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示範點情況彙報(通用5篇)

來源:文萃谷 4.52K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彙報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繫着,彙報的主要內容有工作摘要、內容、花費時間、對應任務、完成情況、總結等,寫彙報都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鄉村振興示範點情況彙報(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村振興示範點情況彙報(通用5篇)

鄉村振興示範點情況彙報(通用5篇)1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市教育體育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加快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均衡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一、城鄉義務教育總體情況

目前,我市共有義務教育段學校95處。其中國中21處,國小74處;城區31處,農村64處。全市共有國中在校生31979人,國小在校生61179人;義務教育階段共有教師6551人。20xx年,我市通過了國家教育部組織的“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驗收。全市所有國中、國小均達山東省標準化學校的要求,所有學校已通過了“青島市現代化學校”的驗收。目前,正在推動新一輪青島市高水平現代化學校的創建。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加快城鄉中國小一體化建設步伐。

全域統籌,優化佈局,從20xx年起,制定出台了《中國小規劃佈局方案(20xx—20xx年)》、《膠州市推進公共服務教育均等化實施意見》等10多個文件,強力推進薄弱校舍改造,將中國小校舍建設每年列為政府實事工程,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間,我市新建、改擴建了一批中國小校,使全市中國小接納能力日新月異,學生及家長的幸福指數逐年增高,獲得感與時俱進。為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增加學位供給,20xx年,研究制定了《膠州市中國小建設計劃(20xx—20xx年)》,明確今後一段時間學校建設時間表和路線圖。在20xx底全部完成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任務的基礎上,20xx年我市新建、改擴建城鎮義務教育學校7所、中國小食堂25所,包括啟動龍湖項目國小、空港國小、空港國中的新建和三屯國小的擴建,完成黃河路國小、經濟技術開發區國中主體建設,啟用瑞華實驗國中新校。

(二)推進城鄉中國小高水平現代化學校一體化建設。

積極推進新一輪高水平現代化學校的創建工作。根據青島市的部署,自20xx—20xx年,利用三年時間,使全市90%以上的中國小達到青島市中國小高水平現代化學校建設標準。為做好創建工作,我們制定下發了《膠州市關於建設青島市高水平現代化學校的實施方案》,就創建範圍與標準、評估原則與要求、驗收程序與實施等一攬子事項進行了具體佈置。我們實行了新的評價方式,將20%的城區優質學校(共19所,其中國小15所、國中4所)和20%的鄉鎮薄弱學校(共19所,其中國小15所、國中4所)結成聯盟學校,實行捆綁式評價。組織專門人員對19對共38所參加高水平現代化學校創建的單位進行了全面初檢。

更新學校教育管理理念,推進《青島市中國小校管理辦法》、學校章程落地生效,加強學校校務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學生委員會、家長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建設這五大委員會建設,並實現了五大委員會建設全覆蓋。

優化教師隊伍,每年拿出650萬元(20xx年850萬)用於幹部教師培訓,通過分學段分學科對全市普通中國小幼兒園幹部教師進行培訓、城區學校教師赴農村支教、農村學校教師進城掛職鍛鍊等方式,進一步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目前,市教育體育局已印發《膠州市教師“百千萬”精準培訓工程實施意見》,全市普通中國小幼兒園幹部教師培訓28000人次;全面啟動教師支教及掛職鍛鍊工作,目前已安排200名城區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360名農村教師到城區學校掛職學習,560名教師已在新崗位開展工作。推進國際交流改革發展。發揮膠州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作用,推進與“一帶一路”沿岸國家、上合組織國家相關學校、學生國際教育交流工作,每年選派中國小5—10名幹部、教師赴國外研修,每年組織3—5個學生團體赴國外研學。

(三)城鄉優質教育資源一體化發展情況。

加大跨區域合作辦學力度。共有20處城區學校與農村中國小結對幫扶,實現了捆綁式發展;實施集團化辦學,成立了一校三區的“振華教育集團”;與山東師大基礎教育集團合作,20xx年新啟用了“山東師範大學瑞華實驗國小”;實施名校辦分校辦學模式改革,每年選派5名城區副校長到農村村級國小擔任校長,城鄉學校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開展以教研協作為主體的國小大學區制建設。將全市劃為東西南北四大學區,成員學校實現了全覆蓋,由部分城區名校和鎮處結為協作體,由名校長牽頭、學科帶頭人引領組織區片研討活動,做到城鄉教學同頻共振、資源共享、同步發展。實行以學術研討為主體的國中聯盟建設。將全市25處國中(含民辦)分成3個學術研討共同體,每個共同體有1所學校為主導,其他學校共同參與,每月固定時間由承辦學校具體組織研討活動。實行集中研討、分散實踐、一期一主題、每期建檔案的管理模式。

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先後投入1.3億元,實現了“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為5萬多名學生.7000多名教師開通了網絡學習空間。為全市中國小建設同步課堂各一間,實現了全覆蓋。20xx年,在30所中國小建設了人工智能實驗室,並開展人工智能教育課程教學。此外,我市已有10所學校建立了機器人創新實驗室,開展機器人教育;有32所學校.100多個教學班,正在探索電子書包的常態化應用;全市已建成數字化綜合圖書閲覽區50個;有101所學校通過青島市教育局智慧校園評估驗收。

(四)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一體化投入情況。

建立健全了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每年足額撥付義務教育生均教育經費,國中1100元,國小900元。對學生規模不足300人的學校,按300人核定公用經費。加強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資金管理,所有資金全部用於中國小建設。20xx年,完成改造“薄弱學校”6所,全面完成改薄任務。繼續實施家庭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政策,補助範圍統一擴大到30%,國中寄宿生生活補助每生每年1250元。

