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14篇

來源:文萃谷 4.56K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蹟的經歷,對事蹟都不陌生吧,從先進對象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蹟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蹟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蹟的材料。事蹟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14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1

何為夢想?敢夢敢想是目標實現的奠基石。因為有夢想,所以有激情;因為有激情,所以有動力;因為有動力,所以有堅持;因為有堅持,所以有成功。

湯洪波用11年的奮鬥實現了“飛天夢”,他把自己為數不多的11年投入在他熱愛的事業中,這既是挑戰也是堅守。

他用11年的時間去賭,賭一個可能沒有結果的未來;他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中默默堅守了好多年。

也許在他看來,這既是無法推脱的責任,也是義不容辭的使命。

湯洪波也是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收入全靠家裏的那10多畝地。孝心爆棚的他不忍心看自己的父母在田地裏幹活,所以他從小就下田地幹活。不僅如此,他還幫家裏人做家務活。國中正是青少年、攀比、享樂、叛逆的時期,而他並沒有,他早晨起早為了燒火做飯。父親也經常告訴他做事要勤快。

“不插完這丘田不準回家吃飯,不割滿一擔魚草不準休息”,這不只是父親的言行教導,也是自己得以深刻領悟的源泉。吃過生活的苦,所以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中不管多累都不叫苦。這份“稱不上”苦的事業源自於他的追求,源自於他的教養,源自於他的韌性。

湯洪波高三畢業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招飛考試”這條路。1995年成功入選飛行員的他,有着孩子般的天真與稚嫩,或許這就是青春的模樣。年僅19歲的他開始了飛天之路,在這條“重重艱難困苦”的路上他對自己的選擇從未動搖過。在八年艱苦訓練之後,終於不負眾望,圓自己所夢,成為飛行大隊的領班人。成為飛行員是湯洪波的“小夢”,當“小夢”紮根的那一刻,他開始了自己的“大夢”之旅,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的轉化需要一個更加艱辛的過程。

一切從零開始,嚴苛的訓練、艱辛的條件、無數個累到癱倒的日日夜夜,這是湯洪波的選擇。數不盡的艱難困苦在他身上上演,他沒有一絲抱怨,他只知道堅持下去會離他的夢想越來越近。

終於,在20xx年他入圍我國第二批預備航天員,這就是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

“不怕吃苦,能吃苦,能堅持吃苦”是對他最好的詮釋,

從20xx到20xx,11年的時間他經歷了常人難體會的辛苦。野外訓練,剝脱睡眠訓練等等,更艱難的是在不確定未來之路會如何的同時,他還必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是努力,而是必須。就怕因為一個行為得不到位就斷送了自己的航天之路,他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心。

在等待這條坐立不安的路上,他一直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未知的一切。對他而言,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是他的熱愛,因為是他的選擇;因為這是社會的命脈;因為這是國家的希望。他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在他飛行過程中用過的頭盔自始至終都陳列在他辦公室最顯眼的地方。

“要向上生長,先要向下紮根”,這是湯洪波的信念,

鼓勵着新一代青年也要在自己的選擇中堅持不懈,在自己生命裏熠熠生輝。堅持不只是一個話題,更是一種行動,湯洪波的成功,源自於他的堅持和努力,這就是他最重要的因素。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2

中央電視台的《感動中國》是我每年必看的精品節目,每年看完它,都使我心靈受到一次洗滌。它如今已經走過10個歲月,但它,並未像春晚一般,一年年地奢華,卻一年年地乏味。相反,每一年,每一次,依舊能讓我們心潮澎湃,感動之淚長流。感動中國,感動你我!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無形的翅膀——劉偉!縱然上天是如何地狠心,讓他遭受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但是,勇者當自強不息,生命之氣直指蒼穹!強者,自當敢於挑戰,敢於直面生命的慘痛!他在生活之餘寫了《活着,已值得慶祝》,也正詮釋了他的人生態度。確實,如今的中國,還有什麼勵志故事比得上劉偉的鋼琴聲?而今,生活着的我們,卻依舊抱怨着生活的不公。面對重重困難,只懂得不斷給自己台階下,不斷地為自己的墮落找種種藉口,迷惘中,在現實的都市當中,逐漸忘卻了自己最初的夢想,而墮落於了燈紅酒綠之中。

