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手打人的具體原因有哪些

來源:文萃谷 2.46W

媽媽近來微博博友經常有類似的信息發來:我家孩子1歲多,為什麼動不動就打人?高興時打,生氣時也打;兒子2歲半,在幼兒園,稍有不順心,就動手打別的孩子;女兒3歲了,一點沒有小女生的文靜,遇事二話不説,先動手解決。

孩子出手打人的具體原因有哪些

博友説明情況的同時,也詢問哥哥有沒有打人的習慣?媽媽問心無愧地説,還真沒有!而且媽媽收到類似的信息,有時會給出自己的建議,但有時也會反問博友“那您是怎麼解決的呢”?十有八九的回答會是,“他打過來,我打回去,讓他知道打人之痛,這樣他就不會再打別人了”;“先厲聲叫停,語言警告無效的情況下,動武將孩子揍一頓,看他下次還敢打人不”?好吧,如此的回答,也道出了小朋友動輒出手打人的原因之一;那麼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很多方面的因素需要考慮。

一、自我意識

在2-3歲的小朋友,正是自我意識初步建立的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而且自我意識越強的小朋友,對於玩具的佔有慾望就會越強。在他們心中,自己想要的玩具就一定要得到,分不清“這是我的”、“那是你的”,得不到就採取搶的方式,如果對方不給,那就動手打人。其實,這也是此時小朋友們的思考特性吧,他們只想到自己的需求,以及得不到玩具的傷心與難過,但從不會考慮到別人的想法與感受。

二、試探心理

小朋友沒有任何理由地突然打人,也可以説是緣於多方面的試探心理吧:1.試一下打人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被打之人會哭嗎?會大叫嗎?會害怕嗎?會反擊嗎?其實説白了,也是好奇心在作祟;2.以打人的方式來試探是否可以吸引別人對自己的關注力;3.這個年齡的小朋友還不會與別人交往,又不能以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那麼就會以打人的方式來試探是不是可以解決問題或矛盾。

三、負面影響

正如媽媽開篇所説,很多小朋友的打人行為,其實是家長自己一手造成的。小朋友犯了錯誤,或者做了嚴厲禁止之事,爸爸或媽媽二話不説,先打一頓,那麼有樣學樣,小朋友就會認為,打人是最迅速、最有效的解決方法;當自己與其他小朋友有了爭端,那麼他們的解決方式就是攻擊性地打人。除此之外,電影電視或網絡的不良影響,如小男生都喜歡看的《星球大戰》(Star Wars),連哥哥自己都説,“我不喜歡看Star Wars,裏面除了打就是打”,小朋友從中可以學到什麼?哥哥真可謂是一語道破。

四、語言能力

對於1-3歲的小朋友來説,很多時候,打人的目的不是要攻擊對方,而是因為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欠缺,不知道該如何與對方溝通,或者向其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或需求,於是便以肢體語言來代替。媽媽曾經注意到一位與哥哥同齡的小朋友,兩個小男生在一起玩,這位小朋友想向哥哥表達自己的友好,於是便學着大人的樣兒,在哥哥的肩膀上拍了一下,其實是想引起哥哥對自己的注意,但在別人看來,就好象是小朋友的.暴力行為。

五、情緒發泄

有些小朋友的攻擊性行為,也是一種情緒的發泄,背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因為長期缺少被接納、被關愛、被肯定的感覺,因此自信心缺失或心理失衡便是必然,再加之語言能力受阻,於是便以武力來解決;再有的是因為家庭環境,長期處理壓抑的狀態,心中的煩燥、氣憤或委屈得不到合理的發泄渠道,那麼與小朋友發生衝突之時,就如開閘之洪水般勢不可擋,攻擊性行為也在所難免。對於這樣的小朋友,與其説他們有暴力行為,不如説是一種負面情緒的自我發泄。

六、手敏感期

那麼對於1歲多的小朋友,高興時打人,生氣時更打人,媽媽的理解則是,這是手的敏感期,是特定年齡段小朋友以手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打人只是其中的表現之一,媽媽在“ 弟弟將滿週歲,手的敏感期愈演愈烈”一文中有詳細説到。而且,據媽媽閲讀相關育兒書籍,3歲之內都是小朋友手的敏感期。

小精靈温馨提示:

小朋友動輒出手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為媽媽,應該先從源頭上明察秋毫,然後再對症下藥,輔之以正面引導,會比較行之有效,切忌以暴制暴,不但絲毫沒有效果,而且還會“鼓勵”小朋友打人的壞習慣。而且媽媽個人認為,同樣的“打人”行為,對於年齡不同的小朋友,不但要理解背後不同的原因,而且更要以不同的方法去制止和引導,媽媽將開篇詳細與大家分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