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人物事蹟

來源:文萃谷 1.66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蹟吧,事蹟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英雄人物事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英雄人物事蹟

英雄人物事蹟1

王璞從小跟隨父母參加抗日工作,11歲時被選為兒童團長。他經常帶領小夥伴們拿着紅纓槍,站崗放哨查路條,給八路軍送信帶路,開展擁軍的優屬活動。王璞工作認真,學習也很刻苦。他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每學一篇新課文,都要做到會認、會寫、會講、會用。

為了對付鬼子掃蕩,民兵大搞地雷戰,王璞不僅僅學會了佈雷,還學會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個漢奸,還協助民兵抓住了兩個鬼子。

1943年春天,鬼子掃蕩到王璞的家鄉,王璞和鄉親們躲進山裏。一天早上,鬼子包圍了王璞和鄉親們。鬼子拿着漢奸帶給的名單,讓村幹部、幹部家屬和軍烈屬站出來,王璞和他媽媽張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鬼子把刀架在王璞的脖子上,威逼他説出八路軍兵工廠的槍和彈藥藏在哪裏。王璞勇敢地推開鬼子的刺刀,帶領在場的二十多名兒童團員高呼:我們不能忘記五不誓約,我們至死不當漢奸。殘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場的.羣眾開了槍,製造了又一齊殺人慘案——野場慘案:118名無辜羣眾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14歲的王璞、王璞的母親、弟弟和奶奶。

為了紀念犧牲羣眾,晉察冀邊區政府召開了追悼大會,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榮稱號,並立了紀念碑。解放後他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十大少年英雄的稱號。

王璞生前學習時用過的石板,站崗時用過的紅纓槍,以及犧牲時壓在身下,被鮮血染紅的石塊,陳列於中國革命博物館。

英雄人物事蹟2

英雄人物關羽將軍每人心裏都有一個英雄,我也不例外,我心中的英雄是—關羽將軍。

關羽將軍,字雲長,本字長生,生活於東漢三國時代,祖籍河東解縣寶池裏下馮村,也就是今天山西省運城市常平鄉。據民間傳説,關羽將軍最早並不姓關,因他殺了人才更名改姓。那年關羽將軍剛19歲,他從下馮村來到解州城,想求見郡守,陳述自己的報國之志。可是,郡守因他是無名之輩,拒不接見。

從桃園三結義以後,關羽將軍就一直跟隨着劉備打天下,雙目炯炯、長鬚飄飄、青衣青袍,是關羽將軍最顯著的.特點,關羽將軍很重義氣,自從“桃園結義”以後,就一直跟隨劉備打天下,即使劉備兵敗,“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關羽將軍是一名勇將,也是一名智將,“温酒斬華雄”算是關羽將軍的第一次初試鋒芒,以後又屢屢立功,或用勇、或用計,直到“水淹七軍”,真的可以説是“威震華夏”。但是關羽將軍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也就是自命清高、太自負,從“受封五虎上將”就可以看出,所以才會有後來的“大意失荊州”的事件發生。也正是他的自負使他喪了命。

我最佩服關羽將軍的重義氣,

英雄人物事蹟3

1950年11月27日,駐紮在天宣水裏地區的志願軍第27軍80師炮兵團92步炮連5班,在班長孔慶三的帶領下,正在緊張地進行着戰前準備。因為新興裏進攻戰今晚就要在這裏打響,而5班是配合主攻的第8連作戰,所以孔慶三和戰士們的心情都非常激動。

班長孔慶三看到戰士們鬥志昂揚,準備充分,開心地笑了。1950年11月,為了打擊麥克阿瑟的所謂“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總攻勢”的囂張氣焰,孔慶三作為一名志願軍炮兵班長,隨着部隊來到了朝鮮。眼下這場戰鬥,是他入朝後的第一仗。自從接到任務後,他就暗下決心,一定不辜負祖國人民和部隊首長的重託,帶領全班打好出國第一仗,打出5班的班威。

下午6時,5班在副連長趙芳君的`帶領下,踏着冰雪,順着山溝向新興裏出發了。當五班來到於谷裏時,和敵人遭遇了。機槍聲、手榴彈聲迅速響起。孔慶三帶領戰士們跑到山坡上,藉着火光可以看見前方橫着一個小嶺,嶺前面20米遠,隱藏着敵人的一個火力點。敵人依託有利地勢,將密集的火力發射成一個扇面,封鎖着前面狹窄的道路,阻攔了突擊連的前進步伐。突擊連發起了幾次衝擊,都被壓了下來,又組織了兩次爆破,也都有沒有成功。突擊連與敵人形成了對峙狀態。

當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炸燬敵人的火力點。孔慶三在仔細地觀察着嶺崗周圍的地勢情況,發現嶺崗前後左右均沒有可以利用的地形,只能把炮架到嶺崗上面了。但此地距發射目標僅有20多米的距離,還沒有超出炮彈爆炸的危險範圍,要想發射炮彈,對孔慶三他們是很危險的。孔慶三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主動向副連長請戰:“連長,把敵人這個火力點交給我們班吧,我們一定炸掉它。”副連長看了看孔慶三,嚴肅地説:“5班長,能否快速炸掉敵人的火力點,關係着此戰勝負,你們的擔子可不輕啊!”“連長,你放心,我們保證完成任務!”孔慶三斬釘截鐵地回答。

