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記敍文彙編15篇

來源:文萃谷 2.08W

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尤其是應用極其廣泛的記敍文,記敍文是通過描述人物、時間及狀物、寫景等,來表達一定的中心的一種文體形式。優秀的記敍文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記敍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記敍文彙編15篇

端午節記敍文1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迄今已有2500餘年歷史,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時至今日,端午節在每一箇中國人心中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而在我心裏的端午節就是粽子、茶葉蛋和賽龍舟。

隨着時間的臨近,端午節的氣氛越來越濃了,大街上隨處可以看到有人買來艾葉回家插在門上,媽媽也要準備包粽子。

我們首先準備好材料,有糯米、肉餡、各種調味料和粽葉。爺爺先把糯米清洗乾淨加好調味料,有鹽和油。肉餡是五花肉,切成一大塊一大塊,用鹽和醬油醃好。

開始包粽子了。媽媽教我把粽葉捲成漏斗形,媽媽做的很好,底是尖尖的,沒有一點縫,而我做的底卻是個大窟窿。於是媽媽抓着我的手,做了個勉勉強強的“漏斗”,再把糯米填進“漏斗”裏,最好加三分之一,再用筷子插緊糯米。然後放進肉餡,之後再蓋滿一層糯米,要蓋的均勻,不能多也不能少。最後,蓋上粽葉。這可是個技術活,要漂亮又不能漏米。媽媽説繩子綁上去要緊緊的,那才好吃。我們一起努力,費了半天勁,包了三十多個粽子。

爺爺把粽子放進高壓鍋裏煮了半個多小時,粽子的香氣瀰漫着廚房,終於可以吃到自已包的粽子了,別提多高興。吃着香糯的粽子,我想到中華民族的歷史真是淵源流長,我們要多多學習,傳承這豐富的文化遺產。

端午節記敍文2

端午節這天,天氣晴朗,十分燦爛。家鄉小河上蕩着閃閃水波,小河的兩岸站滿了人羣,小河的盡頭正擺着一排龍舟。熱鬧的端午節,就從這熱鬧的划龍舟比賽開始。

站在小河兩邊的人,一個個的都張望着腦袋望向河面上的小龍舟,嘈雜的人聲中,是眾人在討論着這一回合的冠軍會是誰。在人們的嘈雜聲中,一聲槍聲尖鋭的響起,瞬時間,原本安靜的伏在河面上的龍舟全都蓄勢而發,坐在龍舟上的人都擺動着手臂,急速的搖晃着船伐,讓龍舟朝着前方的終點處向前衝。

在河面上設置的終點處,岸兩邊還擺上了兩個大鼓,鼓聲陣陣,讓整個氣氛都燃了起來。划龍舟的比賽人員,在“一二一二……”的喊着口號,站在河岸兩邊的人則在大喊着“加油加油!”。這樣的端午節可謂是熱鬧十足!

我隨着家人一起站在人羣中,我一直在朝着五號龍舟喊着加油,我可自豪了,因為五號龍舟上有我哥哥在其中。我一會喊着“龍舟五號衝阿!”,一會又喊着“老哥最棒,加油!”。許是我太過激動,感染了我周邊不少的人,他們原本就是來瞧瞧熱鬧的,見着我這般激動的喊着,竟是主動加入到了我的陣營裏來。他們也朝着我一樣在衝着五號龍舟加油,有了他們的加入,氣勢一下子加大了不少。

今天的這場划龍舟比賽一直持續到了半下午才結束,雖然我老哥那一隊沒有贏得冠軍,但是沒關係,重在參與嗎。

晚上,我一家人從外面回了家,一起坐在家裏吃着香糯的粽子,被我們剝下來的粽葉胡亂的擺放在桌上,一家人吃得可歡喜了。

熱鬧的端午節在夜晚的蟲鳴聲中落幕,但明年的端午節還在等着我們呢。

端午節記敍文3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天是為了祭奠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今日我還是和以前那樣,打開電視看新聞,因為這種習慣成了我週末假日的固定事項,感覺自己無事可做。當我無意打開新聞就看見主持人面帶微笑給我們講着今年的端午節日氛圍,可是我隱約看着主持人沉溺在這個傳統的喜慶節日,同時臉上也流露出回憶。

突然,一陣微風拂過,風裏夾雜着梔子花的氣息,好清爽!儘管今日下着濛濛細雨,偶感涼風的侵襲,但我的內心十分温暖,因為今天我們一家可以團聚了。

得知媽媽六點多就起牀了,就是為了讓我們全家吃到美味的粽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今年媽媽包的粽子可是別出心裁,看着一大推粽子,真好看!就像一個個調皮的小屁孩。

