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元宵節作文(8篇)

來源:文萃谷 1.86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元宵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8篇)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1

每年正月十五,是傳統的佳節----元宵節。元宵節也是泉州人的“狂歡節”,更是全年最熱鬧、最迷人、最有地方色彩的一次文化盛宴。

每到元宵節,家家户户張燈結綵、歡歡喜喜;街道、廣場上彩燈高懸……呈現出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場面。

泉州人“鬧元宵”,燈會是元宵節的主題。元宵節的晚上每條大街小巷,連商店門口也掛上了燈籠。夜幕降臨,街上已是人山人海。大人小孩的手上都提着形色各異的小花燈,組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使沉悶的夜空充滿了生氣。

元宵燈展,非常精彩!你瞧,那個粉紅的荷花燈,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披着婚紗,害羞地旋轉着。荷花下是一片碧綠的荷葉,有了荷葉的襯托,荷花顯得更加楚楚動人。還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小兔子”、栩栩如生的“嫦娥奔月”……這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引得前來觀賞的人們興奮不已,對花燈讚不絕口。

“踩街”也是元宵節必不可少的活動。“踩街”活動開始了,街道成了舞場,男女老少婀娜而至,威武雄壯的舞獅舞龍隊伍;南音如飛澗流泉錚錚交響……

在“踩街”隊伍中我看到一些叔叔們頭戴草箍,上身裸露,赤足着地走在街上。他們頭上的草箍形制特殊,是將一條紅布條與稻草混合編織,圍成一個草圈,並於草圈接頭前留出一段10多釐米長的向上翹起的頂端,有如蛇之吐信。

他們不時會拍拍胸,跺跺腳,拍拍手。他們跳得很節奏音樂高昂時可他們雙腳反覆頓地,舒緩時則撫胸翻掌、扭腰擺臀,動作圓柔而詼諧,活潑而妙趣橫生。這是什麼舞蹈?看起來為什麼那麼奇怪呢?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笑着説:“這是‘拍胸舞’,是踩街活動的重要節目,也是我們泉州的特色舞蹈啊!”

踩街隊伍中迎面走來了一位老爺爺和老奶奶。只見老爺爺他頭戴黑中點紅柱子帽,身掛開襟藍褂衫,手裏把玩着一把長煙管。瞧,拿起長煙管,放低臀部,踉踉蹌蹌踱起“閹雞步”,他那臉上也像吹了口仙氣似的,詼諧喜樂的神采熠熠生輝。“媽媽快看呀!這又是什麼節目呢?”我拉住媽媽的衣襟激動地喊道。“這是踩街中的傳統節日,‘火鼎公火鼎婆’。元宵節火鼎公必定拖着老伴火鼎婆走街串巷、尋歡逗樂!”媽媽説,“火鼎公非常善良,總是能給人帶去快樂。”

呯!啪!……隨着一聲聲巨響,一朵朵綻放的禮花騰空而起,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潔白無暇的雪花,像一顆顆拖着綵帶的流星劃過天空……把黑夜點綴得耀眼奪目,把泉州這座古城變得更加美麗。多麼熱鬧、多麼精彩的元宵節啊!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2

俗話説的好“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傳統節日,大江南北,各具特色。我的家鄉也不例外,傳統節日大街上就熱熱鬧鬧的。

元宵,乃我最中意之節日。盼了一年,親愛的元宵終於來了,風裏雨裏,元宵等你。還是像往常一樣,被自己帥醒,乖乖地坐在茶几前看動漫,等待着稀飯。忽然,一股香氣直鑽我的鼻孔。啊,那香味沁人心脾,令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是那樣的樸實而又繁華。於是乎,我便循着香味走去。打開玻璃門,鍋裏彷彿閃着金光,大水泡噼裏啪啦,襯托着此次“演出”的主角——湯圓。

餡料一般是芝麻和白糖做的,但我覺得奶奶做的芝麻桂花餡更好吃。只見奶奶一套花裏胡哨的動作,將湯圓撈出。我碗中的湯圓上跳下竄,珠圓玉潤,白裏透黑,活像一個可愛的企鵝。

