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端午節作文集錦9篇

來源:文萃谷 7.7K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端午節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有關端午節端午節作文集錦9篇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1

端午節過得有滋味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一家算是過得比較傳統了。

早上六點多起牀,四口手拉手直奔城南路早市,那裏有我們想要買的艾葉和香囊。在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羣中,我們搜尋着賣艾葉的小販,孩子們則到處尋找着他們盼望的香囊。

隔着來往不停的人羣,一股端午節香囊特有的香味飄入我的鼻孔。順着香味尋來,只見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站在掛滿各種各樣香囊的三輪車旁邊認真地編制着一個繡球香囊。站在車的另一旁招呼生意的大概是她的女兒,正在給買香囊的顧客介紹着款式不同、做工精細的香囊,誇着老太太的手藝,誇着香囊裏所裝香料的純正天然。尤其是那精美的十二生肖香囊、誇張可笑的扳腳娃娃香囊,讓人拿在手裏就不忍放下。聞一聞,是那種純正的草藥香。

阿福一眼相中了一個紅黃相間、做工非常精緻的繡球香囊,抓在手裏不撒手;雪兒則在選擇十二生肖香囊時,到底選擇大龍還是乖巧的兔而犯愁(她總是説自己屬兔尾巴龍頭),兩個都那麼可愛,都不捨得放棄。最後,我給孩子們買了繡球和兔兔香囊掛上脖子,再給每人一根漂亮的五色線綁在手上,總算讓孩子們心滿意足。那邊,老公也拿着一把新鮮的艾葉向我們這邊走來。艾葉、香囊都買齊了,就差去吃糥糥的粽子和香脆的麻葉了。呵呵,我小時候過端午的時候可都是父母親手做的這些好吃的好玩的呢!

我們來到一家小有名氣的小吃店,門口的大桶裏放滿了煮好的、飄着新鮮粽香的粽子,案子上堆着高高的炸好麻葉和糖糕,顧客們排着長長的隊,有的買着帶回家吃,有的就在小店裏吃。我們就在小店裏找了一張桌子坐下,迫不及待地剝開新鮮的粽葉開始品嚐又糯又甜的粽子。

吃完粽子,我們出發去鄭東如意湖遊玩。巧的是,這裏正在舉行龍舟賽。老公帶着孩子觀看了熱鬧的比賽,又和孩子們討論了端午節的來歷、習俗,聊起了屈原的《離騷》,以及我們小時候怎樣過端午節,孩子們興奮極了,對我們小時候的事情特別好奇。

孩子們戴着香囊和五色線,和父母在一起説笑玩鬧,看他們開心的樣子,真的好幸福好滿足。其實,我們陪伴孩子時,我們也同樣好幸福好滿足。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在傳統的幸福中度過。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2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想起這首歌,我就想起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到端午節大家就包粽子,賽龍舟,和雄黃酒,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紀念曹娥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吳月民族圖騰祭説等等。以上各説,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説,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吃粽子和和雄黃酒……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吃粽子習俗不會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盛。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3

“偶耶,太棒了,太棒了,今天端午節……”一大早起來,我就興奮的喊道。

話説端午節,是為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給設定的節日,這天,我們要吃粽子,划龍舟……

端午粽子:

咦,老媽在包粽子呢,上去搭把手。“媽,教教我。”於是,就開是學習咯!唉,這可真是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哦,每一次都自信滿滿的開始,最後都以失敗告終。“不急,不急,不是有句話説的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嘛,慢慢來,一定可以的,相信自己!”我自我安慰的説道!

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數次失敗後,終於給學會了。現在,包粽子的方法我已經熟視無睹了。

第一步:把粽子葉靠近葉尖那一半折成三角兜狀,留出來到粽子葉柄的長度差不多是整片葉子的一半長。手心向上用拇指壓住折過來的`葉尖部位,其餘四指在葉子下面托住。

第二步:先在三角兜的底部放一顆棗,用來把尖部堵嚴。然後取一把江米放入三角兜中,以達到整個兜的一半為宜。再次放入一顆棗,一個粽子放兩顆棗到四顆棗,視粽子大小而定,不過建議包小粽子,一是好熟,二是好看,三是好吃,吐兩次棗核就可以了。

第三步:再次填入江米,把剛剛放進去的棗蓋住而沒有高於三角兜的邊緣為宜。為了讓粽子好吃,可以把江米用手指壓一壓,相聲《大保鏢》裏不是還有”壓壓我的大徒弟,壓壓我的二徒弟“的詞呢嗎?壓完江米,粽子會更瓷實更有彈性。

第四步:把粽子葉長出的部分折回來蓋住那個三角兜,如果留得正確的話,可以在蓋住兜口的同時,再覆蓋上粽子的其他一部分。包嚴,不要留下漏洞,否則一煮的話,粽子就會變形。

第五步:子捆好紮緊,多餘的粽葉和馬蘭草要用剪刀剪掉,這樣既不會扎手又很美觀。

怎麼樣?我會了,你學會了嗎?

