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主題教案15篇

來源:文萃谷 5.22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秋節主題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主題教案15篇

中秋節主題教案1

活動目標:

1、聽故事,瞭解中秋節的起源、日期及月餅的來歷。

2、理解故事內容,可用自己的語言説明中秋節的起源等相關問題。

活動準備:

1、節日故事《中秋節的起源》。

2、日曆。

活動內容:

形式:集體

1、講述故事《中秋節的起源》:

我們的祖先以種田為生。他們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裏工作,有時翻鬆泥土,有時灌溉農作物,有時要除蟲、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陽下山,他們才能回家。

他們每年在春天播下種子,到了秋天便是收穫的好日子,大家都高興極了。一家大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裏收割稻穀,有的人到果園摘水果,小孩子也會幫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樹下收拾大人摘下來的'果子。

到了農曆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氣爽,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圓,家家户户會在一起慶祝豐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晚飯,飯後就在屋前擺放大桌子,上面放滿水果,聚在一起談天賞月,品嚐美食。後來,農曆八月十五日成為了中國人的重要節日,相傳這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至於吃月餅的習俗,傳説和蒙古人當了中國皇帝有關。那時蒙古人非常野蠻和殘暴,常常欺負老百姓,有時會強搶人們在路邊擺攤要賣的東西,不肯付錢,又隨便打人,老百姓的生活很苦!

於是,老百姓計劃在中秋節那天趕走蒙古人。為了要通知其他人一起行動,他們想出用餅來傳遞消息這個好方法。他們先在紙條上寫上“中秋節晚上趕走蒙古人”,然後把紙條放在餅裏,送到家家户户去。結果,大家在吃餅時都發現了紙條,於是便在中秋節這天合力趕走了蒙古人。從此以後,人們互相贈送月餅,便成為中秋節的習俗。

2、與幼兒討論:

3、出示一個日曆,請幼兒説出中秋節的日期。

4、評價

活動建議:

活動後可以和幼兒一起製作月餅,分享月餅。

中秋節主題教案2

教育價值分析:

通過對故事的欣賞和理解,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獲知一些中秋相關的知識。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對中秋節的活動產生興趣。

2。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發現。

3。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難點:

中秋節的傳説和民俗

難點剖析:

中班第一學期幼兒,剛剛擺脱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對於社會傳統節日關注不多,缺乏相關經驗,對於中秋節的傳説和民俗認知少。

幼兒預期表現:

1、活動前先由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中秋節相關的信息,幼兒有了經驗鋪墊,活動就更有參與性。

2、自主閲讀,提供閲讀空間。

活動過程:

一、關於中秋傳説的交流和分享

幼兒自由講述自己所瞭解到的中秋節相關信息。

二、教師講述《嫦娥奔月》

提問:

1、嫦娥怎麼會飛到月亮上去的?這是哪一天?

2、后羿聽到這個消息後,做了什麼?

3、從這以後,后羿是怎麼寄託對嫦娥的思念的?

4、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三、幼兒閲讀小圖書第17—22頁

四、邊聽故事錄音,邊閲讀完整故事。

活動反思:

《中秋節的來歷》是一個語言和社會領域的的故事活動。在課後我覺得我們學到的.知識還是在社會領域的內容比較多,整體感覺幼兒對故事的內容並不是很感興趣,但還是算接近目標了吧。

在上課時我藉助了多媒體以及掛圖等教具來幫助幼兒瞭解故事內容,其實對於中班小朋友的知識面來説大家都知道中秋節,但不知道中秋節的時期是八月十五,經過這次的學習,很多小朋友都認知了這一知識點,中秋節要吃月餅等。但關於中秋節的傳説《嫦娥奔月》,幼兒卻還是沒怎麼搞懂,我先請小朋友們欣賞一遍,來聽出裏面的人物,接着我指着掛圖講了第二遍故事。最後,我又講了第三遍故事。

最後,在時間的緊迫下我結束了這節課,總體來説幼兒對中秋節還是有點了解的但幼兒對這個故事的內容還不是很瞭解,所以我會利用平時的時間多講兩遍這個故事來提問幼兒使幼兒加深對這個故事的瞭解。

中秋節主題教案3

一、活動目的

1、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中秋節讓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藴涵的文化內核,真正瞭解節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瞭解中國各地過中秋的風俗。

3、增強學生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讓節日真正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二、活動時間:20xx年9月25日

