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2023年放假時間

來源:文萃谷 1.18W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秋國慶2023年放假時間,歡迎大家收藏和閲讀

中秋國慶2023年放假時間

中秋國慶2023年放假時間(具體調休)

放假時間: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調休,共8天。

上班時間: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

中秋和國慶假期再次“合體”,形成8天超級黃金週。不過,超級黃金週過完,需要連上7天班。但是如果你在國慶假期後的這7天請假,再連上後面的週末,就能拼出17天長假了,也就是可以從9月29日中秋節一直休到10月15日。

2023中秋節國慶節高速免費嗎?

免費。按高速免費規定,元旦、端午和中秋假期高速路是不免費。但是,2023年比較特殊,中秋和國慶一起連休,因此,2023年中秋國慶節高速是免費的。具體免費時間:9月29日0時~10月6日24時,共免費8天。

1、免費範圍:七座及以下載客車輛,以及允許在普通收費公路行駛的摩托車;

2、時間基準:高速免費是以出口時間為準的,例如提前幾個小時進入高速公路,等到免費時間開始時離開,依舊享受高速免費,而普通公路則以車輛通過收費站收費車道的時間為準;

3、etc使用:高速免費期間,收費站對小型客車實行不髮卡抬杆放行,有用户擔心使用etc是否會被扣費,答案是使用etc並不影響車主享受高速免費的福利。

2023中秋節國慶連休上班加班怎麼算

9月29日、10月1日、2日、3日三倍工資,剩餘幾天2倍工資。

中秋和國慶三薪是以職員的正常工資為基準來計算的,具體來説,用職員正常就職期間的月工資÷21.75×3,就是那麼在法定節假日上班的職員可以獲得的工資。因此今年的法定假日仍為10月1日、2日、3日,但是依據相關放假規則,中秋節(9月29日)可調休到其他時間,調休的當天適用法定節假日的相關規定,實際勞動者可以享受4天的法定節假日待遇。(具體哪一天為中秋假日的調休日以國家有關部門通知為準)如果用人單位在法定節假日安排勞動者加班的3倍工資其餘4天作為休息日或休息日的調休時間,如果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加班的,可以選擇給勞動者安排補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資。如果不補休,應當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國慶節的由來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説:”馬敍倫委員請假不能來,託我來對大家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國慶節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1949年10月1日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是個重要的日子——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但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佈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

中秋節的三大由來説法

中秋節的來歷一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説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節的來歷二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中秋節也稱為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來歷三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秋節。由於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節,民間俗稱八月節,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早在漢代,我國就已經有中秋節了。不過不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這一天,王公貴族出外打獵,將所獲獵物奈把宗廟。唐化,各種書籍中均不見中秋故事的記載。到了宋代,關於中秋節的記載就多起來了。那時的中秋節“責家結錦台鉗,民間爭佔酒樓”,就是貧窮的市民也“解衣市酒,勉強迎歡”。從此,中秋節便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

中秋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除漢族外,絮佔、回、蘇、壯、布依、朝鮮等族也過此節日。跟中因古代秋天祭月的禮制有關,中秋節在每年陰曆八月十五舉行,恰值三秋之中,故名。

中秋風俗習慣

傳統活動

祭月(拜月)

祭月,在中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賞月,託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願。祭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延續至今,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代人渴望團聚、寄託對生活美好願望的主要形態。

中秋活動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説時節事》一文説:“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據説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古時候南北風俗各異,各地風俗不一,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追月

所謂“追月”,即是過了農曆八月十五,興猶未盡,於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約親朋好友,繼續賞月,名為“追月”。據清人陳子厚《嶺南雜事鈔》序雲:“粵中好事者,於八月十六夜,集親朋治酒餚賞月,謂之追月。”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着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吃月餅

月餅

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貢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供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月餅象徵着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吃甜薯

甜薯是中秋節傳統食品,在中秋節賞月時,一些地方有吃甜薯的習俗。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聞着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樹中秋

豎中秋

在廣東一些地方,中秋節有一種富有情趣的傳統風俗,叫“樹中秋”。樹亦作豎,即將燈綵高豎起來之意,所以也叫“豎中秋”。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杆上,高舉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綵最精巧。入夜,滿城燈火,如繁星點點,和天上明月爭輝,以此慶賀中秋。

耍祿仔

“耍祿仔”是過去中秋節十分流行的兒童遊戲,以柚子殼刻通花,中可懸燈,兒童提着成羣結隊遊樂,或提着各種動物、瓜果形狀的燈色,沿街踏歌而行,一邊唱着“耍祿歌”:“耍祿仔,耍祿兒,點明燈。識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讀書為第一,莫謂文章無用處,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書中出貴人……”兒童們在盡情遊樂之後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餅果品之類。

扎燈籠

古時在廣東,中秋臨近時,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此外,還有很多小朋友會用水果皮扎燈籠。另外,還有木瓜燈、香蕉燈等,最簡便的是“柚皮燈”,幾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做。紮好的燈籠除了用來“樹中秋”,更有情侶提着燈籠依偎賞月。

