獎勵和資助計劃。

2、保障經費投入。落實科技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統籌資金將科普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並以高於經常性財政收入增長的比例逐年增加。各鄉鎮、有關單位要主動履責,確保各項任務完成。大力提倡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採取設立科普基金、資助科普項目等方式為科學素質建設投入資金。

(四)明確進度安排

1、啟動實施。20xx年,制定《泰和縣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xx—20xx年)》,並做好實施動員和宣傳工作。

2、深入實施。20xx年到20xx年,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監測評估,重點突出、分工合作、協同推進。針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制定針對性措施,解決突出問題,全面推動各項重點任務和目標任務的落實。

3、總結評估。20xx年,在各鄉鎮、各部門自查基礎上,組織開展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的督促檢查和專題調研,對“十四五”期間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和評估。

4、後續計劃。20xx年底,在對“十四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總結評估的基礎上,編制《泰和縣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xx-2030年)》。

全民素質提升方案10

為進一步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於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部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山東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這一重要指示精神,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為主線,以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為重點,努力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為加快實現單縣“重點突破、爭創一流”奮鬥目標提供基礎支撐。

到2025年,全縣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不低於16%。城鄉、區域人羣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明顯改善;“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機制探索取得有效進展;科普主體多元化、設施體系化、手段信息化、活動品牌化的工作體系不斷完善;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科普供給側改革成效明顯,基層科普投入逐步加大,科普公共服務能力有效提升;科學文化軟實力持續增強,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科學精神引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對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領和對公眾的價值引領,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傳遞科學的思想觀念,培養科學的行為方式,加強創新文化建設,堅定創新自信,形成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二)堅持協同聯動。激發駐單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基層組織、社會團體等主體活力,增強全民參與主動性和積極性,密切部門間配合協作,完善科普工作全鏈條。強化組織、政策、投入保障,努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社會協同、開放合作”的社會化科普工作大格局。

(三)堅持深化供給側改革。準確把握新時代公眾科普新需求,增加科普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推動科普供需精準對接。創新科普內容、形式和手段,提高科普的知識含量,全面提升科普公共服務水平。

(四)堅持基層導向。充分發揮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作用,統籌各方力量,改善基層科普條件,縮小城鄉科普服務水平差距,促進基層科普融合發展,推動科普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提升行動

重點圍繞“十四五”時期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目標任務,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培育理性思維,着力提高勞動、生產、創新創造的技能,重點實施5項提升行動。

(一)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激發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強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科技工作成為青少年尊崇嚮往的職業;培育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羣體,為科技自立自強夯實人才基礎。

1.弘揚和傳承科學精神,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貫穿於育人全鏈條,開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活動,把科學精神融入教學和實踐活動,激勵青少年樹立投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遠大志向,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縣委宣傳部、縣教體局、縣科技局、團縣委、縣融媒體中心、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努力營造良好科教環境。鼓勵啟發式、探究式、開放式教學,培養青少年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努力培育更多有創新潛質的'青少年。加強農村中國小科學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向農村中國小傾斜。完善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機制,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融合發展,推行場景式、體驗式、沉浸式學習。舉辦青少年科技競賽、青少年科技節,擴大賽事、活動規模,為科技創新後備人才成長搭建廣闊平台。(縣教體局、縣科技局、團縣委、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強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育。建立科學、多元的發現和培育機制,對熱愛科學、有科學潛質的中國小生進行個性化培養。大力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為熱愛科學的中國小生搭建學習、交流和展示平台。通過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大賽、中學生學科競賽等活動,探索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模式,總結科技創新後備人才成長規律。(縣教體局、團縣委、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4.強化校內外科教資源有效合作,推動學校、社會、家庭協同育人。實施科普助力“雙減”行動,推進館校合作,充分利用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活動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資源,引導中國小廣泛開展科學教育和實踐活動。開展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科普巡展進校園等活動。組織科學家、科技工作者走進學校,開展科學教育活動。廣泛開展科技節、科學營、科學體驗、科技小論文(發明、製作)、科學實驗等科學教育活動。強化對家庭科學教育的指導,注重學齡前兒童科學啟蒙教育。(縣教體局、團縣委、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5.加大培育力度,切實提升教師隊伍科學素質。將科學精神、新科技知識和技能作為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加大對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的培訓力度。加強科學教師隊伍建設,擴大中國小科學教師覆蓋面。完善科技輔導員培訓制度,定期開展科技輔導員培訓。(縣教體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質為重點,提高農民文明生活、科學生產、科學經營能力,培養一支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產業發展要求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加快推進我縣鄉村全面振興。

1.倡導科學理性的思想觀念。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科技活動周、食品安全宣傳週、防災減災日、全國科普日等主題活動,圍繞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綠色生產、文明生活、食品安全、防災減災、衞生健康、移風易俗、科學生產、技術應用等內容進行科普宣傳教育,傳播科學的生產生活理念,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縣委宣傳部、縣科技局、縣自規局、縣生態環境局、縣交通局、縣水務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業局、縣文旅局、縣衞健局、縣應急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民政局、縣氣象局、縣婦聯、縣融媒體中心、縣水產中心、縣地震監測中心、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2.培育高素質農民隊伍。以技術應用普及、生產技能提高、知識素質提升為重點,分層、分類、多形式開展現代高素質農民農業全產業鏈培訓,培育高素質農民1000人次。通過開展農業首席專家評選、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農民職業技能鑑定、技能等級認定、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農村電商技能人才培訓、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等活動,加強對家庭農場主、合作社帶頭人、農技協領辦人、龍頭企業骨幹、社會化服務組織帶頭人等培訓,造就一批懂技術、會管理、能致富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開展農村婦女技能培訓,提升其科學致富能力和科學文化素質。引導社會科普資源向偏遠農村傾斜,提升農村低收入人口職業技能,增強內生髮展能力。加強廣播電視、互聯網等與農民培訓的跨界融合,積極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推廣科普中國、雲上智農等手機移動端,擴展廣播電視農科類欄目的覆蓋面,提高農民科學生活、科學生產、科學經營能力。(縣人社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業局、縣婦聯、縣融媒體中心、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3.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鼓勵引導駐單高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專業社會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服務,推廣科技小院、農科驛站、專家大院、院(校)共建等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典型做法。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技協、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廣泛開展科技示範,引領現代農業發展。依託基層科普行動計劃、科普示範工程,建設完善科普社區(村)、科普基地、基層農技協等陣地。開展“科技志願服務鄉村行”等鄉村振興科普行動,推廣普及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落地應用,促進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縣委宣傳部、縣教體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業局、縣水務局、縣科技局、縣氣象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提升技能素質為重點,提高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更好服務“重點突破,爭創一流”戰略實施和我縣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1.加強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積極開展“中國夢勞動美”、最美職工等培優選樹活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使勞動最光榮的觀念深入人心。(縣委宣傳部、縣人社局、縣住建局、縣總工會、團縣委、縣融媒體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2.實施技能興單行動。構建多層次技能人才培訓體系,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增強就業創業能力。加強技工院校名優專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技能人才培養載體建設,為技能人才打造成長舞台。組織開展多層級、多行業、多工種的勞動和技能競賽、選樹等活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縣人社局、縣總工會、團縣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3.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在職前教育和職業培訓中突出科學素質、科技創新、安全生產等內容,構建普惠化、市場化、多元化、多樣化、規範化相統一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通過開展科技信息推廣應用培訓、常態化線上線下職業技能培訓、一線職工“求學圓夢行動”等活動,進一步提升職工的學歷層次和技術技能水平,提高其創新研發、安全生產、職業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縣人社局、縣住建局、縣交通局、縣衞健局、縣發改局、縣應急局、縣總工會、團縣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4.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充分發揮企業家在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方面的示範引領作用。鼓勵企業積極培養使用創新型技能人才,在關鍵崗位、關鍵工序培養使用高技能人才。加大急需職業、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以及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職業技能培訓。發揮企業和社會組織作用,引導、支持開展職業能力水平評價。充分發揮“科創中國”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的雙促進機制。(縣委宣傳部、縣人社局、縣總工會、縣工信局、縣住建局、縣融媒體中心、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提升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為重點,提高老年人適應社會發展能力,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1.實施智慧助老行動。發揮老科協、老年大學、養老服務機構、社區科普大學等的作用,普及智能手機應用等實用技術和技能,提升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能力。增強老年人防詐騙意識,有效預防和應對網絡謠言、電信詐騙。(縣委宣傳部、縣公安局、縣委老幹部局、縣工信局、縣民政局、縣衞健局、縣科技局、縣應急局、縣融媒體中心、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2.開展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機構、進家庭,組織開展科學家大講堂、健康大講堂、老年健康宣傳週等活動,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充分發揮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陣地作用,普及科學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體育鍛煉、合理用藥、應急處置等知識,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實施銀齡科普行動,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不斷壯大老科協、老年科技志願者等隊伍,組織開展“夕陽紅”科普服務下基層活動。(縣委宣傳部、縣民政局、縣衞健局、縣應急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教體局、縣委老幹部局、縣融媒體中心、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3.實施銀齡科普工程。鼓勵組建老專家(老科技工作者)科普報告團,充分發揮其在決策諮詢、科技創新、科學普及等方面作用。(縣委宣傳部、縣衞健局、縣民政局、縣教體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進一步強化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對科教興國、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的認識,提高科學決策能力,樹立科學執政理念,增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領。