孔慶三和李勝永、弋會東很快把火炮架到了嶺崗上面。但嶺崗的地面上全是凍冰,根本無法構築火炮陣地。孔慶三隻好將炮架上的左柱鋤架在巖石上,但右柱鋤又懸空了,還是無法進行有效射擊。時間已不再允許多想,此時的孔慶三毫不猶豫地拿起鐵鍬抵住了炮架上的右柱鋤,用肩膀頂住了火炮腿……

“瞄準,開炮!”。隨着大地的震動,憤怒的炮彈直射敵人的地堡。“轟”地一聲巨響,敵人的火力點飛上了天。我們的英雄孔慶三卻被92火炮的後坐力彈出了三四米遠,同時被彈片擊中腹部,壯烈犧牲。戰後,孔慶三“身體當炮架,打開勝利路”的英雄事蹟,傳遍了部隊。他捨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激勵着無數志願軍戰士奮勇殺敵。戰後,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記特等功,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並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

英雄人物事蹟4

去年10月以來,有一位忠誠擔當、敢於犧牲、自強不息的英雄戰士感動着億萬國人。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他就是危急時刻“讓我來”,用生命擔當使命的新時代英雄戰士杜富國。

杜富國,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四隊五班戰士,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人。1991年11月出生,20xx年12月入伍。20xx年10月11日,杜富國在雲南省麻栗坡縣壩子雷場掃雷作業時突遇爆炸,他將戰友護在身後,用血肉之軀擋住危險,自己卻失去了雙手雙眼。

“我感到這就是我的使命……”

任何英雄的成長都離不開他生長的環境。杜富國出生在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父親杜俊為他起名“富國”,想法很質樸,“我沒為國家出多少力,希望孩子這一代要為國家多做貢獻。”

紅色土地孕育崇高精神,信仰家庭塑造堅強戰士。20xx年12月,杜富國入伍,20xx年,杜富國志願加入掃雷大隊。他在申請書中寫道:“我思索着怎樣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衡量的唯一標準是真正為國家做了些什麼,為百姓做了些什麼……我感到這就是我的使命……”

雷場看似寂靜無聲,實則兇險殘酷。一次,杜俊在新聞圖片中,看到兒子扛着炸藥箱,在陡峭的山坡上攀爬,另一張圖片則展示成千上萬枚爆炸物,令人毛骨悚然。杜俊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了圖片,自豪地寫道:“邊境掃雷,背炸藥的是我兒子,這是他們的戰果!”

“你退後,讓我來”

杜富國把聽黨指揮的信仰信念鑄入靈魂。有人告訴他掃雷非常危險,他説:“怕死就不來當兵了,現在人民有需要、國家有號召,我們決不能後退半步。”

英雄也是歷練出來的,杜富國剛到掃雷大隊時,由於文化基礎薄弱,首次理論摸底考試沒有及格。一向不服輸的他把排雷理論知識點製成小卡片,有空就拿出來背,幾本掃雷教材都被他翻得捲了邊,裏面滿是圈圈點點的紅筆標註。

排雷理論別人學一個小時,他就學兩個小時。查看杜富國的理論考試成績表,從不及格到90分,他用了45天;臨戰訓練綜合性考核所有課目被評為全優。

能打勝仗是強軍之要,對於掃雷兵來説就是要鑽研排雷技術,握緊探雷器這杆“手中槍”。為把探雷器練成“第三隻手”,杜富國將鐵釘、石塊、彈片等混合埋設,並使用斜放、混合、覆蓋等方法增加難度,他纏着老班長和技術骨幹反覆練習技巧,很快熟練掌握了10餘種地雷的排除方法,成為了全隊公認的“排雷尖兵”。

戰士們每天排了多少雷,常在本子上用“正”字計數。對杜富國這樣的排雷老兵來説,早已不在意也不統計自己排了多少雷。戰友們都説,杜富國是排雷最多的人之一,“因為他技術好,又總是搶着上”。

杜富國給自己的微信起名為“雷神”,在馬嘿雷場作業時,他發現一枚性能不穩定、殺傷力大、裝有詭計裝置的59式反坦克地雷,主動請戰,拉下面罩“搶位”作業,成功排除了全隊首枚反坦克地雷。

在八里河東山某雷場,探到1枚罕見而危險的拋撒雷後,沒等班長命令,杜富國邊説“班長,這種小事,讓我來就行了”,邊匍匐到地雷前開始作業……

三年來,他1000餘次進出生死雷場,排除了2400多枚爆炸物,處置各類險情20多起。

20xx年10月11日下午,杜富國和戰友們按計劃進入雷場進行掃雷作業。不久,身為組長的杜富國發現一枚露出部分彈體的手榴彈,初步判斷是一顆當量大、危險性高的加重手榴彈,下面可能還埋着一個雷窩。

