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先進事蹟材料範文(通用8篇)

來源:文萃谷 2.82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擬起事蹟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團隊先進事蹟材料範文(通用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團隊先進事蹟材料範文(通用8篇)

團隊先進事蹟材料1

各項生產工作取得長足進步,各項生產、安全指標完成較為出色,這是各個部門、全體幹部員工共同努力奮鬥的結果,這其中,質量管理項目作為安全工作、質量管理工作的主要負責部門,在人力資源較為緊張的情況下,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團隊協作能力,各項工作完成較好,成績較為突出。

一、克服資源緊張限制,不斷提升個人能力,圓滿完成各項安全質量管理工作。

在,質量管理項目人員最少,目前只有3人,但卻要完成安全、質量管理的各項工作,工作繁雜而具體。為了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質量管理項目積極想辦法、找對策,首先對工作進行合理分工,但分工不分家,工作中互相協助,充分發揮團隊工作效能;其次在具體工作中對外積極溝通協調,打破部門間壁壘,提高整體工作效率,對內不斷提升個人能力,除了積極派人蔘加各類專業知識培訓外,還強化了個人自學和內部的經常性交流,針對工作中碰到的具體問題,結合規章、公司內部規定深入討論,爭取能夠舉一反三,提高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抓住與其他溝通交流的機會,向經驗豐富的兄弟單位同行請教和諮詢,快速提高了個人工作能力,也迅速彌補了與兄弟單位在安全、質量管理工作中的差距,為圓滿完成質量管理項目各項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安全管理有特色,安全管理能力持續提高。

安全,是機務工作永恆的主題,作為安全工作主管部門,質量管理項目在安全活動組織實施、安全教育開展、安全信息收集管理、sms系統推進建設、安全隱患組織排查、安全風險管理等工作中盡心盡力,結合實際,積極想辦法,為切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作出了不懈努力。

在開展的安全活動中,質量管理項目結合持續安全改進活動,陸續組織開展實施了安全月活動、三項行動、輪胎扎傷專項治理、國慶節前專項大檢查、刮碰飛機專項治理、安全責任大討論等相關活動,持續開展隱患排查和治理,實施風險管理工作,使的安全狀況持續改善,全年未發生一起一般差錯(含)以上不安全事件。同時通過努力完成了以下一些工作:

1、排查出級隱患8項,並將其中兩項作為風險項目進行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7項整改。

2、通過安全活動的開展,結合質量審核工作,組織修訂完善了相關生產製度。全年質量項目組織修訂了24個程序,完善了包括故障處理、a檢工作管理、工具管理、設備管理、航材管理、質量監督等等方面的工作,同時修訂了《惡劣天氣應急處置預案》,完善了大風應急處置工作程序。

3、針對新版《事故徵候標準》的學習,組織排查地面刮碰飛機導致地面事故徵候的關鍵點,並組織相關部門採取措施改進,質量管理項目跟蹤落實,同時為進一步減少飛機刮碰事件的發生,按照分公司要求組織開展了“刮碰飛機專項治理”活動。

4、組織開展了安全責任大討論活動。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使全體員工對自身應承擔的安全責任進行思考,並寫出書面材料,既達到了安全教育的目的,又使安全責任得到了細化。目前這一工作正在實施中。

5、積極協調機場公司、駐場其它單位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針對機坪安全錐的管理、使用存在的問題,積極與機場公司協調,目前已解決;針對單位間共同使用的輪擋、工作梯架配置、管理中存在的責任不落實問題,組織協調幾家單位落實解決,目前進展順利。

6、積極推動實施sms建設,結合實際開展安全工作。質量管理項目組織制定了推進sms建設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對全員開展了sms理念宣貫,並於近期協助辦公室對全體員工進行了分公司《航空安全管理手冊》的培訓,對培訓後考核未通過人員組織進行了補學和補考,以讓大家真正掌握sms的真正含義和具體工作的要求。

同時結合sms理念,開展了風險管理工作,質量管理項目將“工卡回收不完整”和“頻繁出現晚接飛機”兩個安全隱患通過評估後作為風險項目進行控制,至目前,以上兩個風險項目已控制到可接受水平。

7、組織制定了級別的安全檢查單。為了進一步落實安全檢查單制度,針對自行滑出機位的送機安全,為防止出現送機時耳機未拔、勤務蓋板未關等事件,質量管理項目組織制定了級別的安全檢查單《指揮飛機—出港(自行滑出機位)》,自11月23日開始啟用,至目前,運行情況良好。同時為進一步完善各項安全管理要求,質量管理項目下發了多份質量業務通告進行規範,進一步夯實了安全管理基礎。

