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國小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範文(精選6篇)

來源:文萃谷 6.36K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國小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範文(精選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村國小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範文(精選6篇)

農村國小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範文(精選6篇)1

評價是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對評價問題提出了新的理念與方法,倡導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國小數學學習評價制度,是推動國小數學課程改革的關鍵。為從實踐層面上探索出一套科學、簡便、易行、重實效的學習評價體系,我區在數學教學評價方面作了一些嘗試。

一、營造良好的評價氛圍

以往的評價制度過於注重紙筆測驗,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其改進與激勵功能,造成學生懼怕考試,喪失學習信心,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進行評價改革勢在必行,但這項工作涉及面廣,需要營造良好的評價氛圍。

(一)加強培訓,形成共識

我們利用學科培訓時間,幫助學校和教師轉變評價觀念,大力宣傳發展性評價的新理念,爭取學校對教育評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從而形成新的共識。

(二)制定方案,宏觀導向

為了讓新的評價理念轉化為可操作的實踐,我們每學期都嘗試制訂了《教學質量評價方案》。在方案中,對評價的理念、評價內容和方式及評價注意事項都作了説明。為了給各學校在評價工作中留下實踐探索的空間,在方案中指出了評價方式除書面考查由教研室統一命題外,其餘評價方式由各學校教師結合評價內容及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適當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況,反映學生的進步歷程。為幫助學校進一步掌握評價方法,我們召開了各校教學副校長和主任會,下發了方案,並建議各學校也制定出適合本校學生特點的評價方案。

二、創造性地實施發展性評價

(一)改革評價內容

由過於注重知識向關注人的全面發展轉變,評價的內容除學生的學業成績外,還依據課程標準,從“情感與態度”“合作與交流”“課外實踐”等非學業方面進行評價,豐富了評價內涵,關注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情感與態度”會考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在“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中,考查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的能力、質疑問難的能力、探究精神、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

在試卷命題上也作了較大的改變,命題的指導思想:力求體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基本理念。整個卷面試題類型要廣,注重貼近於學生的生活。不僅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同時還將反映出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特別要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編制試卷時,注意改變了傳統的教什麼就考什麼,怎麼教就怎麼考的思維模式,力求從傳統命題題型格式化、題材課本化轉變為題型多樣化、題材情境化的命題方式,使命題融入生活現實,符合學生需要,體現能力化、個性化和人文化的色彩,切實轉變學生怕考、厭考的被動情緒。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

1.命題體現了人文關懷。數學教學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又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體現關心人、尊重人、發展人的理念。因此,命題注意體現了人文價值,關注學生精神世界,關注學生的需求,使原本呆板的試卷成為學生與知識、情境、教師對話,心靈交匯、情感交流的載體。例如:對傳統試卷的表述形式進行了“改頭換面”,設計了卷首語。其中包含了教師對學生的熱情期待與鼓勵,促進了師生情感的互動交流,充滿人文關懷。另外題目要求改變了以往的陳述形式,而是以親切鼓勵的口氣表述,讓學生充滿了自信感。

2.命題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性選擇。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考試不能視學生為被動檢測對象,命題要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度和自主性,為學生提供一個激活靈性、張揚個性的平台。因此,在每學期命題時,都注意設計一些答案豐富多彩的開放性題目。例如:二年級試卷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在括號裏填上時刻,並在鐘面上畫出時針和分針,目的是考查學生能否正確地認讀時刻,在這裏給了學生較為開放的空間。又如:根據題目中的數學信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解答,不僅給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而且能滿足不同學生對數學的不同追求,尊重了學生的差異,從而體現了命題的個性化色彩。

3.題目的呈現方式多樣化,內容貼近了學生的生活。特別是解決問題呈現方式上有所突破,或者文字敍述、或者表格式、或者圖畫式等,體現了圖文並茂。題目內容情境化,融入了現實生活。評價內容的確定與改革,對教學起到了一個指揮棒的作用,增強了教師依據目標進行教學的自覺性。

(二)改革評價方式

由單一方式向多種方式轉變。由於評價的自主權下放給各學校,下放給一線教師,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參與評價改革的積極性。各學校成立了教學質量評價小組,制定了評價方案,組織教師根據學科特點,確定評價的關鍵項目和指標,評價的方式及具體的操作步驟等。方案的形成過程,變成了深入學習教育評價理念的過程,變成了教師深度參與,充分發揮各自聰明才智的過程。許多學校除進行書面考查外,還進行了口頭評價、作業批註評價、課堂觀察評價、單元測試評價、問卷分析調查、建立成長記錄袋等方式,把階段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激勵了學生不斷進步。有的學校還將課內評價與課外評價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還有的學校將統一評價與差異評價相結合,但更多關注的是差異性評價,即給學生提供多次評價、多層次評價的機會,拓寬了學生的發展空間。如:學生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可以允許他們重考。對於作業、提問、活動、操作分為不同的檔次,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評價層次,只要有進步就給與充分肯定,鼓勵學生分層遞進。此外,為了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有的學校還設立了單項獎、特長獎、進步獎等,讓每個學生都捧着獎狀回家,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三)改革評價主體