三、活動準備:蘇軾的《水調歌頭》背景音樂、中秋故事、圖畫、月餅

四、活動地點:四(5)班教室

五、活動過程

老師導入: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從去年開始,國家把這個節日定為法定節日,休息一天。從而可以看出,中國逐漸對傳統文化和民俗越來越重視。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中秋佳節,一起來感受中秋佳節。

一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1、 中秋節的由來

(1)主持1:同學們,每當天氣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麼?月亮像什麼?(有月亮。月亮像玉盤、像圓餅。)

(2)、出示圓形月餅,讓學生比較。

主持2:月亮在最圓的時候是什麼日子?(每個月的十五日左右。)

(3)、英文介紹中秋節。

主持2:你們知道外國人眼中的中秋節是怎麼樣的麼?

(4)、中秋知識問答

主持1:同學們都説得很好,還有很多關於中秋節的知識,你們知道麼?

2、中秋節的傳説與民間故事

(1)主持1:中秋節在我們中國人眼裏,可是非常重要的佳節。“月圓人團圓”,那是一個温馨和諧、及富詩情畫意的節日。中秋節最有名的傳説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師:有誰能來講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説,中秋節的起源及一些民間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導學生講述不同版本的傳説,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等。

主持2(小結):看來中秋節是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

3、學生介紹中秋節的習俗

主持1:好,聽了我給你們講的故事,你們一定意猶未盡吧。現在我們請嫦娥姑娘來給我們介紹中秋節有趣的傳統習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詩詞佳句知多少

主持2:有人説,每逢佳節倍思親,團圓節這份思念當然會更密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期,詩人就會用詩詞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1)、出示圖片1

主持1: 我們來看這幅畫,同學們腦中有沒有最佳的詩句來配這幅畫中的情景。

——(李白的《靜夜思》)

學生齊背《靜夜思》。

(2)、主持2:中國畫詩書畫印融為一體,這幅中國畫書畫印都有,惟獨缺詩,我們給它題首詩,使它變得更完整。

(學生髮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選自李白《月下獨酌》)(你們知道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句話出自誰人之口嗎?

(3)對了,幾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個夜晚,正是大文豪東坡先生寫下了著名的中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出自這首詞。老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首絕妙好詞。

(4)有感情朗讀:蘇軾的《水調歌頭》,劉禹錫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學唱蘇軾的《水調歌頭》

三、 中秋佳節話月餅

1、品嚐月餅,感受月餅的香甜。

老師:學生們每年是怎樣過中秋的呢?(隊員講出各種賀中秋的民俗活動)

(1) 引出——吃月餅、送月餅

月餅的外形——圓,象徵團圓,表達閤家團圓。

餅中有餡,表面有花紋,花紋主要有月亮、桂樹、玉兔等在圓中表達美好的願望。現代的花紋設計更是各異,別緻。(欣賞月餅圖片若干張)

四、月亮知識殿堂

1、老師:在這一天,最大主角就是月亮了,關於月亮的知識你知道麼? 看圖識月亮 五、老師總結

同學們瞭解了那麼多關於中秋節的知識,又為過今年的中秋節出了那麼多好主意,雖然大家採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這個傳統佳節,但每個人心中有個共同的最美好、最傳統的願望,那就是:花常開!月常圓!人常在!老師感到好開心!看來,我們某某中隊是一個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節的月亮一樣圓圓整整!

結束語:(播放蘇軾的《水調歌頭》)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美好的時光帶給了我們無限的快樂,也留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感謝每個學生的參與,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

中秋節主題教案4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29日(星期六)下午3點整

活動目標:

1、通過中秋知識競答的形式,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基本的文化習俗。

2、通過一起過中秋,共同分享節日的快樂,加深對我國傳統節日的體驗。

3、動手操作能力的鍛鍊。

4、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5、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1、視頻《月亮姑娘做衣裳》、爺爺為我打月餅、中秋月兒圓

2、請爸爸媽媽和小朋友一起收集關於中秋節的知識,(中秋節的來歷或者古時候的人怎樣過中秋節的知識,月亮的大小變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詩等等)

3、關於中秋節的知識小問答

4、盤子若干

活動流程:

各位家長好,感謝大家能來參加今天的活動,明天就是中秋節了,今天我們邀請了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陪我們一起歡度中秋,之前也讓家長和孩子們瞭解了相關中秋節的知識,知道了月亮在中秋節這天是最圓的,下面我們來欣賞一個故事感受月亮形狀的變化。

