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作文集錦15篇

來源:文萃谷 6.49K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月三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月三作文集錦15篇

三月三作文1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時間在飛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來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興了。

晚上,媽媽就開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準備。首先媽媽拿來紅蘭,炒了一下就滾了熱水,就把紅蘭泡入水中,媽媽就用手co着紅蘭,不過多久,紅蘭便冒着熱氣,水變成了紅紫顏色的了,香透了。我想……彩媽媽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紅蘭水,等到明天早晨蒸。聽了媽媽説明天蒸,我焦急了。但是還是得明天吃上這香噴噴的糯米飯,因為明天是“三月三”嘛,這只是準備。然後,媽媽做另一種食品,就是雞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牀來,穿上衣褲就聞到一股糯米飯的香味。於是,我還是趕忙來到廚房。早起的媽媽見了我説:“快快來吃糯米飯了。”我興奮地歡呼起來,擰開飯jin的蓋,哇,好香啊,只見飯裏乘着美麗的糯米飯,有黃色的,白色的,紅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飯,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了一會兒,媽媽又遞給我雞蛋,我驚喜極了。於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雞蛋來。原來這些美味食品是媽媽一清早起來做的。我想:“……”這天,有的小朋友還結了個雞蛋網,掛在胸前,網裏放着個紅通通的雞蛋(那時**)。我們還拿着雞蛋,和別的同學鬥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們為何要做各種顏色的糯米飯,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們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吉利的含義吧!

雞蛋呢,也許是祝願我們小孩呢感快長快長,健康成長呢。

三月三作文2

奶奶今天可終於來了,這算是第二次來了,記得這年第一次是三月九年級。

三月三,是個大日子!按着奶奶説的,這天必要吃一種雞蛋、地菜、黃豆、海帶混在一起煮的湯,叫它是湯只因為裏頭滲着好些水,但只要輪到我這裏也就不能稱湯了,因為我碗裏被雞蛋、黃豆、海帶擠得沒有一點盛湯的地方!且這還不足,媽媽、奶奶在我吃時,又會順勢加幾個雞蛋,等這些都吃了,才能夠吃些湯,湯裏沒放糖但卻十分甘甜、潤口,久久不散,正對了十分耐飽十分香。

奶奶是三月三的掌勺,但味道仔細是怎樣,也就是散不去的甘甜,加上奶奶又不是什麼大廚,不會在雞蛋上繡花、黃豆上寫字,那個用瓷碗盛着東西也就是了了,但卻能夠綁着我的神經一天一天數掛曆。

三月三的奶奶精神煥發、容光滿面、神采風揚!一年中只有幾次,一應是春節團圓飯

二是元宵發湯圓、三是三月三的地菜煮雞蛋、四是清明發艾粑粑、五是端午發月餅、六是臘八吃粥。月餅、臘八粥近些年停疏了一些,但湯圓、地菜煮雞蛋、艾粑粑管夠。

除團圓飯,奶奶每次都按份照輩的分着、發着,地菜煮雞蛋也同樣。奶奶腿腳不大行,每次送完東西,必要停下歇歇。奶奶在歇息時總不忘帶説∶這個是我自己找的東西,親手做的,外面的統統比不了,吃一點試試她不説我們也都懂,但媽媽偏搶着説∶真的啊!那就吃些 便揚了揚手,摧着我拿碗裝着,到這裏奶奶總會笑笑,如同小孩被誇了一般。在我小時候,我總會端着薺菜湯、圍着奶奶、拉着奶奶的衣角,問∶為什麼今天要吃地菜煮雞蛋呀?奶奶便會撫着我的背,笑着望着我的臉,説∶今天啊!王母娘娘擺宴,神仙老爺們都要吃這些,王母娘娘便差着仙女們去採,這些地菜沾上了仙氣,在這一天,便可包治百病了!你如果多吃一些,便能夠考試考一百分囉!聽到這些,我就會猛吃幾大口,就盼着得一百分。

幾次我問奶奶為什麼送東西,還送來送去的。(奶奶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嫁出了瀏陽)奶奶總會卷卷手説∶沒事做,心裏就虛得荒這也就難怪奶奶在自己房後開荒 種菜了。