設立中國小校舍維修改造資金項目,用於義務教育學校維修改造、抗震加固、改擴建校舍及其附屬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部分學校硬件條件。目前,撥付資金796萬元,已完成實驗國小等12所學校設施加固或維修工作,少海國小、九龍國小等學校設施加固或維修工作正在進行中。

(五)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三項“機制”情況。

1、健全了鄉村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制定《膠州市教育體育局等四部門關於貫徹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xx—20xx年)加強鄉村老師隊伍建設的通知》(膠教體通[20xx]24號),全部為農村教師配備了班車;落實了農村教師崗位補貼,每月人均約400元;班主任補貼每人每月800元;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經費保障機制,落實舉措,不斷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建立免費體檢制度,以學校為單位每年為教職工免費查體一次;在評優選先、職稱評定、專業培訓等方面向農村傾斜。

2、改革隨遷子女就學機制。我市一直堅持“兩為主”方針,堅持以居住地公辦學校為主安排隨遷子女就學,在隨遷子女入學方面與當地市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

3、加強控輟保學和鄉村兒童關愛保護機制。

(1)對經過民政、教育等部門確認的33名留守兒童實行關愛保護機制,在全市8所中國小設置了留守兒童關愛室,配備桌椅、圖書、電話等相關設施,建立了相關工作機制,完善留守兒童檔案,健全了學習幫扶、心理健康關愛等措施。教師與留守少年兒童結對子,一學期多次對其家訪,瞭解家中情況,對有困難者,學校給予幫助。學習上,班級組織班幹部與之交朋友,互相討論交流學習,促使留守兒童成績穩定且不斷提高。

(2)實施關愛農村學生民生工程。

一是加強校車規範管理,實現了農村標準校車全覆蓋。按照青島市和膠州市兩級財政1:1的比例足額及時發放補貼資金,每年需市財政補貼4000餘萬元,惠及2萬餘名學生。

二是繼續實施學生飲用奶計劃,實現了農村學生免費飲用奶全覆蓋。每年政府的財政投入1000多萬元,惠及6個鄉鎮47所學校的約3萬名孩子。

三是多方爭取資金,實現了農村學校標準保安全覆蓋。加強農村學校安全設施配備,20xx年底實現一鍵報警系統、監控系統全配備。

四是啟動農村中國小營養午餐改善計劃,實現了農村中國小營養午餐全覆蓋。制定了《膠州市農村中國小營養午餐實施方案》,聯繫青島市教育局,邀請營養專家制訂帶量食譜。從20xx年3月4日起,在全市推廣營養午餐計劃,膠州市的3.1萬名農村學生,吃上了由市劃撥專項財政資金推廣的營養午餐:國小生、國中生的營養午餐標準分別達到8、5元和10、5元,家長只需承擔1元錢。市教育體育局將農村營養午餐的實施情況列入學校年終考核。目前該項工作運轉良好,學生、家長滿意度高。

五是實施城區中國小生校內託管,實現城區學生託管全覆蓋。制定《膠州市國小生課後校內託管工作實施方案》(膠教體字[20xx]30號),自20xx年3月4日起,在我市9處局屬學校和原5個辦事處(阜安、中雲、云溪、南關、北關)的14處學校實施課後校內託管。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五學習日(寒暑假及法定節假日除外)下午放學後約兩小時。目前,我市參與國小生人數達到33962人,佔全市國小生總數的54.4%,參與率高居青島各區市第一名。

在各級政府的關心厚愛,民政及時救助,學校教師關愛到位,我市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

(六)城鄉義務教育治理體系改革情況

截止目前,我市所有中國小皆為山東省標準化學校。在學校治理結構改革方面,實施了校長負責制,實行了按章程自主辦學,校校設立了校務委員會,健全了教職工代表大會、家長委員會、學生委員會(少先隊)和學術委員會。繼續落實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改革。全面實施中國小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制定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教師交流推進縣管校聘工作實施意見》(膠教體字[20xx]67號),加快推進“縣管校聘”工作,全面激發膠州教育改革發展活力。建立區域內中國小教職工編制“總量控制,動態調整”機制,力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的良性互動。

(七)切實解決城鎮中國小大班額問題

1、抓好規劃建設,健全防控機制,解決城鎮中國小“大班額”。制定《膠州市中國小建設計劃》,積極推動新老城區新建、改擴建中國小、實現滾動建設、持續發展。充分發揮解決大班額問題工作專班作用,制發《關於建立控制大班額長效機制工作方案》,建立解決大班額問題長效機制,確保不出現反彈。

2、加大師資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大國家免費師範生、部屬師大畢業生、全國骨幹教師的招聘力度。發揮課時量公示督查工作專班作用,開展全市課時量督查工作,進一步挖掘潛力,合理增加教師工作量,確保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加快“縣管校聘”推進力度,嚴格按照按師生比、班師比核定學校人數,統籌調配促使教師合理流動。增加農村教師進城掛職學習名額,在新考錄教師分配政策上向城區傾斜,進一步緩解城區學校師資緊張問題。

3、加強招生入學管理。繼續實施起始年級招生審批制,完善“義務教育招生信息採集系統”,根據學校招生計劃,按照學位批次先後順序接收入學。繼續設立中國小招生緩衝區,由家長和學生自願選擇分流到學位充足學校。利用青島市政務信息共享平台,由基教科組織相關人員審核熱點學校的入學材料,將權力上收,為基層減壓,杜絕範圍外學生通過非正常手段入學。對學位緊張的學校,統籌安排,原則上國小對不能接收的學生就近分流,由其他有學位的學校接收;國中採取分流到周邊農村國中的方法,保障城區熱點學校的班額控制在省定標準以內。對學位充足的學校,空餘學位由市教育體育局統籌安排。

