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

來源:文萃谷 1.85W

元日1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

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迎着和暖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着千家萬户,都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註釋

元日:農曆正月七年級,即春節。

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一(yí)歲除:一年已盡,“一”字用在第四聲(去聲)字的前面時,“一”變調,讀第二聲(陽平)。除,逝去。

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七年級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千門萬户:形容門户眾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温暖的樣子。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曆正月七年級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

賞析

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了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過年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年過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至今。古代風俗,每年正月七年級,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後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

“千門萬户曈曈日”句承接前面詩意,是説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結尾一句描述轉發議論。掛桃符,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個壓縮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舊符”省略了“桃”字,交替運用,這是因為七絕每句字數限制的緣故。

詩是人們的心聲。不少論詩者注意到,這首詩表現的意境和現實,還自有它的比喻象徵意義,王安石這首詩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是因為他當時正擔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間,正如眼前人們把新的桃符替換成舊的一樣,革除舊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對新政充滿信心,所以反映到詩中就分外開朗。

這首詩,正是讚美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曈曈日”照着“千門萬户”,這不是平常的太陽,而是新生活的開始,變法帶給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結尾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表現了詩人對變法勝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律。這首詩雖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極力渲染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同時又通過元日更新的習俗來寄託自己的思想,表現得含而不露。

元日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詩文,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理解重點詞句,理解全詩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背誦古詩。

5、繼續練習把詩句補充完整。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理解古詩意思。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觀看電腦畫面,初步感受畫面的意境。(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感受)

揭示課題:教師板書課題《江雪》

二、學習

1、教師伴着音樂範讀古詩,請學生進行評價。

2、學生自學

用投影列出學習的步驟:

(1)藉助漢語拼音讀古詩。

(2)藉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3、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讓學生出示生字卡片:絕徑蹤孤舟翁釣

(2)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説一説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舟:第一筆是撇,第三筆是橫折鈎。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筆是橫折鈎。

孤: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右邊是“瓜”不是“爪”。

徑:注意與“經”字的區分。

釣:注意與“鈎”字的區分。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學生結合課外資料介紹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後世稱他為"柳河東",他是中唐時期進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説一説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絕:盡。

徑:小路。

蹤:腳印,蹤跡。

孤:孤獨,孤單。

舟:小船。

翁:指老頭。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頭戴斗笠。

(6)結合註釋和投影中的解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説説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千山鳥飛絕,千山萬嶺鳥兒已經飛絕,

萬徑人蹤滅。條條小路不見一個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葉小舟,上面坐着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人。

獨釣寒江雪。迎着風雪,在獨自垂釣。

讓學生自己練習説説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説一説,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7)讓學生説説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4、指導朗讀

(1)結合電腦欣賞當時的意境,聽配樂朗讀。(聽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朗讀提示:結合學生的發言教師小結:應用那種不怕困難,敢於同困難做鬥爭的語氣讀)

(2)與小組成員一起進行練習,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競賽,而後評議出最佳選手。

(4)全體同學伴着音樂進行朗讀。

三、練習鞏固

1、練習按照田字格書寫漢字。

孤:左窄右寬。

蹤:左窄右寬, 高低一樣,最後一筆寫成點。

舟:第五筆橫要長一些。

徑:左窄右寬。

翁:上下結構,上短下長,上下寬窄一樣。。

2、填寫詩句

千山()()(),

萬徑()()()。

()()蓑笠翁,

()()()()()。

3、背誦古詩(自己先練習,而後彙報)

四、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五、佈置作業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詩,讀一讀。

附:板書設計:

5 江雪(柳宗元)

難字:舟:第一筆是(撇),第三筆是(橫折鈎)。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邊是“瓜”不是“爪”。

徑:與“經”字的區分。

釣:與“鈎”字的區分資料提供者:

元日3

原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翻譯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着新釀的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着千家萬户,他們都忙着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註釋

⑴元日:農曆正月七年級,即春節。

⑵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一年已盡。除,逝去。

⑶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七年級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⑷千門萬户:形容門户眾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温暖的樣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曆正月七年級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

他人評價

王相《增補重訂千家詩》:“此詩自況其初拜相時的行君政,陳舊布新,順始行己之政今也。”

熊柏畦《宋八大家絕句選》:“這首詩既是句句寫新年,也是句句寫新法。兩者結合得緊密桔切,天衣無縫,把元日的温暖光明景象,寫得如火如荼,歌頌和肯定了實行新法的勝利和美好前途。”