杜富國馬上向分隊長張波報告,接到“查明有無詭計設置”的指令後,他對同組戰友艾巖大聲説:“你退後,讓我來!”當杜富國按照作業規程,小心翼翼清除彈體周圍浮土時,手榴彈突然爆炸,他下意識地倒向艾巖那一側……

巨大的衝擊波夾雜着燒黑的砂石砸了過來,一團火焰騰空而起。艾巖感覺面部和耳部一陣劇痛,等他轉過頭時,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杜富國躺在地上,滿臉是血,胸前的掃雷服被炸成棉絮狀,頭盔護鏡被炸裂,兩個手掌當場被炸飛……

正是這句“你退後”和轟然巨響時杜富國下意識的一擋,讓兩三米之外的艾巖逃脱了厄運。杜富國回憶受傷情景時説:“那個時候不容人有任何猶豫和思考,我是下意識的。”

杜富國為人民利益勇闖雷場,為邊境安寧揮灑熱血,他把平安留給了戰友,自己準備好隨時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用忠誠和擔當書寫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榮光。

“我雖然失去了雙手,但我還有雙腿,可以繼續為夢想奔跑。”

奮鬥的青春最美麗。負傷後的杜富國,始終以堅韌樂觀的品格保持着奮鬥衝鋒的姿態,直面挫折困難,不斷地戰勝自己。手術後一個半月,杜富國就在病牀上開始支起雙肘做平板支撐;3個月後,就嘗試着在跑步機上練習跑步,如今13分多鐘就能跑完3公里。“雖然不能像過去那樣和戰友並肩戰鬥,但軍人的標準不能降。”杜富國説。

杜富國有自己新的人生規劃,現在他每天除了進行醫院制定的康復訓練,還會堅持收聽廣播、練習寫字、學唱歌曲、練習播音技能。他説:“我想學播音,講一口很好的普通話,以後把掃雷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我會為自己加油,給大家帶來更多陽光和正能量。”“我雖然失去了雙手,但我還有雙腿,可以繼續為夢想奔跑。”

20xx年11月16日,在杜富國受傷後第36天,他的戰友們手拉着手,唱着軍歌蹚過雷場,向當地政府移交中越邊境大規模掃雷雲南段最後一塊雷場,用掃雷軍人特有的方式,將一片安全的土地歸還邊疆人民。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負重前行。“你退後,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聽黨指揮的政治忠誠,敢於犧牲的使命擔當,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人民解放軍戰鬥力和凝聚力的源泉。

英雄人物事蹟5

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漢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廣府人,原籍廣東番禺縣龍導尾鄉(廣州市海珠區),清末海軍傑出愛國將領、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諡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有林農的《甲午風雲》、《英雄鄧世昌》等多部文學、影視、戲曲作品歌頌其豐功偉績與英雄壯舉,有墓冢、紀念館等多處可供紀念、瞻仰、憑弔。

自古以來,犧牲在戰場上,一直是愛國軍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別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難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戰中犧牲的鄧世昌就是這樣的人。

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説::“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遇到危險,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1894年9月17日,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一場海戰打響了,這就是黃海大戰。戰中,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鬥中最英勇,前後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後時刻到了,對部下説:“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衝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

這時,一發炮彈不幸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使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墜身入海,隨從拋給他救生圈,他執意不接,愛犬“太陽”飛速游來,銜住他的衣服,使他無法下沉。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狠了狠心,將愛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享年45歲。

鄧世昌犧牲後舉國震動,光緒帝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並賜予鄧世昌“壯節公”諡號,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師昭忠祠,御筆親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鴻章在《奏請優恤大東溝海軍陣亡各員折》中為其表功,説:“……而鄧世昌、劉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沒者也”。清廷還賜給鄧母一塊用1.5公斤黃金製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撥給鄧家白銀10萬兩以示撫卹。鄧家用此款在原籍廣東番禺為鄧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鄧氏宗祠。威海衞百姓感其忠烈,也於1899年在成山上為鄧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命名新式遠洋綜合訓練艦為“世昌”艦,以示紀念。

鄧世昌的子女

鄧世昌的三兒五女:鄧世昌長子鄧浩洪,承襲世職,任職於廣東水師,1947年去世;次子鄧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鄧浩乾是遺腹子,曾在民國海軍部供過職,1969年逝於無錫,無子,鄧浩乾養女鄧孝思;鄧世昌長女鄧秀媛;次女鄧秀蟬嫁給鄧世昌同窗摯友南洋海軍超武艦管帶葉富的兒子葉説周為妻;三女鄧秀娟;四女鄧秀婷;五女鄧秀海。

