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故事(15篇)

來源:文萃谷 2.18W
元宵節故事1

隋朝攻打南陳時,南陳昌樂公主與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銅鏡,各執一半,作為以後相見的憑證,並約定在正月十五元宵節賣鏡於市,以探對方消息。隋滅南陳後,昌樂公主入楊素府做妾,次年元宵節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個老頭在叫賣半片銅鏡,價錢昂貴,無人問津。徐德言在破鏡上題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楊素得知,成人之美,昌樂夫妻終於團圓。

元宵節故事(15篇)

元宵節故事2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又叫上元節,這天是一年之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每年我最盼望這天的到來,因為這天人們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元宵,可以掛燈籠還可以放煙花爆竹。關於元宵節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説。

傳説很久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經常傷害人和牲畜,所以人們就準備消滅它們。可是有一天,一隻神鳥因迷路而來到了人間,那些獵人卻把它誤殺了,天帝知道了,非常生氣,於是就讓天兵在正月十五到人間放火,要把人畜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知道了這件事,她心地善良就冒着生命危險把這件事告訴了大家,人們很害怕,最後有一位聰明的老人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讓大家在節日的這幾天晚上掛燈籠放煙花爆竹。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從天上往下一看,發現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房子似乎都着火了,而且連續三個晚上都是如此,天帝就以為是天兵把人間給毀了,人們也就這樣躲過了一劫。

為了紀念這一天,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户户都要放煙花爆竹掛燈籠。

元宵節故事3

傳説,竊國大盜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後,一心想復辟登基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終日提心吊膽。一天,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子在喊:“元——宵。”覺得“元宵”兩字諧音“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禁止稱“元宵”,只能稱“湯圓”或“粉果”。然而,“元宵”兩字並沒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買他的帳,照樣在民間流傳。

元宵節故事4

傳説在很久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起來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

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的危險,偷偷駕着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人們。眾人聽説這個消息,就如頭上響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過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

大家聽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到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自的生命及財產。為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元宵節故事5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對了,今天就是元宵節。我還知道一個關於元宵節的故事呢,讓我來講給你們聽吧!

在古時候,有一個叫漢武帝的皇帝,他有一個大臣名叫東方朔。有一天東方朔在花園裏看梅花時看到一位姑娘投井,他就衝過去把這位姑娘扶住了。後來他知道那位姑娘叫元宵,她因為不能看見自己的父母而傷心自盡。東方朔聽了,勸姑娘不要哭,並承諾一定讓姑娘見到自己的父母。東方朔説完,就打扮成一位算命先生。他來到最熱鬧的集市,有許多人來找他算命。每個人都説正月十五城裏會起大火,他們問東方朔怎麼辦呀?東方朔説:“我也不知道,你們可以去問皇帝,”百姓們把這件事告訴了漢武帝,漢武帝也不太清楚就問東方朔,東方朔説:“聽説火神君愛吃湯圓,敬奉火神君,”漢武帝説:“不錯,不錯,可是怎麼瞞過玉帝呢?”東方朔説:“讓百姓放煙花,掛燈籠,像着大火,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漢武帝説好,我這就叫人去辦,到了正月十五那天,元宵父母也來了,當他們看見寫着“元宵”字樣的湯圓,興奮的喊“元宵,元宵”,元宵跑到宮外終於和父母團聚了。

從此人們就過起了元宵節,這就是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故事6

相傳袁世凱在北京做皇帝時,竊稱“洪憲皇帝”。 做皇帝的第一個正月十五早晨,他還未起牀,就被滿街一陣陣叫賣“元宵”的喊聲給驚醒了。他嚇得渾身是汗,彷彿感覺到全北京人都在大聲吶喊:“袁消!袁消!” 這哪裏是在賣元宵呢,分明是在詛咒他袁世凱趕快下台!

於是他便氣急敗壞地下令,將全北京城所有賣“元宵”的人給抓起來,從今往後不準再叫賣“元宵” ,一律改叫賣“湯圓”。

儘管袁世凱如此迴避他認為不吉利的“元宵” 之名,但也免不了他失敗的下場,僅做了八十三天的短命皇帝,就被人轟下台了。

元宵節故事7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今天是什幺節日嗎?對了,今天就是元宵節,我還知道一個關於元宵節的故事呢,讓我來講給你們聽吧!