還有孝女當家的孟佩傑。儘管命運的種種不公,儘管被生母不得已地捨棄,儘管養父的黯然離去,儘管養母絕望地尋死,但是,8歲的她,堅強地挑起了家庭的大梁,為母親洗這洗那,毫不含糊,更難能可貴的時,她居然還能兼顧學業,考上江西師範大學,這樣的成就,需要怎樣的毅力與行動力呢?!身為90後姑娘的她,我深深地向她致敬!

還有,誰説新疆人都是壞人?阿里木及他的妻子,不是為我們樹立了活生生的榜樣嗎?無需言,就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善良之源。是他們成就了善良還是善良成就了他們呢?因為善良而結實,因為善良而結合,從認識到結婚,只有短短的17天,這是如何的短暫?可是換來的,卻是一生的永恆!賣着羊肉串,放着流行音樂,卻是,攤位旁的夫妻,讓我們肅然起敬!

身為富家女的張平宜,亦能放下台北的工作,四處集資,為麻風村蓋起了9年制義務學校。面對一個個的麻風病人,她亦沒有絲毫的膽怯,與他們鬧成一片。真的難以想象,擁有兩個孩子的她,是如何地割捨下丈夫,孩子與父母,隻身呆在麻風村,只為了那,不變的承諾!在她的手中,走出了麻風村的第一屆國小畢業生,希望,在她的努力下,麻風村能夠走出以為令她引以為豪的大學生,那時,即使多年的艱苦心酸,也便化作倖福的甘霖,灑滿麻風村的`角角落落!

胡忠謝曉君夫婦,留在藏區,一留,便是承諾的一輩子!儘管身體的種種不適,儘管遭受的疾病的折磨,卻消磨不了他們執着的信念!他們深知,成都不缺他們這樣的教師,藏區卻嚴重缺乏。雖然,家中還有高齡的母親和外婆,但是,他們選擇了100多位孤兒!男兒膝下有黃金,但是,他在母親外婆面前的一跪,卻道出了無以言表的深情!非兒不孝,卻是兒真的放不下藏區的那批孤兒!

朱光亞,中國核事業的領航人,把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繁榮富強,卻淡泊名利,無怨無悔,為國家的核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楊善洲,一生為官清廉,更是放棄了退休後的安逸生活,選擇了去荒涼的大山上種樹,即使生活貧困,條件艱苦,病痛折磨,可他以一副老人家的身骨,在大山上堅持了下來!最終,又將價值3億多元的林場交給國家。這是怎樣的無私奉獻呢?誰又能想象,他的女兒卻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一個地委書記的女兒是地道農民,這是怎麼樣的事實呢?

劉金國,公安部副部長,親臨火災重地,面臨隨時丟下生命的危險,與火警部隊創造了世界奇蹟。而他的信中提到的,若有不廉潔,不公正,不負責,不作為,定當自動辭職!這又是如何實在的寫照呢?46歲的他,卻依舊奔波勞累,不愧為中華的公安部副部長!中國,若能多幾個這樣的好官,中國又何懼不會崛起?

吳孟超,肝臟專家,創造了兩個世界第一,卻依舊能夠為窮人設身處地地着想,身在高位,仍能不忘窮苦大眾,這樣的醫德,確實讓人肅然起敬!他是讓中國肝膽外科站到世界最前的醫學泰斗,同時也是讓中國窮苦大眾站到生命前沿的醫學泰斗!而想想如今醫學界某些醫院的回扣問題,亦讓我不寒而慄!兩者的相比之大,實在令人汗顏!