鄧世昌孫子鄧小鵬,孫女鄧素娥(養女)(鄧世昌長子鄧浩洪後代)。

鄧世昌外孫葉裕芳,外孫女葉愛蘭、葉素蘭(鄧世昌次女鄧秀蟬後代,南洋海軍超武艦管帶葉富孫子、孫女)。

鄧世昌曾外孫葉兆麟、葉兆泰(鄧世昌次女鄧秀蟬後代,南洋海軍超武艦管帶葉富曾孫)。

鄧世昌曾孫鄧立峯,曾孫女鄧立英、鄧立羣、鄧立莊(鄧世昌長子鄧浩洪後代)。

鄧立英,河北省宣化冶金環保廠高級經濟師。

鄧世昌玄外孫葉新力、葉偉力(鄧世昌次女鄧秀蟬後代,南洋海軍超武艦管帶葉富玄孫)。

葉偉力,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作品《戰爭電影與人類和平》、《科幻電影與未來時代》、《千萬年的夢——人類和平之歌》。

英雄人物事蹟6

在楊根思犧牲前的一個月,朝鮮東北部的崇山峻嶺上已蓋起了幾尺厚的.積雪,而瘋狂的敵機不停地在低空盤旋,為了不讓敵機發覺,楊根思所在的部隊只得在山溝中宿營。戰士們蒐集一些枯枝鋪在雪地上,用樹杆撐起油布,就在裏面睡覺。外面的狂風颳得油布呼呼響,大塊的積雪抖落在被子上,戰士們凍得直咬牙。

連長楊根思來到各班檢查,發現南方小戰士吳福“沒有經驗”,被凍得雙腳腫起來、耳朵裂開了口子。楊根思趕忙同指導員研究防凍的辦法。下午,他帶領全連戰士跑步,之後,又動員大家用雪“擦臉”、“擦手”,直到臉上發出紅光,冒着熱氣。接下來,楊根思又發動戰士們,舉行山地進攻訓練,這樣,既鍛鍊了隊伍的作戰能力,又增強了戰士們抗風寒的體力。

七班戰士林達元,過去給地主當長工時,十冬臘月被凍得腳開口子,有人告訴他防凍的方法:把玉米殼撕成條條,用手使勁搓揉,然後用它來裹腳,就像棉鞋一樣地暖和。林達元把這個方法帶到了部隊,楊根思發現後,連忙把它推廣到全連。從而,大大減少了戰士的痛苦。

英雄啊,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英雄人物事蹟7

瘧疾是全球關注的重要公共衞生問題之一,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地,據世界衞生組織統計,目前仍有92個國家和地區處於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發病人數為1.5億,死於瘧疾者超過200萬人。

青蒿素的成果,出自40多年前我國一項被命名為“523”的瘧疾防治科研項目。那個科研團隊,包括7個省市、60多家科研機構、超過500名科研人員,這其中就有來自中醫研究院的屠呦呦。她被分在了中醫藥協作組,主要從中醫角度開展實驗研究。

實驗的過程漫長而複雜。光調查收集這一個過程,屠呦呦和她的課題組成員便篩選了20xx餘個中草藥方,整理出了640種抗瘧藥方集。他們以鼠瘧原蟲為模型檢測了200多種中草藥方和380多箇中草藥提取物。這其中,青蒿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它能有效抑制寄生蟲在動物體內的生長,但療效卻不持續,為了找到答案,屠呦呦又一頭扎進文獻堆。

青蒿在民間又稱作臭蒿和苦蒿,屬我國南北方都常見的菊科草本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紀,先秦醫書《五十二病方》已經對它有所記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説它能“治瘧疾寒熱”。公元340年,東晉的葛洪在中醫方劑《肘後備急方》一書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瘧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古人為何將青蒿“絞取汁”,而不用傳統的水煎熬煮中藥之法?屠呦呦意識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壞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於是,她重新設計了實驗過程,改用沸點較低的乙醚為溶劑。這個細節,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

成功,在190次失敗之後。1971年,屠呦呦課題組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該成果得到重視,研究人員從這一提取物中提煉出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這些成就並未讓屠呦呦止步,1992年,針對青蒿素成本高、對瘧疾難以根治等缺點,她又發明出雙氫青蒿素這一抗瘧療效為前者10倍的“升級版”。為了獲證青蒿素對人體瘧疾的療效,屠呦呦等人甚至勇敢地在自己身上首先進行實驗。

除了屠呦呦,這些人的名字也應該被記住:臨牀上驗證青蒿素抗瘧功效的李國橋,改造青蒿素分子結構併合成蒿甲醚的`李英,率先研製複方蒿甲醚的周義清等等,他們都是拯救全球瘧疾患者的中國藥學家。

值得注意的是,摘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憑藉的是實實在在的成果,是造福世界的療效。浙江省立同德醫院中藥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研究員壽旦説,屠呦呦早在20xx年就獲得被稱為“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臨牀醫學研究獎,同樣是表彰她發現了青蒿素,在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英雄人物事蹟8

何洪霖: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了。美軍集中了優勢兵力,在大量飛機、坦克、大炮的助威下,向我軍陣地發動了入朝以來規模最大的攻勢。19日晚,上級命令黃繼光所在連對上甘嶺右翼597.9高地進行反擊戰鬥,並要在20日拂曉前拔下這根“釘子”。