三、質量管理工作進步明顯,各項質量工作開展有序。

不論是適航管理工作,還是人員資格管理、手冊管理、差錯調查、質量監督、質量審核和檢驗等工作,質量管理項目均組織有序,進步明顯。特別在內部質量審核工作中,質量管理項目按照審核要求,重新制定了審核項目單,並針對目前審核員實際情況,儘量將審核內容進行細化,在審核實施過程中細緻、嚴謹,發現了各部門存在的一些平時不易察覺的問題,甚至有一些是系統上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組織實施整改,彌補了工作中的不足,完善了系統管理,提高了各部門的工作質量。

在質量監督工作中,質量管理項目不斷完善細化“監督檢查單”,並針對實際工作情況定期進行改版,同時為進一步完善和強化質量監督工作,在質量現有人力的基礎上,實施了業務班制度,即定期安排一名質量部門人員值一天業務班,以強化對航後、航前工作的監督檢查,全年質量項目實施了60多次現場質量監督,完成了72份監督檢查單,發現了40餘個問題,並全部組織完成整改,有力促進了質量的持續改進。

在其他各項工作中,質量項目也都開展得井然有序,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縱觀全年的工作,特別在安全、質量方面,各項指標完成較好,這其中與質量管理項目的辛勤工作是分不開的,質量管理項目充分發揮了團隊工作的力量,克服了實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過自身的努力,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成績顯著。

團隊先進事蹟材料2

自本項目部班組組建一年來,項目部成員精誠團結、勤苦務實、奮勇爭先,實現了安全生產、文明施工、質量合格、工期合理、廉潔高效的既定目標,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現將主要工作成績總結如下:

一 .組織制度健全,管理措施得力。

該項目部完全按照業主和公司的要求高標準建設。項目部下設項目經理室、質檢部、預算部、技術部、材料部、安全部等十個部室,管理及技術人員共計二十六人,平均年齡不超過40歲,其中長期工作在工程一線、具有豐富現場經驗的成員佔據42%。項目部以標準化管理為載體,結合民主管理原則,將職能分區規劃得創新合理、生產事務公開有序。項目部為提高員工素質與技能,定期組織黨員學習、安全演練、生產知識競賽及內部交流會等,各項活動均有記錄及圖片資料,建立了完善的項目部檔案。項目部實行月考核、年考核制度,考核項目細化全面,可操作性強,有效地激勵了員工工作幹勁,收到了更低失誤,更高效率的顯著成效。

項目部現場管理模式嚴格,注重各部門的溝通與協作,實行責任到人、技術施工一體化。定期組織各班組召開協調交底會,每週進行安全生產例會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將各個專業、各項工序的具體工藝逐步落實。開工至今,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在進度管理、質量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等採取過程嚴謹可尋,措施細化到位,穩中求勝等科學化的管理手段。實現了零失誤,高效率的管理系統。

二.工作高效,效益突出。

項目部成員嚴於律己,工作態度認真積極,具有協作配合的團隊精神。不僅紮實做好各自的本職工作,更注重各崗位間的溝通,全程無脱節。在節假日期間,為了工作,主動犧牲自己的業餘時間,使工程進度得到了保證。

項目部倡導安全工作,注重安全意識的宣傳。不僅定期組織班組內部成員進行安全學習、安全演練等活動,還為勞務隊伍的農民工開展安全宣傳會,組織體檢活動等,全方位保證了工程工作安全,為工程工作的順利進行與良好收益提供了保障。

項目部工作環境整潔、有序,生活設施齊全,儀器設備優良。項目部自覺履行良好的“窗口服務”:掛牌上崗、舉止文明,積極宣傳安全知識及黨建工作。不僅加強產品形象建設,更重視員工隊伍形象建設和項目文化宣傳形象建設,獲得業主及社會的好評。

項目部的生產任務保質保量,與甲方、監理溝通良好。施工效率高,均提前完成生產計劃,並做到降耗節能、成本節約。工程實施以來,無責任事故,保持良好生產秩序,實現了既定效益目標。

三.項目部團結和諧、精神文明,充滿凝聚力。

項目部遵守社會公德及職業道德,成員無任何違紀的人和事。項目部共有黨員幹部3人,在項目建設中擔任不同的工作崗位。

從去年開工到現在,項目部一直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工作,不斷學習、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施工中,堅持兩個合同一起籤、一起抓,即把《工程施工合同》和《廉政合同》結合起來,做到廉政建設。同時,項目部經常組織參與公司各學習活動,認真貫徹落實公司精神,做到物質建設、精神建設兩手抓。

