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親子端午節活動方案

來源:文萃谷 2.99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親子端午節活動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親子端午節活動方案

大班親子端午節活動方案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全蹲走動作練習,鍛鍊腿部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平衡能力和協調性。

2、激發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體驗遊戲的樂趣。

3、培養耐力及協同合作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單元筒8個、體能棒8根(含連接器8個)、體能條4根、協力佈道1套;礦泉水若干、秒錶1個、音樂。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一路縱隊沿着塑膠跑道進行走、跑交替練習。

2、幼兒站成四路縱隊,教師和幼兒一起在音樂的伴奏下有節奏地做熱身運動:頭部運動、上肢運動、下蹲運動、踢腿運動、跳躍運動等,重點活動膝關節和踝關節部位。

四、集體遊戲:賽龍舟

1、佈置場地,創設遊戲情境

設置4條“賽道”,在每條賽道的途中各設置一個用單元筒、體能棒、體能條和連接器搭建而成的“橋洞”,在終點處放置1片長方形協力佈道和若干瓶礦泉水作 “大粽子”。

2、介紹遊戲玩法,開展遊戲

四人一組扮演“小龍舟”,4只“小龍舟”全蹲姿勢站在起點線後等待,其他幼兒則在場外扮演“觀眾”。遊戲開始,4只“小龍舟”沿着“賽道”鑽過 “橋洞”到達終點,然後4人一起用協力佈道運兩個“大粽子”回起點。任務完成後,交換角色,遊戲繼續,直至所有的小組完成任務。教師計時,用時最短的小組獲勝。

3、遊戲拓展:教師可根據幼兒的水平,在路徑中設置一些障礙,幼兒需繞障礙進行全蹲走,以增加遊戲的難度。

大班親子端午節活動方案2

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較為古老的傳統節日。每逢陰曆五月初五這天,人們都要在江、河湖海上舉行賽龍舟,還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採艾蒿等,這些活動已成為千古不變的習俗,從古至今一直在沿續着。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澱,那如何結合我們的課程,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是我們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

在這裏我們利用端午節作為一個契機,引導幼兒學習和了解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我們利用《童玩美勞DIY課程》中具體的內容,同時結合幼兒園各年齡段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關於端午節的親子活動,希望在幼兒與家長的親子操作和遊戲活動中,共同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及民風民俗。

活動主題名稱:

好玩的端午節

活動目的:

1、為了幼兒能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瞭解節日的習俗、瞭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傳統民俗活動。

2、增進親子聯繫與溝通,豐富幼兒家長與幼兒的節慶生活。

3、配合幼兒園進行《童玩美DIY課程》宣傳。

活動規模:

全園幼兒、家長

活動場地:

幼兒園户外場地

活動時間:

3小時

背景資料:

若説到端午節的來歷,人們首先就會想到愛國詩人屈原。相傳戰國時,楚襄王寵信奸佞,屈原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秦國趁機進攻楚國,楚地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迴天,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羅江而去。

當地百姓聞聽屈原投江,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尋見屈原的屍體,湖面上舟船往來穿梭百舸爭遊的場景蔚為壯觀。這一日正是陰曆五月初五,後來,每逢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意在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裏,只為了餵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屍身不被吞食。

大班親子端午節活動方案3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説一説、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為什麼要划龍舟呢?教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初了吃粽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艾草的原因。

6、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節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

三、讓幼兒完整聽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麼人呢?

2、他為什麼要跳江自殺呢?

3、人們為什麼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龍舟呢?

教師反思:

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為國家大事擔憂,眼看着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於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屍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趕跑河裏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河裏投包子、粽子餵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屍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麼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四、請幼兒説説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

教師:馬上就是端午節了,我們家裏都已將開始包粽子了,你們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準備呢?

教師小結: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葉和糯米,根據個人的口味,人們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豬肉,做成鹹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紅棗,做成甜粽子!