由單一評價向多元評價轉變。許多學校在評價中採用了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家長參評、教師綜合評定的民主的、開放的多方民主評定法,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使評價成為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勵的動力,成為學生髮現和調整自我成長方式的重要途徑。在評價中,為避免教條的理解評價主體多元化,我們強調並不是所有項目評價都要多方參與,而應有重點。比如:知識領域的評價主要由教師、學生完成,情感與態度、學習方式則應由學生、同學、家長、教師共同給與評價,從而提高評價的效度,使評價真正成為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

(四)處理好評價的結果

教研室對學校進行書面考查後,對考查的結果重在加強分析指導,及時召開書面考查試卷分析會及每學期的教學質量評價分析會,反思教學中的不足,同時為學校和教師提出建設性的改進意見。在對學生評價結果的處理上,建議各學校採用“等級+評語+成長記錄袋”的方式呈現。

三、評價改革帶來的可喜變化

(一)促進了學校、教師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

評價的改革使學校和教師清楚地認識到,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僅停留在試卷、分數上,而要體現新的人才觀和教育觀,充分發揮了評價的診斷功能和激勵功能,把評價作為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和改進的過程。在操作過程中,雖然教師的工作量加大了,但卻鍛鍊和培養了教師的能力,提高了教師素質。

(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評價改革,充分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學生對評價形式感興趣,主動參與,促進了學生情感、認知、思維和能力的`發展。特別對於那些學習上暫時有困難的學生,極大地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三)改變了家長的觀念

評價改革,促進了家長教育思想的轉變,使他們由原來只關心孩子的分數變為關注孩子各方面素質的發展,積極參與學校的質量評價。

當然,在評價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中,我們也存在一些困惑,如多次評價是否會使部分學生養成不刻苦學習的習慣,評價內容如何更科學、更全面、更客觀、更簡明易評,今後將進一步加強研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推進。

農村國小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範文(精選6篇)2

為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國小教學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根據《山東省中國小教學基本規範》和《臨沂市中長期教育改革行動計劃》的要求,結合我區國小教育教學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關於提升國小教學質量的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的教學理念,按照“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實現一個目標,堅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習慣養成”為主線,開齊開足課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完成兩項任務,即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提高教學質量。落實三項措施,即建設優良教風學風,規範教學常規,加強教師培訓,健全四項保障,即健全制度保障,科學管理保障,評價引領保障,督促落實保障,促進我區國小教育教學優質均衡發展。

二、目標任務

突出教學中心地位,強化教學質量意識,建設好校長、教研員和教師隊伍,規範落實教學常規,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落實教學質量管理制度,使我區國小教學質量有明顯提升。具體目標如下:

1.實現我區國小教學質量均衡發展,教學質量總評高於周圍縣區。

2.各學校考試學科成績(平均分、合格率、優分率)有顯著提升;考查學科成績全部合格。

三、主要措施

(一)以強化“崗位責任”為抓手,強力提升教學責任管理水平

各學校要堅持以教學質量為核心,牢固樹立以質量求發展,以質量檢驗發展的思想,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核心。進一步落實“區為主導、鄉鎮為主體、校長負全責”的教學管理體制。

1.區教研中心要充分發揮教學研究、教學指導、教學管理、教學服務的職能。做到理念引領、方法引導、經驗提煉、典型推廣等工作。鎮教研員要堅持“三三三”時間制度,三分之一時間在課堂教學、三分之一時間在學校指導與檢查;三分之一時間在研究與培訓。要經常開展“教師點菜,教研員下廚”的訂單式服務和草根式教研活動。

2.學校校長作為學校管理和質量提升的直接責任人。校長要認真學習,大膽實踐,紮實做好落實課程方案、強化教學管理、提升教師素養、提高教學質量等工作。結合學校實際,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建立制度執行的監督機制,加強督查,使各項制度得以有效落實。校長落實帶課制度,其他教幹帶課不低於半個人工作量,堅決杜絕掛名不上課的現象。健全教學工作例會制度。校長至少兩週召開一次教學工作例會,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成果,關注研究教育教學前沿動態,分析探討教學工作形勢和任務,反思解決教學中的問題。

3.理順教研關係,做到職責明確。鎮中心國小要加強對本鎮域國小的管理,充分發揮監督、指導、調控的職能,建立中心國小校長領導下的鎮教研室具體負責的教學管理機制,加強教研組建設,鎮域內建立“鄉鎮教研室—鄉鎮學科中心教研組—學校學科教研組—教師”的工作體系,各學校要形成“校長—教導處—教研組—教師”的教學管理體系,各學校落實教幹包靠學科組活動制度。

4.強化以教師為主體的學科教學管理責任。要將學科教學質量作為對教師業務能力、工作績效評價的重要內容。堅持從嚴、從細、抓實、抓小的原則,加大對課堂教學的監控力度,對教學常規(包括教學計劃、教案設計、課堂教學、培優輔差、作業批改、單元測試、成績分析、教研活動、業務培訓、課題研究等)定期檢查,量化公示。

(二)以“規範課堂教學行為”為抓手,為提升教學質量提供根本保障

各學校要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強化備課、上課、作業設計與布批、學生輔導、檢測補償、聽評課、教師教學行為、教學研究等教學活動的監控。