最美媽媽吳菊萍,在伸手的一瞬間,她成就了孩子,同時也成就了自己。是的,雖然她在那一刻並沒有想到要成為道德模範,可是,當今的社會,卻是需要如此的道德!況且,這樣的榮譽,對於她,也並無虛誇之義!最美媽媽,身形的偉大,與你致敬!你永遠是我們杭州人的驕傲!

白芳禮老人,即使年老憔悴,卻依舊在大街上為自己的承諾與夢想瞪着三輪車。每月8000元的捐助金,對於一個工薪家庭來説,也是不可逾越的鴻溝,可是,他與自己的三輪車做到了!做到了,憑着兩條腿,一輛三輪車,他做到了!似乎有預感一般,交完最後的500元捐助金,第二天,他安詳地走了!他把一生都獻給了公益事業,他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

還有各種各樣的白芳禮們,各自默默地奉獻在自己的崗位上,無私奉獻,僅此,以我拙劣的文字向他們致敬!

最後,希望中國的道德風氣越來越好,感動中國一直與我們相伴,中國崛起!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3

【頒獎詞】

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於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人物事蹟】

張桂梅,女,滿族,中共黨員,1957年6月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原籍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1975年12月參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義務兼任),麗江華坪桂梅助學會會長。

20xx年,在雲南兒童之家工作的張桂梅看到了很多農村貧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徹底解決山區貧困問題。她四處奔波籌集資金,努力了五年也才籌集到1萬元。經多方努力,20xx年,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成立,這是全國唯一一所免費女高,專門供貧困家庭的女孩讀書。建校12年來,已有1804名大山裏的女孩從這裏走進大學完成學業,在各行各業做貢獻。

華坪女高佳績頻出之時,張桂梅的身體卻每況愈下,患上了10餘種疾病。張桂梅説:“當聽到學生大學畢業後能為社會做貢獻時,我覺得值了。她們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是對我最大的安慰。”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4

聶海勝説自己是幸運的,高中畢業時遇上了招飛。當飛行員是聶海勝的夢想,小時候在山坡上放牛躺着睡着的時候,從沒見過飛機的他做過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長出一雙大大的翅膀飛上藍天。有一天,家中來人,説是縣武裝部搞政審的,他才知道自己真的要去飛翔了。臨走時,聶海勝像往常上學一樣,只背了一個書包,沒有更多的行李。他死活不讓母親出門送自己,是怕母親難過。

來到航校,聶海勝好似鳥兒上了天。他覺得自己與飛行有緣,要不兒時為何會做那個無緣無故長翅膀的夢?為何摸着操縱桿就熟悉得像老朋友一樣操作自如?聶海勝覺得自己是為飛行而生的.。當年,作為同行中第一個放單飛的人,教官讓他給其他學員講講飛行體會,不善言辭的他只説了一句話:“啥也不想,只管飛!”

若預備梯隊有機會飛天的話,執行過神舟六號任務、已於20xx年晉升少將軍銜的聶海勝,將成為首位以將官身份進入太空的中國航天員。196四年10月13日出生於湖北棗陽的聶海勝,是唯一一位從「神五」到「神九」四次載人任務的梯隊成員。

儘管各國載人航天曆史上,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年齡並無上限,但因為年齡等原因,14名首批航天員中還沒有執行過任務的成員,將部分退役或轉崗。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5

朱麗華,女,生於1957年10月,1994年10月入黨。現任浙江省盲協副主席、嘉興市政協委員、嘉興市盲協主席,嘉興麗華推拿診所所長。

四十多年前,兩次意外事故讓她的`雙眼徹底失明,但她用奮鬥來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雙手推出了璀璨人生。她刻苦鑽研中醫推拿技術,成為嘉興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為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並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同時,她堅持做慈善,從1991年到20xx年,朱麗華捐助的資金已達373萬元,幫助了480名孩子圓了上學夢。她説:只有奉獻才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6

