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與教育的資料

來源:文萃谷 1.67W

第一條 無集體投訴事件;環境監控達標;環境保護、水土保持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保護環境與教育的資料

第二條 把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目標、指標逐級分解,逐級簽訂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包保責任狀,做到橫向到邊(部門、人員),縱向到底(班組崗位工人)的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管理網絡一級抓一級,一級保一級,層層抓落實。

第三條 深化目標管理,以時間段或工程量為單位,制定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目標、指標。

施工現場環境管理規定

一、臨時工程施工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方案

1、臨時工程修建要本着儘量少破壞植被的原則進行。

2、生產、生活房屋的修建均採用磚結構,儘量與周圍環境相協調。

3、生產、生活房屋的四周設通暢的排水系統,並對空地進行綠化,同時料場、料庫採用15cm厚的C15混凝土進行場地硬化,減少水土流失。

4、臨時工程的場地儘量選在地勢平緩的地方,對於需開挖的場地,必須進行邊坡防護,邊坡防護採用噴C20混凝土、M5漿砌片石或噴播植草,坡腳設排水溝。

5、施工中加強生產管理,保證設備完好率,防止跑冒滴漏,杜絕人為排放污水污染。同時加強對污水管理,防止亂排、亂倒。臨時

工程的排污處理,包括污水及廢碴處理。

6、對施工開挖產生的棄碴運到指定的棄碴場,其上覆土不少於50cm,種草綠化,設置擋碴牆及盲溝和反濾層。

7、施工遵循棄碴場“先擋後棄、就近棄碴”的原則,碴場位置按設計設置,凡棄土堆坡腳處均設擋碴牆。工程竣工後,棄碴場應按設計平整後進行復耕或恢復植被。

二、施工現場揚塵污水控制制度

1、施工中要做好排水系統,保證排水暢通。儘量減少流入溝渠的水量,避免沖刷場地及良田。

2、凡是在施工場地場地進行攪拌作業的,必須在攪拌機前台及運輸車清洗處設置沉澱池。排放的廢水要排入沉澱池,經二次沉澱後,方可排入河道內,未經處理的泥漿水嚴禁直接排入河道。

3、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用壕溝或堤壩同生活水源隔開,避免污染生活水源。

4、生活污水採取二級生化或化糞池等措施進行淨化處理,生活廢水必須經沉澱處理,經檢查符合標準後方可排放。施工現場臨時食堂,要設置臨時簡易有效的隔油池,產生的污水經下水管道排放要經過隔油池,平時加強管理,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5、機械存放點、維修點、車輛停放點以及油品存放點做好隔離溝,將其產生的廢油、廢水或漏油等通過隔離溝集中到隔油池,經處理後進行排放。施工現場設置專用的油漆、油料庫,庫內嚴禁置放其他物資,庫房地面和牆面要做好防滲漏處理,儲存、保管、使用要專人負責,防止油料跑、冒、滴、漏而污染水體。

6、禁止將有毒、有害、不可降解的廢棄物用作回填土回填,防

止水體環境污染。

7、施工現場的施工料具必須按照施工現場平面佈置圖確定的位置放置,水泥、石灰等交易產生揚塵的建築材料,應當在庫內、池內存放,並嚴密遮蓋。

8、工地出入口、作業區、生活區等場內主幹道應採用砼硬化,道路的強度、厚度、寬度應滿足安全通行和衞生保潔的需要

9、對施工現場容易產生塵埃的物料裝卸、物料堆放等作業環節,必須採取遮蓋、封閉、灑水等揚塵控制措施。當連續晴天5天以上,風力達到6級以上時,進行土方開挖作業的,應採取灑水等降塵措施。

三、山體植被保護制度

(1)充分利用既有便道,減少新建便道數量,減少對山體植被的破壞,以及對林地和耕地的佔用。

(2)儘量租用民房,減少新建房屋數量。新建房屋利用主體工程徵地範圍內的土地,不另外徵用土地。

(3)設在合同規定的施工界限外的植被、植物樹木等必須維持原狀並加以保護,施工用地界限範圍內的樹木、草皮和其他植物,移植利用,不得破壞。永久用地範圍內的裸露地表用植被加以覆蓋。

(4)日常施工生產過程中中採取全過程控制防止水土流失。

(5)施工中產生的棄土,應全部棄在棄碴場內,嚴禁向河道中傾倒。

四、棄土、棄碴場建設

(1)棄土、棄碴場的選址要充分考慮少佔用耕地、少佔用山林、儘量避開河道的原則。

(2)不得向河流和設計範圍外的場地棄碴,以免堵塞溝壑、河道。在堆棄過程中要先修好擋牆並作好地表水的引排疏導。

(3)做好棄土場防護和植被恢復,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源。棄土、棄碴場使用完畢後,及時平整、復耕和綠化。

五、固體廢棄物控制方案

1.項目部在城鎮、各類保護區施工前到當地環保部門辦理登記手續。

2.現場設置分類固體廢棄物垃圾池並做好標識。

3.對可回收利用的固體廢棄物儘可能回收利用,如現場砂子過篩後的豆石可用於砼骨料,用落地灰和碎磚塊打施工道路或硬化墊層;廢舊鋼筋可做鋼筋馬凳或預埋鐵件等。

《保護環境與教育的資料》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