1.備課。個人備課要研究課程標準、教材及其他資源,分析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情感基礎,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預測學生的認知障礙等。規範教案撰寫。禁止抄襲現成教案和課件。各學科要做到超周備課,考試學科、專職藝體類教師使用簿本備課,考查學科必須有備課,備課形式可以多樣化,各學科鼓勵使用多媒體上課。

2.上課。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創造性地使用教案,因材施教。每位教師每學年至少上好一個研究課。各學校以後每學年要組織新教師達標課、骨幹教師上示範課、學科組上交流課、外出學習上彙報課等課堂教學活動。長期開展1+1聽評課活動。

3.作業。作業設計應符合學科課程標準規定的範圍和深度,增強作業的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增強作業的層次性、適應性和可選擇性,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作業。作業批改要及時、準確,書面作業要全批全改。對學生作業中反映的問題要做歸因分析,有針對性地對每位學生進行指導,加強矯正性教學。

4.規範教師教學行為。教師要提前候課,站立講課。上課關閉手機,嚴禁上課玩手機。不得遲到早退,不得中途離開教室,不得拖堂。嚴格按課程表上課,不得隨意調課、缺課。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羞辱學生。

5.課外輔導。組織和指導課外活動要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實效。加強學生課外學習活動指導。將學生課外學習和實踐納入教師教學計劃,指導學生制定節假日、雙休日學習與生活計劃,指導學生課外讀書、學科拓展和社會實踐活動。積極開展家庭訪問活動。通過考試及格率查閲教師的輔導情況。

6.檢測補償。每個學科每個單元要進行一次測驗。做好閲卷、講評工作。認真實施矯正教學,鞏固學習成果,提高學習能力。

7.健全聽評課制度。不滿三年教齡的青年教師每學期聽評課30節以上;三年教齡以上的教師每學期聽評課20節以上;校長和負責教學的中層以上教幹每學期聽評課50節以上。做好聽課筆記和評議記錄,加強與執教教師的交流研討。鼓勵開展校際間聽評課活動。

8.搞好教學研究,規範教研活動。各學校放學後每週不少於兩次教研活動,每次活動有主題、有中心發言人,每學期每位教師擔任活動主講不少於一次。加強對學科教學重要問題的研究,每學期開展不少於三個主題研究活動,每次活動要做好活動記錄。

要實施學校教學業務雙週查、鄉鎮教研室月查與不定時抽查、區教研中心雙月查與不定時抽查等制度。各學校的自我監控與中心國小對全鎮的監控結果要在三個工作日內通報給教師,並對問題進行限時整改。

(三)以“落實課程開設”為抓手,全面落實課程方案

國小教學工作堅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目標,各學校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課程方案,開齊課程,開足課時,重視藝術、體育、綜合實踐活動、傳統文化等課程,加強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書法教育等。要積極開展科技問題活動,形成有特色的活動課程,要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課程。

每個學年堅持對藝體類等學科進行抽測計入成績分析,各學校要重視起始年級的零起點教學(一年級各學科教學和三年級的英語教學)。區教研中心根據教學工作計劃、學科教學計劃,課程表、時間表、教學進度表督促學校檢查落實。

(四)以“教師培訓”為抓手,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各學校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管理,每個學期要開展一次“教風”反思活動。可以通過論壇、典型案例交流,通過類似活動提升教師師魂。

1.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各校要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法律法規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開展紮實有效的師德教育活動,不斷提高教師敬業奉獻、為人師表的自覺性,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開展書寫教育教學敍事活動。各學校每月每位教師寫不少於兩篇教育教學故事、教學實踐反思、體會等敍事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學校每學期組織交流展示。

3.加強教師業務培訓,提升教師學科專業素養。堅持“引進來講,走出去學”。學校要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師業務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養目標,對不同層次的教師提出不同的要求,採取有效措施,把教師培養工作落到實處。教研部門要舉辦多種形式的培訓和講座,指導教師看專業書籍,鑽專業知識,研教材教法,學課程標準,記讀書筆記,寫讀書心得等,要定期組織學科論壇、經驗交流會,提升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還要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方式開展培訓,各學校認真落實拜師結對,實施青藍工程。並把名單張貼公佈,接受監督。認真落實用於教師培訓的經費不低於公用經費的5%要求,切實推行教師三年內要有計劃的至少參加一次市級培訓活動。

(五)以“習慣養成”為抓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能力

要加強學生管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課堂、學校為主陣地,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從細節抓起,逐步培養學生專心聽講、規範書寫、自覺閲讀、積極動腦的學習習慣和文明禮貌、衞生整潔、遵守秩序等良好的行為習慣。

(六)以“打造高效課堂”為抓手,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探索不同課型特徵,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教學要徹底改變學生被動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方式。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形成具有“輕負、高效、優質”共同特徵的不同學科的授新課、評講課、複習課課堂教學結構模式。

2.推廣先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堅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堅持“以學定教”、“先學後教”的教學思想,研究“教與學”,減少“講與聽”,增加“説與做”,嘗試“教與評”,保證不同層次學生共同發展。努力探索適合本校的教學方式方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優化教學手段,提高現代教育技術的利用率。熟練掌握和科學應用實驗儀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是當代教師教學之必須。教師應該大力加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驗,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功能優勢,堅持“實用”和“科學”的原則,把握好使用的時空,用得恰到好處。

