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期會考試複習資料分享

來源:文萃谷 1.09W

知識積累越多,掌握越熟練。以下是七年級語文期會考試複習資料分享,歡迎閲讀

七年級語文期會考試複習資料分享

  一、文學常識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論語》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論語》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以語錄體和對話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二、注音:

不亦説(yuè)乎 愠(yùn)

三省(x?ng)吾身 逾(yú)規(j?)

罔(w?ng) 殆(dài)

好(hào)之者 一簞(dān)食

曲肱(gōng) 篤(d?)志

論(lún)語

  三、解釋詞語及翻譯句子: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時習:按一定的時間複習。(時:按時)

説:同“悦”,愉快。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氣,發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譯文:孔子説:“學了(知識)然後按時複習它,不也是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吾: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檢查,反省。)

為:替,給。

忠:盡心竭力。

信:真誠,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譯文:曾子説:“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有: 同 “又”

立:站立,站的住,這裏指可以獨立做事情。

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惑:迷惑,疑惑)

天命: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順:能聽得進不同意見。

逾:越過,超過。

矩:規矩,規範。

譯文:孔子説“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做學問,三十歲可以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的時候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意見,到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又不會逾越規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温:温習,複習。

故:指學過的知識,舊知識。

新:新的理解與體會。

譯文:孔子説“温習舊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有害。

譯文:孔子説:“只學習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空想而不學習,也會有害。”

6、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簞:古代盛飯用的竹器。

巷:此處指顏回的住處。

堪:忍受。

譯文:孔子説:“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碗飯,一碗水,住在簡陋的屋子子裏,別人都忍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依然不改變自己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好:喜歡,愛好

樂:以……為樂趣。

之:代詞,它。這裏指學問和事業。

譯文:孔子説:“懂得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

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飯疏食:吃粗糧。(飯:這裏是“吃”的意思。疏食:粗糧。)

曲肱:彎着胳膊。(肱:胳膊,)

譯文:孔子説:“吃粗糧,喝冷水,彎着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幾個人,泛指多人。

焉:於此,意思是“在其中”。

擇:選擇。

善者:好的方面,優點。

從:跟從,這裏指學習。

譯文:孔子説:“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的缺點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川:河,河流。

逝者:指流逝的時光。(逝:流逝)

斯:這,指河水。

舍:捨棄。

譯文:孔子在河邊感歎道:“時光就像這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三軍:**的通稱。

奪:被奪取,改變。

匹夫:普通人,指男子漢。

譯文:孔子説:“**的可以改變主帥,但哪怕一個普通人,也不可以改變志氣。”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篤:忠實,堅守

仁:仁德。

譯文:子夏説:“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並且能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四、按要求默寫:

1、闡述學習與思考關係的句子是:

, 。

2、生活中表示既善於從正面學習,也善於從反面借鑑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

, 。

3、《論語》中論述學習應有謙虛的態度,要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的句子是:

, 。

4、當別人不瞭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採取的正確態度是:

, 。

5、表達對遠方朋友到來的喜悦之情,《論語》中有一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悦:

, ?

6、曾參講治學的人要重視個人的品德修養的句子是:

? ? ?

7、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論語》中與之表述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8、孔子感歎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

, 。

9、強調複習過程中獨立思考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10、《論語》中含義深遠,金鏗玉振,古往今來,不知激勵過多少志士仁人在險惡的環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是:

, 。

11、《論語》中用簡潔樸素的筆致,勾畫出一個安貧樂道者的心理狀態,平凡而又高潔,令人嚮往之至,在今天更顯得彌足珍貴的句子是:

, , 。 , 。

12、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度是:

, 。

1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 。

  五、問題探究:

1、寫出幾個在《論語》中出現,現在還使用的成語。

參考答案:温故知新、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而從、不亦樂乎

2、用文中原句回答,孔子在學習方法和態度上有哪些主張?試就其中一點談談你的體會。

參考答案:

⑴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⑶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⑸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⑹擇其上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⑺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談感受示例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態度,意思是: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也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説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50多人的班集體裏,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大師……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着豐富的養分。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辭水,故能成其深!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

談感受示例二:“温故而知新。”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它的意思是:温習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我對這句話有較深的體會:我時常會拿起國小時的課本來複習,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有時還能發現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識,由此可見覆習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

3、找出課文中有關道德修養的論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點,結合你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⑶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⑷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⑸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⑹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⑺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⑻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談感受示例一:我感受最深的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生氣、怨恨,不也是一個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這句話告訴我們待人應寬容。在現實裏,當自己的父母,同學對自己產生誤會的時候,很容易產生牴觸和憤恨的情緒的。當能做到平和的對待別人的誤解,多傾聽別人的心聲,允許別人發表不同的見解,求同存異,寬容謙讓,就會有人際關係的融洽,社會的和諧穩定。

談感受示例二:我感受最深的是“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這句話體現了君子嚴於律己的信條。君子每天都反思自己的言行,在反思中不斷提搞自己的道德修養。現在的人恰恰是自我反思少了,自我批評也也不見了。這樣,個人的私慾就逐漸的膨脹起來,道德水準也隨之降低。我們應該多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以此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