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範文

來源:文萃谷 2.31W

《路旁的橡樹》講述的是一棵粗壯、結實、挺拔的橡樹的故事。在南北的兩座大城市之間,準備修建一條公路。在公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工人們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樹。為了保護這棵橡樹,築路工人與工程師經過精心的設計,在不改變築路計劃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樹邊拐了一個馬蹄形的彎兒,既保住了這棵橡樹,又圓滿地完成了築路計劃。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範文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範文一

《路旁的橡樹》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語言質樸,情節簡單,所反映的人們國小三年級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彙總的行為非常高尚。從築路工人與工程師的言行可以看出,他們保護橡樹的行為完全是自發自覺的,換句話説,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已經成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意識。這篇課文的另外一個突出特點是,通過對一件尋常小事,處理卻不尋常的作法的描寫,讀者在讀後內心受到震動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強自己的環保意識。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環保意識、愛護自然界裏的一草一木;二是通過具體的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本文教學的難點是理解“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經過了一個多星期的準備,教案一改再改,還製作了相應的課件,教學的設計在頭腦裏過電影似的放了多遍,想努力營造出理想中的課堂,但理想與現實總是有一定的差距。以下是幾點反思:

一、通過理解詞語來理解課文

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只有教活了,學活了,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課文中有幾個很生僻的詞:鍥子、馬蹄形等。課前我佈置了預習作業,讓學生將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典、查閲資料、問家長等方式弄懂,課上給同學們講解。這樣大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探究的積極性。當學到這個詞時,我隨機出示實物圖片給學生展示,讓學生一看就非常明瞭,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

二、留足空間實現自讀自悟

《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作為三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獨立閲讀能力,但對文本內涵的深層理解,離不開老師的引領。這篇課文的主旨是培養學生環保的意識。對於這一點,相信每一個學生讀完文章,都會被文中建築工人這種自發的保護環境的行為所打動,但我們要的不是語言上的巨人,最困難的是怎樣把理解落實到自己的行為中去。在讀建築工人和工程師説的話時,我反覆啟發學生想象人物內心是怎麼想的,當時心情如何,想象他們是用什麼語氣説的,學生讀法不一,把課文中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表現得淋漓盡致,在自己的解讀中明朗化了。同時也加深了対結尾提到的“高尚的心”的理解。

三、拓展語文外延

在學完課文之後,我給同學們推薦了一本關於環保的圖書和幾篇環保的文章,鼓勵學生繼續擴展閲讀。只要是真實的課堂,就會有遺憾。雖然自己也努力過,想離完美更近一些,但回頭審視自己的課堂,還存在着許多不足: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但自感放手不夠,老師扶得還較多。部分內容引導的不夠及時或準確,耽誤了時間,結果本應重點領悟的“高尚的心”以及文章告訴我們的道理,卻沒時間深挖。再加上自己的疏忽,配樂沒有連接好,沒有更好的烘托出文章的.高潮部分,只能總結經驗教訓,今後再接再厲。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範文二

《路旁的橡樹》是一篇略讀課文,是著名教育家蘇霍娒林斯基寫的。《路旁的橡樹》講述的是一棵粗壯、結實、挺拔的橡樹的故事。在修築公路的過程中,工人們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樹,為了保護這棵橡樹,築路工人與工程師經過精心設計,在不改變築路計劃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樹邊拐了一個馬蹄形的彎兒,既保住了這棵橡樹,又圓滿的完成了築路計劃。課文語言質樸,情節簡單,通過尋常小事,不尋常的處理方法,感染學生,增強環保意識。

課上,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完成兩個學習目標。1、同桌互讀課文,小組合作解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和疑惑的問題。小組無法解決的提出來全班解決。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讓學生根據事情發展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梳理文章的線索,最後讓學生説課文講了什麼事,總結出全文的主要內容。並告之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可以根據描寫順序,特別是寫事的文章,可以抓住事情“起因、經過、結果”來概括。學生掌握情況不理想應該給學生討論的時間效果會好一些。

對於略讀課文,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進一步探索實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