(七)以“質量監測評價”為抓手,切實提升教學評價管理水平

1.建立質量監測制度。學校要構建“課堂檢測—單元檢測—學期檢測”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及時進行教學質量監測;鄉鎮教研室要依據不同學科的課程標準制定明確的質量指標體系,制定教學質量測試方案和預警通報制度,對各年級、各學科的教學,進行單元、章節過關檢測和期末考試和考核,實行同進度、同試卷、同考試、同閲卷、同分析,建立教學質量數據檔案,實現質量監測的常態化。

2.建立質量分析報告制度。嚴格按照“一分兩率”進行質量分析,區教研中心要及時做出質量分析報告,定期召開校長質量分析會,通報成績,分析情況,在橫向縱向比較中找出學校管理、班級管理和教師教學質量的差距,以便知得失,明方向,拿措施。

四、工作要求

各學校校長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充分估計提升教學質量的困難,切實把學校工作中心轉移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上來。各學校召開提升教學質量動員大會,要制定可行的學校提升質量實施實施方案,明確目標、責任和措施,將工作任務分解到具體部門和人員,定期檢查、調度推進情況。及時總結、推廣提高教學質量的先進經驗、培植典型,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確保各項目標的實現。

五、責任追究

區教體局堅持以科學的評價機制為引領,詳見(《臨港區國小教學評估細則》),各學校嚴格保障省、市國小教學基本規範前提下,突出教學質量,建立目標責任追究制度,將教學質量作為考評學校工作和教師重要指標,設立國小教育質量獎、教學質量獎等。根據區教研中心每年所進行的質量評價報告評出獲獎學校、班級和教師。每學年度定期召開教育教學工作會議,大力表彰教學質量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在小升中考試中處於全區最前列的學科教師榮獲市級教學質量獎,學科位居周圍縣區最前列的教研員榮獲市級教學質量獎,各學科總評高於周圍縣區最前列的校長(主任)、中心國小校長(副校長)榮獲市級教學質量獎,優先參加省培、國培學習活動,其他市教學質量獎表彰按先進單位分配。充分利用教學質量的槓桿引領學校教學工作,在教學質量上,凡是低於周圍縣區平均水平的學校和個人,一律不在評選樹優之列。學校教學成績總評高於周圍縣區,按照教學成績加教學常規工作實施獎勵。

農村國小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範文(精選6篇)3

為全面促進中國小學科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進一步引導中國小校按照《縣中國小教學常規(20xx修訂版)》要求,關注教學質量,抓嚴抓實教學管理,營造學校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求生存、謀發展的良好氛圍,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局工作要點》,結合《基教科20xx年工作計劃》,教育局決定在全縣中國小實施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中國小學科教學質量監測,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要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將質量提升作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中之重。引導中國小校以教學質量為核心,建立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促進和保障基礎教育質量的提高。

二、組織領導

為了使監測工作順利開展,確保此次監測活動中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收到實效,教育局成立質量監測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三、實施辦法

1、監測時間:20xx年11月上旬。

2、監測年級、學科及考試時間安排

教育局決定本學期對全縣所有中國小的部分年級(一個班級全員參加)、部分學科進行監測,國小監測年級為五年級,國中監測年級為八年級,中國小均監測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測試時間國小三科共90分鐘,中學三科共100分鐘。

3、試卷及命題

監測試卷統一由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命題。出題依據各學科課程標準對各年段的要求,結合各學科的正常教學進度,完全體現教材目標,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與基本能力的形成情況。

4、考場設置

各校的監測考場統一要求設在多功能教室,確保單人單桌、間隔合理。保證被監測班級全體學生參加監測,班級人數與學生名單要與基教科掌握的相符。

5、監考人員安排

監測工作由教育局基教科組織具體實施。監考人員由基教科成員和其它科室工作人員組成,每個考場一名監考。要求監測工作人員要統一過程管理、嚴肅學生紀律,監考認真負責,到校後立即對被測班級的學生進行測試。監測結束後,試卷由監考人員和該校一名業務領導共同簽名封存,送回基教科205室。

6、試卷的批閲與成績評定

試卷統一由基教科組織相關人員批閲,批閲結束後認真核算成績彙總,彙總結束後下發監測情況及結果的通報。

7、質量分析

各學校針對本次學生考試成績和試卷完成情況,在成績發佈一週內,到基教科取回本校試卷,組織相關學科教師進行試卷分析,形成文字材料,試卷分析人簽字、校長簽字、加蓋單位公章,將試卷及分析送到教育局基教辦206室,電子版發送郵箱,聯繫人:xxx。

農村國小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範文(精選6篇)4

一、總體要求

1、每位教師必需在開學後一週內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教育教學具體實際,制訂出學期班級工作和教學進度計劃。

2、在期初、期中及期末對計劃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評價。

3、彙總學生、教師、管理人員等對教育質量的意見,經過調查研究找出原因及時反饋給有關當事人。逐步實行教考分離(流水閲卷)。

4、期末每位教師必需根據自己的教育教學情況進行自評,寫出學期工作小結。

5、分管領導對每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作出評價。每學期至少面談一次。

二、教學質量評價的要求。

1、樹立科學的教學質量觀我校必須牢固樹立質量第一意識,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質量觀、要堅持全面的質量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質量觀和要堅持均衡發展的質量觀等科學的教學質量觀。

