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八篇

來源:文萃谷 5.78K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八篇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1

怎樣搞好國小生的教育呢?關鍵應該根據國小生的特徵“對症下藥”。國小生象春天的花朵,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純真無瑕,分辯是非能力差,同時有極強的好奇心及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對國小生施教,作為家長絕不能採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應善於引導,想方設法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為家長要放下架子,善於和孩子們交朋友,平時少用命令的口氣,多用商量的語言,比如可以説“來,爸爸跟你一起想看這到底是為什麼”,“我們來一起畫畫好不好!”等等。因為孩子膽小,如果家長經常教訓孩子,勢必使孩子產生恐懼感和厭惡感,不敢親近你,同時還往往產生逆反心理,不但不愛聽你的話,就連學校也怕去了。

其次,做為家長,平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舉止不能隨便亂來,因為國小生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時分辯是非能力差,在家裏,家長們都教育孩子,到學校後要聽教師的話,所以孩子們都認為老師的話永遠是對的,老師做的永遠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無形已經樹立了偉大的形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們模仿學習的榜樣,所以在孩子們面前,家長要像教師一樣,言談舉止要文明得體。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家長在平時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對孩子今後人生道路的成長影響深遠。

再次,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要想方設法善於引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動、貪玩,正如教育專家所言,只要他們感興趣的事,他才會真正認真去學,認真去做,自覺地做。否則,對他們不感趣的事,他們死活都不願去做,趕鴨子上架在孩子們身上行不通。只有善於引導孩子,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孩子們學得更多,平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遊戲等,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另外,作為一名家長,我覺得要有極大的忍耐力和足夠的耐心對待孩子。切莫把工作生活當中遭遇到的煩惱向孩子傾訴,甚至把孩子當成發泄桶,人們常説“六月的天氣,孩子的臉”説明孩子們的表情變化無常,經常説變就變,一會兒笑哈哈,一會兒又哭又鬧,剛剛還是很乘很聽話的,一下子就調皮起來,説什麼也不聽了。常常讓家長無名火生,恨不能伸手就給兩巴掌。當然,這時做為家長是不能亂髮脾氣的,只能不厭其煩地説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温柔的説一聲“你再這樣,我真的生氣了”,然後還是耐心地引導,説服。

總之,對國小生的家庭教育,要學會用心去與孩子們交流,即要耐心細緻,又要靈活多樣,只要我們都成了孩子的好朋友,還怕教不好他們嗎?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2

習慣是在長期的經歷中逐漸形成的,性格是在長期的習慣中慢慢固定的,命運是在性格的左右下發生巨大變化的。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一樣的貓,不一樣的命運》。

今天是週末,我睡了一個懶覺。

我起牀後,發現女兒一臉的焦慮。我問她發生了什麼事情,她一臉認真地對我説:“我要去救一隻小貓”。“救小貓?去哪裏救小貓啊?”我很詫異地反問着她。“有一隻小貓被困在了足球網上了,很可憐,我要去把它救出來。”女兒非常嚴肅地回答了我的問題。

我跟着女兒走出了房間,站在走廊上。順着女兒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那隻被困住的小貓。於是,我做出了一個決定:同意她去,並且陪同她一起去解救小貓。

説幹就幹,我們一起向足球場走去。走到足球場入口處的時候,剛好碰見了兩個校衞隊員,他們手裏拿着工具,一看就知道他們也是去解救小貓的。於是,我和女兒就跟在他們的身後,向那隻被球網網住的小貓走去。

這隻小貓真可憐,它不僅僅是被網網住了,而且是緊緊地網住了。它的兩隻腳已經被死死地纏住,整個身體輪空掛在了球門的網窩裏。聽保安説,這隻貓前天就已經被困在這裏了,至今已經兩天兩夜了。這兩天的氣温很高,很熱。兩天兩夜,這隻貓已經完全沒有力氣再掙扎了,看得出來,它在痛苦中等待死神的降臨。

