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月三的作文(10篇)

來源:文萃谷 2.88W
關於三月三的作文1

三月三,是我們壯家掃墓的節日。

關於三月三的作文(10篇)

我的家鄉在廣西扶綏縣,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媽媽回岜盆老家去掃墓。一大清早,爺爺就蒸好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飯。紅色,是用紅藍草染成的;黃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楓葉染成的;紫色,是用紫葉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鈑香噴噴、亮晶晶,一聞到那股清甜的香味,總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團放到嘴裏。

三月三是登高看風景的日子。掃完墓,大人們就帶着我爬上墓地附近的山坡,看看周圍的風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也可以看到附近大學的逐羊景區和游泳山泉銀泉山莊,還可隱約望見遠處的縣城,風光美極。

三月三也是我們壯族唱山歌的節日。青年男女成羣結隊來到歌坡唱起情歌,穿着壯族節日盛裝的大伯大嬸們也聚集在這裏唱起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喲尼羅……你來看羅!左江兩岸好風光哩……”錄相播放到市裏的電視上,她們還得過市裏的獎狀呢!

我愛家鄉,我愛家鄉的三月三。

關於三月三的作文2

又是一年三月三,今天是傳統的三月三上巳節,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説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相傳,三月三是皇帝的節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在這一天有很多有很多習俗,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通過祭高禖、祓禊和會男女等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

在古代,三月三是個親水的節日。三月三這一天有春浴的習俗,這一習俗發源於周代水濱祓禊,魏晉以後,確定三月九年級為春禊,是祓除災禍,祈降吉福的節日,人們都會在水邊沐浴,形成“東流水上自潔濯”的情景。

上巳節還演化出一段“曲水流觴”的逸事。魏晉時,士大夫在祓禊的同時,還要舉行水濱宴會,談文作賦,飲酒取樂。飲酒時,要將酒杯置於流水之中,酒杯隨水流動,到誰的面前,就要飲酒吟詩。這個活動,在著名書法家、文學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被記為“曲水流觴”。曲水流觴的活動還遠傳到日本,形成日本的曲水宴與洗塵禮儀。

關於三月三的作文3

我的家鄉就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這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這裏保留了很多風俗習慣,我想介紹的是“三月三歌圩節”。在我國“三月三”是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相傳三月三是皇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説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但是現在,每個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壯族的三月三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壯族的特色,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説愛。壯族多於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壯族山歌簡稱為“壯歌”,又稱“壯族民歌”,一般指壯族人民用壯話演唱的民間歌謠。壯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壯族原始社會時代狩獵時的吶喊。雖然吶喊不能算是歌,但它無疑孕育出了壯族山歌的種子。真正義意上的壯歌應該是從壯族原始社會中的生產勞動和祭祀活動開始,這從現在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中可見一斑。廣西壯族古老的歌圩集會和繡球一直流傳至今。壯族素以“善歌”著稱,壯鄉素有“歌海”盛譽。壯民善以山歌來表現生活,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壯族山歌歷史悠久,壯民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幾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節上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不過壯族人玩繡球,以拋繡球為樂,也不是近一兩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輔所著的《溪蠻叢笑》,對歌墟的拋繡球活動描述道:“土俗節數日,野外男女分兩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來拋接,名為飛綸。”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也説:“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為球,歌而拋之,謂之飛綸。男女目成,則女受綸而男婚已定。”所謂飛綸,就是今天的繡球。

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載,壯人“迭相歌和,含情悽婉……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宋《太平寰宇記》中也記載:“壯人於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説明,當時的歌圩已經相當興盛。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墟活動的地方就有多達26個縣,幾乎遍佈廣西各地。

如今在我們家裏,雖然不會以唱山歌的形式過節,但仍然會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等等歡度節日。這樣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將是永恆的經典。

關於三月三的作文4

充滿奇風異彩的壯族節慶,多數是以村寨或家庭為中心的。説到交際最廣泛、規模跨州過縣、可以把所有人都牽動起來的節慶,莫過於三月三的歌墟。

壯族人的能歌善舞是舉世聞名的,他們以歌來講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緒,自古以來就有以歌會友、賽歌選賢能、以歌傳情擇偶、賽歌擇婿等風俗,逐漸形成“歌墟”這種以歌為主的節日盛會。

每到農曆三月九年級,壯鄉處處成歌的海洋。盛裝打扮的人們向“歌墟”湧去,他們帶着節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飯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賜予歌才。劉三姐是壯族人心目中美與愛、智慧與才能的化身,據説“歌墟”便是為紀念劉三姐而起的。

人們敬過劉三姐後,即爭相亮七歌喉相對唱,歌聲此起彼落。打擂台式的對歌是最有趣的,應對雙方或單對單、或組對組,歌詞往往都是脱口而出,即興“爆肚”,以難倒對方為勝,當然大不乏戲謔詼諧之詞,逗得聽眾鬨堂大笑。