樊錦詩,女,漢族,中共黨員,浙江杭州人,1938年7月出生於北平。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現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館員,蘭州大學兼職教授、敦煌學專業博士生導師。自1963年自北京大學畢業後已在敦煌研究所堅持工作40餘年,被譽為“敦煌女兒”。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學保護和管理

樊錦詩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同年9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1977年任副所長,1984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1998年4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長,20xx年1月起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1988年任副研究員,1994年任研究員。1995年為蘭州大學兼職教授,1998年為蘭州大學敦煌學專業博士生導師,1999年被聘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蘭州大學敦煌研究所名譽所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任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

40餘年來,樊錦詩潛心於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她運用考古類型學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斷代,成為學術界公認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她撰寫的《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顧與瞻望》,是對20世紀敦煌石窟研究的總結和思考。由她主編,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26卷大型叢書《敦煌石窟全集》則是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

為了敦煌,樊錦詩和丈夫兩地分居長達19年,兩個兒子出生後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卻視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紮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創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斷代、構建“數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護工程。她還推動立法和制定莫高窟總體保護規劃,按百年大計千年大計來規範敦煌保護。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7

61歲,北斗三號導航衞星首席總設計師。20xx年6月,北斗三號全球衞星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衞星發射成功,這代表着北斗全球衞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20xx年,謝軍擔任北斗二號導航衞星總設計師。在北斗三號衞星研製過程中,謝軍團隊創造性地實現了衞星批量化生產,僅用1年零14天的時間,將19顆導航衞星送入太空,創造了航天發射史的新紀錄。

頒獎辭

滴答,滴答,中國在等待你的回答。你的夜晚更長,你的'星星更多,你把時間無限細分,你讓速度不斷壓縮。三年一騰飛,十年一跨越。當第五十五顆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國人的夢。

適用話題

使命擔當,創新,民族復興,時代發展,追夢

葉嘉瑩:藴玉抱清輝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8

人人都稱她是一名園丁,一名真正的園丁。園丁是什麼意思呢,園丁是最質樸無華的褒稱。

她就是感動中國的20xx年度人物張桂梅,她是一名慈母,是一名園丁,也是人們的楷模。

她是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師,是華坪縣“兒童之家”大家長。

她的一生沒有生過孩子,但卻是無數孩子的母親。

在過去的10年裏,她幫助了很多的貧困地區的孩子和孤兒,幫助他們步入校園,步入社會,找到人生中理想的工作,也教會了他們樂於助人的精神。

有人曾經過她,你還記得你幫助過多少孤兒嗎?

她沒有回答,但是在她心裏,她十分清楚,她是82位孤兒的共同媽媽。她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這些孩子,而這些孩子也將張老師,張媽媽交給他們的精神傳遞於社會。當自己成為社會的有用之人,也會回饋於社會,幫助更多像他們曾經一樣需要得到幫助的人。

就在昨晚,張桂梅來到了感動中國的頒獎現場,白巖鬆稱呼她為大姐,看到她雙手貼滿膏藥,心疼不已,問起了貼膏藥的原因。

張桂梅低沉回答,“關節疼,如果不貼它,我就伸不開就不能動了,貼上它還能動一點。”在白巖鬆老師的`談話中,瞭解到她已經連續貼了幾年膏藥了,而且疾病的疼痛困擾她很多年了,她每天早上要吃十多種藥,中午的時候還需要吃五種的中藥,中西藥都得吃。

白巖鬆沉默了一會,問到她:“您這是在拼命啊!”

張桂梅:“事實上,我也想,拼就拼一點吧。”

當問起華坪這塊對她來説,是不是有種家的感覺,孩子現在特別的多。

張桂梅回答到,:“是的,華坪現在就是我的家了,給了當媽的這種感覺。”

張桂香通過自己的行動,感動了身邊無數的人,也感動了社會,全社會的人們都在幫忙一起行動。

而接下來白巖鬆問的一句話是這樣的,:“您幫了那麼多孩子不説,更多的好人都雲集在您的身邊了,咱們倆約着,十年二十年,我們一直看着,需要幫助的時候,您就説話。”

張桂香低下頭,難過了一會兒,她説:“我會不會失約?”