我仔細地打量着這隻貓,從它的毛色上可以看出,這是一隻野貓。它全身的皮毛都是灰色的,很毛糙,沒有一絲一毫的光亮;它很瘦小,瘦骨嶙峋的,沒有一點精氣神,自生自滅的小動物都有這個特徵;它的眼神裏充滿着憂鬱,充滿着絕望,從它的眼神中,已經看不到任何對生的眷戀;它整個身子懸掛在空中,偶爾也會晃動,那是因為風吹動了球網,它也隨着球網的擺動而晃悠起來;

我不禁在想:同樣是貓,那些被人當作寵物收養的貓,是那麼的幸福,是那麼的嬌貴。它們的待遇,甚至要比很多人的生活質量高得多。它們穿新衣服,吃高營養的食物,住舒適的房子。而那些野貓,流浪貓呢?它們沒有固定的住處,沒有人關愛,沒有人在意。它們飢一餐飽一餐,它們風裏來雨裏去,一切都沒有定數,就這樣聽天由命、然而又很倔強地活着。同樣是人,命運也是如此。有些人富貴榮華一輩子,住豪宅,開豪車,極盡奢華;有些人,一輩子都奮鬥在温飽線上,愁吃,愁穿,愁明天。

這隻貓被纏得太死了,以至於根本沒有辦法去解開網結。可以想象,在這之前,它一定是拼盡全力在掙扎的。因為它在不停地胡亂地掙扎,使得這些網繩越纏越緊,最後將它死死地捆綁在網窩裏。沒有辦法,我們最後只好把網線全部剪斷,把它解救下來。在這個過程裏面,我聽到了它輕微的呻吟聲,我看到了它絕望的眼神裏流露出來的那一絲絲對生的渴望。

這隻貓終於被我們救下來了。我原以為它會馬上逃離這個讓它銘記並痛恨一生的地方,可是,它並沒有如我所想的那樣做。它趴在地上,整個身子都緊緊地貼在草坪上,一動不動。我知道,它已經根本沒有力氣站立起來了,此時的它,就像一塊破舊的抹布似的,無聲無息地趴在原地。陽光很明媚,灑在它那枯瘦的身子上,它的眼睛迷離着、吃力地開合着。它需要休息,需要養精神。

回家後,女兒一直站在走廊上,眼睛死死地注視着那隻被解救下來卻無法行走的野貓。她輕聲地對我説:“爸爸,它肯定是餓了,渴了,所以沒有力氣站起來,我要去給它送點水和食物。”“好啊,你去吧,沒有問題,不過你要注意安全,貓會撓人的哦!”我裝出一副很輕鬆的樣子對女兒説。説實話,對於女兒的這一舉動,我是完全贊同的。從她的這個決定可以看出,她有一顆善良的心,她對生命已經有了新的認知,因此,我必須全力支持。

從這隻貓的事情上,我想到了教育。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會經歷許許多多的事情。這些事情,或大或小,或輕或重。不管它屬於哪種形式,只要對孩子的性格、品行有幫助,我們都應該重視。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3

中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正處於由兒童向成人轉變的過渡期,有其獨特的心理髮展特點及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因此這一階段的家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對孩子一生有重要的影響,而且對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也有十分深遠的影響。做好中學生家庭教育是如此重要,那麼,家長們應該怎麼做,讓孩子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呢?

一、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

在這個以升學率來衡量教育成果的時代,家庭教育質量往往被學業成績所掩蓋。大多數家長只關心中學生的分數,而不懂得如何引導孩子在學習中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自我,從而走向成功。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一定是孩子態度不認真的表現,那就錯了,其實,有10%到30%的孩子存在着學習能力障礙,家長應該仔細地分析其原因,對於每個學生來説,並不都是學習成績好、考試分數高一定能體驗到成功。成功或失敗,還取決於學生對考試成績的態度,因而,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只要平時上課用心聽講,學習認真、努力,無論最後考試得多少分,比以前進步了,就應該感到滿意。因為進步代表超越自我,超越自己,這就是一種成功。