節日期間,不但有歡歌笑語,還有搶花炮,耍雜技、舞龍舞鳳、演壯戲等各種文娛活動;而最終碩果累累的,卻是造就雙雙對對的美好姻緣。

實際上,壯族男女青年把三月三視為他(她)們的“情人節”,誰不想抓住這每年一度最好的交際機會,覓得意中人呢?這時,傳情擇偶的對歌便在歌墟的一角展開。通常先是夥子唱“遊覽歌”觀察特色對手,遇到合適的對象,就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如果有意,便以歌聲迴應,彼此有傾慕之心,就唱愛慕歌。若姑娘覺得夥子的人才、歌才都合意,就會悄悄將自己精心繡制的繡球贈給意中人。

繡球是用12塊花瓣結成的一個圓球,每瓣代表一個月份,它是壯族人的傳情信物。有的專訪,歌墟場上還會搭起綵棚讓男女青年互拋繡球,那場面既歡樂又讓人感到情意綿綿,煞是動人。隆重的歌墟往往要一連狂歡幾天。而近年來,壯族歌節更發展成為“廣西國際民歌藝術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民歌好手也雲集而來,自然,活動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

關於三月三的作文5

今天是傳統的三月三上巳節,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説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相傳,三月三是皇帝的節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在這一天有很多有很多習俗,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通過祭高禖、祓禊和會男女等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

在古代,三月三是個親水的節日。三月三這一天有春浴的習俗,這一習俗發源於周代水濱祓禊,魏晉以後,確定三月九年級為春禊,是祓除災禍,祈降吉福的節日,人們都會在水邊沐浴,形成“東流水上自潔濯”的情景。

上巳節還演化出一段“曲水流觴”的逸事。魏晉時,士大夫在祓禊的同時,還要舉行水濱宴會,談文作賦,飲酒取樂。飲酒時,要將酒杯置於流水之中,酒杯隨水流動,到誰的面前,就要飲酒吟詩。這個活動,在著名書法家、文學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被記為“曲水流觴”。曲水流觴的活動還遠傳到日本,形成日本的曲水宴與洗塵禮儀。

關於三月三的作文6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引我的思念與夢幻……”不遠處傳來一陣悦耳的歌聲,我不禁一陣恍惚。啊!原來三月三到了,臉上不禁露出了絲絲笑意。三月三是廣西壯族的傳統節日,被壯族人們稱為“窩阜坡”或“窩坡”,意思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同時,它也是紀念劉三姐的“歌仙會”,在那天我們都會去祭拜祖先,叫做“拜山”。

每年三月三,家鄉的大河旁總是熱熱鬧鬧的,老老少少都會穿上傳統的壯族服飾,就連我這個小孩子也不免遭受媽媽的“威逼利誘”,被迫穿上了縮小版的壯衣,本以為出門會被小夥伴們嘲笑,可看到她們與我一樣的裝扮,也就釋然了。“小姑姑,我們到老樹下吧!那裏好多人啊,還有與我們穿得一樣的小朋友,我們去看看吧!”鸞月拉我的衣襬,水靈靈的眼睛眨呀眨的,我無奈點了點頭。我們大步向河邊進發,來到河邊的老樹旁,我不禁定了定神,樹下的確熱鬧非凡。長鬚飄飄的壯族老者坐在樹下,每人手上都抱一個馬骨胡,默契地開始拉了起來,一個個動聽的音符在樹下飄蕩,飄進了我們的耳朵裏,陶醉了我們的心靈。我閉上眼睛細細品味,琴音時而波濤壯闊,時而綿延動聽,抑揚頓挫,我彷彿置身在雄偉壯闊的大瀑布前,又好像在涓涓小河上前行。它,把我帶進了一個神奇的世界——音樂世界,它給我的心靈帶來了不可言説的震撼!

“小姑姑!小姑姑!老爺爺們拉得好好啊,我也想學!不過我更想學那個!”鸞月用小手興奮地指了指不遠處。“啪啪啪啪……”我順她的小手望去,一羣男男女女拿一根根扁擔,剛剛那是互相擊打發出的聲音?“打架了這是!”我不禁低聲驚叫。“亂講!”我的頭被拍了一下,我惱怒回過頭,只見哥哥説:“這是打扁擔好嗎?我們的習俗!連這都不知道!”我竟無言以對。“走!與哥學學去!”我與哥哥一人拿一條扁擔,學他們像模像樣地打了起來,越打越起勁,越打越上癮。在這期間我還故意用扁擔拍了哥哥幾下呢,看他疼得哇哇叫的樣子,我心裏偷樂呢!噓……小聲點,不要讓他聽到哦!