在古時候,有一個叫漢武帝的皇帝,他有一個大臣名叫東方朔,有一天東方朔在花園裏看梅花,東方朔看到一位姑娘投井,東方朔衝過去把這位姑娘扶住了,塬來這位姑娘叫元宵,因為不能看見自己的父母而傷心,東方朔聽了,對姑娘請不要哭,我一定讓你見到父母,東方朔説完就打扮成一位算命先生,來到最熱鬧的集市,有許多人來找東方朔算命,可是每個人都説正月十五城裏會起大火,許多人問東方朔;這可怎幺辦呀?”東方朔説:“我也不知道,你們可以去問皇帝,”百姓們把這件事告訴了漢武帝,漢武帝也不太清楚就問東方朔,東方朔説:“聽説火神君愛吃湯圓,敬奉火神君,”漢武帝説:“不錯,不錯,可是怎幺瞞過玉帝呢?”東方朔説:讓百姓放煙花,掛燈籠,像着大火,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漢武帝説好,我這就叫人去辦,到了正月十五那天,元宵父母也來了,當他們看見寫着“元宵”字樣的湯圓,興奮的喊,:元宵,元宵,元宵跑到宮外終於和父母團聚了。

從此人們就過起了元宵節,這就是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故事8

今天是元宵節我與媽媽和好朋友聰兒一起去城隍廟觀燈了,來到城隍廟門口只見車輛排到了幾米以外的地方,而那些賣票的人流更是多了,都排到了大馬路上了。

我們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才買到了票,我們匆匆忙忙的擠進,剛進去只見到處人山人海,我們一眼就看見有人賣糖畫,只見那裏人一層包一層擠得水泄不通,我用了吃奶的力才擠了進去,腳還被別人不小心踩了一下,只見那個人手拿大勺,弄了一勺糖,在自己面前的大理石上畫了起來,不出5分鐘一個惟妙惟肖的糖畫誕生了,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們拿起糖畫,興高采烈的舔了起來,不一會兒我就把那香甜可口的糖畫給吃沒了。

我們走着走着來到了一個大孔雀的面前,那孔雀高足5米,十分宏偉壯觀,只見那孔雀的尾巴一閃一閃可美了,我還發現孔雀嘴裏還叼着一朵花呢!我與那高大壯觀的大孔雀合了影,才依依不捨的離開它。

我們不知不覺的來到了一個高大的麒麟邊上,只見它活靈活現,彷彿真的一樣,突然邊上的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説:“真是‘麒麟祥瑞’啊!好兆頭好兆頭啊!”説着笑了起來,我也不禁讚歎起來了,邊上的圍人個個都不由的讚歎不已。

我們漫步在城隍廟內,到處都掛着五顏六色的燈籠,有的是可愛的卡通人物燈、有的是風景燈、還有的是……讓我們看的眼花繚亂,嘴裏卻不停的讚歎説:“這些燈籠真是巧奪天工啊,真是太漂亮了!”

不知不覺的都9點多了,我們便坐着車開開心心的回家了,可腦子裏卻還在回味着剛才的燈籠。

元宵節故事9

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朝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羣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着社會和時朝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火把也逐漸變為了彩燈。

元宵節故事10

相傳,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死後,漢武帝非常想念她,於是一位宮女就穿上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這位宮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後人做詩:“張燈作戲調翻新,顧影徘徊卻逼真,環佩姍姍蓮步穩,帳前活見李夫人。”説的就是漢武帝思念愛妃的典故,這也是皮影戲的最初來源。

元宵節故事11

傳説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的兒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另有一説是元宵[1]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節故事12

於元宵節的來歷,民間有幾種有趣的傳説: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啦。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就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類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的危險,把這個消息告訴啦人們。眾人聽説啦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啦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啦好久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裏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啦”。

大家聽啦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啦。到啦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啦;人們就這樣保住啦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另一則傳説則和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的個性既善良又風趣。如果宮裏有誰得罪啦漢武帝,總要靠東方朔來講情。有一天冬天,下啦幾天大雪,漢武帝覺得有點無聊,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的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