2、基礎教育的教學質量應該是全面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那就是嚴格按照國家教學計劃、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及教材的要求安排課程和課時,進行教學和輔導,切實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而不是考什麼教什麼,考什麼學什麼,不考不教,不考不學的實用主義的應付考試的所謂教學。

這種教學質量是逐步的有階段性的,是適應學生年齡特徵和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的,而不是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無止境的無限度的擴大教學領域或教學內容,不是為了謀取高分,超前地學習學生不堪重負的學習內容,不是為了提高學習成績,侵佔學生所有活動時間,甚至加班加點,無止境地補課,輕視德育和體育,讓學生失去愉快而美好的童年。

3、提高國小教學質量主要依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進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來實現。課堂教學是目前我國國小實現教學計劃、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目標和要求的基本組織形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它有利於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地培養人才,有利於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4、學校領導應該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上多下些功夫,加強教學研究和探討,改進教學形式和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加強課堂檢測和反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精講多練,注重實效。

三、建立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1、校長要以主要精力抓教學工作。校長是學校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對學校教學質量負全責。校長要深入教學管理、深入教學改革、深入課堂教學,做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當家人,做學校教學改革工作的領路人,做學校課堂教學質量的發言人。校長要負責健全學校教學管理系統,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創新學校管理工作,充分調動幹部、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之發揮最大的工作效能。

2、教學管理領導要認真履行職責要求,充分發揮教學管理者的作用。加強自身專業理論學習,深入學校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抓好過程管理,在教學管理工作中做到思想端正、工作科學規範,使學校教學質量顯著提高。校長和教學管理人員要堅持每週至少聽一次對本校教師、特別是年青教師的課,及時瞭解教學工作情況,校長和教學管理人員要帶頭上研究課或示範課(每學期至少一次),並認真作好相關記錄。

3、以教學評價為手段,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1)開展課堂教學評價工作,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核心,是落實素質教育要求的主渠道,是實施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處於重中之重的地位。學校要深入進行課堂教學評價工作,要以《中國小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指導意見》為指導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我校要把開展課堂教學評價作為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來抓,通過課堂教學評價,使廣大教師形成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提高每一節課的教學質量。

(2)重視單元教學評價,強化教學過程管理。我要加強單元教學的管理,以單元教學質量檢查的形式(月考),及時對教學質量實施監控。從管理及教和學多個方面,分析影響提高教學質量的因素,及時加強薄弱環節的工作。

(3)做好階段教學分析工作,提出改進工作提高質量的措施。教研組要定期召開國小教學質量分析會,總結經驗,分析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4)建立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制度,以科學的教學質量觀評價教學。學校和教研組密切配合,通過教學視導、教學訪談、師生問卷等實地調查方式,師生教與學成果資料分析方式和學生學業成就水平測試等多種形式,對學校教學質量進行監控與評價。對教學工作存在問題的學校,學校和教研組對其進行全面分析,採取措施,幫助提高。

農村國小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範文(精選6篇)5

為進一步貫徹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及時準確地把握我校教學質量情況,引導教學改革健康協調發展,確保我校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深入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提升我校教育的影響力及競爭力,現根據我校教學現狀,特制定《曉義國小教學質量評價方案》。

一、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和意義

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通過監控與評價的實施,系統、科學、有效地評價各個學段的教學質量,充分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為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標準,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而服務;為教育行政部門作出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決策提供依據,實現我校整體提升教學質量的目標。

教學質量評價的意義:通過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引導學生全面、主動、和諧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增強學校自我發展的動力,促進教學研究工作的開拓創新。

二、教學質量評價的原則

(一)發展性原則

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以學生各學段綜合素質發展和教師教學水平為主要評價目標,組織實施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

(二)導向性原則

着眼於人才的培養,着眼於教師的專業發展,着眼於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相關文件為指導,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深化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通過評價指導實踐,實踐完善評價,促進我校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三)實效性原則

以促進教學質量不斷髮展和提高的實際效果,作為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一切行為的準則,客觀準確地對教學質量現狀做出科學評價,制定科學合理、切實有效的監控與評價方案。通過有效的反饋監控機制,促進教學質量不斷髮展和提高。

(四)激勵性原則

通過對學校教學質量進行監控與評價,縮小班級之間的差距,獎勵先進,激勵薄弱學校,促進我校整體提升教學質量。

(五)綜合性原則

教學質量評價要堅持“全面評價、全程監控、全員參與”的綜合性原則。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注重學生、教師綜合素質的發展狀況,關注影響教學質量的各個相關因素和環節。通過多因素、多方

位、多指標的綜合評價,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

要關注教學質量結果的評價,更要注重過程的監控,要抓源頭、抓過程、抓動態監測、抓及時調控,把教學中的問題矯正於始發時期,堅持橫向與縱向相結合,動態與靜態相結合,使評價更加客觀、公正、全面、有效。