1.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切實找准將新發展理念轉化為實踐的切入點、結合點和着力點,不斷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履職水平。(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委黨校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認真貫徹落實《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公務員培訓規定》,將科學素質內容列入黨校(行政學院)教學計劃,並將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培養及增強把握科學發展規律的能力,作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和長期任務。利用“學習強國”“燈塔—黨建在線”等平台,加強前沿科技知識和全球科技發展趨勢學習。(縣委組織部、縣委黨校、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3.在公務員錄用中落實科學素質要求。不斷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在公務員錄用考試和任職考察中,強化科學素質有關要求並有效落實。(縣委組織部、縣人社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重點工程

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構建主體多元、手段多樣、供給優質、機制有效的科學素質建設體系,實施四項重點工程。

(一)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

1.引導企業和社會組織建立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結合科研任務加強科普工作,將科普工作納入相關科技創新基地考核,並在相關科技獎項評定中列入科普工作指標,科普工作實績可作為科技人員職稱評聘參考依據。加快推動科普展教、圖書、旅遊、動漫等科普產業發展,形成體系化、規模化的科普品牌。(縣科技局、縣人社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2.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專項行動。支持和指導駐單高校、職業院校、科研機構、企業、創新平台等利用科技資源開展科普工作。加強大眾傳媒、科技聯盟、專業科普組織協同聯動,及時宣傳普及重大科技成果。實施學會科普品牌建設計劃,支持學會打造科普品牌活動。完善科普產業發展支持政策,激發社會多元主體參與科普的活力,積極構建政府、社會、市場等協同推進的大格局。(縣發改局、縣教體局、縣科技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3.深入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通過宣傳教育、能力培訓、榜樣示範等方式增強科技人員科普能力,針對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積極迴應社會關切。進一步探索培育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縣委宣傳部、縣科技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1.提升科普創作能力。深入開展科普創作、科普宣講等賽事活動,開發動漫、短視頻、公益廣告等多種形式科普作品,徵集遴選獎勵一批優秀科普原創作品、科普宣講人才。利用科普創作多元化投入、市場化運作等方式,扶持科普創作人才成長,培養科普創作領軍人物。(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2.提升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加快推動“科普中國”資源落地應用,發展壯大信息員隊伍,及時分發和推送科普信息內容,進一步提升科學傳播數字化水平。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鼓勵公益廣告增加科學傳播內容,實現科普內容多渠道全媒體傳播。主流媒體加大科技宣傳力度,增加科普內容、增設科普專欄。加強媒體從業人員科學傳播能力培訓,促進媒體與科學家、科技工作者的溝通合作,打造品牌科普欄目。(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薦智慧科普建設工程。強化“互聯網+科普”建設,積極打造數字科技館、網上科技館,構建層次豐富、良性循環、持續發展的科普生態。推進科普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深度融合,促進傳播方式、組織動員、運營服務等創新升級。強化科普信息落地應用,推動與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等深度融合,實現多渠道共融、立體式傳播,推進科學傳播提質增效。(縣教體局、縣工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大數據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1.健全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制度,完善全縣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社區科普場館等場所管理規範、分級評價標準等。探索利用社會資本投入公共性科普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各級各類公園、景區、車站、廣場、影劇院等公共場所科普服務能力。指導支持中國小校園科技場館建設。(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教體局、縣住建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2.構建現代科技場館體系,推動科技館與博物館、文化活動中心、圖書館等融合共享。鼓勵企業、科研機構及其他社會力量建設專題科普場館並向社會公眾開放。加大社區科普館建設力度,深化科技館免費開放工作,拓展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數字科技館功能,推動科普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優質化。(縣發改局、縣教體局、縣科技局、縣文旅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3.積極創建國家級、省級、市級科普教育基地,完善縣級科普教育基地認定與管理辦法,構建動態管理和長效激勵機制。鼓勵各行業各部門建立科普教育、研學、實踐等基地,推動在公園、廣場、車站、旅遊景點等公共場所建設户外科普宣傳設施,支持圖書館、文化活動中心、博物館等公共設施開展科普活動。(縣發改局、縣工信局、縣自規局、縣生態環境局、縣交通局、縣水務局、縣文旅局、縣衞健局、縣應急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氣象局、縣地震監測中心、縣消防大隊、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1.加強應急科普資源庫建設,將日常宣教與應急宣傳納入各級突發事件應急工作規劃和協調機制。完善應急科普宣傳長效機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和應急廣播等平台,廣泛宣傳應急科普知識。加強部門間和媒體間的溝通協作,積極開展各類應急主題科普宣教活動。建立應急科普專家隊伍,提升應急人員和媒體人員的常態化應急科普工作能力。(縣委宣傳部、縣教體局、縣科技局、縣文旅局、縣水務局、縣衞健局、縣應急局、縣總工會、縣氣象局、縣融媒體中心、縣地震監測中心、縣消防大隊、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和專兼職科普隊伍建設,構建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羣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站)等為陣地,以志願服務為重要手段的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完善科技志願服務管理制度,推進科技志願服務專業化、規範化、常態化發展。積極培育科技場館、科普基地、科研院所、科技企業、新媒體單位等領域專兼職科普人才隊伍。建立各級科普志願者組織(協會、聯盟、服務隊),充分發揮單縣首席專家、首席創新專家等各類優秀人才示範帶動作用,廣泛吸納科技工作者、科普志願者充實科技志願服務隊伍。(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教體局、縣科技局、縣民政局、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3.廣泛開展社會需要、羣眾喜歡、影響力大、服務面廣的系列科普活動,着力打造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防災減災日、食品安全宣傳週、“兩翼”發展節等品牌。實施主題科普聯合行動,打造貫穿全年的經常化科普工作鏈條。豐富廣播電視品牌科普欄目,舉辦科學講堂、科普創作、科普宣講等重點活動,推進科普宣傳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進學校、進家庭,形成全民參與科普的局面。(縣教體局、縣科技局、縣文旅局、縣衞健局、縣應急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氣象局、縣融媒體中心、縣地震監測中心、縣消防大隊、縣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組織實施與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街道)負責領導當地的《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把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並納入本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總體部署,將相應任務目標列入工作規劃和計劃,認真履行職責,密切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縣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的指導,制定具體措施,定期對各鄉鎮(街道)、各部門的實施情況開展督促檢查,完善科學素質建設工作機制,協調解決實施中有關重大問題。

(二)強化條件保障。各鄉鎮(街道)要不斷加大科普經費投入力度,加強對科普經費的管理和績效評價,確保專款專用,切實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要積極拓展科普資金來源渠道,探索發揮市場在科普資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勵引導社會機構、企業、個人興辦科普事業。

(三)健全工作機制。健全科普工作評價制度,將人均科普經費、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等指標納入科技創新發展等評價體系,適時開展全縣公民科學素質測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目標任務落實情況的監測分析、效果評估,並將監測評估結果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據。

全民素質提升方案11

為認真落實《關於實施全民素質提升工程的活動方案》(巴文明委發﹝2015﹞5號)的各項工作任務,全面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形象,結合全縣“六城”同創工作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大力開展公民道德實踐活動,着力提升全民素質,為建設“綠色巴東、文化巴東、富裕巴東、和諧巴東”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文明有序的良好環境。

二、工作任務

1、公益廣告宣傳

加強“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巴東精神”、精神文明建設、公民道德建設、“六城”同創、法治文化等內容的公益廣告宣傳。

縣廣播電視台、楚天視訊巴東公司長期在黃金時段播放公益廣告,廣播電台每日公益廣告播出數量不少於2條(次),電視台每套節目每日公益廣告不少於10條(次),微信公眾號播放的每條微信後面增加一條公益廣告;長江巴東網在首頁固定位置宣傳展示公益廣告。

縣文明辦組織各級文明單位在工作、生活區醒目位置用宣傳欄、宣傳牌、文化牆、電子顯示屏做好公益廣告宣傳;縣城管局選點建設公益性形象廣告,公交站台公益廣告數量不低於廣告總量的20%;縣工商局負責城區企業、商户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公益廣告。

縣交通運輸局在做好公交公司、出租車公司流動公益廣告宣傳的同時,12月底前進一步組織好車站、碼頭、維修企業、駕校等單位(企業)開展公益廣告宣傳;縣住建局負責施工企業和業主利用建築圍欄書寫宣傳標語、繪製公益廣告畫;縣旅遊局負責星級賓館、遊客中心、景區、售票窗口、旅遊碼頭、遊船等設施及場所的公益廣告宣傳。

縣教育局全面開展“十項”活動。

電信巴東公司、移動巴東公司、聯通巴東公司從即日起開通公益短信,讓用户進出巴東城區都能收到關於“巴東精神”、“六城”同創等信息。

各鄉鎮要安排好單位和村在辦公樓等場所設置宣傳欄、張貼宣傳掛圖或標語,並保持及時更新。

2、市民學校培訓活動

開設市民學校,分別由縣委宣傳部(文明辦)、信陵鎮、縣交通運輸局、縣國税局、官渡口鎮、縣教育局、縣工商局、縣直機關工委、縣地税局、東瀼口鎮、縣旅遊局、縣食藥監局等部門和鄉鎮牽頭組織,每月培訓一次。培訓內容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六城”同創、文明禮儀和文明勸導等。12月底,縣委宣傳部(文明辦)組織第一次培訓。其他縣直部門和各鄉鎮自定時間培訓。

3、“道德講堂”活動

省級、州級文明單位在12月底前按照自我反省、唱道德歌曲、學模範、誦經典、發善心、送吉祥、向“德”字鞠躬、做善事等環節開展一次“道德講堂”活動。縣級文明單位積極開展這項活動,人員較少的`單位可以聯合開展活動。從2016年起,國家級、省級文明單位全年開展活動四次(每季度一次),州級文明單位全年開展活動二次(上、下半年各一次),縣級文明單位全年開展活動一次以上,每次活動必須將影像文字資料報送到縣文明辦。“道德講堂”要邀請縣內湧現出的“中國好人”、“湖北好人”、“荊楚楷模”、“恩施楷模”、“道德模範”現身説法,邀請專業人士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中華傳統美德、“巴東精神”和文明禮儀、文明勸導等內容,引導大家見賢思齊,講道德、做好人、提素質,形成“崇德尚善”氛圍,爭做公民道德建設的實踐表率。