玩花燈

花燈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中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讚歎。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柚子燈、南瓜燈、桔子燈。所謂柚子燈,是將柚子掏空,刻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內點蠟燭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將瓤掏去而成。雖然樸素,但製作簡易,很受歡迎,有些孩子還把柚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遊戲。廣西有簡單的户秋燈,是以六個竹篾圓圈紮成燈,外糊白紗紙,內插蠟燭即成,掛於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給孩子們玩。如今兩廣的不少地區,在中秋夜佈置燈會,扎制用電燈照亮的大型現代燈綵,還有用塑料製成的各式新型花燈供兒童玩,但卻少了一份舊時燈綵的純樸之美。

燒斗香

江蘇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上月宮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間還有燒香斗的風俗。

拜祖先

廣東潮汕地區中秋節習俗。中秋節當天下午,各家廳裏就擺台設祭,置祖先神主牌,獻上各色供品。祭畢,把祭品逐樣烹調,閤家同食一次豐盛晚餐。

舞火龍

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

聽香

聽香是古代流傳在台地區的中秋習俗。古時想得到佳偶的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燒香祭拜,訴説心事,祈求神明指示聽香的方向,然後依指示方向在路上無意間或偷聽到的第一句話,牢記在心,回家再擲茭,判斷來解釋所佔卜事情的吉凶。例如卜佔終身大事,而聽到的話是吃甜餅或花開、月圓,就表示吉兆,喜事近了。

燒塔

燃寶塔燈

中秋燈與元宵燈不大相同。中秋夜點的是寶塔燈,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寶塔燈,即由村童撿拾瓦礫搭成寶塔形狀的燈。清代蘇州村民在曠野用瓦疊成七級寶塔,中間供地藏王,四周燃燈,稱為“塔燈”。廣州兒童燃“番塔燈”,用碎瓦為之;還有柚皮燈,用紅柚皮雕刻各種人物花草,中間安放一個琉璃盞,紅光四射。另外南方還廣泛流傳着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遊戲,在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都有流傳。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後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中秋宴俗

古時中國的中秋宴俗,以宮廷最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品嚐,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並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清宮多在某一院內向東放一架屏風,屏風兩側擱置雞冠花、毛豆技、芋頭、花生、蘿蔔、鮮藕。屏風前設一張八仙桌,上置一個特大的月餅,四周綴滿糕點和瓜果。祭月完畢,按皇家人口將月餅切作若干塊,每人象徵性地嘗一口,名曰“吃團圓餅”。清宮月餅之大,令人難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儀賞給總管內務大臣紹英的一個月餅,便是“徑約二尺許,重約二十斤”。

玩兔爺

玩兔兒爺是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的中秋習俗。玩兔兒爺的中秋習俗起始約在明末。“老北京”過中秋,除了吃月餅,還有一項習俗是供兔兒爺。“兔兒爺”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着兩隻大耳朵。最初,“兔兒爺”用於中秋拜月祭祀。到了清代,“兔兒爺”逐步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

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着兩隻大耳朵,亦莊亦諧。《燕京歲時記》:“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的。然而北京百姓們稱它為兔兒爺。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遊戲有餘。

國慶節日來歷

國慶節是由一個國家制定的用來紀念國家本身的法定假日。

它們通常是這個國家的獨立、憲法的簽署、元首誕辰或其他有重大紀念意義的週年紀念日;也有些是這個國家守護神的聖人節。

雖然絕大部分國家都有類似的紀念日,但是由於複雜的政治關係,部分國家的這一節日不能夠稱為國慶日,比如美國只有獨立日,沒有國慶日,但是兩者意義相同。

而中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

世界各國確定國慶節的依據千奇百怪。據統計,全世界以國家建立的時間為國慶節的國家有35個。以佔領首都那天為國慶節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國家以國家獨立日為國慶節。

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殲滅了拿破崙的6萬遠征軍,在太子港宣佈獨立,從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為國慶節。墨西哥、加納等國也是如此。還有些國家以武裝起義紀念日作為國慶節。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

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另有一些國家以重大會議日為國慶節。

美國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的日子為美國國慶日。

加拿大以英國議會1867年7月1日通過《大不列顛北美法案》這一天為國慶節。還有以國家元首的生日為國慶節的,如尼泊爾、泰國、瑞典、荷蘭、丹麥、比利時等國家。

國慶節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節日,但名稱有所不同。許多國家叫“國慶節”或“國慶日”,還有一些國家叫“獨立日”或“獨立節”,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國日”、“革命日”、“解放日”、“國家復興節”、“憲法日”等,還有直接以國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亞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則以國王的生日或登基日為國慶日,如遇國王更替,國慶的具體日期也隨之更換。

雖然絕大部分國家都有類似的紀念日,但是由於複雜的政治關係,部分國家的這一節日不能夠稱為國慶日,比如美國只有獨立日,沒有國慶日,但是兩者意義相同。

而中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如今,中國國慶節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的紀念日10月1日。

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國慶節是聖馬力諾的國慶節,遠在公元301年,聖馬力諾就把9月3日定為自己的國慶節。

國慶節日意義

國家象徵

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徵,是伴隨着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並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誌,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功能體現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

基本特徵

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