她的這一句話,看哭了很多人,張媽媽你一定要加油,我們一起努力,一定要身體健康。

張桂香在她辦校的10年時間裏,歷經了3650個日日夜夜,而身患重症的她,每天需要吃大量的藥來緩解疼痛。

張桂香就住在女子高中學生宿舍裏,每天跟學生一同吃、一同住,將自己的10年時間幾乎都陪伴在學生身邊。每天早上5點鐘起牀,託着疲憊的身軀咬牙堅持到晚上12點30分才睡,周而復始,常年如此。

張桂梅連續10年來,堅持家訪,走訪了1527名學生的家庭。她用自己的生命陪伴着孩子們的成長。在自己辦校期間,有三位親人過世,但都沒能回去看一眼,曾經多次募捐,卻很少人理解她。而最後她用自己的行動,感動了無數身邊的人。

她曾經這樣説過,她一生追求的是自己的事業,一生期盼的都在自己的學生身上;她做這些事情的動力都來源於黨和人民給予的力量。

感動中國20xx頒給張桂梅的詞是這麼描述的:“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了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於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能夠被社會記住的人並不多。張桂香一生擇一事終一生!她是這個時代的楷模,從她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無數教育人的模樣。他們一生無私奉獻,教育孩子成人成才。她的事蹟感動了無數人,她的大義博愛,在這個時代稱作為“先生”二字當之無愧,是萬世師表。

希望有醫者能夠替她除去病根,好人一生平安。希望她的事蹟能夠讓更多的人蔘與其中,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9

武漢快遞員汪勇守護戰疫醫護人員,以凡人之力書寫傳奇

汪勇:

他們(醫護人員)就是上戰場去拼刺刀的人,那麼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呢?讓他們稍微輕鬆一點,能温暖一下他們,他們舒服一點,會好一點。

《感動中國》頒獎辭

沒有人能百毒不侵

熱血可以融化恐懼

沒有人是生來的勇者

責任催促你重裝上陣

八方統籌百般服務

你以凡人之力書寫一段傳奇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汪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10

【頒獎詞】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漬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現。為了一個使命,執着於千百次實驗。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

【人物事蹟】

20xx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這是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1968年,中藥研究所開始抗瘧中藥研究,39歲的屠呦呦擔任該項目的組長。經過兩年的研究對象篩選,並受到中國古代藥典《肘後備急方》的啟發,項目組將重點放在了對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敗了190次之後,項目組終於通過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並在接下來的反覆試驗中得出了青蒿素對瘧疾抑制率達到100%的結果。在沒有先進實驗設備、科研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屠呦呦帶領着團隊攻堅克難,面對失敗不退縮,終於勝利完成科研任務。青蒿素問世44年來,共使超過600萬人逃離瘧疾的魔掌。未來,屠呦呦希望通過研究,讓青蒿素應用於更多地方,為更多人帶來福音。

【人物故事】

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填補了我國無諾貝爾科學獎的空白。她將中醫中藥推向了世界,她將民族的變成世界的。過去,包括很多中國人在內的國內外學者專家,都批評中醫中藥為偽科學。屠呦呦用諾貝爾醫學獎粉碎了他們對中醫中藥的攻擊,奠定了中醫中藥在世界醫學領域的地位。屠呦呦是民族的功勛、佼佼者,她對科學的貢獻是卓著的。