看着媽媽這麼辛苦,真是有些不忍心啊。於是,我決定學着媽媽的樣子,小心翼翼的包起了粽子。包着包着,粽子全都散落一地,我的心裏特不是滋味,為什麼會是這樣?在媽媽手裏就那麼的乖巧,可在我手裏就怎麼那麼的難呢?正在我自言自語的咕噥着的時候,媽媽走過來,耐心的指導,並且還做了示範。便説着:“這個得慢慢來,不能心急,心急是吃不了熱豆腐的。”

於是,我跟着媽媽的節奏,一步一步的向前邁。正當我準備包紮的時候,結果一用力就把粽葉弄壞了,哎!只好從頭再來了,這次我小心翼翼的包裹,沒想到這次成功了,雖説樣子不咋的好看,但是裏

面的粽米沒有掉落下來。看着自己包的粽子,心裏樂滋滋的。

沒多久大家就圍在一起吃着我和媽媽包的粽子,一邊聊天一邊吃粽子,於是我急性一發變説出了:“五穀米粒把衣裹,為誰甜來為誰古。若視佳節為俗物,赤感忠心唯吾兮!”這話一出贏得了陣陣掌聲。同時我的心裏也特別高興。這就是我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記敍文4

提起端午節,許多年來,似乎並沒有堆積了太多的記憶。只那麼微微寥寥的兩三件而已。而記憶堪深的是十三歲的端午節。

那是國中時代,任語文課的是一位年輕漂亮的女教師。她是我在中學時代唯一懷念的.一位女教師。那年她大概二十歲或稍大一點,而我們也只有十三四歲的模樣。她用她那不遠與我們很多的青春把她的課講的生動多彩,絢麗多姿。那時候的我們,把上她的課認為是件很享受的事情,常常是她走後我們還猶意未決。用現在很流行的話説:我們都是她的粉絲吧。她大概把她的青春與喜悦都融入了書本與課堂上,那時她剛剛新婚不久。

十三歲的端午節,節日裏有她。大概是那天裏的第二節課程吧。她拿着書本爽步進了教室,環視了下我們朗生道:“過節了,你們都是怎麼過的?都出去踏青了嗎?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吧。”於是乎娓娓道來:早上她與愛人去踏青。當時對她愛人稱謂記得她是很含糊的帶過的,具體的詞彙我已經忘記了,對於十幾歲的我們她當時一定是很慎重的斟酌了她的用詞吧。。。。。。兩個人出去的時候看到弄堂口的一棵數,枝葉茂密,很是茁壯,而後他們去了山上橋邊。許久後他們原路返回弄口,隨之而來的是愕然。。。。。。

直至今日她當時的表情猶在眼前:兩手支着講台,傾身問我們“你們説我們看到了什麼?”不待我們的回答她豎起一隻手指:“一枝孤零零的樹幹,同學們,每年都有這樣的一個早上,每一天都有這樣的很多很多的樹,它們被人們肆意的踐踏與撕扯着,你們也加入了嗎?現在有沒有一點內疚呢?”下面的我們一片悄然,當時我心虛的想:不是你們五十五人也與我一樣做了劊子手吧?

當時她還説了很多,因為年代的久遠已經很模糊了,只記得此後的端午節我不再去掰樹枝……

時光流轉,轉眼我已近不惑之年,女兒也已到了我當時的年紀。今晨女兒去踏青,我醒來時她已經回了,窗上是樹枝,地上還有很多未用盡的枝條。不禁心中一疼,似我是那多年前老師弄堂口的柳,身上有着隱隱的被撕裂的痛……

女兒,是你的老師們沒有給你講過這樣的故事嗎?

二十幾年過去了,許多的往事多已經被歷史的長河所淹沒,可那個端午節,那棵孤零零的樹幹卻一直留在了記憶的最深處。那位老師也許早就忘記了,也許她永遠也不會知道她那天是怎麼影響了她的學生的。她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留在了每一年的端午節,那裏有着一個學生對她的懷念與祝福,還有着絲絲的敬畏……

