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來歷的作文9篇

來源:文萃谷 4.77K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來歷的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節來歷的作文9篇
春節來歷的作文1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與西方的聖誕節地位相類似。但與其他西方節日不同的是,春節藴涵着我國的悠久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藴。

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喜慶團圓節日,人們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走親訪友,互致祝福,回顧過去,展望未來,老老少少,團團圓圓,全家幸福,和諧美滿,該是多麼愉快的節日呀!春節作為每年隆重的傳統節日,有着濃郁的民族色彩。漢族將春節當作最重要的節日,而少數民族也有以自己的方式慶祝春節的習慣。根據地方特色的不同,各地都有不同的慶祝春節的習慣。

春節的由來有好幾種説法,這裏介紹一種比較為人所知的傳説:

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每到除夕的時候就會從海底出來闖到村子裏傷人,後來被一位老人用辦法趕走,為了紀念就出現了春節。這個傳説同時也解釋了不少春節的習俗。“年”獸害怕紅色,所以每到春節時分家家都會張貼對聯;“年”獸害怕火光,所以家家都會燃放爆竹。就連壓歲錢和守歲也和“年”獸的傳説有一定關係。不過這畢竟是傳説,真正的餓由來還有待考究。

春節的習俗除了和“年”獸傳説有一定關係的以外還有許多,像吃餃子,年糕,湯圓之類,拜年,走親戚,上祖墳等等,我的家鄉也有自己的春節特色。我的家鄉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雖然現在在城市當中已經不多見了,但鄉鎮仍然保留着着一習俗。而年夜飯是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每年最為期待的一部分。一家人團聚在一起享用美味的晚餐,光是想象就讓人很開心。父親的工作比較忙,又經常出差一年之中能像這樣在一起用餐的機會可謂少之又少,所以我很珍惜這樣的機會。守歲同樣是我很喜歡的習俗之一,一家團坐,互相聊聊一年中發生的事,一同懷念過去,一同期望未來,這是一年當中一次的機會。

雖然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但我感覺城市春節的喜慶卻一年不如一年。現在偶爾也會懷念小時候的春節,那時的開心是現在不能相比的。雖然現在的春節依然同家人一起度過,同樣也很快樂,但每當除夕夜晚走出家門,一股異樣感便會湧上心頭。難道春節在人們心中已經不在是那麼重要了麼?

儘管春節的年味已經不再濃厚,但我依然期待着下一個春節。

春節來歷的作文2

農曆正月七年級是春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後,才將農曆正月七年級正式定名為春節。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年俗活動內容變得異常豐富多彩。

有關於年的傳説也很多。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類的性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逃往深山,以此躲避“年獸”的傷害。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着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顫慄,再不敢往前走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第二天正是正月七年級,人們回來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訴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起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裏一堆未燃盡的竹子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着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紛紛換新衣,到親友家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驅趕“年獸”的辦法了。

現在中國過年都會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等等。貼“福”字,人們會故意倒貼在門、窗、傢俱上,取其“福到(倒)了”之意;吃魚,則象徵年年有餘。

在我的家鄉,每到年末,每家每户都要祭祖,祭祖的前一天,大家都會把屋子裏打掃的乾乾淨淨,準備好祭祖所要的物品,而在除夕的當天,每家每户在大門兩邊貼對聯和貼“福”字,一大家子人都會聚在一起吃團年飯,象徵團團圓圓。除夕晚上12點鐘聲敲響時,家家户户都會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正月七年級,大人小孩都會穿上新衣服和新鞋子,普遍都會穿紅色,寓意“象徵新的一年新面貌和紅紅火火”,走親訪友拜大年。

過年是中國民間最傳統最隆重的節日,我們要把民間傳統傳承下去!

春節來歷的作文3

壓歲錢的來歷,它最早出現於唐朝宮廷,當時宮中有散錢之風。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中雲:唐玄宗天寶年,“內廷嬪妃,每於春時,各于禁中結伴三人至五人擲錢為戲。”王建在《宮詞》中載:“宿粧殘粉未明天,總立昭陽花樹邊。春日內人長打白,庫中先散與金錢。”從春日“擲錢為戲”,到“散與金錢”,後又發展到贈“洗兒錢”。據司馬光《資治通鑑》稱,楊貴妃生子時,“玄宗親視之,喜贈貴妃洗兒錢”,以賀喜驅邪。至宋、元,便形成一種民俗。它與正月七年級春節結合,形成早期的“壓歲錢”。但當時還沒有流通的貨幣,而只是一種特製的“壓歲錢”。