在距離敵火力點不到10米的地方,黃繼光用右臂撐住了身體,扔出了。一聲巨響,敵機槍啞了,他再次倒了下去。這時,部隊剛要發起衝鋒,不想敵人的機槍又響了,鍾仁杰怕敵人發現倒在地上的黃繼光,狠命地朝敵火力點射擊。槍聲和傷痛使黃繼光醒了過來,他看部隊還沒衝上來,又吃力地朝敵碉堡爬去。敵人的火力完全被鍾仁杰吸引過來,黃繼光頑強機警地爬到了碉堡下。那裏是射擊的死角,他蹲了下去,回頭朝鐘仁杰他們看了一眼,接着一揮手,大聲喊了一句話。由於機槍猛吼,他的話音全被槍聲淹沒了,沒有人聽清他喊了什麼。

這時,戰爭史上那最為悲壯的一幕出現了:只見黃繼光猛地站起來,身子向上突地一挺,奮力地向碉堡撲了上去,用胸膛堵住了冒着火舌的槍口……敵人的機槍啞了。戰友們喊着驚天動地的“為黃繼光報仇”的口號衝了上去,一舉將高地奪了回來。戰鬥結束後,戰友們不約而同地圍了上去,只見黃繼光的胸膛被火藥燒黑了,佈滿了像蜂窩一樣的彈洞。戰友們回頭望去,在黃繼光向敵碉堡接近的路上留下了一條10多米長的血跡。

楊珂: 1952年10月11日,志願軍第15軍在鐵原東北391高地反擊戰打響了。391高地位於鐵原東北10公里處,山勢險要,有敵軍1個加強連駐守,是敵軍安在志願軍前沿陣地的一個“釘子”。拔掉這個“釘子”不僅可以改善志願軍第15軍的防禦陣地,而且可以對敵軍形成威脅。邱少雲的英雄事蹟,從志願軍前沿陣地到391高地,中間有3000米的開闊地。為了縮短部隊衝擊距離,使戰鬥發起具有突然性,該軍第29師第87團組織500名戰士,在當晚夜間隱蔽潛伏在距敵軍只有60米的草叢中,邱少雲就是其中的一名戰士。

12日中午12時,突然飛來4架敵機,在潛伏區投下幾顆燃燒彈,有一顆落在離邱少雲2米的地方,四散飛迸的燃燒液濺到他的'腿上,身上的偽裝燒着了,火苗往上冒,頓時火團把他包圍了。邱少雲的英雄事蹟,邱少雲身後有一條水溝,只要後退幾步,在泥水中打個滾,身上的烈火就可息滅。但他深知,這樣會被山頂上的敵軍發現,暴露目標。為了不暴露部隊的行動意圖,也為了500名戰友的生命安全及整個戰鬥的勝利,他嚴守潛伏紀律,在烈火燒身時,不驚慌,不呼救,堅定地趴在地下,忍着劇痛,咬緊牙關,一聲不吭,巋然不動。烈火在他身上燃燒了30多分鐘,光榮犧牲。至下午17時,已經潛伏了19個小時的第3營在炮火支援下,突然向守軍發起衝擊,經40多分鐘戰鬥,攻佔了391高地,全殲南朝鮮軍第9師第51團1加強連。邱少雲的英雄事蹟,邱少云為這次反擊戰的最後勝利,在烈火持續的燃燒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杜堯: 25日凌晨,天還沒亮,陣地上一片寂靜。戰士們焦急地等待着總攻的信號。隨着三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共軍強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敵人火力全給壓住了。在硝煙瀰漫、烈火滾滾中,苔山頂峯的磚塔,被共軍的大炮轟倒了,炮樓也被打掉了,不一會兒,勝利的紅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頂峯。5時25分,命令下達,董存瑞所在的六連擔任主攻,從城東北向隆化中學外圍工事運動。國軍的機槍嚴密封鎖着他們前進的道路。六連火力組、突擊組、爆破組、支援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學東北面的舊衙門碉堡羣。董存瑞帶領爆破組連續爆破了敵人4個炮樓、5個碉堡,勝利地完成了掃清隆化中學外圍工事的任務。 下午3點30分,第二次總攻開始。六連向隆化中學發起衝鋒。突然,敵人的機槍像暴雨般橫掃過來,把戰士們壓在一條土坡下面,抬不起頭來。原來,這是隆化中學東北角橫跨旱河的一座橋上噴出來的6條火舌。狡猾的敵人,在橋上修了一個偽裝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攔住了我軍衝鋒的道路。這時,董存瑞和戰友們紛紛向連長請戰,要求把這座橋型暗堡炸掉。白副連長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衝出不遠,炸藥包就被敵人槍彈打中,李振德陣亡,其餘兩名爆破手負了重傷。這時,團部來了緊急命令,要六連火速從中學東北角去,配合已突進中學院內的兄弟部隊,迅速解決戰鬥。白副連長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董存瑞挾起炸藥包,彎着腰衝了出去。在郅順義火力掩護下,他一會兒匍匐前進,一會兒又藉着郅順義扔出的手榴彈的煙霧,站起來一陣猛跑。橋型暗堡裏,國軍的機槍越打越緊,子彈帶着尖利的嘯聲,從他的耳邊掠過。在快要衝進開闊地時,董存瑞指着前面的一個小土堆,對郅順義説:“你就在這兒掩護!”一陣手榴彈把敵人碉堡前的鹿砦、鐵絲網炸了個稀巴爛。國軍的機槍又慌忙朝他打過來,突然,董存瑞撲倒了,郅順義站起剛要向前衝去,只見他猛然爬起來,一陣快跑跳進旱河溝裏,進入了國軍的火力死角。他的腿受了傷,鮮血直流。他抱着炸藥包迅速猛衝到橋下。這橋離地面有一人多高,兩旁是磚石砌的,沒溝、沒稜,哪兒也沒有安放炸藥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藥包放在河牀上,又炸不着暗堡,河牀上又找不到任何東西代替火藥支架。怎麼辦?郅順義清清楚楚看着這一切,急得直攥拳頭。 突然,身後響起了嘹亮的衝鋒號聲,總攻的時間到了。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衝啊!”。此時,離董存瑞不過50米的郅順義看到眼前的情景驚呆了,不顧一切地向橋下的戰友衝去,董存瑞看見後,厲聲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緊接着,橋下響起了一聲天崩地裂的巨響,敵人的暗堡被炸燬,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為部隊掃清了前進的障礙。此時,他年僅19歲。