要充分開發學生和教師主體作用和潛在能力,使每個人、每個學科組,都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積極促進學生、教師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教學質量評價的內容

以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立足點,以發展性評價為主線,關注變化和發展的過程,關注發展的成果。

四、教學質量評價的方式方法

(一)主要方式

1.教學信息監控——通過日常的教學檢查,教學過程的常態監測,期初、期中和期末的定期檢查,教師教學信息反饋和學生學習信息反饋等渠道,及時瞭解和掌握教學中的動態問題,並及時進行反饋、矯正和調控。

2.教學督導評價——對所有教學活動、各個教學環節、各種教學管理制度、教學改革方案等進行隨機性的督導評價。

3.專項監控評價——對課堂教學、校本課程開發、校本教研開展、教學常規管理、德育工作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校內文體活動、教學質量評價、綜合素質評定等方面的工作進行專項目標評價。

(二)具體方法

1.實地觀察

通過實地考查,對教學過程進行監控與評價,並就影響教學質量的原因進行深入地分析。以聽課、參觀、情境測試、常態下隨機測試等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思想和學業發展水平,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成長狀況,以及教學管理水平進行評價。

2.訪談

訪問者根據設計好的訪談問題或提綱,通過與受訪者的交流互動、專題研討,集體座談、個別談活等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瞭解學生的思想和學業發展水平,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成長狀況,以及教學管理工作中非文字表述性的內容。

3.問卷調查

通過書面的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瞭解學的生思想和學業發展水平,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成長狀況,以及教學管理工作的相關內容。

4.文獻分析

文獻分析是通過系統收集、分析學校以及教師中與教學質量相關的各種文件、論文、研究成果、學校教學管理、學生學業成績記錄、教學數據統計報表、質量分析報告、專著、經驗材料等,全面、客觀地評價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教師的教學水平,並將其作為分析研究教學質量的輔助材料,以求更準確地把握教學質量的發展趨勢。

5.學生學業成績測評

每學年對幾個年級的學生,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分學科進行測試。這種測試以紙筆測驗為主,適當採用其他方式,如情景測試、實際操作等。

6.個案研究

針對學生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及其影響因素,採取目的性取樣的方式,在羣體測驗與調查中找到最有代表性的樣本,結合校本教研,對某個專題進行深入研究。

五、教學質量評價的組織體系和制度保障

(一)組織體系

建立學校、學科組二級評價體系,把影響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分解和細化為評價目標,學校、學科組二級監控評價組織,根據管理職能,在不同層面上實施分層監控、分項監控。對各相關因素作出及時的監測、準確的診斷、科學客觀的評價和有效的反饋矯正。

1.校級評價組織主要負責學校的教學質量的評價,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相關的評價領導機構,制定相關的實施方案和操作辦法,對評價工作進行組織協調。負責教學質量信息的蒐集、整理、分析、反饋等具體工作。

2.學校是教學質量評價的實體,是實施教學質量動態監控、常態監控的最有效、最關鍵的環節。根據中心校的評價標準的要求,在學校各層面上實施教學質量評價,形成一個完善、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網絡。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操作辦法,明確不同部門和人員的工作職責,並將其落實到每一個學科、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學生。對各學科、各年級、各教學環節進展情況實施動態監控、常態監控,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關鍵因素,及時地分析反饋,並提出改進意見,儘量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解決在始發時期。

(二)制度保障

1.教學質量專項督導制度——建立學校(中心校)教學質量二級評價專項督導制度。根據管理的職能和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在不同層面上,針對不同內容,採用不同方式對國小教學質量以及評價體系的運行進行督導。

2.教學質量反饋調控制度——學校要建立教學質量反饋調控制度,對日常監控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調控。

3.學生綜合素質評定製度——按照縣、中心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建立對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定的制度。

4.學生學業成績評價制度——按照縣、中心校學生學業成績評價辦法的要求,建立對國小生進行學業水平抽樣測評的制度。

5.教學質量分析評價報告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以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以年度分析評價報告為成果呈現形式的教學質量分析評價報告制度。學校每學期召開教學質量分析會,對教學質量作出全面、客觀、科學地分析,總結經驗、找準問題、提出今後改進教學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6、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和獎勵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和獎勵制度,根據綜合評價的結果進行獎勵。

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運行實施

教學質量的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具有創新意義的研究課題。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研究和探索以及分階段分步驟實施,才能得以不斷的完善。根據實施的情況、學科課程標準的變化和每學年工作特點不斷修改和完善。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注重積累有關資料,對照本方案認真實施。每學年採取撰寫自評總結,自評打分,由教導處組織進行評定。

農村國小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範文(精選6篇)6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國小評價與考試製度改革的通知》及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探索我市中國小課堂教學評價新的指標體系,大力推進我市課堂改革實驗工作,促進我市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深入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根據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温州市中國小課堂評價實施方案。

一、課堂教學評價實施目標

課堂教學評價改革行是新課程實施的難點和關鍵,新課程實施的成敗取決於課堂教學改革的速度和程度。如果新課程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目標、行為、方式習以為常,學生的學習方式、態度、習慣依然如故,那麼課程改革必將流於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我市旨在通過新的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促進中國小課堂教學的十大轉變(課堂教學評價實施目標)。