 二、要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傳統的家庭觀念必須改變,如子女必須無條件服從家長,是好孩子;不為人先,不為人後;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險)……應該培養孩子的科學與民主、自立與自強、公平與競爭的能力。

家長們不妨對孩子説:孩子,你已經上中學了,爸媽相信你,你的事可以自己做決定,爸媽説的話可以做參考。給孩子足夠的信心,給孩子多一點自由。尊重他們的各種需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和愛好,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跟他們商量,多聽他們的意見,允許他們自己做選擇和決定,容忍孩子有與父母不同的見解。放手讓孩子接觸社會生活,使他們在社會生活中經歷各種見解,讓他們在社會生活中鍛鍊,增長才幹,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三、實行家教合作

家長要多和學校、老師進行溝通和商議,要用寬容的態度對待學校,對待孩子。學校教育是中學生教育的一個重要領域,家長只有多和老師溝通,才能更好地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思想情況和生活情況,從而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幫助孩子解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和挫折,促進其獨立、健全人格的形成。

學校應該設立一個家長與孩子、學校的互動平台,即家長教師協會,它包含家長活動委員會、學員活動委員會、學校安全委員會等分會,以共同激發孩子學習興趣,促進孩子學習效果為目標。並定時推出各種活動,比如:教育專家講座、教育經驗分享等。通過加強家長與學校之間的聯繫和交流,為學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學習環境,從而促進學生的進步。

 四、自然教育

讓孩子通過親近自然、接觸社會,開闊視野,陶冶情操,鍛鍊身體,錘鍊出堅強的性格,培養對大自然、對人類關懷的博愛之心,孩子會懂得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真切地認識到自然與生命的價值,感受到人生的奧祕,開始對理想的追求。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4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

大家下午好。很高興能在這裏與大家分享關於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我的女兒吳xx今年7歲,學習上她自覺主動,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中,她艱苦樸素,熱愛勞動,充滿愛心。從上幼兒園大班開始,她就比較懂事,時常能帶給我們温暖、感動與驚喜。進了國小後,在老師的悉心教育和培養先,我們感覺她進步明顯,對學校生活適應較快。藉此機會,我要特別感謝班主任王老師以及所有其他老師,謝謝你們為孩子付出那麼多辛勤汗水和無盡的愛。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家庭的希望,今天的幼苗就是明天的參天大樹,因此每對父母都會在孩子成長曆程中用愛心、責任心給予關心指導。但是儘管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共有的希望,但並不一定都能夠如願以償。家庭教育實際上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教育水平。剛剛聽了陳教授的報告,感覺有很多收穫。在座的老師也都是教育專家,你們關於教育的理論以及教育的實踐都比我豐富得多,生動得多。我深知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也就是國小生水平,但我很願意在專家面前談談有關孩子教育的感受,希望得到你們的批評指正。

一、創造温馨環境

(一)達成教育共識。儘管我和她爸爸工作很忙,但是我們對教育都很重視。我們購買或借閲過有關教育的書籍,在一起交流對教育的認識。當出現教育上的分歧後,我們能坐下來坦誠交談,直到達成共識,這樣使得我們對孩子的言行都有較為一致的看法,對她的不足有近似的解決辦法,不至於今天告訴她這樣做,明天告訴她那樣做,讓她無所適從。

(二)營造學習氛圍。知識改變命運,這是一條真理。活到我學到老,也是我的座右銘。在我家,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爸爸媽媽和孩子都在燈下看書學習。女兒很小的時候,看到我們在學習,她也就很習慣地捧一本書,小的時候她就纏着我讀給她聽,後來我就鼓勵她自己閲讀。慢慢地,她的讀書習慣就養成了,認識的字越來越多。因為我經常讓她讀些散文詩歌,她有時還會寫出一些小詩歌,充滿童趣。我和她爸爸會細心地幫她收集起來,有時靜下來與她一起重温她寫出來的小文章,彼此都感覺是一種享受。現在每天午飯後,她都會靜靜地坐在那兒,讀自己感興趣的書。