流程一: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看完故事老師總結:在一個月的時間裏,月亮的形狀是不斷變化的,所以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上。

流程二:中秋知識問答小比拼

有關中秋節和月亮的知識有很多,下面就來考考我們家長和小朋友,來個"中秋知識問答小比拼"

1、八月十五又稱什麼節?(b)

a月餅節b團圓節c故鄉節d詩人節

2、中秋節又可以稱為什麼?(a)

a仲秋b月夕c秋節d追月節

3、在哪個朝代中秋節才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a)

a唐b宋c元d明

4、月餅最初是用來做什麼的?(a)

a祭奉月神的祭品b饋贈親友的.禮物c節日食品d地方小吃

5、"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是誰的佳作?(a)

a王安石b李白c杜甫d白居易

6、在典故中,吳剛伐的是什麼樹?B

a槐樹b桂樹c柳樹d楊樹

7、以下哪個不是中秋節傳説?D

a嫦娥奔月b吳剛伐桂c玉兔搗藥d迎濤神説

8、中秋節在亞洲其他國家也很盛行,在(b),中秋節也叫感恩節。

a日本b韓國c新加坡d馬來西亞

9、在古代月圓和月缺一般形容什麼?(a)

a悲歡離合b天氣的好壞c兇吉的象徵d身體是否健康

10、"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是描寫中秋節的千古名句,它出自(a)

a蘇軾《水調歌頭》b蘇軾《中秋月》

c王建《十五夜望月》d辛棄疾《太常引》

遊戲三《猜燈謎》

1、老師提前將若干燈謎藏在教室的各個角落

2、請寶寶們站在教室中間,告訴寶寶們在教室內去尋找燈謎(並拿一個寫有燈謎的卡片,讓寶寶進行觀察,知道去找什麼樣子的卡片)

(1)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圓盤,有時像鐮刀——月亮

(2)中秋歸來——八歸

(3)嫦娥下凡——月季

(4)中秋菊開——花好月圓

(5)明月照我還——歸有光

(6)舉杯邀明月——賞光

(7)舉頭望明月——當歸(藥名)

3、找到後,交到自己的爸爸媽媽的手中,請爸爸媽媽去猜燈謎,用時最短的家庭獲勝。

流程四:合唱歌曲《中秋月兒圓》、親子表演

為了慶祝中秋節,我們小朋友學了一首新歌,一起來唱給爸爸媽媽聽。

老師還知道小朋友在家和爸爸媽媽也學習了新的兒歌和歌曲,歡迎大家到前面來表演。

流程四:親子製作月餅

我們中秋節必吃的一樣食品就是月餅,下面老師帶來了許多顏色形狀都很特別很漂亮的月餅,請大家一起欣賞,看到自己喜歡的可以用橡皮泥模仿着做出來,當然也可以發揮想象做出自己想吃的月餅。

流程五:月餅展示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

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釦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説:"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歎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説:"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

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中秋節主題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由來、民族傳説和中秋節的過節習俗。

2、通過吃月餅讓學生喜愛並記住這個節日。

3、畫出你心中的中秋節。

(二)活動準備:

學生通過詢問父母等查詢方式,瞭解一些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三)活動過程:

1、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要説一首兒歌,請你們來猜一猜。

迎佳節,慶豐收,歌舞表演樂融融;月餅香,月餅甜,全家歡樂大團圓這首兒歌中説到的佳節,是什麼節中秋節!(板書)中秋節的來歷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中秋節的傳説嗎師:今年的中秋節準備是怎麼過師:同學們一般都是和父母家人一起過中秋節。但是,我們現在已經是一年級的國小生了,我們這個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班級裏的同學就像親兄弟姐妹一樣,今年的中秋節,我們全班一起過,有一點可惜,是嗎好不好師:你們知道別的地方的人們是怎樣過中秋節的嗎我們可以學習一下。(學生把收集的資料在班上交流)師:同學們一般都是和父母家人一起過中秋節。但是,我們現在已經是一年級的國小生了,我們這個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班級裏的同學就像親兄弟姐妹一樣,今年的中秋節,我們全班一起過好不好師:過中秋節,我們要吃什麼師:我們不但要吃月餅,還要在吃月餅時聽一首好聽的歌,也是和中秋、月餅有關的,叫《爺爺為我打月餅》,好嗎但是,在吃之前,我們要先來明白一個道理,我們這個班級是一個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裏面,有好東西吃,你是先自己吃呢還是先給別人吃呢你想給誰吃師:我們不光要送出月餅,還要送出我們的祝福,送出我們的親情,在贈月餅時,要對對方説一句祝福的話並做一個令人感到親熱的動作。平時你用什麼動作表達自己和別人的親熱師:現在我們可以下位子去向這個教室裏的任何人送去自己中秋的祝福,擁抱他,並對他説一句祝福的話。我會給大家發月餅、放歌曲。但是,呆會兒音樂一停,我們就要坐回座位。(全班活動,教師同時發月餅,放音樂)許中秋心願師:我們的中秋節快要過完了,最後,讓我們來許下一個中秋節的心願吧,(全班閉上眼睛許願)誰想把自己的心願告訴大家課後延伸:把心願告訴爸爸和媽媽並畫出你心中的中秋節。

一、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中秋節是我國重大的傳統節日,也是學生們比較熟悉的一個節日,幾乎每個家庭或簡單或隆重地會對這個節日進行慶祝。因此在設計本次中秋節的拓展方案時,我由談話引入一些學生熟知的中秋習俗,並通過課前準備,讓學生自主收集有關中秋的資料,可通過向長輩瞭解一些中秋節的習俗,也可到圖書館或書店查閲有關書籍,還可上網查詢等等,在收集資料過程中使學生知道一些平時不太瞭解的中秋節的知識。同時,通過課上學生間的交流,使他們學到更多的中秋節的內容。當然,教師也是其中的參與者,幫助學生把所找到的資料和他們一起進行適當的篩選和概括。通過這種師生互動的活動,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盎然,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學科滲透在活動中注重學科滲透,如聽故事,説心願這個環節,結合平時語文學科中語言訓練的要求,讓學生在説出自己心願的同時,請他們注意語言的規範和優美,從而使自己的語言能力有所提高。然後輔以電話的形式表達,並提醒他們運用禮貌用語,這樣不僅幫助學生複習了日常打電話的整個過程,而且又在其中滲透了禮的教育。

(三)突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最後一個環節瞭解有關月亮的知識中,我一改傳統的由老師介紹的方法,由一學生扮演月亮博士,由他充當一回小老師,組織整個環節的活動過程,包括提問佈置任務、組織歸類展示、歸納板書等等。學生與學生之間因為年齡相同,更容易接近,整個課堂呈現了一種和諧、輕鬆、愉快的氛圍。在這一系列的生生互動中,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一浪高過一浪,不僅這位扮演月亮博士的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且其他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也有了較大的提高,從而懂得了各種形狀的月亮的名稱,培養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二、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了解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以及中秋節的由來,中秋節的民間傳説。

2、讓學生知道中秋節是我國民間慶賀豐收和團圓的節日。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使學生懂得各種形狀的月亮的名稱。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課前準備:師生通過各種途徑尋找中秋節的資料。(中秋節的傳説故事、習俗、詩歌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交流中秋節的習俗1師生談話引入八月十五中秋節。2學生交流今年中秋節的活動安排。3大家一起分享有關中秋節的資料。(吃月餅、賞月、觀潮、燃燈、玩兔燈、祈福等)

(二)聽故事,説心願1教師講嫦娥奔月的故事。(配樂)2學生打電話與嫦娥姐姐説説心裏話。

(1)出示聽話説話要求:仔細聽,牢牢記,説清楚、説完整。(讓學生充分拓展思維、開拓思路)

(2)説話時注意講電話的禮儀。

(3)教師及時輔導點評,注意句子的完整性、優美性。

(4)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三)瞭解有關月亮的知識

1、教師介紹宋朝著名的詩人蘇軾寫的優美詩篇《水調歌頭》。(學生齊誦)

2、月亮博士給同學講一講月亮的奧祕。

(1)月亮博士請同學們把自己見到過的月亮的形狀畫下來,並把它剪下來。

(2)把同學的作品按月亮的形狀歸類,展示在黑板上。

(3)同學交流從地球上會看到這些不同形狀的月亮的原因,月亮博士歸納。

(4)同學交流月亮的名稱,月亮博士邊歸納邊板書。

(四)教師小結,師生一起品嚐自己購買的中秋食品,共同歡度中秋。(音樂起)

中秋節主題教案6

一、活動目的:

xxx

二、活動時間:

xxxx年xx月xx日

三、活動準備:

蘇軾的《水調歌頭》 ok帶、中秋燈謎、圖畫、月餅

四、活動地點:

八(7)班教室

五、活動過程:

老師導入: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從去年開始,國家把這個節日定為法定節日,休息一天。從而可以看出,中國逐漸對傳統文化和民俗越來越重視。

一、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1 、中秋節的由來

(1)老師:同學們,每當天氣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麼?月亮像什麼?(有月亮。老師:誰知道中秋節的來歷?