每逢春節,長者往往要給晚輩們壓歲錢,而且多用一些連號的新紙幣,這個帶有濃厚節日色彩的習俗緣由何在,為什麼要用連號的新紙幣,恐怕很少有人知曉。

壓歲錢由來已久,古稱"厭勝錢"、"壓勝錢"、"壓崇錢"、"押歲錢"等,在錢幣系列中,它被歸為花錢類。早在漢代我國就已出現壓歲錢,以圓形圓孔和圓形方孔居多,錢的正面多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兇"、"福山壽海"、"長命富貴"、"強身健體"等,還有的正面為錢文,背面為祥瑞圖案,如"北斗七星"、"龜蛇"、"生肖"等紋飾。唐朝時期,宮廷盛行春節散錢,當時人們把春節這天作為立春日,在宮內相互朝拜。而當時在民間還沒有拜年的習俗。宋元以後,春節被定為正月七年級,春節散錢習俗就演變為長者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燕京歲時記·壓歲錢>記載:"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謂之壓歲錢。尊長者賜小兒者錢,亦謂之壓歲錢。"明清時期,長者用紅繩串連着壓歲錢送與晚輩。民國時期,方孔圓錢基本取消,長輩則用紅紙包一百文銅錢作為壓歲錢,其寓為"長命百歲",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者喜歡選用連號的新紙鈔賜予晚輩,有"連連好運、連連高升"之意,這種送連號錢給晚輩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可以説,壓歲錢的習俗源遠流長,是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願。

到清代,才有兒童慶歲,長者與以錢,貫用紅,置之卧所,曰“壓歲錢”。至民國,又曾流行以紅紙包100銅元,以示“長命百歲”,建國後才用紙幣,以示祝福。

春節來歷的作文4

我最盼望的日子——春節終於來到了,因為在這喜慶的節日裏,我們小孩子有好東西吃,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花,有小夥伴玩,最讓我感到快樂的還是給鄉親們拜年了。

大年七年級的三四點鐘,我就迫不及待地催爸爸起來了。(我們這裏的風俗是新年第一天有家裏的男主人放開門鞭和燒團圓飯)好不容易等到喝完團圓茶後,我就找了幾個方便袋迫不及待地準備出發了。媽媽開玩笑地説:“家裏買了這麼多好吃的,還不夠你這隻饞貓吃的!”唉!老媽,你怎會懂得兒子的心思呢,我這不是給鄉親們拜年,為他們送上新春祝福嗎!我一溜煙跑到了村子的西頭,與早已等候在那裏的小夥伴匯合,便開始給鄉親們拜年了。

我首先來到了李叔叔家,李叔叔是個農民,靠種植大棚蔬菜走上了財富之路。我恭祝他:“新春萬事順!蔬菜長得旺,價格一路長!”樂得李叔叔連忙塞紅包,盛情難卻,只好收了。我又來到了瓦工張叔叔家,他們一家正在喝茶,我祝他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錢財如磚砌牆,越摞越高!”王阿姨聽了合不攏嘴,給了我滿滿一捧糖果。接着我又來到了楊奶奶家,祝她老人家“身體健康,萬壽無疆!越活越精神!”她一高興竟然笑掉了假牙,我也跟着樂開了懷。就這樣,我挨家挨户給鄉親們送上了新春的祝福。我的口袋裏塞滿了紅包,帶來的方便袋也都裝的滿滿的。

拜年結束後,我和小夥伴們匯合,一起來到了徐爺爺家,徐爺爺是個老革命戰士,他的四個哥哥都在抗日戰爭中光榮犧牲了,他也因為戰爭而失去了一條腿,沒能成家,今年九十幾歲的徐爺爺,孤苦伶仃地癱坐在牀上,我和小夥伴們給他拜完年後,將自己紅包裏的錢都給了他,一共有兩千多元。我們還將袋子裏的花生瓜子糖果分了類,放在徐爺爺的牀上。徐爺爺感動得熱淚盈眶,不住地感謝我們。其實我們才應該感謝徐爺爺這樣的老革命戰士,沒有他們的拋頭顱灑熱血,哪有我們今天如此安定幸福的生活。

寒假結束了,慶祝春節的活動也接近了尾聲,我覺得拜年是我在春節中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春節來歷的作文5