4、完善監督考核機制。嚴格控制校際間學生流動。各中國小班額已滿的情況下原則上不再接收轉入學生,開學後新來的滿足户口和住房條件的學生,由當地教育辦或市教育體育局就近安排到其他學校就讀,等學段結束時再按其户口、住房情況安排。如確需轉入(如高層次人才子女),須經局黨委研究決定。根據青島市教育局的要求,普通高中不再招收借讀學生。充分發揮解決大班額問題工作專班作用,進行不定期、不定時、不通知督查,督查結果納入年終考核。

三、城鄉義務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因解決大班額,帶來學校功能室嚴重不足。超班額學校都在現有資源的情況下實行了擴班達到標準班額,部分學校特別是城區中國小的功能室、實驗室等佔用較為嚴重,對我市加強實驗教學工作、創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青島市高水平現代化學校,以及各校開展社團活動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

(二)農村生源遞減現象明顯,教育質量存在差距。隨着城鎮化發展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逐年減少,相應的農村學校就讀生源逐年遞減,農村教育面臨生源質量、師資流動等問題,給農村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制約。加之農村環境因素,教育理念、辦學模式、教學方式等與先進學校存在差距,相應帶來了農村學校教育質量上的差距。

(三)學校管理城鄉存在差距。雖然經過近幾年的高層次培訓,廣大農村幹部教師的素質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不可否認的是全市村級國小校長隊伍、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一方面要着力督促幹部教師緊跟現代代學校建設步伐,完善學校現代治理結構和治理體系,另一方面要更新教育理念,強化提升素質,用現代學校制度武裝頭腦、付諸實踐。

(四)教育科研城鄉存在差距。近年來,膠州市農村學校教育科研水平與城區學校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差距,在歷屆的青島市、膠州市級立項課題中,農村學校佔比僅%。究其原因:

一是農村學校較城區學校對教育科研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對學校長遠發展的科學規劃,沒有充分認識到教育科研在學校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個別學校過分重視教學成績的快速提升,認為教育科研提升教學成績較慢,對於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仍然比較依賴,而不敢借鑑和使用先進的理念和做法。這些認識造成學校沒有把教育科研工作擺在學校工作重要位置上來抓,必然影響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是教育科研激勵機制需完善。部分農村學校的教育科研獎勵制度缺失或不足,譬如,論文的發表,課題的研究等,認為這是教師個人的事,學校沒有必要獎勵,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積極性。

三是教育科研方式方法比較單一。

從某些農村學校的教科研活動記錄中看出,學校開展教育科研主要以學習為主,而且學習內容以學校安排為主,忽視了教師的需求,缺乏現場觀摩、案例研討等形式,活動方式單一、缺乏靈活性,教師從中收益不是很大,所以教育科研活動實效性不強,教師參與度不高。四是部分農村教師缺乏專業追求。農村學校的一部分老教師知識儲備、教學觀念等比較落後,對教育科研缺乏認識,不能把握教育科研與教學、與教師自身成長與學校發展的關係;有的教師存在錯誤觀點,認為,教育科研是科技人員搞得事,與教師無關;部分農村教師認為,教師的工作就是教學,只要教好學就行了,教出好成績的'教師就是好教師。教育科研是教學之外的負擔。觀念認識的落後,導致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之路不明確,視野寬度不夠,缺乏對自身專業化持續發展、提高的追求,參加教育科研的動力不足。

(五)農村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短板。目前我市農村家庭教育的環境不理想,家庭教育的效果不太令人滿意。一是家長素質較低者偏多,家庭缺乏教育氛圍。由於城鎮化的發展,大量農村人口湧向城市,而留駐農村的居民普遍學歷較低,家長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藴差,因而無法對子女進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導。“現在讀書真難,孩子的作業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家長們如是説。農村中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少,家長在農閒時沉湎於搓麻將、打撲克。農村家庭中很少看得見書籍,父母親平時不看書讀報的佔絕大多數。農民的住房及經濟條件提高較快,但有書房或書桌的學生並不算很多。據統計,我市農村學生有自己獨立書房或書桌的學生僅佔32%。

還有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他們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在農村很少接觸新事物,價值觀念跟不上時代的節奏,再加上“隔輩親”也容易造成對孩子的溺愛和遷就,使孩子產生“自我中心”意識,遏制了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影響孩子個性和優秀品質的形成。以膠州市遠家阿洛村為例,該校留守學生和單親家庭的學生總數超過該校學生總數的50%。

二是家長大多缺乏與孩子的交流,缺少對孩子正確的思想教育。有相當一部分家長不能配合教師對孩子進行教育,許多家長認為,他們的任務就是給孩子提供吃穿,學習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有一大半的家長不檢查孩子的作業,更不要説輔導孩子功課,問孩子學校裏的事了。

據瞭解,有一小部分的家庭,當家長主動閒聊時,孩子能認真回答問題;大多數情況是,如果家長不問,孩子也不會主動述説;極小部分的家庭的孩子看到家長無事,則會主動述説自己的所見所聞;還有相當部分的孩子則是躲避家長,怕挨訓斥和責罵。這種情況在國中表現的尤為明顯。

三是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的學習,輕素質的培養。大多數的家長,自己文化層次低,自己覺得社會地位低,所以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孩子的身上,他們認為,讀書、考試是唯一的出路。他們覺得,在學校裏就應該學習語文、數學、外語、理化等考試要考的學科。對於音樂、體育、美術、勞動技能、綜合實踐等則不是太重視。對孩子的品行,特別是安全知識等方面的教育存在很大的缺失。