二、培養良好習慣

有一條諺語説:行為培養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但培養孩子的習慣,不可能通過簡單的一通批評或在訓斥就能實現,必須要從孩子的行為入手,引導孩把決心、口號落實到行動上。

(一)鼓勵少説多做。經常教育孩子應把空想、説空話的時間用在實事上,告訴她一次行動抵得上一打綱領,一次行動的價值要超過一百句口號,一千次決心。

(二)注重循序漸進。比如:培養孩子背英語單詞的習慣,一開始只能要求背2~3個,以後習慣養成後,可以慢慢增加量。女兒4週歲就開始學鋼琴,前2年都是我陪着學,但我工作越來越忙,經常不能陪她,於是她漸漸放鬆了學習。我想,必須培養她獨立學琴,否則極有可能半途而廢。我把獨立看譜、練琴的想法與她以及鋼琴老師進行了溝通。一開始,可想而知,回課的質量非常差,不是節奏不對,就是樂譜看錯,但我沒有慌張,她願意自己練琴,已經是很大的進步。我和鋼琴老師不斷鼓勵她,並且有意識地放慢教學速度,使她漸漸適應了自己聯琴。半年之後,我們已經把教育速度提高到原有的水平。從此,她進步非常快,而且在煩惱的時候她會用彈琴去放鬆心情、舒緩情緒。我偶爾也會站在她旁邊聽她練琴,但已經是帶着欣賞的心情去聽琴,再不用愁沒有陪練時間而內疚萬分了。現在我開始動員她寫日記,也不是每天都要求她寫,而是告訴她把每天感興趣的事情寫下來,長短不限,她堅持得也不錯。

三、勤於溝通,多加鼓勵

(一)平等溝通。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也不會有孩子去拒絕父母寬廣的胸懷和熾熱的愛心。女兒上幼兒園大班、稍微懂事時,我就告訴她:“你和媽媽是平等的,我不會罵你,更不會打你,但你必須把你遇到的或是高興、或是委屈事情統統告訴媽媽,這樣就等於媽媽陪着你又長大一次,我會很開心的!”的確,我非常樂意與她談天,我會把我對事情的看法儘量用她能聽懂的方式告訴她,與她無所不及的交流使我們之間的感情更加親密,她也就非常願意聽我的評價,很能聽得進去我們的觀點。

(二)真誠鼓勵。我深信: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善於發現她與眾不同的長處和優點,看着她一點點進步,鼓勵她、耐心引導她,並用語言和實際行動支持她,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尤其在孩子遇到困難時,不是簡單呵斥或冷言冷語,而是耐心開導,積極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記得一天晚上,我和她爸爸還沒有回家,她給爸爸打電話,言語中透露出情緒不高,似乎有心事。我們趕回家後,耐心詢問發生了什麼事,原來她今天數學考試沒考好,只考了92。5分,她看着我眼淚都要掉下來了,説朱老師發下試卷後,自己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自己的成績。我一方面暗自為女兒有強烈上進心感到欣慰,另一方面,我認真看過試卷,與她一起總結分數低的原因,不僅有粗心的因素,也有她本身沒有理解題意的因素,她同意了我的看法,接着針對她理解錯誤的地方給她進行了講解,最後,我告訴她:分數不能代表全部,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題意和解題方法,考試是一次檢驗,問題總是提前暴露出來好,發現問題,改正問題,人才能不斷進步,我帶着輕鬆的語氣讓她慢慢恢復了快樂與活潑,事後,她認真對我説:失敗是成功之母。我認為,如果我當時皺緊眉頭,嚴厲批評她,可能會讓她更難過,而且會暫時懷疑自己。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5

