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瑞午節的日記

來源:文萃谷 1.05W

一天即將過去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麼能落下。好的日記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瑞午節的日記,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瑞午節的日記

關於瑞午節的日記1

每年我們都會經歷各種各樣都節日,比如:元旦節、元宵節、兒童節等等。但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就讓我帶着你,走進端午節,感受它的美好吧!

我們先去看看包粽子的情景吧,包粽子的時候先把竹葉捲成甜筒的形狀,然後再把糯米放在竹葉的裏面,再把粽葉封起來,最後用毛線把粽子拴上。就這樣粽子就包好了。我再把粽葉放在微波爐裏面,過了大概半小時,粽子就煮好了,我們把粽葉剝開,仔吃上一口,真的太好吃啦!

端午節除了包粽子,吃粽子。也有大家最喜歡的划龍舟。星期五的早上,我早早地起牀了,把早飯吃了。然後騎着自行車去廣場找我的朋友們,我們相約一起去看划龍舟。我們走進去一看,人山人海的,大人、小孩、老人……我們幾個好不容易找了個位置坐下來。咚、咚、咚三聲鑼響,一場激烈的龍舟比賽開始了。四條龍舟不分上下地划着,比賽結束了,最後第四條船贏了,也被大家稱為龍舟高手。我們大聲歡呼起來。我們看了激烈的龍舟比賽可快樂啦!

這次的端午節真好玩啊!最後祝大家端午安康。

關於瑞午節的日記2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到這天家家户户都要舉行相關儀式,來紀念這一特別的日子。

端午節的來歷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據記載,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睜睜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卻無能無力,他心如刀割,於五月初五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到汩羅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船在江裏打撈屈原的屍體。百姓又害怕江中的魚、蝦、蟹吃屈原的真身就把飯糰等食物扔進江中。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們北方沒有龍舟可賽,但喝酒,吃米糕,吃粽子的習俗還是有的。每年五月初五,人們總要包粽子,做米糕,炸油餅。孩子們在這一天最高興,因為米糕,粽子一年裏是不多吃的。老人們對這一節日,是一定不會馬虎的。孩子們也常唸叨,什麼時候過端午節,幾時才能吃粽子、米糕,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樣真切。

包粽子,做米糕一般在農曆五月初四的晚上。米糕,粽子不容易熟,要煮一夜。孩子們總是在期盼中進入夢鄉。第二天一早,孩子們端着米糕,拿着粽子一邊吃一邊談論誰家的粽子、米糕好吃,誰的媽媽的手藝好,那情景真讓人羨慕。

我總是期盼端午節的到來,為那香甜誘人的米糕着迷。

關於瑞午節的日記3

春天,我在牆角旁邊種了幾粒牽牛花的種子,這幾粒種子在我的精心培養下,牽牛花終於開花了。

牽牛花剛長出來的葉子是綠的,而且綠得很。有一點像碧玉,又有點像翡翠,讓人產生一股心醉的.感覺。

到了八月份,牽牛花每天清早伴着太陽開放。有的是粉紅色的、有的是藍色的、還有的是淺紫色的,就像一個個小喇叭。它們好像在告訴我:“金色的秋天到了!“所以我又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報秋花。太陽落山了,牽牛花也凋謝了。第二天早晨,又有一批新的牽牛花伴着金色的太陽一起開放了。

深秋,牽牛花全部開完了,葉子也枯黃了。這時,在它的徑上長出了一個個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兒,那裏面孕育了新的生命——種子。西北風一刮,“花骨朵“的外殼裂開了,黑色的種子隨風灑落在泥土裏。嚴寒的冬天過去了,春天又來了,它們就會破土而出,待到秋天的季節,美麗的牽牛花又開了。

小小的牽牛花不像牡丹那樣妖豔,只要落到土裏就能生長,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牽牛花雖然嬌小單薄,但生命力很頑強。