四、下步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落實建設計劃,加快城區學校新建、改擴建步伐。

隨着二孩政策、户籍政策改革及城鎮化進程加快,特別是20xx年底青島膠東機場轉場運營,以五大新動能戰略發展平台為支撐的“一區兩帶”加速融合發展,重大項目、新建小區將帶動城市人口進一步加速聚集,伴隨着城市人口學位需求的不斷擴大,城市與農村教育教學資源倒掛現象必將更加突出,城區及李哥莊鎮等重點鎮中國小校的學位壓力也將更加凸顯。再加上解決大班額帶來的部分學校特別是城區學校功能室不足等問題的疊加,使得學校建設越來越緊迫,需儘快使落實《膠州市中國小建設計劃(20xx—20xx年)》,解決城區學校學位不足的問題。

(二)加強城鄉科研聯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重點破解教師專業水平、教研水平不均衡等困境,充分發揮服務協調功能,多措並舉,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一是實施全市大集備活動。為讓全市老師具備審視課堂的宏闊視野、擁有組織課堂的高超策略,教研室利用20xx和20xx年寒暑假組織了國中、國小所有文化課學科的骨幹名師進行了全市大集備,內容包含每課時的課件、教案、學案、習題訓練等教學資源。通過名師引領,打造城鄉集備一體化模式。大集備活動,整合了全市教學優質資源,建立了資源共享機制,形成了“教學共同體”,改善了教研生態,確保了新課程的教學優質高效,真正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義務教育均衡的一條有效途徑。該經驗在20xx年青島市國小課程與教學工作會上進行了交流。

二是強化區片教研。為實現城鄉教研一體化,推進教育均衡,不斷提升全市教育教學質量,國中在全市國中學校實施以實驗國中、第二實驗國中、六中、七中為龍頭的“四大區片”教研。各國中學校在龍頭學校的組織下,針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活動的方向,制定出紮實、詳實的區片教研方案,開展了同課異構、提升學科素養研討、優秀教學管理經驗交流等務實、高效的教研活動。國小將全市74所國小按照強弱搭配、整體均衡原則,劃分為11個聯動教研片區。每個片區由一所城區教研強校牽頭,攜手鄉鎮6.7所學校構成一個校際教研共同體,形成了區域之間、校際之間以強帶弱、以強促弱的教研互動局面。11所龍頭校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給農村教師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台。如第四實驗國小充分發揮龍頭學校的教育資源優勢,組織了“複習研究專題”、“習作研究專題”、“説明文研究專題”、“童話故事研究專題”等專題研討,真正起到中心輻射作用;香港路國小通過組織片區內學校參觀互訪、共同教研、精品試題資源共享等合作活動,引領片區的教師隊伍向專業化、優質化、均衡化發展;北京路國小通過“一來”聯片校走進北京路國小,一起進行“精品教案”主題研討會,“二去”到聯片校送課、聽課、評課,“三研討”,組建區片微信羣,隔空研討,實現教研方式的延伸突破。

三是組織名師送教。為放大優秀教師的輻射作用,加快城鄉教研一體化進程,本學年中國小組織“名師聯家鄉”“名師開放”、“城鄉交流”等活動達50餘次。

四是進行同步課堂在線教研。通過“在線同步課堂”平台,將處於不同地理位置的實體教室連為一體,進行實時互動教學,採取“一校帶多點、一校帶多校”的教研組織模式,逐步使“優質學校帶薄弱學校、優秀教師帶普通教師”模式制度化和常態化,將優質的教育資源覆蓋薄弱的鄉鎮學校和教學點,較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村教學點缺師少教的問題,助力薄弱學校教師隊伍教學能力發展,提高薄弱學校教學質量,逐步縮小鄉鎮差距和校際差距,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本學年,中國小各學科舉行同步課堂20餘次。

五是實行教研員聯繫學校制度。每位教研員選取2所本學科薄弱學校,定期到學校隨堂聽課、評課,參加集備,為學校提供診斷服務並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三)對標深圳,創新模式,探索集團化辦學新路徑。

一是做好“頂層設計”,搞好試點。兼顧學校共同意願,將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學校組成學校共同體(名校集團),以名校為龍頭,在教育理念、學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術、教育評價、校產管理等方面統一管理,實現管理、師資、設備等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通過“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名校”等多種形式,輸出名校品牌、理念、管理、文化、師資等,實現名校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教育投資多元化,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快速擴充,促進優質教育的均衡化、平民化、普及化。

二是深化城鄉學校互助共同體建設,創新區域內名校集團化辦學路徑。名校集團化戰略框架下,根據共建共享的原則,指導所屬優質中國小、幼兒園根據現有條件和發展目標,梳理並重新締結新的城鄉學校互助共同體,鞏固相對穩定的成員單位,完善互助共同體協議延續機制、組織架構。進一步明確城鄉學校互助共同體建設的運行機制、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對跨區域互助共同體實施教育督導,深化互助共同體內部“課題引領、接納培訓、網絡在線、主題研討、特色共享”,切實提升農村義務教育段學校、幼兒園辦學質量和水平。

三是結合市情,因地制宜創新名校集團化辦學模式,出台具有區域特徵的鼓勵支持政策,實現區域內優質基礎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擴大名校集團化辦學的參與面,推廣緊密型教育共同體、新教育共同體、“學校發展羣”、教育聯盟等區域內名校集團化辦學新模式。深化新名校集團化辦學內涵,優化集團“捆綁考核”等績效評價機制,強化核心學校的輻射引領功能,提升區域內教育發展整體水平。

(四)重視家庭教育,搭建平台,引導家長積極參與。辦好家長大課堂,構建家長學校案例教學課堂模式,組織開展家庭教育月主題活動。建立互聯網時代學校與家庭溝通的信息化橋樑,實現家庭教育課程資源共建共享。組建家庭教育專家隊伍、研究隊伍和志願者隊伍。落實鄉村學校家校共育種子老師萬人培育工程。