家庭教育是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事情,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給孩子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孩子是會不斷模仿學習的,最大的收穫就是給孩子樹立良好的三觀,讓孩子對學習生活等很多方面有個正確的認識不要偏激,讓孩子有個好的身心。

當今社會,父母難當。我們這一代父母不是一般的父母,而是小皇帝的父母。多少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指望孩子成 龍成風。只要孩子將來出人頭地,當父母的就臉面生輝,無尚自豪。但孩子怎樣才能出人頭地,也就給當父母的提出了一個怎樣教育的問題。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把他送到學校接受教育,父母似乎省心了。當父母的只是鼓勵孩子好好學習,認真聽課,認真做作業等等。其實這只是對孩子學習文化知識 的一種蒼白的説教。事實上孩子需要接受的不只是文化知識的教育,素質教育更不容忽視。教育孩子不只是學校的事,雖然文化知識教育,學校肯定是主角,但 在素質教育方面,應該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家庭怎樣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這一方面,《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給予我們一個導向。書中介紹了許多家庭教 育的成功範例,範例中介紹的父母教育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注重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教育孩子充滿愛心,關愛他人,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給孩子 一個廣闊的.天空,讓孩子自己走向成功。相比之下,我發現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許多問題。自己認為,給孩子選擇了一所好的學校,在物質上儘量滿足孩子的需 求,我們當父母的就稱職了。在學習上平時對孩子要求嚴格點,除了學校的功課必須學好外,在家裏要多看課外書。還有星期六參加英語補習班,星期天參 加寫作輔導班等等,結果發現孩子的心理越來越壓抑,動不動就發脾氣,罵我們是不合格的家長。當發現問題時,回想起來,責任原來在於家長本身。當父 母的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不理解孩子的感受,平時指責多於誇獎。我孩子的學習成績雖然不錯,但妒忌心較強,性格倔強中又有點軟弱,不敢面對挫折和失 敗。這跟我們平時不注重對孩子的素質教育有關。

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使我獲益匪淺。書中有一個欄目父母課堂中的幾句話值得借鑑--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 出來的;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確實,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只有不斷學習 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長這個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基本的保障。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6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常説,“家庭是孩子永遠眷戀且永不停課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師。”正是通過家庭教育,家長把自己崇高的品德、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生活經驗潛移默化地傳授給下一代,並將伴隨孩子走完全部人生旅途。國小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規教育,好的國小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將來順利讀完國小,中學,甚至大學。俗話説的好“萬事開頭難”,國小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頭”這個頭如何開好至關重要,它有時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以後走什麼樣的道路,決定一個人今後的品行如何。 當女兒上一年級時,我總就得這段時間應該是培養她良好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機。上學後,我每天陪她一起完成回家作業並要求做完後一定要檢查,並做好複習和預習。我總覺得如果養成這種習慣以後,她學習不會有什麼困難了。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剛開始,我女兒動作非常慢,寫字慢,做題目慢,一個字寫了擦,擦了寫。一篇課文沒幾個,生字,可她卻要寫上半個小是,甚至一個小時。有一次語文測驗考了65分,後來老師打電話來説我女兒不是不會做,而是動作慢,來不及做,叫家長在家裏多鍛鍊她。於是,每天放學回家做作業,我在她寫字枱上放了個鬧鐘,讓她有時間觀念,讓她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女兒寫字的速度明顯加快,回家作業的質量也很好,女兒也有了自信心。我還幫她買了一些課外作業,讓她利用雙休日在家多練習,做好以後我像老師一樣用紅筆幫她批改,並寫上分數,錯的幫她講解,直到她弄懂為止。從一年級到現在五年級,一直保持這種習慣。我想國小這些知識都是基礎,不外乎就是多做題。題目類型看得多,做的多,考試肯定能考好。所以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下面我來談談在家裏是怎樣輔導三門主課的。