姚奠中《唐宋絕句選注析》:“用一‘換’字,即寫出當時的風俗習慣,更為讀者開闢了新的詩意。揭示出新的代替舊的,進步的代替落後的,歷史發展的這個不可抗拒的規律。”

元日4

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説此年豐。

賞析

詩的首聯寫斗轉星移,歲月不居,昨晚除夕還是寒冷的隆冬,今朝大年七年級起來就已經是和煦的春天。這兩句通過斗柄指北向東轉動的快速過程顯示時間的推移,節序的更替,暗點了題中的“元日”。

頷聯寫詩人已進入四十歲的壯年時期,本應出仕,大有作為,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職,雖然如此,他對農事還是非常重視,非常關心。這一聯概述了詩人仕途的遭際,表露了他的農本思想,體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可貴品質。詩人既初隱於鹿門,不僅結交了大批淳樸善良的農夫野老;同時又直接參與了田事勞作。自然有了對農村的深厚的感情,憂喜以共,苦樂同心。但另方面,作為一個有理想的知識分子,不能叫他完全沒有奮飛沖天的幻想,正是這樣,在詩句裏才有“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的歎息。時代的隱者都有遠大的志趣。所以無論他的出山或其後的再次歸田,都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對農村鄉土真摯的愛戀。

頸聯展示的是一幅典型的田園牧歌圖。白天。在田間,詩人和農父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在路上,詩人荷鋤伴牧童一道迴歸村莊。由此,人們彷彿可以看到詩人與農父並肩勞動,促膝休息,“但道桑麻長”的情景;彷彿可以聽到詩人與“短笛無腔信口吹”的牧童應和的笛音歌聲,從而深深地體味到田園風光的美好,田園生活的快樂。

尾聯扣題,明確點題,寫田家元日之際憑藉占卜紛紛預言今年是一個豐收年。顯然,這首詩沒有狀寫辭舊迎新的熱鬧,沒有抒發節日思親的情感,而是將詩人自身恬淡,愜意的情趣水乳般交融於節日氣氛之中,令人讀來自覺有一種和諧自然之美。

詩中首尾兩聯反映了我國古代農民非常重視觀測天象,注意氣候、節令與農業生產的關係,其中雖有某種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從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一定的科學價值。中間兩聯敍寫了自已的隱居生活內容,其中隱隱透露了作者不甘隱居躬耕的心情,説明他的鹿門隱居只是為了取得清高的聲望,以便得到引薦達到入仕的目的。這首詩既歎自己的不遇,惜壯志之難伸;又復悲天憫人,憂農收之不豐,隱然有一心以天下為己任的懷抱。本來,士各有志,人各有願;而在總的希望的水中,九派百支,主流總趨於一個定向:願年年月圓花好,願歲歲人壽年豐。只不過表現的形式不同而已。

這首詩敍寫了詩人新年伊始的心緒。前四句寫時光匆匆,又一年開始了,自己已屆四十,仍未做官,不禁產生淡淡的哀傷。後四句寫自己與牧童、農人一起推測氣候、年成,不覺又有一絲自適之情。全詩沒有明顯的起伏,語調平和,而靜味深長。尾句“共説此年豐”當有雙重含義:一是指農田耕種的豐收,二是企盼即將去長安赴試有一個好的結果。

元日5

《元日》是北宋詩人王安石在其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時的作品。此首七言絕句介紹了古時候人們過新年的風俗,描寫了新春佳節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整首詩篇幅短小,內容除個別古詞外,較為淺顯易懂。四年級的學生已經能較為熟練地通過自主閲讀資料來疏通、理解詩句的意思,並且課前也做好了充分的預習工作。

