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課題報告

來源:文萃谷 2.62W

一段充實的社會實踐又告一段落了,我們一定積累一些相應的社會經驗,不如認真地做個總結,寫一份實踐報告吧。那麼如何把實踐報告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社會實踐課題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社會實踐課題報告

社會實踐課題報告1

一、 研究背景

區域活動是幼兒學習、探索、不斷自我完善的活動,有相對輕鬆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充分滿足孩子們的發展要求,深受他們的喜愛。但是在孩子們參與區域活動的過程當中,務必會發生種種狀況,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地介入、採用合理的指導方法,以保證探索活動繼續下去。本學期以行動研究法、案例法為研究的主要方法,結合實際,開展了以主題活動背景下區角活動材料的投放、教師的觀察指導以及區角活動的評價形式為專題的研究,把這些作為進一步深化主題背景下的區角活動目標,使區域活動在主題背景下建構和開展,更好地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以下是我們課題組在這個學期中開展主題背景下區域活動的一點做法。

二、研究策略

針對幼兒個性化特徵指導的策略。

首先,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進行個別輔導。對較特殊的幼兒進行跟蹤指導。對興趣單一的幼兒進行個別交談。

其次,注意材料投放的層次性,以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在同一活動區裏教師提供的材料千萬不能“一刀切”,不但應考慮到不同水平幼兒的需要,還應考慮區域設置的教育目標,做到材料提供的層層遞進。

再次,根據小中大班的年齡特徵,適當的安排遊戲內容和教學內

容。

通過小課題研究,教師能夠對幼兒進行合理的觀察與指導,使幼兒區域活動教育效果的達到最優。

三、本學期研究重點

1、繼續進一步完善區域活動環境,包括活動空間和活動材料的選擇投放。

2、在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策略以及如何把握教師介入指導的時機。

3、關注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4、重視活動的交流評價。

四、研究步驟與措施

1.強化理論學習,刷新教育理念。本學期組織教師學習《幼兒園區域活動觀察與指導》、《幼兒園主題背景下的區域遊戲中教師的觀察與有效指導》,採取個人研讀、組內討論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習,繼續進一步領悟其中精神。

2.加強主題前審議活動。本學期我們加強了主題前審議的管理。注重審議過程,做好相應的記錄。主題前審議時,我們主要圍繞主題目標、主要活動安排、環境與資源、區域活動設置、區域活動材料準備等方面對主題進行全面審議,對不夠合理的地方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不斷優化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3、開展“一案三步”互助式集體備課研討。本學期初我們課題組通過觀摩發現了部分主題的區角內容的材料還存在目標過於單一,缺

乏與主題階段目標吻合和缺乏層次性,我們課題組決定開展“一案三步”互助式集體備課研討,第一步,研討主題性區域設置及材料提供,第二步,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進行實施;第三步,觀摩區域活動開展過程;選擇案例分析。希望通過這三步走的實施,把主題背景下區域活動開展做得更紮實。為此我們以個主題目標、階段目標、主題內容為藍本,對各區角活動的預設進行了集體備課活動。首先我們在認真學習、把握主題目標和各年齡段幼兒發展目標的基礎上,課題組教師進行自備,其次以彙報的形式交流(主要是圍繞區角材料的設計、區角活動材料各階段的投放與活動的重難點展開),再次根據研討的結果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的修改。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認真做好區角活動前的一切準備工作,做到心中藏有目標並認真組織實施。最後加強教學溝通,課題組教師相互觀摩區角活動的開展,探討開展過程中的問題,從而逐漸更新教育觀念,拓展教育思路,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

4.開展觀摩活動,促進專業成長。如果説,學習理論、剖析案例是教師廣泛吸納各種新信息,初步整合、建構自己的“有關區域活動教育理念”的過程的話,那麼,觀摩研討則是教師形成新的區域教學能力的過程,是在學習借鑑他人經驗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的過程。為此,我們理論聯繫實際圍繞區角活動材料的投放和教師的有效指導和評價進行了觀摩研討活動,在交流活動中,大家暢所欲言,中肯地提出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使執教者獲得了更多的啟發和新的靈感,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教師們在教研活動中收穫

頗多,對提升自己業務水平有了很大的幫助。不僅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改變了教師們的傳統思維方式,還用新的理念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體驗到了大膽嘗試、研究的成功感;培養了教師的實踐反思能力。同時,我們做好每次研討活動資料的梳理與整理工作,做到有內容,有記錄。

5、以優秀“案例”為載體,開展研討活動。 課題組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每位老師總結自己在實踐中介入指導和交流評價的優秀案例,並展開研討——研活動的價值點;有效的指導方法和策略的運用;怎樣把握介入的時機;師幼互動等。並結合案例談自己的想法:如果是你在這活動中該怎麼處理?教師們各抒己見,提出自己的思路和策略,在分享交流的同時促進了專業成長。

五、研究的成效

對教師而言:

1.強化了教師的角色意識。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關係由原來的教與學的關係轉變成合作夥伴關係,在教育過程中開始學會觀察兒童、瞭解兒童,對自身的教育行為進行理性的思考。活動中,教師尊重幼兒的各種做法和想法,把指導的重點放在了觀察和把握孩子的發展上,並在此基礎上有依據地進行指導。同時,通過師生“對話”,逐漸形成兩者之間的理解、溝通、互信、尊重、融洽的良好氛圍,繼而達到師生共同成長的目的。

2、學會有目的地組織評價活動。在課題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看到,教師們開始重視區角活動的交流和評價。她們根據每個區角活動目標

的制定能靈活的、有目的地去選擇相應的評價方法,在評價活動中課題組的老師們常常會使用以下一些方法:

(1)激發孩子對多種活動內容的興趣。通常孩子在選擇區域時,很容易受材料本身的吸引,比如事物的外形、顏色、聲音等,這很容易使孩子在一個地方或固定區域中,興趣單一。所以老師要像做“廣告”一樣,充分利用交流評價來把區域內容“推銷”出去,使幼兒關注未涉及的活動區域,進一步誘發孩子的內部動機。比如在主題活動“我喜歡的昆蟲”中,老師在交流評價時展示了一名幼兒的噴畫作品,幼兒從畫的效果中對作畫的方式感到新奇,這樣,交流就激發了孩子對未涉及的活動內容的興趣。

(2)介紹多樣的學習方法,激發探索慾望,鼓勵創新。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個體差異,而區域活動是通過材料與孩子相互作用去發現、思考、解決問題的。每個孩子會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通過老師組織的交流評價,向孩子展示各種成功的方法,為幼兒的“學會學習”提供良好的交流機會。如:在“我居住的地方”主題活動中,一個孩子用和老師不一樣的方法成功設計了“未來的小區”時,老師關注了這樣的個案,在交流評價中請他向大家講述自己的方法,並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事實證明,只要你相信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發揮,他們的表現肯定讓你意想不到!

(3)通過評價交流努力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質。在活動中,課題組的老師們能夠注重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良好個性品質,如:遵守活動常規、與同伴愉快合作、不怕困難耐心堅持、反覆實踐等一些。

社會實踐課題報告2

一、課題研究現狀及趨勢,研究本課題的實際意義和理論意義

1、課題研究的現狀與趨勢。

“通過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學校與社會的聯繫,引導學生在積極參與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提高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這就是新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總目標。然而目前,作為綜合實踐活動這個實踐性極強的新課程,未能受到學校的高度重視,缺乏課程實施的真正實際行動,特別是對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以促進學生德育發展的整合認識程度不夠,校本德育系列專題開發不深不多不精。

2、研究本課題的意義。

現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國小生受社會大環境影響,社會家庭與學校的德育管理也存在不協調不一致,極易造成德育發展不健康。我校決定在“農村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與德育課程的整合的策略研究”上進行研究,將開發德育系列專題綜合實踐活動,整合在學校平時的國小生每月德育常規中,探索開發及管理評價的策略,讓學生在系列綜合實踐活動中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健康成長。

二、本課題的基本內容,預計突破哪些難題

(一)研究的具體內容:

1、探討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生德育發展的關係。

2、探討利用校本及社會資源,開發、整合有益學生德育良好發展的本校特色系列綜合實踐課程,以及開發及整合的策略。

3、探討綜合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德育發展的管理評價體系,以及管理評價策略。

(二)突破的難題: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德育活動中資源可供合理利用、開發、整合的策略研究;

2、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德育活動在實施中構建評價管理體系的策略研究;

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德育活動在實施中體現學校地方特色的研究;

4、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德育活動在“三位一體”環境下對學生個性發展的策略研究;

5、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體系對促進學生德育發展的策略研究。

三、課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工作方案

1、研究思路:

在課題實驗研究中,遵照“新課程強調的發揮評價的發展性和教育性價值,強調發展性評價”的思想,充分利用已有的課程理論和本地資源,以實驗班和實驗教師為龍頭,逐步向全校推進,從而構建一套科學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德育發展多元評價體系,形成適宜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可操作性的評價策略,完善學校新課程實施的管理模式,提升學校在本課程的知名度。

2、研究的目標:

研究將採用行動研究等基本研究方法,依據已有的課程理念和經驗,結合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的具體問題,緊緊圍繞“農村中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與德育課程的整合的策略研究”這個研究主題,探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生德育發展的關係,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促進學生德育發展的學校和教師可操作的策略,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相關的評價內容,積極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落實,切實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常態有效實施。從理論上,進一步達成對綜合實踐的課程理解和價值認同,力爭完善課程的評價體系,從實踐上,形成綜合實踐課程學生德育發展評價體系,探索一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促進學生德育發展的學校與教師可操作的途徑。

3、研究的方法:

行動研究法:通過對綜合實踐主題活動的開發與實施,不斷探討活動對學校德育的促進;運用歸納法,總結活動績效。

4、研究步驟:

本研究共分四個階段來完成

第一階段:準備啟動階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1)、申報課題立項,成立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確定實驗老師與班級。

(2)、廣泛開展與本課題相關的調查活動,充分了解教師、學生對本課程和課題的認識現狀。

(3)、組織學習與本課程和課題相關的理論,為課題實施作好思想上和知識上的準備。

(4)、課題研究領導小組與實驗教師一起共同商定實施意見,制定《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學生德育發展評價的實施意見》。

第二階段:實施並收集資料階段(一)(20xx年4月——20xx年8月)

(1)、根據學校課題實施意見,初步擬定《三——六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生德育發展評價總指標與各年級分目標》

(2)、實驗教師按評價指標各自擬定初步評價方法,報學校課題組研究定稿。

(3)、各實驗教師按商定的評價方式方法在實驗班級中開展實驗研究,並定期把實驗情況向學校課題組彙報。

(4)、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進行監控和動態管理。

(5)、大力開展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理論的學習活動,學校定期組織培訓。

(6)、根據總課題組要求,進行廣泛的網絡研討活動,併成立“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網上活動羣”,經常性開展研討活動。

(7)、開展調查活動,採集研究的數據,收集資料,完成研究內容。

實施並收集資料階段(二)(20xx年9月—20xx年3月)

(1)、分析、總結在實驗班實施的做法,並討論完善。

(2)、在全校三——六年級所有班級實施課題實驗總結的評價策略。

(3)、全面瞭解實施情況,收集相關資料,並不斷改進方法。

第三階段:整理分析階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

(1)、商定資料整理方案。

(2)、對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建檔。

(3)、對資料進行科學分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