首先,我先説語文。低年級的語文不外乎就是把學到的生字記住,再慢慢擴展成詞語,詞語學多了就會造句。基礎一定要打好,每天的生字和詞語一定要背寫出來。這樣日積月累,她認識的字多了閲讀能力也會提高。這對孩子今後的閲讀分析和作文大有幫助。還要多看課外書,剛開始可以看一些注音課外書,有助於拼音的提高。還要多帶小孩出去看看大自然,讓她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這樣等到高年級寫作文時,就可以把看到的、聽到的寫進去。有了這樣的基礎,再加上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和閲讀的增加,要表達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就輕而易舉了。在家裏我也經常買一些開放閲讀,閲讀分析的書,讓孩子在家多練習,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閲讀分析,也可以讓她讀到好的文章,這真是一舉兩得。

關於數學的學習我沒有特別的絕招。孩子小的時候,大腦語言功能的發育大過邏輯思考。就是説小孩子對邏輯思考比較的遲緩。所以説,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你要用簡單的方法告訴她。不要你以為很簡單的題目輕描淡寫地跟她一説,可她還是不理解。一定要根據小孩的思維去想,去理解。為了使教育符合孩子的生長髮展規律,可以重點的訓練她對於數字的敏感。用做遊戲的方法,用撲可牌一張一張出出來,來訓練她的計算能力。等她學完了加減乘除還可以和她一起玩24點的遊戲。這即能學到知識,又能和孩子增加感情。有一次,學校舉行親子活動,我和女兒拿到24點PK賽的冠軍。等到孩子她邏輯思維有了飛躍前進的時候,對數學的學習會更加迅速和輕鬆。

現在的英語比我們小時候難多了,我也是跟女兒一起從頭學起,白天在學校裏學的知識,晚上在復讀機裏多聽幾遍,讓她會讀,讀熟了再讓孩子把單詞背出來,並且默出來。當天的知識當天消化。讀,背,默這三樣是基礎,基礎紮實了,對今後的辨音,語法等都能應付自如。再讓孩子在家多做一些課外作業,鞏固一下,這樣的英語成績肯定OK。

總之,對國小生的家庭教育,要學會用心去與孩子交流,即要耐心細緻,又要靈活多樣,只要我們都成了孩子的好朋友,還怕教不好她們嗎?中國正走向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的孩子將親歷並創造中國一個又一個輝煌。願所有的孩子都志存高遠,勤奮努力,擔負起我們整個民族的未來和希望。

摘自新浪博客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7

讀了陳鶴琴的《家庭教育》一書後,深知“怎樣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是一門需要用熱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積起來的學問。書中對於小孩的生活教育從醒到睡,從笑到哭,從吃到睡,從健康到生病,從待人到接物,從遊戲到學習等,種種問題都深入淺出的進行了講解,使我受益匪淺。

在家庭中如何培養教育孩子的問題,對於我們家長來説是一個非常嚴峻和複雜的問題。俗話説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父母,那麼家庭教育的好壞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它和學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兩者缺一不可。所以説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的孩子聰明,活潑,大方,好勝性強,自信心也很強,易於接受新鮮事物等。但是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往往顯得束手無策,也不聽別人的勸告。而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這種愛就會變成溺愛,這對孩子的成長沒什麼好處。“小孩子實在難養得很”,“小孩子不但是難養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難教得很”,在《家庭教育》中,作者提供了諸多養育孩子的方法,這些方法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而如何教育孩子則是一門更深的學問。

書中提到“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孩子的觀察力和學習能力有時真是超乎想象,在不經意間我們教小孩子一套,而自己做得另外一套,這樣她就會用懷疑的眼光看着你問:“為什麼爸爸可以這樣、媽媽可以那樣?,我不可以呢?”