“小姑姑!快看!”又怎麼了,我轉過頭。只見大河上正飄一葉葉小舟,每葉小舟上都有一對男女,他們與河水聲,用獨特的嗓音,婉轉地唱出最質樸無華的山歌,他們手牽手,臉上洋溢幸福的微笑。姑娘們嬌俏一笑,把手上的繡球給了心儀小夥子,周圍迸發出熱烈的掌聲。“恭喜啦!”“哈哈,又有一段姻緣咯!”……各種祝福的聲音傳來。我想,他們一定會幸福的。

“小姑姑,時間不早了,嬸嬸讓我們到山上採集楓葉、黃飯草做五色糯米,然後還要去祭祖呢!我們快走吧!”我點點頭,拉她向山上跑去。“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引我的思念與夢幻……”三月三,這是個好玩又意義重大的節日!壯族,一個質樸無華、能歌善舞、勤勞善良的古老民族。壯鄉,一個美麗、文化悠久的地方!

關於三月三的作文7

壯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舉行的唱山歌會,稱為歌圩。以農曆三月九年級最為隆重。大的歌圩有萬人以上參加。被譽為歌仙的劉三姐是壯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間還舉行男女間的拋繡球、碰蛋等娛樂活動 ,吃五色糯米飯、唱壯戲、兼辦物資交流等,預祝五穀豐登。唐代壯族已有舞蹈。廣西寧明、龍州等地的斷崖陡壁上留下了壯族先民繪製的眾多崖壁畫。鑄造和使用銅鼓在壯族已有20xx多年曆史。壯錦是享有盛名的紡織工藝品。

壯族的婚姻,過去是父母包辦,但婚前戀愛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現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數與當地漢族相同。部分地區居民住二層幹欄,樓上住人,樓下養畜堆物。近年來已有改變,實行人、畜分居。服裝大部分和漢族相同,但還有許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飾特點,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裝。衣料過去多為自織的土布。過去有文身習俗,現已改變。飲食方面,喜吃醃製的酸食,以生魚片為佳餚。主食大米和玉米。年節時,用大米制成各種壯族婦女粉、糕。婦女有嚼檳榔的習俗。結婚送聘禮時,必贈檳榔。除祭祀祖先外,還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陽神等。唐宋以後佛教、道教先後傳入壯族地區。近代有傳教士到壯族城鎮建立、天主教教堂,但影響不大。

關於三月三的作文8

每天早上,我都會吃早點,每每來到早點攤前,看着什麼包子、餃子、粑這些,我總是了了解決,吃着吃着就想起了每年三月三奶奶做的臘肉韭菜粑。我趴在座位上陷入了沉思。那是去年的三月九年級,在我們這管這天叫鬼節,又叫粑節。

快到粑節了,那個星期天我早早的起牀,拉着妹妹,到野外採了好多的韭菜,奶奶也提前把米淘洗乾淨晾曬乾磨成了粉,就等着粑節的到來了,去年的粑節正好也是清明節,我們祭祖回來後,奶奶就在忙活了,正在那和粉,裏面放了韭菜與臘肉丁,我蹲在奶奶旁,問奶奶為什麼三月九年級叫粑節,為什麼要吃粑。奶奶告訴我,在我們這有這麼個説法,這要從女媧造人説起,女媧在第七天造好了人,但是她已經非常累了,仙氣不足,給人靈魂時,沒附在肉體,風一吹就飄到野外了,每到三月三那天,野外的一種野韭菜氣味最濃,人的靈魂都被吸引了,附在了上面,女媧就叫人去吃這種野韭菜,還要吃米糊,這樣就歸位了,後來人們就將這種韭菜加米粉摻和在一起做成粑,吃下,靈魂就不再飄走了,粑魂粑魂,再説韭菜粑諧音久財發。我聽了,覺得有點迷信,但總算也是一種期盼,期盼平平安安,財運大發,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奶奶揉了好多粑,我在灶下添柴,奶奶在鍋裏放了些油,把揉好的粑放入鍋中,煎幾分鐘後又翻轉過來再煎兩三分鐘,奶奶説“好了,別再添柴了。”還沒有等奶奶裝起來,我就從鍋裏搶出一個,那個燙的我左手換右手,香氣撲鼻使我忘記了痛,妹妹大老遠就喊着“好香好香”,衝進廚房把我手中的粑,搶了去,我還沒有來得及看清呢,奶奶邊説別急別急,多着呢,又從鍋裏取出一個用紙包着放到了我們的手裏。我望着這焦黃的粑,直流口説,我輕輕咬了一口,外脆裏嫩,既有臘肉的香味,又有韭菜的清香,好吃極了,我越吃越帶勁,一個粑不知不覺就下肚了。我看看妹妹,只見她雙手捧着,從四周吃起,一個圓形最後成了圓點被她塞進了嘴裏,最後還用舌頭向嘴脣四周撈了了一下,就像牛吃草一樣。