針對文本特點與學生學情,我是這樣開展教學的:首先,我通過欣賞春節音樂的方式激趣導入,讓學生們説説“從音樂聲中聽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樣的氣氛?”來引出古詩題目,在板書課題時,我着重強調“元”字的理解,通過出示字典上關於“元”的`六種解釋,讓學生們自己對照意思,選擇出《元日》中的“元”是第一、最初的意思,從而順理成章地解題,“元日”便是春節。解題之後,我便開始教給學生們學習古詩的第一步:朗讀。通過自由朗讀後指名讀,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從而發現朗讀古詩需要注意停頓與節奏才能讀出古韻,用斜線的記號把古詩的停頓標出。其次,我便讓學生嘗試去讀懂故事,遇到難以解決的字詞理解要在書上做好記號。接着,我以每一行詩先讀、再交流難懂的字詞、接着連起來説説意思、最後想象畫面、分析這幅畫面帶給你怎麼樣的感受的形式來開展理解詩意的教學。如“爆竹聲中一歲除”一句,先指名讀,其次有學生提問“‘一歲除’中的‘歲’和‘除’是什麼意思?”,接着有預習充分的學生便回答“除”是“去”的意思,我在一旁補充:也有交替、改變的意思。而這邊的“歲”我引導學生回想《春聯》一文中的一副對聯:“綠柳舒眉辭舊歲,紅桃開口賀新年。”這裏面“辭舊歲”對“賀新年”,“歲”對“年”,顯然“歲”就是年的意思。那麼,如此分析下來,整個一行詩很多學生都能把意思完整地説出來了,最後,我讓他們閉上眼睛想象耳邊就是“噼裏啪啦”的爆竹聲,在這樣的聲音中,舊的一年過去,新的一年悄悄地過來了。學生們都感受到了歡樂、熱鬧的氣氛,我適時進行板書。以下的三行詩我便用相同的方法教學,其中也拓展了一些關於古代“爆竹”的來歷、飲屠蘇酒的故事來使學生們更徹底地理解古代的過年習俗。分析完整首詩的意思,我便請同學們三個字概括古時候人們過春節的風俗,有的學生在“放鞭炮”和“燃爆竹”之間猶豫搖擺,經過討論斟酌,我與學生們一致認為“燃”字更有古意,而引用原文中的“爆竹”一詞也更貼合詩意,就在字詞的反覆推敲下,我與學生一起概括出古人過年的三大風俗:“燃爆竹”、“飲屠蘇”、“換桃符”。接着,我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幅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把它描繪出來,之後一起分享交流。然後,我引導學生學習古詩還需讀懂詩人在字裏行間想表達的感情,這就要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我採用直接出示資料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閲讀、理解,發現王安石是在擔任宰相推行新政時創作《元日》的,結合當時背景,很快就能感受到詩人此刻高興、激動、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心境。課堂的最後,我讓學生積累了王安石另外兩首十分著名的古詩進行古詩的課外拓展,分別是《梅花》和《泊船瓜洲》。

通過《元日》的教學,我發現學習古詩最重要的是教學學生學習的方法,概括而言就是解題、讀通、讀懂、讀到詩人心裏去。所以在這節課上我反覆地強調了學習古詩的方法,希望達到“授之以漁”的效果。《元日》的內容還是很簡單的,個別詞語的意思我採用出示小資料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理解,從而鍛鍊他們對資料的提煉與理解能力。最後,在處理教學時間安排上我出現了時間不夠的情況,經過反思,我認為問題出在最後引入作者的介紹與寫作背景的引入上面,這一部分我講得過於詳細了,假若能處理得簡單幹脆一點,整節課的時間會是恰好的,而對於學生的理解、吸收也會是適量、合理的,“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元日6

1、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關鍵。

教學中我運用多種理解詩意的方法,讓詩中的畫面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起情感,從而體會詩人的感情,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同時將自己的情感、詩中人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諧統一起來,真正體現“作者、文本、讀者”三者間的對話。

2、抓住重點詞,引導學生用聯繫上下詩句的方法學習古詩。學生理解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個句子都可是交流自己的感受。避免逐字逐句講解的呆板做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題,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

3、通過課前收集資料、課中討論交流,形成新知,進行綜合性學習訓練;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提問,積極思考,達到共同認識,引導學生親歷知識產生的全過程,從而培養學習古詩、再造想象、體會詩境等綜合能力。

元日7

元日早朝行

朝代:唐朝

作者:鮑防

乾元發生春為宗,盛德在木鬥建東。

東方歲星大明宮,南山喜氣搖晴空。

望雲五等舞萬玉,獻壽一聲出千峯。

文昌隨彩禮樂正,太平下直旌旗紅。

師曠應律調黃鐘,王良運策調時龍。

玄冥無事歸朔土,青帝放身入朱宮。

九韶九變五聲裏,四方四友一身中。

天何言哉樂無窮,廣成彭祖為三公。

野臣潛隨擊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

元日早朝行註釋

作者:佚名 [1]乾之元,乾是天,元是始,乾元即是天道之始。[2]朔土,即北方地區。[3]朱宮,即硃紅色的宮殿。[4]九韶本意為古代音樂名,周朝雅樂之一,簡稱《韶》。[5]九變,意為多次演奏。[6]這句的意思是用五種聲調經常演奏虞舜時的九韶名曲,四方德才兼備的人都會團結在你的周圍。 四友:周文王以閎夭、太公望、南宮括、散宜生四位有德才的人為四友。...

