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英語作文批改與反饋策略

來源:文萃谷 2.06W

一、研究背景

探究英語作文批改與反饋策略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傳統的文科教學,在作文(包括英語作文)的批改上盛行着兩種方法:一是教師用刺眼的紅筆進行“√”和“×”批閲,最後用一兩句不痛不癢的話稍作點評;另一種則是教師經常對學生的作文進行面批。對於前者,幾乎所有人(包括進行批改的教師)都認為其效果甚微,這種簡單但過於“粗放”的方式顯然已跟不上當今的英語教學;但對於後者,在肯定其效果以及教師的敬業心之時,我們不得不為那超負荷的工作量給教師身心帶來的巨大壓力而擔心,同時也為他們在外語教育和教學時間分配上的合理性感到憂慮。毫無疑問,作文批改已成為英語教師和其他文科教師最耗時和最疲憊的工作。而且,即使付出了許多時間和精力,其反饋效果還是不太理想,使得很多學生學了十多年的英語,卻拿不出一篇通順像樣的作文。為此,筆者試圖從傳承與創新的角度,提出幾種想法,以求教於大方。

二、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教師的批改和反饋不僅要給學生的作文一個等級或者分數,還要作出一種過程評價。只有充分體會到了寫作和反饋的過程,學生才能始終處於一種主動的學習之中,反饋的效果才會更加趨向於合理化和理想化。因為學生寫作是一個過程,寫作後的反饋是寫作過程的延續,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與否同教師的反饋效果密切相關。由此可見,有效批改和反饋的作用不言而喻。那麼,如何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有效的批改和反饋呢?

1. 創造人性化的反饋環境,兼顧不同學生的寫作水平

所謂創造人性化的反饋環境是指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貼近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因材施“評”。這不僅可以緩解學生思想上的壓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對於寫作基礎較好的學生除了肯定之外還要給出改進意見;對於寫作基礎較差的學生,則應採取鼓勵與指導相結合的方式——使用激勵性的語言樹立其自信心,並用商量的口氣予以指導。

(1)當堂批改

學生剛寫好作文,對題目的理解、構思、結構、用詞造句等都還記憶猶新,若此時教師趁熱打鐵,當堂指導學生進行批改,就能產生很好的批改效果。如:以“How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為例,筆者根據對學生的瞭解,制訂瞭如下的當堂批改方案。分別選出好、中、差各一篇作文(不署名且事先不告訴學生各篇作文的等級),通過教室投影放映給全班學生閲讀,然後通過電腦顯示提供評價標準:作者的觀點是否明確;各段是否服務於該觀點;段落間及段與段的連接是否合理、流暢;結尾是否做到了首尾呼應或深化主題,或提出瞭解決問題的建議等。再讓學生對照標準,評價這三篇作文。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讓學生明白作文評分要從內容(思想和材料)、語言和結構三方面入手。接着要求學生對這三篇作文作總體反饋。學生的反饋與實際情況可能大相徑庭,不過教師恰好可以就這點進行鍼對性的.分析。然後,教師再進行示範性的分析,分別指出三篇課堂習作中的優缺點。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了參照,都有了發展的空間,也便於學生對自己的作文有更為深入的瞭解。

(2)彩色批改

傳統的做法是教師用紅筆批改學生作文中的錯誤,然後給出分數。紅筆批閲的內容也就是錯誤的內容。殊不知,學生的心理是害怕紅色,甚至抵制紅色的。既然這樣,那何不換位思考一下呢? 不妨試着和學生進行溝通,使用一些學生認可的方法進行批改。有些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嘗試用綠色熒光筆畫出學生習作中的好詞好句,用紫色畫出學生在時態和搭配等方面的錯誤。紫色的批改常側重在句子層面的錯誤上,更易於學生進行改錯和加強記憶。實踐證明,用除紅色外的彩筆進行修改,不會對學生造成視覺上的衝擊,可以緩解紅色的過度“警示作用”對學生自信的打擊。所以,彩色批改法不僅不傷害學生的自尊,而且還使教師和學生擺脱了審美疲勞。這種批改方法也可用於學生的相互批改中。

(3)符號批改

根據研究,教師的批改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雞肋”,因為這些所謂的“錯誤”僅僅是與教師的風格不太吻合而已。如此“食而無味”的“雞肋”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有可能因此而改變了學生原想表達的意思。符號批改的出現,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給學生提供了思考的餘地。學生由接受教師的既定觀點變成了主動進行探究性的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寫作的受益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