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一月的總結與反思

來源:文萃谷 1.77W

一:高中開學一個月的反思

開學一月的總結與反思

高一開學了,許多來自於不同地方的國中的優秀畢業生加入了衡中,開始了嶄新的高中校園生活。從進入衡中起,他們一定都有自己新的目標、新的憧憬和新的夢想。作為高一教師,我們又該怎樣去引導這些剛從國中升上來的新生,讓他們儘快適應高中緊張而有序的學習生活呢?

國中和高中相比較,無論是從課程設置、授課方法、還是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均有較大的區別。高中課程知識量大、難度大、綜合性強。從九年級到高一,對很多學生來説不是一個坡,而是一座山。

高中重在考察能力,而我們的教師時刻把大學聯考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這對才步入高中的新生來説起點就太高。又由於有部分教師剛從高三轉到高一,對學生的要求就更高。這樣對學生和教師來説就需要有一個相互瞭解,相互適應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我覺得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做好國中到高中的銜接工作。

首先,教師要向學生靠攏,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上循序漸進、零起點、慢跑步、緩加速,加強基礎訓練、紮紮實實地抓好雙基,夯實基礎。

其次,考試命題照顧大多數同學,適當降低難度,但不能降低標準和要求。讓學生跳一跳能夠得着。

次之,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如高一物理不是靠死記硬背、簡單模仿能學好的,必須會物理思維方式。改變他們以往做題、思考中的不良習慣,一開始就要他們養成好習慣。好習慣的養成可以讓他們在以後的學習事半功倍。如讓他們養成認真聽講的好習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書寫的好習慣------卷面要整潔,書寫要工整,版面要整齊等等。

有些學生在國中時是老師眼中的寵兒、學生中的焦點。一美遮百醜,在學生、老師的眼

中他的缺點也是優點。進入高中後,大家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那些在國中養成了一些壞習慣的學生才一起跑就感到吃力,覺得高中的學習太緊張,任務太繁重,一段時間努力後如果效果不明顯就失去信心,甚至對自己的智商產生懷疑,到最後可能會產生放棄的思想。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的習慣,如上課精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習慣邊聽講邊做功課,還有的學生認為老師講得太簡單還不如自己自學,於是不聽老師講授在下面自學,不按老師的要求做等等。對這些問題老師要及時的發現,並從思想上做好開導、學習上做好引導,督促他們一步步改正以往的一些壞的習慣。學生如果取得了進步應及時的給予表揚,要注意給他們鼓勁,給他們改正缺點的勇氣和克服困難的信心。

“不會就學,不懂就問”是求學之道。因此,許多老師將是否好問作為學習成績好壞的重要歸因。事實上,有很多成績優秀的學生很少問,不喜歡問;而一些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學生卻是非常的好問,有的是追着問。我發現,同樣一個問題,善於學習的學生與不善於學習的學生問問題的方式就不一樣,不善於思考的學生問問題一般是請教式的,比如:“這道題怎麼做?”、“老師,給我講講這道題”;而善於思考的學生呢,問題一般是徵詢式,如:“我這樣做對不對?”、“如果將怎麼樣?”、“我這樣理解錯在那裏?”等等。其實,學生在智商上沒有高下之分,有的只是學習的方法與學習的習慣的不同。教師要鼓勵學生去問問題,但不鼓勵盲目的問問題,要讓他們三思而後問。

在教學中有很多問題我們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而有些問題是需要我們仔細觀察才能發現。因此,我們要定期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總結與反思,找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並及時的解決,這樣我們才能不斷的提高自己。

>二:高三開學一個月反思>>(2281字)

一切都在忙亂中進行。進入高三,第一次體會到了課多,會多,活動多。欣慰的是自己經過高一高二的磨練,雖然談不上完全順手,但是總歸有了更好的心理準備和更豐富的經驗。回想自己高一的時候面對一羣對英語幾乎是一無所知的“高中”學生,絞盡腦汁,總歸最終有了一些回報。而在進入高二開始帶兩個班級的時候,剛開始確實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不僅僅是體力上,還有心理上。對課程的熟悉,和學生之間的磨合,以及如何應對同樣是一批幾乎是對英語基礎非常薄弱的學生,對我的心理和生理都是非常大的挑戰。雖然偶爾會有扔下粉筆走出教室的衝動,但是作為“倖存者”,我想説,我終於挺過來了。

高三的`功課緊張而又繁忙,不僅是對於學生,同樣是對於老師。記得在繼續教育的時候

華師大的教授曾經開玩笑説,自己之所以離開中學是因為覺得那裏不像是人呆的地方,雖然有些誇張,但是高中生活對於老師和學生的忙碌可見一斑。

剛剛開學,學生和老師還處在比較良好的狀態,雖然課比較多,比較累,但是總歸感覺部分學生還是聽進去了些,所以心裏還有些安慰。在上課和備課的過程中,我都牢牢記得繼續教育中吳剛平教授所説的話,“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一切都發生和很大的變化,唯獨沒有太大變化的就是我們的課堂。”“現在中國小,包括很多聲譽很好的沿海發達地區模範中學都存在的問題是,負擔沉重,效率低下。”“負擔沉重,效率低下”,這是另我感到醍醐灌頂的一句話,為什麼我們的老師在課堂上不停的講,卻沒有收到實際的效果呢?“當有人讚揚你講的好的時候,你是否應該反思,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嗎?”他還提出,傳統教學中的“講,練,考”模式是有問題的。能否將這個模式轉變為,學生先自學(即充分保證學生的自學時間),然後再反饋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講呢?“現在中國很多教師最大的問題便是,將一些方法性的知識,轉變成了事實性的知識進行陳述,而事實性知識的最大問題便是遺忘,所以我們的學生需要不斷的重複性訓練才能夠記住本該是自己探索,卻變成是課堂灌輸的東西。”“當中國學生在高三的課堂裏還在重複以前的知識時,美國的教育體制卻給了學生自由發展的機會,他們不是在重複,而是在前進。所以中學生可以選修大學的內容,所以美國高校裏絕大多數的理科天才還是被美國本土白人所佔據》。他們是提出bigidea的人,而大部分中國留學生只是在實驗室裏做一些二三四流的工作。”或許這樣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人擅長複製,卻無法在創新性方面獨佔鰲頭。因為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理念,就沒有提供這樣的土壤。按照教授的説法,中國的教育落後美國不知二十年,而是五十年。

《開學一月的總結與反思》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