鄉村振興示範點情況彙報(通用5篇)2

一、認真做好扶貧工作

1、春節前慰問貧困户石安宿、陽甫奉周、歐中蘇、蘇祿金、張甫笨、石連選、吳甫進、姚敬德、石貴林、姚老領、姚老那等;走訪貧困户宣傳政策及防火安全宣傳。

2、新冠肺炎病情爆發,該在還沒有休完春節假期的情況下,接到上級指示,積極響應,第一時間隨同其他駐村工作隊員趕回了XX村。一回村就投入到全村逐户排查外來人員和對外來人員進行監測的工作中,參加村級防控點對進出村屯人員車輛進行登記和體温測試。

3、彙總因疫情原因外出務工人員補貼材料的收集和上報;收集XX村貧困户產業獎補材料的申報工作;彙總完成上半年XX村貧困學生雨露計劃的申報工作;配合幫扶聯繫人、工作隊員,信息員完成XX村貧困户“明白人”數據的收集,同時開展XX村脱貧攻堅爭當明白人集中交流會;完成XX村十一有一低於材料的整改工作。

4、針對XX村衞生情況,配合工作隊,村幹,組織XX村臨時工作崗位,分組定期進行XX整村清潔活動,使得XX村衞生情況大有改觀。

5、按縣裏要求,與工作隊員配合完成XX村所有幫扶聯繫手冊的批改工作。

6、配合包村鄉幹、村幹、工作隊員,完成XX村今年危房改造户21户的改造工作。

7、配合包村鄉幹、村幹、工作隊員,入户動員危房改造户、異安户舊户折舊復墾工作。

8、在XX村積極開展普通話推廣工作,同時認真收集XX村各類不會講普通話的人員情況。

9、與村幹配合,到烏衣屯與紅巖村協調XX村水源問題。

10、配合山東日照邊檢站到XX村培訓茶葉加工技能,動員貧困户參加扶貧培訓。

11、寫了3篇通信稿。

二、完成XX村扶貧項目工作

1、完成今年XX村第一書記扶貧經費10萬元項目的實施。XX村第一書記扶貧經費項目一個做了全村危險路段安全防護欄,一個做了良信屯塌方路段步道的維修。兩個項目都能按質按量的完成。

2、配合山東日照邊檢站支援XX村建設茶葉加工石項目的實施。積極與村幹鄉幹配合,做好場地選址的農户工作,敲定選址位置,等待下一步的設計實施開展。

3、配合後盾單位,組織後盾單位職工對XX村進行消費扶貧,完成XX村田螺收購5000餘斤,促進XX村村民的收入增加。

4、完成後盾單位支援XX村建設資金13萬元與鄉政府的簽約,下一步將監督項目的建設。

三、其他工作

1、聯繫後盾單位春節前到XX村開展遊園活動,豐富XX村羣眾日常生活。

2、聯繫後盾單位柳州市一職校赴XX國小頒發“一職校”獎學金。

這半年來,在和鄉幹村村幹其他工作隊員的共同努力下,XX村的脱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也有不足,今後,我將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為XX村早白實現全村脱貧摘帽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鄉村振興示範點情況彙報(通用5篇)3

根據會議安排,現就永和鄉脱貧攻堅開展情況報告如下,如有不妥,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一、工作開展情況脱貧攻堅工作

(一)落實責任不打折扣當前,我鄉結合“兩聯一進”和“大走訪、大排查”、“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活動,走訪羣眾,加強各項惠民政策宣傳以及繼續開展問題整改“回頭看一是嚴格落實脱貧攻堅主體責任和幫扶責任,做到脱貧摘帽後,政策不摘、責任不摘、幫扶不摘、監管不摘;二是按照“工作到村、扶貧到户、幫扶到人”的扶貧要求,進一步壓實壓緊幫扶、駐村幹部責任,要求幫扶責任人及時更新户檔資料;三是加強駐村工作隊管理力度,持續深化駐村工作隊責任,嚴格落實駐村工作隊要求。四是紮實開展“1+n”幫扶力量暨“兩聯一進”羣眾工作全覆蓋工作,每月召開聯席會,落實聯席會責任要求,及時解決脱貧攻堅中存在的問題。(二)駐村幫扶持續推進一是結合“兩聯一進”、“大走訪”活動,全覆蓋入户走訪貧困户評定脱貧質量,對脱貧質量不高的已脱貧户做好“回頭看”“回頭幫”工作。二是全面落實縣委政府關於“黨政一把手”走遍貧困村、貧困户的方案方針,我鄉8個幫扶單位主要負責人對各自負責村的貧困户進行全覆蓋走訪,鄉黨委書記對我鄉149户貧困户中的120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走訪,剩餘的28户進行電話交流走訪,其中聯合村的高小林目前聯繫不上,已安排幫扶責任人與村書記、主任負責聯繫並調查瞭解基本情況。(三)就業幫扶促農增收為切實提高永和鄉脱貧户、羣眾增收,使他們收入能夠穩定、不返貧,永和鄉積極動員各村組織羣眾和脱貧户積極參與縣委、縣政府主辦的招聘會,同時將現場招聘會引進永和鄉。我鄉組織50人次到黃埔大酒店參加現場招聘會。(四)項目建設方面目前,我鄉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資金項目有2個。其中,永和鄉草坡村黨蔘加工廠項目240萬,現目前已全面開工建設,完成了12.8%。城溝村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項目370萬,按照縣級領導的要求需要對項目規劃內容進行從新編制。草坡村壯大集體經濟100萬項目,即札撻藏家農家樂打造,編制方案已完成並上報縣上,由縣上上報州上審核。涉農整合項目已全面開工,並在7月底前完成。鄉村振興工作:我鄉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總體部署要求,開展全域旅遊環境整治村莊潔美行動,對全鄉7個村村寨內外環境衞生,河道、道路沿線垃圾進行了大清理,同時將衞生保潔工作責任壓實給村兩委;按照村容村貌整治,對有礙觀瞻,喪失功能的建築物進行拆除,目前草坡村、斜坡村、聯合村已全面按照土地增減掛鈎項目要求,對房屋進行撤除,並對村內空地進行綠化。

