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病前的徵兆

來源:文萃谷 2.68W

小孩發病前通常有先兆“信號”,如果及時發現這些“信號”,對於孩子的病情能早期得到診治則有着重要的作用。

寶寶發病前的徵兆

 情緒:小兒患病常有情緒改變。若忽然變得不愛玩,好哭鬧,往往是疾病的早期反應,如結核性腦膜炎,在出現神經系統症狀之前,可先有情緒、精神改變,或性情暴躁或膽小怕事等,然後才出現發燒、嘔吐、嗜睡等症狀。

睡眠:嬰兒患病前通常夜間不好好睡覺,表現啼哭或煩躁不安。如嬰兒出現發熱,腹痛、口痛、肛周瘙癢等。由於不能用言語表達,只能表現哭吵不安。有時哭聲尖鋭,呈陣發性,哭鬧時伴有面色發青,手足蹬動,頭部後仰,腰部挺伸等。當然某些生理狀況如飢餓、過冷、過熱、大小便等,也易使睡眠不安或哭鬧,哭聲響亮,時高時低,但當要求滿足後,不適解除,哭鬧即止,這些屬生理性哭鬧,應加以鑑別。而某些疾病表現恰好相反,如腦膜炎、中毒等,又可能出現嗜睡,即睡眠時間突然延長,整天昏昏欲睡。新生兒敗血症、硬腫症等常表現哭聲低沉,甚至無哭聲。

食慾:健康兒童能按時飲食,食量較恆定。若發現食慾改變,食量減少或拒食,往往是患病的前兆表現。特別是急性病,病狀還未出現之前,常先有食慾的改變。如急性肝炎,早期多無任何症狀,只是不想吃東西,或噁心、嘔吐。小兒發熱時,可使消化機能發生變化,可引起食慾下降。

面色:健康兒童多面色紅潤。急性發熱的病兒則面色發白或青紫,這常常預示小孩患肺炎或心臟病或某些食物中毒等。貧血或失血的小孩可見面色蒼白並有口脣、牙牀蒼白。

大便:兒童糞便會出現紅、黃、綠、黑、白等多種顏色,這給父母辨病提供了可靠的信號。如果不是吃了大量的西瓜或西紅柿等紅色食品,紅色便一般表明消化道出血,主要發生於直腸或肛門的某些疾病。但小兒紅色便最常見的還是腸套疊引起的。腸套疊是一種急症,應及時治療;綠色便常出現於出生3天之內的正常嬰兒,但3天之後仍出現綠色便則多為消化不良引起的;白色便為肝炎或膽道疾病所特有,且小兒皮膚髮黃;黑色便,呈柏油樣,是少見的潰瘍病、胃癌、肝硬化出血的信號。

呼吸:正常的小孩呼吸平穩,而有節律性,安靜時呼吸頻率嬰幼兒不超過40次/分,兒童不超過30次/分。若出現呼吸時快時慢,呼吸深淺不一應引起注意。肺炎的小孩常常呼吸增快,伴有兩鼻翼扇動,口鼻周圍發青等表現;氣管炎的小孩可在喉部聽到咕嚕咕嚕的痰聲;哮喘的'小孩則有一種特別響亮的喘鳴聲等。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永遠不要生病,那麼要想讓寶寶少生病,家長要怎麼做?

1、母乳餵養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能增強寶寶機體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寶寶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説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媽媽不要錯過給寶寶母乳餵養的機會,要好好把握 這個機會。

2、撫觸

寶寶出生後,跟媽媽的身體接觸,會讓小寶寶有安全感,可以促進寶寶的身體發育,對早產兒特別有益。給寶寶做撫觸可以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並能促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改善睡眠,減少哭鬧。

3、免疫預防接種

疫苗是人類抵禦傳染性疾病而採取的積極措施,按時給寶寶接種疫苗,可有效的預防一些傳染性疾病。如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肝等

4、規律的生活習慣

正處於成長中的孩子每天度需要充足的睡眠,如果孩子晚上睡得不夠,可以讓他白天小睡一下。有時間多帶寶寶到公園去玩一玩,呼吸新鮮空氣,對身體很有好處。

5、不要吃得過飽

寶寶消化道功能還不成熟,若是寶寶吃得過飽,會使胃腸負擔加重,消化功能紊亂,容易發生積食、腹痛、消化不良等胃腸疾病。

6、均衡飲食

孩子偏食,會造成營養不良,免疫力就下降。儘量多吃肉、蛋、新鮮蔬菜水果等。

7、不必過於乾淨

免疫系統與記憶,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憶,再次遇上時,可以將其消滅。如果家裏太乾淨,孩子沒有機會通過感染產生抗體,抵抗力反而減弱。

8、良好的衞生習慣

雖然過分抗菌、乾淨對健康不好,但仍要培養孩子基本的衞生習慣,比如在吃飯前和上廁所後把手洗乾淨,防止病從口入。

9、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

當寶寶感冒後不是很嚴重時,儘量不要個寶寶用抗生素,而是靠自身的抵抗力,使免疫系統得到鍛鍊。這樣當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感冒時,就會有免疫力,從而保護身體安全。

10、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儘量減少室內污染物,如醛、氨、苯、臭氧和放射性物質氡等,有寶寶的家庭要定時打開門窗換氣,家庭裝修,要選擇綠色環保材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