項目部亦具有濃厚的學習氛圍——實行崗位與崗位間交流學習,同崗位互助學習,理論與實際結合學習的方法。項目部設置有籃球場、黨員活動室等,以豐富成員的文化生活,形成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的良好團隊氛圍。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項目部成員緊密團結,認真工作,順利的完成了既定任務。我們深知成績代表過去,發展需着眼將來。面對未來的挑戰,項目部會秉承謙虛謹慎,追求工作上的盡善盡美的精神,繼續全力以赴、一如既往地努力,做出更好的成績!

團隊先進事蹟材料3

這兩天,刷屏最多的就是港珠澳大橋開通了。這個有“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樑!完成這項奇蹟的背後有無數勞動者及其組成的團隊。説到這裏就不得不説一個人和他的團隊,他就是林鳴,他是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所承擔的外海沉管隧道任務是整個工程最核心、也是難度最大的部分!在港珠澳大橋之前,全中國外海環境下的沉管隧道,是“0”!而港珠澳大橋需要做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是世界上最長! 外海沉管隧道施工的核心技術一直掌握在為數不多的幾家外國公司手裏。 當時世界上只有2座沉管隧道超過3公里的跨海大橋!在向荷蘭公司尋找技術支持被拒後,林鳴和他的團隊堅定了“要自我研發,掌握核心技術”的信念!利用6年時間,林鳴和他的團隊開了無數次的技術研討會議,從概念到方案到具體施工,從研究到設計到實施,一次次的論證、一次次的否定、一次次的優化...... 終於,完成了中國人的第一節海底沉管隧道的安裝,從此,利用4年時間,完成了33節沉管隧道的安裝。今天,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已經全部竣工,正式通車! 可是,有多少人知道這座大橋建成的背後,是林鳴他們永不言棄的努力。

經過學習他們的事蹟,我感觸良多,我覺得自己作為一名技術工作者,特別是做為一名建築技術工作者,向他們學習的地方太多了。

敢於擔當,勇於挑戰。林鳴他們尋求外國技術支持遭到拒絕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放棄,而是下定了要自我研發,掌握核心技術的堅定信念。林鳴他們利用6年的時間,攻堅克難,一次次的研究、論證、試驗、優化,這期間不知有多少次失敗,但是最終取得了成功。這期間每次經歷失敗,並且敢於在失敗面前不低頭的精神值得我們認真的思考、學習。

高度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第一節沉管隧道從出塢這一刻開始,作為該工程的項目經理兼總工程師的林鳴一直盯在施工現場,直到第一節沉管順利安裝就位,整整96個小時,林鳴沒有瞌過一次眼,這期間他親自盯在現場,和現場指揮、操作人員討論編隊、浮運、轉向、繫泊、沉放等每一細節,下達各種指令。這之後,每一節沉管隧道的按裝,林鳴都會到現場安裝船上指揮、決策。作為項目部的最高領導,一個分項工程的施工他一直盯在現場,這真的是很少見。也正是因為他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使得最後一節沉管隧道貫通在他指揮下,只用了一天時間就安裝成功(按照西方國家的傳統方法,最後一節沉管隧道安裝貫通至少需要8到10個月),當他知道沉管隧道的貫通誤差在16CM的時候,雖然誤差滿足規範要求,但他依然決定調整,使得最後的貫通誤差下降到2MM,在外國人眼中這是一個奇蹟。

不斷學習。林鳴從一個普通工人到今天的總工程師,靠的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努力,一生專注於自己的橋樑事業,付出的艱辛要比別人不知道多多少倍,成為實幹家,開拓者,成為行業的脊樑。中華民族復興,他們這一類人才是真正脊樑。

他們是我輩的楷模,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將尋着他們的腳步,在工作中認真負責的完成每一項工作,專注於自己的測繪事業,不斷學習,認真總結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經驗教訓,努力提高自己,提煉自己;堅持原則,原則是不容談判改變的,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線。

團隊先進事蹟材料4

“‘連鋼創新團隊’的工匠精神、拼搏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也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力量。”在看完“連鋼創新團隊”的故事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電子學院副院長、半導體量子點量子芯片研究方向帶頭人郭國平給記者發來了這樣一段文字。