我果斷撈上來一個,q彈水潤咬一下,花生芝麻餡爆出來,充滿了我的口腔。美味麻痺了我的痛覺,連湯圓出鍋的燙我都忘了。芝麻餡香甜可口,湯圓皮富有嚼勁,熱熱的餡在口腔中迴盪,令人脣齒留香,口吐芬芳。

突然,睡眼朦朧的媽媽走了出來,“吃了這麼久的湯圓,你知道湯圓的起源和名字由來嗎?”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對於一個純粹的吃貨來説,老媽簡直是出了一道世紀難題。“洗耳恭聽。”“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做成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用糯米粉搓成圓形。你剛剛也看見了吧,湯圓上下浮動。”“嗯,是的,上下不斷浮動,可好玩了。”“so,他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成“湯圓。”“哦,原來如此,長知識了。”

“滴答滴答……。”時鐘轉了一圈又一圈,太陽漸漸落山,當那最後一抹光也消失在人間時,黑暗將會籠罩整個大地。我們駕車駛向陽頭廣場,只見那黑暗並不能阻擋人們的熱情,道路上人山人海、燈火通明。羊頭廣場上一個營地建立在廣場,一排排燈謎掛在營地之前。這裏有我最喜歡的節目,你們猜出來了嗎?對了,這就是鍛鍊腦細胞的猜燈謎。就以我這愛因斯坦智商,猜燈謎的速度那是歘歘的。

“一去就變壞”?我腦子靈光一閃,這個是“坯”吧!此時那個人一臉驚歎,並用麥克風大叫,將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這兒,並恭恭敬敬地遞給了我一包紙巾。接下來,我過五關斬六將,獲得了一堆獎品。

每個地區的風俗都有不同,各有特色,而我們家鄉的風俗便是這樣,這元宵節讓我長了不少知識,令我眼前一亮。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3

中國有着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每一種節日,在各地都有着不同的習俗,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節日,還是寧波的元宵節。

媽媽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寧波人,從骨子裏喜歡吃各式糯米做的點心。而元宵節的湯圓,更是不容錯過的。與現代化生產的速食湯圓不同的是,在寧波,傳統的湯圓連糯米粉都是自己做的。

提前一天,將上好的糯米清洗乾淨,並浸泡好。到了元宵那天,家家就都開工了。磨米,拌餡兒,忙得不亦樂乎。磨米時,一手推動水磨上的把手,另一隻手往水磨里加米,磨出來的米漿沿着水槽,流入放好的桶中。接下來用乾淨的紗布把米漿包起來,讓米漿中的水流乾,便形成了一個個糯米塊,再將這些糯米塊反覆揉搓,就變成了柔軟的糯米坯子。

圓子的餡兒也非同一般。將幹芝麻炒熟後搗碎,加入綿白糖和小塊的豬板油攪拌,不一會兒,便散發出陣陣香味兒,就算是吃飽的人,聞到這香味,恐怕也按捺不住,想再嚐個鮮兒吧!拌着拌着,這芝麻餡兒就變得油亮油亮的了,順滑無比,煞是好看!

開始包湯圓了!這時,灶邊總是有小孩子候着,等着吃湯圓。他們一個個張大了嘴,伸長了脖子,想第一個吃到湯圓。但大人們可被這幫“小饞貓”給惹急了——這樣圍着還怎麼幹活兒啊!

“都出去,誰先出去,吃的湯圓就多!”

聽了大人的這句話,孩子們就爭先恐後地跑了出去,大人們也就能安心地包湯圓了。

大人們包湯圓的手法嫻熟,雙手就像蝴蝶一樣上下舞動,不一會兒,就包好了。這包好的湯圓一個個圓滾滾的,挺着小肚腩,站在那兒,好不可愛!