4、開展窗口單位“優質服務·便民利民”主題實踐活動

常態化開展窗口單位“優質服務·便民利民”主題實踐活動。各行業管理部門和“窗口”單位要建立和完善文明優質服務長效機制,促進窗口行業的服務環境進一步改善、服務秩序進一步規範,服務質量進一步優化,從業人員素質和行業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

2015年窗口單位評選“最美崗位能手”、“最美導遊”、“最美的哥的姐”、“最美公交司機”活動必須在12月底前完成,並將評選結果報縣文明辦。

5、文明勸導活動

各鄉鎮、各單位按照《關於開展城鄉文明勸導活動的實施方案》(巴文創發〔2015〕2號)要求,落實文明出行、文明駕駛、文明乘車、文明生活、文明經營、文明健身娛樂等勸導活動,使之成為常態化工作。

縣文明辦結合文明勸導工作實際,開展文明勸導培訓。12月下旬,組織城區106個單位分管機關的領導以及鄉鎮宣傳委員集中培訓一次,再由參訓人員分單位、鄉鎮培訓文明勸導員。

6、志願服務活動

團縣委牽頭,在12月下旬至2016年1月間,組織縣誌願者協會換屆工作;邀請專業人士對志願者代表進行志願服務培訓,培育巴東志願服務品牌。

縣民政局、團縣委、縣文明辦密切配合,按照《湖北省志願服務條例》要求,做好志願者註冊工作。

目前已成立的“紅領巾”、 老年、青年等志願服務隊要在“六城”同創等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關注、參與“六城”同創。

7、文明細胞創建活動

全縣各單位在創建2015—2016屆縣級、州級文明單位、村鎮和2015—20xx屆省級、全國文明單位、村鎮活動中,要認真開展“十星”系列文明創建、文明細胞創建工作。

“十星”系列創建的工作重點是開展13個類別的創建活動,即:“十星級文明鄉鎮”、“十星級文明村”、“十星級文明户(家庭)”、“十星級文明社區(小區)”、“十星級文明樓棟”、“十星級文明窗口”、“十星級文明服務標兵”、“十星級文明市場”、“十星級文明企業(工商户)”、“十星級文明風景旅遊區(點)”、“十星級文明學校(班級)”、“十星級文明青少年”、“十星級文明快遞員”。

8、“掃乾淨·擺整齊·講規矩”活動

長江巴東網、巴東電視台進一步辦好“週一曝光台”、“週二大整改”專題專欄。記者要走進城區背街小巷、鄉鎮街道、景區景點,曝光各種不文明行為,確保這項工作不流於形式。

鼓勵市民對各種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制止、舉報、“隨手拍”。

縣愛衞辦、縣文明辦、縣城管局、各鄉鎮要對“全民衞生日”、“門前五包”等工作檢查評比、通報督辦,形成長效機制。

9、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活動

縣教育局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主題,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學校,國小由少先隊輔導員、中學由專職政教副校長具體抓。

持續開展“十個一”活動,助力“六城”同創和全民素質提升工程。

開展好“我們的節日”活動,把握重要時間節點,清明節開展“網上祭英烈”、“ 祭掃烈士陵園”活動;兒童節開展“學習和爭做美德少年”、“童心向黨”活動;國慶節開展“向國旗敬禮”活動等。

開展暑期集中行動,淨化未成年人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

10、開展“好人”、“楷模”評選、推薦活動

各鄉鎮、各單位每年要給縣文明辦推薦身邊好人2人以上,縣文明辦每年要成功推薦“恩施楷模”1人、“湖北好人”3人以上。

11、 “文明村”和“十星級文明户”創建活動

各鄉鎮、各扶貧單位、州級以上文明單位要指導全縣行政村、社區和所有住户開展“文明村”、“十星級文明户”創建活動,並形成長效機制。

各鄉鎮要建立村級公益志願服務隊,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縣文明辦12月底完成“鄉賢理事會”建設指導手冊的編印工作。

12、網絡文明傳播活動

各級文明單位要進一步抓好網絡文明傳播工作,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乾淨自強”巴東精神,精神文明建設、“六城”同創工作動態、創建成果、先進典型事蹟等,並形成長效機制。

三、工作要求

1、強化思想認識。各鄉鎮、各單位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提升全民素質活動擺在重要位置,明確任務、把握節點,以解決文明禮儀、文明勸導、公共秩序、社會服務、城鄉環境等方面的突出問題為重點,紮實有效地開展工作。

2、認真履行職責。各鄉鎮、各單位要認真履行職責職能,嚴格按照本方案要求,結合各鄉鎮各單位實際,進一步細化工作方案,把全民素質提升任務清單落到實處,達到持續推進的目的。

3、嚴格檢查督辦。縣全民素質提升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將會同縣“六城”同創辦,不定期檢查督辦全民素質提升工程實施情況,對未完成工作目標任務的責任單位予以通報,並納入“六城”同創和文明創建的主要內容進行考評。

全民素質提升方案12

為全面提升各族羣眾的思想道德素質、社會公德意識和綜合文明素質,發動和引導全縣幹部羣眾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開展,結合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主線,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堅持“全民創建、利民惠民”理念,突出文明行為養成和弘揚良好道德風尚兩個重點,切實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形象,為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青藏高原旅遊名縣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良好環境。

二、活動主題

創建文明城市 提升全民素質

三、目標任務

以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質“雙提升”為目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規範公民個人言行,教育引導羣眾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爭做文明行為引領人,自覺維護公共秩序,共建美好家園。

四、活動時間

20xx年8月至20xx年8月

五、工作步驟

按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要求,全民素質提升活動分三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階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各新聞媒體和網站開闢專欄專題,全方位、多層次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公約、文明守則,為全民素質提升活動各項工作紮實開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第二階段:全面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19年12月)。各責任單位嚴格按照工作任務和目標要求,組織精幹力量,細化任務,明確責任,集中時間、人力、財力逐項實施,確保活動全面開展。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層層召開會議,安排部署本鄉鎮、本部門、本單位全民素質提升活動工作任務,層層壓實責任,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努力在全社會形成踐行、遵守文明禮儀的良好氛圍。

第三階段:鞏固提升階段(20xx年1月-20xx年8月)。在全面完成工作目標任務的基礎上,各責任單位嚴格對照任務分解方案,進一步查漏補缺、集中攻堅、重點突破,為在20xx年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六、活動內容

根據《貴德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紮實開展一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着力提升廣大人民羣眾文明素質,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

(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抓好貫徹落實。貫徹落實好《貴德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動方案》,建立健全各項工作機制,在融入貫穿結合上下功夫,在落細落實上見成效,確保貫徹活動取得成效。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考核評價體系,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績效的重要依據,定期開展督查指導,推動貫徹活動深入開展取得成效。

責任單位: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

2.開展系列宣教活動。各新聞媒體要開設宣傳專欄,利用更多時間和版面,用新穎靈活的方式開展宣傳活動,深入闡釋核心價值觀,普及12個主題詞;推出更多適應短信、微信等新媒體傳播的作品,讓公益廣告“動起來”“活起來”;以“出口、路口、窗口、村口”為重點,繼續在公共場所和公共設施刊登刊播“圖説我們的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等公益廣告;積極運用花兒、道情、青海平弦、舞蹈等文藝形式傳播核心價值觀;充分依託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基層宣傳文化陣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全縣廣泛開展文明公約、村規民約、寺規僧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範、職業規則、團體章程等規範守則宣傳教育活動,把核心價值觀融入家風、校訓和鄉賢文化中;充分利用升國旗儀式、成人儀式、入黨入團入隊儀式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責任單位: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

(二)開展文明行為宣傳教育活動。

1.開展公益廣告宣傳。全縣新聞媒體要在重要版面、黃金時段持續刊播公益廣告,縣電視台要製作公益廣告視頻,在重要時段播放;加大户外宣傳力度,在建築圍擋、交通要道、出租車頂燈、LED電子顯示屏、户外廣告牌、社區等各類公共場所廣泛設置公益廣告,公共場所公益廣告數量要達到廣告總數的30%;在全縣賓館、酒店、餐館、沿街商鋪門店LED顯示屏播放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每屏每日刊載量要達到廣告總量的30%;電信、移動、聯通等通訊單位通過短信、微信傳播公益廣告;各級文明單位要在辦公樓等公共區域張貼公益廣告;窗口服務單位利用服務大廳電子屏滾動播放文明禮儀提示語。

責任單位:縣文明辦、各鄉鎮、縣旅遊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縣交通運輸局、縣直其他相關單位,移動公司、聯通公司、電信公司

2.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以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日常生活禮儀為重點內容,在機關、學校、社區廣泛開展文明禮儀知識培訓、講座等活動,並在醒目位置張貼文明禮儀標識;以賓館、酒店、農家院、餐館以及企事業單位食堂等為主陣地開展好文明餐桌活動,宣傳科學文明的就餐方式,設置文明用餐提示;深化文明交通行動,加強出租車行業管理和從業人員教育,引導廣大市民做文明交通的參與者,在全社會形成文明出行良好風尚;充分利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通過開展民俗展示、文藝活動、體育健身、書法棋藝、美術攝影等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加強文明禮儀宣傳教育。

責任單位:各鄉鎮、縣文明辦、縣旅遊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縣教育局、縣交通運輸局、縣直其他相關單位