願每個老師都能象她一樣為他(她)的學生講述這樣的故事……

端午節記敍文5

榴花開,箬葉飄香,菜場裏那些巧手的老婆婆早已擺好自家包的粽子。看着這些小巧玲瓏的粽子,我想起兩年前的端午節。

那天,外婆早早地準備好箬葉、糯米和絲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包粽子,一邊聊天。我自告奮勇地説:“我也來包粽子吧!”説着就跑到外婆身邊坐下,學着她的樣子,拿起一片箬葉輕輕翻轉,把它折成圓錐體,放入米,再把多出來的箬葉折過來,蓋住米粒,結果一些米粒從裏面跑了出來。我連忙又拿了一片箬葉把它裹住,可是米粒一點也不聽話,又從另一邊跑出來,我只好再拿一片箬葉裹住它??就這樣裹來裹去的,我的粽子成了“粽子王”。最後,我用絲線把它緊緊綁住,拎着這個超級肥大的“粽子王”,我滿腹不解:“這稜角分明、清香四溢的粽子,是什麼人發明的呀!”爸爸告訴我:“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傳説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人民划船想去救他,可是沒撈到他的屍體,只好把大米等投到水裏祭奠他。後來用箬葉把米飯裹起來投到水中,做成菱形是為了不讓魚蝦啄食。所以,在端午節這天,人們包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佩帶香囊??這些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哦,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美麗的傳説,今天可要多包幾個粽子呀!”我説。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想,年邁的外婆一定包好了粽子在門口盼着我們的到來。我已長大,再也不會像當年那樣調皮地包“粽子王”,但那年的端午節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端午節記敍文6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這句詩中的節日,大家一定不陌生,正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這是一個粽葉飄香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天中節,五月節等。但要説大家最熟悉的還是端午節這個名字呢!

要説最能代表端午節的,當然非粽子莫屬了。在端午節這天,街上可謂是人來人往,家家户户都出來買粽葉,買糯米,和蜜棗,蜜豆回家自己包粽子。有的人上街買那些美觀的粽子。在端午節,沒有人不吃粽子,每到端午節,不吃四五個拳頭大的粽子都不配我貪吃鬼的稱號。粽子不僅好吃,製作方法也是比較簡單的,新鮮的粽葉洗淨,剪掉根部,用開水煮幾分鐘,淘好糯米,控幹米,加入蜜豆蜜棗。將粽葉正面朝裏。包住糯米用線捆緊,放入鍋中煮三幾個小時就好了。

吃着香噴噴的粽子,我不禁想起了那個端午節的傳説。春秋時期,屈原是楚懷王的大臣提倡。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卻被奸臣所害,被迫流放到了湘江流域,。在流放中寫下了《離騷》這首不朽的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毀滅,心如刀割,便投汨羅江身死。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為了,使魚龍蝦蟹不吃屈原的遺體,向江中投粽子,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

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賽龍舟在我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湖泊的地方也有賽龍舟的習俗,在每年端午節晚上吃完粽子後,都要看賽龍舟,目睹着刺激的時刻。

在端午節還要洗艾葉澡,驅寒祛毒。艾葉草氣味芳香,行色可玩,而洗艾葉澡,也是端午節的一個重要活動。

除了洗艾葉澡,端午節。還要在門前掛上艾葉,有驅魔法鬼之效。每當這時,我都會在門前來來回回的走。在門中進進出出,享受艾草的迷人香味。

我愛端午節,更愛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記敍文7

這些習俗都有特殊的含義,讓我來介紹給你們聽吧: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和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艾蒿、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所以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自己的隊伍,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葦葉包米代替竹筒。包粽子的米當地人多用糯米,現在也有用江米的。餡料則多以小棗為主,當地人還經常用臘肉,現有地用八寶、肉、蜜棗等各種餡料。

端午節記敍文8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説:“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説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着吹着,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着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裏想着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着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記敍文9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吃粽子,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讓我想到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當然要吃粽子啦!前一天晚上,媽媽就把粽葉煮好,糯米也放在水裏泡着,這樣煮出來的粽子才會更香更Q彈。第二天一大早,媽媽就包起了粽子。我很好奇,也學着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我輕輕地拿起一片粽葉,把它折成圓錐形,然後把糯米放進圓錐形裏,接着把多出的粽葉折過來,蓋住糯米。看似簡單的動作,我做起來可困難啦!糯米總是不聽話地從各個方向跑出來,我用了好幾片粽葉,才好不容易把糯米裹嚴實。為了讓淘氣的小糯米老實點兒,我用棉線把粽子結結實實地纏了好多圈,最後還給它繫了一個蝴蝶結。我把親手包的粽子捧在手心裏仔細地欣賞着。呀,它就像一個“大肚子將軍”,因為渾身纏了好多線,彷彿被五花大綁似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就連平日裏一貫嚴肅的爸爸也笑得合不攏嘴。

開始煮粽子了……還沒出鍋,幽幽的清香就已經飄滿了整個屋子。我迫不及待地撈出一個,沾上白糖,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那味道真是絕了!此時,我發現我包的“大肚子將軍”沒有人眷顧,那麼就由我親自出馬來“消滅”它吧!哈,味道同樣很棒!

