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彿再次初次享受作文

來源:文萃谷 1.51W

因為影片《亂世佳人》,我重新捧起書本《飄》。兒子驚異地説:“媽媽,這書好厚好舊啊。”看看購買日期,還是九三年在涿州買的。我笑笑:“是啊,這部書已經買了二十年了。”“比我的年齡還大!”兒子吐吐舌頭走開了。

彷彿再次初次享受作文

翻開泛黃的書頁,恍如隔世。當時看這部書,説實話,是被它的名氣,還有其中流傳千古的愛情所吸引。不好意思,附庸風雅而已。所以,對於其中的場景描寫,尤其是南北戰爭的描寫,總是掠過或者速讀,重點看思嘉和瑞德的交往。所以,印象就停留在兩人互相挖苦、猜疑、結合和分離上。

重讀《飄》,因了電影的緣故,一切都生動形象起來,書本的空白處,還有我以前看時做的批註和一些思考,呵呵,看來當時還是很認真的,自我表揚一下。重讀的過程,是記憶和思考重新開啟的過程,也是重新體驗的過程。尼采説過:“記憶差的好處是對一些美好的事物,彷彿初次遇見一樣,可以享受很多次。”那麼,我是在重新享受。是的,享受,因為我常常忘記了周遭的一切,忘記了我身處何方,忘記了我是一名東方人。

再次的閲讀,對其中一些人物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首先説説思嘉,書中的女一號。這次重讀,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我覺得思嘉生活的最真實。開始出場的時候,思嘉十六歲,喜歡漂亮的衣服,喜歡熱鬧,喜歡各色男子圍着她團團轉,喜歡爭搶別人的男朋友……各種虛榮和浮誇!這是“本我”的思嘉,赤裸裸的表達着自己的各種慾望,因為這樣會讓她快樂!同時,母親愛倫和保姆嬤嬤對她的的教導“要小口小口的吃東西,像個有教養的上等人……在結婚之前,要温柔可愛,像個美麗的裝飾品……要有淑女風範……”是加在她頭上的緊箍咒,也就是“超我”,體現道德原則。在和平年代,思嘉一直平衡着“本我”和“超我”之間的關係,偶爾痛苦,偶爾糾結,偶爾逃避。戰爭爆發後,母親的離世,加上瑞德的不停催化,或者説教唆,思嘉慢慢拋棄那些“超我”的束縛,不再痛苦,不再糾結,不再逃避,快樂的、瘋狂的追逐着、享受着。其實,和瑞德在一起,思嘉是最快樂的`,因為她無須掩飾矯情。但她沒有珍惜。

再來説説瑞德,書中的男一號。瑞德是活得最純粹的男人,毫不掩飾自己對戰爭的看法,對金錢的追逐,對傳統的不屑,對思嘉的毫不留情和用情之深,所以,他總是快樂的,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衣冠整潔、風度翩翩,令見過他的女人們為之傾倒。直到有了邦妮,瑞德為了女兒邦妮的未來,心甘情願的低下桀驁不馴的頭,向傳統屈服。但是瑞德是自私的,他沒有底線的溺愛邦妮,導致邦妮死亡,導致自己的哀莫大於心死,最後回到故鄉重歸傳統。好像每個人都這樣吧,年少時的叛逆張揚,到頭來還是回到傳統(或者説是父輩)的老路上

思嘉的母親愛倫和梅蘭很像,唯一的區別是:艾倫轟轟烈烈的愛過表兄,表兄死後,帶着一副軀殼嫁給奧哈拉,呈現出一個完美的奧哈拉太太:温良賢淑、對丈夫尊敬,對女兒愛護,對下人寬厚,對鄰人友好……雖然從不厲言聲色,但卻是一家百十口人的精神支柱;梅蘭從一出場到死去,都是完美無瑕的,她善待每一個人,包括被人討厭的思嘉,臭名昭著的貝爾,聲名狼藉的瑞德……梅蘭善於發現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可算是最會積極關注的大師了。艾倫和梅蘭就像每個人心中的一盞燈,温暖着撫慰着人們或悲傷、或焦慮、或無助……的心靈。

艾希禮是思嘉的軟肋,思嘉迷戀了他十二年,直到自己最後醒悟: "我愛的是某個我自己虛構的東西,那個東西就像媚蘭一樣死了。我縫製了一套美的衣服,並且愛上了它。後來艾希禮騎着馬跑來,他顯得那麼漂亮,那麼與眾不同,我便把那套衣服給他穿上,也不管他穿了是否合適。我不想看清楚他究竟怎麼樣。我一直愛着那套美麗的衣服……而根本不是愛他這個人。"至此,軟肋變成雞肋,思嘉從自己編織的夢中醒來。很多人的所謂愛戀,是不是這樣子呢——愛着一個自己幻想出來的人,直到有一天自己醒來,你愛的並不是這個人,而是愛情本身?

謝謝瑪格麗特^_^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