英雄人物事蹟9

又是一個令我們痛惜的日子——清明節。在今天,我們要去牛家莊緬懷長眠在這裏的無名英雄。

今天一大早,同學們就出發了。你看,同學們都穿着校服,身上彆着親手做的小白花,懷着悲痛的心情,排着長長的隊伍。……雖説路途很遙遠,但是沒有一個人叫苦,也沒有一個人喊累。

來到烈士們的紀念碑前,我思緒萬千:烈士們為了這個偉大的祖國,我盡用生命去和敵人展開激烈的.搏鬥。他們一個個在危險的時候都挺身而出,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為了我們的祖國不顧一切,甚至失去生命也都再所不辭。

我們不但向先烈們默哀,而且獻上了花圈。老師在碑前慷慨陳詞為我們講述烈士們的英勇事蹟。當時我就被感動了。我被烈士們能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獻上自己寶貴的生命而深深的感動了!此時此刻,我眼前好想浮現出了這樣的場面:兩位戰士,一個被壓在山頭,一個被壓在山後。山頭的戰士全身都是敵人用鐮刀劃破的傷痕,滿臉的悲痛,但是,他一直沒有説出半句背叛革命的話。最後,被殘忍的剖腹,壯烈犧牲了;而在山後的那位戰士僅僅只有十八歲啊!敵人殘忍的把刺刀扎進他的大腿,把它當作靶……最後,我們把胸前的小白花恭恭敬敬的掛在松樹上。讓這一朵朵

無名的小白花來陪伴這真正的英雄。

是這些英雄勇士們為我們奮鬥下現在的美好生活,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在回來的路上,我不是會頭留戀,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不知有多少英雄獻出裏自己寶貴的生命、倒在敵人的槍下。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啊!我們一定要珍惜啊!

安息吧!先烈們,我們不會辜負你們的期望!

英雄人物事蹟10

512汶川地震英雄教師事蹟

1、汶川縣映秀鎮國小老師張米亞: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

當汶川縣映秀鎮的羣眾徒手搬開垮塌的鎮國小教學樓的一角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僕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着兩個孩子,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兩個孩子還活着,而“雄鷹”已經氣絕!由於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

這名男子是該校29歲的老師張米亞。“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多才多藝、最愛唱歌的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用血肉之軀為他的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

大地震中,張老師的妻子、同是該校老師的鄧霞和他們不滿3歲的兒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2、德陽市東汽中學遇難教師譚千秋:用雙臂守護4個學生

地震發生時,四川省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該校教導主任譚千秋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着4個學生,4個學生都獲救了,譚老師卻不幸遇難。5月14日,張關蓉在擦拭丈夫譚千秋的遺體,她怎麼也沒想到,人們傳説的救下四個學生的英雄竟然是她心愛的老公。

3、通江縣永安壩村國小新婚教師苟曉超——“我…恐怕…不行了,快…救孩子!”

苟曉超老師生於1984年9月,2006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重慶西南大學計算機專業,2007年8月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公考成教師,放棄了留在縣城工作的機會,而來到該村小任教。因優異的工作業績和高尚的思想品格,今年4月,被學校發展為入黨積極分子。 5月2日剛舉行了婚禮……

當災難來臨時,通江縣洪口鎮永安壩村國小教師苟曉超例行在教學樓巡察。當來到三樓他所帶的教學班時,58個孩子正甜甜地酣睡。他輕輕地轉過身,正準備巡察下一個班級時,突然,一陣地動山搖,整棟教學樓劇烈地顫抖搖晃,門窗玻璃噼哩啪啦……

“不好,地震!”苟老師腦海中出現了這個可怕的念頭。

“快跑,教學樓要垮了!”出自本能,他大聲吼叫學生趕快逃生。同時,他大聲通知在二樓和一樓巡察的各位老師。酣睡中的`孩子被突然驚醒,還迷迷糊糊,不知所措。“快跑,危險,快,快……”他一邊大聲呼吼,一邊迅速抱起兩名孩子直往樓下衝去,清醒的十餘名孩子緊隨而下。到了樓下,連一口氣都來不及喘,他返身衝向三樓,此時,150餘名孩子正從樓道向下湧來,他奮力來到三樓,又抱起兩名學生向樓下衝……