把它們放入煮沸的水中,看着白白胖胖的它們一個個在鍋中上下浮動,頗為有趣。等熟了,將湯圓盛入碗中,輕輕咬上一口,那餡兒便會流出來,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催促着你趕緊吃了它——這種催促又有誰會不聽呢?吹一吹,放入口中,能感到芝麻白糖豬油餡遍佈口腔的感覺;咬一咬,能吃到滑嫩清香的糯米皮兒,這種口感,不禁讓人想多吃幾個。小孩子們可忍不住,不聽父母的勸告,吃了一個又一個,直到摸着成了一隻小皮球的肚子,癱在椅子上才肯罷嘴,可眼睛還依舊盯着那碗中“白胖小子”呢!看着一臉滿足的孩子,父母也奈何不了他啊!

這就是我的家鄉——寧波的元宵節。與家人團聚,吃着湯圓,便是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候。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4

在我的家鄉,元宵當數整個春節裏最熱鬧不過的日子了。

到了這天,村裏就會有一家人辦酒席,邀請親朋好友到家裏來共聚一堂,熱熱鬧鬧過元宵。而今年元宵剛好是輪到我家姑姑辦,家裏可熱鬧了。

在元宵前夕,姑姑一家也忙活開了,人手不夠,就連我也穿上圍裙來幫忙了。看那,姑姑都忙暈了,得先把屋子收拾好接等客人,要請大廚來主廚,還要採購大量食物。事情可多了,家裏的人來來往往,忙得不可開交。

元宵前一天的早上,我們還要遊街呢!我的外公是這支隊伍的領頭人,我,表兄弟姐妹和奶奶每人各扛一根杆子,上面掛上一盞燈籠,以示我們是本屆元宵遊街隊伍中的一員。我們和很多村幹部一起走在遊行隊伍前頭,緊隨其後的是樂隊,他們着統一的藍色禮服,邊走邊奏響鼓樂。隊伍中還有一個方陣最迎人注目——那些上了年紀的奶奶們,全部穿粉紅的衣服,個個容光煥發,喜笑顏開,她們走在隊伍的最後面。還有本家的幾個年輕人在隊伍邊上不停地放鞭炮的,一路走一路放,鞭炮聲給這個節日增添了最喜慶的一筆。

我們遊街串巷。家家户户門前都堆着鞭炮,我們一到他們就立即燃放起來。濃煙,嗆得我們直咳嗽。所到之處孩子們就會尾隨在隊伍後面。一路上隊伍不斷壯大,可熱鬧了,我們這些孩子在經過村委會的時候,有一個阿姨就給我們每個人發餅,上面有印着鮮紅的“福”字, 還 發 了各式各樣的零食。我們瞧着手裏的袋子越來越鼓,個個樂得笑哈哈。我呢,口水早已流下三千尺了,可外婆卻説:“現在不能吃。”叫我把口水生生地咽回去了。

終於,遊行結束了,走的可真累呀,腳痛了,手也酸了呢!

剛游完街,我們還要去姑姑家呢!哇,臨時搭起的廚房裏擺滿意了各色美味佳餚,光看品種就讓人大開眼界。大水缸裏的這羣威武的螃蟹將軍,明天此時就得安安靜靜地卧在盤子裏,嘿嘿,等着我們來品嚐了!

一切工作都準備好了,現在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就等着明天的大餐了!

整個晚上我都興奮得睡不着覺,美美的想着明天的美味。

終於到了元宵的晚上,是我們大飽口福的時候啦!雞禽肉蛋,山珍海味,當然,還少不了湯圓啦。我坐不住了,索性站起來大吃特吃起來,再也保持不了淑女形象了。而所有大人不論男女老少都舉杯祝酒,談笑風生,大家都在熱鬧地討論着家長裏短,而我們小孩當然只有吃啦!

噼裏啪啦——元宵,我們在這鞭炮聲中度過了。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5

説起元宵節,大家都很熟悉吧。它另名元夕、元夜、上元、燈節。元宵節真是熱鬧非凡,下面我就談談家鄉的元宵節吧!

盼哪盼哪,一年一度的元宵節終於到了,村子裏可熱鬧了。大家為了迎接元宵節,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當黎明的鐘聲敲響的時候,人們已經陸陸續續起牀了,村子裏一下子熱鬧起來。人們忙着到土佛山拜“土佛”,據説拜得越早的人得到的福祿就越多呢!