(三)開展先進典型評選活動。

1.開展“貴德好人”“五星級文明户”評選活動。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在全縣範圍內評選社會公認、羣眾信服、學為榜樣、做為標杆的道德模範,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帶動作用,教育引導幹部羣眾見賢思齊、擇善而從,形成知榮辱、講正氣、做奉獻、促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通過基層推薦、社會投票、組委會評審等形式,每兩年開展1次“貴德好人”評選,每年開展1次“五星級文明户”評選,並給予表彰獎勵。

責任單位:縣文明辦,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

2.開展“最美公務員”“窗口服務明星”評選活動。把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與政風行風建設、機關效能建設、窗口形象建設相結合,全面提升文明服務水平。採取分類評議與羣眾滿意度測評相結合的辦法,每兩年在全縣窗口單位中評選“最美公務員”“窗口服務明星”若干名,並給予表彰獎勵。

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3.開展“最美勞動者”“最美志願者”評選活動。及時發現立足崗位、紮實工作、無私奉獻、服務羣眾的`普通勞動者和志願者先進典型,按照民主推薦、事蹟評定、投票選舉相結合的方式,每兩年在全縣範圍內評選“最美勞動者”“最美志願者”若干名,並給予表彰獎勵。

責任單位:縣總工會、團縣委

4.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最美家庭”評選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用身邊的典型感召人,每兩年在全縣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最美家庭”評選活動,評選尊老愛幼、脱貧致富、促進鄰里和睦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優秀婦女若干名,並給予表彰獎勵。

責任單位:縣婦聯

5.開展“最美警察(交警)”評選活動。挖掘一批紮根基層、服務羣眾,具有鮮明時代特徵、擁有廣泛羣眾基礎、具有強烈感召力的人民警察先進典型,每兩年在全縣評選忠於職守、親民愛民、規範執法的基層一線民警若干名,並給予表彰獎勵。

責任單位:縣公安局

6.開展“最美的哥的姐”評選活動。出租車是城市的流動窗口,駕駛員的一言一行都展示着貴德的精神風貌。每兩年評選文明行車、禮貌待客、微笑服務、助人為樂、拾金不昧、見義勇為、品德高尚的出租車司機若干名,並給予表彰獎勵。

責任單位:縣交通運輸局

7.開展道德模範巡迴宣講活動。每年組織道德模範和先進人物進社區、機關、學校、村鎮開展宣講活動,讓道德模範與廣大幹部羣眾面對面交流,使幹部羣眾在與道德模範的交流中受到教育,增強道德自律意識,提高自身道德素養。

責任單位:縣文明辦,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

8.開展“道德講堂”活動。將“道德講堂”作為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質的有效載體,在文明單位中廣泛開展“道德講堂”活動,積極邀請縣內湧現出的“最美海南人”“貴德好人”等道德模範現身説法,深入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中華傳統美德、精神文明建設,教育引導廣大幹部見賢思齊,爭做公民道德建設的表率,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尚善”的良好氛圍。省級文明單位每年至少開展4次道德講堂”活動,州級文明單位每年至少開展2次“道德講堂”活動,縣級文明單位每年至少開展1次“道德講堂”活動,人員較少的文明單位可以聯合開展活動。

責任單位:全縣各級文明單位

9.開展尋找“好家風好家訓”活動。深入開展尋找“好家風好家訓”活動,積極宣傳長幼有序、上慈下孝的優良家風,推動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社會共識。

責任單位:縣文明辦、縣電視台、縣文聯、各鄉鎮

10.開展“書香伴我行”活動。以提高全縣廣大幹部羣眾和青少年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目的,積極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組織開展各類閲讀活動,激發幹部羣眾和青少年的閲讀熱情,滿足幹部羣眾和青少年閲讀需求,在全社會形成“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氛圍,為全縣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責任單位: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

(四)開展“我與誠信同行”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努力倡導誠實守信價值準則,大力弘揚重信踐諾傳統美德,教育引導各類主體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實做事、本分做人,夯實社會道德根基。

1.開展誠信主題討論。以“學道德模範,作誠信公民”為主題,組織幹部羣眾深入學習誠實守信道德模範先進事蹟,並圍繞踐行誠信、提高全社會誠信水平等方面進行討論交流,推動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共識,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

責任單位: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

2.開展系列誠信主題創建活動。在窗口行業開展“人民滿意”主題創建活動,在商務領域深入開展“餐飲服務誠信示範店”“無假貨示範街(店)”“誠信生產企業”“誠信經營示範店”“誠信市場”“誠信商會組織”“誠信之星”等系列創建評比活動,推動創建活動覆蓋各個層面,誠實守信理念深入人心。

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衞生和計劃生育局、縣經濟商務和科技信息化局、縣旅遊局,各行業主管部門

3.開展誠信“紅黑榜”發佈活動。按照“褒揚守信、懲戒失信”的要求,制定全縣誠信“紅黑榜”發佈制度,進一步完善“紅黑榜”信息發佈形式,在全縣主要媒體、網站和户外LED電子屏定期發佈誠信“紅黑榜”,對各類失信主體進行公開曝光,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責任單位:縣文明辦、縣人民法院、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經濟商務和科技信息化局、縣發展和改革局、各金融單位

(五)開展陋習整治系列活動。

1.開展“不文明行為隨手拍”活動。鼓勵引導廣大幹部羣眾積極參與“不文明行為隨手拍”活動,對亂穿馬路、亂闖紅燈、亂倒污水、公共場所吸煙、損壞花草樹木、亂停亂放車輛、打架鬥毆等不文明行為進行拍攝,並將視頻資料發送到縣文明辦,由縣文明辦審核把關後進行曝光。

責任單位:縣文明辦、縣電視台

2.設置曝光台接受羣眾監督。加大不文明行為曝光力度,設立不文明行為監督舉報電話和曝光台,多渠道徵集不文明行為圖片,通過縣電視台、陽光政務微短信平台、今日貴德網站等媒體對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形成人人監督不文明行為、人人抵制不文明行為的良好氛圍。

責任單位:縣文明辦、縣電視台

3.開展文明巡查活動。加強道路及公共場所巡查,對違反相關規定的不文明行為加大處罰力度,提升廣大羣眾文明自律意識。

責任單位:縣公安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交通運輸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衞生和計劃生育局

4、開展文明勸導活動。組建“文明勸導員”隊伍,對佔道經營、亂擺亂設攤點、隨意穿行馬路、亂停亂靠車輛、亂扔亂丟垃圾等陋習及時進行勸導糾正。

責任單位:縣文明辦、各鄉鎮、團縣委

(六)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動。

1、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以學校為主陣地,充分發動廣大師生,深入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營造人人能吟誦、班班讀經典、校校有比賽的良好誦讀氛圍。

責任單位:縣教育局

2.開展“核心價值觀·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利用班會、團日、少先隊主題隊日、校園文化藝術節,組織中國小生開展講故事、演講、歌詠、文藝表演等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提升少年兒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的認知水平。建好用好鄉村學校少年宮,積極開展“爭做美德少年”“童心向黨”歌詠比賽、“網上祭英烈”“向國旗敬禮”等活動,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愛國、誠信、勤儉、孝敬的道德觀念。

責任單位:縣教育局、團縣委

3、開展一系列文化市場淨化活動。加大文化市場整治力度,創建良好的文化市場環境。組織文化、公安等相關部門力量,集中開展文化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對網吧、影像出版物經營門店進行嚴格監管,淨化文化市場環境;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整治行動,確保中國小校園周邊200米內無網吧、遊戲廳、彩票投注點等場所;及時查處在校園周邊銷售“三無”食品、劣質玩具、非法出版物等違法行為,為廣大青少年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責任單位: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縣公安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教育局、各鄉鎮

(七)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1、開展志願服務進基層活動。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要結合實際情況,以“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為主題,廣泛開展“崗位學雷鋒”、關愛留守兒童、關愛空巢老人、關愛殘疾人、敬老志願服務、環境保護、愛心助學、法律援助、結對幫扶等志願服務活動,把志願服務做到基層、做到服務窗口、做進社區、做進家庭。

責任單位: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

2.建立長效機制。健全志願服務機制,打造志願服務品牌,推動志願服務活動經常化、規範化。壯大志願者隊伍,開展各類志願者教育培訓活動,不斷提升志願者服務水平。

責任單位:縣文明辦、團縣委、縣婦聯、縣工會、各鄉鎮、縣直其他相關單位

(八)開展市容環境整治活動。

結合國家衞生城鎮創建工作,堅持集中整治與經常性執法管理相結合,以清理衞生死角、整治衞生“髒亂差”現象為重點,突出抓好農貿市場、公共場所、廣場綠地、旅遊景點、建設工地和城鄉結合部等重點部位的保潔工作;嚴格落實沿街商鋪門店門前“三包”責任制,完善日常保潔制度,加大力量投入,提升縣城衞生水平;加大執法管理力度,拆除各類違章建築,徹底杜絕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貼亂畫等不文明行為;嚴格落實機關環境衞生責任區制度,組織單位幹部職工定期開展環境衞生清掃活動,消除環境衞生死角;組建環境衞生監督隊伍,對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亂停亂放等不文明行為進行監督管理;加大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努力創建公共基礎服務設施完善、市容市貌整潔美觀的人居環境。

責任單位:各鄉鎮、縣衞生和計劃生育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公安局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自覺把全民素質提升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確工作措施和責任人,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實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計劃於8月底報縣文明辦。

(二)狠抓工作落實。各責任單位要根據工作分工要求,各負其責、相互配合,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紮實推進全民素質提升各項工作。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要結合工作實際,建立工作台帳,細化工作任務,明確責任目標和完成時限,有序推進本鄉鎮、本部門、本單位全民素質提升工作。