40年前的科研條件和環境可想而知,屠呦呦要從醫藥中尋找抗瘧新藥談何容易?屠呦呦和她的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可謂歷經千辛萬苦。失敗了,推掉重來,經歷了無數次的實驗。在失敗面前,他們不言棄,始終執着地追求。屠呦呦被稱着是“三無教授”,她毫不在乎,兢兢業業,對科學執着追求,鍥而不捨。為了檢驗藥物的效果,屠呦呦甚至親自口服藥物,嘗試藥物在自己身上的反應,以做到保證藥物的萬無一失,屠呦呦的肝臟因此受到了損傷,犧牲了自己的健康,目的.。就是換來大家的健康,換來人類的科學進步。屠呦呦與青蒿素之間充滿了許多精彩傳奇故事,表現了科學家的態度、品質和精神,屠呦呦的精彩故事是一本極好的勵志書。必須用好這本書,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學習現時代科學家的精神特質,“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榮譽待遇面前不伸手,為着祖國的科學事業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今天,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更需要講好屠呦呦與青蒿素的故事,用屠呦呦的故事屠呦呦的精神鼓舞大眾,振奮精神。

大家一定記得,當年,陳景潤摘得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引起了全社會的轟動。1977年10月3日,新華社報道,陳景潤的突出貢獻為數學學科的發展寫下光輝一頁,中國科學院提升他為研究員。1978年1月,《人民文學》刊發了作家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隨後予以轉載,“怪人陳景潤”轟動全國。1978年4月,《哥德巴赫猜想》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此時,“七七級”大學生剛剛入學報到,坐定課桌,開始如飢似渴地求知。都是關於中國數學家陳景潤的精彩故事,不僅教育了“七七級”。《哥德巴赫猜想》還被選入了國中語文課本。陳景潤的故事遍佈大街小巷,刻入每一個人的腦海,激勵了我們這一代人,至今,仍記憶猶新。

屠呦呦獲諾貝爾科學獎是振奮人心的消息,讓中國人揚眉吐氣。屠呦呦是時代的符號,是科學家的優秀代表,是當代的陳景潤,必須大張旗鼓的宣傳屠呦呦與她的諾貝爾獎,講好她和青蒿素之間有着精彩傳奇的故事,用以教育人激勵人,讓我們張開雙臂擁抱科學的春天。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11

20xx年,王婭偶然看到清華大學教授趙家和成立基金會,捐助甘肅貧苦學子的報道,深受感動。隨後,王婭很快將6000元助學金打入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賬户。這樣的舉動讓基金會理事長陳章武記住了這位普通的天津電力退休女工。

甘肅省平涼市靈台縣一中的高一學生白雲成為王婭的捐助對象。20xx年3月,央視《朗讀者》節目紀念趙家和教授的錄製現場,陳章武第一次見到了王婭,王婭也第一次見到她資助的學生白雲。

陳章武回憶説:“那天在拍攝現場,我想請王婭女士作為愛心人士的代表上台出鏡,可她堅決不同意。王婭女士跟我講,見到那些孩子她就心滿意足了,不要讓孩子們有什麼精神負擔。”

20xx年初,王婭計劃着再拿出一筆錢,多捐助幾個孩子。然而20xx年3月份,王婭被查出患有胰腺癌。病魔來勢洶洶,當年6月,王婭又萌生捐出唯一一套房產、資助更多西部貧困學子的想法,來幫助更多的孩子。忍受着癌症的病痛折磨,王婭跟隨基金會踏上了甘肅家訪之路,只有她自己深知,對於她來説那也是最後一次出遠門了。當時他們去了學校和學生家裏家訪,看到了受捐助學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學習勁頭特別足,王婭特別高興,渾然忘記了自己的病痛。

