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期會考試後反思

來源:文萃谷 8.28K

範文一

七年級語文期會考試後反思

本次期會考試;語文總分1720分,平均分59.3。29人中16人及格。及格率為55%。優秀率為0.最高分為孟祥嬌的100分。最低分為0分。

通過次考試可以看出學生的兩極分化的越來越嚴重。

而且學生也出現了厭學現象。雖然此次試題難度時上次考試偏難,但成績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一月學生的及格率並不好。學習積極性照3月份有所下降,導致成績不升反而有所滑坡。三個問題一定要重視起來。

一、通過閲讀。發現一半的同學存在着不會審題。審題不清的 題。比如説:積累與運用中6.怡人的春景是詩人的最愛。韓愈偏愛“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早春朦朧,向白居易喜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滿蓬勃生機的歡鬧,學生沒注意到“歡鬧”兩字就隨便寫上了“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再如説閲讀題20.縱觀全文,作者回顧了學生時代,與張老師相關的那些事件,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學生沒注意到“學生時代”四個字。把雖有的事件都寫出來了,這説明他們審題不夠認真仔細。今後一定要督促學生要注意審題。

二、二個月來。我把所有題的答題技巧。方法都交給了學生。但是通過考試發現他們現在不能靈活運用。所以,今後對於提高學生的回答能力是迫切的任務。

三、關於作文

通過三次考試,發現學生考場、作文的存在幾個問題:

1. 不能快速立意。

2. 選材不新穎。

3. 缺乏文采。

今後要加強考場作文的訓練。打算以一節課寫一篇作文。當堂寫,當堂交的方式訓練學生快速作文。

範文二

語文和各學科相比在現實中的應用比較廣泛。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較低,期會考試過去了,總結這半個學期的工作,現將教學中的現象做一下反思,並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表現

1、學生學習語文積極性不高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後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於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會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

2、應付老師,平衡自己這些學生迫於考試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於上課聽講,課後完成老師佈置的書面作業,滿足於老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也可以“我已努力過了”聊以安慰。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3、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於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儘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於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着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範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並想象失敗後的情境,無法發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迴之後,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二、成因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閲讀、一次一次説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的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後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着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語文學習》雜誌有一句醒目的標題語:“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句話含義是豐富的,但它至少説明一點: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把語文學習僅侷限於課內是不行的。 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課內和課外的關係。再加上考試複習階段,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資料、做作業的方式擠學生的課餘時間,真是“無邊作業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於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 拋到九霄雲外了。

三、調整措施

1、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化心態。初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着以前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現知識上的“空洞”,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我們要善於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2、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於創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盧梭説:“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