奶奶熬過了七十年了,加上腿腳病惡化,奶奶好像也不像前些年一樣,上下充足着使不完的勁。但一年四次保管!但這次以訛傳訛出來的流言裴語,有心的奶奶也各户説明了。

今天,奶奶到我們家是有事找媽媽,但在閒談時,奶奶卻在那裏説∶再過一陣就端午了,那粽子啊!我又會一種新式樣啦!其實奶奶在前些年也變了。

三月三作文3

農曆三月三,也叫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參與三月三活動,廣西首次在三月三節日放假兩天,太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細雨綿綿,我來到了壯鄉。這壯鄉隱藏在羣山懷抱之間,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腳樓,滿地都是嫩綠的野草,一副多麼美麗的田園詩畫啊。樸實的壯族人們熱情地邀請我們這些外來的遊客進屋裏歇息,避雨。我進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熱情地給我沏上了一杯熱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談起來,對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瞭解:相傳為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

雨住了,人們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熱起來了。只見方圓幾十裏的壯族男女青年穿着豔麗的民族服裝來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台上載歌載舞。圩台周圍人山人海,煞是熱鬧。我好奇地望着舞台上,只見男女分成了兩個隊,像拋繡球一樣,你拋來一句,我就回一句。對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內容也更精彩紛呈了。姑娘唱問:“什麼結果一條心?”小夥子唱答“就是芭蕉結果一條心呀!”還有很多鬥智的歌詞,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帶入到了思索歌詞之下句的境界中了。驀然回過神來,才知壯鄉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壯鄉人民對於歌曲的追求之多,這些早已把人們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們漸漸散去了,但這壯鄉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們心中。

三月三作文4

時間是看不見也摸不着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它已經和你悄悄地擦肩而過。眨眼間,送去了“櫻桃紅參差”的三月,迎來了“萬條垂下綠絲絛”的四月。在這小小的三月裏,卻有大大的三優:責任之優,小組之優,老師之優。下面就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崗位責任優更優

經過七上的半年堅持,我班的崗位責任落實的越來越到位了。每週一你總能聽到“請把手伸出來給我看看”的聲音,這是肖勇臣和湯芯凌的堅持;還有那積極的課代表,他們總能以最快的時間回到家,並在第一時間裏發當天的家庭作業;再來説説美化小組,他們把教室內外裝扮的更漂亮了,他們經常給教室“換新衣,戴新帽”。還有許多崗位責任都堅持的越來越棒,數三天三夜都數不清。這説明我們更有集體榮譽感了,都把為班奉獻放在心中的第一位。我們的崗位責任堅守越來越優秀了。

小組競爭優上優

通過這半年的小組競爭,我們的小組意識越來越強了,所謂小組意識,就是指小組內團結合作,共同爭優的意識。先來説説我們的小組吧。剛開始,小組內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除了組長提醒外,都是獨自學習。而現在,跟以前相比簡直是大相徑庭,每個同學都是想着怎麼為小組掙分,怎樣為小組做貢獻等等。上課時,也不再是我行我素,連以前不參與小組討論的L同學也開始搶着發言了。再來説説自強組吧,從這學期開學到現在,“勢力”越來越強大,直到上個星期,終於統一了“全國”,還不僅僅是這樣,他們還獲得了一個標誌——團體獎杯,這讓其他“侯國”起了奪位之心。我們的小組競爭意識,越來越強了!

老師講課優加優

看了這個標題,可能會有人問:“老師給學生們上課不一直都很優秀嗎?”對,沒錯。但我今天説的這個老師,可不是一般的老師,而是同學們。今年開學以來,我班實行了學生講課的政策,自從這個政策一下令,每個同學都忙着備課,每次講課都非常精彩。其實,剛開始的時候,同學們都有些許緊張,可是過了一會就講的“激情四射”,在台下的學生們也聽得聚精會神。這樣,不僅能使課堂高效完成,還會使同學和老師們更有效地學習。我們的“小老師”講課政策,實行的越來越好了!

回首往事,日子中全是優的足跡,展望未來,日子中全是優的身影。

三月三作文5

農曆三月三,是我們壯家掃墓的節日。

我的家鄉在廣西扶綏縣,每年農曆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媽媽回岜盆老家去掃墓。一大清早,爺爺就蒸好了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飯。紅色,是用紅藍草染成的;黃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楓葉染成的;紫色,是用紫葉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鈑香噴噴、亮晶晶,一聞到那股清甜的香味,總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團放到嘴裏。

農曆三月三是登高看風景的日子。掃完墓,大人們就帶着我爬上墓地附近的小山坡,看看周圍的風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也可以看到附近大學的逐羊景區和游泳山泉銀泉山莊,還可隱約望見遠處的縣城,風光美極了。

農曆三月三也是我們壯族唱山歌的節日。青年男女成羣結隊來到歌坡唱起情歌,穿着壯族節日盛裝的大伯大嬸們也聚集在這裏唱起了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喲尼羅……你來看羅!左江兩岸好風光哩……”錄相播放到市裏的電視上,她們還得過市裏的獎狀呢!