她的是非觀會混淆,對你以後的話也會將信將疑、不會那麼採納聽從的。所以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很重要,但以身作則説來簡單,實施起來卻着實不易,我們自己應在從生活習慣、待人接物方面改掉不良習慣,更稱職地為人父母。

自私似乎是現在小孩子的通病,在家裏她愛吃的東西最好只給她一人留着別人是不能碰的,喜歡的玩具也不肯給別人玩,而且有動不動就發脾氣的壞習慣。所以書中提到教育兒童要教他們掃除自私自利心理,對於食物不要爭多嫌少,對於玩具不要強奪霸佔,需善事曉喻,教兒童推己及人,引導他們設身處地的思想,養成大氣無私的習慣,認識到分享比獨佔更快樂。

書中的核心觀點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認識和尊重兒童生理和心理髮展的規律,倡導“遊戲式教育法”。作者認為:“小孩子是生來好動、以遊戲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應遵循這一規律,“遊戲就是學習,學習就是遊戲”。例如作者提出應該給孩子塑泥的機會,小孩子玩污泥,雖有時會污及身上的衣服,卻可以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對照今天很多孩子從上國小開始,就大大縮減了玩耍和遊戲的時間和機會,怎不令人感慨!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8

在家庭教育方面,經過這幾年的生活與實踐,陸續把點滴感悟寫下來,一則如實記錄自我的所思所想,二則期望與家長們交流,共同提高。我認為,夫妻要想教育好自我的孩子,應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夫妻合作協調。首先,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則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比如,嚴格要求,不溺愛,誠實,不貪不便宜,等等;其次,相互配合,孩子犯錯誤之後,一方嚴厲批評,也許當時孩子想不明白,或不好理解,另一方則在私下和言悦色地指出孩子的錯誤所在,並説剛才爸爸或媽媽嚴厲地批評你因為太愛你了。正所謂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這樣一唱一和,孩子自然會從內心深處理解批評,承認錯誤。

2、把禮貌教育貫穿始終。禮貌是當代社會禮貌的基本標誌。禮貌教育必須要從生活小處着手,首先父母要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好榜樣,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禮貌習慣。其次,必要時適當給予孩子指點和教育,切記,不要説的過多,讓孩子反感。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首先,教育孩子早睡早起,適當鍛鍊身體,絕不能熬夜;其次,飲食科學,不要偏食和吃的過飽,也不能營養過剩。讓孩子明白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人的健康、學習、工作等各方面的作用很大。

4、講究原則,不能溺愛孩子。高爾基説:愛孩子是連母雞都能做到的事情。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我的孩子的,重要的是如何愛。孩子長大以後發展的結果各不相同,從小到大家庭的影響和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父母,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不滿足就哭鬧,父母心痛,於是就滿足,其實這正助長的孩子的不良品質。其實,提出不合理要求,已經不應當,不滿足就鬧,更是錯上加錯。當孩子提高不合理要求時,家長應堅決拒絕,孩子也許就不那麼哭鬧了。孩子的哭鬧往往是家長態度的助長結果。

5、排除或減少來自祖輩的干擾。中國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溺愛孩子,是一個普遍現象。如果不住一齊,如果一家三代四代同住,年輕的父母也許會操更多的心,因為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另一方面還要教育老人,並且教育老人比教育小孩難度往往更大。

6、教孩子學會寬容和大度。多鼓勵孩子到孩子中去,在孩子與孩子交往中,鼓勵孩子懂得謙讓、寬容和大方在。能夠讓孩子邀請朋友到家裏做客,家長就熱情接待,這樣能讓孩子學會熱情待人,同時家長的熱情也讓孩子在朋友中很有“面子”,很有自信。切不可怕把家裏搞亂而不讓孩子的朋友來家裏,更不能對孩子的朋友冷淡,那樣會讓孩子很丟面子,讓自我在朋友中抬不起頭,同時也疏遠了孩子與父母的關係。

7、培養孩子的職責感、勞動觀念和吃苦精神。此刻最普遍的現象,就是多數青少年不會勞動,沒有吃苦精神,缺乏職責感,能夠説99%的原因都來自家庭教育。讓孩子吃的好,穿的好,不勞動,過度保護,這都是孩子沒有職責感、不愛勞動、不能吃苦的根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