“一個,兩個,三個……”哇,好多,戰果還真不少!哇,我包的粽子好香,你聞到了沒?不多説,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真是棕香飄滿端午節啊!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4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描寫端午節的國中作文:我最喜歡端午節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每年的農曆五月五就是端午節。

這端午節顆是我國傳統節日啊。在那的時候天,人們都要包粽子、賽龍舟。媽媽一大早就去買包粽子的材料。超市裏的人可真多呀!媽媽都買了2個小時才買到。材料買好了,我們把材料洗了洗,材料洗好了。我們開始包粽子了,連年紀很老的奶奶也來幫忙包粽子。粽子包好了,我們拿粽子去煮。過了一下粽子煮好了。我們全家人吃起了粽子。哇!那粽子真好吃。

還有賽龍舟。一大早媽媽就煮起了飯,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和媽媽要去參加龍舟大賽。我們吃完早飯,就去比賽場地了。比賽開始了,我和媽媽劃呀劃終於超過了1號。我們劃了差不多1個小時。終於到了終點,我和媽媽很高興。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贏了。獎品是大粽子。我們把大粽子抱回家給奶奶吃,奶奶説“我很喜歡”。

這就是我最喜歡端午節的原因了。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5

“五月五,粽飄香,插艾葉,掛荷包”。在無數孩子盼望中扳着指頭數了無數次後,端午節終於來了。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提起屈原,相必大家都不陌生,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雖然屈原已經去世了很久,但是,我們應該學習他那愛國精神,這樣,才是真正讓他永遠活着!

有一種精神,是屈原精神,它可以讓我們的國家更為強大,讓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偉人。放眼全中國,雖有人不具備愛國情懷,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將屈原當作學習的榜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習慣了對祖國懷有深深的愛。從精神意義上來講,有沒有屈原這個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留給我們這種屈原精神,這種愛國情懷!屈原留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有無數詩詞,還有他那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而在端午節與姐姐的嬉戲更是引發了我的思考。

在吃過了粽子以後,我和姐姐便壓不住孩子好玩的天性,吵着要出去玩。而出去了,卻又感到沒什麼可玩的了。姐姐提出了唱歌,我們便一起唱起來。

一唱歌,我便有些害羞。就我這五音不全長時間只聽《斯卡博羅集市》的人怎麼跟得上姐姐們那潮流的步伐呢?在默默聽姐姐唱很久後,姐姐終於體諒我,問:“萌萌你會唱啥?一起唱。”於是,我就害羞的起了個頭: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雖然姐姐們都很驚訝的盯着我,但是她們還是跟我一起唱了起來。接下來,便是少先隊員隊歌。與姐姐一起無憂無慮的唱歌,我真的感覺無比快樂,彷彿整個人都被洗刷了一遍,什麼都不想的唱着,彷彿我從出生以來只做過唱歌這一件事情似的,這種專注的感覺真的很美好。

如果屈原知道今天的人們是如此幸福,他一定會很高興的吧!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6

今年端午節,我去了城隍廟感受端午節的習俗。

在上海,我有一個端午最喜歡去的景點-----老城隍廟。“到上海不去城隍廟,等於沒去過大上海。”這句話是上海人常説的一句話。在上海南市區的豫園,就是被稱為老城隍廟的地方。那裏經營着上海的各種風味小吃,應有盡有。有綠波廊的特色點心,還有鬆雲樓的素菜包,還有桂花廳的鴿蛋圓子、八寶飯、南翔小籠、百葉油麪筋等,加上端午節有各式各樣的粽子。可稱的上是“小吃王國”了。城隍廟的周圍商鋪雲集,是上海最古樸最熱鬧的地方了。尤其是土特產和小東西,吸引了許多中外朋友去購物。上海城隍廟的小吃十分豐盛,我喜歡的有南翔小籠包,叉燒包,雞腿飯,大肉粽,三絲春捲。南翔小籠包原名是南翔大肉饅頭,後曾稱南翔大饅頭。它以皮薄、味鮮、汁多、肉大而馳名中外。來的城隍廟,怎麼能不上九曲橋上走一走呢?彎彎曲曲的小橋直通豫園,每到有什麼節目,便會張燈結綵,熱鬧非常。只是橋上游人如織,人山人海,挨挨擠擠,有的人拍照,有的餵魚.......如果人多時連步子都邁不出去。九曲橋,其實只有七個曲,可能是因為中國人喜歡九的寓意吧,所以叫九曲橋。我想去吃南翔小籠包,可是隊伍長得像條龍。外國遊客成羣結隊湧在隊伍裏。當我拿着小籠包準備坐下來吃時,連座位都坐滿了。

午飯後,我被人流如潮的隊伍擠到了西洋鏡旁。這是我第一次看西洋鏡,太棒了!