二、存在的問題

(一)工作落實力度有所弱化。部分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到村開展工作的次數少,一些工作流於形式,未將“大走訪”、“大調研”及“兩聯一進”做實,落實力度較弱。

(二)個別人員內生動力還需加強。我鄉羣眾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對政策的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個別貧困户還存在,要錢要物,對扶貧工作產生了依賴性,還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

(三)老齡户中收入問題亟待解決。永和鄉貧困户中因年齡超過65歲而不能擔任生態護林員的,在此次清理過程中共有21户38人其中五保户4户4人。這些户生態護林員崗位取消後收入驟減,從而影響脱貧質量,給我鄉的脱貧攻堅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也增加了社會矛盾。(四)項目建設進度緩慢。目前草坡村黨蔘加工廠項目240萬,已全面開工建設,完成了12.8%,但是資金未撥付無法支付前期費用和項目進度款。城溝村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項目370萬,從新編制方案時間緊、難度大,對項目按期完成的進度將有所推遲。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脱貧攻堅方面

一是落實政策強宣傳,結合“兩聯一進”羣眾工作全覆蓋,加強與聯繫户的溝通,瞭解聯繫户的所求所需和家庭生產生活狀況,做好脱貧攻堅政策的解釋,加強脱貧攻堅典型的宣傳和推介,強化就業政策的宣傳,積極引導脱貧户通過外出務工增加收入,確保收入穩定。

二是通過“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活動核實貧困村“一低五有”,貧困户“一超六有”指標達標情況,對照20xx年最新指標情況逐户核實,進一步鞏固脱貧攻堅成果,對於不達標的情況及時梳理、因户施策、對標補短,防止出現返貧。

三是定期研究脱貧攻堅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細化措施,並結合實際抓好落實,確保脱貧攻堅各項任務得到落實。

四是對標省、州、縣相關文件,繼續做好檔案資料規範整理,檔案資料及時更新。

(二)鄉村振興方面

一是結合我鄉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和示範村建設詳規,廣泛動員羣眾參與項目實施,全力發展優勢產業(花椒種植)、打造我鄉的特色產業。

二是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方案,統籌有序推進村容村貌整治。堅持科學謀劃,分類指導,制定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具體行動計劃,全面配套添置污水處理站、水源地保護、垃圾填埋場、垃圾池、垃圾清運車等收集設施,真正建立起户集、村收、鄉運的辦法,實現增點擴面。

三是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抓手,積極繼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民宿示範打造等建設工作,不斷提升基礎設施服務水平;推動各村突出優勢發展鄉村特殊產業,鼓勵引導羣眾、特別是貧困户積極投身到鄉村發展創業中,拓寬可持續增收渠道。

鄉村振興示範點情況彙報(通用5篇)4

(一)成立工作專班,統籌五大振興。

根據《中共縣委農業農村委員會關於成立鄉村振興五個專班抓好工作推進落實的通知》文件要求,我縣成立了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工作專班,各專班由2—3名縣級領導同志任組長,2—3個部門為牽頭推進單位。各工作專班對照省、市、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xx—20xx年)》《鄉村振興五個專班重點任務清單》部署要求,明確重點任務,建立工作台賬,制定落實方案,加強工作調度,全力推進各項工作落實。目前,五個工作專班都召開了調度會議,制定了工作規則,健全了工作機制,確保了鄉村“五大振興”工作有序推進。

(二)堅持農業奠基,推進產業振興。

一是持續壯大現代農業。大力培育發展特色產業,目前全縣培育“一鄉一業”專業鎮7個、“一村一品”專業村196個,初步形成五大特色種植板塊;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達2516家,家庭農場總數達3639家,種植大户總數達406户;全縣規模以上農副產品加工企業165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6家,市級龍頭企業37家;95個農產品獲得“三品一標”認證,註冊涉農類商標108個,羅漢參、青山羊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羊肉湯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香瓜”、“蜜桃”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圍繞做大做強“單養千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制定出台《單養千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三年實施意見》、《羊肉湯產業發展三年實施方案》,同時與江蘇省農科院簽訂合作協議,成立青山羊產業研究院,把肉羊產業作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舉措。二是積極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積極發展終端型、體驗型、循環型、智慧型、觀光型農業新業態,建設了方乘田園、君信農業、立源菌業、綠禾莊園等現代農業示範園區20餘處;獲評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省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打造省旅遊強鄉鎮3個、鄉村旅遊特色村11個;21個村被認證為中國“淘寶村”,46個村獲評市級電子商務專業村,全縣農村電商企業達到356家,今年實現電商交易額305億元,同比增長9.6%。三是全面推進農村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六位一體”土地流轉保障措施,目前全縣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到64.84萬畝。其中,50畝以上成方連片土地流轉面積達23.7萬畝,20xx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為20.3萬畝;今年在完成清產核資、成員資格認定、股權量化、股權設置和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基礎上,探索創新機制,農業農村局、中國人民銀行支行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銀農互動”助推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發展的意見》和《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抵押擔保貸款實施辦法(試行)》文件,積極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抵押擔保貸款試點工作,有效盤活農村資源、資金、資產。