我愛家鄉,我愛家鄉的農曆三月三。

三月三作文6

今天是傳統的三月三上巳節,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説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相傳,三月三是皇帝的節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在這一天有很多有很多習俗,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通過祭高禖、祓禊和會男女等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

在古代,三月三是個親水的節日。三月三這一天有春浴的習俗,這一習俗發源於周代水濱祓禊,魏晉以後,確定三月九年級為春禊,是祓除災禍,祈降吉福的節日,人們都會在水邊沐浴,形成東流水上自潔濯的情景。

上巳節還演化出一段曲水流觴的逸事。魏晉時,士大夫在祓禊的同時,還要舉行水濱宴會,談文作賦,飲酒取樂。飲酒時,要將酒杯置於流水之中,酒杯隨水流動,到誰的面前,就要飲酒吟詩。這個活動,在著名書法家、文學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被記為曲水流觴。曲水流觴的活動還遠傳到日本,形成日本的曲水宴與洗塵禮儀。

三月三作文7

三月的清晨,我和媽媽去看桃花。一進桃園,就象走進一個花的世界。桃花在微風中跳舞,彷彿在向咱們招手:“歡迎,歡迎!”我深深吸了一口氣,那麼沁人心脾,我又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吸氣,頃刻間,我感覺脣齒之間都充滿了那股迷人的香氣。

咱們在花海里倘佯,欣賞着桃花的千姿百態。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有的單獨掛在枝頭,有的三三兩兩緊挨着。她們有的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嬌嫩的臉頰被羞得紅彤彤的;有的好像一個火紅的太陽;有的則露出粉嘟嘟的小臉蛋,顯得可愛極了,讓人越看越喜愛;有的皮膚雪白,好像穿着白色芭蕾舞裙的公主,時刻準備着為咱們獻上一支優美的舞蹈。仔細看那花骨朵兒,她好像一顆顆粉紅色的小珍珠,又象一顆顆可愛的小豆子。我想:這可能是桃樹的眼睛吧!在燦爛的陽光下,正調皮地向我眨眼呢。一陣微風吹來,桃花就象一隻只蝴蝶,在枝頭翩翩起舞,叫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陽光下,成千上萬的蜜蜂、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好像是在跟桃花姑娘們説悄悄話呢。如果把眼前的景色看做是一幅畫,那只有大自然這位偉大的“畫家”才能畫出如此的美景!我感覺自己已經變成了一隻小鳥飛到天空中,俯瞰大地,只見一片粉紅色的海,十分美麗。

三月三作文8

今天下午,有一節體育課,這節課與眾不同,怎麼個不同法?請聽我一一道來吧!

“叮鈴鈴……”上課鈴一響,大家都興奮地跑到操場排好隊,等體育老師來上課。過了一會兒,體育老師來了,她對我們説:“今天,我們不上體育課,我們要學習一種民族舞蹈——竹竿舞。”“竹竿舞?”同學們一聽到這個新穎的名字就熱鬧了起來。“竹竿舞怎麼跳?”“竹竿舞是要用竹竿的嗎?”同學們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這時,老師便説:“竹竿舞是黎族的一種民族舞蹈。它是用竹竿來敲出節奏,隨着竹竿的變化和節奏來跳舞。”同學們聽了後,都很好奇。

“下面,我找兩個同學來敲竹竿,我來示範一下跳法。”老師説完,找了我和何意龍敲竹竿。竹竿的節奏是4個節拍一次,前兩個節拍分開敲,後兩個節拍適合起來敲。再敲的時候,下面要放兩根較粗的竹竿,以防把手弄傷。我們敲響了竹竿,老師也隨着清脆的響聲跳起了竹竿舞,先把腳尖點地,又伸出來,第二次,整個人跳了進去……老師跳得出神入化。示範過後,同學們也學起了竹竿舞。隨着整齊的竹竿聲,操場上出現了一羣“蝴蝶”在翩翩起舞……