奶奶拿了兩個用碗裝着放在鍋台裏邊,供灶神,然後用筷子夾起慢慢地吃着,嘴角還一厥一厥的,每吃一口都用舌頭舔一下嘴脣。我一口氣吃了六個,妹妹説她也吃了六個。實在肚子裝不下,那個好吃真的是沒的説。恨不得扒在鍋沿吃。可惜爸媽常年在外打工,沒有能吃到奶奶的美味,我想,他們在外也作了家鄉的這種粑吧,因為今天可是三月三啊!吃完後,妹妹挺着個大肚子大搖大擺的一手拿着一個出去了,我也不甘落後,也拿着兩個藏了起來,等能吃時在來享受。還叮囑奶奶説,晚上還要吃這粑。想着想着,口水都流進了裝早點的袋子裏。快到三月三了,我又可以嚐到奶奶的,臘肉韭菜粑了。三月三,真好。

關於三月三的作文9

今天是農曆的三月三,對我們鹽店莊人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天。因為就在七十年前的今天,有幾十名鹽店莊村民為了保衞家園而壯烈犧牲。所以,每年的今天,我們鹽店莊村民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來悼念他們。

今年也不例外,我們鹽店莊學校也準備了精彩的節目。九點一到,儀式便正式開始了。

當清脆的鐘聲敲響了九下之後,男女主持人便身着華麗的服裝走上了舞台,開始念開幕詞。然後又進行了向烈士獻花,烈士後代祭拜祖先,向烈士上香,唱國歌等儀式。表演開始之前,主持人在我的鹽店莊村選了十組孝心家庭,還在我們六年級中選了十位少先隊員為其送花頒獎,這裏面也有我呢!

之後表演便開始了,首先有幾位鹽店莊村民唱了《父親》、《燭光裏的媽媽》等歌曲,將我們鹽店莊村民的樸實,熱情都表露出來了。然後就是我們鹽店莊學校表演的《好日子》,《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等舞蹈和葛老師唱的《精忠報國》都贏得了觀眾們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

三月三帶給大家的不僅僅是熱鬧、高興,它更在無時不刻提醒着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現在的美好的幸福生活是英勇的烈士用熱血換來的,我們應該時刻銘記於心。它也提醒了我:我們現在應該好好學習,等將來長大後造福家鄉!

關於三月三的作文10

農曆三月九年級日,春風和煦,陽光明媚,古帝鄉人潮湧動,齊集獅子山白水寺之上,遊覽大好春光,瞻仰劉秀金像;舒展身心於山野,祈福平安於寺廟。

是日,八方遊人如同百川歸海,帝鄉繁華之街道更顯節日之盛裝。滿街橫幅迎風招展,琳琅商品擺放兩邊;勁歌熱奏吸遊人,辣舞狂跳促展銷。街中車流如織,人流如潮。行人摩肩接踵,遊者絡繹不絕;老人面露祥和之氣,小孩盡顯歡樂之容,青年極扮瀟灑之酷,少女盡穿時髦之裝。繁華錦繡,平日少有。

古帝鄉吳店鎮,物華天寶,地傑人靈,交通便利,民風淳樸。憶往昔,龍飛白水孕育氤氲之氣,光武中興譜寫輝煌篇章。看今朝,漢十高速橫貫全境,明星鄉鎮初顯靚麗容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小康>和諧社會芳容初綻。政治清明又顯盛世氣象,人民安樂再露喜悦情懷。三月三日是舒展之日,是自在之日,是喜慶之日,是祥和之日。

白水湖微波盪漾,獅子山滿目青翠。嫩綠枝頭新葉招手,古色建築古香依舊。白水寺前九龍環山,劉秀殿後萬木爭春。遠看山寺桃花朵朵盛開,近看洛陽牡丹株株吐豔。遊樂場地不亞於迪斯尼樂園,文化戲台不遜於梨園鬧春。山上處處人潮湧動,路上一片歡歌笑語。鼓樂喧天震動山野鳥獸,人聲鼎沸玩樂農家莊園。白水碑廊似悠悠古韻彈唱從古至今的詩文真諦,陰麗華園像隱隱笙歌飄溢從冬到春的百花芳香。相機閃動留下難忘瞬間,數碼攝影刻下美好記憶。登騰龍閣俯視帝鄉高樓林立,坐三馬亭環看白水今日新貌。劉秀金身靜訴一段千年激越往事,帝鄉人民開創一頁今生盛世旅遊。感時日之逢迎盛世,唱生活之再添鬥金。遊山乎其心情何等暢快!觀人乎其感覺何等愜意!呼八方遊客,於明年三月三日攜親朋好友,盛節再相逢,古帝鄉,白水寺,敞開雙臂歡迎你!

三月三是三月盛會,是帝鄉金春,是百姓節日,是人間天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