12月30日,本報報道了山東港口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的自主創新故事,他們面對全球工業4.0給港口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從一張白紙起步,經歷十幾萬次的流程測試,終於建成了全球領先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實現了從跟跑歐美到領跑世界的蝶變。報道刊發後,在全社會特別是製造行業引發了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同樣是每天與技術創新打交道的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寧波海天驅動有限公司運控部總監陳鋼深知創新不易。“我也是從基層車間裏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我知道張連鋼他們多年如一日在一個崗位上堅持創新是很不容易的。他們的行為也印證了一個道理:只要胸懷理想、心有家國、執着專注,就能持續不斷地超越自己,甚至超越世界。”

“‘連鋼創新團隊’一連串的全球首創表明,中國智慧和中國創造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有力‘法寶’。”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朱恆銀説,任何時候,工匠精神和家國情懷都是中國人不該忘記的初心、使命和擔當。朱恆銀研製的國產裝備,在深部勘探中創造了我國小口徑繩索取心鑽探最深紀錄,對推動我國深部找礦起到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他認為,科技創新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國自信”才有底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我2008年進入中車青島四方公司,主要工作是高速動車組的焊接工作,那時正好是動車組高速發展時期,從‘和諧號’到‘復興號’再到‘600公里高速磁懸浮’,我參與和見證了中國高鐵的持續創新和蓬勃發展。”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焊工高級技師張合禮説,“‘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要成功還得靠自己!’這句話也是我們高鐵人常説的一句話,只有自主創新才能贏得未來,贏得世界。”

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吳毅告訴記者,在“連鋼創新團隊”身上,他看到的是那股子勇擔當、敢拼命、求創新、善鑽研、爭一流的進取精神。“展望‘十四五’,永鋼鉚定了更遠大的發展航向,我們將把‘連鋼創新團隊’那種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矢志報國的家國情懷、奉獻社會的責任擔當貫徹到企業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堅持產業報國,勇擔時代責任。”吳毅説。

而在年輕人眼裏,“連鋼創新團隊”帶給他們的思考是該如何傳承這種時代精神,擔負起新發展時代的新使命。

“古人講‘惟精惟一’,一個團隊能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是藝術,就是創新。但現在有很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喜歡追求新事物,不願意把心思定下來,更不要説好幾年很專注地去幹一件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7級學生董亞文對記者説,“連鋼創新團隊”的故事讓她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這本書其實沒必要寫得太複雜,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勝過平庸地做一萬件事。未來走上工作崗位,她也要做一個有工匠精神的人,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純粹。

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宣傳部幹部、90後宣講員胡曉嵐則表示,要用實際行動為“連鋼創新團隊”的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鼓與呼:“我在接下來的宣講中,會把這個團隊作為案例,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讓年輕人從中吸取營養和力量,不斷奮進,書寫中國華章。”

“‘連鋼創新團隊’生動詮釋了新發展格局下的工匠精神內涵,即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青島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彭建國總結説,當前,青島正在全力打造“工匠之城”和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需要培養更多像“連鋼創新團隊”一樣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為我們國家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團隊先進事蹟材料5

“要幹,就要佔領世界自動化碼頭技術的制高點;要幹,就要引領世界未來港口的發展趨勢;要幹,就要幹出百年不朽之作,給後人留下寶貴的財富;要幹,就要讓夢想在我們的手中變成現實。”這是張連鋼在二期碼頭建設動員會上的話。在建設自動化碼頭的過程中,山東港口“連鋼創新團隊”弄潮兒向濤頭立,精誠協作、追求極致、眾志成城,打造了一支有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的鋼鐵團隊、勝利之師。儘管自動化碼頭一期已經是世界最先進、最高效的自動化碼頭,但在二期工程建設中,“連鋼創新團隊”沒有簡單複製一期方案,而是握指成拳、勠力同心,始終瞄準持續領先的目標持續創新,不斷突破自我。

2018年8月,“連鋼創新團隊”吹響了自動化碼頭二期建設的號角。靠着眾志成城圖強、誓立時代潮頭的團隊精神,2019年11月28日,短短15個月,集合了全球首創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全球首創運用5G+自動化技術等6項全球首創科技成果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二期項目投產運營,領軍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全自動化碼頭科技水平,再次以中國“智”造、中國創造向全球港航業奉獻了“中國方案”將世界高科技碼頭的王冠攬入懷中,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德國工業4.0提出者門蒂斯參觀後表示,“4.0的精髓是系統整體的自動化,人與系統之間要能無縫對接,系統與系統之間能有效交互,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為世界提供了‘中國方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主席約翰·沃爾特表示:“ISO希望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的標準化推廣到全球。”