正當雪飄如絮,雪厚霜濃的時候,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節。春節是喜氣洋洋的,令人歡喜的。親朋好友歡聚一堂,一家子熱熱鬧鬧的這情景多令人神往啊!這個春節,我們一家到當地過年的習俗。

大年三十的早晨六點整,外面還是漆黑一片,可以隱隱約約聽到一兩聲鞭炮聲,屋檐下的冰柱在燈光的照射下,發出金色的光芒。睡眼朦朧的我被叫起,我喃喃地迷惑不解地問媽媽:“今天我們有什麼重要的活動需要這麼早起?”“搶年呀!”媽媽神祕地説,“搶年”是張家界過年的風俗,誰起的早,

誰就能在一年中得到好運。我不禁聯想到一句諺語:早起的鳥兒多得食。原來“搶年”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啊!我趕緊吃完早飯,便與爸爸媽媽一起去逛街。哇!好熱鬧啊!只聽見從府城旁傳來一陣鑼鼓聲。我趕緊湊上前去。府城正中央在表演花燈,左邊有幾個老人在打腰鼓,右邊則在舞獅子燈。表演花燈的人有的戴着紅帽子,有的繫着紅絲帶,他們正繪聲繪色地唱着張家界的風土人情。他們身上豔麗的衣服在遠處皚皚白雪的天門山的照映下更加鮮豔。“咚咚鏘鏘……。”舞獅子的開始大顯身手了!他們二人合扮一頭獅子,一個人執頭,一個人扮尾。

主要是靠獅子頭指揮。獅子是金黃色的,讓人們覺得無比清爽。鬥獅子的人手中拿着一個斗大的繡球,不停地做着各種各樣的功夫動作。獅子一會作出“金獅吐節”,“獅子滾繡球”的複雜動作,一會擺出“白鶴亮翅”,“犀牛望月”的造型。“好!“人們大喊。因為藝人們把一頭兇猛的獅子變得如此祥和,活潑,可愛,靈活,敏捷,所以博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和陣陣喝彩。晚上,夜幕降臨,星星調皮地眨着眼睛。這個時候是過年最開心的時候,因為可以品嚐到美味無窮的年夜飯。餐桌上擺着許多美味佳餚。伴隨着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一家人吃着可口的飯菜,我不禁想到了長輩們的年夜飯。爺爺曾經説過,他們的過年時有饅頭吃就不錯了。

想到這,我覺得我們的生活過得真好,應該要好好珍惜它才對啊。伴隨着新年的鐘聲,我悄悄地進入了夢鄉。這個不同尋常的新年在我夢中再次浮現。

春節來歷的作文6

傳説中國古時候有一種怪獸,叫“年”頭脹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新春快來的時候,年便上岸,進村吃人。因此,人類也非常害怕它,小孩子哭了,只要媽媽説一聲“年來了”,孩子就嚇得不敢哭出聲了。天上的神仙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便派了一位大仙下凡,殺妖降魔,去幫助百姓們。一年離除夕還差一天,家家户户都扶老攜幼逃入山上避難。有一位老婆婆年紀大了,跑得很慢,在逃跑中,不小心碰倒一位老人,老婆婆上氣不接下氣地説“對……對不起,我急着趕路,一一不小心……實在對不起!”老人不緊不慢的説:“沒關係,可我有些不明白為什麼這裏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急着往山上跑呢?老婆婆聽了,深深的歎了一口氣,説:“你可不知道,我們這有一頭怪獸叫“年”,它一上岸,百姓們都會成為它的囊中之物了!”老人聽了,哈哈大笑:“我天不怕,地不怕,幹嘛還怕一頭怪獸呢?”老人又説:“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就把“年”轟走。可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説,以為他在吹牛。但老人仍然笑而不語。婆婆實在沒有辦法,就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到了深更半夜,“年”闖進村,這次,“年”發現了不同之處,唯獨只有老婆婆家有燈,便仔細看,燈是紅色的.。“年”首先是嚇了一跳,之後,“年”猛烈奔向老婆婆家,這時門開了,老人從屋裏面走出來,披着紅袍,手拿鞭炮,鞭炮發出噼裏啪啦的響聲,衝着她張開口大笑。“年”一看,狂奔跳下大海,再也不敢出來了。原來“年”最怕紅色和噼裏啪啦的聲音。

三天後,村民們回到村莊,發現房屋並沒有被“年”推翻。老婆婆恍然大悟,趕緊對村民們説起老人這件事,村民們一聽,都跑到老婆婆家去看,原來,老人就是天上的神仙變的。老人治“年”有三個法寶:紅對聯、鞭炮、紅袍。第二年人們試着用這三個法寶,“年”果然沒有來。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老神仙,就把農曆12月30日,定位過年,又叫春節。直到現在,每逢過年,春節時,人們照樣是穿新衣或紅袍,放鞭炮,買紅對聯......!