1.在教學目標上:促進教師由一維的課堂教學目標向三維的課堂教學目標轉變。老師在完成知識、技能目標同時更要關注學習過程、方法、態度,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引導學生思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體驗和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和諧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2.在學生要求上:促進教師過分強調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教育轉變。教師不僅要承認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而且要把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來開發,採取分層教學,因人而異,分別對待,以體現因材施教、各有發展的要求。

3.在教學內容上:促進教師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學生知識的獲得單靠教師的灌輸,單靠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教師還要儘量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以外的生活實際社會熱點及科技發展,適當拓寬知識面,根據學情處理教材,設計教學方案,從而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4.在教學方法上:促進教師由以知識傳授為中心向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轉變。教師要改變過於強調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教法。積極探索有利於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價值趨向的新教學方法,嘗試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研究式教法,注重多法結合、靈活運用。主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充分發揮教學的發展功能和育人的功能。

5.在教學活動上:促進教師過分重視結果教學向重視過程教學轉變。教師要凸顯新課程關於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整合的價值追求,實現課堂教學由知識本位向學生全面發展本位的轉移。教師要指導學生懂得從哪裏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及處理信息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合作、探究學習,營造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

6.在師生關係上:促進教師由不夠民主、不夠和諧向平等融洽的新型師生關係轉變。教學過程中師生要優化合作,使學生在平等對話心態下主動參與,個性得到發展,創造性得到解放;使上課成為師生共同分享和理解體現生命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7.在教學手段上:促進教師由不夠重視在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向積極主動運用何許為,嘗試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優化教學環境,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老師的教學方式的變革。

8.在學生評價上:促進教師評價過於強調學生成績,甄別考試選拔的功能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轉變。構建以培養創新精神為核心的多元評價體系(過程性評價、質性評價、發展性評價等),改變以學生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唯一標準的傳統評價觀念和做法。

通過上述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從而達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把學習變成自主性、探究性、互動性和合作性不斷生成、發展、提升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現任感,為使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二、課堂教學評價原則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相互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情意交往是教學的活力,互動是教學的核心,發展是教學的目的。我市課堂教學評價實施必須注意體現以下原則:

1.整體性原則:從整體出發,綜合動作,實現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協同、教學內容與教學組織的協同、課堂實施與課堂開發的協同、教學方式與學習方法的協同,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

2.主體性原則: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評價課堂教學的焦點也應從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的“學”方面。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情緒體驗、知識獲得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教學中要把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作為出發點和歸宿,一切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都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張揚而設計,使學生激情和活力。

3.發展性原則: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要關心每一個8學生的健康成長,注重每一個學生個性特長。並不失時機地給予關照和偏愛,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各有所長。要注意挖掘隱含在課程中和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智力和非智力資源,精心創設一些對智慧和意志有挑戰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探索和大膽實踐的勇氣與熱情。

4.過程性原則:教學過程要加強知識產生髮展過程的教學,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維能力、獲取信息能力、應急能力等;要加強認知過程教學,實現知識經驗與原有認知結構的有效“同化”與“順應”。

5.開放性原則:教學過程中應做到課程內容的開放,課程目標的開放,課程實施的開放。教師善於聯繫生活實際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的心態保持開放和自由。要加強開放性的思維訓練,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問,敢於標新立異,尤其是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教學中,更應注意在這方面引導和培養。

6.體驗性原則: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和體驗情境,使學生在充分參與的基礎上獲得個體生命的體驗,在體驗的基礎上充分參與,在參與中得到充分發展。

7.激勵性原則:學生的學習動力一方面來源於外在的激勵,即他人的肯定:另一方面來源於內在的激勵,即學習者本身的成功體驗。從學生的學習發展來看,學習的評價應讓學生充分得到尊重,使學生的主體得到充分發揮,個性得到發展;評價強調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引發、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評價應讓學生品嚐到學習成功的愉悦,體會到學習的魅力,促進學習不斷深入和可持續發展。

8.可操作性原則:課堂教學評價是評價人隨着教學過程的展開,在有限的時間內,依據評價指標要素可同步做出價值判斷。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要符合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際,評價標準是期待實現的目標,但又必須是目標條件下能夠達到的,以利於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評價要點必須是可觀察、可感受、可確定、可測量的,便於評價者進行判斷;評價辦法要注重質性評價和綜合判斷,力求簡單、易於操作。

三、課堂教學評價主要內容(100分)

(一)教學設計(25分)

1.教學目標(計10分,每項5分)

①符合實際:符合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及學生實際;包括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與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相適應,學生差異。

②可操作的程度:教學目標明確、合理、具體、多元化,操作性強。

2.教學內容(計15分,每項5分)

①結構化: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突出重點、興趣點,難易適度。

②生活化:學習內容融入學生經驗之中,聯繫生活和社會實際,適時拓寬;強化實踐,貫穿體驗與感悟。

③整合化:正確把握學科的知識、思想和方法,重視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整合。

(二)教學實施(55分)

1.教學過程(計15分,每項5分)

①圍繞目標創設靈活的,有助於師生對話、合作、溝通的情境、營造民主、平等、和諧。、互動、開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②教學活動生活化,引導學生主動、合作學習,組織多種形式的探究討論、交流、辯論、競賽等活動。培養髮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啟發學生大膽質疑,發表不同的意見,以學生問題為出發點,實現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