他再一次衝到三樓抱起兩名孩子向樓下跑,剛到達一樓地面的最後一級樓梯時,頂樓轟然坍塌,磚塊、混凝土、門窗玻璃劈頭蓋面向他們襲來。就在那一瞬,一塊重約一噸的磚塊和混凝土砸向他的小腿,他本能地將兩個孩子“藏”在懷中,用自己弱小的身軀擋住從天而降的磚塊……他的雙腿被無情地砸斷,胸部、頭部也受到了重創,頓時撲倒在血泊之中。

“我……恐怕……不行了,快……快……救孩子!”飛速趕來的老師和羣眾在搬他身上的磚塊和混凝土時,他斷斷續續地説着,並艱難地用手指向頂樓,“上……上面……還……還有……”

下午4時20分 ,當他被轉往縣城醫院搶救的途中,因傷勢過重不幸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兩個孩子安然無恙,但苟曉超卻永遠地走了。

“我們全村人都説苟老師年輕,書教得好,對學生負責任,人又和氣,像這樣的老師不多見,這麼大的禍怎麼出在他身上喲……”一位老大娘淚流滿面地説。13日一早,當記者趕赴現場時,坍塌的教學樓前已佈置了長長警戒線,一些學生仍在失聲痛哭。

“我要苟老師,我要苟老師……”9歲的莘能軍聲嘶力竭地哭喊着。

英雄人物事蹟11

XX,1968年生,是一名肢體三級殘疾人,目前是金陵鎮金城社區副主任兼管理殘疾人工作。

認真學習 盡心履職

XX作為一個社區的副主任,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但在兼管殘疾人這方面工作從不落下。自從兼職管理殘疾人伊始,把每一位殘疾人當作自己家人,在殘疾人就業、教育、康復、維權、社保、辦理殘疾人證等各方面,認真學習相關助殘惠殘政策,為的是在自己日常工作中,做到權為殘疾人所用,利為殘疾人所謀,為殘疾人辦理的事情都有法有規可依。

事無鉅細 親力親為瞭解殘疾人情況,關心殘疾人疾苦,踏踏實實為殘疾人解決實際困難,是XX在殘疾人工作兼委這個職務上的工作信條。所以在殘聯每年開展的全國殘疾人基本信息調查工作中,他都能每家每户親自走訪入户,認真記錄每個殘疾人的'各種需求,對自己管轄內的100多位殘疾人家庭情況瞭如指撐,家庭住址、家庭成員、家庭經濟情況、聯繫方式等都有詳細記錄,殘疾人遇到困難,需求幫助,不管是來信來訪還是電話求助,他都能第一時間幫忙處理,沒能處理的報告上組播殘聯協助共同處理。

XX-社區大家庭的“管家”

XX本人開朗樂觀,工作積極、為人正直、待人熱情,辦事細心,深得社區殘疾人的愛戴,社區殘疾人也把他當做是他們大家庭中的“管家”。

英雄人物事蹟12

小説裏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蘆花村裏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裏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

這是小説《雨來沒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説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裏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瞭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後,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眼前。於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説《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

新中國成立後,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説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英雄人物事蹟13

鄧世昌是甲午中日戰爭期間的愛國英雄,鄧世昌故居在廣州,這裏也是他的出生地。他犧牲之後,朝廷就對他進行褒獎,將他的官職升為從一品。他的家人就用朝廷給的錢來裝飾鄧世昌故居,並擴大成鄧氏宗祠。重建後的鄧世昌故居變得非常的恢弘壯觀,在祠內的後花園裏有鄧世昌自己種的花草樹木,院內樹木繁森、鳥語花香。而故居內的建築材料均為上等,閣樓院子數座,清朝時期很多老百姓都來此祭拜鄧世昌。

抗戰期間日軍佔領廣州,忌憚鄧世昌的威名所以不敢破壞鄧世昌故居。之後鄧世昌故居經歷了包括改造成國小在內的各種改造,這多少改變了鄧世昌故居的原貌。而-文-格-期間,文物的流失、建築物被破壞以及附屬地被佔用等都使鄧世昌故居遭到了破壞。世人不願鄧世昌故居就此消失在歷史舞台,先後將此地設為保護單位並改名為鄧世昌紀念館。歷經磨難之後的鄧世昌故居最終得以復建,人們精心地復原了祠內的原景,甚至油漆的樣色都是仔細挑選之後才覆蓋上的,終於重現了當年的宏觀景象。

當代社會每天都會有很多人到鄧世昌故居去參觀,祠堂內展覽了大量鄧世昌的.照片、塑像還附有當時情況的文字説明,以便後人們能夠了解鄧世昌的英雄偉跡,通過體會過去戰爭的殘酷,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英雄人物事蹟14