端午節,真有趣!

端午節記敍文10

今年的端午節也就是農曆五月初五又到了!

大家都知道的端午節可以賽龍舟、吃種子。可我今年卻過的不一樣。

早晨我睜開了眼睛,聞到弟弟在吵鬧的聲音。走出來一看,他們正在吃種子呢!我迫不及待地刷完牙便抓起一個種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中午十二時,我和弟弟去洗“健康澡”。不一會我和弟弟在水中打起了“水杖”。

……

雖然我家沒有掛艾草。但我過了一個有趣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佳節,相傳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的。這一天有許多風俗習慣。

懸菖蒲艾葉。這天一清早,奶奶將鄉下帶來的菖蒲艾葉掛到了門上。我很好奇,就問奶奶,奶奶告訴我,這是為了驅瘴,艾葉有藥用功能,驅蚊子、蒼蠅,淨化空氣。原來,端午節還有這些習俗呀!這下我知道了。

吃粽子和黃魚,到了中午桌上突然多了幾樣平時少見的東西——粽子、黃魚。我很奇怪地問奶奶:“今天又不是過年怎麼吃粽子呀?”奶奶笑着説,“今天是端午節呀,所以要吃粽子和黃魚。據説這天人們把粽子裹成尖角形投入江中,尖角形能嚇跑魚蝦,裏面的米能餵飽魚蝦,它們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這是人們對屈原的敬愛。”現在我才知道吃粽子還有這講究。

賽龍舟、掛香囊。晚上看電視我還知道端午也有賽龍舟、掛香囊的習俗,坐在一邊的媽媽告訴我:“相傳當年屈原跳江以後,人們捨不得屈原,紛紛駕船竟相趕去救屈原,一會兒工夫就看不見了,後來,人們就用這種方式來紀念屈原。另外,人們還用五色的線纏繞香囊,有驅邪、保平安的美好願望。”

啊!端午節的習俗可真豐富呀,聽説,端午節的風俗已由湖北省為代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我真為我的祖國感到驕傲。

端午節記敍文11

今天是端午節了,媽媽要給我編五絲線,還要包粽子呢!

媽媽拿了五種顏色的絲線,分別是紅、黃、綠、藍、白。她先把這五種線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後再搓成小繩,還巧妙的打了一個結。四根五絲繩做好了,媽媽告訴我這叫“長命縷”,她又小心翼翼的分別給我戴在手腕和腳脖上。還特意囑咐我説:“要愛惜,等戴上後下第一場雨的時候,摘下來扔進雨水裏。這樣長命縷就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通過端午習俗的小事,我體會到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接下來要包粽子了,我見媽媽拿了竹葉,包上糯米,中間還放上兩顆大棗。然後又熟練地摺疊竹葉包裹糯米。還用五絲線捆紮起來,媽媽一連包了十幾個。

媽媽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鍋裏,蒸上了十五分鐘,蒸好的粽子放到盤子裏,還沒等吃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圍着盤子聞了又聞,着急的等待着粽子降温。過了一會兒,終於可以下口吃了。我剝開竹葉,白裏透紅的餡兒玲瓏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好吃極了!我們一家人邊吃邊笑,因為我們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鬍子。

粽子吃完了,爸爸説:“端午節是有説道的,就這個名稱就五花八門,夏節、玉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蠟、詩人節等等。”

媽媽説:“除了吃粽子,戴長命縷之外,還有插艾草、撒白糖、賽龍舟……等習俗。”

我想,這個傳統節日還有不少的學問哩!這個端午節不僅僅吃到了粽子,還增長了不少見識。

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記敍文12

隨着一陣風,一陣清香在我的鼻尖迴盪,我知道這是我熟悉的味道——粽子香。

每到端午節前夕,奶奶就會做起那一個個可愛的小粽子,他們先是拿兩片粽葉包起來然後把泡好的糯米放進去,再放上一點你喜歡吃的東西來做粽子“肉”然後把粽子包好,可要記住千萬不要包漏了要不然味道就不鮮了,最後把包好的粽子放進蒸籠。等你能聞到那粽葉香就可以吃了,看着奶奶在做,我和妹妹也想做但是奶奶不讓我們只好用路邊的泥巴過過做粽子癮。“梅梅!快來吃粽子了!”