關於瑞午節的日記4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午節,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我國人民的一個傳統習俗。這一天,奶奶在做粽子,我聞了那些香噴噴的粽子,迫不及待地要親自動手。我拿出了兩片粽葉,折了一個角筒,在摺好的角筒裏放下一捧糯米,塞上一大塊鮮肉、蛋黃。我想,做一個粽子不怎麼難。結果當我準備用粽葉把糯米蓋好時,糯米卻像一個個調皮的孩子,已經蹦了出來,不聽我的指使。嚇得我手忙腳亂。奶奶看見了,急忙幫我去掉一些糯米,粽子才能包起來。接着,要給粽子扎粽繩。我認為要把粽子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便把粽子五花大綁起來。粽子終於做好了。那種喜悦的心情是無法形容的。

我們邊吃粽子邊看電視裏的龍舟賽。龍舟樣式多種。分紅龍、黃龍、青龍、白龍數種。龍身龍腹按鱗甲模樣塗彩,色澤豔麗鮮明,圖案漂亮眩眼。不同龍舟掛着長長的不同色澤的龍鬚,標誌突出。每隻船上鼓鑼喧天,喊聲陣陣,你追我趕,力爭上游。河岸兩側人頭攢動,萬眾歡騰。前來吶喊助威的觀眾,羣情激昂,歡聲震天。扣人心絃的龍舟競渡,把端午節的節日氣氛推向了高潮。

端午節不僅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還能看到激烈的龍舟賽。真是美好的一天啊!

關於瑞午節的日記5

粽子飄香,端午節來了。

説起端午節,我就想起了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宰相,他幫助楚王把國家治理得很強大。可奸臣卻教楚王吃喝玩樂,不理國事。屈原很擔心國家會滅亡,勸了又勸楚王,楚王不聽,還把他貶到汨羅江當了個縣官。村民們很敬重他。有一天,楚國果然滅亡了,屈原悲痛萬分,跳汩羅江自殺了。村民們為了防止大魚食屈原的屍體,划着小船還把竹葉包着的把飯糰丟到江裏,讓大魚吃。這一天就是端午節,就是端午節划龍舟吃粽子的來歷。

對着粽子,大叫一聲:我來了!撥開竹葉,咬一口,豬肉、紅豆、蘑菇、雞肉……好多美味的味道像士兵一樣衝到我的嘴裏。前年我吃甜的粽子,今年我吃鹹的。每年都換着花樣吃。看,有雞肉餡、紅豆餡、豬肉餡、還有鹼水粽子,裏面沒有餡,只要沾點白糖就可以吃了,咬一口,白糖和糯米的味道一齊湧在嘴裏,可美味啦,大家一定要嚐嚐啊!。

龍舟很長,但很窄。龍舟有着長長的身子,有威武的龍頭,帥氣的尾巴。可帥啦!如果能的話,我一定要坐上去。

端午節的時候,我要邊看龍舟邊吃粽子。開心的不得了!

關於瑞午節的日記6

又是一年五月五,又是一個端午節。在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門前插一束艾葉,他淡淡的清香瀰漫在空氣中,使人聞着,感覺神清氣爽,淡淡的清香把我的思緒回到了從前。

1 0年前,我才4歲,外婆在五月五這一天在房門上插上那麼一束葉子很長的葉子。我問外婆:“外婆,這是什麼?”“這是艾葉。”外婆一邊説一邊插艾葉。“為什麼要插艾葉?”我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是為了避邪。”外婆邊説邊從凳子上下來,走進廚房去了。我也跟在外婆的後面,走了進去。

只見桌子上有幾片比剛才插的艾葉還大很多的葉子。只見外婆從眾多葉子中抽出三片,迅速折成了一個三角體,把像米的東西倒進去一些,但這種米比較小,然後外婆抓幾個板栗和拿一些切好的肉放進去,然後再把剩下的葉子繞着這個三角體轉。從旁邊的繩子抽出一根,把三角體綁起來。按照這個步驟做了十幾個,放到蒸籠裏,開始蒸這個東西。“外婆,這是什麼?”“這是粽子,很好吃的。”“為什麼要吃粽子?”“是為了紀念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這個愛國詩人是什麼?”“孩子,你還小,等長大了,你就知道了。”

過了一段時間,外婆叫我去吃粽子,外婆為我掰開葉子,裏面是個三角體,還有板栗、肉……我咬了一口,好香啊。

吃完了粽子,該去看龍舟了。外婆把我帶到了河邊,只見河邊站了很多人,大家都在大聲助威,只見河裏有幾條龍船,幾個人在使勁地划着。

又是一年艾葉飄香。

關於瑞午節的日記7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夏季這個最重要的節日——端午節來臨時,我就會聽見從運處飄來的歌聲。