(三)堅持引育並重,推進人才振興。

一是突出人才支撐,壯大鄉村人才隊伍。組織開展了“技能培訓田間課堂”、“新型職業農民”等“短平快”式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農民致富本領。截至目前,共開展培訓26期.6200人/次,為穩定和擴大就業、促進農民奔康致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加大農業農村人才選派力度,聘任江南大學焦愛權教授為第五批省派科技副縣長;目前第四批269名縣派第一書記.13名下派村支部書記已對接入駐包幫單位。今年招募的36名“三支一扶”人員,通過筆試、面試、體檢等程序,已全部派到18個鄉鎮,每個鄉鎮2人。二是突出政策引導,全面掀起返鄉創業高潮。在全市率先出台《關於加強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的若干政策》,充分利用在外能人多、“人口紅利”大的優勢,在去年成功舉辦“綠葉對根的深情”——我縣遊子對話家鄉暨全縣返鄉創業簽約活動的基礎上,今年舉辦了“君心歸處是吾鄉”——第二屆返鄉創業大會,簽約返鄉創業項目239個,合同總投資額184億元。截止目前,共設立在外返鄉創業服務站24個,簽約項目295個、總投資324億元,返鄉創業人員領辦、創辦經濟實體1529家,帶動就業8975人。

(四)堅持鑄魂塑形,推進文化振興。

一是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打造獨具特色的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的“四心”主題文明實踐活動。創新開展“農村垃圾分類”、“鄉村夜話”、“孝善敬老餃子宴”、“新時代文明實踐銀行”四個品牌工作,被《人民日報》、《大眾日報》、衞視等媒體相繼進行典型報道和刊發評論文章,在社會上引起積極反響。目前,全縣建有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22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89處,市級以上文明村鎮達到18個,力爭今年全縣90%的村莊創建為縣級以上文明村。二是豐富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基本實現了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全縣502個行政村鄉村文體廣場、文藝隊伍實現全覆蓋。建設歷史文化展示工程示範點(村史館)22個,培育鄉土民間文化能人、文化活動帶頭人1000多人,20xx年初全縣62個村舉辦了鄉村春晚。

(五)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振興。

一是突出連片打造,高標準建設美麗鄉村。堅持規劃先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對全縣22處美麗鄉村示範片區(每個片區含4—6個村莊)進行重點打造,建設美麗鄉村示範村80餘個,其中A級示範村達到50個,A級示範村覆蓋率12.8%;緊緊抓住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高標準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目前全縣已建成新型農村社區55個,合併村莊269個,涉及人口8、2萬人,復墾土地約1.8萬畝,節餘掛鈎指標1.4萬畝。今年正在實施的增減掛鈎項目43個,合併村莊196個,涉及人口8.4萬人,可復墾土地2.3萬畝,節餘掛鈎指標1.7萬畝。同時對具有文化特色的村因地制宜打造,聘請了北京綠十字規劃公司,進行高標準規劃建設,以舊修舊,把農村建設的更像農村,以不同風格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二是突出問題導向,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以“清潔村莊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着力解決村莊環境髒亂差問題,全面推行城鄉環衞一體化和垃圾分類工作。目前,全縣22個鄉鎮(街道)配建保潔隊伍,城鄉全天候不間斷保潔、生活垃圾隨產隨清,垃圾日產日清,衞生保潔實現城鄉全覆蓋。鎮駐地已建成污水處理站9個,新型農村社區建成污水處理站18個。全部完成20xx年全縣4500户改廁任務。

三是突出統防統治,大力開展污染源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化肥使用量連續三年負增長,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畜禽糞便處理利用率達到88%,污水處理利用率達到60%,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達到90%。大力推進“綠色革命”,完成植樹造林5.1萬畝,新增省級森林鄉鎮1個、森林村居4個,全市創建森林城市現場會在我縣召開。大力推進水源地綜合整治,全面推行河長制,三級河長定期開展巡河行動,水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全市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我縣召開。

(六)堅持黨建引領,推進組織振興。

一是突出激勵保障,促進幹部羣眾幹事創業。大力實施“頭雁工程”,對全縣502個村黨支部進行了評星定級,評定出五星級黨支部92個,四星級黨支部240個,三星級黨支部141個,二星級黨支部25個,一星級黨支部4個,評選二星級“頭雁”書記7名、一星級“頭雁”書記37名,參照試用期公務員落實經濟待遇,7名二星級“頭雁”書記月增資915元,37名一星級“頭雁”書記月增資300元,激發村級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

二是多舉並措,持續壯大經營性村集體經濟。大力發展經營性村集體經濟,鼓勵引導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帶頭創業興業,通過發展村級合作經濟組織、利用招商引資政策、優化配置生產要素、依託龍頭企業和主導產業、發展二、三產業實現、對接市場需求、利用“互聯網+”等方式實現集體經濟增收。目前全縣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3萬元,60個村突破10萬元。

鄉村振興示範點情況彙報(通用5篇)5

為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中央和省、市、縣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部署,朔良鎮立足區域特色,整合區域資源優勢,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總要求,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發展宗旨。現將我鎮在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中幾個方面的情況簡要彙報如下:

一、鄉村環境整治

(一)以“三清三拆”為抓手開展鄉村風貌提升

朔良鎮總面積394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163個自然屯、209個村民小組,總户數8312户,總人口3、51萬人。在開展鄉村風貌提升“三清三拆”百日攻堅行動中,朔良鎮黨委政府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宣傳力度,堅持以“六個一”工作法(一個集中整治日、一張工作任務表、一版整治工作地圖、一個曝光台、一封信、一評比)為抓手,紮實推進各項工作並取得良好成效。