(三)強化宣傳引導。縣委宣傳部要大力宣傳報道全民素質提升活動取得的成效,以及活動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和先進事例,推廣活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引導廣大人民羣眾積極參與活動,進一步增強活動成效。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活動開展情況要及時以簡報形式報送縣文明辦。

(四)嚴格督查考核。建立健全考核機制,由縣文明辦負責定期對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全民素質提升工作實施情況進行督查考核,並將督查考核結果作為各單位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及文明單位申報的重要依據,形成全社會齊心協力推進全民素質提升工作、共建文明城市的良好工作格局。

全民素質提升方案13

一、指導思想

按照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着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為聚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示範區模範區,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上杭篇章築牢公民科學素質基礎。

二、總體目標

到2025年,通過實施“五項提升行動”和“六大重點工程”,全面推進全國科普示範縣創建工作,我縣基層科普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全民科學素質水平持續提升,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力爭達到16%,全縣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兩翼齊飛,協同發展,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公民科學素質基礎進一步夯實。

三、開展五項提升行動

重點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培育理性思維,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科學生活方式,提高勞動、生產、創新創造的技能,在“十四五”時期實施五項提升行動。

(一)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進校園等活動,將弘揚科學精神貫穿育人全鏈條。以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教育理念為指導,完善以學校教育為主體的科學教育,激發學生求知慾和想象力。加強學齡前兒童科學啟蒙教育,強化中國小啟發式、探究性教學,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在內的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鼓勵開發優秀科學教育校本教材,加強科學素質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和共享普及。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大力開展各類科技創新實踐項目,選樹大學生創業典型。有序推進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提高農村中國小科學教育質量。

2.促進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廣泛開展科學調查體驗、科技節、科學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趣味科普比賽等活動。實施“館校合作”計劃,鼓勵中國小利用科技(普)館、博物館、圖書館、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宮、鄉村“復興少年宮”等開展各類科技學習研學實踐活動。組織科研機構、醫療衞生機構、企業等開發開放優質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面向青少年開展實驗室開放活動。廣泛開展各類校外青少年科技活動,以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學生五項學科競賽、青少年科學影像節、中國小生電腦製作、科學調查體驗等特色活動為載體,大力普及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險自救等知識,推進科技創新活動與學校基礎教育有機結合。繼續組織開展上杭縣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科普活動,推動“院士專家報告進鄉村”“科教資源進鄉村”,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農村中學科技館、科學工作室等,促進全縣青少年科學素質均衡發展。加強對家庭科學教育的指導,提高家長科學教育意識和能力。

3.實施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育計劃。建立科學、多元的發現和培育機制,對熱愛科學、有科學潛質的中國小生進行個性化培養。鼓勵普通高中探索開展跨學科科學創新與技術實踐探究活動,通過開展福建省中學生英才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探索科技創新後備人才貫通式培養模式,總結科技創新後備人才成長規律,完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加強科學啟蒙教育,培養學齡前兒童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

4.加強科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將科學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新科技知識和技能納入各級各類教師培訓課程,加大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和科技輔導員培訓力度。鼓勵有條件的中國小校建立專兼職科技輔導員隊伍。廣泛開展科技教育專家巡講、“送教下鄉”“送培到基層”等活動。

責任單位:縣教育局、縣科協牽頭,縣委文明辦,縣工信科技局、上杭生態環境局,團縣委等參加。

(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5.開展農村科普服務。重點圍繞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綠色生產、衞生健康、移風易俗等提供科普服務,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層科普行動、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等活動,傳播科學理念,反對封建迷信,推動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文明。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邊遠山區基層科普基礎設施及科普服務能力建設,加大農村留守婦女兒童老人的科普服務力度,全面提高農村人口科普教育水平。

6.培育高素質農民。實施農民培育行動,到2025年,培訓高素質農民2000人次以上,組織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30期,全面完成省、市下達農民大專學歷教育生源組織任務。加大科技示範户、種養大户、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農村致富帶頭人、鄉土人才、家庭農場主、高素質女農民等培育力度。開展農民職稱評定,舉辦面向農民的技能競賽、科學素質網絡競賽、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全方位、多層次培養各類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

7.強化科技興農。引導多元主體參與農村科普,聯繫高校、科研院所開展鄉村振興智力服務,推廣科技小院、院(校)地共建、科企合作等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模式。深化新時代科技特派員制度,進一步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推動實現省、市、縣三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和技術服務行政村全覆蓋、一二三產業全覆蓋。引導專業技術學(協)會等社會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服務,發揮優秀基層農技協、農村科普基地和農村科普帶頭人示範帶動作用。

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科協牽頭,縣委宣傳部、文明辦,縣工信科技局、財政局、人社局、自然資源局,縣婦聯等參加。

(三)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8.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開展“中國夢·勞動美”、最美職工、巾幗建功、職工勞動和技能競賽、青年崗位能手評選等活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深入開展“勞動創造幸福”主題宣傳教育,引導產業工人爭當“時代楷模”“八閩楷模”“最美人物”。

9.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圍繞技術創新、安全生產、職業病防治等主題,深入開展職工科技周、“安全生產月”、創新方法培訓等活動。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建設,加強企業科協等組織建設,培育企業創新文化,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10.促進職業素質提升。開展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大賽、增材製造技術綜合應用等職業技能競賽。在產業工人職前教育和職業培訓中進一步突出科學素質、安全生產等相關內容。引導支持學會、協會、研究會等社會組織開展職業能力評價,發揮科技社團在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

11.發揮企業家示範引領作用。弘揚企業家精神,將科學素質建設納入企業家培訓體系,打造企業家新風正氣上杭“名片”。引導企業家做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推動者,積極培養使用創新型技能人才,在關鍵崗位、關鍵工序培養使用高技能人才。支持企業開展新業態從業人員科學素質提升工作,結合行業特點開展面向公眾的科普活動。

責任單位:縣總工會牽頭,縣委宣傳部、文明辦,縣人社局、教育局、工信科技局、應急局,縣科協、工商聯等參加。

(四)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2.實施智慧助老行動。依託開放大學、老年大學(學校、教學點)、養老服務機構、社區科普場所等,加強老年人智能技術教育,提升老年人信息獲取、識別和使用能力,有效預防和應對網絡謠言、非法集資、電信詐騙等。開展智能技術運用互助互學活動,激發老年人自主學習意願和活力。

13.加強健康科普服務。依託健康教育工作網絡,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機構、進家庭,開展健康大講堂、老年健康宣傳週等活動,廣泛利用各類媒體資源,普及營養膳食、運動健身、心理健康、合理用藥、康復護理、應急救助等知識,提高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覆蓋率。開展“老年人健身康樂家園”創建活動,推進體衞融合發展。到2025年,參加科學體育健身老年人佔全縣老年人總數比例達60%以上。

14.實施銀齡科普行動。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培育發展老科協等組織,充分發揮離退休科技工作者在諮詢、智庫等方面的作用。加強銀齡科普志願服務,發揮老專家科普報告團、金融知識老年宣講隊在社區、農村、青少年科普中的積極作用。鼓勵老年人蔘與基層社會治理。

責任單位:縣衞健局牽頭,縣委宣傳部、網信辦、老幹部局,縣教育局、民政局、市場監管局、文體旅遊局,縣科協等參加。

(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5.強化貫徹新發展理念基礎支撐。將提升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作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基礎工作,促進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瞭解科學知識、前沿科技和全球科技發展態勢,以適應上杭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等領域發展需求。

16.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大力開展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培訓工作,把數字上杭、生態上杭、碳達峯碳中和、科學思維與決策等內容納入領導幹部培訓計劃和黨校(行政學院)教學安排,引進開發一批科學素質新課件、現場教學基地。辦好院士專家科技講座、科普報告等各類科普活動,組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到科研單位和科學教育場所參觀學習。

17.推動科學素質納入幹部考核內容。在黨政領導幹部、企事業單位負責人任職考察、年度考核、選拔任用中,強化落實科學素質有關要求。樹立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注重科學素養、弘揚科學精神、講究科學方法的典型。

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牽頭,縣委黨校,縣工信科技局、人社局,縣科協等參加。

四、實施六大重點工程

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提高供給效能,着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主體多元、形式多樣、供給優質、機制有效的全域、全時科學文化素質建設體系,在“十四五”時期實施六大重點工程。

(一)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

1.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鼓勵科技計劃(工程、專項、基金等)項目承擔單位和人員,結合科研任務加強科普工作。推動在科技人員職稱評聘、科技創新基地考核中納入科普工作指標。發揮院士專家工作站、學會服務站等平台作用,促進科技資源科普化。制定實施加強學會科普工作的意見,推動學會依法設立科普獎項。推動科普事業與科普產業發展,探索“產業+科普”模式。

2.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專項行動。鼓勵學會、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等加大科普資源開發開放力度,加強與傳媒、專業科普組織合作,拓展公眾參與科普的途徑,及時普及重大科技成果。拓展科技基礎設施科普功能,推動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基地面向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

3.強化科技工作者科普責任感。開展我縣知名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利用全縣科普場館建設龍巖籍院士、科學家博物館及科學家精神教育實踐基地,展示科技界優秀典型、生動實踐和重大成就,激發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加強科研誠信和科技倫理建設,深入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自立自強,建功立業,成為踐行科學家精神的表率。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弘揚科學精神進校園、院士專家集中宣講、“最美科技工作者”集中學習宣傳等活動。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增強科普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爭做科學傳播者。