奶奶在呼喚着沉迷於做粽子的我,可是我哪會聽呢,還是埋着頭做粽子。奶奶只好帶着粽子來到我的身邊一口一口的餵我吃粽子。

由於我們是大家庭,奶奶包好的粽子一下就吃完了。每到天黑了奶奶還在包着粽子,看着年邁的奶奶大汗淋漓的,我的鼻子突然酸了,淚珠不停在眼眶中打轉,可是還是不由自主的掉下來了……

又是一年端午節,又是一天粽子香,到這時我總會想起奶奶的呼喚……

端午節記敍文13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吃粽子。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很多粽子。

因此,我們家最有名的包粽子能手——我媽媽,就開始忙起來了。我媽媽經常説用蘆葦葉包粽子最香,所以她選擇用蘆葦葉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把蘆葦葉煮過,再把糯米和棗洗乾淨,準備工作就做好了。

等蘆葦葉涼後,她開始忙着包粽子。她先取三片葉子,放兩片葉子,一片反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圓雉體的樣子,然後在裏面放糯米,中間放幾個棗,最後用線捆葉子,粽子就包好了。包好的粽子又胖又大,像老佛爺一樣睡着了。媽媽包粽子後,放在高壓鍋裏煮了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味道好了就可以吃了!

我媽媽包的粽子原料非常簡單,但包的粽子很香。只要聞到香味,就會引起食慾,只要餐桌前面有粽子,就會大口吃。所以我每次吃粽子的時候,總是吃的比較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符合我的口味了吧!説到我的味道,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粽子總是很香,吊人的食慾,讓人貪婪,要吃很多。

我喜歡吃粽子,喜歡端午節,喜歡享受節日的氛圍!

端午節記敍文14

一陣陣艾的奇異香味飄來,是那麼香,那麼誘人。家家户户的門前都掛着艾,不知不覺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那慈祥的奶奶都會給包粽子吃。

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提前做準備,做我最愛吃的豆沙粽子。奶奶總是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去做餡兒料,煮熟、過濾、翻炒。時間很漫長,但奶奶做這些的時候依然是那麼開心,而我則是在一旁手忙腳亂的給奶奶打下手。奶奶總是一邊給我講着端午節的來歷和故事,一邊包着粽子。小粽子在奶奶的手中是那麼的聽話,而我包出的粽子卻總是張着大嘴巴,一個接着一個的嘲笑我,沒有任何一個能勉強的算上合格。直到這些粽子一個個的被奶奶請下鍋,我才開始了漫長的

等待。時間很漫長,不知道過了多少個小時,粽子還是沒有出鍋。此時的我就像等待千層麪出爐的加菲貓一樣,恨不得立馬就能吃到粽子。突然,我聽到一聲,粽子出鍋了,話音未落,我就立刻去看粽子了。粽子被奶奶一個個的夾出來,泡到了涼水當中。隨後,奶奶不緊不慢的將粽子夾到碗裏。我並沒有像奶奶一樣不緊不慢,而是伸手就去抓,結果,我被燙得嗷嗷叫,手紅得不得了,差一點就腫了。看樣子,我還是得拿筷子去夾呀。我從粽子裏挑了一個夾到我碗裏,剝開一嘗,一股甜甜的味道頓時停留在我的舌尖上。這使我立刻明白了,粽子裏不單單有着糯米和豆沙,還有着奶奶滿滿的愛。

奶奶做的粽子是超市裏買不到的,是獨一無二的。我愛過端午節,也愛吃奶奶做的粽子。希望奶奶每次都能為我做出這麼好吃的粽子。

端午節記敍文15

端午小長假就要來了,同學們你們在享受假期帶來的愉快時,有沒有想過端午節的由來?我們為什麼要過端午節?

很多同學瞭解到的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被奸臣所害被放逐汨羅江附近,在五月初五這天他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當時的皇帝覺得應該在全國上下為百姓樹立一個忠君愛國標籤,所以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無論是吃粽子還是划龍舟都是和屈原有關。

其實,自古以來,端午節就有吃粽子划龍舟等節日活動。端午節划龍舟最初是在百越地區出現興起的。百越地區就是現在長江以南的地區。那裏的人民崇拜龍,把龍作為自己的圖騰。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崇拜龍圖騰的部族都會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他們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除了以上傳説或考究,現在有些地方還保留了端午節是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的説法。

至於哪一個是端午節真正的由來已經不重要了。對我們來説,無論紀念誰,我們都不要忘記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屈原的愛國精神,曹娥的孝道。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去紀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