20xx年2月18日下午,西青區華亭麗園居委會的同志和王婭生前兩位好友來到王婭家,開門進屋,屋裏和以前一樣,用梯子做成的輸液架、許久沒騎的自行車、牆角還堆着準備給貧困學生寄去的衣物……一切都像在等待着王婭的`歸來。書櫃裏擺着兩張打開的榮譽證書,分別是市文明辦授予的“天津好人”榮譽稱號和市婦聯授予的天津市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在王婭摯友陳海蘭收拾遺物的時候,發現客廳茶几上放着一個沒有拆開的大信封,上面印着“甘肅省靈台縣第一中學”的字樣。在大家同意後,拆開了這個信封,裏面是7封來自受王婭資助學生的信件。7名孩子在信裏寫了各自的近況,訴説着對王婭的感謝、思念和祝福之情。“親愛的王奶奶,您是無私的人,是太陽、是雨露,光芒照耀着大地,滋潤着我的心田,您用您的畢生心血來資助中國的貧困學生,這份恩情我此生難忘。此後,我定將用您資助的錢,好好努力學習,回報祖國、回報社會,決不辜負您的善心,我也會將您高尚的品質發揚光大!”一位名叫馮亞娟的同學在信中動情地寫道。“親愛的王奶奶,我一直記得您的話,要努力使自己活得有意義,在生活中也儘可能幫助別人。”信的落款是“您遠在西寧的孩子白雲”。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12

顧方舟(1926年6月16日-2019年1月2日),男,出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寧波,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內科學院(倫敦)院士,歐洲科學、藝術、文學學院院士,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原院長、一級教授。

顧方舟,我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生產的拓荒者。1957年,他臨危受命研製脊髓灰質炎疫苗。疫苗問世後他以身試藥,冒着麻痺、死亡的危險,沒有猶豫,顧方舟和同事們首先把自己當作試驗對象,試服了疫苗。1960年底,正式投產的`首批500萬人份疫苗推廣向全國11座城市,脊灰疫情流行高峯紛紛削減。

顧方舟借鑑中醫製作丸劑的方法,創造性地改良配方,把液體疫苗融入糖丸,糖丸疫苗的誕生,是人類脊灰疫苗史上的點睛之筆,發病人數逐年遞減,上百萬的孩子免於殘疾。2000年,經世界衞生組織證實,中國成為無脊灰國家。從1957年到2000年,消滅脊髓灰質炎這條不平之路,顧方舟艱辛跋涉了44年。

2019年1月,顧方舟在生命最後留下兩句話:“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們快快長大,報效祖國。”2019年9月,顧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13

經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備份航天員為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航天員聶海勝參加過神舟六號、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劉伯明參加過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湯洪波是首次飛行。今天上午,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火箭將加註推進劑。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四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任務有以下主要目的:在軌驗證航天員長期駐留、再生生保、空間物資補給、出艙活動、艙外操作、在軌維修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關鍵技術,首次檢驗東風着陸場的航天員搜索救援能力;開展多領域的空間應用及試(實)驗;綜合評估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和性能,進一步考核各系統間的匹配性和協調性,為後續任務積累經驗。

按計劃,神舟十二號飛船入軌後,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於天和核心艙的'前向端口,與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形成組合體。航天員進駐核心艙,執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進行工作生活,駐留約3個月後,搭乘飛船返回艙返回東風着陸場。

目前,天和核心艙與天舟二號組合體狀態穩定,各項設備工作正常,具備交會對接與航天員進駐條件。執行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的各系統已完成綜合演練,航天員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前各項準備已基本就緒。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14

【1】于敏:中國氫彈之父

于敏,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89歲,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于敏一生只有兩次公開露面,一次是1999年,國家為兩彈一星元勛授獎,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國家科技獎頒獎,于敏成為最高科技獎的唯一獲得者。

頒獎辭:離亂中尋覓一張安靜的書桌,未曾向洋已經礪就了鋒鍔。受命之日,寢不安席,當年吳鈎,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囑託,許下了一生;一聲巨響,驚詫了世界;一個名字,盪滌了人心。

【2】朱敏才、孫麗娜:老驥伏櫪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孫麗娜曾是一名高級教師,退休後兩人沒有選擇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貴州偏遠山區支教。9年來,他們的足跡遍佈貴州的望謨縣、興義市尖山苗寨、貴陽市孟關等地。2010年夫婦二人紮根遵義縣龍坪鎮,繼續他們的支教生涯。在支教9年後,他們被中央電視台評為“最美鄉村教師”。