最後走進20xx年端午文化節舞台邊,和屈原塑像拍了張照就回家了。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7

紀念屈原,此説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説,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這則傳説,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説:“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龍的節日,這種説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裏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蹟。

惡日,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説也很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户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説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夏至,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説》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競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入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兑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説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藝超羣,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紀念女詩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鑑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並且喜歡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在策劃起義時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後人為敬仰她的詩,哀悼她的忠勇事蹟,於是,與詩人節合併來紀念她,而詩人節又是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8

一年中有許多節日,除春節外,我最喜歡的節日莫過於端午節。因為端午節藴含着我國一些民族風俗特色;而且這一天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便有了香甜可口的粽子。 端午節這天不但有粽子,還有有趣的賽龍舟,搶鴨子等熱鬧非凡的節目。 在我的記憶中有過那麼一次難忘的回憶: 吃過午飯,叔叔帶我去看龍舟比賽。那是我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哇,橋上,桃江河邊都擠滿了人,真可稱得上人山人海,選手們早已準備好了,岸邊的龍舟五彩繽紛,活像一條條花鱗龍。選手們的衣着與《安塞腰鼓》中那羣茂騰騰的後生的衣着相仿,也都是元氣淋漓的後生;那舟上的大鼓聲音如雷,可與安塞腰鼓比美。

比賽開始了,哨聲一響,龍舟如離弦之箭向前划行,各隊船員竭盡全力,都想為自己家鄉添一份光彩。忽兒這條龍舟在前,忽兒那條龍舟在後,這樣一進一退,真是令人眼花繚亂,此時我的心中也產生出一種感歎:“太棒了,實在太精彩了,不知今年的冠軍花落誰家?”哈哈,一陣笑聲把我的注意力引向了南方,原來,綠隊的龍舟在旋渦中打轉,看得令我也不禁笑了起來。這時,鼓聲響了起來,震耳欲聾,好像是在給綠隊加油,鼓勁,綠隊也不甘示弱,終於劃出了旋渦,雖然是最後一名,但綠隊的精神值得人們讚賞。 賽龍舟已完,搶鴨子節目即將開始。只見幾籠鴨子被投入水中,便有幾十個青年跳入水中去搶鴨子,也許是太興奮了吧,有的到手的鴨子也飛了,有的則因搶鴨子用力過猛而摔倒在水裏......總之,這個節目是在歡笑中結束的。 在回家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羣中,我還沉浸在剛才看龍舟的興奮之中。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9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賽龍舟、插艾草、吃粽子,進行多種多樣的紀念活動。今年我們迎來的,是第一個作為法定節日的端午節,在汶川地震帶來的傷痛未止的時候,很有必要過好這個節日,藉端午節可以驅邪避疫的寓意,護佑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早日擺脱災害,永遠平安。

端午節是一個正在被我們逐漸遺忘的節日。這和中國不斷加速的城市化進程有關。還有着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節日的娛樂化程度不夠。中國大多數的傳統文化節日,都曾有過它狂歡的面孔,端午也是如此。由於在這一天要給孩子身上掛荷包,以雄黃在小兒額頭畫“王”驅毒鎮邪,帶孩子製作弓箭等等,因此端午節也被稱為“孩子節”、“娃娃節”,讓孩子感受到節日的歡樂氣氛,是傳承文化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可惜大人們對待傳統節日,也往往採取快速消費的敷衍態度,沒有上一輩的言傳身教。

由於紀念屈原説影響廣泛,使得端午節順理成章地成了“愛國主義教育節”。但要想讓傳統節日在公眾生活中佔有重要位置,就要深入挖掘它質樸而美好的一面,並賦予它可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的活力,吸引全民參與。

很多人表示“端午節,不就是吃粽子紀念屈原嗎?”在端午節到來時,多數人在記憶中只剩下吃粽子,端午的一些習俗已經遠去。

“其實我們已對傳統節日習俗出現了集體失憶症。”民俗學家趙書説,端午節其實是一個大節日,節日內容繁多。原來過節的時間是從五月七年級到初五,在少數地區還熱鬧到五月十三;包括祭祀供“五毒餅”和“玫瑰餅”;用葦葉包裹黃米小棗粽子;家家户户插艾蒿防瘟避災;身上配戴五彩絲線以祈福增壽;貼葫蘆花以避“五毒”;孩童到郊外玩“鬥百草”遊戲等。趙書認為,民間習俗背後都有着深刻的傳統文化的內涵,而今天的人們恰恰忽視了這些。

如何讓端午節煥發活力,不能簡單放假了事,應和相關的民俗組織一起,搭建營造節日氣氛、吸引羣眾參與的平台。相關組織應圍繞所在城市特點,舉行一些羣體活動,比如賽龍舟,它成為端午節最顯眼的標誌行為,是因為它具備豐富的娛樂性和參與性。時間上的充足,

象徵意義上的提醒,會喚醒更多人關於端午節的文化記憶。不妨從今年開始,讓我們重新記憶端午節,讓它成為一個別人“搶不走、奪不去”的民族節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