你一定奇怪什麼是“土佛”吧!告訴你,土佛山是位於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忙況村的一個非常有名的風景名勝古蹟,它是在一個很大很大的窪子地裏生長着一尊尊天然的由土壤凝聚成的像佛一樣的土樽,高約10米以上,頂部開滿各種野花,看上去十分壯觀,因此得名“土佛”。每年的正月十五和三月十五,各地的人們都來這裏燒香、殺雞、殺豬參拜。求得“土佛爺”的保佑。傳説是諸葛亮帶兵打戰路過此地時,天上下着傾盆大雨,再加之士兵們疲憊不堪,諸葛亮説:“走得動的繼續前進,走不動的就在此地休息,讓以後的人們每年來此地為你們燒香祭拜兩次。”因此就由今天這種每年正月十五和三月十五都是人山人海的局面。還傳説在古時候,“土佛老爺”和“土佛娘娘”還經常給附近的人們借東西呢,有一次,因為有一户人家借了被子回家後,被小孩尿了尿,沒有洗就拿來還,惹得“土佛老爺”和“土佛娘娘”生氣後,就再也不給人們借東西了。不過不管怎麼樣,人們對“土佛”還是非常崇敬的,每年到這裏燒香拜土佛的人不計其數。

每年正月十五和三月十五,非常熱鬧,從永康到土佛山這條路上從正月十四和三月十四就有車輛陸陸續續的來,到正月十五和三月十五十二點左右,土佛街上人山人海,參拜後的人們都來到街上買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有的拿着相機在和土佛照相。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皎潔的明月高掛在萬里無雲的夜空中,人們點着燈籠,放着美麗的煙花,整個村子美麗極了。小朋友們跳啊、鬧啊、唱啊,玩得非常開心。

啊!家鄉的元宵節真讓人難忘啊!親愛的各位讀者,記住噢!每年的正月十五和三月十五我們的土佛山等着你光臨哦。願好人一生平安!

教師點評:多麼難忘的家鄉元宵節,多麼神奇的土佛山!小作者對元宵節那天土佛山熱鬧的場景進行了生動細緻的描寫,為家鄉的元宵節增添了一筆神奇的色彩,從中不難看出小作者那種愛學習、愛家鄉、追求人文關懷的鏡頭。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6

在我的家鄉,元宵節吃的不是湯圓,而是一種叫“糰子”的食物。“糰子”的“團”字,是家鄉人根據它的形狀這樣叫的。我查了一下字典,有一個米字旁的“團”字,簡化後也是這個“團”字,故本人索性將其稱為“糰子”。糰子是這樣製作的:將淘洗過的大米磨成粉,和上一點水在鍋裏炒至半熟放置一旁,將臘肉、蓮藕、胡蘿蔔等切丁炒熟了做成餡,然後把調好的米粉揉成橘子大小的圓球形,在中間捏一個窩放進餡料,再又將其揉搓成雪白光滑的圓球形,上蒸籠蒸熟即可。糰子不甜不膩,口感很好,既能吃飽,同樣和湯圓一樣也象徵着團圓和美滿。

我的家鄉在農村,元宵節這天,各家各户的女主人吃過早飯後,就會用水泡一些大米,等水浸透大米後將其撈起,鋪開放在通風或向陽處晾乾,再用石磨磨成粉。過不了一會兒,出嫁的閨女和女婿,以及兒子兒媳都已帶上孩子過來了,這個家將不再安靜。孩子們在各家院子裏燃放着鞭炮,嬉戲打鬧。女人們則走進廚房幫老人炒米粉、炒餡兒、包糰子,並將過年吃剩的臘肉臘魚拿出來,洗淨剁好。能幹點的女兒或兒媳這天還將親自掌勺,除煎、滷、烹、炸外,在蒸糰子時還會蒸一些新鮮的魚肉和時令蔬菜。男人們就很悠閒了,或聚在一起抽煙,或相互説着今年的“財喜”(即過年打牌輸贏情況)。整個院子都是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太陽還未偏西,廚房就飄出了蒸籠裏那特有的香味。在女人們的招呼下,男人們將桌子抬到堂屋中央,一盤盤冒着熱氣的菜就端上了桌。最誘人的還是那一個個雪白的,圓圓的,拳頭大小冒着熱氣的糰子。三兩個糰子放在碗裏,煞是可愛。一家人圍坐一起,男人們推杯換盞,豪情壯語。此時的話題已撇開“財喜”,鼓吹最多的是自己今年的發財計劃。女人們則一邊吃糰子,一邊照顧自家孩子,偶爾也會插上兩句,見自家男人醉話連篇時,也會忍不住嗔怪幾句。