你看,春節的傳説神奇吧!讀完了這個故事你們應該知道過年的來歷了吧!

春節來歷的作文7

中國有好多節日,我最喜歡春節了。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過年不但可以吃好的,而且還最熱鬧、還可以有壓歲錢。過年是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是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我老家舉辦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放鞭炮,等,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關於春節的來歷還有一種傳説,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家。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家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家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説,乞討老人家笑而不語。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家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家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你們知道嗎?我之所以喜歡過這個節日,不光能是熱鬧,好玩有壓歲錢,由於這個節日的背後還藏着一個驚險刺激的故事。

春節來歷的作文8

春節,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節日。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

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説法:一種説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户,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着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

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户人家門裏一瞧,只見裏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着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另一種説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説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説,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曆,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曆正月七年級改名為"春節"。 由於春節過後不久,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來載歌載舞迎接這個節日。於是,節前就在門聯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當春姑娘來到門口時,會念一遍寄託新一年美好願望的句子,這一念好運真的來了。同樣寓意的事情還有掛大紅燈籠和貼“福”字及財神像等。

春節是個親人團聚的節日,離家的孩子要不遠千里回到父母家裏。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餃子的做法是先和麪,“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了。 節日喜慶氣氛要持續一個月。正月七年級前有祭灶、祭祖等儀式;節中有給兒童壓歲錢、親朋好友拜年等典禮;節後半月又是元宵節,其時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盛況空前,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結束了。

春節來歷的作文9

每逢春節快到時,大家都手忙腳亂地做準備,有的買鞭炮,有的買新衣服或紅袍,有的買紅對聯。

在我腦海中,一個問號在問我:為什麼人們總是這樣忙?我把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笑咪咪地説:“這裏面還有個傳説呢!

”我很感興趣,就纏住媽媽給我講講,媽媽講起了傳説:“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頭叫“年”的怪獸,它一來百姓們就會措手無知的被它吃掉。它常年隱居於深海,每逢農曆12月30日,“年”就爬上岸殺人滅口。天上的神仙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派出了一位大仙下凡,殺妖降魔,去幫助百姓們。一年離12月30日還差一天時人們收拾東西,逃去了深山之中。有一位老婆婆年紀大了,跑得很慢,在逃跑中,碰倒了一位老人,老婆婆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地説:“對……。對不起,我急着趕路一一不小心…實在是對不起了!

”老人不緊不慢地説:“沒關係,我有些不明白為什麼這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急着往山上跑呢?”老婆婆聽後,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説道:“你可不知道,我們這兒,有個“年”的怪獸,它只要一上岸,百姓們都會被它吃掉的,我還是勸你快走吧,不然你也會變成“年”的口中之物了!

”老人聽後,捧腹大笑:“我天不怕,地不怕,幹嘛怕一頭怪獸呢?”説着拍了拍胸脯。老人住進了老婆婆家。傍晚,大地崩裂,原來是“年”來了。這次,“年”發現了不同之處:唯獨只有老婆婆家有燈,便仔細看,燈是紅色的,“年”首先是嚇了一跳,之後,猛烈奔向老婆婆家,這時門開了,老人從屋裏走出來披着紅袍,拿着鞭炮,鞭炮發出了霹靂啪啦的響聲,衝着它張開大笑。“年”一看,狂奔跳下大海,再也不敢出來了。原來“年”最害怕紅色,和霹靂啪啦的聲音。三天後,村民回到村莊,發現房屋並沒有被“年”推翻。老婆婆恍然大悟,趕緊對村民説了這件事,村民們一聽,去到老婆婆家,原來,老人就是天上的神仙變的。老人治“年”有三個法寶:紅對聯,鞭炮,紅袍。第二年人們試着用這三個法寶,“年”果然沒有再來了。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老神仙,並把農曆的12月30日,定為過“年”,又叫春節。直到現在,每逢過“年”,春節時,人們照樣是穿新衣或紅袍,放鞭炮,買紅對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