端午節在農曆五月五日,又稱重五節、端午節。

傳説,屈原是楚懷王時大臣,因為他受到楚蘭的嫉護,就在楚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屈原。楚王逐漸疏遠,最後甚至將屈原放逐。屈原滿懷悲恨,落拓江湖,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跳江自盡。屈原自盡後,百姓哀痛異常。紛紛下江尋找屈原的屍體。有的人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屍體,還做了粽子等食物去給魚吃。從而慢慢演變成賽龍舟和吃粽子了。

在過端午節時,人們還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等許多習俗。這麼多的習俗都是為了驅邪或紀念屈原的死。

在我們家,一般都是奶奶包煮好粽子後,把粽子發幾個給鄰居,表示友愛,再各家慶賀節日。到了晚上,我們全家開始看電視、遊夫子廟……

我想:原來大家身邊的節日都有這麼動聽的故事,看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瞭解歷史,知道更多的文化知識才行啊!

關於瑞午節的日記8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那就是農曆初五——端午節。

爸爸下班回到家,我倉猝對爸爸母親説:“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去朱家角逛一圈吧!那裏一定非常熱鬧!”爸爸母親説:“好啊!”……朱家角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古鎮,那裏的房子和一般的房子不同,那裏的房子都非常地古老和漂亮……

端午節夜晚的朱家角真熱鬧啊!走在朱家角的街上簡直連氣也喘不過來非常擁擠,街上人流如潮、燈火通明。老祖母們坐在自己的商鋪邊包着美味的粽子,粽子有好多種口味:有蛋黃粽,有肉粽,還有豆沙粽……老祖母的左邊放着一疊綠油油的粽葉,右邊放着一盆肉,老祖母拿起一片大粽葉熟練的把粽葉折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放進了用醬油半成的糯米,然後放進了幾條肉,最後迅速地包了起來,繫上了繩索。我們買了三個粽子,我一邊走,一邊迫不及待地扯開了粽葉香氣直往我鼻子裏鑽,我狠狠地咬了一口粽子,那味道肥而不膩……真是太美味了!

我抬頭往天上一看,還有花團錦簇的火苗,紅的賽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非常美。天上還有無數顆小星星在閃爍着,就像一雙雙小眼睛在一眨一眨,還有那發着光的月亮,猶如一張夜景畫……

端午節的夜晚真美啊!

關於瑞午節的日記9

今天是端午節,學校放了假,一定過一個快樂的節日啦!

早上,我起了牀,我伸伸懶腰,走出家門。阿!只見一家家的大門兩旁都插着艾草,成了村裏一道奇異的風景。我在街上悠閒地走着,看着這家家門口的艾葉,心裏想:這麼多的艾草,人們到底要幹什麼阿。正在這時候,我遇到了退休教師王爺爺。王爺爺告訴我:這端午節在我國可是由來已久阿。這家家門前的艾草,五月初五這一天,在我們這裏,在全國大多數地方,已經插了幾千年了,傳説這是當時人們為了“辟邪”,把艾草插到了門口,邪氣就被擋在門外了,往後就不會走噩運了。這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願望。

王爺爺説的真有意思。

回到家裏,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是媽媽早已蒸好了粽子,這香味可真是奇特。我拿起一個,慢慢剝開一層層的葦葉,裏面的食物露出來了:大米、小米和大棗。吃一口,香到心裏。我故意考問起了媽媽:“媽,別看您粽子包的好,可這吃粽子的來歷您不一定知道。”

“這些你也想難倒媽媽,吃粽子不就是人們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麼。”

看來媽媽知識也增長了。我吃着着香噴噴的粽子,忽然覺得心裏沉甸甸的。是阿,兩千多年前的今天,愛國詩人屈原懷着憂國憂民的一腔悲憤,投汨羅江而去。人們愛戴屈原,怕他的真身被魚蝦吃掉,便包上粽子投入江中。從此,這個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通過過“端午節”,使我更明白了我國節日文化的精深和厚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