責任單位:縣科協、縣工信科技局牽頭,縣委宣傳部、文明辦,縣教育局、人社局、上杭生態環境局等參加。

(二)科普數字化賦能工程

4.搭建數字科普平台。推進科普工作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深度融合,推動傳播方式、組織動員、運營服務等創新升級。依託科普中國、數字福建、e龍巖和杭好辦建設,推動實施“互聯網+科普”,打造優質科普資源匯聚。強化科普信息落地應用與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未來社區等深度融合,發揮科普中國e站陣地作用,推動優質科普資源向邊遠鄉村傾斜。

5.繁榮科普創作。面向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題材開展科普創作。利用數字化手段,發揮好科普創作行業協會等組織作用,促進科學家與科普、教育、出版等工作者合作,創作一批原創科普圖書、短視頻、微電影、動漫等科普精品,遴選一批優秀科普作品。組織開展青少年科幻創作交流活動和科學啟蒙活動。

6.提升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依託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技術,增加科普內容、增設科普專欄,製作科普類公益廣告,實現多渠道全媒體科學傳播。加強媒體從業人員科學傳播能力培訓,圍繞重大科學事件、突發事件等及時發聲和闢謠。促進科學與文化藝術、媒體融合,創新科普表達和傳播方式,增強科普傳播力和實效性。推動媒體與高校、科研院所等溝通合作,增強科學傳播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科協牽頭,縣委文明辦、網信辦,縣工信科技局、文體旅遊局、數字辦、團縣委、融媒體中心等參加。

(三)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7.加強統籌規劃和宏觀指導。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政府引導、多渠道投入的機制,引導和扶持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參與興辦、建設、資助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上杭縣科技館裝修布展,推動縣科普館設備更新升級,打造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體驗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學教育資源彙集平台。加強數字科技館建設,推動優質展覽展品的數字化轉化和配套網絡資源建設,實現科普資源線上線下雙向互動、多渠道傳播。對接流動科技館“區域換展”,建設完善各類專題科普館、科普大篷車、科普展覽資源等全縣資源共享機制,形成全縣科普大聯盟。

8.加強基層科普設施建設。依託農村文化禮堂(文化家園)、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青少年宮、鄉村“復興少年宮”、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各類培訓基地和文化場所等,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具備科技教育、培訓、展示等多功能、有特色的科普活動場所和設施。將科普設施與未來社區建設同規劃同部署。統籌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農村中學科技館、科普長廊等建設,探索多元主體參與的運行機制,提高服務質量和能力。

9.發揮各類科普基地作用。開展優秀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工作,到2025年,累計建設10家以上優秀科普教育基地。探索科普教育基地聯盟化發展模式。鼓勵和支持各行業各部門建立科普教育、研學等基地,引導和促進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車站、電影院、公共交通等設施場所強化科普服務功能,利用工業遺產和閒置淘汰生產設施打造科普基地。精選科普資源,打造科普旅遊線路。鼓勵科普基地利用多媒體、互動設施、文創產品等將科學知識可視化、趣味化。

責任單位:縣科協牽頭,縣委宣傳部、文明辦,縣發改局、教育局、工信科技局、財政局、文體旅遊局、數字辦等參加。

(四)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10.協同推進應急科普。建立應急科普響應機制,堅持平急結合、協同聯動,組建專家委員會,搭建公眾和科學家溝通的橋樑,及時做好政策解讀、知識普及和輿情引導等工作。儲備和傳播優質應急科普資源,推進傳染病防治、防災減災、應急避險等主題科普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

11.加強基層科普服務。構建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羣服務中心、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鄉鎮衞生院)、社區圖書館、老年大學等為陣地,以志願服務為重要手段的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加強科技志願者隊伍建設,推進科技志願服務專業化、規範化、常態化發展,到2025年,註冊科技志願者達到1500名。開展全國科普示範縣創建活動。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合力推進科學素質建設。深入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大力發展基層科普組織。深入開展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防災減災日、食品安全宣傳週等主題科普活動。

12.強化科普人才隊伍建設。鼓勵科研機構、企業設立科普崗位,推動將科普工作實績作為科技人員職稱評聘條件,激勵科技人員積極開展科普。大力發展科普場館、科普基地、科技出版、新媒體科普、科普研究等領域專職科普人才隊伍,建立應急科普專家隊伍,提升應急管理人員和媒體人員的應急科普能力。以專家信息和科普行為為基礎,推動科普專家庫建設。

責任單位:縣科協牽頭,縣委組織部、宣傳部、文明辦,縣工信科技局、人社局、上杭生態環境局、應急局等參加。

(五)科學素質交流合作工程

13.拓展科技人文交流。圍繞提升我縣公民科學素質,促進創新發展,充分發揮各類科普主體現有交流機制的作用,聚焦生態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災害風險、氣候變化等人類可持續發展共同挑戰,加強科技人文交流,拓展合作領域,擴大合作範圍,提升合作層次。

14.搭建合作平台。設置科學教育、傳播和普及的雙邊、多邊合作項目,促進科普產品交流交易,推動建立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積極開展青少年、婦女和教育、媒體、文化等領域科普項目合作。

責任單位:縣科協牽頭,縣委宣傳部、文明辦,縣工信科技局、教育局、文體旅遊局,團縣委、縣婦聯等參加。

(六)心理健康促進工程

15.開展心理健康服務。開展心理健康評估、在線心理問題解答及遠程視頻會診等,探索心理健康服務的“互聯網+”模式。推廣心理幫助計劃,為企事業單位員工、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心理服務。有針對性地面向教師和家長開展心理健康培訓,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針對中老年人、失獨家庭、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羣組織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科普,支持有條件的.社區建立心理輔導站,開展心理體檢、心理保健和上門心理輔導等服務。

16.加強心理健康科普和危機干預。發展壯大心理健康科普人才隊伍,開發心理健康科普課程,大力宣傳普及應對危機的心理健康科學知識。針對颱風、泥石流、洪災等重大自然災害及重大交通事故、火災、疫情等突發危機事件,及時組織專家參與心理危機干預,降低受災羣體心理影響。

責任單位:縣科協、縣衞健局牽頭,縣委組織部、黨校,縣教育局、人社局,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等參加。

五、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和完善公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及工作機制,把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精神文明和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總體框架。縣直各有關部門要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納入本部門本系統相關工作規劃和計劃,認真履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縣科協負責日常協調聯絡,會同有關單位共同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各鄉鎮要全面推進本鄉鎮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把《科學素質綱要》重點任務列入年度工作計劃,制定本鄉鎮“十四五”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加強鄉鎮科協能力建設,為實施《科學素質綱要》提供保障。

(二)健全長效機制

縣公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與各鄉鎮人民政府建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共建機制,形成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建立完善科研與科普相結合機制,將科普工作作為科技創新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推動重大科技成果宣傳普及,鼓勵支持廣大科技專家和工作者開展科普活動。建立完善監測評估機制,組織開展《科學素質綱要》實施情況督促檢查,推動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落實。完善公民科學素質調查體系,定期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和科普統計工作,為《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和監測評估提供依據。建立完善社會動員和激勵機制,深入開展科普示範縣、科技進步示範縣、科普教育基地等創建活動,進一步形成政府推動、社會參與的良性機制。大力宣傳先進人物和典型經驗,對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及時給予表揚獎勵。

(三)加強條件保障

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政策保障,在政策文件中充分體現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目標任務。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福建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執法檢查和調研工作,落實有關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的科普税收優惠等相關政策。堅持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投入為輔的多渠道經費投入機制,縣、鄉(鎮)政府要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並逐步提高科普經費的投入水平,建立穩定增長的科普財政投入機制,為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到2025年,財政人均科普專項經費達到2.5元。各有關部門根據承擔的《科學素質綱要》實施任務,按照國家預算管理的規定和現行資金渠道,統籌考慮和落實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所需經費,加強科普經費、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經費等專項經費使用情況的績效考評,確保專款專用。

(四)強化落實評估

2022年,推動和指導各鄉鎮完成本地“十四五”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的制定和實施,並做好“十四五”《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動員和宣傳工作。2022—2025年,持續推進重點人羣科學素質行動和重點工程建設。針對薄弱環節,繼續完善工作機制,解決突出問題,完成各項目標任務。2025年,對“十四五”期間和《科學素質綱要》實施以來的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進行總結和全面評估。

責任單位:縣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

全民素質提升方案14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xx—20xx—20xx年)的通知》(國發〔20xx〕7號)和關於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川府發〔20xx〕33號)精神,努力提高我縣公民的科學素質,實現建設創新型郫縣的目標,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到20xx年,全縣黨政領導重視、部門協調配合、社會各界共同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格局基本形成;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的組織網絡、陣地設施、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的能力不斷完善和增強;科學發展觀在全社會進一步樹立,公民提高自身素質的機會和途徑明顯增多,全縣公民科學素質有所提高。到20xx年,全縣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有長足發展,形成比較完善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組織網絡、基礎設施、條件保障、監測評估等體系,科學發展觀深入人心,公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提高。

二、工作內容

根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明確的四大主要行動、四大基礎工程和保障條件與監測評估等工作要求,主要開展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

牽頭單位:團縣委。

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科協、縣婦聯、縣科技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教育局、縣文廣局、縣環保局。

工作內容:以普及科學知識,培養科學興趣,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實踐能力為重點,組織實施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進一步完善中國小科學教育體系,提高科學教育水平。加強中國小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科學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科學教育實驗室、中國小圖書室。發展針對農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規教育。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普及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能源、心裏生理健康、安全防範等知識。加強“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和崇尚科學文明、反對愚昧迷信的宣傳教育。發揮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區科普宣傳中對成年人的獨特影響作用。組織科技工作者與未成年人開展面對面的科普活動。提高母親的科學素質,重視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學素質中的作用。