稍微大點的孩子,直接抓着一個糰子一邊吃,一邊圍着桌子嬉戲打鬧。一不小心,糰子掉在地上,滴溜溜地滾出老遠,還未等他反應過來,早已被等候一旁的雞鴨一擁而上,啄了個精光。等到太陽落山了,男人們的臉紅了,女人們笑了,孩子們吃飽了、玩累了,整個鄉村也醉了。

沒有什麼娛樂活動,但一家人會團聚一起,喝酒、吃糰子、聊家常,用自己獨有的方式慶祝這傳統節日,盡享天倫之樂,共享團圓之福。所以,出門這麼多年,每當提起元宵節,我的心頭掠過的依然是在家鄉過元宵節的情景,那一張張熟悉而親切的臉龐,一幕幕熱鬧而温馨的畫面,總是在我的腦子裏揮之不去。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7

我的家鄉有一座始建於明朝弘治丁巳?1497 年的龍泉古寺。自龍泉寺建成後,附近的村民每年都要舉辦元宵節的龍泉盛會,壩子中的關索戲、龍燈、獅子、花燈、打秧佬、般打等古老的文藝表演都要在山上表演。龍泉盛會期間,立在龍泉寺大門外的兩炷大香可稱得上“世界之最”。大香高6米,頂口最大直徑為1.3米,底部直徑為0.33米。兩炷大香如倒錐形插在專門用青石打製的香座上。由於制好的大香彩繪得五彩繽紛,又高又粗,遠遠望去,猶似兩座倒立的彩塔,蔚為壯觀。

大香的製作要經過幾十個人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其做法是:先選一棵碗口粗、6米長的樹幹為支撐,除留出約一米長的幹做插香用外,用篾圈按圓錐形往上編扎,並每隔一米左右用橫木做一十字架將樹幹固定於中心,同時也為在香內裝香面的人好上下,兩炷香的骨架編扎完後,表面用白紙糊好,由民間藝人繪圖、扎花或貼上民間繪圖。香面要待兩炷香在龍泉寺門外豎立起來後再裝,因為大香是在新街編扎,新街離龍泉寺還有近三公里的山路,若在山下就裝香面,送上山時就抬不動。並且送大香時還要舉行隆重的送大香儀式才能起抬,從新街起抬送大香的日子為正月十五日,兩炷香一炷在前,一炷壓後。抬大香是用木架支撐,每炷香由四人抬,還有四人用拉繩在四周平衡。這天,送大香時關索戲、龍燈、獅子、花燈、打秧佬、般打等文藝隊伍開始表演,鑼鼓聲、鞭炮聲、龍舞、獅舞、花燈的崴步,關索戲、般打的表演,包括穿紅戴綠送香的羣眾約兩三千人的隊伍,塞滿行進的大道,長達一公里多,氣氛相當熱烈,大香一直要送到龍泉寺大門外。待兩炷大香插入堅硬的青石香座豎穩後才息鼓、停舞。繼後,選派十幾名青年抬上竹梯,分別爬上兩炷香的頂口,鑽入香內,裝填已準備好的香面。香面為一層細鋸木,一層柏枝面,一層碎樹葉、一層薄細砂?主要防止燃明火 。按此順序將兩炷香裝填到頂口。中午開始點香。由青年人從梯子爬上大香,把點燃的小香插入頂口香面上,大香隨着燃起來。這時廣場上的'演出開始進行,這天也即是盛會的高潮。這兩炷香一直要燃一個月,每天有四方八面的羣眾不斷來參拜慶賀。大香燃完也正是當地備耕春耕開始,故而據傳,龍泉寺盛會點大香是為了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現在已變為當地羣眾以娛樂為主的民俗活動,並且這一民俗活動一直相沿至今。