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沒和家人見面。每年到啦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她想,既然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還不如一死啦之,於是才來投井。東方朔聽啦她的遭遇,非常的同情她,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這一天,東方朔出宮後,便在長安街上擺啦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裏起啦個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説:“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你們若看到一個騎粉色銀驢的紅衣姑娘,馬上跪地哀求。那姑娘便説:“我是領旨來燒長安的。玉帝還要站在南天門上觀看。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説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着:“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六天火,焰紅宵夜”。漢武帝一看大驚,連忙請來啦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啦一想,就説:“聽説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六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啦。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六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羣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到啦正月十六日長安城裏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元宵的父母也帶着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雙親、妹妹團聚啦。

如此熱鬧啦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六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元宵節故事13

皮影相思

相傳,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死後,漢武帝非常想念她,於是一位宮女就穿上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上看到這位宮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後人做詩:“張燈作戲調翻新,顧影徘徊卻逼真,環佩姍姍蓮步穩,帳前活見李夫人。”説的就是漢武帝思念愛妃的典故,這也是皮影戲的最初來源。

破鏡重圓

隋朝j隊滅南陳時,南陳昌樂公主與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銅鏡,各執一半,作為以後相見的憑證。並約定在正月十五元宵節賣鏡於市,以探對方消息。隋滅南陳後,昌樂公主入楊素府做妾,次年元宵節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個老頭在叫賣半片銅鏡,價錢昂貴,無人問津,徐德言在破鏡上題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楊素得知,成人之美,昌樂夫妻終於團圓。

燃燈七盞

宋朝福州有個太守名叫蔡君謨,面對千里餓殍卻要粉飾太平。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節之夜必須燃燈七盞。有個窮人叫陳列,制了一個一丈多高的大燈,上書一首詩:“富家一盞燈,太倉一粒粟;窮家一盞燈,父子相對哭。”消息傳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雙喜臨門

王安石二十歲時進京趕考,元宵節時路過一地,一大户人家懸燈出題招親。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不會答,卻記在心中,到京後誰知主考官所出之聯竟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筆就以招親聯作答,得中進士。衣錦還鄉時發現那聯居然仍未有人會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題聯作答,竟又得了個漂亮媳婦,實是雙喜臨門。

袁世凱禁元宵

傳説,竊國大盜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後,一心想復辟登基當皇上,又怕人民反對,終日提心吊膽。一天,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子在喊:“元——宵。”覺得“元宵”兩字諧音“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禁止稱“元宵”,只能稱“湯圓”或“粉果”,然而,“元宵”兩字並沒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買他的帳,照樣在民間流傳。

元宵節故事14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

據説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

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另有一説是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明帝提倡佛教,聽説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節故事15

那年我們在元宵時節的約定,我到現在都還沒忘記,我們約定,十年後,帶着當年交換的信物,在此地相會……

那年的單純小男孩,如今已變成一個堂堂青少年,長得頗帥,在他的心中惦記着的女孩,他們就要見面。他難壓抑心中的興奮,但他無法想象的事,事情已不再那麼簡單。

今天就是元宵節,男孩一早就到的約定地,他左等,右等,都正午,女孩都沒出現。他還是一直等,等到傍晚,等到晚上。有個聲音出現,那聲音略帶成熟,但有點空靈,那聲音説:“對…不…起…我…來…晚……”

男孩愣愣,尋找聲音的來源,那個聲音説:“不用找,我今天是來赴約的,我就是當年的那個小女孩,但我是她的靈魂,當年的女孩,以早在十年前就死…!”男孩錯愕的低下頭,口中喃喃自語的説:“為什麼?為什麼?”

女孩的靈魂,輕輕的將手搭在男孩肩膀上,小聲的在耳邊跟他説:“但是我希望你知道,這十年來,我都沒有忘記你。”

男孩淚崩,他斷斷續續的説:“我也要讓你知道,我沒有忘記過你…我現在,要去找你!”語畢,男孩衝到河邊,投河自盡。

這是一個永遠也沒有結局的悽美約定,每年的元宵總會讓人唏噓,一個無言的悲劇,一個實現不的諾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