元日早朝行題解

作者:佚名 君主朝堂上會見百官,稱之為臨朝視事,百官朝見皇帝,向皇帝奏事稱之為上朝。上朝對於百官來説,是他們每日的第一件大事。 當長安郊野曙色才分的時候,大明宮裏的鐘聲就響徹長安上空了,鐘聲告訴散居在各街坊的百官們,朝見皇帝的時候到了。待到百官趕到蓬萊宮,鐘聲仍然響徹雲霄。宮殿的大門雖已開啟,又依稀聽見宮裏 "雞人"報曉的聲音,説明皇帝本人也已起身,要與百官們相會於朝堂上。 百官上朝,唐詩中也有説以"鼓聲"為號令的。李賀《官街鼓》詩中説:"曉...

作者介紹

鮑防

鮑防(722--790),唐詩人。字子慎。襄陽(治今湖北襄樊)人。天寶十二載(753)登進士第,授太子正字。大曆初為浙東節度使薛兼訓從事,官尚書郎。五年(770)入朝為職方員外郎。累遷至河東節度使。德宗朝,歷京畿、福建、江西觀察使、禮部侍郎、京兆尹等職,以工部尚書致仕。在浙東時,為越州詩壇盟主,與嚴維等聯唱,編為《大曆年浙東聯唱集》二卷,與謝良輔全稱“鮑謝”。

元日8

元日王安石帶拼音:

yuán rì

元 日

wáng ān shí

王 安 石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hú,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 tú sū

爆 竹 聲 中 一 歲 除,春 風 送 暖 入 屠 蘇。

qiān mén wàn hù tóng tóng rì,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ìu fú

千 門 萬 户 曈 曈 日,總 把 新 桃 換 舊 符。

古詩元日王安石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着新釀的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着千家萬户,他們都忙着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古詩元日王安石賞析

此詩描寫春節除舊迎新的景象。“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年遇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至今。第三句“千門萬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詩意,是説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結尾一句描述轉發議論。詩是人們的心聲。這首詩雖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極力渲染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同時又通過元日更新的習俗來寄託自己的思想,表現得含而不露。

元日9

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着新釀的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着千家萬户,他們都忙着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註釋

⑴元日:農曆正月七年級,即春節。

⑵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一年已盡。除,逝去。

⑶屠蘇:“指的是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七年級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⑷千門萬户:形容門户眾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温暖的樣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曆正月七年級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

賞析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詩人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的“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着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户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户。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佈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第一句的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僅是政治家,還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元日10

一年過去了,春節來了,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也到了。他們忙上忙下,有的忙着放鞭炮;有的忙着貼春聯,還有的忙着掛燈籠。

一大早,幾個小朋友就聚到了一起,亮出自己新買的鞭炮:搓炮、摜炮、“陀螺”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炮,真是五花八門呀。孩子們拿着這些炮開始了“大戰”。這時一個火炮充足的小男孩首先發起了進攻。抓起一個摜炮就往地上砸,“啪”的一聲嚇得大家東逃西竄。一個小女孩也偷偷點燃了“陀螺”,“陀螺”立即轉了起來,散發出五顏六色的火花,直跟着小男孩轉,給了小男孩一個狠狠地教訓。膽子小的孩子只好拿着長長的、細細的鞭炮玩。這種鞭炮一點燃就可以發出燦爛的光,火花到處飛舞,還可以在空中寫字呢。

春節不僅可以讓孩子們玩鞭炮,還可以讓孩子們做一年一度的事情——貼春聯,掛燈籠。下午,孩子們先撕下那“飽經風霜”的舊對聯,把門上擦洗乾淨,迫不及待的拿來新春聯貼在自家的門上。之後,孩子們又會去選各種各樣的福娃娃貼在房門上,還會在窗户上貼形態各異的窗花增添節日的氣氛。

孩子們最愛春節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