今天的竹竿舞真有趣,希望以後的體育課能學更多的舞蹈。

三月三作文9

每年農曆三月三是我們壯族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會做五色糯米飯。

傳説,有位才智超羣的壯人韋特桂,在土皇帝手下為臣。一年大旱,他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皇帝親往壯鄉視察,用計使皇帝免去皇糧。土皇帝后來發覺上了當,把特桂視為眼中釘,下令捉拿他歸案。壯鄉百姓聞知,連夜送特桂上山躲藏。皇兵捉拿不着,就放火燒山,那天正是歷三月九年級。皇兵走後,鄉親們在一棵大楓樹洞裏找到特桂屍體,含淚把他葬在楓樹旁。以後的每年三月三,壯人就用楓葉等植物顏汁把糯米染成紅、黃、紫、黑等色,蒸熟後拿到山上祭祀特桂。

聽媽媽説,這就是我們吃的五色糯米飯,黑色象徵土地肥沃,紅色象徵子孫發達昌盛,白色象徵純潔的愛情,黃色象徵五穀豐登,紫色象徵富裕,這五色糯米飯組成了生活中人們所需要的追求。到現在我終於明白媽媽為什麼那麼喜歡做糯米飯。

今年離三月三還差四天,媽媽就開始張羅着做糯米飯了。她從老家摘回蜜蒙花、紅蘭草和紫蘭草,又去超市買回二十斤糯米。她先把紅蘭草和紫蘭草剪成細細的,再用水把它反覆沖洗乾淨,把燒開的熱水倒入分別盛紫蘭草和紅蘭草的盆中,然後使勁兒地搓呀搓。站在一旁的我和哥哥也加入其中,和媽媽一起幹了起來,可我們稚嫩的手一碰熱水,手被燙紅了,像被烤熟的雞翅。大概搓了二十分鐘,盆裏的水越來越紫,越來越紅了,媽媽就打撈草葉,過濾汁水,把糯米分別倒入紫水和紅水中浸泡。蜜蒙花就更簡單了,直接放在水裏煮幾分鐘,黃顏色就自然出來了。等水涼了,就可以浸泡糯米了。

媽媽告訴我:“明天就可以蒸糯米飯啦!”我開心地説:”我好期待明天新鮮出爐的糯米飯啊!”

第二天一大早,我喜滋滋地跑進廚房一看,哇!紫色的,黃色的,紅色的,這些顏色好美啊!媽媽撈起糯米,盛放在蒸鍋裏,還用紅色的糯米粒在紫色的糯米上寫着“三月三”三個字,就可以開火蒸了。我按捺不住,着急地在等待着。

大概蒸了三十分鐘,鍋裏熱氣騰騰,一股清香瀰漫全屋,我巴不得掀開鍋蓋,媽媽立馬止住我,説:“再等等,小饞貓!”彷彿過了一個世紀,糯米飯終於出鍋了,色澤那麼鮮豔,是晶瑩透亮的,是五彩繽紛的,美得如同一個個絨花。我看得垂涎欲滴,立馬抓起一團糯米飯往嘴裏塞,滋潤柔軟,吃起來讓我回味無窮,不禁嘖嘖讚歎道:“太好吃了,真是色香味俱全啊!”

五色糯米飯,成為壯家人最愛吃的美食之一,我愛壯家糯米飯,我愛我們的民族,我為自己是壯家一員而感到驕傲、自豪!

三月三作文10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壯族的特色,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説愛。壯族多於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壯族山歌簡稱為“壯歌”,又稱“壯族民歌”,一般指壯族人民用壯話演唱的民間歌謠。壯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壯族原始社會時代狩獵時的吶喊。雖然吶喊不能算是歌,但它無疑孕育出了壯族山歌的種子。真正義意上的壯歌應該是從壯族原始社會中的生產勞動和祭祀活動開始,這從現在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中可見一斑。廣西壯族古老的歌圩集會和繡球一直流傳至今。壯族素以“善歌”著稱,壯鄉素有“歌海”盛譽。壯民善以山歌來表現生活,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壯族山歌歷史悠久,壯民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幾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節上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不過壯族人玩繡球,以拋繡球為樂,也不是近一兩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輔所著的《溪蠻叢笑》,對歌墟的拋繡球活動描述道:“土俗節數日,野外男女分兩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來拋接,名為飛綸。”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也説:“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為球,歌而拋之,謂之飛綸。男女目成,則女受綸而男婚已定。”所謂飛綸,就是今天的繡球。