據統計,“三清三拆”百日攻堅活動期間,全鎮共投入資金25萬元,清理村莊垃圾206噸、清理亂堆亂放1931處、清除池塘淤泥等149處91噸、拆除亂搭亂蓋370處2701㎡、拆除廣告招牌34個、拆除農村危舊房37棟1246㎡、拆除廢棄豬牛欄及露天茅廁100處、廢棄建築殘垣斷壁3處。

(二)基本整治型村莊建設情況

根據縣委縣政府統一工作部署和安排,我鎮列入基本整治型村莊數量為13個屯,分別是杏花村百罡屯、那騰村塘江屯、那騰村那耀屯、寶達村那午屯、寶達村民錦屯、羣敏村塘達屯、羣敏村百最屯、朔良村子貢屯、南立村那朝屯、六羊村巖樂屯、那婁村作月屯、靈龍村街上屯、靈龍村拾拉屯。截止目前13個都已經開工建設,開工率為100%。13個屯的“三清三拆”工作已經完成,11個屯已經完成村莊規劃編制,剩杏花村百罡屯、南立村那朝屯2個村莊規劃也已經上報住建規劃部門。在工作中,我鎮圍繞“一户一宅”要求整治宅基地、營造乾淨整潔的鄉村環境、建立完善的長效管理機制。

二、鄉村自治建設

(一)不斷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我鎮始終把建設好的村委會放在首位,嚴格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堅持依法辦事,在全鎮範圍內形成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決策的良好局面。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貫徹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列入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做到開展工作有領導、有組織地實施開展並抓出成效,鎮村分別建立組織機構,明確領導負責、落實各項工作職責。

(二)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

通過開會研討,進一步完善我鎮各村屯村規民約,加大對村規民約制定和實施程序的指導監督,確保村規民約的合法性,可行性。

(三)加強村組幹部管理

一是全面加強黨建引領,強化黨員幹部的黨性意識,力樹新形象,展現新作為。二是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村級幹部隊伍整體素質。三是健全機制,培養後備力量,儘量吸收農村優秀人才,壯大村級黨組織的人才隊伍,發揮村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探索“黨建+集體經濟+鄉村治理”的運行模式。

(四)進一步規範村務公開

為保障羣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在各村推進村務公開工作,不斷規範村務公開,完善村民自治,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力求公開的內容全面、形式規範、程序合法、檔案齊全。

三、鄉村法治建設

(一)以人為本,樹立鄉村法治思維

加強村級黨員幹部法治理念和提升羣眾法制意識。定期組織村兩委幹部集中開展法制學習,通過宣傳引導,強化羣眾的法制意識。

(二)依法治村,規範鄉村法治行為

一是規範村級組織運行管理。加強監督各村落實黨建制度,確保村級黨組織運行規範化;二是落實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嚴格落實“一崗雙責”,要求鎮班子成員加強對聯繫村黨建和法治工作的指導,確保基層黨組織建設制度化形成長效機制。三是嚴格執行“四民主三公開”。進一步強化村幹部工作實績民主評議制度,促進村幹部的依法辦事的執行力。

(三)普治共舉,優化鄉村法治環境

一是創新社會管理,鞏固基層治理防線,深化網格管理工作實效。同時優化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加強人民調解委員會、警民聯調工作室建設,定期開展村級人民調解業務培訓。

二是深化普法教育,建設鄉村法治陣地。積極推廣“民主法治村”創建工作,力爭實現“民主法治村”全覆蓋。

三是貫徹落實“七五”普法,廣泛開展“法律六進”活動。提高普法教育的覆蓋率和針對性、實效性。

四是村級法律顧問進村入企,延伸農村法律服務觸角,滿足村民的法律需求。

(四)完善機制,強化矛盾糾紛化解

一是調處組織網格化建設。嚴格要求網格中各相關部門、人員增強工作責任心,協同配合,提高矛盾糾紛化解的時效性和成功率。

二是排查工作制度化。堅持調處會議制度常態化,定期召開調處工作例會、培訓會和推進會,對排查的矛盾糾紛進行分析、研判,梳理、上報。

三是完善逐級調處制度。從村級開始逐級調處,層層上報。對依法應當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的事項,轉司法部門通過法律程序解決。

四是完善調處排查制度。排查方式採取拉網式、排雷式、布控式的“三排”方式。排查效果以查得準、排得快、上報及時為標準,真正做到鎮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實保證了矛盾糾紛信息準,情況明,底數清。

四、鄉村德治建設

一是加強基層文化陣地建設,通過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和整合相關資金,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和農家書屋建設,並配備專職管理人員,保障了羣眾的文化需求。

二是着眼鄉風文明,留住鄉愁記憶方面的建設,進一步發揚艱苦奮鬥、互幫互助、鄰里守望的淳樸民風。強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集中開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文明樹新風”等主題宣傳活動,倡導文明新風,推動優良民風、和諧村風、文明鄉風發展。

三是加強村級文藝骨幹業務培訓,我鎮先後派出3名文藝業務骨幹參加縣文化館舉辦小品、聲樂、嘹歌、舞蹈業務培訓班,有力提高我鎮今後文藝創作和各類表演的指導工作。

五、存在的問題

1、基礎設施薄弱問題。朔良鎮是我縣較為偏遠的山區鄉鎮,受自然環境、經濟基礎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和制約,農村基礎配套設施比較薄弱。

2、資金制約問題。

3、羣眾環衞、法制、自治等意識不強、還存在不少封建陋習。

六、下步工作方向

1、着力推進產業發展。依託脱貧攻堅戰加快產業轉型,引導扶持現代農業、休閒旅遊業發展,不斷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促進共同富裕。

2、着力改善人居環境。立足區域特色,大力開展村莊環境治理、污水處理、堤岸截污、生態水系等治理和建設,促進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

3、着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抓好農村移風易俗,堅決反對封建迷信、大操大辦的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