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傳説的作文七篇

來源:文萃谷 7.52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傳説的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節傳説的作文七篇

春節傳説的作文 篇1

我的老家是金溪,今年我就在那兒過的年,可有意思啦!

大年三十一大早,一陣陣鞭炮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便不由自主地吟誦起了王安石寫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吃過早飯,全家人忙着殺雞,殺鴨,準備年夜飯。最有趣的是公雞去毛之後,唯獨在雞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我便懷着好奇的心情便去問奶奶:“奶奶,為什麼要在雞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呢?”

奶奶説:“這三根羽毛象徵着人們吉祥、幸福、美好的生活。包含這激情和對祖國的春節祝福。”

我若有所悟地説:“哦,原來是這樣。”

奶奶又説:“把這隻雞放進盆裏,再加上一根大葱端着去廟裏祭拜,許上願望,希望來年的牲畜能夠更加興旺。”

到了下午,奶奶忙着蒸壽糕,爸爸在一旁幫忙碌着,並不斷地在糯米糕上用花生擺上一個“壽”字,這才知道這是為外公祝壽準備的。

晚上,家家户户包餃子,這種餃子的原料不是用麪粉做的,而是用糯米粉做的。餃子必須要包甜的或鹹的陷,放在鍋裏炸後才能吃,吃在嘴裏彈力十足,有嚼勁,回味無窮。

吃完餃子,過了一會兒,一顆煙花飛向空中,瞬間爆炸,那爆炸的煙花彷彿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的花瓣。看着這些美麗的煙花,我也情不自禁想去放一束。

正月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時要喝糖水,我便去問爸爸:“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時為什麼總要喝糖水?”爸爸説:“因為這樣可以讓親朋好友之間的友情更加甜蜜,使我們快快樂樂的過新年。”

這次回老家收穫很大,因為我瞭解了很多習俗,使我和家人的感情更加深入。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甜甜蜜蜜的生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溝通,從中獲得快樂。

春節傳説的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慶祝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

人人都知道春節要貼“福”字。而我們通常都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説。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做記號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每户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户人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説:“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在熱鬧的除夕夜,各種各樣的煙花爆竹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新年之際,人們都會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春節傳説的作文 篇3

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悦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衞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户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再給其他人拜年。

春節傳説的作文 篇4

在我們稷山,春節有許多習俗,如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吃餃子等。而我們家裏,還有一個有意義的活動:講故事。

媽媽的聲音總是那麼娓娓動聽,我百聽不厭:

在一個小村子裏,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它住在水裏。每次春節,年就會在村子裏吃人,人們決定到山上去躲避年。有一年春節,村子裏來了一位客人,而人們當時正在整理東西準備上山躲避年,就沒有發現他。後來,一位老奶奶看見了這位客人,便好心地給他講了年要來害人的事,讓他趕快去山上躲躲。可這位客人一點也不驚慌,他説:“沒事,我今晚就住在你家裏,幫你們把年趕跑。”老奶奶不相信他,連着勸了他好幾遍,可他仍然堅持住在老奶奶家裏。沒辦法,老奶奶只好自己去了山上。

晚上,年果然又來到村子裏吃人了。可是它找遍了整個村子,都沒有發現人。這時,年聽到老奶奶家的院子裏有一陣響聲,跑過去一看,呀!大門上貼着火紅火紅的東西,頓時感覺害怕。接着,屋子裏跑出來一個穿着紅色衣服的人,手裏提着一串鞭炮,直向年衝來。年嚇得落荒而逃,從此再也沒出現。

至此以後,每逢過年,家家户户都要貼大紅的春聯,放響亮的鞭炮,以此來驅趕年。

故事講完了,奶奶的餃子也煮好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香噴噴的餃子,聊着貼心的話兒,別提有多高興了。

春節傳説的作文 篇5

春節的歷史非常悠久,傳説早在新石器時期堯舜時就有過“春節”的風俗。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一種傳説是: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獸。“年”,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現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沒有人理會他,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鬍子撩起來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趕走。”老婆婆繼續勸説,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春節傳説的.作文 篇6

相傳,在非常久以前,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非常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了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氣風雲的不測,使他非常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知道後,忍不住就帶着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悦,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個童子服侍萬年。祖乙對萬年説:“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着:

日出日落三百六週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阿衡見此,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心中忐忑不安。他萬分懼怕萬年因創建曆法而得寵,國君會怪罪自己提出祭祀天神的主意。於是,他陰謀策劃,派了一個刺客去除掉萬年。刺客攀上日月閣,見萬年正在閣上觀察星斗,便張弓搭箭,準備射死他。誰知,刺客被衞士發現,被當場緝拿。祖乙知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説:“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説:“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後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鬚。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説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的。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春節傳説的作文 篇7

傳説很久以前,有一個被稱為“年”的怪獸。這個怪獸兇殘無比,力大無窮,頭上長着一根尖尖的角,住在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見人吃人。所以一到除夕,家家户户都扶老攜幼逃入山上避難。

一年除夕,一個村子的居民正準備上山避難。這時,從村外走來一位老人,一位正要上山的老婆婆看見了這位老人,對他説“‘年’獸要來了,你快上山避難吧!”老人笑了笑説:“你們不用擔心我。”

半夜,“年”獸衝進了村子,四處覓食,當他看見老婆婆的家時,全身發抖,怪叫了幾聲,逃走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和炸響聲,老婆婆家正好放着鞭炮,家內點着蠟燭,門上貼着對聯。

原來老婆婆家的對聯和鞭炮就是那位進入村子的老人放的。從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的門外都貼着對聯,放着鞭炮,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