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載,壯人“迭相歌和,含情悽婉……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宋《太平寰宇記》中也記載:“壯人於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説明,當時的歌圩已經相當興盛。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墟活動的地方就有多達26個縣,幾乎遍佈廣西各地。

如今在我們家裏,雖然不會以唱山歌的形式過節,但仍然會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等等歡度節日。這樣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將是永恆的經典。

三月三作文11

每年農曆的三月九年級是老昆明的一個小節日。在昆明有一種説法:“三月三,耍西山。”在這一天非常多昆明人都會去西山遊玩。不知從哪一年開始的,也不知經過了多少年,耍西山的傳統在昆明人的心裏已經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了。

今年的清明節,恰逢昆明三月三——耍西山的節日。爸爸媽媽在這一天帶我去西山遊玩,也算是過一個小節,湊個熱鬧,增長一點見識。

一大早我們就乘車到了西山。今天的人真多啊!我看到許多人都在往西山趕,長長的人流看不到頭與尾,像一條長長的巨龍。人羣中有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看樣子都是一家人出來遊玩。因為天氣熱,有的人戴着涼帽,有的人扇起了扇子,有的人打起了傘。一路上我看到了許多民俗表演:有唱花燈的,有雜技表演的,有民族歌舞表演的,還有耍猴的……在觀眾的笑聲與掌聲中顯得好熱鬧。這是一幅人與人之間多麼美麗與諧的風景畫呀!這一路上我們還逛了西山的`龍門與華亭寺,玉蘭園,瞻仰了聶耳墓,欣賞了煙波浩渺的滇池……

這是一次難忘的出遊,讓我增長了非常多見識,期待來年的“三月三”我再去耍西山。

三月三作文12

提到三月三大家一定會想起特別美好的遊玩經歷吧!如:聽名人對山歌去郊遊去吃好吃的。這次的三月三更是讓我戀戀不捨。

經過大家的再三考慮決定去樓頂自助燒烤。早早的就準備好燒烤工具的我們,只需等叔叔一家人來就可以燒烤這時飢餓的我看到那香噴噴的雞腿眼珠子都快飛出來,只盼他們快快到來。果然不出我所料,叔叔他們一兩分鐘就趕來,我連忙拿起那媽媽提前烤好的雞腿大口大口的吃起來。當然我不是隻顧吃的,我拿起一個雞翅在燒烤工具上,左滾滾右滾滾,看見它差不多熟便吃起來,剛咬一口才發現我什麼都沒有放就吃,難怪那麼難吃,因為太熟,不能放油,我只能加上孜然粉和酸甜醬,才困難的把它吃下去。爸爸和叔叔在喝酒,媽媽和嬸嬸在聊天,我和弟弟也不會閒着,我決定和弟弟一起來一次燒烤比賽,我拼命的拿着要烤的東西在烤,而弟弟呢?就在一旁談定的邊看漫畫書邊烤,我覺得弟弟一定會輸,我必贏我很有信心!過半個小時,我烤的太乾。弟弟的剛剛烤好,我恨不得把它吃個精光。不用比就知道我輸。俗話説得好: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不應該太驕傲。

三月三。快樂的節日!你們快樂嗎?

三月三作文13

“八桂大地山,山也青青水也藍;哥在山頭把歌唱,山歌牽出繡球來。”,這是武鳴壯家人在“三月三”歌會上的動人歌聲。“三月三”是廣西民族傳統節日,這一天廣西各族羣眾都會歡聚一堂,開展唱山歌、拋繡球、趕會期、民族體育競技等民俗活動,各處呈現出一片歡樂的海洋,氣氛不亞於春節。讓我們藉着假日和美好春光,好好感受這盛大的傳統,享受這豐盛的民族盛宴。

“三月三”這一天,壯家人都會穿上新衣服,家家户户都用嫩綠的楓葉、紅蘭草等煮成的紅、黃、藍、紫、白五色糯米飯,以豐盛宴席招待客人,客人越多,主人越高興。客人中,有親戚、朋友,也有親戚、朋友相熟而跟來,主人雖不認識,也不分親疏,一併熱情相待。酒足飯飽之後,主、客就在村邊的開闊地或山坡旁、小河邊對唱山歌,歌聲此起彼伏,綿延不斷,有的地方三天三夜才散場。山歌的內容一般以天文地理、農耕活動、風土人情、談情説愛為主,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也增加了歌唱黨的政策、幸福新生活等內容。在熱鬧非凡的歌圩中,人們以歌會友,以歌傳情,以歌詠志,優秀的壯文化得到了傳承和發揚。

“三月三”凝結了廣西優秀的民族文化,呈現了廣西各族人民團結和諧的美麗圖景,體現了廣西各族民眾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也將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讓我們在歌仙“劉三姐”的動人歌聲回味中期待下一次“三月三”的到來!