2.教學方法(計15分,每項5分)

①寓學法指導於教學之中,寓德育於教學之中。善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注重學法指導,指導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實效性。善於鼓勵學生參與,點評適宜。

②因課制宜,教法擇優組合,根據教學實際綜合優化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設計並提供合理的學習資源,做到因材施教。

③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適時適度,嘗試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操作規範,實驗:科學、準確、熟練。

3.學生活動(計15分,每項5分)

①學生參與教學的態度:熱情高、主動參與,積極思維,自主學習的意識強。

②學生參與活動的廣度:全班不同層面的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而且有充分參與的時空,並進行有效的合作、探究、交流。

③學生參與活動的深度:學習內容,感受體驗由淺入深,敢於質疑問難,能提有意義的問題和新的見解。

4.教師的素養(計10分,每項5分)

①有豐富的組織協調能力、應變能力和即時性評價能力,有教改創新精神,有獨特良好的教學風格。

語言生動、準確,教態親切,有感染力,板書工整,規範。

(三)教學效果(20分)

三維目標成成度(計20分,①②項7分,③項6分)

①知識目標(7分):在學習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

②能力、方法目標(7分):在學習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

③情意目標(6分):每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相應的發展。

四、温州市中國小課堂教學評價量表

五、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的操作使用説明

我市制定的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的目的,是為廣大教師、教育管理人員和教學研究人員在實施課堂教學評價提供基本的參與依據。本評價量表主要適用於對日常課堂教學的形成性的評價,評價對象是一節課。

1.等級評定辦法

本評價量表採用等級量化評價辦法,總分100分。評價等級分為優、良、中、差。各學科課獲總分90分以上為優,89—80為良,79—60為中,60分以下為差。

一人評課可以根據聽課實況,按等級評定辦法給出恰當的分值及相應的等級:多人評課,則採用多數人總的平均分在定相應的等級,或者以多數評價者確定的等級為依據,再通過評價給集體評議確定等級。

2.使用操作程序

(1)評課前,評課人認真閲讀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熟悉評價指標體系(要點)的特徵描述及評價權重。

(2)評課前,評課人一般要對被評教師的教案進行閲讀分析,做到心中有數。

(3)評課人在評課過程中,根據評價要點指標和相應的分會及時作好聽課記錄和評分。

(4)被評教師根據評價指標自我評價,並就教學條件、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效果等方面作簡要説明。

(5)評課人按照評定等級辦法。根據自評的分數的結合學生反饋的意見以及教師自我評價等,評定等級,再寫出簡要的、有針對性的評語。但必要時評課人可按自評的分數評定等級,寫出評語。

六、課堂教學評價改革實施要求

1.加強領導和管理

全市中國小要在市縣課程改革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成立學校新課程教學改革領導小組,根據新的課堂教學評價實施方案,結合本校實際,認真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計劃,實行過程化管理,建立完善管理制度,規範的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資料和檔案。各校實驗年級要結合新課堂教學評價量表每兩週要舉行一次課堂教學改革的校本教研活動;實行教學改革管理責任制,真正把課堂教學評價改革作為課程改革的攻尖主題和切入口,使我市的教改活動儘快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並要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實踐研究,探索符合我市中國小各學科實際的課堂教學模式。市、縣(市、區)教研每月要舉行一次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活動,推動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深化,探索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操作規律,轉變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加強學習和培訓

全市上下,要通過對《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國小評價與考試製度改革的通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各學科課程標準、課改通識理論及我市教育局相關課程改革配套文件的學習和培訓。從而更新教學觀念和行為,確立“強調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三者的整合,突出課堂教學評價改革對新課程實施的能動作用;強調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師生交往(對話、合作、溝通),營造民主互動和諧的師生教學關係;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構建各學科能體現素質教育要求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加強教科研

實施課堂教學評價改革要以教科研為先導、為手段,在繼承我們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新的各學科課堂評價量表和教學模式。全中國小教師,尤其是教研員特、高級教師、名師名校長(培養對象)學科帶頭人、青年骨幹教師、教壇新秀都應積極參與教學評價改革課題研究。通過研究,使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成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使教師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使教師由靜態的知識佔有變成動態的研究者。

4.重視課程資源開發

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師、學生、教學環節、教學設施、實驗基地、工廠、農村、信息網絡等都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是助於學生主動、健康、和諧發展的資源,我們都應該加以開發和利用。

5.全面落實課堂教學評價改革

實施新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髮展,促進教師成長。課堂教學評價改革應確立優質的課堂教學目標——基礎性目標、全面性目標與發展性目標三者的協調與統一;研究課堂教學策略—–追求高效發展性多向互動和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過程;強化教學效果—–情緒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目標達成狀態的統一考慮。

6.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各級教科研員和實驗學校教師要以本方案為藍本,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實驗,各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和策略,在實驗中創造符合新課程各學科教學目標要求的、形式多樣的、富有時代特徵和個性特色的課堂教學評價量表及課堂教學新模式,使我市的課堂教學改革真正步入素質教育的正確軌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