(4)、小結:同學們都説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時候月亮圓滿,象徵團圓,所以也叫團圓節。它起源於魏晉時期,在唐朝初年成為我們國家固定的節日,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傳統節日。

2 、中秋節的傳説與民間故事老師:有誰能來講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説,中秋節的起源及一些民間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3 、學生介紹中秋節的習俗老師引:好,聽了我給你們講的故事,你們一定意猶未盡吧。

二、中秋詩詞佳句知多少

(1)、出示圖片

(2)對了,幾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個夜晚,正是大文豪東坡先生寫下了著名的中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出自這首詞。

(3)有感情朗讀:蘇軾的《水調歌頭》,劉禹錫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學唱蘇軾的《水調歌頭》我國的'詩人大多是憂國憂民的,又大多是命運坎坷的,他們經常流浪在外,客居他鄉,思鄉成了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許多以思念故鄉為題材的詩作,你還知道哪些呢?

三、中秋佳節話月餅老師:學生們每年是怎樣過中秋的呢?(隊員講出各種賀中秋的民俗活動)

(1)引出——吃月餅、送月餅餅中有餡,表面有花紋,花紋主要有月亮、桂樹、玉兔等在圓中表達美好的願望。

(2)學生作品欣賞。

2 、舉辦月餅宴師:你吃的月餅是買的呢,還是別人送的?誰送的?

①送月餅:

②吃月餅(大家一起吃月餅,體驗班級大家庭的温暖和團圓)

結束語:(播放蘇軾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美好的時光帶給了我們無限的快樂,也留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

中秋節主題教案7

【活動設計】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其賞月、吃月餅的活動凸顯着人們家人歡聚一堂的和樂畫面,憧憬着人們對未來生活美好的祝福和願望。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幼兒熟悉的生活入手,整合了聊中秋、賞中秋、品中秋、畫中秋的活動形式,加深幼兒對傳統節日的認識和了解,體驗節日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簡單瞭解中秋節的習俗。

2、讓幼兒體驗過中秋節的愉快,培養幼兒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圖片袋:月亮、兒童畫圖片、已剪好的黃色月亮(圓形或月牙形)足量。

2、視頻《月亮做衣裳》。

3、每人一個月餅。

【活動過程】

一、“月亮做衣裳”

1、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什麼節日嗎?(中秋節,是月亮的節日)

2、8月15就是中秋節,馬上就要過中秋節了,月亮想要打扮打扮自己,它決定去做件漂亮的衣裳。

3、故事:《月亮做衣裳》

(1)月亮有沒有穿上好看的`衣裳?為什麼?

(2)師幼互動交流,知道月亮會從月牙狀慢慢變成月圓狀,又變到月牙狀。

二、“月亮的色彩

1、師:中秋節的時候,我們會做些什麼呢?(賞月、吃月餅)

2、教師出示月亮圖片,師幼一起賞月。(引導幼兒説一説月亮裏都住着誰?)

3、故事:《嫦娥奔月》

三、“月亮的味道”

1、師:剛才説到了中秋節的時候,我們還會吃月餅。(教師出示月餅念兒歌)

中秋節裏月兒圓,餅兒圓圓像月亮,香香的月餅嘗一嘗,哇!月亮的味道美味極啦!你是不是也想嘗一嘗這月亮的味道呀?(引出吃月餅)

2、幼兒開始月餅分享會。

中秋節主題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了解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以及中秋節的由來,中秋節的民間傳説。

2、讓學生知道中秋節是我國民間慶賀豐收和團圓的節日。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使學生懂得各種形狀的月亮的名稱。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二、活動建議:

1、跟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在內容的設置上由淺入深。主要從中秋節的風俗習慣入手,讓學生初步瞭解中秋節,通過嘗一嘗月餅,畫一畫學生心中的中秋節等動手操作活動,來激發學生對民俗節慶課的興趣。

2、建議讓學生可以回家做適當的準備,通過詢問父母等查詢方式,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3、在課後拓展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將自己對中秋節感興趣的內容和習俗的瞭解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畫一畫心中的餓中秋節,教師把學生的作品挑選後佈置在教室的展示板進行展示。

 三、活動方案: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交流中秋節的習俗

1、師生談話引入八月十五中秋節。

2、學生交流今年中秋節的活動安排。

3、大家一起分享有關中秋節的資料。(吃月餅、賞月、觀潮、燃燈、玩兔燈、祈福等)

(二)、聽故事,説心願

1、教師講嫦娥奔月的故事。(配樂)

2、學生打電話與嫦娥姐姐説説心裏話。

(1)、出示聽話説話要求:仔細聽,牢牢記,説清楚、説完整。(讓學生充分拓展思維、開拓思路)

(2)、説話時注意講電話的禮儀。

(3)、教師及時輔導點評,注意句子的'完整性、優美性。

(4)、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三)、瞭解有關月亮的知識

1、教師介紹宋朝著名的詩人蘇軾寫的優美詩篇《水調歌頭》。(學生齊誦)

2、“月亮博士” 給同學講一講月亮的奧祕。

(1)、“月亮博士”請同學們把自己見到過的月亮的形狀畫下來,並把它剪下來。

(2)、把同學的作品按月亮的形狀歸類,展示在黑板上。

(3)、同學交流從地球上會看到這些不同形狀的月亮的原因,“月亮博士”歸納。

(4)、同學交流月亮的名稱,“月亮博士”邊歸納邊板書。

(四)、教師小結,師生一起品嚐自己購買的中秋食品,共同歡度中秋。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得都特別好,説出了自己的想法與願望。是啊!中秋節既是一個豐收的節日,又是一個團圓的節日。老師希望你們好好學習,長大實現自己的願望。

四、佈置作業:

(1)、過中秋節那天,向家裏人講講自己知道的故事和知識。

(2)、觀察月亮的形狀變化並記錄。

中秋節主題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2、能力目標

瞭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知道中秋節是盼望閤家團圓的日子,激發學生對在這個日子仍堅守自己工作崗位的人們的敬佩之情。

教學重點:

瞭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對在這個日子仍堅守自己工作崗位的人們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教學安排:

1至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知道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是個團圓的日子。

二、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説

1、説説自己家的中秋節是怎樣度過的。

2、聽一聽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三、過中秋節的風俗

1、欣賞圖片瞭解中秋節。(與課本圖片結合)

2、朗讀兒歌知道中秋節。

四、向八月十五堅守崗位的勞動者致敬

1、欣賞圖片,瞭解有許多人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團圓,犧牲了自己的利益,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用自己與親人的分離贏得了更多人的快樂和幸福。

2、激發學生對這些勞動者的敬佩和感激。

五、課堂小結

1、複習課堂上學習的兒歌,加深對中秋節的印象。

2、欣賞歌曲《中秋大團圓》。

中秋節主題教案10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瞭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説。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4、運用物品特徵與諧音學説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活動準備:

1、每一個孩子準備一塊月餅,並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2、民間故事《常娥奔月》

活動過程: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3、瞭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麼?

4、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A、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

——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B、月餅為什麼是圓的呢?

C、老師小結。

D、分享月餅。

5、聽故事《常娥奔月》。

活動反思: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以中秋節為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於幫助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花好月圓和合家團圓的美好氛圍。

從本次活動的整個開展情況來看,對孩子進行節日文化教育,孩子的直接體驗是非常重要,只有直接體驗到的,感受才會更加深刻,教育目標的達成度才會更好,當然這對於教師和家長的要求就會高些,但是隻要對孩子是好的,老師就應該用心去做好的,相信也一定會取得好的成績!