家鄉的春節多姿多彩,最快樂的當然要屬我們小朋友了。我們可以輕鬆自由地玩耍。男孩子們可盡情地點放鞭炮,每一次響亮的爆炸聲,都預示着一次快樂的歡呼,哪怕是冒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8

在我的家鄉河南,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節這一天,顯得格外的熱鬧,那熱鬧勁絕對不遜色於春節,甚至別有一番風味,比春節還要隆重而有趣。

首先,這一天要吃湯圓,薺菜餃子,放炮竹。不管白天有多忙,晚上也家家團圓,鬧花燈,猜燈謎,大人小孩提着小燈籠相互串門。

吃湯圓是元宵節重要習俗之一。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煮吃湯圓,那鍋裏的湯圓啊,有白的,黃的,紫的,綠的;黑芝麻餡的,豆沙餡的,果泥餡的……滿滿一鍋的湯圓,不用嘗,光看顏色,聞香甜的氣味都能讓人口水直流,垂涎三尺。吃湯圓時,一家人圍着一大桌,有説有笑,邊吃邊聊,小孩子快樂地談論哪個顏色的湯圓味道更好吃。一片温馨場面。薺菜餃子一般在河南才有的,田野裏麥地旁,剛剛開春的薺菜苗,正值鮮嫩美味,摘回去,洗乾淨,配上煎蛋皮,剁碎摻在一起,放上鹽,滴上香油,不用其他的調料,那清香味都能讓人久久不能忘懷。一盤薺菜餃子比滿桌的雞鴨魚肉更受歡迎。

晚飯後,夜幕降臨,家家户户門口的大紅燈籠都亮起來了,小孩子們拿着心愛的煙花玩的不亦樂乎。然後手提着自制的、購買的各式各樣的花燈走街串巷。此時,大街上的花燈也都閃耀起來。各式各樣,千姿百態: 紅的,綠的,黃的,彩色的;花朵形的,人形的,小提琴形的,小鳥形的,孔雀開屏形的,十二生肖動物造型的,應有盡有,惟妙惟肖。無數盞彩燈閃爍在一起,彷彿是一座燈火輝煌的神話城市。

最有趣的猜燈謎也是不能錯過的,老少皆宜。一排燈籠上貼滿了小紙條,一張小紙條就是一個謎語,如果猜的中,就可以把紙條撕下來,去揭謎底。揭謎底的地方總是圍的水泄不通,不時傳來陣陣鬨笑聲。如果猜中的多,還可以拿到獎品,獎品一般是一把扇子,或一個小燈籠,小裝飾品,或一個小卡通娃娃。不管獎品大小,猜中的人都興高采烈。

元宵節傳統節日,體現了古代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藴。相傳元宵節的來歷起源於漢朝。因為漢朝皇帝信奉佛教,佛教有在正月十五點燈觀舍利子的習慣,換地推崇,就命令從宮廷到民間在這一日都點燈,慢慢地就逐漸形成了元宵節的雛形,後來漢武帝將祭祀活動也定在了這 一天。有了祭祀神靈的加持,元宵節開始被人們所重視。

其實後人更多的是通過吃元宵,觀花燈等來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商家通過猜燈謎來增加人氣,喻意生意紅紅火火;人們認為人生就像湯圓,歲月是皮,經歷是餡,酸甜苦辣象徵人生滋味。元宵皮上的點綴象徵毅力和信心……一個人的成長經歷幾乎在元宵上體現。

歡樂的元宵節不僅讓我的生活有樂趣,而且使我理解了人生的大道理。我愛家鄉的元宵節一一愛吃湯圓,愛看花燈,愛萬家燈火,團團圓圓的味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