大班親子端午節活動方案4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動內容:

(一)知識分享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欣賞端午節傳説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

(二)學習端午節的兒歌

①五月五,是端陽;龍船雙雙鬧長江;兩邊坐着划船手;中間坐着打鼓郎;咚咚鏘;咚咚鏘;咚咚咚咚鏘。

②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③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

④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祥。

⑤雄黃酒,灑庭户,小孩頭上畫老虎。一,二,三,四,五,家家户户過端午。

(三)動手操作

各班開展包粽子,製作荷包、編制五彩線等活動。

(四)區角創設:

1、科學角: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荷包(香袋);

2、美工角:擺放製作荷包、五彩線、和製作粽子的材料;張貼賽龍舟的圖片,屈原的圖片等;

3、閲讀角: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五)家長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鹹鴨蛋等過節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參加班級的包粽子等活動。

大班親子端午節活動方案5

活動目標: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這一天,中國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還戴香包、插艾蒿、賽龍舟。通過此活動,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節目,從而使幼兒對各地方的風俗習慣有一定的認識,以此增強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流程

一、主持人講話,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

主持人:明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你們知道是什麼節日嘛?(端午節)

支持人: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裏,我們會用各種方法來度過這個快樂的節日。我們會在這一天裏做些什麼?吃些什麼呢?

小 結:在這一天裏,中國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還戴香包、插艾蒿、賽龍舟。

主持人: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短片。

二、幼兒觀看視頻,進一步瞭解“端午節”。

1、端午節由來的短片。

2、人們裹粽子的短片。

3、人們賽龍舟的短片。

4、學念兒歌《五月五》。

三、活動結束,主持人總結

大班親子端午節活動方案6

活動目標

1.感受端節的文化氣氛,萌發愛國主義情感。

2.知道吃粽子、划龍舟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3.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端午節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教師準備:知道端午節的來歷以及相關的民風民俗。

幼兒準備:吃過各種口味的粽子,見過不同形狀的粽子。

2.物質準備:粽子實物,《賽龍舟》視頻。

3.環境準備:在娃娃家和手工區投放收集到的艾葉及粽子 、香包等。

活動過程

一、説一説粽子,知道端午節快到了。

1.教師出示粽子引導幼兒回憶與粽子相關的已有經驗。

2.瞭解端午節的節日名稱。

二、聽故事《屈原的傳説》,瞭解端午節習俗的來歷。

1.播放《賽龍舟》視頻,瞭解龍舟與一般船樣式和划船方式的不同。

2.再次播放《賽龍舟》視頻,請幼兒模仿划船的動作,感受氛圍。

3.老師講故事將故事內容 附 在活動方案後面

在古時候有一個楚國人講屈原,他呀很能幹,也很熱愛自己的國家,幫助楚王治理國家,楚王很信任他,可是有一些壞人不喜歡他,總是到楚王面前説他的壞話,漸漸的楚王就不相信他了,讓屈原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不准他回來,但屈原還是非常擔心自己的國家,每天睡不好覺,當屈原聽到楚國與秦國打仗後沒有了,便非常傷心,農曆五月初五這天,他來到汨羅江邊,跳了下去。人們聽説了後就划着船去救他,還用竹葉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讓魚吃飽了不要傷害屈原,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叫做端午節,划船救屈原的活動變成了賽龍舟,竹筒子盛米改成用柴葉包粽子。

三、嘗一嘗:粽子真好吃

1.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的形狀。

2.引導幼兒説説粽子的味道。

大班親子端午節活動方案7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分享、交流,初步瞭解體驗端午節的相關習俗,體驗和集體共同過端午節的樂趣。

2、嘗試動手製作端午節的相關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繩、彩蛋。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參與節日遊戲。

二、活動準備

1、讓幼兒收集有關端午節的各種資料。

2、有關製作的各種材料:

粽子——粽葉、糯米、線等。

香包——各種形狀的布片、訂書器、棉花、香水、乾花。

彩蛋——煮熟的雞蛋、顏料、水彩筆、蠟筆、油畫棒。

五彩繩——各色緞帶、絨線、縐紙。

3、有關的圖片、艾草和菖蒲。

三、活動過程

(一)講看看:

要求:交流幼兒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內容。

(二)導語:

1、(在門上懸掛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麼呀?(菖蒲)那為什麼要掛菖蒲呢?(因為端午節要到了,掛菖蒲是端午節的習俗)

2、那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每家人將鍾馗像懸掛在門上,可以鎮宅驅邪,保佑一家平安。

(2)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淨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3)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划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後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後,人們怕河裏的魚蝦把他的屍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裏餵魚。

(5)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它放在米酒中製成雄黃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黃酒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

(6)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香包裏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7)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豎雞蛋、畫彩蛋:人們説:“在端午節的時候,能將雞蛋豎起來的人,這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大班親子端午節活動方案8

一、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龍舟。

2、瞭解粽子的各種口味。

3、樂於參與端午節的活動。

4、知道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二、活動準備

插艾草、划龍舟的圖片,各種粽子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讓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請幼兒説一説。

3、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的由來:端午為什麼要划龍舟呢?老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4、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插艾草的原因:你們知道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俗習慣嗎?

5、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

四、結束活動

表揚上課認真的幼兒。

大班親子端午節活動方案9

一、活動背景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生活經驗,今年端午節我們開展了“快樂端午粽飄香”親子活動,讓小朋友們在濃濃的親子氛圍中進一步瞭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用 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藴涵的意義。

二、活動時間:

三、活動目標:

1、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2、瞭解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粽子、鹹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有賽龍舟的習俗,還有許多傳説、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説等。

3、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4、樂於參加包粽子、制香包、編蛋網、賽龍舟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大班親子端午節活動方案10

活動要求:

1.引導幼兒模擬構造龍舟,學習結構物體的基本特徵與某些細微部分的建構方法。

2.引導幼兒欣賞和評價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1.準備花片、積塑、各種玩具。

2.組織幼兒參觀龍舟的畫展。

活動過程:

1.結合端午節的划龍舟比賽,引導幼兒根椐自己的已有經驗説一説龍舟的基本特徵(幼兒也可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想想用什麼玩具拼插龍舟?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舟的三角形船頭、還有龍的形態,特別是龍頭的建構。

3.幼兒分組製作龍舟,採用各種已學的技能進行拼插。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頭,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拼插龍舟的龍頭。

4.啟發幼兒可大膽設計不同的龍舟,裝飾龍舟的外形。

5.將幼兒自己製作的龍舟放在活動室的周圍,並讓幼兒互相參觀、交流、評評誰的龍舟最有特色、最有創新。

活動反饋:

1、幼兒對建構活動有濃厚興趣,他們喜歡各種結構材料,尤其是花片、積塑。在拼插物體造型時,在顏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2、幼兒在拼插龍舟時,特別是龍舟的龍頭拼插的比較難,所以在活動中我重點引導幼兒如何拼插龍頭或是引導幼兒用其它的辦法來解決如:用紙張畫出龍頭來,然後貼在積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兒拼插好龍舟後自己坐在龍舟上划龍舟玩的很開心。

大班親子端午節活動方案11

[活動設計意圖]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為了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瞭解節日的習俗、瞭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商討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會説“端午節”的名稱,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2、樂於參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端午節的故事;

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

包粽子的糯米、葦葉;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出示圖片,講述端午節和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

1、吃粽子。用黍米(黃米)或糯米加棗用葦葉包成三稜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據説屈原投江後,人們為不讓魚類吃掉其屍體,故向江內投之以粽子。習俗相沿,變成了人吃粽子,後又帶上了時令色彩

2、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裏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

3、給孩子戴五絲。“五絲”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古代沒有棉花而用五色絲,所以叫“五絲”。後有了棉花,就以棉線代絲,而名稱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陽時,給孩子的手脖上、腳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絲”。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時,解下來扔在水流裏,使其順水漂走。傳説這“五絲”能變成蚯蚓。習俗認為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兒童。

二、包粽子、吃粽子,共同分享端午節的食品

三、親子共制香包

1、幼兒與家長一起製作香包

2、幼兒相互贈送香包,大膽向同伴説一句祝福的話。

四、活動結束。

在此,僅代表幼兒園的全體教師祝各位家長及小朋友們節日快樂,閤家幸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