一曲胡笳救孤城

在中國歷史上,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讓陷入重重包圍的軍隊轉危為安的人,屈指算來,僅有幾個。而西晉時的劉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劉琨是西晉時期著名的將領、音樂家和文學家,也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西晉末年,匈奴騎兵經常南下騷擾中原邊境,百姓苦不堪言。劉琨看在眼裏,痛在心裏。他和好友祖逖一起,聞雞起舞,發憤圖強,希望能收復失地,還老百姓一個安寧的生活。

公元307年,劉琨帶領部下一千餘人離開洛陽,歷經艱難險阻來到晉陽(今山西太原)。當時的晉陽由於戰亂頻仍,已是一座空城。劉琨到了那裏,安撫流民,加強城防,重視農業,發展生產。很快,晉陽城恢復了活力,到處呈現出一派安居樂業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長,匈奴騎兵再次興兵南下,圍攻晉陽城。一夜之間,五萬匈奴兵把晉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劉琨一看,大事不妙,一面趕緊修書一封,命人快馬加鞭送出城去,請求救援;一面在城內嚴防死守,各個要塞都增加了兵力,以抵禦匈奴人的進攻。

劉琨深知晉陽城的士兵根本不是匈奴大軍的對手,便守城不出。雖然匈奴人數次罵陣,劉琨都置若罔聞。他希望以拖延時間的方式來等待援軍。惱羞成怒的匈奴人卻等不了,他們數次攻城,但都被劉琨帶領的守軍頑強地擊退。匈奴人見久攻不下,索性就駐紮在晉陽城外,坐等劉琨彈盡糧絕,那時再攻城就不費吹灰之力。

劉琨在煎熬中又過了幾天,援軍還是未到。已是深夜,劉琨還在四處巡查。此時的他千鈞重擔在身,不敢有絲毫懈怠。他登上城樓,看着一隊隊的巡邏士兵走過,心裏稍感安心。但憑樓遠望,不遠處就是匈奴騎兵的營地,雖然燈火通明,卻寂靜無聲,顯然,匈奴人已經睡去。

劉琨深知:現在晉陽城內,糧草僅能維持半月;原本守軍才不過兩千,匈奴人幾次攻城,又損兵折將不少;援軍遲遲未到……想到這裏,劉琨忍不住一聲長歎,抒發心中的`抑鬱之情。

突然,遠處的匈奴營地裏傳來一陣騷亂,似乎被劉琨的長歎聲驚醒。看到這,劉琨靈機一動,想起西楚霸王項羽被劉邦的四面楚歌所懾,不戰自敗的故事。他趕緊命人拿來胡笳——匈奴人最喜愛的樂器,站在城樓上吹奏起來。

劉琨忘情地一遍又一遍地吹着匈奴人最熟悉的曲子。憂傷的胡笳一路嗚咽着傳到了匈奴營地,好似慈祥的母親在呼喚久別的遊子,又似温婉的妻子在思念離家遠征的丈夫。漸漸地,匈奴營地裏騷動起來,許多士兵走出營地,急切地尋求聲音的來源。有的情不自禁地低聲吟唱,有的則黯然淚下。連年背井離鄉的征戰,久攻不下的城池,已經讓匈奴士兵備感疲憊。在這異域他鄉,突然聽到熟悉的鄉音,濃濃的思鄉之情在士兵中間蔓延開來。

劉琨吹了一夜的胡笳,吹得自己淚流滿面,吹得匈奴士兵歸鄉心切。

第二天一大早,探馬來報,匈奴已經撤兵北歸。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昨夜劉琨的胡笳曲,讓匈奴人軍心大亂,士氣低落,許多士兵結夥乘夜逃亡回家。匈奴首領見狀,不得不下令連夜拔營起寨,退回老家。

就這樣,劉琨不費一兵一卒,解了晉城之圍。從此,“一曲胡笳救孤城”成為流傳千古的美談,劉琨以他面對強敵時的勇敢和智慧,留名青史,被後世稱道。

英雄人物事蹟15

1958年,我國批准核潛艇工程立項。那時中蘇關係尚處於蜜月期,依靠蘇聯提供部分技術資料,是當初考慮的措施之一。1959年,蘇聯提出中斷對中國若干重要項目的援助,對中國施加壓力。毛澤東聽後發誓:“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曾有過幾年仿製蘇式常規潛艇經歷又畢業於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黃旭華被選中參研。

30多年中,8個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黃旭華搞核潛艇,父親臨終時也不知他是幹什麼的,母親從63歲盼到93歲才見到兒子一面。

核潛艇是集核電站、導彈發射場和海底城市於一體的尖端工程。中國的核潛艇研製工作是從一個核潛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開始的。

為研製核潛艇,新婚不久的黃旭華告別妻子來到試驗基地。後來他把家安在了小島上。為了艇上千萬台設備,上百公里長的.電纜、管道,他要聯絡全國24個省市的20xx多家科研單位,工程複雜。那時沒有計算機,他和同事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數據。黃旭華終於帶領團隊研製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88年,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作深潛試驗。黃旭華親自下潛300米,是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黃旭華曾先後多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等,為國防事業、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