(二)農民科學素質行動。

牽頭單位:縣農發局。

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科協、團縣委、縣總工會、縣婦聯、縣教育局、縣水務局、縣科技局、縣財政局、縣人事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衞生局、縣文廣局、縣林業和園林管理局、縣環保局、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局。

工作內容:以促進農村科技進步和提高農民致富能力為重點,組織實施農民科學素質行動。開展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培訓,大力支持農技協等專合組織及科普示範基地開展科技教育;組織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推廣科普站、欄、員建設;開展富有特色的重點科普宣傳活動;在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廣播站、圖書室、中國小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接收站點等基層公共設施建設中增加和完善科普信息和傳播功能;建立和完善農村科普示範體系,重視農民羣體中女性勞動者科學素養的提高,開展適合女性農業勞動者特點的科普活動。

(三)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質行動。

牽頭單位: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團縣委、縣婦聯、縣科協、縣總工會、縣教育局、縣科技局、縣人事局、縣文廣局、縣環保局。

工作內容:以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提高職業技能為重點,組織實施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質行動。開展“科教進社區”活動,大力宣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節能降耗、安全生產、健康生活等觀念和知識,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將城市社區科普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建設和發展總體規劃,通過設立社區科普活動場所,舉辦科普講座、展覽、培訓、競賽等多種活動,滿足社區居民的科普需求。在企業廣泛開展科普宣傳、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技能培訓和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等活動,提高職工的科學文化素質。鼓勵羣眾性技術創新和發明活動。加強對城鎮失業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的培訓,提高就業能力、技能水平和適應城市生活的能力。

(四)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牽頭單位:縣委組織部、縣人事局。

責任單位:縣科協、縣科技局。

工作內容:以增強領導幹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提高科學決策能力為重點,組織實施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將提高科學素質列為領導幹部、公務員繼續教育培訓的必備內容。在公務員錄用考試大綱及題庫中列入與科學素質要求有關的具體內容。適時舉辦科普講座、科普報告會等活動,向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介紹現代科技知識及發展趨勢,積極組織公務員參加各種社會科普活動。

(五)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

牽頭單位:縣教育局。

責任單位:縣科協、縣科技局。

工作內容:加強科學教育師資力量,促進科技界與教育界的合作,動員組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作為科學教育的“志願者”積極參加到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行動中去,積極發展專業科學教育教師隊伍;加強科學教育教學基礎設施建設,為開展科學教育與培訓提供基礎條件支持。

(六)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

牽頭部門:縣科協、縣科技局。

責任部門:縣文廣局、縣教育局、縣農發局。

工作內容:有效整合現有科普資源,充分發揮縣內科技類展館、圖書館等的.科技教育功能,探索各類科普資源有效服務公眾的模式,拓寬公共科普資源的傳播渠道,擴大科普信息資源的共享範圍。發揮互聯網科普傳播優勢作用,發揮廣播、電視等媒體受眾面廣的優勢,加大科技知識的宣傳。

(七)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

牽頭單位:縣委宣傳部。

責任單位:縣科協、縣文廣局、縣科技局、新《郫縣》內刊社、縣電視台、縣信息化辦。

採取有力措施,逐步增加電視台科技節目的播出時間、新郫縣內刊科技專欄的數量和版面、各類科技出版物的品種和發行量;建設好科普網站和門户網站的科技專欄,研究開發網絡科普的新技術和新形式;開闢電視、廣播和報刊科技專欄,建立與市場、公眾需求相適應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八)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牽頭單位:縣科協、縣發改局。

責任部門:縣總工會、縣財政局、縣規劃局、縣城管局、縣國土局、縣科技局、縣教育局、縣農發局、縣林業和園林管理局、縣環保局。

工作內容: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為公眾提供科普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滿足公眾利用科普設施提高自身科學素質的需求。鼓勵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具有本單位特色的專題科技場館,積極發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在城鄉社區建設和完善科普畫廊、科普活動室、遠程科普教育終端等基層科普設施。

(九)政策法規、隊伍建設與監測評估。

牽頭單位:縣科協、縣科技局。

責任部門: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縣發改局、縣商務局、縣財政局、縣人事局、縣農發局、縣水務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衞生局、縣文廣局、縣林業和園林管理局、縣環保局。

工作內容:研究制定我縣有關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政策與措施。建立一支素質優良、勝任各類科學教育與培訓的教師隊伍、科普工作隊伍和科普產品創作隊伍。調動廣大科技人員、大學生、傳媒工作者及離退休科技人員參加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發揮其特長優勢。?

三、工作要求

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各級各部門要將這項工作擺上重要位置,納入議事日程,加強領導,通力合作,務求實效。各牽頭部門要會同責任部門制定工作方案,協調、指導和組織工作實施;探索實施工作的模式、機制,開展理論研究和宣傳工作。各責任部門要積極配合,主動參與制定工作方案,並做好本部門、本系統的實施工作;及時溝通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創新方式方法。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要高度關注公眾科學需求,按照建設創新型社會的要求,根據不同人羣的特點,通過召開會議、專家講課、辦班輔導、輿論宣傳等多種渠道和形式,組織開展羣眾性、社會性、經常性的教育、培訓和科普活動,組織和引導公眾迅速投入到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中來,全面營造學習、貫徹、落實《綱要》的良好社會環境。

(二)突出工作重點。針對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共性問題,每年確定一個工作主題,並圍繞主題開展工作,做到以重點人羣科學素質行動帶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高。抓住科學教育這個關鍵環節,立足校內外、社區、企業、鄉村以及機關等科普宣傳教育這個重點,搞好科普資源整合,推動資源共享;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等科技傳播主渠道的作用,為貫徹實施《綱要》提供良好輿論導向。

(三)強化隊伍建設。注重科學技術傳播與普及專業化人才的培養,不斷提升各類學校科學課教師、科技傳播媒介採編人員等科普設施輔導員等專職隊伍的科學素質和業務水平。充分調動在職科技工作者、大學生、研究生以及離退休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努力形成一支規模宏大、素質較高的兼職人才隊伍和志願者隊伍。

(四)落實經費保障。採取多種措施,加大政府和社會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機制。要根據財力情況和實際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經費的增長速度,並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要從省市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中安排一定的經費用於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承擔的實施任務,按照國家規定和現行資金渠道,統籌考慮和落實所需經費。要廣泛吸納境內外機構、個人資金,支持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五)健全完善機制。縣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在全縣的實施工作。縣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科協)承擔日常工作,負責協調和落實縣領導小組作出的工作部署。縣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按照各自的任務和職責分工,發揮優勢,密切協作,形成合力。各鎮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要加大對《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的考核力度,並逐步建立起科學素質建設工作監測評估體系和督促檢查、獎懲考核制度,確保取得實效。

全民素質提升方案15

根據《恩施州“六城”同創、精細化建設管理、人性化服務活動實施方案》精神,結合巴東縣“六城”同創工作要求,特制定實施全民素質提升工程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大力開展公民道德實踐活動,着力提升全民素質,為建設“綠色巴東、文化巴東、富裕巴東、和諧巴東”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文明有序的良好環境。

二、具體活動

1、開展公益廣告宣傳活動

加強“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巴東精神”、精神文明建設、公民道德建設、“六城同創”、法治文化等內容的公益廣告宣傳。

⑴縣廣播電視台、楚天視訊巴東公司、長江巴東網在黃金時段和首頁及微信平台刊播公益廣告;

⑵縣廣播電視台、縣人社局負責,分別在巫峽廣場、寇公廣場LED大屏幕滾動播放公益廣告;

⑶縣城管局在城區選點建設公益性形象廣告,公交站台公益廣告數量不低於廣告總量的20%;

⑷縣直機關工委、縣機關事務管理局負責城區各單位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公益廣告;

⑸縣工商局負責城區企業、商户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公益廣告;

⑹縣交通運輸局負責各車站、公交公司、出租車公司、維修企業、駕校以及營運車輛電子顯示屏滾動播出公益廣告;

⑺縣住建局負責施工企業和業主利用建築圍擋書寫宣傳標語、繪製公益廣告畫;

⑻縣教育局負責全縣學校設立展牌、張貼宣傳掛圖,有電子顯示屏的要滾動播放公益廣告;

⑼縣旅遊局負責遊客中心利用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公益廣告並張貼宣傳掛圖,同時指導各景區在景點、售票窗口、旅遊碼頭、遊船等設施及場所張貼宣傳掛圖;

⑽電信巴東公司、移動巴東公司、聯通巴東公司積極向用户發送公益短信;

⑾縣文明辦負責組織各級文明單位設立宣傳欄、宣傳牌,做好公益廣告宣傳;

⑿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選點建設公益性形象廣告,組織轄區所有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公益廣告、各單位和村在辦公樓等適宜場所設置宣傳欄、張貼宣傳掛圖或標語。

2、開展“道德講堂”活動

在文明單位中開展“道德講堂”活動。“道德講堂”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質的有效載體,國家級、省級文明單位全年開展活動四次,州級文明單位全年開展活動二次以上,縣級文明單位全年開展活動一次以上。人員較少的單位可以聯合開展活動。“道德講堂”邀請縣內湧現出的“中國好人”、“湖北好人”、“荊楚楷模”、“恩施楷模”、“道德模範”現身説法,邀請專業人士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中華傳統美德、精神文明建設、巴東精神,引導大家見賢思齊,講道德、做好人、提素質,形成“崇德尚善”氛圍,爭做公民道德建設的實踐表率。(責任單位:縣文明辦、各文明單位)

