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的春節》作文四篇

來源:文萃谷 2.57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春節》作文4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的春節》作文四篇

《的春節》作文 篇1

我們家鄉的春節別有一番特色,從年二十八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精彩。雖然春節期間大家忙裏忙外,但是把忙碌和歡樂相比,我想應該是歡樂佔的比例更多吧。

家鄉有個習俗,説是“年二十八,大掃除”。每家每户都趕着打掃衞生,是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希望會有一個新的開始,新的氣象。

轉眼又到了除夕,除夕是值得我們慶賀的一個時刻,一般外出的人都會回到家裏,與家人們團聚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説説樂事。吃完年夜飯後,大家一起坐在天台,談笑風生,觀看四處美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盛放,聆聽每一聲喜慶的祝福。除了晚上八點有春節聯歡晚會外,到了十二點左右,我們又能聽到一陣陣激烈的爆竹聲和鞭炮聲響個不停,一夜裏滿是歡樂聲。這是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大年七年級的早晨,我們總是要吃湯圓和麪條,寓意:團圓美滿,從七年級開始到初七左右,我們大家都要到親戚朋友家裏去做客拜年。去時帶上一些禮品,小孩子肯定賺了便宜,因為能收到大人們豐厚的壓歲錢!

正月裏,企業開工一般在初六之後,也會燃放大量鞭炮,處處呈現出一派喜慶、紅紅火火的景象。

正月十五是元宵又是春節期間一個重要節日,那天,家家户户都會吃元宵,並且每年在體育中心都會舉辦焰火晚會,美極了!既象徵了鬱南的繁華昌盛,又能體現出人們的生活將會向這煙花一樣耀眼!

春節真是一個快樂的日子,又是一個豐收的日子!

《的春節》作文 篇2

叮叮叮,新年的鐘聲敲響了。

風景如畫的故鄉里,有一種奇特的風俗,那就是每逢春節的時候,只要是那裏的人,都要走過名叫“珞河”上的一條狹窄而長的橋,並要在橋邊燒一串鞭炮,以祈求這年的安康與幸福。

還模糊的記得距離上次走過這座橋,已經過去了六七年。那次我還是要母親抱着我過去,但這一次,是我一個人走過了。

先是隆重的開幕儀式。“劈里啪啦~”幾聲鞭炮在耳邊響起,漫天飛舞的鞭炮紙灑落在人的身上,雖説有點異味,但每個人都不會把它拿下來,因為通紅的鞭炮紙就代表着財富,像冬天飄雪的一樣繽紛多彩。十幾個小夥子駕馭着幾條兇猛而威嚴的龍“從天而降”,去追尋珍貴的龍珠。

寓意着跨過困難,迎接順意的`過橋儀式開始了。第一個走過的是村長,年邁的他看上去垂老無力,走起路來卻精神抖擻,一點兒也不比年輕人遜色。村長走過去了,接着一個又一個,整齊有序地走到了對岸。

風吹得呼呼響 看着眼前搖晃不停的橋,薄薄的橋板,洶湧流淌的河水,我本還是信心滿滿,一下子整個心都涼了一截。我慢慢地試着把腳伸出去一些,剛碰到橋面,又警惕的縮回來。這時,過了對岸的母親向我揮了揮手,大聲説:“快點過來,別耽誤着時間了。我又何嘗不是想快一些過去,但自信總拼不過內心的害怕。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我終於邁出了第一步,步步走過去,剛到橋中間,橋被風吹得更厲害,我緊緊的抓住橋旁的扶繩,生怕抓不緊就會掉下去了。等風漸漸停下來,我便快步跑過橋,終於到了對岸,心裏一邊想着:真嚇人啊,差點兒就掉下去了!一邊也鼓勵着對面的其它跟我一樣害怕不敢過來的小孩。

“不用怕,過來吧,其實很快就過去了的。”我也揮動着雙手,用手指做出加油的姿勢。漸漸地,他們也過來了。“這是誰家的小孩,還不快看緊。”突然,一句驚慌的話刺激了大家雙眼,紛紛往説話的婦女所指的方向望去,啊,一個還不會走的小孩在橋上爬着,吊橋還在搖動中,小孩也許是因為貪玩才爬上去的,但現在被嚇得哭了。嗚嗚的哭啼聲在我們耳邊迴盪,大人們趕緊向對面跑過去,誰也不敢走快,怕吊橋經受不起壓力倒下,孩子來回的爬着,“噗通”一下掉進了水裏。一些大人也慌了,揣急的河水依舊流淌着,沒人去救孩子。我向四周觀望,看見一個人脱掉衣服就往水裏跳,這時,又聽見一個聲音,“快救救我的孩子”一個婦女着急地向這裏跑來……