頒獎辭:他們走過半個地球,最後在小山村駐足,他們要開一扇窗,讓孩子發現新的世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夕陽最美,晚照情濃。信念比生命還重要的一代,請接受我們的敬禮。

【3】趙久富:心有清泉

趙久富,男,60歲,湖北團風鎮黃湖移民新村黨支部書記。2010年,南水北調移民工作正式開始,湖北省十堰市鄖縣餘嘴村被定為當地首批搬遷的移民試點村,村支書趙久富以大局為重,主動放棄留下來的名額,告別80歲高堂,認真細緻做好移民工作,帶領61户村民搬遷到團風鎮移民新村。

頒獎辭:清水即將漫過家園,最後一次,把紅旗在牆上抹平。你帶領鄉親們啟程,車輪移動的瞬間,心間隱痛。不敢回望,怕牽動一路哭聲。五十年間,兩度背井離鄉,我們的老支書,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髮高堂。

【4】張紀清:大愛深沉

張紀清,74歲,江蘇省江陰市市民。2014年11月,在郵局突然暈倒的張紀清被送到醫院。散落的匯款單暴露了他的祕密。人們發現,他就是江陰人尋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黃”。1987年以後的27年間,無論是希望國小還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災區都曾收到過署名“炎黃”的捐款。27年間,江陰人一直在尋找“炎黃”這位好心人,當地甚至還建設了一個“炎黃陳列館”。

頒獎辭:一個善良的背影,匯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國人熟悉的兩個字,掩蓋半生的祕密。他是紅塵中的隱者,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願,清貧的生活,高貴的心靈。炎黃不是一個名字,是一脈香火,為我們點燃。

【5】陶豔波:同桌媽媽

48歲的陶豔波,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都要陪伴在兒子楊乃彬身邊,和兒子一起學習,做兒子的老師、陪讀。在楊乃彬一歲的時候,因為一次發燒導致耳膜出血,最終導致他失去了聽説功能。這給了陶豔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擊。陶豔波堅持讓兒子上正常學校,為此她作出了一個難以讓人理解的決定:辭職陪着孩子一起上學。就這樣,從國小一年級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學習。陶豔波就是兒子的耳朵,就是兒子的嚮導。12年苦讀,楊乃彬如願考上了大學。

頒獎辭:“他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

【大漠“獵鷹”:木拉提西日甫江】鋼的意志,鐵的臂膀,每天都在與死亡的'狂沙較量。危險無處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為了同胞的安寧,他選擇了翱翔。高飛的獵鷹,他絕不孤獨,因為身後是人民!他是新疆和田地區公安局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數十次將暴恐犯罪活動打擊在預謀之中。

2月27日(農曆正月初七)晚,“2014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揭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外遷第一人,湖北“移民書記”趙久富獲此殊榮。

2010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工作正式開始,湖北十堰市鄖縣(現為鄖陽區)餘咀村被定為當地首批搬遷的移民試點村。村支書趙久富以大局為重,主動放棄留下來的名額,告別80歲高堂,認真細緻作好移民工作,代領三千多名村民搬遷到團風鎮移民新村。

2014年,跨世紀工程南水北調中線正式通水。此時,移民第一村餘咀村支書趙久富,已任職黃岡市團風鎮黃湖移民新區黨支部書記。黃湖新區也是全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安置人數最多、面積最大的外遷移民安置點。

餘咀村變成蓄滿清水的庫區。而移民們在趙久富的帶領下,在新的家園也走上了致富路。

“感動中國”組委員會評價趙久富:量與江海寬。趙久富在頒獎現場表示,自己父母也曾經歷過一次移民,我們是二次移民。南水北調40多萬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但看到這麼大的工程,我們國家能做,很震撼。

獲評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趙久富向荊楚網記者表示,這份榮譽應該屬於所有的移民,也屬於所有為南水北調工程作出貢獻的人們。國家大計,我們義不容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