三月三作文14

我們六安自古就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習俗。就算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做一頓香噴噴的粑肥。而我的家鄉,就在312國道上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落——橫店村,那兒蒿子是很常見的。

小時候,我最喜歡吃的就是蒿子粑粑了。我喜歡它的清香,那是我最喜歡的味道。但是隻有三月份時才能吃到,而且還很難做,工序繁雜。好在奶奶很勤快,她會做蒿子粑粑。

摘蒿子,一定要採摘最新鮮、最青綠的蒿子。去年的三月三是個大晴天。我和奶奶沐着春日的暖陽在田羣上走着,我只顧着欣賞春日的美景,過了一會,我看奶奶要滿的籃子,再看着我空空如也的籃子,立即打起精神,認認真真地採摘了。

將剛剛採來的蒿子揀一揀,揀出根部和老葉,就可以洗了,放在清水中揉揉就能聞到那股香氣。撈出後往開水裏一煮,那一股香味就突然間迸發出來,再將它的水給擠幹,就可以留着備用了。

和麪料。把米麪倒入器皿中,加入適當的水和蒿子,然後用力攪拌。水一定不要過多,要不然面料就會變成稀糊,根本用不了。奶奶用手判斷水和麪放的是不是合適,如果不合適,那就加上一點兒面或水。和好的面料呈純白色,就像白色的肌膚上青筋暴起。

炸粑粑。我從房子後面拿出了幾捆乾草回來生火。別看只是生個火,學問可大着呢:乾草燒得快,如果不及時加入細枝或紙殼,一不小心火就會滅掉,半天也點不着。我費盡心思終於把火給點着了。奶奶往鍋裏倒了點油,我馬上走開了,我不想被油濺到。從現在開始就沒有我的活兒了,我就靜靜的等。

奶奶的手法非常熟練,先將一個麪糰從盆裏拿出來,啪的一聲貼在鍋中,頓時那股香氣便迸發出來了,讓你禁不住流口水。再用鍋鏟一拍,個粑粑便成了形,在鍋中嗌噬響。奶奶還要不停地去給它們翻身。成品要十幾分鍾才行,我可不想等着,就先寫作業了。

一張卷子連四分之一也沒寫完,奶奶就叫我:川子,來吃粑粑了!我剛一出門還沒看見它的樣子,就能聞到它的香氣。這飄向我鼻腔的香氣,讓我加快了腳步。我拿起一個就狠狠的咬了一口,那蒿子的清香,臘肉的鹹香都在嘴裏慢慢化開了。

又是一年三月三,我又想起了故鄉,那蒿子粑粑的香氣又在我腦中散開了。

三月三作文15

又是三月三,風箏飛滿天……

每到這個時候,抬頭望望在天空中隨風飄蕩的風箏,我的腦海中總是浮現出兒時的情景——

農曆三月三,是傳統的“風箏節”,在我的故鄉,這個時候是孩子們的天堂。

春風微微地吹過田野和山坡,天空中密密麻麻地佈滿了,大的小的,圓的方的,長的短的風箏。有蜈蚣,有蜻蜓,有瓦片,還有燕子……

這些都是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能放的風箏。那時候,我家裏很窮,就只能放自己用紙糊的風箏,這也是當時最普遍的風箏了。

紙糊風箏很簡單,一張廢報紙,兩根竹子,另外一杯漿糊,再加自己的巧手,就可以做成令人心動的風箏了。

風箏糊好了,我們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心願和理想。

迎着春風,讓手中的風箏放飛到天空。

風箏飄啊飄,有時翻兩個跟頭,有時搖擺一下尾巴……像是在跟我們訴説:一份成功·一份感動!

夜,來臨了。我們將手中牽着風箏的線,輕輕一放……

啊!風箏飛吧!飛得更高更遠!帶着我們的願望盡情地飛吧!

……

光陰似流水,童年的美好時光,只能留在記憶深處回憶。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現在的我正當風華正茂,青春年少——我要回首昨天,吸取不足的教訓;把握今天,努力做好手頭上的事情;展望明天,有計劃地走好以後的人生道路!

朋友,跟我一起努力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