等孩子救上來後,大家才發現,原來這個英勇的人竟是年邁的村長,婦女是因為去上個廁所,所以才沒有照顧好。為了感謝村長,婦女在自家做了些菜,招呼大家。

虛驚一場過後,終於可以開開心心地過一個春節了。在盛宴上,幾乎全村的人都帶上了自己的一些食品,歡喜地聚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

叮叮叮,鐘聲再次在耳邊迴響,只是這次,我聽到了鐘聲裏的幸福隨風飄起縈繞在每個人的臉上……

《的春節》作文 篇3

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當世界飛速變化時,春節也在一點點改變:春節時億人掃福瓜分千億紅包、春晚的特效一年比一年新奇、春節長輩們通過某軟件給孩子們發紅包“壓歲錢”……可這春節怎麼卻變味了?

往年,為了迎接春節的到來,所有部門放假,連路邊的小攤都已經關門放假。所有人都很重視這個家人團聚的時刻,買齊春節所須的物品,紛紛趕回家過年。整個中國都在上演着一場聲勢浩大的“春節運動會”。

今夕,人們吐槽着有家難回,卻在被窩裏安逸的掃着五福,喊着要瓜分五福。看着他們集齊五福時的歡呼雀躍,卻忘記去向遠在他鄉的父母送去一個祝福,心中十分悲哀。

往年,春節前夕,家家户户匆忙吃完晚飯,坐在電視機前,看着春晚,嗑着瓜子,孩子們在屋裏追逐玩耍,一屋子的歡聲笑語,好不熱鬧。

今夕,吃罷晚飯,電視上播着春晚,人們卻在一旁低頭刷着手機,聊着天,打着遊戲,偶爾抬起頭來吐槽吐槽春晚,又繼續低下了頭沉浸在手機的世界中。雖然有一屋子的人,但卻沒有了以往的歡聲笑語,只有春晚節目和手機提示的聲音,顯得如此孤寂。

往年,當零點鐘聲響起,窗外的世界是那麼精彩,各種五彩的煙花在天空炸開,讓人目不轉睛,只覺得這煙花下的大地是如此美麗,心中一片美好。

今夕,為了保護環境,各個城市下達“限鞭令”。零點過後,窗外還是一如的寂靜,讓人感覺總是缺了點什麼,心裏很是不舒服。

往年,春節早上,晚輩們走街串巷給長輩們磕頭拜年,長輩們臉上笑開了花,遞出一張張壓歲錢。晚輩們半推半就的接下錢,跑去買自己心儀很久的物品。每個人的內心都十分愉悦。

今夕,晚輩們都通過某軟件向長輩們發祝福索求壓歲錢,一發一收,十分方便,再也不需要千里迢迢的跑去向長輩磕頭拜年,但是總覺得少了一絲的人情味。

這春節啊,甚至還不如一些普通的節假日,真是越過越沒滋味了。

《的春節》作文 篇4

春節,每年開頭的一天。又叫陰曆年,因為是陰曆中的第一天。俗稱“過年”,起源於殷商時期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春節的喜慶氣氛一般會持續一個月左右。正月七年級前有祭灶、祭祖等儀式;節中有給兒童壓歲錢、親朋好友拜年等典禮;節後半月又是元宵節,其時花燈滿城,遊人滿街,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結束了。

關於春節的來歷的流傳有多種,其中,最廣泛的是關於“年”的。

相傳,古時候有一種怪獸叫“年”,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上的人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有一次除夕,村裏的人都搬着東西帶着全家上深山去了。突然有一位老婆婆在乞討,還説誰能給她一點食物,她就能把“年”攆走。但現在還有誰會去理她呢?大家認為她是瘋子,也只顧着搬家,無暇去理會。只有一位老爹爹停下腳步,給了那位老婆婆一點食物,還勸她説,快點逃吧,不要再説這樣的話啊。“年”快要上來了。可這位老婆婆倔強的很,她説,我答應過的事一定會做到,請將你的家先借給我一天,我吃過食物後,就下山去,一定會攆走“年”的!老爹爹扭不過她,最後還是讓她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着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裏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着餘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知道了對付“年”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關於春節的習俗有很多。在這其中,最為常見的是貼春聯,放爆竹,拜年和吃團圓飯等等。

春聯也叫對子,門對,春貼,對聯。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還叫“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着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温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