3、開展窗口行業“優質服務·便民利民”主題實踐活動,評選“最美崗位能手”、“最美導遊”、“最美的哥的姐”、 “最美公交司機”。

⑴公交、出租車、導遊等窗口行業建立和完善文明優質服務的長效機制,促進窗口行業的服務環境進一步改善、服務秩序進一步規範,服務質量進一步優化,從業人員素質和行業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責任單位:縣政務服務中心管理辦公室、衞計局、商務局、工商局、食藥監局、交通運輸局、人行巴東支行、建行巴東支行、農行巴東支行、工行巴東支行、中行巴東支行、農發行、農商銀行、郵儲銀行、村鎮銀行、郵政局、經信局、電信巴東公司、移動巴東公司、聯通巴東公司、楚天視訊巴東公司、旅遊局、城管局、供電巴東公司、住建局、民政局、自來水公司、國税局、地税局、公安局)

⑵評選“最美崗位能手”。10月前,各窗口行業評選表彰不低於窗口服務人員20%的“最美崗位能手”。(責任單位:各行業分管部門、縣政務服務中心管理辦公室、工商聯、衞計局、商務局、工商局、食藥監局、交通運輸局、人行巴東支行、建行巴東支行、農行巴東支行、工行巴東支行、中行巴東支行、農發行、農商銀行、郵儲銀行、村鎮銀行、郵政局、經信局、電信巴東公司、移動巴東公司、聯通巴東公司、楚天視訊巴東公司、旅遊局、城管局、供電巴東公司、住建局、民政局、自來水公司、國税局、地税局、公安局)

⑶評選“最美導遊”。11月前,評選表彰10名“最美導遊”。(責任單位:旅遊局、文明辦)

⑷評選“最美的哥的姐”、 “最美公交司機”。12月前,評選表彰10名“最美的哥的姐” 、 “最美公交司機”。(責任單位:交通運輸局、文明辦)

4、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在“紅領巾”文明志願服務活動正式啟動的基礎上,成立黨員、青年、老年、巾幗、工會、農村公益等綜合志願服務隊和衞生、文體、科技、法律、環保等專業志願服務隊並開展活動。切實發揮志願服務在“六城同創”中的.積極作用,形成“人人關注‘六城’同創、個個參與‘六城’同創”的全民共建共創格局。(責任單位:文明辦、民政局、團縣委、婦聯、工會、機關工委、人社局、衞計局、文新廣局、科協、教育局、殘聯、司法局、環保局、公安局、交通運輸局、各鄉鎮)

5、開展文明安全出行活動

⑴向市民發出“安全文明出行·抵制交通陋習”倡議。倡導文明出行風尚,培育文明交通意識,強化市民文明素質,養成良好交通習慣,提升城市文明程度,達到“開文明車、行文明路、做文明人、建文明城”目的。

⑵組織文明交通志願服務隊開展文明交通勸導、文明禮讓活動。大力倡導機動車禮讓斑馬線和行人、機動車按序排隊通行、機動車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車燈、行人和非機動車各行其道、行人和非機動車過街遵守信號等文明交通行為;自覺告別機動車隨意變更車道、佔用應急車道、開車打電話、不繫安全帶、駕乘摩托車不戴頭盔等交通陋習;堅決抵制酒後駕駛、超速行駛、疲勞駕駛、闖紅燈、強行超車、超員超載等危險駕駛行為。(責任單位:交通運輸局、公安局、文明辦)

6、開展文明旅遊活動

⑴大力宣傳州委宣傳部、州文明辦、州旅遊委員會發出的“文明旅遊”倡議,引導旅遊企業、從業人員及市民和遊客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生態環境和市場秩序,形成文明和諧的旅遊環境。(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旅遊局、文明辦)

⑵組織旅遊企業進社區,發放《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等文明旅遊宣傳資料,普及文明旅遊知識,提升市民文明旅遊知曉率。(責任單位:縣旅遊局)

⑶圍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文明景區”創建工作。今年內,要把神農溪縴夫文化旅遊區創建為省級文明風景旅遊區。(責任單位:旅遊局、文明辦)

7、開展文明細胞創建活動

文明細胞建設是提高全員素質,激發文明城市、村鎮、單位創建活力的主要措施和手段。

⑴文明家庭。以文明家庭創建為載體,引導幹部職工及其家庭成員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勤儉持家、和諧興家。(責任單位:各單位)

⑵文明樓棟、文明宿舍。塑造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樓棟、宿舍文化氛圍,營造“平安、健康、文明、和諧”的樓棟、宿舍環境。(責任單位:各單位)

⑶文明餐廳、文明餐桌。在餐飲服務、消費過程中,經營誠信、管理科學、服務優質、賓客文明;“文明用餐、節儉惜福”,將儉以養德、儉以養性、儉以養身的理念變成自覺行動,營造文明用餐、安全用餐、健康用餐、節儉用餐的餐桌文化。(責任單位:縣食藥監局)

⑷文明科室、文明職工。(責任單位:各單位)

⑸文明班級、文明學生。(責任單位:縣教育局)

⑹文明購物場所。商場、門店環境好、質量好、服務好。(責任單位:縣商務局、縣工商局、縣食藥監局)

⑺文明文化娛樂場所。牢固樹立安全經營、依法經營、文明經營意識,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杜絕在場內發生各種違法活動。(責任單位:縣文新廣局、縣工商局、縣公安局)

⑻文明廁所。提高人們文明如廁意識,養成文明如廁良好習慣。禁止在廁所裏亂扔紙屑等廢棄物,禁止在廁所的牆壁、隔板亂塗亂畫。大小便池要隨時沖洗,並及時清查廁所內紙簍垃圾。保持洗手池、地面大小便池的清潔乾淨,做到無積水、無污物、無異味。(責任單位:縣城管局、各單位、各鄉鎮)

8、開展網絡文明傳播活動

建立完善文明單位網絡文明傳播隊伍(每個文明單位3—5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方面的典型事例,傳播“乾淨自強”巴東精神,傳播精神文明建設、“六城”同創工作動態、創建成果、先進典型事蹟等。(責任單位:縣文明辦、各級文明單位)

9、開展“掃乾淨·擺整齊·講規矩”活動

圍繞“打造長江邊最美麗縣城”目標,持之以恆地開展“掃乾淨·擺整齊·講規矩”活動。長江巴東網、巴東電視台進一步辦好“週一曝光台”、“週二大整改”專題專欄,曝光亂吐亂丟、亂穿馬路、亂闖紅燈、亂倒污水、損壞花草樹木、散養寵物、公共場所吸煙、高空(車外)拋物等各種不文明行為,達到徹底整改的目的,確保“門前五包”責任制的落實;鼓勵市民對不文明行為進行譴責、制止、舉報、“隨手拍”,讓不文明行為成為“過街老鼠”,形成“人人喊打”之勢。(責任單位:縣新聞中心、縣廣播電視台、各單位、各鄉鎮)

10、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活動

加強師德建設和學生德育工作,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增強服務育人效果,形成全員育人、環境育人的氛圍。加強德育教師培訓,提升德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德育教育水平。開展“學雷鋒”、“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美德少年”等主題活動,推進對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加強學校周邊環境綜合治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全面發展。建立科學合理的德育評價體系,積極開展德育科研,將德育融於課程改革過程中,加強德育工作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滲透力度。(責任單位:教育局)

11、開展優秀家訓家規、村規民約和行業精神徵集、宣傳推廣活動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全社會建設積極向上的家庭文化、行業文化和鄉風文明,健全各行各業規章制度,完善家規家訓、村規民約、行業精神等行為準則。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優秀家訓家規、村規民約、行業精神徵集活動,通過長江巴東網、縣廣播電視台宣傳推廣。(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文明辦、縣新聞中心、縣廣播電視台、各單位、各鄉鎮)

12、開展“文明新村”和“十星級文明户”創建活動

⑴在全縣所有行政村、社區(居)和所有農户中開展“文明新村”、“十星級文明户”創建活動。各鄉鎮達到創建標準的“文明新村”數不低於行政村、社區(居)總數的30%,達到創建標準的“十星級文明户”數不低於農户總數的10%。被評為“文明新村”的,由縣文明委授予獎牌,各鄉鎮分別表彰10%的鄉鎮級“文明新村示範村”,縣文明委表彰獎勵20個縣級“文明新村示範村”;被評為“八星”以上文明户的,由縣文明委授予獎牌,各鄉鎮分別表彰獎勵50户“十星級文明示範户”,縣文明委表彰獎勵100户“十星級文明示範户”。(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各扶貧單位、州級以上文明單位、各鄉鎮)

⑵在“文明新村”創建工作中,建立農村公益志願服務隊,開展志願服務活動。(責任單位:各鄉鎮)

⑶在“文明新村”創建工作中,發展“鄉賢”隊伍,弘揚鄉賢文化。“鄉賢”是本鄉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而深被本地民眾所尊重的賢人,是榜樣人物,是人力資源與寶貴財富,也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承載地方文化習俗的重要依靠力量。弘揚鄉賢文化,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為社會傳播正能量提供了載體。要繼承和弘揚有益於當代的鄉賢文化,發揮“新鄉賢”的示範引領作用,用他們的嘉言懿行垂範鄉里,涵育文明鄉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紮根。(責任單位:各鄉鎮)

三、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陳平財任組長,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黃本槐任常務副組長,副部長鄒天毅、譚明福任副組長,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實施全民素質提升工程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委宣傳部辦公。

2、認真履行職責。各責任單位嚴格按照職責分工,認真細化方案,把工作落到實處。每天工作進展情況報縣委宣傳部“全民素質提升工程”辦公室。(聯繫人:譚夢玲,QQ號,xx,手機號:xx)。

3、加大督辦力度。領導小組不定期檢查督辦各責任單位的工作開展情況,對未完成既定工作目標任務的責任單位進行通報,並納入“六城”同創和文明單位考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