中秋節主題教案11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同學們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鍊同學們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

培養同學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學習中秋節文化,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動計劃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麼中秋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

午節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題:“走進中秋”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活動內容

活動一中秋説由來

(一)中秋節簡介: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説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活動二中秋話習俗

1: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敍談。

中秋節主題教案12

【活動目標】

1、聽故事,瞭解中秋節的起源、日期及月餅的來歷。

2、理解故事內容,可用自己的語言説明中秋節的起源等相關問題。

【活動準備】

節日故事《中秋節的起源》;日曆。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中秋節的起源》:

我們的祖先以種田為生。他們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裏工作,有時翻鬆泥土,有時灌溉農作物,有時要除蟲、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陽下山,他們才能回家。

他們每年在春天播下種子,到了秋天便是收穫的好日子,大家都高興極了。一家大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裏收割稻穀,有的人到果園摘水果,小孩子也會幫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樹下收拾大人摘下來的果子。

到了農曆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氣爽,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圓,家家户户會在一起慶祝豐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晚飯,飯後就在屋前擺放大桌子,上面放滿水果,聚在一起談天賞月,品嚐美食。後來,農曆八月十五日成為了中國人的重要節日,相傳這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至於吃月餅的習俗,傳説和蒙古人當了中國皇帝有關。那時蒙古人非常野蠻和殘暴,常常欺負老百姓,有時會強搶人們在路邊擺攤要賣的`東西,不肯付錢,又隨便打人,老百姓的生活很苦!

於是,老百姓計劃在中秋節那天趕走蒙古人。為了要通知其他人一起行動,他們想出用餅來傳遞消息這個好方法。他們先在紙條上寫上“中秋節晚上趕走蒙古人”,然後把紙條放在餅裏,送到家家户户去。結果,大家在吃餅時都發現了紙條,於是便在中秋節這天合力趕走了蒙古人。從此以後,人們互相贈送月餅,便成為中秋節的習俗。

二、與幼兒討論:

1、農作物到什麼季節才會成熟呢?那時人們又忙碌些什麼呢?(秋天。收割稻穀和摘水果)

2、豐收的時候,人們的心情怎樣呢?會怎樣慶祝呢?(高興。全家人一起吃飯)

3、人們選定了哪個日子慶祝豐收呢?這個習俗成為了什麼節日?(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4、你認為在月餅裏藏字條的方法有什麼好處和壞處呢?(自由回答)

三、出示一個日曆,請幼兒説出中秋節的日期,並請一位幼兒在日曆上指出農曆八月十五。

四、評價。

1、能較長時間專心聽故事。

2、能説出中秋節的起源。

3、能説出中秋節的日期。

4、能説出傳説中月餅的來歷。

中秋節主題教案1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

幼兒自帶月餅,PPT

活動過程:

一、兒歌引出中秋節

1、《小小的船》月兒彎彎,像只小船,搖呀搖呀,越搖越圓。

月兒彎彎,像個銀盤,轉呀轉呀,越轉越彎。

2、理解兒歌裏的內容

(1)兒歌裏的船,真的是一艘小船嗎?(不是)

(2)那指的是什麼呢?(月亮)

(3)出示圖片(月亮),小朋友什麼時候能看見月亮,都看見過它嗎?(夜晚,看見過)那月兒是什麼樣子的'呢?當月亮變圓又是什麼時候呢?

二、介紹節日

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曆8月15日是中秋節。

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三、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釦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説:"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歎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説:"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四、談話品嚐:

1、中秋節吃什麼?

2、分享:

共同品嚐自帶的月餅和水果。

中秋節主題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場地佈置製作材料的準備表演節目的準備

活動形式:

全園集體活動

活動流程:

介紹節日—園長致辭—欣賞故事—製作月餅—師生節目表演(分享石榴)—親子分享月餅。

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

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曆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園長致辭

(三)欣賞故事

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四)製作月餅

1、中秋節吃什麼?

2、老師示範做月餅。

3、幼兒動手做月餅。

師生表演

學前班—大班—中班—蒙式班

親子分享

人員安排:根據情況自行擬定

教學反思: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嚐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

中秋節主題教案15

活動目標:

1、欣賞漂亮的月餅盒,體驗中秋節的快樂

2、玩月餅盒,有發現探索的慾望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各種各樣的月餅盒

活動過程:

1、展示月餅盒

(1)請幼兒説一説,我的月餅盒是怎麼樣的?是哪兒來的`?

(2)説一説我的月餅盒和別人的有什麼不同?

2、講述月餅盒

(1)我的月餅盒象什麼?

(2)我要讓我的月餅盒變成什麼樣的?

(3)我和誰一起玩月餅盒,我和誰的月餅盒做朋友?變成了什麼?

3、玩月餅盒

引導幼兒用各種各樣月餅盒進行搭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