一次又一次攻堅,一輪又一輪超越,讓這座碼頭的存在,擁有了遠遠超越碼頭本身的意義。“時代創造楷模。每一個脱穎而出的楷模,一定是把個人的奮鬥融入到滾滾的時代洪流,把個人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連鋼創新團隊’就是這樣的楷模。他們順應時代要求,勇擔歷史使命,依靠自主創新,攻關核心技術,打破西方技術壟斷,建成了全球領先、亞洲首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山東港口青島港黨委副書記、青港國際總經理王新澤説,這個碼頭的誕生,標誌着我國擁有了港口集裝箱裝卸的世界最高端形態,體現了國家的港口綜合科研實力和現代化水平,裝卸效率全面超越傳統人工碼頭,連續5次刷新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建設和運營更為全球“智慧生態港口”建設貢獻了低成本、短週期、全智能、高效率、零排放、可複製的“青島模式”“中國方案”。

團隊先進事蹟材料6

2017年5月11日,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青島港誕生,開港作業便達到單機效率26。1自然箱/小時,之後這個世界紀錄被6次刷新。2020年年底,單機效率已增至47.6自然箱/小時。

2019年11月,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二期“全球首個5G智慧碼頭”開港運營,再次以“中國速度”震驚世界航運界。

“我們從零起步,靠的是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和羣策羣力的團隊協作,每一次突破都值得銘記。”張連鋼説:“世界紀錄不是任何人施捨給我們的,是全體隊員不斷超越自我、拼命幹出來的!”

“僅流程測試案例就編寫了5000多個,反覆測試十幾萬次。”“連鋼創新團隊”項目經理竇亮説。在一次測試中,他們發現某處系統功能出現異常,但疑點有數百個,大家按流程一點點回溯,連續一週每天干到凌晨,最終找到了問題點。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有段時間,AGV(自動導引車)“死鎖”情況頻繁出現,李永翠和同事們用了幾個月,分析了上萬條工作日誌,從中歸納了十幾種“死鎖”類型,最終成功“解鎖”;負責操作的朱文峯、王吉升、隋曉等對100多個流程反覆修改十幾稿;負責作業的李波、管廷敬、耿衞寧等做了40多個閘口方案……

開港至今,“連鋼創新團隊”推出了一連串耀眼的“全球首創”:全球首次研製成功機器人自動拆裝集裝箱扭鎖;全球首次研製成功軌道吊防風“一鍵錨定”裝置;全球首創自動導引車循環充電技術;全球首個氫+5G智慧碼頭……而且,經過173次的動態優化,自動化碼頭管控系統已經越來越“聰明”。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作業組負責人李波清楚地記得,自動化碼頭運行後不久,鹿特丹世界門户碼頭的考察團來到青島港,提出要到自動化碼頭作業現場看看,並且要求拍照、錄像,很明顯就是想檢驗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的“成色”。

“給他們拍,讓他們看!我們的技術,僅憑拍照和計算是學不走的。”李波向張連鋼彙報後得到了這樣的答覆,自動化碼頭行雲流水般的作業征服了曾經世界第一大港的同行。

截至目前,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已受理和授權專利124項,取得軟件著作權14項,發表論文70餘篇,核心技術掌握在團隊自己手中,這就是張連鋼自信從容地讓國外同行隨意拍照的底氣所在。

2018年,從不邀請亞洲港口參加的全球自動化碼頭峯會主動邀請“連鋼創新團隊”分享建設經驗,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同時獲評“全球自動化碼頭最佳效率獎”。自碼頭運營以來,已接待來自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的4萬餘人次,成為展現中國智慧的亮麗名片。

團隊先進事蹟材料7

自動化碼頭建設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它融合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控制等多項前沿技術,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被譽為“大國重器”,或者説“貴族碼頭”。在建設之初,全世界投入運營的全自動化碼頭整個亞洲一個也沒有,對於山東港口青島港的大膽嘗試,業界充滿了質疑。

“能建設中國自己的一流全自動化碼頭,此生不算虛度!”在“連鋼創新團隊”成立之初張連鋼就對自己這樣説。“拼命都不一定能幹好,不拼命肯定幹不好”,他的整個團隊也始終秉持着這種信念執着前行。整個團隊就像一團火,不斷釋放着激情、激揚着鬥志,憑着一股不服輸的韌勁、不怕難的勇氣,一門心思撲在項目上,一遍遍地試,一點點地改,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和挫折。他們從不氣餒,從未妥協,越挫越勇,向難題挑戰,向權威叫板,把國外專家認定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在不斷實踐中登上全球自動化碼頭建設發展最高峯。

作為團隊帶頭人,張連鋼的“拼命”確實到了“忘我”的地步。“不能熬夜、不能勞累”的醫囑統統被拋在了腦後,黨員領導幹部實幹在先,他帶領整個團隊忘我拼搏、奮勇向前。團隊IT組負責人李永翠,每天就是一台筆記本電腦陪伴着上下班,為了方便與國外專家技術交流,曾連續一年多的時間經常下半夜起來工作;負責網絡系統的徐永寧,在碼頭數據中心調試的關鍵時期妻子確診癌症,在妻子生命最後的一年多時間裏,他白天上班,晚上陪牀,從沒有耽誤過工作;堆場組的管廷敬,在最後攻堅決勝階段,連續一個月顧不上回家,甚至在母親去世時,都沒能趕回去見上最後一面……在自動化碼頭的建設中,一直在上演着這樣生動的故事、鮮活的事例,深刻詮釋着“圓夢需要奮鬥和奉獻”。

靠着忘我拼搏奉獻、擔當時代使命的崇高境界,他們開創了低成本、短週期、高起點、全智能、高效率、更安全、零排放的全自動化碼頭建設先河,讓高高在上的“貴族碼頭”走下了雲端,變成了可複製、可推廣、可商業化運營的“平民碼頭”。

團隊先進事蹟材料8

轉眼間,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投產運營已滿三週年,偌大的碼頭和堆場空無一人,只有如同被賦予了生命一般的藍色設備在靜悄悄地自動運行,行雲流水般地裝卸着來自世界各地的集裝箱。而在這平靜的背後,是山東港口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更加忙碌緊張的工作節奏。

從7年前方案開始攻關的那天起,辦公室的燈就沒在晚上十點前熄滅過。現在,加班奮戰依然是團隊的工作常態,他們不僅要繼續衝擊世界自動化碼頭效率的極限,更要實現自動化碼頭高度智能化的升級,用自主創新敲開未來港口的大門。

團隊中唯一的“女強人”李永翠已經好幾年沒有背過女式包,每天一台筆記本電腦陪伴着上下班,一有空就打開工作。“自動化碼頭把我的媽媽奪走了。”她的女兒小遠揚一度對自動化碼頭產生牴觸。

團隊的周兆君出差行程總是安排得滿滿當當,去天津設計院、上海振華,基本都是當天去當天回。最令他難忘的一次是確定軌道吊軌道扣件膠泥選型,一天之內馬不停蹄地趕到天津和北京的兩家生產商基地進行實地考察,下車後已是凌晨2點多。

“自動化碼頭的智慧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設備運行可靠性不斷完善,運行更加合理優化,維護工作量和成本顯著降低,這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張連鋼説,“要保持自動化碼頭領域的領先地位,自主可控是核心。”

激光掃描儀是自動化軌道吊的“眼睛”,軌道吊就是通過激光掃描儀來確定集裝箱的位置,從而實現精準裝卸,但這一領域仍為德國公司的進口產品所壟斷。在張連鋼的構想中,圖像識別是替代激光掃描的一種新技術路線,可以實現更高的讀取率和更出色的可靠性。

這樣的國產替代方案在自動化碼頭一期、二期工程中已經比比皆是:自動化碼頭橋吊的俯仰機構採用了國產的籬笆式捲筒,相比於動輒數十萬美金的進口貨,成本不到十分之一;AGV導引車摒棄了國外主流的鉛酸電池,大膽採用自主研發的鈦鋰電池,實現了低成本、小容量、長壽命、輕量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並一舉節省換電站建設成本過億元……

着眼於港口實際需求,不斷自主創新進行優化升級,正是這個可推廣、可複製、可商業化的“平民碼頭”超越國外前輩的祕密。

在妻子眼裏,張連鋼是個凡事都要做到一百分的典型理工男,最大的享受就是討論和解決問題。

90分往往就能引以為豪,要做到一百分何其困難。但對於自動化碼頭而言,這是由無數個細節的完美串聯而成的大美,每一個環節都要不斷優化以達到更優。

懷着這顆初心,張連鋼和他的團隊還在繼續迎接新挑戰,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控制等技術讓自動化碼頭更深度進化,朝着“自學習、自完善、自組織”的高度智能化碼頭不斷進發,在世界高科技碼頭之巔牢牢樹立中國港口的地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